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第11天(路19-23)- 普通话
切换声音
30天读经|通读新约

第11天(路19-23)

路加福音19章

税吏撒该

19:1  耶稣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  

19:2  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  

19:3  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  

19:4  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  

19:5  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  

19:6  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  

19:7  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  

19:8  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  

19:9  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19:10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交银与十仆的比喻

19:11  众人正在听见这些话的时候,耶稣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就另设一个比喻,说:  

19:12  “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  

19:13  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注:“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银子,说:‘你们去做生意,直等我回来。’  

19:14  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  

19:15  他既得国回来,就吩咐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要知道他们做生意赚了多少。  

19:16  头一个上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十锭。’  

19:17  主人说:‘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  

19:18  第二个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五锭。’  

19:19  主人说:‘你也可以管五座城。’  

19:20  又有一个来说:‘主啊,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它包在手巾里存着。  

19:21  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19:22  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19:23  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  

19:24  就对旁边站着的人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  

19:25  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十锭了。’

19:26  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27  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作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  

主骑着驴进耶路撒冷

19:28  耶稣说完了这话,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  

19:29  将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那里,就打发两个门徒,说:  

19:30  “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  

19:31  若有人问为什么解它,你们就说:‘主要用它。’”  

19:32  打发的人去了,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  

19:33  他们解驴驹的时候,主人问他们说:“解驴驹做什么?”  

19:34  他们说:“主要用它。”  

19:35  他们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扶着耶稣骑上。  

19:36  走的时候,众人把衣服铺在路上。  

19:37  将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榄山的时候,众门徒因所见过的一切异能,都欢乐起来,大声赞美 神,  

19:38  说:“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  

19:39  众人中有几个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  

19:40  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  

为耶路撒冷哀哭

19:41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它哀哭,  

19:42  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  

19:43  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 

19:44  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  

洁净圣殿

19:45  耶稣进了殿,赶出里头做买卖的人,

19:46  对他们说:“经上说:‘我的殿必作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19:47  耶稣天天在殿里教训人。祭司长和文士与百姓的尊长都想要杀他, 

19:48  但寻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他。

路加福音20章

辩驳耶稣的权柄

20:1  有一天,耶稣在殿里教训百姓,讲福音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上前来,  

20:2  问他说:“你告诉我们,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20:3  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且告诉我,  

20:4  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  

20:5  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说:‘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20:6  若说‘从人间来’,百姓都要用石头打死我们,因为他们信约翰是先知。”  

20:7  于是回答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20:8  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凶恶园户的比喻

20:9  耶稣就设比喻对百姓说:“有人栽了一个葡萄园,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住了许久。  

20:10  到了时候,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去,叫他们把园中当纳的果子交给他。园户竟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  

20:11  又打发一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了他,并且凌辱他,叫他空手回去。 

20:12  又打发第三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伤了他,把他推出去了。  

20:13  园主说:‘我怎么办呢?我要打发我的爱子去,或者他们尊敬他。’  

20:14  不料,园户看见他,就彼此商量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我们杀他吧,使产业归于我们!’  

20:15  于是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这样,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处治他们呢?  

20:16  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  

20:17  耶稣看着他们说:“经上记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什么意思呢?  

20:18  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巧言盘问

20:19  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当时就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惧怕百姓。  

20:20  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柄,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   

20:21  奸细就问耶稣说:“夫子,我们晓得你所讲所传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貌,乃是诚诚实实传 神的道。  

纳税给该撒

20:22  我们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  

20:23  耶稣看出他们的诡诈,就对他们说:

20:24  “拿一个银钱来给我看。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凯撒的。”  

20:25  耶稣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 神的物当归给 神。”  

20:26  他们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  

撒都该人辩驳复活之事

20:27  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有几个来问耶稣说:  

20:28  “夫子!摩西为我们写着说:‘人若有妻无子就死了,他兄弟当娶他的妻,为哥哥生子立后。’  

20:29  有弟兄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没有孩子死了;  

20:30  第二个、第三个也娶过她;  

20:31  那七个人都娶过她,没有留下孩子就死了。  

20:32  后来妇人也死了。  

20:33  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七个人都娶过她。”  

20:34  耶稣说:“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  

20:35  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  

20:36  因为他们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样;既是复活的人,就为 神的儿子。  

20:37  至于死人复活,摩西在荆棘篇上,称主是亚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就指示明白了。  

20:38  神原不是死人的 神,乃是活人的 神;因为在他那里(注:“那里”或作“看来”),人都是活的。”  

20:39  有几个文士说:“夫子,你说得好!”

20:40  以后他们不敢再问他什么。  

20:41  耶稣对他们说:“人怎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呢?  

20:42  诗篇上大卫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  

20:43  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20:44  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  

20:45  众百姓听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  

20:46  “你们要防备文士。他们好穿长衣游行,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们安,又喜爱会堂里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  

20:47  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罚!”

路加福音21章

主称赞寡妇的捐资

21:1  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

21:2  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  

21:3  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  

21:4  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预言圣殿被毁

21:5  有人谈论圣殿是用美石和供物妆饰的,  

21:6  耶稣就说:“论到你们所看见的这一切,将来日子到了,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这些事的预兆

21:7  他们问他说:“夫子,什么时候有这事呢?这事将到的时候有什么预兆呢?”  

21:8  耶稣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受迷惑,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又说:‘时候近了’,你们不要跟从他们!  

21:9  你们听见打仗和扰乱的事,不要惊惶,因为这些事必须先有,只是末期不能立时就到。”  

21:10  当时,耶稣对他们说:“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  

21:11  地要大大震动,多处必有饥荒、瘟疫,又有可怕的异象和大神迹从天上显现。  

21:12  但这一切的事以先,人要下手拿住你们,逼迫你们,把你们交给会堂,并且收在监里,又为我的名拉你们到君王诸侯面前。  

21:13  但这些事终必为你们的见证。  

21:14  所以,你们当立定心意,不要预先思想怎样分诉,  

21:15  因为我必赐你们口才、智慧,是你们一切敌人所敌不住、驳不倒的。  

21:16  连你们的父母、弟兄、亲族、朋友也要把你们交官;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  

忍受艰难的必要得救

21:17  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  

21:18  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

21:19  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注:或作“必得生命”)。  

21:20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  

21:21  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城里的应当出来,在乡下的不要进城,  

21:22  因为这是报应的日子,使经上所写的都得应验。  

21:23  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因为将有大灾难降在这地方,也有震怒临到这百姓。  

21:24  他们要倒在刀下,又被掳到各国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21:25  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

21:26  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 

21:27  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云降临。  

21:28  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从无花果树学比方

21:29/30  耶稣又设比喻对他们说:“你们看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它发芽的时候,你们一看见,自然晓得夏天近了。  

21:31  这样,你们看见这些事渐渐地成就,也该晓得 神的国近了。  

21:32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  

21:33  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21:34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21:35  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  

21:36  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21:37  耶稣每日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住宿。  

21:38  众百姓清早上圣殿,到耶稣那里,要听他讲道。

路加福音22章

用计杀主

22:1  除酵节又名逾越节近了。  

22:2  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才能杀害耶稣,是因他们惧怕百姓。  

犹大卖主

22:3  这时,撒但入了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门徒里的一个。 

22:4  他去和祭司长并守殿官商量,怎么可以把耶稣交给他们。  

22:5  他们欢喜,就约定给他银子。  

22:6  他应允了,就找机会,要趁众人不在跟前的时候把耶稣交给他们。  

预备逾越节的筵席

22:7  除酵节,须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到了。

22:8  耶稣打发彼得、约翰,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好叫我们吃。”  

22:9  他们问他说:“要我们在哪里预备?”  

22:10  耶稣说:“你们进了城,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房子里去,  

22:11  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  

22:12  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预备。”  

22:13  他们去了,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设立圣餐

22:14  时候到了,耶稣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  

22:15  耶稣对他们说:“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  

22:16  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 神的国里。”  

22:17  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  

22:18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 神的国来到。” 

22:19  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22:20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22:21  看哪,那卖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  

22:22  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  

22:23  他们就彼此对问,是哪一个要做这事。  

争论谁为大

22:24  门徒起了争论,他们中间哪一个可算为大。  

22:25  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 

22:26  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  

22:27  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  

22:28  我在磨炼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  

22:29  我将国赐给你们,正如我父赐给我一样,  

22:30  叫你们在我国里,坐在我的席上吃喝,并且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22:31  主又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  

22:32  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预言彼得不认主

22:33  彼得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22:34  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22:35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  

22:36  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22:37  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  

22:38  他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  

在客西马尼祷告

22:39  耶稣出来,照常往橄榄山去,门徒也跟随他。  

22:40  到了那地方,就对他们说:“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22:41  于是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跪下祷告,    

22:42  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22:43  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  

22:44  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主勉励门徒警醒祷告

22:45  祷告完了,就起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因为忧愁都睡着了,  

22:46  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睡觉呢?起来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盗卖和捉拿

22:47  说话之间,来了许多人。那十二个门徒里名叫犹大的,走在前头,就近耶稣,要与他亲嘴。  

22:48  耶稣对他说:“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卖人子吗?”  

22:49  左右的人见光景不好,就说:“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  

22:50  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  

22:51  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22:52  耶稣对那些来拿他的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22:53  我天天同你们在殿里,你们不下手拿我。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 掌权了。”  

彼得三次不认主

22:54  他们拿住耶稣,把他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地跟着。  

22:55  他们在院子里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中间。  

22:56  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坐在火光里,就定睛看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夥的。”

22:57  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  

22:58  过了不多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  

22:59  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极力地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夥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  

22:60  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  

22:61  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22:62  他就出去痛哭。  

戏弄耶稣

22:63  看守耶稣的人戏弄他,打他,  

22:64  又蒙着他的眼,问他说:“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  

22:65  他们还用许多别的话辱骂他。  

在公会前受审

22:66  天一亮,民间的众长老连祭司长带文士都聚会,把耶稣带到他们的公会里,  

22:67  说:“你若是基督,就告诉我们。”耶稣说:“我若告诉你们,你们也不信;  

22:68  我若问你们,你们也不回答。  

22:69  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 神权能的右边。”  

22:70  他们都说:“这样,你是 神的儿子吗?”耶稣说:“你们所说的是。”  

22:71  他们说:“何必再用见证呢?他亲口所说的,我们都亲自听见了。”

路加福音23章

将耶稣解交彼拉多

23:1  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  

23:2  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凯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23:3  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 

23:4  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  

23:5  但他们越发极力地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  

23:6  彼拉多一听见,就问:“这人是加利利人吗?”  

23:7  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耶稣在希律前被藐视

23:8  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要见他,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  

23:9  于是问他许多的话,耶稣却一言不答。  

23:10  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地告他。

23:11  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23:12  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  

在彼拉多前受审

23:13  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

23:14  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  

23:15  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做什么该死的事。  

23:16  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注:有古卷在此有  

23:17  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  

除掉耶释放巴拉巴

23:18  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23:19  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  

23:20  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  

23:21  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23:22  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做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23:23  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  

23:24  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  

23:25  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23:26  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许多人为耶稣号咷痛苦

23:27  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  

23:28  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23:29  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  

23:30  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  

23:31  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乾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23:32  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耶稣被钉十字架

23:33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23:34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23:35  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 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  

23:36  兵丁也戏弄他,上前拿醋送给他喝,

23:37  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  

23:38  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注:有古卷在此有“用希腊、罗马、希伯来的文字”)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  

23:39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23:40  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 神吗?  

