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在主栏中安眠,
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失山野之间;
独自荒山空谷徘徊,远离良牧照顾慈怀,
远离良牧照顾慈怀。
2.此间主有九十九只,难道还嫌不够?
良牧回答那只迷羊,本来是我所有。
路径虽然高低不平,旷野虽远我必去寻,
旷野虽远我必去寻。
3.得救之羊从未知道,途中山高水深,
不知长夜何等黑暗,寻羊何等艰辛。
旷野之中救主遥闻,迷羊失望垂死哀鸣,
迷羊失望垂死哀鸣。
4.请问山径沿途血迹,滴滴从何而来?
主说牧人必须流血,迷羊才能救回。
问主双手因何伤裂?主说此伤荆棘所刺,
主说此伤荆棘所刺。
5.远从迅雷轰破之山,穿过悬崖绝壁,
牧人呼声直达天门,乐哉亡羊寻得!
围绕宝座天使和唱,乐哉主已寻得亡羊!
乐哉主已寻得亡羊!
1 There were ninety and nine that safely lay
in the shelter of the fold,
but one was out on the hills away,
far off from the gates of gold —
away on the mountains wild and bare,
away from the tender Shepherd's care,
away from the tender Shepherd's care.
2 "Lord, thou hast here thy ninety and nine;
are they not enough for thee?"
But the Shepherd made answer:
"This of mine has wandered away from me,
and although the road be rough and steep,
I go to the desert to find my sheep,
I go to the desert to find my sheep."
3 But none of the ransomed ever knew
how deep were the waters crossed;
nor how dark was the night that the Lord passed thro'
ere he found his sheep that was lost.
Out in the desert he heard its cry —
sick and helpless, and ready to die,
sick and helpless, and ready to die.
4 "Lord, whence are those blood-drops all the way
that mark out the mountain's track?"
"They were shed for one who had gone astray
ere the Shepherd could bring him back."
"Lord, whence are thy hands so rent and torn?"
"They're pierced tonight by many a thorn,
they're pierced tonight by many a thorn."
5 But all thro' the mountains, thunder-riv'n,
and up from the rocky steep,
there arose a glad cry to the gate of heav'n,
"Rejoice! I have found my sheep!"
And the angels echoed around the throne,
"Rejoice, for the Lord brings back his own!
Rejoice, for the Lord brings back his own!"
There Were Ninety and Nine
克雷芬(Elizabeth.Clephane.1830,6,18-1869,2,19)作词 ,桑基(Ira D.Sankey,1840-1908)作曲
这是一首基督教界最受欢迎的圣诗之一。
词作者克雷芬在英国爱丁堡的农村长大。她从小爱主爱人,在本地贫穷人中常助人为乐,很讨人喜欢,大家称她为“和暖的春光”。她想象力丰富,为人温柔大方,她的妹妹也与她很同心。但家中有一个最令人忧虑人,那就是她的哥哥安得烈。他游手好闲,终日无所事事,常与一班坏人为友,喝酒胡混。虽然父亲尽力规劝,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索性到加拿大流浪,照样与坏人为伴,喝酒赌博。克雷芬天天为哥哥祷告,时刻惦念着他。
在一个严寒的冬晚,安得烈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在路上行走,不幸跌倒,再也没有爬起来。他在寒冷的风雪中躺了一夜。第二天被人发现抬到医院,终因病情严重,不多时便死去了。
不幸的消息传到英格兰,使年仅十几岁的克雷芬受到沉重的打击。她立刻进入自己的房间,流泪伤心地向主祷告。她在祷告中问主是不是在安得烈离世的那一刻产生了悔意?她说:“主啊!是的,你已经有九十九只了,但你的恩典不是也够这一只吗?难道你的圈中有九十九只就满足了吗?”经过长时间的祷告,她觉得平时的祷告已蒙主应允,她的哥哥在临死前一刻已经悔改。于是她的心里得到了平安。她把这一次的感受写下来:“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在主羊圈安眠,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写完之后因为不好意思给别人看,就一直封存在抽屉里。
