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今有一处流血之泉,从耶稣身发源,
罪人只用在此一洗,能去全身罪愆。
2.强盗临死切心求救,得见此泉欢喜,
我罪虽然像他沉重,也能洗净无迹。
3.亲爱的主袮宝贝血,永世不能失效,
直到天父所赎众民,罪恶一概除掉。
4.自从一看主伤流血,成这赎罪泉源,
赎罪妙恩我常传扬,至死仍然要传。
(副歌)
耶稣为人舍命,我主替我受害,
天父爱子这样钉死,真是难报的爱。
1.There is a fountain filled with blood drawn from Emmanuel’s veins;
And sinners plunged beneath that flood lose all their guilty stains.
Lose all their guilty stains, lose all their guilty stains;
And sinners plunged beneath that flood lose all their guilty stains.
2.The dying thief rejoiced to see that fountain in his day;
And there may I, though vile as he, wash all my sins away.
Wash all my sins away, wash all my sins away;
And there may I, though vile as he, wash all my sins away.
3.Thou dying Lamb, Thy precious blood shall never lose its power
Till all the ransomed church of God are saved, to sin no more.
Are saved, to sin no more, are saved, to sin no more;
Till all the ransomed church of God are saved, to sin no more.
4.E’er since, by faith, I saw the stream Thy flowing wounds supply,
Redeeming love has been my theme, and shall be till I die.
And shall be till I die, and shall be till I die;
Redeeming love has been my theme, and shall be till I die.
There is a Fountain Filled with Blood
考珀(W.Cowper,1731-1800)作词,梅森(Lowell Mason,1792,7,8-1872,8,11)编配AH336
“那日必给戴维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撒迦利亚书》第13章第1节)。
这首《流血之泉》,曾感动无数罪人认识救主宝血洗除罪污的功效。原诗共有七段。
词作者考珀是英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集和所翻译的《荷马史诗》一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于1731年11月15日出生于英国圣公会一位牧师的家庭,六岁时遭母亲遗弃,造成他忧郁寡言,性情孤僻。在学校读书时,他常受同学欺负,经常在半夜里梦呓惊醒。长大后他学习法律,曾任律师9年,负责调查商业破产的案件。社会上的尔虞我诈,成败无常,使他恐惧不已;报考上议院秘书时,又担心不被录取;家庭方面不同意他和表妹结婚,以至他一度精神失常,有了轻生的念头。有一次他于晨曦中驾车前往离家不远的河边,打算了结此生。他在阴雾中兜了几个圈,怎么也找不到出路,最后决定孤注一掷,跳下去了事,谁知落脚之地正是自家门口。进门之后,顿悟上帝奇妙搭救,遂握笔疾书感恩诗歌一首,即五〇五版《赞美诗》55首《上帝神迹》(1772年)。
考珀每当旧疾复发,悲观厌世,失望消沉之时,总会向他的主投靠。1767年,他迁居奥尔尼,与福音派牧师牛顿成为莫逆。牛顿牧师为他准备了房间,使他能从事写作。这首《流血之泉》,就是他在牛顿牧师家中写成的。此诗与先知《撒迦利亚书》第十三章第1节的预言:“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相呼应。它曾感动许多罪人认识救主宝血“能洗净一切罪污”。他还尽力协助教会圣工。除与牛顿合编《奥尔尼诗集》以外,还从事诗歌创作和翻译,尤其是所译盖恩夫人的圣诗备受欢迎。他虽然一生多病,曾精神失常。但他的诗文中却没有颓唐和忧郁的气氛。他的圣诗反映出个人的敬虔和感恩的心情,就是他所写的普通诗歌也富有宗教的色彩,以热爱自然、温顺和平的浪漫气息而着称。他的长诗《约翰,吉尔本》和《流亡》表现了一个心绪烦恼,屡遭折磨的人在暗中的挣扎,但他始终保持头脑的清醒。他的《书信》被列为最受人喜爱的英语作品之一。
英国文学家兼医生古德(John MasonGood)也非常喜爱《流血之泉》,经常背诵,临终时还要女儿为他吟唱这首诗。
这首诗采用了一首美国西部民歌的旋律,经梅森配上和声并加上副歌,使它更赋有诗意,以致深深打动人心。
《赞美诗》(505版)还收有考珀作词的《敬听主声》(189首)和《紧随主行》(358首)。
编配者梅森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梅德菲尔德。幼年在校时就喜欢音乐,16岁时已成了乡村教堂唱诗的指挥。1812年迁居乔治亚州,在一家银行当办事员,同时在长老会礼拜堂任管风琴师及唱诗班指挥,并开始学习和声学和作曲。他自编了一本《圣乐曲调集》,送到好几家印刷长和出版社去,虽然讲明不要稿费,也没有一家肯承印。后经波士顿亨德尔,海顿音乐社出资代印,结果销路之广,出人意料,大大鼓舞了梅森,使他决定以音乐为他的终生事业。1827年他迁居波士顿,当选为亨德尔及海顿学会主席,并任教堂唱诗班指挥十四年。1829年编辑出版了第一本《儿童赞美诗》。他为了培养训练儿童唱诗,创办成立波士顿音乐学院,专门训练儿童唱歌。1834年又在音乐学院内成立了培训儿童音乐的教师培训班。他还负责出版音乐杂志,编辑出版了80多种诗歌集,创作诗歌曲谱1126首,改编496首,对提高美国的音乐水平,改善教会圣乐方作出突出贡献,为19世纪美国音乐界最有影响的人物。1835年纽约大学授予他第一位音乐博士学位,以表钦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