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汉语拼音
Luo Ma (Cheng)
中文
罗马(城)
英文
Rome
原文(希伯来文)
音译
希腊文:罗密(Rhoµmeµ);拉丁文:罗马(Roma)
原文(希伯来文)
意译

词  解

罗马(城)。意大利的一座重要城市,罗马帝国的首都直至君士坦丁在位的年间。今天,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此城位于意大利半岛的中部,台伯河(Tiber)坢,离开海岸线约24公里(15英里)。台伯河容许航海的船只由海上直达罗马城。另一方面,较长的离海距离让此城受到保护,免受来自海上的直接入侵。因此罗马城的地理位置甚为佳美。见地图XIX,C-8。
 
 
 
I.????????历史。
 
1. 奥古斯督之前的罗马城。相传罗马是由双生兄弟罗穆路(Romulus)及理模(Remus)所建。按照最盛传的传说,建城的日期是主前753年4月21日。但是考古学的研究显示在更早的时期,城的位置已被一群名称是拉丁人的意大利人占领。另外由山中迁移到台伯河谷的萨比人(Sabines),也和他们掺混在一起。在后来组成“罗马七丘”的七座小山之中,已有人口开始定居在一些山丘上。主要的是帕拉丁(Palatine)丘,艾斯奎琳(Esquiline)丘,奎利纳奥(Quirinal)丘,和维米纳奥(Viminal)丘。帕拉丁山丘上的村民可能有一位领袖,就是传说中的罗穆路(Romulus)。在他的领导之下,帕拉丁人支配了定居在地区内其他各山丘上的人。无论如何,地区内不同的村落联合在一起,建立了名称是罗马的城市。帕拉丁丘以北,咖匹多琳(Capitoline)丘以东的山谷,成为了公众市场(拉丁文作否润[forum] 。俗译:用于公开讨论的广场)。在同时也成为了新建城市的政治和宗教中心。作为“罗马市集(Forum RoDmanum)”,在以后的数个世纪,它一直是罗马城的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元老院,最出色的庙宇,黄金里程碑(所有的道路都是由此辐射出去),和重要的长方形廊柱大厅,都是在它的范围之内。当罗马在地区内称霸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口迁入城内,直至传统的七座山都被占据。这统称“罗马七丘”的七座小山:帕拉丁(Palatine),咖匹多琳(Capitoline),奎利纳奥(Quirinal),维米纳奥(Viminal),艾斯奎琳(Esquiline),席莲(Caelian),及阿文丁(Aventine)都是在台伯河的东面(图405)。很可能经过了几个世纪,罗马城邦国一直是一个王国。但是有关它的历史却是甚少。由罗穆路至大塔谦尼乌斯(Tarquinius Superbus),传统上共有七位君王。后起的几位都是来自台伯河西岸的伊特利亚人(Etruscans)。在这个时期内,罗马一定已经成为了邻近拉丁人的主人。到了主前约500年,贵族的背叛放逐了最后的一位君王,伊特利亚人又被赶回到台伯河的西岸。结果一个历史长达五个世纪的共和国建立了。统治罗马共和国的是元老院和每年选出的两位名称是执政官(consuls)的裁判官。共和国建立之后的早期,典型的是罗马平民(plebeians)和贵族(patricians)之间的斗争。结果他们之间互相了解,罗马平民获得了公民应有的全部权利。而且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的全部地区,全半岛统一。主前390年高卢人洗劫罗马,令国势暂时性地一度挫折。但是对于这茁壮成长中的城邦国,却没有任何长久不良的影响。
 
