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普世欢腾!救主下降,
大地来迎君王;
惟愿众心预备地方,
诸 天万物歌唱,
诸天万物歌唱,
诸天诸天万物歌唱。
2.普世欢腾!主治万方,
民众首当歌唱;
沃野、洪涛、山石、平原,
响应歌声嘹亮,
响应歌声嘹亮,
响应响应歌声嘹亮。
3.罪恶忧愁不容增长,
世途荆棘消亡;
化诅为恩,无论远近,
到处恩泽流长,
到处恩泽流长,
到处到处恩泽流长。
4.主藉真理治理万方,
要使万邦证明;
上主公义无限荣光,
主爱何等奇妙,
主爱何等奇妙,
主爱主爱何等奇妙。
1,Joy to the world, the Lord is come!
Let earth receive her King;
Let every heart prepare Him room,
And heaven and nature sing, And heaven and nature sing,
And heaven, and heaven and nature sing.
2,Joy to the earth, the Savior reigns!
Let men their songs employ;
While fields and floods, rocks, hills, and plains,
Repeat the sounding joy, Repeat the sounding joy,
Repeat, repeat the sounding joy.
3,No more let sin and sorrow grow,
Nor thorns infest the ground;
He comes to make His blessings flow
Far as the curse is found, Far as the curse is found,
Far as, far as the curse is found.
4,He rules the world with truth and grace,
And makes the nations prove
The glories of His righteousness,
And wonders of His love, And wonders of His love,
And wonders, and wonders of His love.
Joy to the World
瓦茨(Isaac Watts, 1674-1748)作词(1719年),亨德尔(Geoge .F .Handel,1685,2,23-1759,4,14)作曲(1742),梅森(见第58首介绍)改编(1830),刘廷芳译(1934年)
词作者瓦茨出生于英国独立教会一位执事的家庭。当时不属国教的信徒横遭迫害,瓦茨的父亲曾因此被捕入狱,但他们全家人都信仰坚定,刚强不屈。母亲常抱着小瓦茨去探监。由于家境贫困,营养不足,小瓦茨从小身体虚弱,身体矮小。及至长大无钱上学。曾有人愿出资供他上学,但以毕业后要在国教内任圣职为条件,遭到他父子的坚决拒绝,毅然决定自己到伦敦私立学校半工半读。
瓦茨从小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才华。18岁那年他从伦敦学校回家度暑假,在参加礼拜后,他指出所唱诗篇实在平淡乏味。担任该堂执事的父亲对他说:“青年人,你不要消极地指责和批评。你说不好,请你写点好的给我们吧!”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回家后就根据《启示录》第5章写了一首八节的长诗,题为《颂赞被杀的羔羊》,下周带到教会,让信徒群众试唱,受到他们热烈的欢迎。他们要求他继续写下去。于是他几乎每周都写一首,到他21岁时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先后出版了好几本圣诗集,其中以1707年问世的《圣诗与灵歌》和1719年出版的《以新约的言语仿写大卫的诗篇》,最为脍炙人口。这些以旧约的诗篇为依据所写的具有福音特点的现代圣诗,为教会的崇拜增色不少。
瓦茨虽然很有才华,但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通情达理。他一生健康欠佳,却坚持登台讲道,诲人不倦。
瓦茨在1712年因身体不佳,就接受了伦敦阿布尼爵士夫妇的邀请,到他家别墅休养。原定做客一星期,谁知一住就是36年,直到去世。瓦茨的许多诗文是在这个别墅内写成的。除写圣诗以外,瓦茨还将《诗篇》译为韵诗,且着《逻辑学》一书,英国牛津大学曾选作课本。1728年爱丁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诗人传》之中。他去世后,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特为他立了一个纪念碑。
瓦茨一生写诗600余首,在当时是一个最高记录,难得的是至今仍有许多为人传诵不衰。
瓦茨以他丰富多彩的圣诗创作,一扫当时英国教会的消沉气氛,振奋信徒群众的崇拜精神。他冲出原有的局限,更加全面深刻地领会圣经的内涵,写出了庄严雄伟的新歌,为基督教圣诗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普世欢腾》是他的代表作;他以新约的语言,仿写旧约的诗篇。他根据诗篇第98篇1、3、6等节写成第一节、第二节,然后加上一段基督教的福音信息“化诅为恩,无远弗届,到处主泽流长。”以后又回到诗篇第98篇第9节。“因为祂来,要审判遍地。祂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公正审判万民。”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救主以真理和恩惠统治世界的思想,原来的题目是《弥赛亚的来临及其国度》。
曲调名为《安提阿(ANTIOCH)》,是根据清唱剧《弥赛亚》第17曲《荣耀归主》合唱改编的。在这首合唱曲中,亨德尔所谱写天使的歌声,成了《普世欢腾》的第一句旋律,而“诸天万物歌唱”一句,则是描述“地上平安人蒙恩”,梅森根据这首合唱曲主题,编写成一首新的圣诞欢歌。
德国音乐大师亨德尔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宗教音乐作曲家。他是虔诚的基督徒,自幼就表现出音乐天赋。其父不愿他学习音乐,要他学习法律,他为了尊重父亲就学了法律。但法律这门学问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他还是以音乐创作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他写歌剧35年,后转而创作圣乐,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宗教音乐,包括以圣经故事为蓝本的清唱剧《复活》,《以斯帖》,《底波拉》,《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约瑟和他的兄弟们》,《所罗门》和《耶弗他》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于1741年用24天写成的《弥赛亚》。他写的受难曲有《约翰受难曲》、《耶稣为世人罪孽受苦而死》;还有许多感恩颂和赞美诗。1752年他双目失明,但继续与人合作进行创作。1759年4月6日,他亲自最后一次在伦敦参加《弥赛亚》的公演。同月14日他歇下了自己的劳苦,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诗人墓地。
《颂赞诗歌》107首《荣耀归基督》,《赞美诗》(505版)第18首《天下万民》和107《我愿有口万千》也是亨德尔作曲的。
圣乐音乐家梅森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梅德菲尔德。幼年在校时就喜欢音乐,16岁时已成了乡村教堂唱诗的指挥。1812年迁居乔治亚州,在一家银行当办事员,同时在长老会礼拜堂任管风琴师及唱诗班指挥,并开始学习和声学和作曲。他自编了一本《圣乐曲调集》,送到好几家印刷长和出版社去,虽然讲明不要稿费,也没有一家肯承印。后经波士顿亨德尔,海顿音乐社出资代印,结果销路之广,出人意料,大大鼓舞了梅森,使他决定以音乐为他的终生事业。1827年他迁居波士顿,当选为亨德尔及海顿学会主席,并任教堂唱诗班指挥十四年。1829年编辑出版了第一本《儿童赞美诗》。他为了培养训练儿童唱诗,创办成立波士顿音乐学院,专门训练儿童唱歌。1834年又在音乐学院内成立了培训儿童音乐的教师培训班。他还负责出版音乐杂志,编辑出版了80多种诗歌集,创作诗歌曲谱1126首,改编496首,对提高美国的音乐水平,改善教会圣乐方作出突出贡献,为19世纪美国音乐界最有影响的人物。1835年纽约大学授予他第一位音乐博士学位,以表钦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