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今当齐来谢主, 以心以手以声音,
主既完成奇事,世人欢颂主圣名;
我从初生时起,蒙主福佑到今,
昔受无穷的爱,今犹慰藉在心。
2.唯愿恩慈的主,一直伴我到终生,
常将快乐平安,鼓励安慰我心灵;
令我解除疑惑,救我脱离忧惊,
无论今生来世,使我蒙主宏恩。
3.我将感谢颂扬,敬献父子与圣灵,
荣耀三一真神,在天执掌大权能;
独一永生上主,天人叩拜同心,
昔在今在永在,千秋万古永恒。
1.Now thank we all our God
with heart and hands and voices,
who wondrous things hath done,
in whom His world rejoices;
Who, from our mothers’ arms
hath blessed us on our way
with countless gifts of love,
and still is ours today.
2.O may this bounteous God
through all our life be near us,
with ever joyful hearts
and blessed peace to cheer us;
and keep us still in grace,
and guide us when perplexed;
and free us from all ills,
in this world and the next.
3.All praise and thanks to God
the Father now be given;
the Son, and Him who reigns
with them in highest heaven;
the one eternal God,
whom earth and heaven adore;
for thus it was, is now,
and shall be evermore.
Now Thank We All Our God
马丁.林卡特(M.Rinkart,1586,4,23-1649,12,8)作词,克吕格尔(J.Cruger,1598,4,9-1662,2,23)作曲(1648年),凯瑟琳.温可沃思(Cathering Winkworth,1827,9,13-1878,7,1)英译(1858年)
这是一首德国圣诗。词作者林卡特是德国著名的牧师,作家,音乐家和戏剧家。他出生于萨克林省艾伦堡。父亲是制桶工人。虽然家境贫寒,却节衣缩食供儿子上学。林卡特先后就读于艾伦堡中学和莱比锡托玛斯十年制学校。他担任过托玛斯大教堂唱诗班指挥,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607年起担任牧者圣职长达32年,无畏地宣传上帝的道,同情劳动人民,谴责在饥荒中为富不仁的高利贷者和骗子。1615年他被封为桂冠诗人。
1617年他升任艾伦堡区牧师长。第二年爆发了以德国为主要战场的三十年战争。艾伦堡饱受兵难,三次遭到劫掠,又经历黑死病之灾。有一段时期全城只剩下他一个牧师,每天都要举行十次至几十次的葬礼。单1637年一年,他就主持了4480次葬礼。死者包括他的妻子,兄弟,同事和好几为议员。
黑死病以后,又遇饥荒。林卡特牧师与全城居民同甘共苦。他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献购买粮食济贫。面对乱兵的骚扰,他多次挺身而出,并率领信徒虔诚祈祷,终于盼来了解放的日子。
战争结束以后,政府号召举行全国性的感恩礼拜,以《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50;22,23作为各堂的讲题:“现在你们当称颂万有的上帝,因为祂在世上行了奇事。主提拔世人出离母胎,又照祂的旨意恩待我们。愿主赐给我们快乐的心;愿我们的日子永庆太平。”林卡特感慨万分,就据此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上帝的感恩和赞美。首唱以后,德国每遇重大事件,如国王登基,新堂落成,都要献唱这首诗。它被誉为德国的《赞美颂(TeDeumLaudamus)》。
这首诗格律严谨,语言庄重,感情充沛。全诗共分三段。第一段为感恩,第二段为祈祷,第三段为赞美。
曲作者是德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克吕格尔。他曾就读于威丁堡大学。自1662年起到逝世,他一直担任柏林圣尼古拉大教堂圣诗班总监和指挥。他曾亲历三十年战争的悲惨,在信仰是越加坚定。他创作了许多赞美诗的曲谱,至今仍传唱不绝。本诗旋律曾被门德尔松和巴赫的作品所吸收和改编。德国一些教堂的大钟也经常鸣奏它。
《赞美诗》(505版)第440首《主定之日》也是克吕格尔作曲(1653年)的。
本诗英译者凯瑟琳.温可沃思国一位才德兼备的女基督徒,终生关注妇女的教育工作,担任过一些相关组织的重要职务。她热心于翻译事业,曾把数百首德语赞美诗译成英语。《颂赞诗歌》第16首《赞美全能真神》(505版)第22首《遵命聚集》和第110首《长夜将尽》等也是温可沃思英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