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每一天我为主活,
我不借明天的太阳,因明天或许阴暗,
我不要为明天忧虑,因我信主的应许我今天要与主同行,
因祂知前面如何。
2.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天上阶梯,
每重担越挑越轻省,每朵云披着彩衣,
在那里阳光常普照,在那里没有眼泪在美丽彩虹的尽头,
众山岭与天相连。
3.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或遭遇生活苦楚,
但那位养活麻雀者,祂必然也照顾我,
祂是我旅途的良伴,或经过水火之灾但救主必与我同在,
祂宝血把我遮盖。
(副歌)
有许多未来的事情,我现在不能识透,
但我知谁管着明天,我也知谁牵我手.
I don't know about tomorrow
I just live for day to day
I don't borrow from the sunshine
For it's skies may turn to gray
I don't worry o'er the future
For I know what Jesus said
And today I'll walk beside Him
For He knows what lies ahead
Many things about tomorrow
I don't seem to understand
But I know who holds tomorrow
And I know who holds my hand
Ev'ry step is getting brighter
As the golden stairs I climb
Ev'ry burden's getting lighter
Ev'ry cloud is silver lined
There the sun is always shining
There no tear will dim the eye
At the ending of the rainbow
Where the mountains touch the sky
Many things about tomorrow
I don't seem to understand
But I know who holds tomorrow
And I know who holds my hand
I Know Who Holds Tomorrow
斯丹普希尔(Ira F. Stanphill, 1914-1994)作词作曲
斯丹普希尔是廿世纪著名的福音诗歌作家和音乐布道家,共写六百首圣诗,如《十架有空处为你》(RoomattheCrossforYou),《小山上的居所》(MansionovertheHilltop),《跟随我》(FollowMe)等。这些诗歌不仅安慰了当时二战后许许多多破碎的家庭,无数人也藉以接触到了福音的盼望与喜乐,因而归向了基督。廿二岁开始讲道,先后美国各州牧养教会。他还随同布道家巡回布道,足迹遍及美国及四十多国家。
1946,他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举行为期数日的音乐布道会时,接过了人群中一位听众递过来的纸条。当他看到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十字架为自己预备了地方”的内容后,立刻有了强烈的共鸣和感动,于是一个晚上,他就完成了以这一主题创作的诗歌,取名为《十架有空处为你》(RoomattheCrossforYou)。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的美国得以广泛传播,还被翻译为欧洲各国文字,被无数饱受战乱蹂躏的民众所唱响。这首诗歌还被美国一家广播电台NationallyAiredRevivalTimeBroadcast.作为多年中节目结束时所放的主题歌。
斯丹普希尔1914年出生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后随父母举家至得克萨斯州定居。由于父母都是音乐的爱好者,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青少年起就展现了极高的艺术天赋。在正规学了一年钢琴后,他就熟练掌握了弹奏的钢琴技巧,十岁不到的他,还进一步学会了木琴、四弦琴及手风琴,继而又再学吉他、萨克斯管和单簧管,且基本都靠自学。他在17岁起就开始在教会团契中事奉,并在青年团契的祷告会上演唱自己创作的诗歌。在读大学期间,他便经常利用暑期前往各地宣教,还会带着手风琴就走上街头,对路人开始演奏诗歌。大学毕业后不久,他便被主呼召,祷告之后,他决心摆上自己的才华和余生,被上帝全然使用。于是,22岁的他,成为了得克萨斯州布雷肯里奇教堂里年轻的音乐总监,并开始在各地开展音乐布道会。