23:41  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  

犯人求主记念

23:42  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23:43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耶稣死的景象

23:44  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23:45  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  

23:46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23:47  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 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23:48  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   

23:49  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都远远地站着看这些事。  

安放在新坟墓里

23:50  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  

23:51  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23:52  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23:53  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  

23:54  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23:55  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他的身体怎样安放。  

23:56  她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  

提要:1 税吏撒该。11 十锭银子。28 基督骑驴荣进耶路撒冷: 41 为耶路撒冷哀哭: 45 将做买卖的赶出: 47 天天在殿里教训人。官长想要杀他,但是惧怕百姓。


撒该悔改

路19:1 耶稣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

【本会注释】

进了……,正经过。[撒该,路19:1-10。见比哩亚末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这件事的时间,状况和背景见对可10:46的注释。现在很可能是公元31年逾越节的前一周,耶稣正在往耶路撒冷去。


路19:2 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

【本会注释】

撒该。希腊文Zakchaios,来自于希伯来文的Zakkai,意思是“纯洁”。旧约中也曾提到一个名叫Zakkai的人(见拉2:9;尼7:14)。有一些现代的解经者,他们认为撒该的故事是马太蒙召之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特别是因为路加也记载了后一个事件(见路5:27-32),但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明显,撒该是个犹太人(见路19:9);因此旁观者批评耶稣和他交往是因为撒该是个“罪人”,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外邦人(见对第7节的注释)。见对可2:14,15的注释。

税吏长。希腊文architelōnēs,这是一个合成词,意思是“税吏长”。将它和archiereus,“大祭司”这个词作一比较(见可2:26)。今天我们谈到撒该,就说他是一个税务员,或岁入征收者。无论怎样,他是一个富有的海关官员,掌管着犹太地重要边境城市耶利哥的征税工作,那是约旦河东所有商旅进入犹太地的要津。耶利哥东边的渡口据说是加利利湖和死海中间即便是在春天汛期都能渡河的三个重要地方之一。福音作者路加经常提到税吏(见路3:12;5:27;7:29;15:1;18:10),并且他每次都是以一种宽容怜悯的态度提到这些被社会抛弃的人,这与他一贯强调耶稣是穷人,受欺压的和被社会抛弃之人的朋友和谐一致。

是个财主。靠着背后罗马人的支持,一般情况下,税吏从百姓收取的税款都比例定的数目要多(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6页;见对路3:12的注释)。


路19:3 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

【本会注释】

要看看耶稣。他渴望找机会看看耶稣很可能已经有段时间了。施洗约翰早期的工作就曾在伯大巴拉(伯大尼)进行,这个地方不能确定,但或许在约旦河东,靠近耶利哥(见对太3:2;约1:28的注释),撒该也曾和百姓一起出去听他讲道(《历》第六十一章)。或许在那些问约翰,“夫子,我们当作什么呢”(见路3:12)的税吏中就有撒该。撒该深受约翰所传信息的感动,尽管那时他还没有真正回转,但约翰的话已经开始像面酵一样在他的心里做工了(《历》第六十一章)。在这次之前,撒该已经听说了耶稣,并且他也开始认罪以及偿还的工作(《历》第六十一章)。他心中如饥似渴,想要找到一次机会能够看看耶稣并从他那里学得更完全的生命之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藉着与利25:17,35-37节中的原则相符的行动,撒该已经开始将福音的原则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了(见对路19:8的注释)。将撒该和马太的经历作一比较(见对可2:13,14的注释)。

是怎样的人。即,撒该希望看看耶稣是什么样的,他想从街道上拥挤的人群中认出他来。

只因人多……所以不得看见。古代城市的狭窄街道,一边到另一边的距离通常不会比一个人伸展双臂宽多少,这使得撒该更不容易挤到耶稣的面前。


路19:4 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

【本会注释】

跑到前头。当耶稣进耶利哥城时撒该听见了主到来的消息(见《历》第六十一章)。百姓们都经过这里去守逾越节,撒该作为税吏长(见对第2节的注释)显然要比平时更加忙碌一些。但他为了去看一眼耶稣便把所有的事都抛弃了。

爬上。像撒该这样一个穿着考究的财主去爬树,这显然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但他宁可遭人侧目也不愿错过这次机会去看一眼他长久以来渴望见到的人。撒该爬的桑树很有可能是在城的西郊(见对可10:46的注释),而不是在城中狭窄的街道上(见对路19:3的注释)。

桑树。希腊文sukomorea,无花果树,也叫作白桑树。据信sukomorea这个名字是来源于sukon,“无花果”,和morea,“桑树”,因为它的叶子像桑树的叶子,而果实则像无花果树的果实。它的枝杈低矮舒展,很适合遮蔽阳光。这种树很少在古代城市中狭窄的街道两旁见到,一般都是种植在城门外宽阔的大路旁(见可10:46的注释)。见对摩7:14;路17:6的注释。


路19:5 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

【本会注释】

住在你家里。这既可以指白天余下时间里的休息,也可以指在他家过夜。耶稣主动要求去某个人的家里作客,记载中就这么一次。像撒该这样地位的人显然是有足够能力待客的,并且耶稣知道即便客人是不受欢迎的撒该也不会感到为难。我们不知道耶稣是如何认识撒该的,以致于能够叫出他的名字。实际上,可能是路旁站着的人告诉他撒该的名字,但更有可能的是,这次是超自然能力的显现,和约1:47节中的是一回事。耶稣知道他会受到欢迎;撒该很想有机会能够“看看耶稣”(路19:3),当他有机会在自己家中招待这位大教师时他必定感到无上的光荣。这一切耶稣都知道,他到这个税吏的家中去就是特别为了将天国的道教导他(《历》第六十一章)。


路19:6 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的接待耶稣。

【本会注释】

欢欢喜喜地。直译是,“欢乐的”,来源于希腊文词语chairō(见对路1:28的注释)。


路19:7 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

【本会注释】

私下议论。希腊文diagogguzzō,是gogguzzō的重读形式,也可以翻译为“发怨言”(见对太20:11;路5:30的注释)。毫无疑问,群众中有许多耶利哥的市民也曾受过撒该或他手下的勒索,他们认为他就是一个贼。


路19:8 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

【本会注释】

站着。撒该显然在和耶稣一起走路,当他听到群众愤怒的抗议声时(第7节)便转过头来面对那些议论他的人,并向耶稣表白了他的心迹。

我……所有的一半。愿意将不义之财和别人同分,这是撒该悔改最可靠的证据之一。“若没有改革的工作,任何悔罪都是假的”(《历》第六十一章)。撒该这样做是自愿的、主动的,对比之下,那个富有的少年官即便被呼召这样作他都拒绝了(见对太19:21,22的注释)。撒该的经历证明,富人可以进天国(见对太19:23-26的注释)。

穷人。犹太人中,照应穷人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敬虔的行为,也是他们信仰的一部分。上帝对于他们的本分作出了特别的指示(见利19:10,15;25:35-43;斯9:22;罗15:26;见对太5:3的注释)。

讹诈。撒该已经着手偿还他过去所得的不义之财了(见对第3节的注释)。现在他开始彻底、系统地归还全部他过去靠不法手段得来的财富。人群中指责撒该最凶的便是祭司,文士,和法利赛人,撒该既然这样做,他们倒要看看自己的行为了。圣殿里的交易给了他们大量的机会,可以去勒索那些到这里来崇拜的人(见对太21:12的注释)。

还他四倍。当人自愿偿还时,摩西的律法规定他在原来数量的基础上还要加上五分之一(见利6:5;民5:7)。四倍的偿还是一种极其严厉的惩罚,一般是对待故意抢劫导致人财物损失的罪行(见出22:1;见对撒下12:6的注释)。如果原来的物品和钱财还在,一般要求双倍赔偿(出22:4,7)。撒该应许赔偿的数量之巨是他的心已经转变的最好证据。


路19:9 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本会注释】

今天。撒该的认罪和应许反映出他的决定(第8节),考虑到他生活中的改变,耶稣的话可能是指着他的决定说的。

这家。撒该的家人也因他所做的决定而得福。

他也。见路13:16节。犹太人社会早已把撒该从应受人尊敬的名单中开除了。他们定他是个“罪人”(见路19:7),因此便没资格享受犹太人认为会自动落到先祖亚伯拉罕所有肉体后裔身上的福分。耶稣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语言宣布,撒该也蒙了神圣的恩典。关于犹太人对于亚伯拉罕肉体子孙之重要性和价值的观念见对太3:9;约8:39的注释。


路19:10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本会注释】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寻找、拯救。见对太1:21;10:6;路15:6,9,20的注释。

失丧的人。见对太1:21的注释。或许有人会将“失丧的人”理解为所有的罪人。但耶稣来不仅要使人痊愈,还要恢复一切因人的罪而丧失的东西。这世界本身要再次恢复当初伊甸园的荣美,其上居住着无罪的种类,所有“失丧的”都在“万物复兴的时候”得以恢复(徒3:21)。


十锭银子的比喻

路19:11 众人正在听见这些话的时候,耶稣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上帝的国快要显出来,就另设一个比喻,说:

【本会注释】

众人正在听见……的时候。[贵胄和十锭银子,路19:11-28。参对太25:14-30的注释;主耶稣的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这几个字紧连着耶稣在撒该家(见第9,10节)说的十锭银子的比喻。因此,这个比喻可能是耶稣在耶利哥城撒该家或靠近他家的地方或者从耶利哥去十五英里外伯大尼的路上给出的。现在很可能是公元31年逾越节的前一周。关于给出这个比喻之前的背景、状况以及所发生之事件,见对太20:17的注释。

另设一个比喻,说。这反映出一个新约中常见的希伯来习语,这个习语最好放在原始的希伯来式希腊文或希伯来文中去看(路20:11,12;徒12:3;等等;另见对创4:2;8:12;25:1;伯29:1的注释)。

将近耶路撒冷。尽管耶稣曾告诉门徒他将上耶路撒冷去受死(见对太16:21;20:17-19;可9:31;路18:31的注释),但门徒们仍旧乐观地认为他即将被拥立为以色列的王并接受大卫的宝座。这虚假的希望导致他们屡次争论谁将在那国中位列第一(见对可9:33-40;太20:20的注释)。一年以前在加利利,百姓曾试图拥戴耶稣作王(见太14:22;可6:42;约6:15;《历》第四十章)。群众普遍热情高涨,期待这件事的发生,门徒们都经历过上回的场合,现在无疑要鼓励这一计划。拉比们散布有关弥赛亚的虚假希望,是导致人们误解基督之的目的基础,而拉比们的误解又是基于对旧约中有关弥赛亚预言的错误解释(本注释第四册第26-34页;见对路4:19的注释;参罗11:25;林后3:14-16)。

因他们以为。耶稣门徒和他们同胞所普遍怀藏的有关弥赛亚国度的错误观念为这一比喻提供了叙述的理由。门徒们确信上帝的国将要在逾越节期间建立起来。逾越节是庆祝以色列人从埃及人手中得释放,它比其他任何国家性的节期都更适合标志希伯来国家的诞生。