到了差不多整个意大利半岛度被纳入这迅速成长的国家之内,罗马就稳步地在整个地中海的地区内称霸。在西边,位于北非洲,腓尼基人所建立的城邦国及海上势力迦太基,被认别是主要的竞争对手和对敌。与迦太基的争雄,历经三次大战,长达一个多世纪(主前264-146年)。罗马几乎被长期性地击败,和挫折。但是于主前201年第二次与迦太基的战争(史称第二次布匿战争,2d Punic War)之后,罗马开始抬头。最终罗马成为了得胜者,完全地击败迦太基。西地中海所有的地区,都成为了罗马的属地。与迦太基的战争,令罗马卷入了东面地区的局面。因此我们观察到罗马军兵在主前第二及第一世纪,与马其顿,西流古,托勒密,和其他较小的统治者较力。起初罗马的目的只是在这些地区建立她的势力,维持地区内的秩序。可是渐渐地,北非洲的东部,埃及,叙利亚,马其顿,和希腊,都被并吞,变成了罗马帝国的疆土。财富的积累和权势的增长,为罗马本身带来了社会和政治的压力,流血事件不断增加。马略(Marius)和苏拉(Sulla Sulla)先后担任独裁的执政者。然后在他们之后的该撒更为甚。他们统治的方式证实了,为小型城邦国设计的共和政体,不适宜于解决庞大帝国所面对的问题。主前44年该撒被刺杀,起因是一群政客对他的不满。这群人惧怕他将会废掉共和政体,然后自立为王。但是会转到现钱的生活方式和统治系统,是行不通的。奥古斯督称帝是当代局势所要求的自然结果。在同时,罗马帝国仍然在继续地扩张。庞培(Pompey)已经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该撒已经征服了高卢(今法国),进入了英国和德国。该撒死后,最后争霸的战争是奥大维(即奥古斯督)征服了埃及,与主前30年将她纳入罗马版图。
 
2. 罗马帝国由奥古斯督至图拉真(Trajan.),主前27年-主历117年。虽然罗马帝国历经五个世纪,但是只有起初的两百年才是她的黄金时代。这两百年后一半的上半叶,适逢新约历史的开端,因此我们就不再重述这一时期的史迹。当奥大维击败了他的对手,并以唯一的得胜者出现之后,他就稳定了罗马政府。主前27年1月13日,公民会议及元老院投票给予他帝国最高的权力和“大元帅(imperator)”的称号。同月16日,授予他“奥古斯督(Augustus)”的尊称。奥古斯督和他之后各继承者的权力,法律上是基于宪法所赋予他们审判的权威。并且他们掌握着军权,这样他们虽然没有皇帝的称号,实际上他们是行使皇帝的权力。奥古斯督有力地控制了立法机构,几乎总揽了委派帝国内各级行政官员的大权。虽然名义上君王应和元老院分享统治的权力,可是元老院这个尊严的机关,最终只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橡皮图章。
 
奥古斯督在位期间,罗马城几乎完全地被重建。京城和其它的城市中,都新建了许多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奥古斯督鼓励地方的政府,巩固帝国边境的防卫。他征服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帝国的各省份和属国,而不是为了扩张他的权力和帝国的疆土。他的养子提庇留继承了王位(主历14-37年),也跟随了他的作风。虽然提庇留在位期间,国内仍有暴力事件发生。但是他的统治是认真的,省级内的政绩也是可佳的。他没有向外扩张,但是他集中精力致力于维护举国太平,国泰民康。绰号是卡里古拉(Caligula)的该犹(Gaius)在位四年(主历37-41年)。这位任意挥霍做事果断的君王在位时间稍短,不足伤害帝国稳固的局势。克老丢在位期间(主历41-54年),见证了自由人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许多成为了政府机构的官员。好几个新的行省入盟(两个毛里塔尼亚[Mauretanias],不列颠[Britain],吕基亚[Lycia],色雷斯[Thrace])。到了尼罗在位的期间(主历54-68年),国中太平的局势,暂时终止。这位铺张,专制,无情的统治者,甚至被人们指责就是烧毁罗马的纵火者(主历64年)。他需要抵抗入侵的帕提亚人[Parthians]和亚美尼亚人[Armenians],镇压国内的阴谋集团,和位于不列颠,西班牙,高卢,及犹大的反抗。这些反抗中有些是由当地人领导的,目的是背叛罗马暴虐的统治。有些是由当地罗马长官或将军领导的,目的是起义对抗罗马的君王。最后广被人们憎恨的尼罗王失败,自杀身亡(主历68年),背叛的火焰烧遍了整个帝国。跟着的一年(主历68-69年),罗马帝国换了四个君王。格奥巴(Galba),奥图(Otho),和维特利奥斯(Vitellius),一个跟着一个迅速地登基和迅速地消失。国家之可以渡过这充满天灾人祸及内战的一年,是因为早期君王的积极建设,尤其是奥古斯督和克老丢。四位中最后的一位是维斯帕先(Vespasian)。他的军队拥护他登基作王后,他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主历69-79年)。 他中止了内战,成功地完成了在罗马本土之外的战争,尤其是对付犹太人的血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耶路撒冷于主历70年被毁灭。他开始了一段太平盛世,远远地超过了他朝代的27年(主历69-96年)。维斯帕先单独地运用了他的权力,没有和元老院分享。他的经济政策复苏了国家的经济,直至他儿子提多在位的年间(主历79-81年)。也支持了他另一位儿子窦密田(Domitian。主历81-96年)的挥霍。涅尔瓦(Nerva。主历96-98年)是“五贤帝”之中的第一位。这五位君王一共在位了84年(主历96-180年)。涅尔瓦不是由军队拥护登基的,他是由元老院委任作“第一公民”的。他发现自己有困难控制军队,所以他委派了一位将军,图拉真,作他的继承人。两人几乎同时担任“共主”。在涅尔瓦之后的三位君王,跟随了他立将军担任继承人的先例,这个制度似乎相当地成功。图拉真是一位严谨及宽容的统治者,与元老院和睦相处得很好。在他的领导之下,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范围,人民生活富裕。就是在他统治的年间(主历97-117年),使徒时代结束了。所以我们就在这里结束有关罗马历史的讨论,开始讨论罗马城在保罗时代的状况。
 
