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1.战事完毕争斗告终,
生命的主已建奇功!
凯歌初奏响彻苍穹,
哈利路亚!
2.死亡权力久已猖狂,
被主战胜灭它锋芒;
快乐之心齐来同唱,
哈利路亚!
3.如飞过去三日伤悲,
主已冲破死亡重围;
复活之主无限光辉,
哈利路亚!
4主已冲破死亡的门,
主曾开启升天的门;
大家同来赞美主恩,
哈利路亚!
5.主为世人受苦受伤,
主为世人战胜死亡。
世人速来赞美颂扬,
哈利路亚!
(只在最后一节唱)
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1 Alleluia, alleluia, alleluia!
The strife is o'er, the battle done;
the victory of life is won;
the song of triumph has begun.
Alleluia!
2 The powers of death have done their worst,
but Christ their legions has dispersed.
Let shouts of holy joy outburst.
Alleluia!
3 The three sad days are quickly sped;
he rises glorious from the dead.
All glory to our risen Head.
Alleluia!
4 He closed the yawning gates of hell;
the bars from heaven's high portals fell.
Let hymns of praise his triumph tell.
Alleluia!
5 Lord, by the stripes which wounded thee,
from death's dread sting thy servants free,
that we may live and sing to thee.
Alleluia!
Final Ending:
Alleluia, alleluia, alleluia!
The Strife Is Over,the Battle Done
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这首诗歌过去一直认为是十二世纪的拉丁圣诗,但现在则已确认是选自1753年在德国蒙斯特出版的拉丁文《圣诗》,由尼尔(J.M.Neale.1818,1,24-1866,8,6)于1851年译成英语,刊于当年出版的《中世纪赞美诗》一书。本诗的旋律是《今古圣诗》的第二任主编蒙克(W.Honk.1823,3,16-1889,3,1)根据帕勒斯特里那(G.P.DaPalestrina.约1525-1594)所作《荣耀颂》的乐句改编。
帕勒斯特里那是第一位在教会音乐和西洋音乐史上占重要地位的音乐家。他出身于意大利农民家庭,26岁到罗马学习音乐,学成后回乡在教会服务了十年,后重返罗马,任好几个教堂的音乐指挥,最后任圣彼得大教堂总圣乐师。
帕勒斯特里那在声乐方面把声音发展到最富于表现力和最完善的地步,为美声唱法奠定了基础。在和声方面,他巧妙地把过去合唱中由于两个旋律的共同进行而产生的和声效果,变为“用和声于合唱”,为现代和声学打下了基础。1566年,有人反对在教会合唱中运用和声,而主张用齐唱。为此,教皇庇护四世专门召集会议讨论。在会上,帕勒斯特里那特地创作了《教皇米切尔弥撒曲》,采用了历代音乐的精华,把几个不同的优美旋律融为一曲,不但词句清楚,而且其和声效果使乐曲的情感更加绚丽多彩,为以后欧洲多声部之合唱的先河。
蒙克的改编保留了原曲的雄伟和精致。全曲使人排除俗念,净化心灵,高唱基督复活的伟大胜利。
英译者尼尔出生在英国伦敦,父亲是圣公会牧师。他自幼就立志献身为主服务,后就读剑桥大学,以文学见长,曾获诗文奖。1846年起担任东格林斯达妇幼救济院牧师兼监督,曾帮助数千妇女摆脱疾病和困境。他工作繁重,待遇菲薄,却乐道安贫,任劳任怨。他才思横溢,精通二十种文字,工作之余笔耕不已。那些脍炙人口的希腊、拉丁语经典圣诗,差不多都是经他的手翻译的。但他从来不计较报酬,一心为主作工。1860年,美国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
曲改编者蒙克出生于英国伦敦,是著名的琴师,唱诗班指挥,圣乐作家,圣诗编辑,声乐教授。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献给了教会,一生只写过一首世俗歌曲,其余均为圣乐。当他在纽英伦圣马提亚堂任管风琴师时,曾领导一个业余唱诗班,每天唱诵早晚礼拜众赞歌的全部祷文,同时兼任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声乐教授。他曾对人说:“教堂的管风琴是感动人心的工具,而不是炫耀自己技术的乐器。”他所谱写的圣诗旋律既有历史风采,又有时代特征。1882年达勒姆大学授予他音乐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