上帝的国。关于基督之国的真正性质见对太3:2,3;4:17;5:2的注释;对于基督的国之错误的观念见对路4:19的注释。基督的每一个比喻都是要说明与他的国有关的一些特别的真理,大多数经常都是有关人心中之神圣恩典的国,但另外,像这里,也涉及到荣耀之国的建立。

快要显出来。朝耶路撒冷去的每一步都增加着门徒们的激动与兴奋。他们现在距离耶路撒冷不足24公里远了。他们很可能想着自己在欢庆荣耀中进入耶路撒冷去得国,并使他们的主坐在以色列的宝座上。耶稣最近的一些讲话使他们认为他必定要作以色列的王了(见对路18:31的注释)。


路19:12 “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

【本会注释】

有一个贵胄。很明显,耶稣这里是在说自己。这个通常被称作十锭银子的比喻和记载在太25:14-30节中才干的比喻,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惊人的不同之处。有些人认为这两个比喻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但是它们之间的相异之处以及各自所发生的背景,使得这种结论不能为人(相信圣经作者受到圣灵感动)所接受(见对太25:14的注释)。关于两个比喻之间的相似之处见才干的比喻(太25:14-30)之评论。路加福音中这里关于十锭银子的比喻所论述的,大部分都是和关于才干的那些比喻之间的相异之处。

往远方去。耶稣可能是把这个比喻建立在他的听众所绝对熟悉的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件之基础上的(见对路15:4的注释)。第一个使人联想到的可能是,大希律在公元前40年前往罗马反对安提哥奴的主张并指定自己为犹太地的王。罗马元老院解除了安提哥奴的主张并确立希律作王(约瑟夫犹太掌故xiv.14.1-5 [370-389];犹太战记i.14.2-4 [279-285])。但另一件与这个比喻在时间上更接近的事件经常被认为是这个比喻的历史依据。大希律的儿子亚基老前往罗马是寻求保证,要罗马确立他父亲传给他的犹太王位。他对这王权称号的主张被该撒奥古斯督拒绝了(约瑟夫犹太掌故xvii.8.1;9.3;11.4;犹太战记ii.1.1 [1-3];6.1-3 [80-97])。

回来。见对太20:14的注释。


路19:13 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银子,说:‘你们去做生意,直等我回来。’

【本会注释】

他的十个仆人。或,“他仆人中的十个”。这里的“仆人”代表门徒和所有的基督徒,当基督离开他们到“远方”去的时候将他在地上的利益交托他们照顾(见对太16:19的注释)。“十”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耶稣经常拿它当作一个完整的数字使用(见对路15:8的注释)。

锭。希腊文mnai,来源于希伯来文的maneh,“弥拿”(见本注释第一册第163,167页)。基督的时代,一mna,“磅(锭)”为11。46金衡盎司,或一他连得的1/60,356。4克银子,价值一百德拉克马(第49页;见对路15:8的注释)。这个数量银子的购买力当然比今天大得多了,因为一弥拿相当于一个人一百天的工资(见对太20:2的注释)。每个仆人拿了一“锭”。将这里和才干比喻中的他连得作一比较(见对太25:15的注释)。

作生意,直等我回来。这里的做生意另见路19:15;参结27:9,16,19,21,22。对于一个“贵胄”来说,分钱给他的“仆人”作本金,10.37美元这个数目似乎是太少了。即便是“主人”回来后也说这是“最小的”(路19:17)。但是,这是对每个仆人能力的试验,为要在将来分派给他们更重要的职责。“直等我回来”这几个字表示那个贵胄预计自己离家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是耶稣也用这句话暗示,在他回来赏赐他忠心的仆人之前也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他不和他们在一起。


路19:14 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

【本会注释】

他本国的人却恨他。将这比喻应用到天国上(第11节),贵胄代表耶稣,那些本国的“民”代表犹太人。犹太人恨恶耶稣完全没有道理(见对诗69:4;约1:11的注释)。关于他们仇恨的原因见对约6:60,61,66的注释。

我们不愿意。犹太人不愿接受基督作他们的王。他们在彼拉多面前喊着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约19:15),他们彻底地拒绝了基督。


路19:15 他既得国回来,就吩咐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要知道他们作生意赚了多少。

【本会注释】

他既得国回来。才干的比喻描述了主人不在时仆人们所做的(太25:16-18),也提到主人是“过了许久”才回来的(第19节)。

吩咐……仆人来。马太还说,主人召他们来的目的是要算帐。那个贵胄想知道他的仆人是如何管理他的财产的,并计划根据他们每个人所展现出来的才干委派他们在他的国中担任官员。


路19:16 头一个上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十锭。’

【本会注释】

头一个。比较太25:20节。这里涉及到十个仆人中三个的经历,作为不同程度的代表。第一个有许多要报告的,第二个有一些要报告的,第三个无话可说。在才干的比喻中也是以三个仆人开头,他们每个人都被要求交帐。

你的一锭银子。每个仆人都承认那交托他们的“一锭银子”仍旧是他们主人的财产。

赚了十锭。直译是,“做工又增加了十弥拿”,或“又得了十弥拿”。收益是投资本金的十倍。本金是一百天的工资,收益是一千天的工资。这第一个仆人现在总共有十一弥拿银子,超过了三年半的工资(见对第13节的注释)。第一个仆人在商业投资方面展现出了不凡的技巧,这反映出他对主人的奉献以及做事的殷勤和忠诚。


路19:17 主人说:‘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

【本会注释】

良善的仆人。在才干的比喻中,主人除了称仆人良善还称他“忠心”(见太25:21)。可能这里面没有什么区别,这里“主人”马上因他的头一个仆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而称赞他。关于评论见对太25:21的注释。

有权柄管十座城。头一个仆人表现出的管理才能显示出凭据,他可以被委托在他主人的国中管理一个较小省份的事务。他并没有退休或拿到养老金,他也没有被给予任何物质上的赏赐。他的赏赐是获得了更重要的责任,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上,无疑社会地位也升高了。他在试验中表现的非常成功(见对路19:13的注释;另见对太25:21的注释)。


路19:18 第二个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五锭。’

【本会注释】

五锭。或者是,百分之五百的利润(见对第17节的注释)。第二个仆人现在总共有六“弥拿”,或六百天,大概两年的工资。


路19:19 主人说:‘你也可以管五座城。’

【本会注释】

管五座城。他的晋升与他所表现出的才能是相称的(见对第17节的注释)。


路19:20 又有一个来说:‘主啊,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他包在手巾里存着。

【本会注释】

又有一个来。即,那十个仆人中的另一个(路19:13;参太25:24)。

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在才干的比喻中,第三个仆人说,“你的原银子在这里”(见对太25:25的注释)。

包在…存着。他很好地保管了那交托给他的银子,既没有丢失,也没有挥霍。

手巾。希腊文soudarion,来自拉丁文的sudarium,它的字根是sudor,“汗水”。“手巾”是一块擦汗的手巾或手绢,属于私人衣物中的一部分。在埃及蒲纸上,提到soudarion是新娘妆奁的一部分。


路19:21 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本会注释】

我原是怕你。这个仆人惧怕他主人的根本原因是他对他主人的错误态度,很明显,他主人是期待每个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不要浪费一点点。这个仆人显然是懒惰的。那“贵胄”给他的一锭银子,若善加使用,原是可以帮助他克服这些缺点的。

严厉的。希腊文austēros,“口味苛刻的”,因此有了“严厉”,“苛刻”,或“粗暴”的意思。这懒惰的仆人除了得到这种反应,还能期待得到什么呢?

没有放下的。实际上,这仆人是在说,“你会把我劳力得来的一切都拿走,我的辛苦也没有什么回报,那么费劲忙慌地还有什么用呢?”第一个和第二个仆人所得的报赏证明错不在主人,而完全在那第三个仆人(见对太25:24的注释)。


路19:22 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本会注释】

凭你的口。这件事不再需要什么进一步的审查了。第三个仆人已经证明他自己是完全不值得信赖的。那些永远将他们的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无疑是在清楚地宣扬他们自己品格的缺陷。他们显明自己是不能被委托任何重要的责任的。

定你的罪。或,“判刑”(见对太7:1的注释)。

你这恶仆。他滥用了他主人的信赖,忽视了提供给他让他成功的机会。那些被赋予才干却一事无成的人在上天的眼中就是“恶”的,他们注定要收获恶人的报应。在才干的比喻中,第三个仆人除了被称为恶的,还被称为“懒”的(见对太25:26的注释)。

你既知道。这节余下的部分可以被当成是一个疑问句,“你不知道吗?”这个仆人的失败并非因为无知,而是因为懒惰。他知道的更多。他知道他的主人会对所提供给他的机会的使用情况作一严格的清算,他既知道,为什么不照着去做呢?这无疑是他力所能及的。他的罪就在于此。


路19:23 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

【本会注释】

为什么……等。既然他知道主人回来后自己面临的是什么,他就算自己不愿去工作,起码也能让钱自己去为他工作。他为什么把钱放在一个地方就不想动了呢?哪怕把钱交给另一个仆人也比让钱留在他身边要好啊。

银行。希腊文trapeza,“一张桌子”;这里指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于是便有了“银行”(见太21:12;可11:15;约2:15)。英文单词“bank(银行)”有一个类似的起源,来自于意大利文的banca,意思是“凳子”,“桌子”,或“柜台”。这个仆人把钱拿到城中的放贷人那里去费不了他什么事。因此,这件行为不仅显示出他的愚蠢和懒惰,而且还显明他企图侵占本属他主人的应得之利(见对太25:27的注释)。

利。即,“利润”。现代社会过度取利的概念并不适合这里。圣经中关于放债取利的教训,见对出22:25的注释。


路19:24 就对旁边站着的人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

【本会注释】

旁边站着的人。可能是贵胄侍从中的一些人,而不是仆人。在主人旁边或面前“站着”,这代表了一种更高的地位(见王上10:8;见对但1:19的注释)。

夺过他这一锭来。很明显,这里除了一种消极的刑罚外没有什么别的刑罚,只是把当初给他而他又没有用以获利的本金要了回来(见对第26节的注释)。

给那有十锭的。主人把那没有增值的银子(才干)给了头一个仆人,与其说是一种奖赏,还不如说是他可以利用这一锭银子比别人完成更多的工作呢。对于那贵胄来说,将他的钱财和事务交托在那些最能善加利用自己所被授予的机会之人的手中是一件很好的事。第一个仆人现在总共有十二弥拿,是第二个仆人现在所有的两倍。很显然,主人既没有要回本金,也没有要回利润,而是把它们留在那些能够继续工作并使之增值之人的手中(参太25:28)。


路19:25 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十锭了。’

【本会注释】

他们说。我们不清楚这里的“他们”是指向主人提出异议的侍从(见对第24节的注释),还是指那些听耶稣说比喻的群众向耶稣所发出的异议。在后一种情况中,第25节是以一种似是而非的性质出现的。


路19:26 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本会注释】

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个懒惰的仆人只是被剥夺了当初托付给他的本金。而在才干的比喻中,那个与他极为相似的人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见对太25:30的注释)。


路19:27 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作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

【本会注释】

我那些仇敌。即,那些在贵胄外出期间反叛的人,他们试图阻挠他得国(见对第14节的注释)。

杀了。希腊文katasphazō,“屠杀”。很明显,那些反对贵胄的人并没有悔改。他们仍旧反抗他的统治,唯一能够保证政权和平安全的手段便是一劳永逸地除掉他们。


荣入圣城

路19:28 耶稣说完了这话,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上。即,从约旦河谷中的耶利哥上去(见对第11节的注释)。他们在24公里的路程中向上爬了1,500米(见对路10:30的注释)。路加在这里的记述转换如此迅速似乎表示在耶利哥发生的事件(第1-28节)和荣入耶路撒冷(第29-44节)之间只有很少的时间。


路19:29 将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那里,就打发两个门徒,说:

【本会注释】

将近。[荣入圣城,路19:29-44=太21:1-11=可11:1-11=约12:12-19。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行进的队伍到了橄榄山的山顶,荣入圣城的欢庆达到了顶峰,只有路加叙述了这一部分(第41-44节)。


路19:30 “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

路19:31 若有人问为什么解它,你们就说:‘主要用它。’”

路19:32 打发的人去了,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

路19:33 他们解驴驹的时候,主人问他们说:“解驴驹做什么?”

