最新动态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作者:林孔华牧师

发布时间:2024-02-25

——中国文化与基督信仰的福观

引言

福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不分年代、民族、文化、信仰、阶层;但是,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福的定义与定位会有所不同。文化起源于信仰,“福”是最好说明。中国文化中最早的“福”来自宗教祭祀,“自天佑之”是中国先民对福的原始信仰,他们以“天”或“上帝”的护佑为福。其后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发展,福随之演化,从宗教走向文化,从祭祀走向生活,从神圣走向世俗,从情感走向物质。

基督信仰以“福”贯彻始终,由最初创造的赐福,到人类堕落的失福,再到因信称义的蒙福,最终迎接新天新地的永福。无论是创造或是救赎,神都是赐福的主体;无论是受造或是信靠,人都是得福的载体。基督信仰所定义的福是盼望天上基业,得着属灵福气;1同时,也不忽视人们的现实生活,将人间福祉视为神的赏赐,引导人们对福的追求从物质走向属灵,从身体走向生命,从世俗走向神圣,从今生走向永恒。

本文整合中国文化与基督信仰的福观,互鉴两者在福源与福祉上的相同点与差异处,探寻中国文化至上而下的福之脉络,认识基督信仰至下而上的福之追寻;领略中国文化修德纳福之厚重,体会基督信仰因信蒙福之精神;品味中国文化人间福祉的现实意义,反省基督信仰天国福分的永恒价值,在两者交相辉映的福观中感悟福之精义,做有福之人。

1彼前 1:3-4


一、福源互鉴

1、甲骨文中“福”的原义

早在 3500 年前的殷商时期,中国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他们在龟甲或兽骨上铭刻文字,用以占卜国运兴衰或记录王朝史事。据不完全统计,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福”出现次数最多,形态丰富、结构多变,体现了中国先民的智慧。有趣的是,在《今日头条》公布的“2019 年度搜索榜单”中,“福”为搜索次数最多的汉字,这也表明了“福”是人们从古至今的不懈渴求。

甲骨文中的“福”是会意字,由“示”和“酒樽、双手”构成:

这是一场庄严而神圣的宗教祭祀仪式,“示”表示祭台,代表神主;“酒樽”是祭品,“双手”指供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上,美酒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寓意生活的丰富、美好与完备。甲骨文中“福”的原义是指人们在祭祀中恭敬地用双手捧起对生活充满美好期盼的酒樽,供奉在祭台上,祈求神主保佑,万事顺遂。中国古人认为“福”源于对神明的供奉,来自神主的保佑,“福,祐也。从示,畐声。”2这样的理解使得人们对神主心怀敬畏,奉祭祀为国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3且奉命维谨,他们相信“神福仁而祸淫”;4同时,人们也对生活充满期盼,他们断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5 怀揣美好愿景,应对多舛命运。

故此,无论是作君主或是作圣贤,都是“上天福佑”的结果:“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6 无论是国家安宁还是国运昌盛,都是“神灵降福”的缘故:“大君出震,有事郊禋;斋戒既肃,馨香毕陈;乐和礼备,候暖风春;恭惟降福,实赖明神。”7那个在甲骨文中定形的“福”字,生动᧿绘古人敬神纳福的祭祀场景,上承神主,下接百姓,蕴含着中国先民对天上神主的虔诚敬畏,见证着中国古人对“福”之本质的深刻理解。他们对福字的理解赋予“福”以宗教超凡的神圣意味,福源于天,要敬天事神;他们对福字的创造使得“福”具有中华民族的延续性特征,几千年大浪淘沙,福的“示字旁”依然在传承它的原始意义。

——————————

2 许慎:《说文解字》。

3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

4 《左传·成公五年》:神明赐福给仁德的人,降祸于骄纵的人。

5 《易经·系辞上》:从上天(神主)那里得到福佑,必然时时吉祥,事事顺利。

6 《孟子·梁惠王》:上天降下人民百姓,其中有作为君主的人,也有作为师傅的人,惟独值得一说的,他们

帮助上天玉帝宠爱人民。

7 【唐】刘晃:《祭汾阴乐章》。明神:对神主的尊称,指英明的神灵。

2、基督信仰“福”的源头

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教的《圣经》就是一本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经”。