 
 
II. 保罗时代的罗马城。再不像共和时代的罗马城,到了保罗的时代,罗马帝国的京城不再是一座小城。按照估计,当奥古斯督在位的年间,罗马城的人口已达八十至一百六十万人。有许多不详的因素令准确的统计难以获得。但是平均人口是一百万的统计,应当是合理的。共和时代所建造的老色维恩墙(The old Servian wall)只围绕了上述的罗马七丘。事实上,罗马城的人口早已占据了古城之外的各地区。直到主历271-275年,奥里连(Aurelian)墙方被同一名字的君王建造。至今人们仍可沿着这城墙遗留的废墙步行相当长的距离(见图405)。
 
保罗时代罗马城的中心是“罗马市集(Forum RoDmanum)”和祭祀大道(Sacred Way)。大道两旁竖立着民族英雄和神明的石像。“罗马市集”是传统罗马城建立者,罗穆路(Romulus)之坟墓,元老院,土星庙,献给希腊神话中宙斯神之双生子迦斯托与玻吕宙斯(Castor and Pollux。见双子项)的庙,和其它几座庙宇的所在地。土星庙是罗马帝国的财政部,由外国进贡的财宝,和帝国的储备金,都被保藏于此。双生子的庙是帝国的度量衡局,专门测验量器和砝码,以及分析鉴定用来制作钱币的金属。靠近咖匹多(Capitol)就是黄金里程碑,在其上刻有由罗马城至主要道路上所有城镇的距离。在帕拉丁(Palatine)丘上竖立着奥古斯督和提比流的王宫。直至主历64年,尼罗也住在这一区。主历64年的大火之后,他将他的新“金殿”伸展到艾斯奎琳(Esquiline)丘的南部。在帕拉丁(Palatine)丘及阿文丁(Aventine)丘之间的穆尔西亚谷中,有共和时代兴建,茹流该撒修建的赛马场(Circus Maximus)。这座宏大的赛马场可容纳三十二万名观众(另有估计十五万名)。数道引水道将清水导入城内。其中有两道至今仍然健在,是由克老丢兴建的(约主历52年)。下列宏伟的建筑物,他们的遗址至今仍是人们凭吊的古迹。可是在保罗的时代,它们仍未被建成:费拉维恩王朝君王们(Flavian emperors。主历72-80年)兴建的圆形大剧场(Colosseum。图409),提多(图407),塞浦提姆色维茹斯(Septimus Severus),和君士坦丁的拱形凯旋牌楼,君士坦丁的宏伟皇宫(basilica of Constantine),图拉真的市集和这位君主的圆形大柱,戴克理先(Diocletian。主历245-313年)和迦拉迦喇(Caracalla。主历186-217年)的壮丽公共浴场。
 
 
 