【本会注释】

主人。驴和驴驹的主人(见太21:2)对奉命来取它们的两个门徒的要求提出了质疑,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一点。


路19:34 他们说:“主要用它。”

路19:35 他们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扶着耶稣骑上。

路19:36 走的时候,众人把衣服铺在路上。

路19:37 将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榄山的时候,众门徒因所见过的一切异能,都欢乐起来,大声赞美上帝,

【本会注释】

将近。即,走上从橄榄山往耶路撒冷去的下坡路。

下。即,往下进入汲沦溪,耶路撒冷坐落在它的西边。

欢乐起来……赞美上帝。当耶路撒冷城内的塔楼在望时,诗篇第122篇很适合朝圣者歌唱,适合这里使用的话应该是:“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诗122:2,7;见《历》第八章)。此时此刻,那些伴随着耶稣的人一想到他马上就要被立为王了心中便充满了无穷的欢乐。


路19:38 说: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

【本会注释】

在天上有和平。比较路2:14节。


路19:39 众人中有几个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

【本会注释】

几个法利赛人。前一个夜晚以色列的领袖还在密谋杀害耶稣。那时犹大因为在伯大尼西门家受到暗含的责备而跑去第一次和他们会面(《历》第六十二章;见对太21:1的注释)。大批群众抛弃圣殿的崇奉,只为去看一眼耶稣(《历》第六十三章),尤其逾越节又近在眼前,这种状况对于国家宗教领袖们摇摇欲坠的权威不能不说是种凶兆,他们害怕耶稣会允许百姓拥立他作王(《历》第六十三章)。

夫子。或,“夫子”,这是一个用来称呼耶稣的术语,即便是他的敌人也使用这个术语。众百姓相信耶稣至少是个“先知”(参太21:11),但以色列的领袖们却拒绝承认这一点。“夫子”这个术语暗示他们并没有承认耶稣的神圣能力和权柄。


路19:40 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

路19:41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它哀哭,

【本会注释】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即,耶路撒冷城已经在望了,穿过狭窄的汲沦谷,那城就坐落在西边。

看见城。从橄榄山的山顶望去(《善》第一章),整座城,包括圣殿在内,都历历在目了。橄榄山大概比圣殿高300英尺。从这里也能够看见离羊门不远,靠近城的东北角的髑髅地(《历》第六十三章)。圣殿那洁白无暇的大理石以及高大的穹隆屋顶在夕阳的余辉中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她无以伦比的壮美对于犹太人来说的确是一幅心夺神移的景象(见《历》第六十三章)。当以色列所有的真儿女对这圣城的景象一睹为先,骄傲和欢喜很自然地充满了他们的心。但是耶稣却在这里失声痛哭了,因为他看见了众人所不能看见的事物──没过四十年之后──耶路撒冷在罗马人手中毁灭的厄运。


路19:42 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

【本会注释】

这事。即,犹太人的领袖和百姓需要知道的事,他们若知道这事便能使他们逃脱祸患保证安全和昌盛。这些“事”是上帝期待犹太人去完成的,这样,他便能使他们的国家得到尊荣并使他们作他在地上列国的代表。关于上帝为以色列定出之荣耀计划的纲要见本注释第四册第26-30页。一方面,耶稣看到了将来要发生的事,另一方面,这些事还没有发生(见《历》第六十三章)。

现在是隐藏的。即,这些事还没有被认识到。


路19:43 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

【本会注释】

日子将到。耶稣用他神圣的慧眼展望到将来罗马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城并使她成为一片荒场。两天之后,在橄榄山西面的山坡上,耶稣和他的几个门徒简略谈到了耶路撒冷的未来(见可13:3;见对太24:15-20的注释)。

你的仇敌。在这里是指,罗马人(见对路21:20的注释)。

土垒。希腊文charax,“桩子”,“栅栏”,或“壁垒”。约瑟夫(犹太战记vi.2;ix.2;xi.4至xii.2 [262-265;356,357;466-511])详细描述了这一预言的应验。在对耶路撒冷的围困中,罗马人首先建造木头的工事,当犹太人把这些工事破坏后,罗马人又用土建造围墙替代原来的工事。

周围环绕你。罗马人围困耶路撒冷,用饥饿使她屈服。当饥荒使城内的居民陷入恐慌时,罗马兵团便一举将城攻下。


路19:44 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

【本会注释】

扫灭。见对太24:2的注释。

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这里可能是一个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示彻底的毁灭。

眷顾。见对诗8:4;59:5的注释。即,因为这个国家的罪恶,特别是因为他们屡次拒绝上帝所差来带着怜悯信息的使者(见对太23:34,35的注释)。这一切罪行所有的报应“都要归到这世代了”(见对太23:36,37;路19:41的注释)。


洁净圣殿

路19:45 耶稣进了殿,赶出里头作买卖的人,

【本会注释】

进了殿。[第二次洁净圣殿,路19:45-48=太21:12-17=可11:15-19。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19:46 对他们说:“经上说:我的殿必作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路19:47 耶稣天天在殿里教训人。祭司长和文士与百姓的尊长都想要杀他,

路19:48 但寻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他。

提要:1 基督用约翰施洗的问题主张了他的权柄。9 葡萄园的比喻。19 关于纳税给该撒。27 他使否认有复活的撒都该人信服。41 基督为什么是大卫的子孙。45 他警告他的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


祭司长不服耶稣的权柄

路20:1 有一天,耶稣在殿里教训百姓,讲福音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上前来,

【本会注释】

……的时候。[领袖们质问耶稣的权柄,路20:1-8=太21:23-27=可11:27-33。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20:2 问他说:“你告诉我们,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路20:3 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且告诉我。

路20:4 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

路20:5 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说:‘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

路20:6 若说‘从人间来’,百姓都要用石头打死我们,因为他们信约翰是先知。”

【本会注释】

打死我们。即,用石头打死我们。


路20:7 于是回答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路20:8 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凶恶园户的比喻

路20:9 耶稣就设比喻对百姓说:“有人栽了一个葡萄园,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住了许久。

【本会注释】

有人。[凶恶园户,路20:9-19=太21:33-46=可12:1-12。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许久。这是一个只有路加福音提到的细节。


路20:10 到了时候,打发一个仆人到园户那里去,叫他们把园中当纳的果子交给他;园户竟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

路20:11 又打发一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了他,并且凌辱他,叫他空手回去。

【本会注释】

又打发一个仆人。直译是,“他又打发一个仆人”,这是一个被引入希腊文的精确的希伯来文习语(见对路19:11的注释)。


路20:12 又打发第三个仆人去,他们也打伤了他,把他推出去了。

【本会注释】

打伤。希腊文动词traumatizō,来源于名词trauma(见对路10:34的注释)。


路20:13 园主说:‘我怎么办呢?我要打发我的爱子去,或者他们尊敬他。’

【本会注释】

我怎么办呢。这又是一个只有路加福音提到的细节。


路20:14 不料,园户看见他,就彼此商量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我们杀他吧,使产业归于我们!’

路20:15 于是把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这样,葡萄园的主人要怎样处治他们呢?

路20:16 他要来除灭这些园户,将葡萄园转给别人。”听见的人说:“这是万不可的!”

【本会注释】

这是万不可的。直译是,“它不会发生”,意思是,“不可想象的”。“上帝”这个词不会出现在希腊文中。当法利赛人意识到比喻中的情景正是在描述他们的命运时就发出了这个强烈的呐喊(见《路》第二十二章)。


路20:17 耶稣看着他们说:“经上记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什么意思呢?

路20:18 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本会注释】

把谁砸得稀烂。或,“把他压碎”。


纳税给该撒的问题

路20:19 文士和祭司长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当时就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惧怕百姓。

【本会注释】

祭司长。关于评论见对太21:23的注释。

当时。他们准备要强行终止耶稣的声音(见太21:46)。

看出。这便是他们当时愤怒的原因。


路20:20 于是窥探耶稣,打发奸细装作好人,要在他的话上得把柄,好将他交在巡抚的政权之下。

【本会注释】

窥探。[纳税给该撒,路20:20-26=太22:15-22=可12:13-17。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奸细。当下这些人很可能是耶路撒冷学校中的神学生(见《历》第六十六章)。关于前几次耶稣和公会打发来的奸细之间的见面,见对路11:54的注释。

装作。或,“冒充”。

要在他的话上得把柄。他们是在“窥探”一些能够呈到法庭上去的东西,好叫耶稣不能逃脱他们谋害他性命的邪恶计谋。


路20:21 奸细就问耶稣说:“夫子,我们晓得你所讲所传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貌,乃是诚诚实实传上帝的道。

路20:22 我们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

【本会注释】

税。希腊文词语phoros,每年固定的税赋,或按财产征收,或按人头征收。


路20:23 耶稣看出他们的诡诈,就对他们说:

路20:24 “拿一个银钱来给我看。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

【本会注释】

一个银钱。一个罗马银币(见本册注释原文第49页;见对太20:2的注释)。


路20:25 耶稣说:“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

路20:26 他们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

【本会注释】

得不着把柄。他们找不到一个字的证据可以去告耶稣(见对第20节的注释)。他像先前几次一样,从他们的手中逃脱。他发出了指导基督徒对国家政权所负义务的基本原则。


复活的问题

路20:27 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有几个来问耶稣说:

【本会注释】

撒都该人……有几个。[婚姻与复活,路20:27-38=太22:23-33=可12:18-27。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20:28 “夫子!摩西为我们写着说:‘人若有妻无子就死了,他兄弟当娶他的妻,为哥哥生子立后。’

路20:29 有弟兄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没有孩子死了;

路20:30 第二个、第三个也娶过她;

路20:31 那七个人都娶过她,没有留下孩子就死了。

路20:32 后来妇人也死了。

路20:33 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七个人都娶过她。”

路20:34 耶稣说:“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

路20:35 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

【本会注释】

得。即,“达到”,或“获得”。


路20:36 因为他们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样;既是复活的人,就为上帝的儿子。

【本会注释】

复活的人。一个进入希腊语的希伯来习惯表达,在这里和“上帝的儿子”这个表达是平行的。“复活的人”是指那些从死里复活的人。那在起初给他们生命的同一能力再次赋予他们生命。他们整个人为了在新世界中的生命而得到重新建造。


路20:37 至于死人复活,摩西在荆棘篇上,称主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就指示明白了。

路20:38 上帝原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因为在他那里(那里:或作看来),人都是活的。”

路20:39 有几个文士说:“夫子!你说得好。”

【本会注释】

有几个文士。[最大的诫命,路20:39,40=太22:34-40=可12:28-34。主要的注释:马可福音。]


路20:40 以后他们不敢再问他什么。


基督与大卫的关系

路20:41 耶稣对他们说:“人怎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呢?

