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rd Is Supporting Me
(Oft in Sorrow,Worried and Grieved)
韦翰章(1905-1993)作词(1975年),台湾泰雅尔民歌,Hayward H.W.Wong编配和声(1975年)Chiu,Chi Chuen改编(2004年)
我们生活在尘世之中,时时刻刻离不开恩主的扶持。可以我们往往看不到这个事实,导致信心的软弱,在环境的压力下身心疲惫。这首诗歌鼓励我们超越世俗烦乱和寂寞,放心来到恩主面前,求祂显示恩眷,使我们恢复强健的身心。
词作者韦瀚章,1906年1月17日出生于珠海翠微村农民家庭,幼年在家乡读书,爱好古文和诗词,十二岁时因父亲病逝,他与胞兄韦炳章投奔在汉口做生意的叔父。
1924年叔父和胞兄送他到上海沪江大学读书。
1950年,韦瀚章定居香港,聘任为香港圣乐院(“香港音专”前身)教务主任。他一边培养香港音乐人才,一边同林声翕、黄友棣等作曲家合作,为香港的电影、宗教创作了大量歌曲,如《放牛歌》、《送别》、《人海孤鸿》、《普天颂赞》等等,还创作了反映荆轲刺秦王的古装歌剧《易水送别》。其间,他于1959年至1970年,应聘赴马来西亚出任婆罗洲文化代理局长、华文编辑主任暨出版主任,向华侨华人推广中文教育,业余时间也创作了《飞渡神山》、《碧海夜游》等歌词。
这位一生刚介、桃李满门的长者,晚年贫病交迫,住进了安老院,靠亲友和学生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在此恶劣的环境中,他的最大心愿依然是“愿把斯文传后学”,令人感慨。
韦翰章不仅从事歌词创作,还率先进行歌词创作的理论研究。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已提出“歌与乐”的结合,“歌词”这一专用术语就是由他首先提出的。
这位一生刚介、桃李满门的长者,晚年贫病交迫,住进了安老院,靠亲友和学生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在此恶劣的环境中,他的最大心愿依然是“愿把斯文传后学”,令人感慨之余,景仰之情沛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