III.罗马城和犹大。犹太人最初听到罗马人的征服是在玛喀比的时代。他们受到深刻的印象,甚至开始计划与罗马立约,以便解救他们脱离西流古王朝的桎梏(玛喀比传上卷1∶10。玛喀比传上卷7∶1。玛喀比传上卷8∶1-20)。玛喀比传下卷11∶34-38宣称罗马首先建议订立这个条约,这个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其实最初动议的是犹大玛喀比(玛喀比传上卷8∶17-32),他的兄弟约拿单(玛喀比传上卷12∶1-4,16),和西门(玛喀比传上卷14∶16-24))。祭司约翰许尔堪(John Hyrcanus)肯定成功地令罗马人对他的奋斗目标感到兴趣。假如他成功地与罗马人立约的话,他就可以获得罗马的保护,当需要来临时,他也可以获得帮助(玛喀比传上卷15∶15-24)。但是与罗马的友好条约,迅速地改变成为监护的关系。当许尔堪二世(Hyrcanus II)和阿里斯图布鲁斯二世(Aristobulus II)这两兄弟为王位和大祭司的职位争吵的时候,他们的案子被庞培派往叙利亚的官员斯考茹斯(Scaurus。主前65年)处理。后来庞培亲自处理他们的案件(主前63年)。因此罗马干预了犹大的事务,入侵及征服了犹大和耶路撒冷。将犹大地置于罗马的统管之下。主前40年他们委任大希律担任分封王,管理犹大地。大希律死后(主前4年),他的属土被分开由他的三个儿子统管。九年之后,奥古斯督废掉其中的一个,就是亚基老。然后将他统管的地区,犹大地和撒玛利亚,移交给一位罗马巡抚管理(见省长项)。由那时候开始,直至主历66年爆发了犹太-罗马战争,除了希律亚基帕曾于主历41年至他去世于主历44年之间以国王的名义统治,犹大地和撒玛利亚都一直是由一位罗马巡抚管理。犹太-罗马战争的初期,犹太叛军成功的抵抗了被差往平定他们的罗马军队。维斯帕先(Vespasian)受命继续平定叛变。不久,他被召回至罗马,又被委任当君主。他的儿子提多(后来成为他王位的继承人)指挥了围攻耶路撒冷的战役。主历70年,罗马大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但是零星的抵抗却不停地兴起直至主历73年。为了庆祝他成功地征服犹大地,提多铸制了纪念钱币,犹在罗马城建立凯旋拱形牌楼(图407)。在这牌楼上,刻有罗马军人将七灯台由圣殿中移走的浮雕(见图287)。
 
 
 
IV.罗马城的犹大人。罗马大将庞培于主前63年征服耶路撒冷时,他将沦为俘虏的犹太人送往罗马城。但是这些人并不是最早去到罗马的犹太人。因为在主前59年,西塞罗(Cicero)为瓦尔纳斯福莱克斯(Valerius Flaccus )的辩护里,他提到自己必须小声讲话,以免煽动犹太人去造反。他又提到,一再地黄金曾由罗马运送去到耶路撒冷(Pro Flacco 28)。犹太人特别集中在台伯河西岸(Transtiber)及台伯岛的西面,即今日的特拉斯提弗列区(Trastevere)。该撒茹流优待他们,允许他们保留他们自己的组织,许多其它非罗马人的团体都已被解散了(约瑟夫著,Ant. xiv. 10. 8, 17; Suetonius Div. Julius 84)。亚古士度也优待犹太人,允许他们优惠的条件。罗马城的犹太人口,可由大希律死后,有八千名住在罗马的犹太人,加入了来自耶路撒冷代表团的行列,请愿要求废掉大希律的遗属(约瑟夫著,Ant. xvii. 11. 1)。主历19年,提庇留在位期间,由于一项经济丑案,犹太人被逐出罗马城。十二年之后,这项驱逐令被取消了。历史家们有足够证据,证实在这十二年之中,并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遭受强制驱逐。克老丢第二次驱逐了犹太人出城(参徒18∶2)。其实在他登基后的一段时期,他曾优待过犹太人。当保罗于主历61年抵达罗马城时,他邀请了城内犹太人的首领,来到他住的地方,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他会来到罗马(徒28∶17-20)。这就显示犹太人已再被允许回到罗马居住。徒28∶21及徒2∶10供应了证据,证实罗马的犹太人和耶路撒冷有良好的关系。主历66年,当犹大-罗马战争爆发的时候,住在国外的犹太人遭遇到极大的困难,罗马的犹太人也不例外。
 