【本会注释】

耶稣对他们说。[耶稣使他的批评者沉默,路20:41-44=太22:41-46=可12:35-37。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20:42 诗篇上大卫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

【本会注释】

诗篇上。只有路加提到这里引用的话出自诗篇。


路20:43 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路20:44 大卫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大卫的子孙呢?”


谴责文士

路20:45 众百姓听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

【本会注释】

听。[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路20:45-47=太23:1-39=可12:38-40。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即,“听的时候(正在听)”;换句话说,当文士和法利赛人在听他的时候。


路20:46 “你们要防备文士。他们好穿长衣游行,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们安,又喜爱会堂里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

路20:47 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罚!”

提要:1 基督称赞那穷寡妇。5 他预言圣殿和耶路撒冷城的毁灭: 25 末日前也要有的预兆。34 他劝告他们要警醒。


寡妇的奉献

路21:1 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

【本会注释】

耶稣抬头观看。[寡妇的小钱,路21:1-4=可12:41-44。主要的注释:马可福音。]


路21:2 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

路21:3 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

路21:4 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预言圣殿被毁

路21:5 有人谈论圣殿是用美石和供物妆饰的;

【本会注释】

有人谈论圣殿。[耶稣再来的预兆,路21:5-38=太24:1-51=可13:1-37。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供物。很可能是指拿“礼物”来美化圣殿,比如说圣殿入口处希律的金葡萄藤(约瑟夫犹太掌故xv.11.3;参《历》第六十三章)。


路21:6 耶稣就说:“论到你们所看见的这一切,将来日子到了,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基督再临的预兆

路21:7 他们问他说:“夫子!什么时候有这事呢?这事将到的时候有什么预兆呢?”

【本会注释】

将到。直译是,“即将变成[发生]”。


路21:8 耶稣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受迷惑;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又说:‘时候近了’,你们不要跟从他们!

路21:9 你们听见打仗和扰乱的事,不要惊惶;因为这些事必须先有,只是末期不能立时就到。

【本会注释】

立时。希腊文eutheōs,“迅即地”,或“马上”。此处的“立时”原意是“不久以后”,但是现在它的意思与过去恰恰相反了(见对路17:7的注释)。因此,耶稣实际上是在说,“末期不能立时就到”。


路21:10 当时,耶稣对他们说:“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

路21:11 地要大大震动,多处必有饥荒、瘟疫,又有可怕的异象和大神迹从天上显现。

路21:12 但这一切的事以先,人要下手拿住你们,逼迫你们,把你们交给会堂,并且收在监里,又为我的名拉你们到君王诸侯面前。

【本会注释】

这一切的事以先。路加这里给出了橄榄山讲道的一部分(第12-16节),而马太却没有记载,可能是因为马太已经在前面的叙述中用几乎相同的话语实际讲述了这条脉络的思想。关于第12-16节的评论见对太10:17-21的注释。


路21:13 但这些事终必为你们的见证。

【本会注释】

这些事终必为你们的。见对可13:9的注释。


路21:14 所以,你们当立定心意,不要预先思想怎样分诉;

【本会注释】

思想。希腊文promeletaō,“预先练习”。这很可能是指在被交付之前事先练习一下言辞,好在公堂之上对自己的辩护词更加熟练一些。门徒在“君王诸侯”面前不能用机械背诵式的方法为自己辩护。关于回到耶稣的训诫上的原因见对太10:19,20的注释。


路21:15 因为我必赐你们口才、智慧,是你们一切敌人所敌不住、驳不倒的。

路21:16 连你们的父母、弟兄、亲族、朋友也要把你们交官;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

路21:17 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

路21:18 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

【本会注释】

一根头发也必不。这条应许并不是对门徒免于殉道的普遍保证,因为耶稣刚刚才说过他们有些人要被害死(见第16节)。这里可能是指,诸侯官长将基督徒送进公堂时,若没有上帝的许可,他们就无权把他们怎么样(见约19:11;徒5:35-38)。或者,基督的话是指最终的结果,而不是今世眼前的景象,意思是,世上的官长对一个人永恒的利益无论如何他是没有什么权力的(见约10:28,29;见对太10:28,30的注释)。


路21:19 你们常存忍耐,就必保全灵魂(或作:必得生命)。”

【本会注释】

你们常存忍耐。比较太24:13;可13:13。英文RSV版作,“你们常存忍耐,就必得生命”,这里的意思和太24:13节中的类似。


预言耶路撒冷被毁

路21:20 “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

【本会注释】

被兵围困。这是指被罗马兵团围困。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24:2,15-20的注释。

成荒场。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毁灭意味着犹太民族成为荒场的“末期”(见对太24:14,15的注释)。


路21:21 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城里的应当出来;在乡下的不要进城;

【本会注释】

乡下。即,与城市对应的乡间。那些“在城里的[耶路撒冷;见第20节]”是城市的居民,那些“在乡下的”,他们是郊区的居民,住在较小的乡镇和农村中。


路21:22 因为这是报应的日子,使经上所写的都得应验。

【本会注释】

报应的日子。见对太23:35,36的注释。

所写的。很显然,这是指那些对于悖逆的诅咒(见申27:11-26;28:15-68)。


路21:23 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因为将有大灾难降在这地方,也有震怒临到这百姓。

【本会注释】

震怒临到这百姓。即,临到犹太人身上。见对太23:35的注释;参耶5:29。关于上帝对以色列的计划,对他们的失败,及作为一个国家的拒绝之全面的讨论,见本注释第四册第26-30页。


路21:24 他们要倒在刀下,又被掳到各国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本会注释】

刀下。直译是,“刀口”。很显然,这里是指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围城时血腥的顶点(见本册注释原文第70-77页;见对太24:2,15-20的注释)。

被掳到……去。就像摩西曾经预言的,如果以色列“不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律法的一切话”(申28:58,59,63-68)。这个警告先前已经在巴比伦之囚(耶16:13;40:1,2;52:12-16,28-31;但1:1-3;9:11-14;等等)时应验了。联系到加百列关于最终从巴比伦之囚归回的解释(见对但9:24,25的注释),这里还有一个警告,即,那导致巴比伦之囚的错误还会重复,结果就是耶路撒冷和圣殿的第二次毁灭(见对但9:26,27的注释)。基督这里所指的正是这第二次毁灭以及犹太人的大分散(见对太24:15-20的注释;参路21:20)。这种状况不会好转,“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关于进一步的评论见本注释第四册第30-36页。

践踏。公元70年之前犹太人在罗马统治权下所享受的傀儡式的自治再也没有恢复,自从那关键的一年之后,耶路撒冷──如果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都在外邦人的控制之下。公元135年,巴·柯克巴领导的起义被镇压,由此,所有的犹太人都不再被允许进入这城,否则处以极刑。从那个时候起,耶路撒冷真的就不再是犹太人的城邑了。圣殿在公元70年后再没有得到重建。罗马人,萨拉森人,诺斯曼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他们都曾控制过耶路撒冷和前圣殿区域。尽管近来以色列国确保控制了这城的一部分,但耶路撒冷旧城仍旧不是一个犹太人的城市,前圣殿区域仍旧掌握在非犹太人的手中。见本册注释原文第78,79页。

外邦人的日期。留给犹太国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他们很快就不再是上帝的选民了。随着他们作为一个国家拒绝福音,福音从此就传向万邦了(见徒1:8;13:46;18:6;28:25-28;罗1:16)。关于犹太人作为上帝选民的角色,他们的背叛,以及外邦人取代犹太人之进一步的讨论,见本注释第四册第26-36页。


人子降临

路21:25 “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

【本会注释】

异兆。见对太24:29的注释。

有困苦。希腊文暗示,这“困苦”是由于“海中波浪的响声”。第25节后半部分字面上作,“地上的邦国也要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声响,就慌慌不定”。

海。基督这里将自然界毁坏力量的显示和他带着能力与荣耀返回地上来之前天上的迹象联系了起来。


路21:26 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

【本会注释】

人想起……。直译是,“人因惧怕而死亡”,或“人吓得魂不附体”。这一节的前半部分说明了人的心为什么会这样惧怕,因为“天势”都在震动。这里所描绘的景象是在第七灾降下时出现的(《早》序;《善》第四十章)。在这种情景下,“恶人怀着惊惧的心面面相觑”(《善》第四十章),向大山和岩石呼叫倒在他们身上(启6:14-17)。


路21:27 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云降临。

路21:28 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无花果树的预言

路21:29 耶稣又设比喻对他们说:“你们看无花果树和各样的树;它发芽的时候,你们一看见,自然晓得夏天近了。

【本会注释】

各样的树。路加告诉那些不熟悉无花果树的读者,这条真理适用于所有的树,不只是无花果树。


路21:30 -31 这样,你们看见这些事渐渐的成就,也该晓得上帝的国近了。

【本会注释】

上帝的国。即,与神圣恩典的国相对照的荣耀的国(见对太4:17;5:2的注释)。


路21:32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

路21:33 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劝告门徒警醒

路21:34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本会注释】

醉酒。希腊文kraipalē,“醉”,或“因醉导致的头痛”,来自于kras,“头”,和pallō,“摇摆”,或“抛来抛去”。希腊的医学作者用kraipalē来指人醉酒荒宴后的呕吐和昏迷。

思虑。即,“焦虑”,“忧愁”。

网罗。见帖前5:4;提前3:7;提后2:26。


路21:35 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

路21:36 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本会注释】

警醒。希腊文词语agrupneō,“不睡觉的”,直译是,“保持清醒”。

常常祈求。见对路18:1的注释。

能逃避。原文引用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应该作,“能逃避”,或“有能力逃避”。

站立在……面前。见对路19:24的注释。这是基督徒生活的最高目标。


路21:37 耶稣每日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住宿。

【本会注释】

每日。这里是一个回顾耶稣在受难周前三天活动的总结性陈述(见对太23:38的注释)。

每夜。星期天和星期一的夜里耶稣返回了伯大尼(见对可11:11,12,20的注释;另见《历》第六十四章)。今天,星期二的夜里,耶稣和门徒很可能是在橄榄山上度过的。


路21:38 众百姓清早上圣殿,到耶稣那里,要听他讲道。

【本会注释】

众百姓。这可能也是一个总结性陈述,比较在第37节中的总结性话语。耶稣此后就不在圣殿里教训人了。

提要:1 犹太人阴谋敌对基督。3 撒但预备犹大去出卖他。7 使徒为逾越节做准备。19 基督设立他的圣餐,21 秘密地指出了卖他的人,24 责备其他门徒的野心,31 保证彼得的信心不会失落: 34 但指出他还是要三次不认他。39 他在橄榄山上祷告,汗如血流出,47 以亲吻的暗号被卖:50 他医好马勒古的耳朵,54 彼得三次不认他,63 被戏弄虐待,66 承认他是上帝的儿子。