在首卷《创世记》的开篇,就开宗明义地阐述神是赐福的神,祂赐福给所造的一切生物,“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又赐福给受造的人类,“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造天地完工之后,神赐福给安息的第七日,定为圣日。8 天地万物以及人类都享受着神赐福的美好。

自人类始祖堕落被逐出伊甸园之后,世人深陷罪恶泥潭无法自救,在犯罪的路上渐行渐远,整个旧约历史都在᧿述人类饱尝“失福”苦楚的悲惨境况。神爱世人,差遣耶稣基督为世人的罪孽钉十字架,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使人得享救恩之乐,“因信得着所应许的福”。9 最后,在《启示录》的终结篇,以“福”为人类历史、将来国度画上完美句号:“看哪,我必快来!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10

再则,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层面而言,所有的“福”都发祥于那位赐福的神。如个人与家庭的福,神应许亚伯拉罕:“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11又如社会和国家的福,诗人向世界宣告:“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他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12

一切的福都源于神,这是基督教几千年来笃信不疑的信仰。神是福的源头,在祂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祂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祂向世人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祂使人有洪福,直到永远,又使人在祂面前欢喜快乐;祂使人福杯满溢,是人心里的力量,又是人的福分;祂是又美又善的神,投靠他的人有福了……13

三千多年前的摩西时代,神晓谕摩西说:“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14 时至今日,这依然是萦绕在以色列人耳畔,烙印在他们心里的祝福。

———————————

8 创 1:22;28;2:3;5:2。

9 罗 5:1-2;加 3:14;22。

10 启 22:7;14。

11 创 22:15-18。

12 诗 33:12。

13 诗 16:11;21:6;23:5;诗 34:8;73:26;119:57;耶 29:11。

14 民 6:22-27。

3、两者的相似与差异

中国先民造“福”字,是一幅写实的祭祀活动场景,他们以超越的眼光突破云层,以敬虔的信仰供奉神主,让宗教之光照进现实,以上天护佑为福,以祭祀上帝为要。15 他们深信“昭事上帝,聿怀多福”,16 这位上帝掌管世间的福祸,“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17

基督信仰同样尊崇神为一切福乐的源头,“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18 两者之间似乎存在惊人的一致性。按照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的理解:“由卜辞看来可知,殷人的至上神是有意志的一种人格神。上帝能够命令,上帝有好恶,一切天时上的风雨晦冥,人事上的吉凶祸福,如年风的丰啬,战争的胜败,城邑的建筑,官吏的黜陟,都是由天所主宰,这和以色列民族的神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人自古“敬天事神”(上帝),在孔子编辑删改的周代诗歌集《诗经》中,至高神意义上的“上帝”称呼出现 44 次,与“上帝”同质异名的“天”出现 114 次。19 孔子作为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敬鬼神而远之”,20 但是孔子信天、敬天。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1“获罪于天,无所祷也”22 ……

从以上种种中国古人对这位有意识、有位格、有权能的“天”“至上神”(上帝)的认识来看,与基督教信奉的神(上帝)完全一致。基督教所信的就是造天造地、统管万有的神。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差异巨大。

中国古人对神的认识是从下至上,在天地运行、四季变化、万物荣枯、王朝兴衰、战事成败、人性善恶、时运顺逆等等的规律与演化中解读“天”(上帝)的属性。如孔子对天的理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3 基督教对神的认识是至上而下,天上的神向人类启示祂自己。基督教认为神给了人类两种启示:普遍启示和特殊启示。普遍启示指的是天地、人心和历史;特殊启示指的是《圣经》和耶稣基督。中国古人在普遍启示中认识上帝,基督教在特殊启示中更清楚认识上帝。这位天上赐福的神,祂的名字叫耶和华,24 祂不被人所定义,人也不能定义。人类只有在神的启示之下,才能“真知道”祂,“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25

中国先民在祭祀神明寻求保佑的同时,强调人要有相应的德性。只有修德的人,才能得着神佑。“福者,修其德而神灵佑之;祸者,败其行而鬼神非之。”26 那些没有诚信的人得不着神明的护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7因此,圣贤们呼吁君子要忠诚正直: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28

