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汉语拼音
Xi La
中文
希腊
英文
Greece
原文(希伯来文)
音译
雅完(Yawan)
原文(希伯来文)
意译
希腊文作赫腊斯(Hellas)。英文词Greek (希腊语)及 Greece(希腊),源自拉丁文的 Graecus 及Graecia。罗马人最初认识的,是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居民 Graikoi。

词  解

希腊。这个名称是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名字(见地图XIII,B-1的希腊[Hellas];地图 XIX,D-10的 亚该亚 [Achaia])。古代希腊的北界,毗邻马其顿。东临爱琴海,西临爱奥尼亚海(Ionian Sea)。北部的最高山峰是海拔约2,985公尺(约9,793英尺)的奥林匹峰(Mount Olympus)。由此山峰至最南端的玛塔潘角(Cape Matapan),距离达约400公里(约250英里)。希腊的大陆部分多山,陆地上的交通不方便;可是海岸线甚多凹处,国内大多数的地点可由海路抵达。因此海不被认作阻挡交通,而是交通的桥梁。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众多的海岛,属于希腊。古代的希腊人,也在小亚西亚,黑海四周,意大利南部,撒丁尼亚,西西里,北非洲,及法兰西的南部,建立许多殖民地。
 
I. 希腊的历史.
 
1来源。古代的希腊人,追索他们的起源至传奇历史中的希伦(Hellen);由此词我们获得“希利尼(Hellenes)”这个词。古代的希腊人,自称是“希利尼人(Hellēnes)”。直至今日,希腊人仍称他们的国家作“希腊(Hellas)”。早期的希腊人可被分作四大支系;虽然他们都是讲同语系的语言,但是每一支系都讲不同的方言。每一支系的外貌也略有不同。这四支系是:亚该亚人(Achaeans),埃欧尼亚人(Aeolians),爱奥尼亚人(Ionians),及多利斯人(Dorians)。希腊的早期历史,亚该亚人曾扮演了甚为重要的角色;诗人荷马曾称整个希腊作亚该亚。 稍后爱奥尼亚人及多利斯人成为最主要的种族。爱奥尼亚人建立雅典城邦,多利斯人建立斯巴达城邦;在希腊大陆上众多的城邦中,这两个是最出色的。爱奥尼亚人也在小亚西亚的海岸线上,建立了众多重要的城镇。旧约圣经用希伯来文的“雅完(Yawan)”,称呼希腊和希腊人。“雅完(Yawan)”即爱奥尼亚(Ionia);可能是因为爱奥尼亚人在所有希腊民族的支系中,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见雅完项。
 
2.古典时代的希腊。因为缺乏早期的历史文献,最早的希腊信史,始自主前第 8 世纪。深奥的秘密,笼罩着这时代初期的史实。传说与史诗,记载了初期的英雄时代;近年来于迈锡尼(Mycenae)及特罗亚(Troy)等史前遗址所进行的考古学发挖工程,解释史诗中的叙述,增加对这时代的认识。当希腊开始进入历史的曙光时,许多的城邦国已被建立,每一个都推进自己的利害,虽然他们同享一种文化与语言。城邦之间久不久有冲突;可是每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竞技赛会,为各城邦之间的团结,作为媒介。在希腊与波斯战争未发生前的两个世纪(由主前700至主前500年),对希伯来人来说,希腊只是一个遥远的国度(赛66:19;结27:13,19;但8:21;但10:20;但11:2;珥3:6;亚9:13);这时代,正是希腊的文学,建筑学,美术,和哲学,开始建立根基的时代。这个文化,最终成为西方文化的鼻祖;许多世纪以来,是西方文化的模范。
 
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是希腊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扮演重要的角色。波斯的古列大帝,并吞了爱奥尼亚人在小亚西亚建立的诸城邦,即属于吕底亚的诸城邦。多年之后,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发动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当波斯军旅入侵希腊本土时,似乎是弱小的希腊诸城邦,表现了他们卫国的精神。一向所向无敌的波斯大军,曾战胜了玛代,吕底亚,巴比伦,和埃及等强国;可是在希腊本土,他们却一再地被人数较少的希腊劲旅打败。波斯人可被打败的记录,首次是于主前 490 年的马拉松战役,再于撒拉米(Salamis),帕拉亚提(Plataea),迈卡利(Mycale),欧瑞弥敦(Eurymedon),及之后一连串的战役。这诸多的战役,导致希腊的诸城邦国团结在雅典的领导之下一段时期。可是当危险时期经过后,他们又再分散,各自为政。由主前约 479至 主前 431年,雅典成为希腊诸城邦的盟主,享受她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在伯利克理主政时。随后发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主前 431至 主前 404年);起因是雅典与她的殖民地争吵,导致希腊诸城邦与她们的海军参战。战事完毕时,雅典衰落,斯巴达暂时称霸(主前404至 主前 371年)。之后底比斯(Thebes)取代了斯巴达的地位称霸(主前371至 主前 362年)。几年之后,几乎所有的希腊地区,都被马其顿的腓力征服。他的儿子,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继承王位后,希腊成为他帝国的一部分。
 