祭司长图谋杀害耶稣

路22:1 除酵节(又叫逾越节)近了。

【本会注释】

节。[出卖的阴谋,路22:1-6=太26:1-5,14-16=可14:1,2,10,11=约12:10,11。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22:2 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才能杀害耶稣,是因他们惧怕百姓。

路22:3 这时,撒但入了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门徒里的一个。

【本会注释】

这时,撒但入了。耶稣并不奇怪犹大的举动(见约6:64,70,71)。这是犹大为了出卖他的主而与犹太人领袖的第一次联系(见对太26:14的注释)。关于犹大在耶稣被卖的那一夜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和犹太人领袖联系的经历,约翰也作了相同的观察(约13:2,27)。

称为。直译是,“叫”。


路22:4 他去和祭司长并守殿官商量,怎么可以把耶稣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官。这个头衔的全称是“守殿官”(第52节)。很显然,这些人是圣殿守卫的官长。


路22:5 他们欢喜,就约定给他银子。

路22:6 他应允了,就找机会,要趁众人不在跟前的时候把耶稣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不在跟前。见对太26:15,16的注释。


预备逾越节的筵席

路22:7 除酵节,须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到了。

【本会注释】

……到了。[预备逾越节,路22:7-13=太26:17-19=可14:12-16。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22:8 耶稣打发彼得、约翰,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好叫我们吃。”

【本会注释】

彼得、约翰。只有路加提到了这两个奉差遣出去办事之门徒的名字。


路22:9 他们问他说:“要我们在哪里预备?”

路22:10 耶稣说:“你们进了城,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房子里去,

【本会注释】

你们进了。看起来彼得和约翰在城门口或距城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找到了那个主所说的人。


路22:11 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

路22:12 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预备。”

路22:13 他们去了,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设立圣餐

路22:14 时候到了,耶稣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

【本会注释】

时候。[过逾越节,路22:14-16=太26:20=可14:17。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见与逾越节有关的钉十字架,受难周,从复活到升天。]即,逾越节晚餐的时候,逾越节晚餐的预备记载在第7-13节中。现在是星期四的晚上。注意在正常逾越节进餐的过程中耶稣所设立之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主的晚餐(见对马太福音第26章的附注,注1)。

坐。这里作“斜靠着”更好一些。关于在一场古代东方筵席上桌椅安排的描述见对可2:15的注释。参加第一次逾越节的人们是站着吃饭的,因为他们要准备离开埃及。然而,进入应许之地后,他们就不再站着吃了,而是坐着或斜倚着吃饭。与他们第一次逾越节站着吃表示要急着离开的姿势正好相反,现在斜倚着的姿势表示出他们在应许之地的闲静和安全。

使徒。这里证明了最后一次场合中十二个使徒都在一个地方。习俗要求要至少不少于十个人至多不超过三十个人在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他们在这个场合中有十三个人。


路22:15 耶稣对他们说:“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

【本会注释】

很愿意。“我满心愿意”这个表达是一个典型的希伯来习惯用语,意思是“我很愿意”。类似的习惯性表达出现在约3:29节(“甚喜乐”),徒4:17节(“惟恐”)以及新约中其他的地方。这些表达在七十士译本中非常普遍。这是耶稣在他被卖、受审和被钉十字架的痛苦之前最后一次和他所爱的门徒在一起。当耶稣过去为众人劳力的时候他这一地上使命的最高点经常呈现在他的面前。将近一年的时间耶稣都在为了他生命中最后时刻的这些事情殷勤地预备他的跟随者(见对太16:21;20:17等的注释)。

这逾越节。这是耶稣传道以来的第四次逾越节(见本册注释原文第193,247页;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也是他和门徒第三次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然而,先前几次逾越节他们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场──公元28年和29年的逾越节就发生在公元29年夏天设立十二门徒之前。耶稣和他的门徒一起庆祝的必定是这个场合上的逾越节筵席(见对马太福音第26章的附注,注1;《历》第七十一、七十二章;《善》第二十二章)。

在受害以先。耶稣曾反复和他的门徒说到他的受害(见对太16:21;20:17的注释)。旧约的先知也经常说到弥赛亚的受害(见诗第22章;赛第53章;等等)。耶稣必须踏着受苦的道路一直走向十字架,好使他成为救恩的“元帅”(见来2:10)。没有十字架就没有冠冕(见彼前1:11)。耶稣如此自己谦卑,我们作为跟随他的人,分享他的痛苦是我们的特权(见林后1:7;腓3:10;彼前4:13;《历》第二十三章)。


路22:16 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国里。”

【本会注释】

不再。这是基督的跟随者最后一次意味深长地(有作用、有意义地)参加逾越节的节期。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圣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见对太27:51的注释),这是天上的记号,表明犹太人宗教体系的象征已经失去效用了,因为所有这些事物所指的基督(见西2:17),已经为多人献上他的生命作为赎价。耶稣即将用他自己的身体和他流出的血作为活的记号来代替过去那些死的象征(见路22:19,20;《历》第七十二章)。

吃这。直译是,“吃它”,即,“逾越节的筵席”(见第15节)。

成就。从罪中得拯救最终、彻底的庆祝是要发生在“荣耀”的国里的,关于这一点基督已经告诉他的门徒了(见对太25:31的注释)。耶稣的这句话很可能是指为纪念“全能者作王了”(见启19:1-6)这一事实而举行的“羔羊之婚筵”(第7-9节)。关于这一神圣宗教筵席是作为得赎者在永恒国度中幸福象征的评论,见对路14:15,16的注释。

上帝的国。见对太25:31的注释。


路22:17 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

【本会注释】

分着。[主的晚餐,路22:17-20=太26:26-29=可14:22-25。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即,轮流喝一个杯中的葡萄汁。


路22:18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国来到。”

路22:19 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路22:20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本会注释】

照样。这里是指拿葡萄汁,祝谢,分杯。


路22:21 看哪!那卖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

【本会注释】

手。[揭露出卖者,路22:21-23=太26:21-25=可14:18-21=约13:21-30。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路加将主的晚餐的叙述放在了显出犹大是个叛徒的叙述之前,而马太和马可正好把这个顺序颠倒了过来。路加是按照正常时间顺序介绍的(见对太26:21的注释)。

卖我之人的。直译是,“背叛的人”。犹大已经见过犹太人的官长并同意把耶稣卖给他们(见对太26:14,15的注释)。卖主的事已经在进行当中了。

与我一同在桌子上。如此说来,所有门徒的手很可能都“在桌子上”。这句话并没有表明犹大就是那个叛徒,只是强调叛徒就在这些坐席的人中。


路22:22 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

路22:23 他们就彼此对问,是哪一个要做这事。


争论谁为大

路22:24 门徒起了争论,他们中间哪一个可算为大。

【本会注释】

争论。[洗门徒的脚,路22:24-30=约13:1-20。主要的注释:约翰福音。]直译是,“争竞”,暗示着一种争竞好斗的精神和渴望。这种争竞的暗流似乎贯彻于逾越节筵席的始终。路加福音的叙述说明了给出谦卑的命令的原因,而这一命令记在约翰福音中。考虑到马上要发生的事件,门徒们争论他们在一个自己臆想的,基督决不会建立之国中的地位,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从根本上来说,正是因为像先前场合中那样(见太18:1;20:21;可9:33-35;路9:46-48)门徒们对基督之国的错误观念才导致了谁为大的争论。关于耶稣复活后,犹太人,甚至门徒在某种程度上对弥赛亚国度的性质所持的错误观念的讨论,见对路24:19的注释。犹大为自己占据了一个尊荣的位置,他坐在耶稣的左边,而约翰则坐在耶稣的右边(《历》第七十一章)。

大。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18:1-10;20:25,26的注释。门徒们都在考虑他们所想的基督即将在地上建立之国度中的地位。


路22:25 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

【本会注释】

有君王为主治理。见对太20:25,26的注释。

恩主。直译是,“做好事的人”。


路22:26 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象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象服事人的。

【本会注释】

你们里头为大的。见对太20:26的注释。

年幼的。在东方的家庭生活中,作弟弟的习惯于顺从他们的兄长。也就是说,基督的意思是,让“最大的”去谦卑。

首领。或,“领袖”。


路22:27 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

【本会注释】

如同服侍人的。耶稣是在指他服侍别人的无私榜样。那激励基督去服侍人类身体和属灵需要的精神,同样也应激励他所有门徒的人生。


路22:28 我在磨炼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

【本会注释】

常。这句话传递出一种持续的、稳定的效忠的观念。不论门徒们的瑕疵是多么的明显,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对基督的奉献里是忠诚的。

磨炼。或,“试炼”(见对太6:13的注释)。


路22:29 我将国赐给你们,正如我父赐给我一样,

【本会注释】

我……赐给你们。这是对他们忠诚的赏赐(见启3:21;22:12;参路12:32;提后2:12;见对路19:17的注释)。


路22:30 叫你们在我国里,坐在我的席上吃喝,并且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本会注释】

吃喝。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8:11;路14:15的注释;参太19:28。

坐在我的席上。见对太19:28的注释。


预言彼得不认主

路22:31 主又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象筛麦子一样;

【本会注释】

西门,西门。[对彼得和十个门徒的警告,路22:31-38=太26:31-35=可14:27-31。参对约13:36-38的注释;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原文引用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没有“主又说”这几个字。“西门”的重复是为了强调耶稣马上要和他说的话。

撒但想要。他已经得着了犹大(见伯1:12;2:6)。

你们。希腊原文中这里的代词是复数。耶稣是在向彼得讲话,但他的话是为了所有的门徒。


路22:32 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本会注释】

我已经……祈求。知道主亲自这样关心我们个人的试探和问题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得安慰的事啊!这段谈话不久之后耶稣扬声向他的父祷告。他所有的门徒都是他祷告中为之祈求的对象(见约17:2,9,15,17)。

你。和“你们”这个词相比(见对第31节的注释),“你”这个词是单数的,强调了耶稣对每一个跟随他的人给予个别的关心,这里,特别是指彼得。

失了信心。希腊文ekleipō,“遗漏”,或“失败”,这里表达了彻底失败的意思。英文单词“eclipse(遮掩)”就是来自于ekleipō。

回头。希腊文epistrephō,“回转”或“返回”,因此有“改过自新”的意思。耶稣暗示彼得确实要跌倒。但这却不是故事的终了,因为他还要“回头”。彼得因为否认他的主而即将遭受的痛苦经验,在他里面作成了改过自新的工作,这一点对他的门徒弟兄来说也是很明显的(见《历》第七十五、八十五章)。

坚固你的弟兄。彼得为了真理而表现出来的勇敢证实了他悔改的彻底,也证实了他在他服侍的道路上向耶路撒冷城内和周围的信徒们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气(见徒2:14;3:12-15;4:8-13;5:29-33;等等)。


