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古多难的世界,东西南北万邦,
繁华城市与农村,到处烦闷悲伤,
呼号求救的声音,遍闻洲岛海洋;
罪链捆绑的人们,等待主来释放。
2.人间美好的地方,虽然风送花香,
虽然好景堪悦目,人心难免不良;
上主恩情无限量,白白赐人品尝;
可怜无知的人们,心中充满偶像。
3.我众已蒙天赐恩,享受圣智光明,
岂可见人在暗里,不递生命的灯?
救恩!宝贵救恩啊!快传欢乐声音,
直到远方的民族,也知救主圣名。
4.风啊,愿你快吹送,水啊,愿你远扬,
直到福音遍地极,汇成大海汪洋;
直到救赎的君王,为罪被杀羔羊,
荣耀爱中掌王权,统治悠久无疆。
1. From Greenland’s icy mountains,
From India’s coral strand,
Where Afric’s sunny fountains
Roll down their golden sand,
From many an ancient river,
From many a palmy plain,
They call us to deliver
Their land from error’s chain.
2. What though the spicy breezes
Blow soft o’er Ceylon’s isle;
Though every prospect pleases,
And only man is vile:
In vain with lavish kindness
The gifts of God are strown;
The heathen in his blindness
Bows down to wood and stone.
3. Can we, whose souls are lighted
With wisdom from on high,
Can we to men benighted
The lamp of life deny?
Salvation! O salvation!
The joyful sound proclaim,
Till each remotest nation
Has learned Messiah’s Name.
4. Waft, waft, ye winds, His story,
And you, ye waters, roll,
Till like a sea of glory
It spreads from pole to pole;
Till o’er our ransomed nature
The Lamb for sinners slain,
Redeemer, King, Creator,
In bliss returns to reign.
From Greenland’s Icy Mountains
希伯(R .Heber,1783,4,21-1826.4.26)作词(1819年),梅森(Lowell Mason,1792,7,8-1872,8,11)作曲(1823年)
这首著名的布道诗歌,出于英国圣公会青年牧师希伯之手。他用自己的一生,履行了诗歌中的誓言,最后客死异乡,安息在传道的岗位上。
1918年的一个夜晚,36岁的希伯坐在同为牧师的岳父斯普利博士的书房里,讨论他老人家将要传讲是信息。斯普利对希伯说:“我下周要为海外宣教会作募捐讲道。”希伯问:“您要传达什么讲题呢?”斯普利回答说:“当然是主耶稣伟大的使命--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讲章已经准备好了,只差一首与之配合的诗歌。可惜我才华横溢的女婿竟帮不上我的忙”。希伯连忙请老人家稍安勿噪,随即拿着纸笔在书房的小桌子旁边坐下。经过短时间的思索,便挥笔直书,十五份钟以后,三段歌词一气呵成。
希伯把写好的歌词逐段念给他岳父听,老人家边听边点头称许说:“写得妙极了,足能为我的讲道添光生色,使整堂聚会效果大增。”希伯诗兴未尽,不听岳父的劝阻,继续写完最后一段,把全诗的意境推到高潮。
本诗的视野极为广阔,用短短的几段把福音的大园地展示读者眼前。从冰雪皑皑的格陵兰,到印度的珊瑚海岸。从烈日炎炎的非洲,到遥远的山乡海岛。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罪恶的锁链之中,渴望基督福音的救度。
由于这首诗歌的韵律是新的,没有现成曲调可套,有一位妇女就把歌词带给年仅31岁的银行职员梅森谱曲,他竟在半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这原是一首F大调的女高音独唱圣诗,在美国波士顿首唱以后,迅速传开,被誉为不朽的诗章和旋律之一。
圣乐音乐家梅森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梅德菲尔德。幼年在校时就喜欢音乐,16岁时已成了乡村教堂唱诗的指挥。1812年迁居乔治亚州,在一家银行当办事员,同时在长老会礼拜堂任管风琴师及唱诗班指挥,并开始学习和声学和作曲。他自编了一本《圣乐曲调集》,送到好几家印刷长和出版社去,虽然讲明不要稿费,也没有一家肯承印。后经波士顿亨德尔,海顿音乐社出资代印,结果销路之广,出人意料,大大鼓舞了梅森,使他决定以音乐为他的终生事业。1827年他迁居波士顿,当选为亨德尔及海顿学会主席,并任教堂唱诗班指挥十四年。1829年编辑出版了第一本《儿童赞美诗》。他为了培养训练儿童唱诗,创办成立波士顿音乐学院,专门训练儿童唱歌。1834年又在音乐学院内成立了培训儿童音乐的教师培训班。他还负责出版音乐杂志,编辑出版了80多种诗歌集,创作诗歌曲谱1126首,改编496首,对提高美国的音乐水平,改善教会圣乐方作出突出贡献,为19世纪美国音乐界最有影响的人物。1835年纽约大学授予他第一位音乐博士学位。
《颂赞诗歌》第58首《仰望救主》,第84首《普世欢腾》(瓦茨作词,梅森根据亨德尔原曲改编),第184首《欢乐安息日》(1839年),第188首《安息日平安來到》(1824年,约翰,牛顿作词),第238首《我家在天》,第250首《主内相爱》(1845年),251首《晨祷》,第270首《流血之泉》,第328首《爱惜光阴》,第499首《天国之后嗣》,第510首《更与我主亲近》(1856年),《赞美诗》506版《赞美诗》第95首《思想十架》,128首《在世我为客旅》,197首《公义审判之主》(1836年),228首《颂主作王》,262首《耶稣邀请圣民》(1850年),271首《向主献呈》,505版第103首《我心之乐》,第144首《宝贵圣经》(1830年),第240首《为主而生》(1836年),第246首《竭力寻求》(1836年),第338首《务要提防》(1830年),第345首《还有几年光阴》,第419首《传扬救恩》(1823年),第439首《六日工作完毕》(1830年)也是梅森作曲或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