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一路蒙救主引导,世上福乐何必求,
岂能疑惑耶稣爱怜,一生危险主搭救,
天上平安圣灵安慰,都从相信可以得,
故我晓得凡事临我,主能使我获大益,
故我晓得凡事临我,主能使我全有益。
2.我一路蒙救主引导,弯曲路为我指明,
赐我力量忍受试炼,降下天粮养性灵,
虽然行路有时疲倦,或我心遇有干渴,
幸在眼前有灵磐石,喜哉是我欢喜源,
从灵磐石涌于我前,欣喜我见快乐泉。
3.我一路蒙救主引导,想主怜爱何等深,
主曾应许满足平安,为我天家的福分,
等我变化得着荣体,升到天上光明所,
我要永远唱此美句,耶稣一路引导我,
我要永远唱此美句,耶稣一路引导我。
1
All the way my Savior leads me;
What have I to ask beside?
Can I doubt His tender mercy,
Who through life has been my guide?
Heavenly peace, divinest comfort,
Here by faith in Him to dwell;
For I know whate’er befall me,
Jesus doeth all things well;
For I know whate’er befall me,
Jesus doeth all things well.
2
All the way my Savior leads me;
Cheers each winding path I tread;
Gives me grace for every trial,
Feeds me with the living bread;
Though my weary steps may falter,
And my soul athirst may be,
Gushing from the Rock before me,
Lo, a spring of joy I see;
Gushing from the Rock before me,
Lo, a spring of joy I see.
3
All the way my Savior leads me;
O the fullness of His love!
Perfect rest to me is promised
In my Father’s house above;
When I wake to life immortal,
Wing my flight to realms of day,
This my song through endless ages,
Jesus led me all the way;
This my song through endless ages,
Jesus led me all the way.
All the Way My Saviour Leads Me
克罗斯比(1820-1915年)作词(1875年);劳里(R .Lowry,1826,3,12-1899,11,25)作曲(1875年)
这首旋律动听,属灵意境十分优美的诗歌,曾感动了无数基督徒在盼望和祈祷中努力奔走天路,不畏艰险,披荆斩棘,朝着那永久的目标前进。这首圣诗的词作者芬妮·克罗斯比1820年出生在清寒的家庭。她在纽约盲校就读时的音乐老师鲁特(GeorgeF.Root)发现了她作诗的天赋。就邀她为他的曲填词,他们合作了许多流行歌曲,其中有一首《罗珊莉,草原之花》(Rosalie.thePrairieFlower),使芬妮获得将近三千美金的版税,在十九世纪中叶,这是一笔巨款。
芬妮在44岁才开始写圣诗,她为一著名的出版公司每周写三首圣诗,有时她一天作诗有六,七首之多,但她每次写诗前,必先跪下祷告,恳求圣灵带领。芬妮也有音乐的恩赐,她有女高音的歌喉,能演奏钢琴,风琴,竖琴和吉他。她也谱写过圣曲,但从未发表,她觉得别人为她谱的曲更恰当。
芬妮成名后虽收入较丰,她仍过着简朴的生活,将她所得赒济穷人。她的朋友劝她迁离贫民窟,但她喜欢晚上邀邻居来她家,为他们唱歌,弹吉他。1874年秋的某日,她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钱缴房租,于是祷告求上帝供应,不久,一位陌生客来访,客人离去握别时递给她一张纸,正是她所需要的五元钱,她怀着感恩的心,静坐屋中,铭感主恩时,写下了这一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于上主引导的完全信靠,内心的喜乐和安宁,以及她个人深刻的属灵经验。她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那“灵磐石”基督。这正是她人生的动力和安慰的泉源。再加上劳里所配的婉转流畅的旋律,更使词曲相得益彰,足以让下垂的手举起来,发酸的腿挺起来。因为有“耶和华独自引导”(申32;12)人生的道路。上帝在每一个儿女身上所做的,都是尽善尽美的。
词作者克罗斯比是美国才华出众,负有盛名的福音女诗人。她出生六个月时因庸医,误诊而双目失明。15岁时她就读于纽约最早的一所盲童学校。1847-1858年,她留在该校教授英语语法,修辞学,罗马史和美国历史。她少年时代就开始写诗,24岁时出版了《盲女与她的诗》,引起美国文坛的注意。1850年灵性奋兴的经验,使她集中全力专写圣诗,后在福音圣诗作曲家和编辑布雷得伯里的鼓励下,立志以创作福音圣诗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于是与纽约一家出版社签订合同,每周写圣诗三首,结果写了5929首。此外,她还为布利斯写525首,为桑基写237首,为劳里写219首,为多恩写1500首。她一生共写了8440首圣诗,堪称为最多产的圣诗作家。
曲作者是劳里,这是他们第一首合作的诗歌。
劳里出生于美国费城。大学毕业后,担任费城,纽约布鲁克林等地浸会教堂的牧师。1869至1875年兼任母校修辞学教授,离校时母校赠送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1875年起至1899年去世,一直任新泽西州普兰菲尔德地方浸会牧师。他自幼爱好音乐,但并没有专学音乐,直到他41岁后才致力于福音音乐圣诗的编写,并自己作曲配和声。有人问他:“你怎么又能作词又能作曲并能配以和声呢?”他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有时,音乐曲调在我心中出现,而词句也随着出来了,词与曲就配合得很好。我常常注意着自己的心境,无论是在家中,还是走在街上,任何事物触动了我的灵感,我就马上抓住它,把它记录下来。我有时在报纸的边上或一个旧信封的背面,把我的灵感记录下来。我觉得我的头脑就象一架常转动的纺车,音乐从其中流了出来,有时并不注意在我头脑里流出来的曲调是C调还是A调,只有当我把它写在纸上时,才想它当用什么调。我在纸上一面写,一面把它完成,成为一首曲调,然后再到管风琴上去试奏,不是先试奏而后写出,而常常是曲调与词一同写出。”
劳里还说:“我有时宁愿写赞美诗可以长期流传下来,影响很多的人,因为讲道完毕后常常会被人遗忘。”的确,他当时讲道的听众只有一千人,而他所写的赞美诗多年以来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颂唱。劳里牧师一生编辑过十八种不同的赞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