 
 
V.??罗马城基督教会的发源。罗马城基督教会发源的可靠资料不详。传统的说法将彼得或保罗或两人一起建立罗马的教会,是毫无根据的。事实上,彼得和保罗两人都不可能与罗马教会的建立,有任何的关系。可是,有可能福音是由五旬节在耶路撒冷接受基督教信仰的犹太人,带回到罗马的。因为在那一条有许多陌生人皈依基督信仰(徒2∶10,41)。在另一方面,罗马的基督教会人数很多,而且灵性状况甚佳(罗1∶8。罗15∶14)。这个状况似乎显示建立罗马教会的,是一些出色的基督教布道士。主历48/49年间,革老丢将所有的犹太人驱逐出罗马城,只有不是犹太人的基督徒可以继续地留在罗马。这事件可能导致罗马城内基督教会与犹太社区之间的连续,由此就中断了。当保罗于主历61年抵达罗马时,犹太社区的领袖们知道,“这教门…是到处被譭谤的”(徒28∶22)。可是他们并没有透露个人对当地基督教会的知识,或任何异议。
 
使徒保罗久已有意访问罗马。大约是在主历58年,他写信给罗马的教会,表示他计划前往西班牙(俗译西班牙)传福音。当他路经意大利时,他有意访问罗马(徒19∶21。罗15∶24,28)。但是,只有三年之后,他抵达到罗马。他不是一位原先计划前往西班牙的传道士,而是一位向尼罗王上诉的囚犯(徒28∶16。见保罗- IV-3至6项)。他初次停留在罗马的时间是将近两年(约主历61-63年)。正如他一向的习惯,他尝试向罗马的犹太人传扬基督信仰,但是成功不大(徒28∶23-29)。显然地由那时候开始,确定地是自主历64年之后,在罗马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士有了磨擦。就因为基督教会不再被承认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她开始失去了曾经被人们认为是犹太信仰一部分是所享有的特权。事实上基督教已成为了一个非法组织。这就令逼迫临到教会。第一个被罗马政府允许的逼迫,是与主历64年由尼罗王带头的。他将引起罗马城大火的责任,推给基督徒。保罗第一次在罗马城被囚的期间,写作了下列的书信: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和腓立比书。在获得自由一段时期后,保罗又再被捕。在他第二次被囚于罗马的期间,他写了提摩太后书。传统一致地同意他是在罗马城殉道的。尼罗王在位的期间,彼得也抵达罗马。传统也一致地同意,他也是在这位疯狂暴君的手下殉道的。
 
 
 
VI.罗马的宗教。外表上,帝国时代罗马的宗教与希腊的相比,似乎差别不大。这个印象是来自罗马人对宗教缺乏创造性,许多罗马的神明是借自希腊的诸神庙。罗马人没有创作神话集,宗教诗歌,也没有类似希腊的哲学。最早的罗马人没有被赋予人性的神明,可是却相信幽灵鬼神,势力,和天意的运转(努鸣拿[numina])。这些幽灵鬼神或自然势力没有雄雌的性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却会发展人性的特征。罗马人有诸多家神,例如拉瑞斯(Lares)和攀拿特斯(Penates),农神,房舍神,家庭神。他们认为这些是保护家庭房舍,农地,和食物供应的神明。罗马人强调魔法,特别是同情人类的自然魔法。罗马宗教最早的时期,无须有庙宇和雕像。最初的时候,国王就是祭司。最早的庙宇建于主前第6世纪,那是为罗马国的三位主神,犹皮得(Jupiter),犹娜(Juno),和米内瓦(Minerva)而建的。后来他们被认为就是希腊人的下列三位神明:宙斯(Zeus),纥拉(,Hera),和雅典娜(Athena)。宗教也成为了国家的责任。在共和时代,罗马人经过了很大的宗教改变。当他们在意大利和其它各处,与其他民族的接触增加之后,他们接受了这些民族的宗教意念和敬拜方式。因此我们观察到下列希腊神明的庙宇被建立:德美特(Demeter),戴安妮索(Dionysus),和波斯芳尼(Persephone)。罗马人给予他们下列的拉丁称号:塞热司(Ceres),利伯尔(Liber),和普罗瑟屛娜(Proserpina)。稍后,狄安娜(Diana)被当作是希腊的亚底米(Artemis),维努斯(Venus)相当于亚富罗底特(Aphrodite)。然后日神亚波罗(Apollo)。最后几位近东的神明和他们的敬拜方式也被引进罗马人的宗教。例子有:安纳托利亚的玛格那玛特,弗吕家的西比立(Phrygian Cybele,the Magna Mater of Anatolia),酒神巴克斯(Bacchus)和他纵欲的邪教,主前第2世纪埃及的伊西斯(Isis),和主前第1世纪的米特拉(Mithras)。
 