1869年,她因病离世,年仅39岁。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这首诗,就予以發表。1874年,布道家慕迪和桑基准备前往英格兰。桑基在火车上看报时发现了这首《主尋亡羊》,很受感动,就剪下来夹在日记本里。在一次聚会时,慕迪找不到合适的诗歌,桑基立刻想起这首诗来,因为讲道的内容就是好牧人,但这首诗还没有配上曲子。圣灵在桑基心中催促说:“只管唱。”桑基走向钢琴,弹出了和声,就开始唱了。优美动听的旋律随着琴声一个个字唱出来,谁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泪,英格兰的大复兴就这样开始了。他唱完以后,慕迪走过来拉着他的手问道:“桑基,你从哪里找来这么好的诗歌,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啊。”他回答说:“这就是那天在火车上我们看过的那首呀!”诗歌从此不胫而走,在梅尔罗斯这个地方唱完后,有二位姊妹来找桑基,告诉他这首诗的作者是她们已故的大姐伊利沙白·克雷芬所作。此诗原本只是一时寄托情感的小品,配上曲调后成了基督教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名歌之一。
据说这是桑基惟一的一首即兴创作的歌曲。
有关这首诗歌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现举两个例子;
英国有一位与桑基和慕迪同工的喀拉馨夫人,因为要去欧州大陆旅行,临行时购买了一批简装的《圣诗和独唱》,以备在路上和欧洲分发。到了巴黎的宾馆,她就将几本放在阅览室。当晚,有一位也是从英国来的青年,到阅览室找报纸看,无意中发现这本诗歌,一看是桑基编的,觉得很熟悉,因他有一个姐姐也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参加过慕迪和桑基的布道团。她时常教他唱诗,并劝他去听道,但都感动不了他。他因为好奇,就把诗歌本翻开,立时见到;
“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
他马上想到:“要是姐姐看见这两句歌词,一定会说是指我的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出对福音的厌恶,就把书撇到一边,独自看戏去了。但在戏院里他的心里得不到平安,似乎听见有人在他耳边喊着:“但有一只远离金门,迷路群山之间。”他怅然离开戏院,返回旅馆蒙头睡觉,想把刚才的事忘掉。谁知第二天刚醒过来,那句话又回到他的脑子,使他坐立不安,最后没有办法,他只好回到阅览室看看那句歌词的后面是怎么说的。由于不知诗歌的首句,他翻了半天才找到,一看前两句是:“一百只羊,有九十九,在主栏中安眠。”他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啊!那无疑是我的姐姐,她在羊圈里安眠,而我呢?岂不就是迷路群山的一只羊吗?”
他终于幡然悔悟,不再作迷途的羊。当她姐姐来看他时,他欣然拿出这首诗歌来,告诉姐姐:“是这首诗歌引他回到羊圈,”“乐哉!主已寻回亡羊。”
还有一个美好的见证;1875年慕迪与桑基从英国回到美国,在故乡的老教堂里聚会,前来听道的真是人山人海,连门前的空地都站满了人,慕迪就只好在院子里讲道。门口仅有一个小地方放了一架风琴,由桑基领唱诗歌。会众唱了几首诗后,慕迪说“让我们同唱《主寻亡羊》吧!在教堂前面的小河对岸,有一位老军人正坐在走廊的藤椅上。他不肯前来听道,看到全家的人都去听道,他很生气。但一听到这首《主寻亡羊》的诗歌时,他受感动了,心里十分难过。几天之后他请人为他祷告,结果他得到了救恩,主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把余下的光阴献与主用,还参加了慕迪的布道团,热心服务。
几年以后,这个教堂举行了新堂奠基典礼,慕迪请桑基站在房角石上再一次唱起这首《主寻亡羊》,希望教堂的兴建能引领更多的亡羊归回。这时,住在对面的那位老弟兄已经卧床不起,但听说要唱这首诗歌,便连忙叫他的家人打开窗户,能让他再一次能听见这首引他归回羊圈的名曲,听着,听着,他就安然回到大牧人的怀抱中去了。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只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路15;4)
克雷芬曾至少创作过8首赞美诗,都取材自圣经经文。在她去世后三年,她的作品被刊登在苏格兰长老会的杂志《家庭宝藏》(FamilyTreasury)上。其中最著名的是本诗和412首《十架荫下》。
曲作者桑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自幼参加教会活动。17岁时,他的父亲说:“我看这孩子将来除了每天在腋下夹着一本赞美诗到处歌唱之外,不会找别的工作。”的确,他经常在教会的主日学中教唱赞美诗,后来果然成为一位世界著名的福音圣诗歌唱家。他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州青年会的总干事。为建造青年会会址,他募集了4万美元。后来他与慕迪(Moody)同工,在布道会上教唱福音诗歌,也曾编辑并创作过许多首赞美诗。他曾经将他的作品编辑好,准备出版,但一次失火将他的原稿烧毁。1906年他眼睛失明后,还出版了一本《我的生平及福音赞美诗的故事》。在书中说:“我不是一个音乐家,也不是一个歌唱家,我从来没有学过声乐,也没有受过艺术教育,但我对所唱诗歌的每一句和每一字都深有体验。我每唱一首诗都必须把它唱到每一个听众的心里。我常感到好的旋律易找,但好的歌词却不易找。”
桑基一生创作了几十首福音赞美诗,其中三十首至今仍在教会的聚会中传唱。《颂赞诗歌》112首《生命活水》,153首《心向主宝座》,196首《再无幽谷》,236首《天乡之歌》,456首《求来到我心》,490首《因信得胜》,第525首《赖主保护》,第527首《在主翼下》,569首《倚靠耶稣》,571首《藏身于主》,《赞美诗》506版331首《我有一救主》也是桑基作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