基督信仰也强调“福祉临到义人的头”,“耶和华咒诅恶人的家庭,赐福与义人的居所。”29 在旧约,摩西吩咐:“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30 在新约,保罗写道:“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神)就以永生报应他们……(神)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31

而且,无论是中国古籍中的圣王还是基督教《圣经》中的圣徒,都是以“天命”“上帝的旨意”为修德之准则。商人在歌颂成汤的功德时,称他是“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32 《圣经》在评论大卫的敬虔时,说“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译: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33大卫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遵行神的旨意”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不过,中国古人倡导的“德”与基督信仰注重的“义”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古人的修德建立在君子自身的修为之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34 基督信仰的“义”却是来自神给人的恩典,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35 因此,人不能以任何的功德或义行自夸,“义”因信而来,福从神而至。

此外,中国古人认为福与祸之间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36 福祸并无最终定论,福时骄奢会有隐祸,祸时谦恭必有后福;是福是祸,取决于人们在享福或遭祸时的心态与行动。基督信仰与之相仿,“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37 不过,基督信仰进一步指出,是福是祸,根本原因还在于人们是否听从耶和华的话:“看哪,我今日将祝福与咒诅的话都陈明在你们面前。你们若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就必蒙福。你们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诫命,偏离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道,去侍奉你们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就必受祸。”38 两者之间互相呼应,只是基督信仰“多走一里路”。

15 《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16 《诗·大雅·大明》:虔诚事奉上帝,怀有上帝诸多赐福。

17 《尚书·商书·伊训》:只有上帝是不会永远不变的,做善事的人上天会赐给种种吉祥,做恶事的人上

天会降下许多灾祸。

18 伯 22:21。

19 杨鹏:《“上帝在中国”源流考:中国典籍中的“上帝”信仰》(山西: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书海出版

社,2014 年),第 65 页。

20 “鬼神”是两个不同概念连在一起,指的是祖先之灵和自然之神。孔子避而不谈鬼神,对鬼神敬而远

之,并非今天现代意义上的不信神,而是指要超越鬼神信仰。同上注,第 64 页。

21 《论语·季氏》: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大人物,敬畏圣人的言论。

22 《论语·八佾》:得罪上天的人,祷告不蒙垂听。

23 《论语·阳货》:上天说了什么话呢?四季运行,百物生长,上天说了什么话呢?意思是:上天不能说

什么,天的无声之言都已经蕴含在四季的变化和万物的生长之中。

24 出 3:14-15。耶和华,自有永有的意思。

25 约 17:3。

26 《后汉书·郭泰传》。

27 《左传·庄公十年》。孚:为人所信服。

28 《诗经·小雅·小明》。意为:叹息啊,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坐享福分。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

交正直之士亲近贤人。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福祉鸿运。叹息啊,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

碌碌无为。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与正直之士亲近伴随。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洪福祥瑞。

29 箴 10:6;3:33。

30 申 6:18。

31 罗 2:7-10。

32 《诗经·商颂·长发》。商王奉行天意的虔诚传至成汤,成汤的出生恰逢其时,他的圣洁与敬畏日日增

长,久久不息祈祷上帝,因而获得天佑,上帝命他统率九州。

33 徒 13:36。

34 《礼记·大学》。大学即君子之学。君子之学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

完善的境界。

35 罗 3:10;23-24。

36 《老子·德经》。

37 箴 18:12。

38 申 11:26-28。


二、福祉互鉴

1、中文“福”字的演化

中文“福”字经历过由繁到简,由宗教崇拜到世俗生活,由精神到物质的演化过程:

殷商时期甲骨文的“福”属于纯粹的宗教祭祀活动场景写实,虔诚的人们用双手捧着酒樽供奉在祭台上,祈求神明保佑。周朝的文字大都镌刻在青铜器上,称为钟鼎文,也叫金文,“福”字也随着改变,删减了供奉的双手,象征承载美好生活期盼的酒樽也变了模样;有的“福”字加上房顶屋盖,可能表示在家里敬神祈福,室外公开的祭祀变成了室内私人的供奉。战国时期,古人又把“福”字右边的酒樽搬上祭台,供奉的双手变成左右背靠酒樽的两个人。“福”字原有的宗教感和仪式感日渐减弱。