不久后,他与能够对即兴伴奏乐曲过而不忘、同样拥有极强音乐天赋的泽尔玛,劳森结识。1939年,在距离按牧前几天,斯丹普希尔与劳森结婚,他还特别为婚礼谱写了诗歌《与耶稣同在》,夫妻两人在众人的瞩目下,在婚礼上献唱这首诗歌,一时羡煞旁人。婚后,两人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布道会上,一起演奏圣乐、一起高唱圣诗,同心服侍上帝,为众人做见证,两人也俨然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只是在这时,他们的婚姻却悄悄出现了裂痕。长年奔波而辛苦的宣教工作,让劳森对事工渐渐产生了一种厌倦感。她开始羡慕那些在荧光灯下,为万人瞩目、欢呼的歌唱明星们,并渴望自己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没过多久,她便频繁出入夜总会献唱,在那种灯红酒绿的混乱环境,她开始染上了吸毒,最后甚至发展到私下和其他异性约会,与丈夫分居。斯丹普希尔在婚姻发生危机时,虽然自己已是痛苦万分,但他还是试图尽全力去挽回这段婚姻,并再三表示愿意原谅对方以往的过错,继续忠于他结婚时的誓言。但这时已有了婚外情的劳森,却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了,她不仅正式向斯丹普希尔提出离婚,还坚持要4岁儿子Ray的监护权,甚至不惜为此上诉法庭。1948年,这段9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法院将4岁儿子的监护权判给了劳森。但为了尽快与情人结婚,劳森还是把儿子撇给了斯丹普希尔和自己的父母,最终另嫁他人。
婚姻上的重挫,让这位本就情感丰沛的音乐家,陷入了巨大的沮丧与痛苦之中。作为一个牧者,最让他挣扎和失望的是,他的被迫离婚,无端的批评指责以及流言蜚语开始迎面而来,更有人认为他已经不配作为牧师来为主工作。面对这些非议,他不愿意为自己做过多的辩解,即便劳森改嫁,他却始终认为自己与劳森在上帝面前立下的婚约,不能因为人的判决而失效。在前往某次培灵会的路上,他甚至在上帝面前立志,只要劳森在世上一天,他都不再娶,单单等候劳森回心转意。
于此同时,他头部和心脏的疾病却也在此时加剧,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伤痛一次次把他逼至绝境。当痛苦难当的时候,他也像当时的约伯一样,捧着自己七零八碎的心询问着上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明天该如何面对?直至那一天的上午,上帝给了他答案。那天早晨在前往教会的路上,他下意识地从口中哼出了一段旋律,虽然一开始的曲调,如同他的心情一般压抑沉闷。但渐渐地曲调变得越来越坚定,于此同时,一些话开始从他的心里蹦出来,刹那间,他豁然开朗了起来;自己所信的那位上帝不是那位创造万有的全能者吗,若不是祂的允许,自己的一根头发都不会掉落,自己的明天岂不是都在祂的手里吗?虽然不知道前路究竟会发生什么,但在那一刻,他深深地意识到,上帝才是掌管明天的那一位!如此还忧愁什么呢?在到达教会后,他立即冲进教会的办公室,在一架钢琴上把刚才心中的旋律和感动,通过完整的一首曲谱和歌词记录了下来。就是这一首他最为著名、同时也是传唱最广的圣诗《我知谁掌管明天》!写完这首诗歌后,斯丹普希尔便从离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火热地投入各项事奉之中。教会的弟兄姊妹也在这一过程,看清了事情的真相,重新接纳了他,并去寻求他的饶恕。他更没想到的是,当时执意要离他而去的前妻,会在他写完这首诗歌的第二年,就遇车祸突然去世。出事后,斯丹普希尔同劳森的父亲,一同前往纽约处理后事,将劳森的遗体带回她的故乡密苏里州春天时安葬。返回的路上,劳森的父亲略带愧意地对斯丹普希尔说:“现在,你真的自由了,去为你和你的儿子建立一个新家吧……”
上帝竟也真的将婚姻的祝福,又重新妥善放在斯丹普希尔曾惊恐万分的“明天”里。1951年,斯丹普希尔与一位非常爱主的姊妹彼此倾心,并在众人的祝福下结为夫妻,婚后他们又生了两个女儿,并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四十几年。
1993年,斯丹普希尔在80岁生日前几周因心脏病离世,享年79岁。
从22岁甘愿为主摆上开始,一直到年老离世的这五十多年时间里,福音的种子藉由他的音乐与布道事工,便落在了数以千万人的心里,同时也安慰并正在安慰着许许多多的人。
谈及自己的创作,斯丹普希尔曾经这样说过:“我写诗歌的根本原因是我爱上帝,上帝也爱我,我想人们受到吸引或许是因为我也经过试炼,心痛难忍,而这些全都在我的诗歌里”。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前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