奥古斯督时代所致力的,乃是恢复先前原始性和简单的罗马宗教。这些努力显示了罗马高级社会的人士,对入侵的希腊神话的复杂性和近东宗教的感觉仪式,感到不满。这个对于当代宗教的不满,也一部分地解释了,当基督教于主历第1世纪中叶进入罗马世界的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乐意接受这个信仰。在帝国时代,另一个受到近东文化影响的信仰被引进了罗马,这就是对皇帝的崇拜。茹流该撒死后两年,被当作神明。奥古斯督在世的期间,虽然拒绝接受任何当他作为神明的崇拜,但是当东方的行省称呼他作神明的时候,他并没有反对。在这些地区,不同的民族长久地将他们的君主,当作他们自己的神明。提庇留同样地在罗马本土拒绝接受任何敬拜,但是在其它各行省中,却鼓励人们这样做。加力果拉(Caligula)强令受到神明的崇拜。尼罗是第一位头戴放光冠冕的君王,冠上的钉状装饰,意味着日光的光线。可能是因为他甚想人们知道他是受到日神亚波罗保护的人。窦密田(Domitian)被臣仆称呼作“我主我神(lord and god)”。当政府强令百姓崇拜君王作神的时候,基督徒们就面临最艰难的情况。后期对基督徒残忍的逼迫,是因为基督徒们拒绝接受政府所下的崇拜君王的命令,因此与政府正面性地冲突。
 
 
 
VII.罗马的城市生活。使徒们传道事工的对象,主要的是城市中的居民。因此圣经的读者们,一定有兴趣获得帝国时代罗马城市生活的资料。在庞培(Pompeii),奥斯提阿(Ostia),和其它罗马城市所进行的考古学发挖工作,给予了我们一幅活生生的图画,描述了使徒时代罗马公民在该城的有趣生活。每一座城市的文化及经济中心,是位于公众市场(the forum or the market),等于是今天城市的中心广场。公众市场及附近有地方行政长官的办公楼,城中主要的庙宇,众多的店铺。其实城中各处都有店铺。城市的中心也是审判厅,及城中主要浴室的所在地。罗马世界的浴室不但是人们洗浴的场所,也是娱乐,运动,和社交的场所。戏园里供应了戏剧,和音乐的表演。半圆剧场,马戏场,或赛马场有野兽斗,和格斗士对生猛野兽的生死斗。几乎所有的手工业及小型工业,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工坊中运作的。许多时候工匠,职业家,和工坊主人也住在同一座屋宇之中。商业店铺一般是在众多单位建筑物或单独屋宇的第一层楼,就是面对街道的一层。家仆们和主人们住在同一座屋宇之中。所有的街道都铺有铺路用的大卵石,而且大多数的街道两旁都有地势较高的人行道。街道一般没有排水系统,横跨街道的地点,都铺有供踏脚的石头,以便行人横跨街道。白天,罗马城禁止车辆行驶。清水可取自私人的水井,也可取自街口的水泉。导水渠将清水导入城中各处街道地下的铅质水管中。
 
屋宇的设计种类甚多,大小也各有不同。早期的罗马城,犹如小市镇一般,屋宇多是每家一座的独立房舍。房舍里面的房间面对位于房舍中心的天井或院子,各房间都是由天井或院子引入的光线照明的。可是到了保罗的时代,罗马城中只有少数富有的人家负担得起独立的屋宇。在例如庞培(Pompeii),海格立斯(Herculaneum)等较小的城市中,所谓罗马式的房舍(咚姆斯[domus]),典型地是一至二层的房屋。屋内的房间围绕着类似内院的厅堂,就是位于屋宇中心的中厅(atrium),和没有墙围着的列柱围廊(peristyle)。
 