秦代的小篆将“福”字简化,“示”字略有变形,去掉背靠酒樽的两个人,将酒樽改成了部首“畐”。从此,“福”字被拉下神坛,供奉给神明的大肚酒樽逐渐演变成人们心中期盼的现实生活中的福:一口一田。人们重新为福下定义,不再是单纯的“神明护佑”,而是具体化、生活化、物质化的“人口、土地”,或是“一口饭、一块田”。小篆为“福”字后来的发展固定了模样,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化出东汉鼎盛时期的隶书和兴盛于唐代的楷书,乃至于时至今日的简化“福”字。

中文“福”字所蕴含的福祉在演化过程中已然背离了原初的意味,尽管还保留着与祭祀、祈祷相关的“礻”(示)字旁,但在今人的眼中,这个“礻”字旁早已质变为“衤”(衣)字旁。何为福?有衣有食有人有房,或者说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安居乐业、身心健康。39 如果说古老的“福”宗教意味浓厚,现今的“福”则是生活气息浓郁。从神佑的情感慰藉到物质的具体需求,从宗教的虔诚供奉到生活的目标追求,“福”字经历质的蜕变,福祉也从祭台酒樽味演变为人间烟火味。

2、信仰之“福”的追寻

与中文“福”字从宗教走向物质、从神圣走向世俗不同的是,基督信仰对“福”的追寻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从物质走向宗教,从世俗走向神圣。

在旧约圣经中,无论是耶和华赐给人的福,或者是父亲对孩子所祝的福,基本框定在人间福祉。以耶和华赐福给希伯来民族的三位先祖为例:耶和华赐福给亚伯拉罕,“叫你成为大国,叫你的名为大;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40 耶和华赐福给以撒,“耕种…有百倍的收成,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户。”41 耶和华赐福给雅各,“我必使你生养众多,成为多民,又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永远为业。”42

至于父亲为孩子所祝的福,则与人间福禄息息相关。如以撒给儿子雅各祝福:“愿神赐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并许多五谷新酒。愿多民侍奉你,多国跪拜你。愿你作你弟兄的主;你母亲的儿子向你跪拜。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为你祝福的,愿他蒙福。”43 又如雅各给儿子约瑟祝福:“你父亲的神必帮助你;那全能者必将天上所有的福,地里所藏的福,以及生产乳养的福,都赐给你。你父亲所祝的福胜过我祖先所祝的福,如永世的山岭,至极的边界。”44

在摩西对以色列民的吩咐中,福更是涉及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你在城里必蒙福,在田间也必蒙福。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蒙福。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蒙福。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在你仓房里,并你手所办的一切事上,耶和华所命的福必临到你。……他必使你身所生的,牲畜所下的,地所产的,都绰绰有余。耶和华必为你开天上的府库,按时降雨在你的地上。……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45

然而,在新约圣经中,对“福”的追寻逐步升华,最终穿越云层,直抵永恒。新约最早关于“福”的记载来自耶稣“登山宝训”的“八福篇”,46 耶稣所定义的“福”关注的不再是人间福禄,世俗生活,而是聚焦“天国、灵性、神人关系、属灵身份”的福祉,推开了新约蒙福之路的“天窗”。

使徒保罗步武耶稣基督,视功名利禄为粪土:“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47

当“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过去”的时候,48 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要从天而降,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一切都被更新,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49 那时,从古至今所有圣徒的期待都将实现,他们都要得着权柄进入圣城,永远与主同在。50 这便是基督信仰所追寻的福,在时间上从今生穿越至永恒,在空间上从世界升华至天国,在性质上从世俗质化为属灵。

39 “田”字的形状极为稳定,寓意心灵宁静和身体健康。

40 创 12:2;22:17。

41 创 26:12-13。

42 创 48:3-4。8

43 创 27:27-29。

44 创 49:22-26。

45 申 28:1-13。

46 太 5:1-10。

47 腓 3:7-14。

48 约一 2:16-17。

49 启 21:2-5。

50 启 22:14。

3、两者的相似与差异

尽管中文“福”的演化与基督信仰对“福”的追寻走向两个不同的维度,但两者在世俗之福的概念与内容上的表述体现了一致性。

何为福?中国古人认为:“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51 “福,盈也。”52 这正是《圣经》所᧿述的有福之人,“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你(神)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53

