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天父发慈怜恩光,
自高天照耀万方;
祂将光赐我们持守,
作灯塔光照海洋。
2.罪恶浪汹涌比山高,
黑夜中狂风怒号;
海上客正惊恐四望,
寻找灯塔求光照。
3.主儿女当挑旺灯光,
向水手指明迷航,
引领到安全的海港,
在黑夜中得平康。
(副歌)
当高擎我们的灯光!
当照亮黑暗汪洋!
使那些垂危挣扎者,
得袮光照免沦亡。
BRIGHTLY beams our Father’s mercy
From his lighthouse evermore;
But to us he gives the keeping
Of the lights along the shore.
Refrain:
Let the lower lights be burning,
Send a gleam across the wave;
Some poor fainting, struggling seaman
You may rescue, you may save.
2 Dark the night of sin has settled,
Loud and angry billows roar;
Eager eyes are watching, longing,
For the lights along the shore.
3 Trim your feeble lamp, my brother;
Some poor seaman, tempest-tossed,
Trying now to make the harbour,
In the darkness may be lost.
Brightly Beams Our Father’s Mercy
布利斯(P.P.Bliss1838,7,9-1876,12,29)作词作曲
本诗发表在1874年出版的《福音诗歌》中。布利斯创作这首赞美诗,是受慕迪所讲的一个故事所启发;
在一个风雨交加,不见星斗的黑夜,一艘大型客轮正驶往克里夫兰。舵手明知在这黑暗之中,只有靠着岸上低处的两盏灯和海中的灯塔相对照,才能找到进港的航道。可是那天夜晚岸上的两盏灯根本看不见。船长非常担心,可是舵手却信心十足。他觉得凭着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开到目的地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失去灯光指引的轮船最终还是触礁沉没了。慕迪的结论是:“弟兄们,海中的大灯塔由主来照料,而岸上低处的灯光则需由我们自己来剔净照看,使之永放光芒!”
“当高擎我们的灯光!当照亮黑海汪洋!
使那些垂危奋斗者,得你光照免沦忘。”
圣诗音乐家布利斯原是美国卫理公会的平信徒。他出身贫寒,但生性酷爱音乐。在他10岁的时候,有一天被一所房子里传出来的风琴声所吸引,就贸然进去,要求里面的阔太太再弹一曲,竟然因他衣杉褴褛而被赶出去。但他仍不灰心,继续学习唱歌和作曲。他曾谱了一首曲子寄给音乐家鲁特,请求指点,并要求鲁特;如果认为这首歌写得还可以,就送给他一支笛子,因他实在买不起。鲁特不但送他笛子,还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努力自学。
布利斯先是在一所木刻镜框商店做学徒,同时业余继续自学音乐。后来,他终于考上纽约市的音乐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搬到芝加哥,以他的音乐天赋事奉上帝,在教会中教唱诗班,自己编曲。谱曲,并且还独唱,然后再教会众齐唱。他的嗓音优美动听,音域宽广,唱起歌来很容易感动人。布利斯写圣诗的特点是主题广泛,灵感丰富,词曲并茂,通俗易晓。一件偶然的事故,一篇动人的故事,一次讲道的感受,一节经文的启发,都可以成为他的题材。有时是主题,歌词,旋律于刹那间同时在脑海中形成。比如他听见牧师讲约翰福音第三章16节的讲题后,便写成了一首《进恩门》(《颂赞诗歌》127首)的名歌。他先随惠特尔在美国各地布道,以后自编《福音诗歌》,并与桑基合编《圣诗与独唱》。他将稿费所得全部捐给了布道团。1876年因火车失事,他为营救他的夫人及孩子而遇难。他在世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没有辜负上帝的托付,留下了很多福音圣诗。
1876年,布利斯夫妇在美国俄亥俄州因火车失事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