路22:33 彼得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本会注释】

甘心。见对太26:33,35的注释。


路22:34 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本会注释】

彼得。耶稣这里用他曾经亲自给彼得取的名字称呼他(见对约1:42的注释)。


钱囊、口袋、刀

路22:35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

【本会注释】

我差你们……的时候。耶稣提醒十二门徒当初他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出去走遍加利利乡镇的时候(见对太10:1,5,9,10的注释)。

你们缺少什么没有。这个问句的希腊文形式暗示着耶稣期待的是一个否定的回答。门徒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至少在大部分地方是这样。在这里所提到的传道巡游的时候,耶稣在加利利的声望到达了顶点,百姓们非常乐意接待他的使者。


路22:36 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本会注释】

但如今。现在情况改变了。耶稣在加利利受欢迎的时期已经在一年前结束了(见对约6:66的注释)。从今往后门徒在传扬福音时将要遭遇到疑惑和敌视。他们再不能期待自己过去所享受的慷慨热情的接待。他们所有的将是逼迫(见对太10:16-28;约16:33的注释)。

刀。希腊文machaira,通常的意思是一种罗马短刀(见对路2:35的注释)。除了这种一般的意思,七十士译本用machaira来将希伯来词语ma'akal,“食物”,翻译成ma'akeleth,“屠刀”。这里的意思可能就是后一种意思,“屠刀”。

衣服。希腊文himation,“衣服”,或“外衣”(见对太5:40的注释)。

买刀。耶稣这里所使用的很明显是象征性的话语经常被人错误理解。当门徒们出去,进入到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时,他们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从人的角度来看──武器应该是最有用途的。但是整个《使徒行传》的叙述中却没有一处记载使徒使用或者哪怕是携带着武器。我们知道,如果基督愿意让他们使用武器的话,他们是会这样做的。今天这个非常的夜晚,一个或两个小时之后,当彼得试图动刀时(见对太26:51-53的注释),耶稣谴责了他的行为并且表明,所有的基督徒应该像他们的主一样,不去依靠武器保护自己。基督徒并不以暴制暴(见对太5:39的注释)。

我们并不能用杀害基督为之代死的人这种方式来维护赐生命的福音。基督徒之爱的最大证据就是愿意为别人去死(见约15:13)。渴望或乐意杀害那些与我们观点不一的人,这种精神显然是出于撒但,因为“他从起初是杀人的”(约8:44)。逼迫从来都是魔鬼的工作,那些将自己降服于他的控制之下的人也都这样做。基督徒感觉,可以唯一自由使用,来维护自己信心的武器是“圣灵的宝剑,就是上帝的道”(弗6:17;见来4:12;见对太26:52的注释)。因此,考虑到基督自己发出的教训以及新约中关于使徒推进福音的方法,我们总结出基督这里说的话是象征性的,警告门徒和归依的人要预备他们所要经受的逼迫,而不是在从字面上说使用任何种类的武器。


路22:37 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

【本会注释】

罪犯。希腊文anomoi,“犯罪的人”,直译是,“无法无天的人”。见耶稣这里所引用的赛53:12节。

应验。即,这些话要应验。


路22:38 他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

【本会注释】

这里有两把刀。门徒们显然是误解了耶稣,他们现在还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耶稣所说的准备武器的话。一两个小时后耶稣严厉地责备了彼得(见对太26:51,52的注释),这就清楚地证明耶稣并不是要人们从字面上去理解他的话。

够了。耶稣这里指的到底是刚才彼得让他所注意的那两把刀,还是整个讨论的过程,并不清楚。耶稣这里可能是打断了这一话题,因为没有时间再讨论这个问题了。更重要的事就在眼前。耶稣的意思应该是,“[这个讨论]就此打住吧”。


在橄榄山上祷告

路22:39 耶稣出来,照常往橄榄山去,门徒也跟随他。

【本会注释】

照常。[退到客西马尼,路22:39=太26:30=可14:26。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直译是,“根据[他的]习惯”。


路22:40 到了那地方,就对他们说:“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本会注释】

祷告。[客西马尼,路22:40-53=太26:36-56=可14:32-52=约18:1-12。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入了迷惑。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6:13;26:41的注释。


路22:41 于是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跪下祷告,

【本会注释】

扔一块石头那么远。或,“投一块石头那么远”。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一细节。


路22:42 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路22:43 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

【本会注释】

一位天使。这位天使是加百列,他曾经多次亲自服侍基督(见对路1:19的注释)。将这里和耶稣在旷野中与撒但交锋将近结束时的经历作一比较(见对太4:11的注释)。

加添他的力量。决定要走完十字架所有道路的第三次祷告后,“耶稣仆倒在他刚才站起来的地方,像死了一样”,他“已为每个人尝了死亡的痛苦”(《历》第七十四章)。大能的天使来加添他的力量,好使他能应对摆在他和十字架中间的苦难时辰,当他重新得力之后,“他平静安详地走了出来”,他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刚才痛苦的痕迹”(《历》第七十四章)。如此,他便出去面对那些来抓他的暴徒。


路22:44 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本会注释】

伤痛。关于这种伤痛的性质见对太26:38的注释。

滴。希腊文thromboi,“大滴”,或“血的凝块”。关于历史上所提到的人毛孔中渗出血汗的例子,见国际评经的注释,对路22:44的注释。

尽管原文很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应该没有第43,44节,但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最好还是保留它们。


路22:45 祷告完了,就起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因为忧愁都睡着了,

路22:46 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睡觉呢?起来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耶稣被捕

路22:47 说话之间,来了许多人。那十二个门徒里名叫犹大的,走在前头,就近耶稣,要与他亲嘴。

路22:48 耶稣对他说:“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卖人子吗?”

【本会注释】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路22:49 左右的人见光景不好,就说:“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

路22:50 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

路22:51 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本会注释】

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从路加福音中,我们看不出耶稣这些话是对门徒讲的,教训他们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还是命令他们停止暴力的行动(见第50节),抑或是呼吁那些逮捕他的人允许他医治马勒古的耳朵。根据《历》第七十四章,他这句话是向那些前来确保抓捕成功的罗马兵丁说的。

摸那人的耳朵。对于那些前来逮捕耶稣的人来说,这是他向他们提供的第二个有关他神性的证据,第一个是天使荣耀的显现(见对约18:6的注释)。如果彼得卤莽行为的后果没有得到迅速的补救,那便会在公会以及彼拉多的面前成为一项证据,证明耶稣和他的门徒的确是些危险人物,并且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种威胁。后来,犹太人的官长们并没有在审判的时候提到这件事,因为如果那样,他们就不得不承认耶稣刚才施行了一个医治的神迹。


路22:52 耶稣对那些来拿他的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本会注释】

官。见对第4节的注释。


路22:53 我天天同你们在殿里,你们不下手拿我。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

【本会注释】

你们的时候。即,他们被允许任意对待耶稣的时候。对于恶人以及恶天使来说,从现在开始,耶稣似乎就永远落入他们的掌握之中了。

黑暗。黑暗的夜很适合他们邪恶的计划,方便他们实现自己的行动。但是笼罩在他们心灵之上属灵的黑暗却比夜间的黑暗还要浓重。这些恶人毫无约束,肆无忌惮地实行着魔鬼的旨意,放纵着他们心中不羁的仇恨。


彼得三次不认主

路22:54 他们拿住耶稣,把他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的跟着。

【本会注释】

他们拿住耶稣。[在公会面前的夜间受审,路22:54-65=太26:57-75=可14:53-72=约18:25-27。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应该注意到,路加对审判的过程和彼得的否认之叙述是严格按照其本来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92页)。


路22:55 他们在院子里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中间。

【本会注释】

院子。希腊文aulē,“院子”(见对太26:58的注释)。


路22:56 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坐在火光里,就定睛看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伙的。”

【本会注释】

坐在火光里。直译是,“朝着光”,即,火光(见《历》第七十五章)。


路22:57 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

路22:58 过了不多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

路22:59 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极力的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伙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

【本会注释】

极力地说。即,他不断地肯定或强烈地坚持。


路22:60 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

路22:61 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本会注释】

主转过身来。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个可悲的事件。


路22:62 他就出去痛哭。


戏弄鞭打耶稣

路22:63 看守耶稣的人戏弄他,打他,

路22:64 又蒙着他的眼,问他说:“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

路22:65 他们还用许多别的话辱骂他。

【本会注释】

许多别的话。这些提到的事情只是耶稣在官府和暴徒手中所受许多痛苦的一点说明而已(见对约21:25的注释)。


耶稣在公会里受审

路22:66 天一亮,民间的众长老连祭司长带文士都聚会,把耶稣带到他们的公会里,

【本会注释】

天一亮。[在公会面前的日间受审,路22:66-71=太27:1=可15:1。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见耶稣的被卖,受审和钉十字架;受难周。]大祭司家中公会部分成员面前的夜审并非正式的程序(见对太26:57-75的注释),尽管他们听了人的证词并做出了决定。他们必须在日出之时──按照耶路撒冷地区那年当时的时间──早上约5点30分正式召集公会开会。此时只不过重复夜间审判的基本特点而已。因此,白天的审判其主要内容和夜间的是一样的。“太阳一出来,公会就再次聚集”(《历》第七十五章)这句话表明,夜间的审判也是公会所组织的会议。

祭司长。见对太2:4;26:3的注释。

文士。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5页。

把耶稣带到。即,把耶稣从大祭司公馆的护卫室带到公会的议事厅。

公会。希腊文sunedrion,直译是,“一同就座”因此有“聚集”的意思。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这”sunedrion就是Sanhedrin(犹太公会)。毫无疑问,这个术语用在这里是专门指耶路撒冷的大公会的(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7页)。


路22:67 说:“你若是基督,就告诉我们。”耶稣说:“我若告诉你们,你们也不信;

【本会注释】

你若是基督。夜间审判时他们已经将基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当作足以判他死刑的理由了(见对太26:63-66的注释)。这个问题提出来是要让大家听的。现在许多在场的公会成员都没有参加夜间的审判(见《历》第七十五章),甚至连现在白天的会议都没有通知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的约瑟参加(《历》第五十九、七十五章)。

我若告诉你们。耶稣已经在一个小时或更多时候之前告诉过他们一次了(见对太26:64的注释)。


路22:68 我若问你们,你们也不回答。

【本会注释】

我若问你们。即,为了确定事实,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讨论问题。但这些人根本对事实不感兴趣,他们也拒绝检验证据。耶稣很可能两年前就在这个特别的大厅里和他们讨论过他弥赛亚身份的证据了(见对约5:17-47的注释;特别是第31-39节)。

尽管证据对耶稣有利,但他们还是决意不放他走(见对太26:59的注释)。


路22:69 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上帝权能的右边。”

【本会注释】

从今以后。即,在他二次来临的时候(见启1:7)。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见对约翰福音第1章的附注。

右边。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26:64的注释。


路22:70 他们都说:“这样,你是上帝的儿子吗?”耶稣说:“你们所说的是。”

【本会注释】

你们所说的是。耶稣承认他们说的是事实。这种习惯用语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是”(见可14:62;太26:64)。“人子”就是“基督”(路22:67)。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路22:71 他们说:“何必再用见证呢?他亲口所说的,我们都亲自听见了。”

