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汉语拼音
Ying Lou
中文
营楼
英文
Barracks
原文(希伯来文)
音译
原文(希伯来文)
意译

词  解

营楼。在徒21至23,“营楼”是指位于耶路撒冷圣殿西北角,圣殿范围之外的历史性堡垒,安东尼亚堡(Tower of Antonia;地图XVIII)。经文中首次提到位于这个地点的建筑物,是在尼希米记(尼2:8);尼希米记载,“作属殿营楼”([新]作“圣殿的营楼”)。“殿”无疑地是指圣殿;“营楼”,希伯来原文作“比汝阿(b?rah)”,意思是宫殿。
 
尼希米记载的“营楼”,似乎是在所罗巴伯与尼希米之间的时期兴建的;兴建后,成为了犹大行省省长的官邸。犹太史家约瑟夫称此楼作“巴芮斯(Baris)”(Ant. xi. 4. 6;等);这个名称,反映了希伯来词“比汝阿(b?rah)”,就是尼希米用来称呼这“宫殿”的名称。玛喀比时代,大祭司约翰许尔堪重建此建筑物;并将大祭司的礼袍,存放在这建筑物里(约瑟夫著:Ant.xv. 11. 4; xviii. 4. 3)。后来大希律巩固了堡垒的防卫,并装饰了内外。堡垒成为了保护圣殿的防卫系统;也成为犹太人有动乱时,大希律自己的避难所。此堡被大希律用马可安东尼亚的名字,命名作安东尼亚堡(约瑟夫著:War i. 21. 1; v. 5. 8)。
 
约瑟夫在上述参考资料中,详细地形容了安东尼亚堡的内外情形。堡垒被建筑在磐石上;这磐石高过圣殿范围达50肘。堡垒的外墙高达40肘。堡垒的四角,建有四座高塔;三座高达50肘,附览圣殿的一座,高达70肘。堡垒的内部不但拥有军士们的营房,也拥有国王的住所和浴室。有两套台阶,让人们由堡垒下到圣殿范围。堡垒与圣殿内院的东门高塔,也有隧道连接。
 
罗马巡抚治理犹大期间,罗马军团的军士,驻守在安东尼亚堡。当圣殿范围发生骚乱时,兵士们可立即出动,平定骚乱。哨兵们的注意力,不停地扫视圣殿范围;特别是在节日期间,当许多的人们聚集在这范围内,情绪高涨时。在重要的节日期间,罗马巡抚一般都会留守耶路撒冷;假如任何预料不到的骚乱发生的话,他们可立即采取行动。
 
主历66至70年,犹太罗马战争期间,犹太人夺取了安东尼亚堡。主历70年,虽然犹太人英勇地抵抗,可是罗马大将提多领导的大军,最终夺回了这座堡垒。堡垒被完全摧毁。遗址的一部分现被伊斯兰教的学堂(Kuliat Rawdat el-Ma’arif)使用;剩余的部分,由两座修道院拥有。传统鉴定此址是彼拉多衙门的所在地,耶稣就是在此址被定罪,钉十字架。这个鉴定不能被确定。可是有些考古学的证据,支持这论点。
 
可以确定的是,罗马士兵由这座堡垒出发,营救使徒保罗。保罗当时被拉出圣殿,拉往外院;滋事的民众正想动手杀害他(徒21:30-34)。保罗被营救后,站在导往堡垒的台阶上,向先前攻击他的民众讲话(徒21:40)。保罗逗留在堡垒内,一直等到他被带往该撒利亚(徒22:24,30;徒23:10)。
 
参考资料:
 
(1) M. Burrows, BA 1 (1938), 17–19。
 
 
 
(2)M. A. de Sion, La forteresse Antonia aà Jeérusalem et la question du Preétoire (Jerusalem,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