中国古人所追求的福祉早在周朝已具雏形。当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向殷商遗老萁子请教执政之道,萁子向周武王陈述夏朝大禹治国理政的九条大法,即“洪范九畴”,最后一条是“向用五福,威用六极”。54 所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善终,其中“康宁与好德”有着精神层面的追求。至汉代,由于避讳,改“考终命”为“子孙众多”,“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谓之“五福”,55 删精神元素,求尊贵地位。再后来,“五福”在民间逐渐演化为“福、禄、寿、财、喜”56 或“妻、财、子、禄、寿”。

基督信仰虽然追求天上属灵的福气,却也不乏地上世俗的福祉。“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此乃“寿”;“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此乃“富”;“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此乃“康宁”;“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此乃“攸好德”;“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此乃“考终命”;“愿耶和华叫你们和你们的子孙日见加增”,此乃“子孙众多”……57

由此可知,基督信仰并非叫人脱离现实生活,而且应许“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要这样蒙福。”58 可是,中国文化与基督信仰对“福”的定位却完全相异,这是文化视角和宗教视角所导致的差异。中国文化视“福”为生活的终极追求,一生要为谋福努力;基督信仰视“福”为上帝的额外赏赐,一生要为天国努力,如旧约圣经的话,“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又如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59

既然是“额外的赏赐”,就不能让它“反客为主”。如果有人因“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而影响灵性生命,那是得不偿失,“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因此,《圣经》特意ᨀ醒那些“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人们,“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60 基督徒要注目“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因为“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61 “终极追求”与“额外赏赐”,两者之别何止云泥。

———————————————

51 《礼记·祭统》。百顺:各种顺事的总称。

52 《广雅·释诂》。

53 诗 1:3;23:5。

54 《尚书·洪范》。向用五福:用五种福劝人为善。长寿是命不夭折且福寿绵长。富足是钱财富足且能以

知足。康宁是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慈且宽厚好善。考终命是知道死期且安然离世。

55 【东汉】桓谭:《新论·辨惑第十三》。

56 福禄寿财喜:幸福、升官、长寿、发财、喜庆。

57 弗 6:2-3;箴 10:22;诗 131:2;箴 11:25;ᨀ后 4:6-8;诗 115:14。10

58 诗 128:4。

59 箴 22:4;太 6:33。

60 路 8:14;林前 15:19;诗 17:14;ᨀ前 6:17-19。

61 弗 1:3;约一 2:15-17。


结 语

福是所有人希求的美好,对福的追求是全世界的普遍共识。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福,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美好诉求。中国先民在虔诚祭祀中寻求神明护佑,开启幸福人生,他们的供奉寄托心愿,他们的酒樽盛满憧憬。自周以降,福的宗教感渐淡,世俗味日浓,最后走下神坛落入凡尘,人们追求福的“吉无不利”,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渴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人间福祉,古今不变的“礻”(示字旁)权当对原始意义的祭奠。

作为基督信仰中的福,有着物质生活与属灵生命的双重层面。物质生活的福是神对人们现实生活的顾念,属灵生命的福是神对人们灵性生命的救赎。从始至终,基督信仰持守“自天佑之”的信念,将“天佑”的“吉无不利”定义为神的额外恩典。人间福祉只是“神的国和神的义”的衍生品,人们要把目光聚焦于天上那位赐福的神,“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62

“自天佑之”是宗教信念,“吉无不利”是文化追求,中国文化的福脱胎于宗教信念,演化为关切今生的生活福祉;基督信仰的福超脱了文化追求,转化为注目永恒的属灵福气。两者有着共同的发源,产生不同的分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各自的范畴演绎着各自的精彩。不过,如果中国文化能够多在意一下福的“礻”(示字旁),让灵魂跟上脚步,生活会更充实,人生会更美满。

—————————

62 罗 11:36。11

(未经作者许可 不得转载、复制)

评论 0
提交评论
匿名
10
谢谢朱弟兄的分享!愿上帝赐福你及你的家人!
匿名 > 匿名2
10
谢谢朱弟兄的分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