II. 亚力山大大帝的希腊-马其顿帝国:希利尼人时代。与同民族的马其顿人联合起来的希利尼人或希腊人,在马其顿君主领导下,扮演了新的角色。
 
应当注意的是,取代波斯地位的“雅完(或希腊)”(但8:21,22),不是众多城邦国组成的,由雅典所代表具有高度文明的,历史中的古典希腊;而是这个古典时代已消失,希腊本土被马其顿吸收后,亚力山大大帝所领导的希腊-马其顿帝国。
 
1?? 亚力山大的东征。身为马其顿人,受过希腊教育的亚力山大大帝,力主在被他征服的地区内,强迫性地或自由性地推广希腊语言与文化。在几年之内(主前 334至 主前 323年),他粉碎了波斯国最后的君主,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的军力。胜利地领导他的马其顿及希腊军旅,征服了小亚西亚全境,叙利亚,巴勒斯坦,并轻而易举地获得埃及全境。然后他又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及波斯本土,直至印度河流域。至此,他的士兵拒绝再往前进,征服更多未曾进入的陌生国家。因此他开始整顿他所统管的庞大帝国,在西方社区及东方社区之间,进行沟通及联系。他选择巴比伦作他的京城及驻守地。他这建立希腊-马其顿-东方社区联合帝国的梦想,随着他的早逝,成为泡沫(地图XIII)。可是亚力山大的武功所带来的结果仍然存在。虽然继承他的几位将领互相争夺几十年,将他所夺得的庞大帝国,分裂成数个不同大小,不同实力的地区;可是希腊的语言和文化,却继续地在地中海东部的地区内,被大力地推广。
 
2?? 希利尼文化(Hellenistic civilization)。我们称这文化作希利尼文化,以便与它之前的古典希腊文化区别。虽然经过了数世纪马其顿及希腊将领分裂治理的局面,及罗马帝国的巩固政局,希利尼文化区继续地延续。被称作希利尼文化是因为跟着亚力山大的征服,传往近东的希腊语言,文化,和习俗,并不是纯正希腊化的;而是被统治者的马其顿习俗和当地居民的原有近东习俗缓修过的。可是几乎地中海东部地区所有的居民,都是用希腊语交谈;希腊的殖民者,迁往各地居住,各地早期的居民也都学会了希腊的习俗。因此,杜绝希腊文化影响力的犹太人,没有分辨那时代的希腊人和已希腊化的近东人;将他们都称呼作“希利尼人”。
 
3?? 分裂后的帝国。由希腊,马其顿,和希腊化的近东地区,所组成的“希利尼化的世界”,靠着它的“希腊元素”,一直维持它独特的“希利尼文化”;虽然政治上,各地区早已分裂(地图XIII)。亚力山大死后,他手下的马其顿领袖们,将他精神失常的同父异母兄弟,和他的遗腹子,安排在王位上。这些傀儡国王背后一系列的摄政王,意图维持这庞大的帝国。可是在各地区内掌权的总督们,却设法为自己获得帝国的一部分疆土。亚力山大死后二十多年,最后一位企图争取中央政权的人士,于主前301年的伊普苏斯战役中(Ipsus),被托勒密(Ptolemy),卡桑得尔(Cassander),莱西马克斯(Lysimachus),及西流古的联军打败;这四人然后将帝国分作四个王国。二十多年后,统治东部王国的西流古一世,并吞了北方的部分;原来的四个王国,被减至三个王国。有那时开始,亚力山大庞大帝国的疆土,就成为三个主要的希利尼王国,加上许多较小的,不稳定的,存留不久的邦国。这三个由亚力山大手下首领的后人所统管的主要王国,包括拥有希腊本土的马其顿,埃及,和西流古王国(在失去东方的土地后,改称叙利亚)。这些王国继续存在,直至新兴的罗马,逐渐地将希利尼的世界,蚕食式地并吞。虽然他们分别地被改编作下列罗马行省:马其顿(主前146年),叙利亚(主前64/63年),和埃及(主前30年);他们继续地受希腊文化熏陶。希腊语,继续地作为罗马帝国东半部使用的日用语言
 
III.在马其顿及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半岛。在“希利尼文化”的时代,希腊本土被一连串马其顿的“高级领主”统管。他们有限度地掌管了这地区。雅典继续被认作希腊世界的思想中心,可是失去了它的商业重要性。斯巴达有意成为希腊的政治领袖,却未能成功。希腊本土的其它地区,被改编成两个局部的联盟:拥有希腊本土中部的埃托利亚同盟(Aetolian League),和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地区组成的阿哈伊亚同盟(Achaean League)。主前第二世纪,罗马征服希腊本土;后者一再地干涉希腊的政事。主前146年,鲁齐乌斯(Lucius Mummius)解散阿哈伊亚同盟,摧毁哥林多城,希腊被置于罗马行省马其顿的总督之下。主前27年,希腊被改编成一个罗马行省;省名是亚该亚省。新约圣经以这个省名称呼希腊;唯一的例外是于徒20:2;该节经文使用“希腊”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