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汉语拼音
Ni Ti Ning
中文
尼提宁
英文
Nitinine
原文(希伯来文)
音译
尼提宁(NethéÆnéÆm)
原文(希伯来文)
意译
给予的人。亚兰文作“Nethé?né?n”;意义相同。

词  解

尼提宁。被掳之后文学作品中,经常可见到的一个词。所指的是全身奉献,为圣殿及圣殿的崇事服务的人。希伯来文的尼提宁(Nethé?né?m)是众数,因此英文不需要在词的尾端,加上“s”。在本段讨论中,他们只被称作尼提宁(Nethinim)。[新]及[修]将希伯来文的尼提宁(Nethé?né?m)翻译作殿役。旧约圣经的资料,似乎说尼提宁是圣殿中的奴仆,专门为圣殿及圣殿崇事活动,进行仆人们所作的服务。他们也为祭司们和利未人服务。他们是迦南人的后裔,或许也是战俘;按照以色列人的习惯,他们被交给圣殿担任殿中的服务。经文中最早提到这个传统的,是民31∶30,47;摩西将被俘虏的米甸人交给利未人,作利未人的仆人。后来基遍人被指定担任殿中的奴仆,他们的职责是劈柴挑水(书9∶23)。大卫和他手下的民众首领,将尼提宁的人数增加(拉8∶20)。可是所罗门所指派异族的殿役,他们始终都被称作“所罗门仆人”(拉2∶55)。好几个尼提宁首领的名字,都是异族的名字;例如,利汛,西西拉(拉2∶43-54)。
 
被掳时期完毕后,许多尼提宁陪同所罗巴伯由巴比伦归回;虽然准确的数目仍是未知。拉2∶58及尼7∶60将他们和“所罗门仆人”数算在一起。大约80年之后,又有220名尼提宁与以斯拉一同回到耶路撒冷(拉8∶20)。这就显示了,他们不但已经成为犹大经济的一部分,也感觉自己属于这个国家;在被掳的时期完毕后,犹太人的宗教,也成为他们的宗教了。另一件事明显地证实这一点,就是他们在尼希米的约上签名。这约是上帝与人之间的约(尼10∶28,29)。波斯人统治的期间,尼提宁和其他的宗教人士不需要缴税,他们也居住在特别的城内(拉7∶24;拉2∶70)。在耶路撒冷城内,尼提宁居住在圣殿以南的俄斐勒,与水门相对(尼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