下列对于一座私人房屋的形容,就会给予读者们一个概念,知道使徒时代富有罗马人的住所是怎样的。所形容的是位于庞培所谓,“手术医生之家(House of the Surgeon)”的屋宇(见图408)。由面对街道的前门(A)入门,就进入到狭窄的前厅(B)。再向前一些就是中厅(D)。中厅的房顶向内倾斜,以便让下雨的雨水向下流入一个位于地板上的方形的储水池(E。积存雨水的方形储水池)。池中的水经常性地被移往蓄水箱中,以备全年使用。中厅的两旁,是较小睡房的所在处(F。睡房)。在这之后,与中厅完全相连的是左右相对的两个翼廊,又称翅膀廊(G, alae)。 这些翼廊是置放壁橱或碗橱,衣箱,工具箱,和家庭用具的地点。祖先面貌的面具也在此陈放。面对正门,位于中厅与列柱围廊(peristyle)之间的大厅,就是客厅或接待室(H 。tablinum )。房屋的主人在此处接待客人。此厅也可称作起居室,因为这是家人团聚的房间。在这座“手术医生之家”的屋宇里,接待室(与中厅之间有门帘相隔)与列柱围廊之间没有墙隔开。可是在某些屋宇内,接待室与列柱围廊是由一堵墙隔开。这堵墙或许有窗口,或许没有。接待室的一旁是天冷时使用的餐厅(I 。triclinium)。此厅与中厅之间有一道门。接待室的另一旁是一道狭窄的走廊(J),连接中厅与列柱围廊。走廊(J)的一边是储藏室(K),此室有时被用作酒窖(apotheca)。围绕列柱围廊的是柱子,这项特征是罗马人借自希腊式屋宇的。围廊之中常有雕像,花卉,和灌木。因此是一个小型优雅的室内庭院。列柱围廊的一边是更多的睡房(F。睡房)。在这之后有两间位于房角的房间(O),这些是厨房和仆人房(oeci)。两个房间之间的是白日房(N。exedra)。此房间和列柱围廊之间没有墙隔开。预备好的食物被停放在此。天热时,客人也被接待于此。虽然上面所形容的是帝国时代一座典型的私人屋宇。这时代其它的屋宇却有它们独特的设计。有些有多过一个中厅,有些没有列柱围廊,有些有几个餐厅,有些有多个仆人房,有些在二楼建有餐厅和睡房。位于外围,面对街道的房间,经常被作为工坊或店铺。
 
罗马时代家庭住屋内的家具数目,不及现代的多。罗马时代的床,由企立在四脚上长方形的木质框架,框架中拉紧了交织的绳子,和安放在床上的床垫组成。罗马时代家庭住屋里还有 桌子,壁橱,碗橱,置物架,陶器器皿和碗碟,金属器皿和碗碟,蜡烛台,灯,和长榻。罗马人斜依在围绕着一张矮桌旁的长榻上进食(见“膳,餐”项),因为他们不坐在椅子上进食。他们斜依在长榻上,在榻旁的矮桌上写作。也躺在长榻上休息。罗马时代房屋的内墙上,经常绘有室外建筑物的图画,风景画,甚至希腊神话的画。
 
负担不起这些住屋的人士们,一般住在不同等级,大小,租价,和舒适等级的公寓中。贫穷的人甚至会住在店铺后面或楼上的一个房间里。这样的住所就是将工场和住处合而为一的住所。较少或中等收入的人士,住在建筑物上层的公寓之中。这样子的公寓大厦,被称作“音素拉(insula)”,意思是“岛”,因为它们完全地被狭窄的街道围绕。在人口众多的罗马城里,大多数的居民住在上述高达数层的公寓中,建筑物的楼下作为店铺或工场。有些建筑物的遗址,显示它们原先可能是6至7层的建筑物。我们可以想象,有一门手艺,但并不富裕的使徒保罗,在一座罗马城内挤满人的“音素拉(insula)”里面,租了一处自己居住的住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