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奇异恩典,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
瞎眼今得看见。
2.浩大恩典,使我敬畏,
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时即蒙恩惠,
真是何等宝贵。
3.经过许多危险网罗,
饱受人间苦楚;
此恩领我平安渡过,
他日归回天府。
4.将来在天安居万年,
恩光如日普照;
好像最初蒙恩景况,
赞美永不减少。
1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2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3
The Lord has promised good to me,
his word my hope secures;
he will my shield and portion be,
as long as life endures.
4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I have already come;
’tis grace hath brought me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me home.
5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Amazing Grace
约翰.牛顿(John Newton,1725.7.24-1807.12.21)作词,美国早期民歌曲调,埃克塞尔(E.O.Excell, 1851,12,13-1921,6,10)改编
这是约翰,牛顿悔改的见证和蒙恩的体验。他深知自己曾经沉沦罪恶深渊,多亏救主伸手拯救,使他得以出死入生,进入永生的光明之中。圣灵的大能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使他从罪的奴仆变成了坚强的福音使者。他的这首诗歌,曾感动了千万与他一样在迷途中徘徊的人,使他们也接受了主耶稣奇妙的救恩。
约翰,牛顿,生于伦敦,父亲是西班牙人,从事航业;母亲是英国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约翰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将他抱在膝盖上教他读经唱诗,为他恳切祈祷,将他奉献与主。牛顿七岁那年,他虔诚的母亲去世了。随后只读了两年书。11岁时就随父亲出海,染上水手放荡恶习,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来被征兵,曾逃脱又被捉回。以后利用海运做贩卖奴隶生意,想不到因闹出事来,自己反在非洲沦为奴隶,备受痛苦,幸亏父亲知道,派人把他救回。他父亲后带他到另一条船上工作。他23岁那年,在他乘船途中,忽遇大风浪,船几乎沉没。在这生死攸关的急难时刻,牛顿想起了母亲的上帝,开始跪下向天父上帝祷告,省察自己的罪过,痛改前非。轮船脱离危险以后,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攻读圣经,在卫斯理等人的指导之下,学习传道。
由于他学历太浅,只读了两年的书,所以不够资格被按立牧师,但他并不灰心,仍努力自学,除研读神学以外,他学希腊文,希伯来文等。经十六年努力,终于获圣公会按立为牧师。1764年,他被派往奥尔尼教区工作。因为他有重生的经验,为人谦和,满有爱心,圣洁自守,在属灵生活上又继续不断地追求,所以讲道十分有能力,许多人从他得到帮助。他在那里大见果效之后,1780年他应邀去伦敦圣玛丽伍诺斯教堂工作。出版了一本讲道集,名为“弥赛亚”,很受欢迎。
约翰,牛顿在1760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讲道集》;1764年出版了书信体自传并因此书声名鹊起;之后他还出版了许多作品,如讲道集、诗歌集等。他还和库柏(诗人1731-1800)合作编写圣诗集。他自己写诗达二百八十余首,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颂赞诗歌》第44首《耶稣尊名》,第188首《安息日平安来到》(1774年),《赞美诗》(506版)214首《美哉锡安》(1779年),505版194首《罪人良友》(1779年),244首《我心祈求》(1779年)也是约翰,牛顿作词的。
他竭力主张传福音,领人信主耶稣得救,与有些教会重仪式不同。他忠实履行献身的誓言,一生呕心沥血克已服务。他又为反对奴隶制而大声疾呼。还推动教会家庭化,把福音带到每一个人的家里,他工作无论怎样忙碌,都乐意与人个别的交谈,以便在特别的问题上帮助人。他的讲道也影响了许多牧师,使一些人大发热心,竭力向海外宣扬福音。结果使十八世纪的颓废社会焕然一新。福音运动日见兴盛。
他的传道满有力量,有两个特点;一、注重谈话式,二、关心听众的需求,用生活实例解明他所讲的道。可能因为他本身曾犯罪又蒙拯救的经验,所以能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一切。他生活体验非常丰富,直到八十岁的时候双目失明,不能读经,但照样用口传道。
他在八十三岁离世以前,自己写好墓志铭:“约翰,牛顿,生长英伦,离经叛道,罪恶沉沦,放逐非洲,身经大劫,蒙主恩佑,化险为夷,且履圣职,年八十三,辞世安息。”到了他弥留之际,他说:“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我还记得两件事,第一,我是个大罪人,第二,基督是伟大的救主。”
曲改编者埃克塞尔的父亲是德国长老会的牧师。 埃克塞尔年轻时,在美以美会举行的奋兴会中得蒙救恩,乃致力于福音圣诗工作。他从事编辑和出版教会音乐作品,谱写了福音圣诗二千余首。他还亲自追随当时的布道家,到处以歌声宣传福音。著名歌唱家斯特宾斯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时说:“美国教会的奋兴布道事业,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歌唱家,福音诗歌的出版家。在现代福音诗歌的历史上,没有一位的成就超过他。”
这首诗歌的另一个曲谱是由威廉,加德纳(WilliamGardiner.1770-1853,在1812年所写,收录在《教会诗歌》(CH)295首,同《颂赞圣诗》219首)。威廉·加德纳是一位英国袜子制造商的儿子,除了写音乐、作曲和编辑之外,他还跟着父亲做同样的工作。在他的商务旅行中遇到了约瑟夫·海顿和路德维希·贝多芬,于是加德纳就帮助在英国推广他们的作品,特别是贝多芬的作品。他在《音乐与朋友》(共3卷,1838-1853)中记录了他对不同音乐家的回忆。在头两卷《神圣的旋律》(1812年、1815年)中,加德纳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的旋律转化为赞美诗的曲调,试图唤起人们唱赞美诗的热情。他的作品成为像洛厄尔·梅森(LowellMason)这样的美国编辑的重要榜样。后来的赞美诗编辑经常把加德纳的作品作为古典音乐的曲调来源。
《颂赞诗歌》第149首《我已蒙救赎》(兼作词),第205首《我们将在王面前》(兼作词),第353首《门外有一位客人》,第513首《数算恩典》,第544首《天父知道》和第700B首《主叫我发光》也是埃克塞尔作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