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ad to Calvary
胡广泽作词作曲,王重光 重新作曲(1977年5月11日)
这首诗的词曲作者胡广泽,1936年2月生于浙江省文成县,195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今温州大学)。1959年在温州梧梃镇沙滩头受洗归主。“文革”期间,因信仰的缘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曾在捆锁、熬炼中得到造就。冤案解除后生活道路艰难坎坷,种田、风琴修理工、开书店、办乐器厂样样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分配到瑞安市文化馆音乐室工作,任馆员兼作曲和文工团的编导。他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省分会会员、政协瑞安市第六届委员。2009年获“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他担任过文成县文化馆和3601部队等5个单位演出队的作曲和编导。退休后,在瑞安衙后教堂侍奉并开办教会音乐培训班,为教会培育诗班音乐人才。曾担任瑞安衙后教会诗班音乐教师和温州江北及瑞安塘下7个教会的铜管乐队和手风琴乐队学习班的指导老师。
在此期间,胡广泽创作了大量的新诗歌。他的代表作《以琳诗歌选》2010年11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问世以来该书早已告罄;《圣诞诗歌选集》(浙江省基督教协会2019年10月出版)、《浙南民间音乐选集》、《温州鼓词音乐与唱腔》、《瑞安鼓词童谣》等。创作歌曲1000多首,其中24首获省级以上奖,40多首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刊物。有多首歌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录音制作。
关于该诗的创作经过,据作者自称:上世纪90年代,一位旅居海外的弟兄带回一套《耶稣传》DVD光盘。影片内容比圣经四福音书中记载的更加具体形象化,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深深地感染、吸引了我;尤其是主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在髑髅地的路上,一步一步挣扎着艰难前行的情景,唤起我必须写一首诗歌,把这一场景淋漓尽致的唱出来,以表示我对主的感恩与赞美。但我的文学功底差,从来没有写过诗词。但靠着主的恩典,仰望上头来的能力,词的内容也见证了我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种种艰难险阻时上主大能的手与慈爱一直为我化解及祝福的经历。这首诗就这样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倾泻、流露在我的笔端上——
这首诗曲调的风格具有悲伤的气氛,我采用小音阶来谱曲。而用小音阶来写容易使人觉得“洋味”十足,此时我回想起解放前有一首聂耳写的《大路歌》,他也是用小音阶来写的,但民族风格很强。感谢主,我在聂耳《大路歌》的风格影响下谱成了这首《髑髅地的路》。
曲作者王重光牧师1936年11月出生于浙江平阳的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家庭。1949-1952年在温州市三育研究社初中部就读。后在父亲的诊所内习医。1956-1958年在安息日会溪头埠教会传道。1958年从事医务工作,曾任平阳县带溪乡卫生院院长。1974年起,他重新走上了传道的岗位。他运用自己的音乐天赋,把属灵的心得体会写成了一首首颂赞诗歌,在教会中广为流传。本版《颂赞诗歌》还选用了王重光谱曲的《救主啊我怎能不爱祢》(106首,1976年12月)和《主手的安排》(497首,1999年6月)等。
全国两会出版的《赞美诗新编》157首收录了王重光作曲的《夜晚觐主歌》。吉林版《颂赞圣诗》还收录了王重光创作的《迷途归》(19首,作词作曲,1976年5月),《想主为我》(74首,1975年3月22日),《看我的救主》(79首,第一段梁亦焜作词,二至五段王重光作词,1975年12月9日,旋律采用朝鲜歌剧《卖花姑娘》选曲),《主,袮全为我》(90首,1976年4月11日初稿),《我要认识主》(243首,1983年2月作词改曲),《爱慕》251首,1976年5月增第二、三段歌词),《耶稣的慈爱》(288首,1981年7月),《我爱主的教会》(502首,1986年8月),《摩西的歌》(576首,配经文曲1988年11月),《靠主得救》(附录第8首,1975年12月6日),《你的光阴》(附录第47首,1979年3月)和《你看祂》(附录54首,赵典来作词,王重光作曲,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