【本会注释】

何必再用见证呢。见对太26:65,66的注释。这是耶稣在犹太人领袖手中第三次被定罪,随之也是第三次遭受兵丁和暴徒们的虐待和嘲笑(《历》第七十五章)。若不是罗马兵丁出面弹压,耶稣显然就要当场被暴徒们杀害了。

耶稣若是没有宣称他是上帝的儿子,犹太人的领袖就没有错;但是现在他已经作了这样的宣告,他们就永远、不可逆转地被定罪了。

提要:1 耶稣在彼拉多前受控告,并被解往希律那里。8 希律藐视他。12 希律和彼拉多又成了朋友。13 巴拉巴被百姓选中,彼拉多将其释放,而耶稣被交出去钉十字架。27 他告诉那些为他哀哭的女子,耶路撒冷要被毁灭: 34 为他的仇敌祷告。39 两个作恶的人和他同钉十字架。46 他的死。50 他的埋葬。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路23:1 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

【本会注释】

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在彼拉多面前的第一次受审,路23:1-5=太27:2,11-14=可15:2-5=约18:28-38。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见耶稣的被卖、受审和钉十字架;受难周,希律家族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路23:2 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该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本会注释】

诱惑国民。路加列举出犹太人官府告耶稣罪状里的三条。这里,他们控告他是鼓动造反的人。耶稣在他传道的始终都尽力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口实(见对太14:22;16:20;可1:45;6:42;约6:15的注释)。这个捏造的控告其实正是犹太领袖他们自己对弥赛亚所怀的错误观念(见对路4:19的注释)。

禁止纳税。三天之前法利赛人就曾尽力引诱耶稣说出他们现在控告他的话,但他们那时却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见对太22:15-22的注释)。

基督,是王。耶稣从未直接做过这样的宣告。毫无疑问,他们在想五天之前耶稣荣入耶路撒冷的盛况,那时犹太全国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就代表耶稣宣布他要坐上大卫的宝座了(见对太21:5,9的注释)。


路23:3 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

路23:4 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

路23:5 但他们越发极力的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

【本会注释】

越发极力地。他们固执地要求彼拉多同意他们的要求。

煽惑百姓。当然,这条控告完全是真的,但却不是犹太领袖想让彼拉多相信的那种意义。最近几周,特别是自从拉撒路复活,群众的情绪普遍高涨,拥护耶稣。先前祭司和官长们还懊丧地彼此承认说,“世人都随从他去了”(约12:19)。

犹太。这里可能泛指所有以色列人居住的巴勒斯坦(见对路1:5;7:17的注释)。事实上,路加也用这个术语来专指犹太(见路2:4;徒1:8;8:1)。然而,路加似乎是新约作者中唯一在广义上使用这个术语的人。

从加利利起。即,从耶稣最成功的地方起。彼得在徒10:37节中用了几乎和这里一样的话来描述福音的扩展。

直到这里了。控告耶稣的人现在可能在想最近几周那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这使他们心里非常害怕,担心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要扩展到犹太地了,且在这里比加利利更加成功。


耶稣在希律面前受审

路23:6 彼拉多一听见,就问:“这人是加利利人吗?”

【本会注释】

加利利人。[在希律安提帕面前的受审,路23:6-12。见耶稣的被卖、受审和钉十字架;受难周,希律家族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只有路加记载了耶稣受审过程中的这一事件。基督传道最成功也是最感人的部分是在加利利。尽管出生在伯利恒,但他是在加利利长大的,实际上在那度过了他的一生。


路23:7 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本会注释】

希律所管。即,加利利和比哩亚(见本册注释原文第46,64页;见对路3:1的注释)。

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彼拉多面临两难的境地。他完全相信耶稣是无辜的并且已经当众宣布了这一点。他心里想释放耶稣,但犹太人官府却一心要钉救主十字架,他感觉自己的意志敌不过他们。在彼拉多过去将近五年的犹太巡抚任期内(那时犹太还包括撒玛利亚),他把自己弄成了最不受犹太人欢迎的人,现在他害怕进一步激怒他们会危及自己的官位。他非常了解有些犹太领袖的奸诈和狠毒。他也知道他们这样处心积虑地渴望把耶稣置于死地只是出于仇恨罢了。因此彼拉多觉得,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就可以解开这个死结了,既可以让犹太官府对他保持良好的印象,又可以避免为处死这样一个明显无辜之人而负责。

正在耶路撒冷。尽管希律安提帕一半是以土买人一半是撒玛利亚人(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4页;哈斯摩年家族和希律家族),他还是更倾向于相信犹太人的信仰(见本册注释原文第33页),这次来耶路撒冷无疑也是为了参加逾越节。但是,从任何角度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敬虔的犹太人,他只是将保持一个宗教的外表作为政治的手段罢了。当他身在耶路撒冷的时候,他可能住在哈斯摩年的王宫,具体位置不明(见基督时代的耶路撒冷)。


路23:8 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要见他,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

【本会注释】

想要见他。希律在淫乱中生活了有些时间,直到现在(见对太14:3;可6:17的注释)。现在离他杀害施洗约翰过去约有一年的时间了(见对可6:1,29的注释),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的良心。起先他很害怕,以为耶稣是施洗约翰从死里复活了(见对可6:14,16的注释)。希律曾有一度非常渴望能有机会和耶稣见上一面(见对路9:9的注释)。

看……一件神迹。看起来好奇心也是促使希律想和耶稣见面的动机之一。他把衰老的和残废的带进宫中,应许耶稣若能医治他们便将他释放(《历》第七十七章)。耶稣如果这样做,或许会给出证据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先知并推翻犹太人对他的控告。那样,希律的好奇心也能得到满足了。同时希律还可以有充足的余地不顾犹太人领袖的反对而释放耶稣。


路23:9 于是问他许多的话;耶稣却一言不答。

【本会注释】

问他。作为恩惠的表示,同时暗示着自由的应许,希律命令给耶稣松绑(见《历》第七十七章),之后在允许犹太人控告他之前继续询问他一些问题。

却一言不答。这里,除了促使耶稣在公会和彼拉多面前保持沉默的原因以外(见对太26:63;27:13的注释),另外让他对希律一言不答的额外原因就是,希律已经听到过施洗约翰的信息又拒绝了。他已经拒绝了上帝允许照在他路途上的真理之光,对于一颗沉溺于罪中如此刚硬的心耶稣无话可说。这种沉默对于傲慢的君王是严厉的谴责,再加上耶稣不肯施行神迹,希律最终恼怒并开始反对耶稣。


路23:10 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的告他。

【本会注释】

祭司长和文士。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5页;见对太2:4的注释。

极力地告他。这暗示他们控告基督的声音非常激烈并且满含怒气。


路23:11 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本会注释】

藐视耶稣。直译是,“视他为无物”,即,他们侮辱他。像彼拉多一样,希律也任凭恶棍无赖们恣意控告耶稣,但耶稣的沉默激怒了他,他觉得耶稣在藐视他的权威。

华丽衣服。这可能是一件希律丢弃了的衣服。从外表上来看,这件衣服和耶稣平时穿的那件朴实无华的衣服比起来必定是华丽的了。

把他送回。就像公会前日审结束时一样(见对路22:71的注释),若不是罗马兵丁出面干涉,耶稣早在游行示众过程中被暴徒们杀死了。但希律和彼拉多一样,不想承担责任,因此又把耶稣送回到彼拉多那里。


路23:12 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

【本会注释】

成了朋友。他们达成一致。看起来彼拉多和希律之间断断续续的摩擦已经持续许多年了。


耶稣被判死刑

路23:13 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

【本会注释】

彼拉多传齐了。[在彼拉多面前的第二次受审,路23:13-25=太27:15-31a=可15:6-19=约18:39至19:16。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


路23:14 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

路23:15 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做什么该死的事。

路23:16 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有古卷在此有:

【本会注释】

责打他。这是彼拉多头次责打耶稣(关于第二次,见对太27:26的注释)。彼拉多希望凭借这个让步避开死刑的判决,他觉得说不定会在暴徒中间激起对耶稣的怜悯。那时所施的鞭打经常导致人的死亡(见对太10:17的注释)。然而,这次让步非但没有使他们对耶稣产生怜悯,反倒激起了他们对耶稣鲜血的渴望,他们执意要耶稣死。如果彼拉多可以责打一个无辜的人,那么,只要再稍微施加一点压力,他就会同意耶稣的死刑了。


路23:17 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

【本会注释】

必须。原文的证据(参对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在保留还是删掉第17节上存在分歧。有些手稿把它放在第19节的后面。


路23:18 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路23:19 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

【本会注释】

乱。希腊文stasis,直译是,“一个地位”;因此另有“一场叛乱”的意思。


路23:20 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

【本会注释】

愿意。这里作“渴望”更好些。


路23:21 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本会注释】

他们喊着说。直译是,“他们不停地喊”,即,朝彼拉多喊叫。


路23:22 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做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路23:23 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

【本会注释】

求。这里作,“要求”,或“命令”更好些。


路23:24 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

路23:25 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本会注释】

把耶稣交给。耶稣死在罗马的判决之下,并在罗马人的监督下行刑(见对第36节)。


耶稣被钉十字架

路23:26 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本会注释】

带耶稣去。[钉十字架,路23:26-49=太27:31b-56=可15:20-41=约19:17-37。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


路23:27 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

【本会注释】

许多百姓。包括门徒在内(见对《历》第七十八章)。


路23:28 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本会注释】

转身对她们。如果耶稣此时背着他的十字架他就不可能转身了。

女子。耶稣用耶路撒冷的居民来称呼这些妇女。

不要为我哭。耶稣并没有轻视她们的同情或因此而责备她们。


路23:29 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

【本会注释】

日子要到。耶稣这里指的是公元70年的围困(见对《历》第七十七章;见对太24:15-20的注释)。

不生育的……有福了。一般来说,犹太人将不生育看为一种咒诅(见对路1:7,25的注释)。


路23:30 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

【本会注释】

要向大山说。比较何10:8;启6:16。


路23:31 “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本会注释】

有汁水的。希腊文,“黏糊的”,“湿润的”,或“潮湿的”,用于表示树木,就是“充满汁液”。耶稣用一棵“有汁水(绿)”的树代表自己(《历》第七十八章)。耶稣是无罪的,如果现在出现的事可以发生在一个无罪的人身上,那么那些有罪之人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那……怎么样呢。耶稣再次提到四十年后伴随着耶路撒冷的陷落而有的灾祸(见对第29节的注释)。

枯干的。这是对犹太社会的一种比喻性描述,犹太人即将被弃绝不再作为上帝的选民,并且作为一个国家,他们也快要灭亡(见本注释第四册第25-38页)。


路23:32 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路23:33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路23:34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本会注释】

父啊!赦免他们。耶稣这里既指罗马人,又指犹太人,犹太人是定耶稣罪并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的帮凶(见《历》第七十八章)。然而,他的祷告本身并不能除去他们的罪愆(见《历》第七十八章)。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这个祷告包括了直到末世所有的罪人,因为他们都与流耶稣血的罪有份(见《历》第七十八章)。

这是耶稣挂在十字架上七次开口说话中的第一次,有时被称为七言(原文首字母大写)。这些话中,每个福音作者提到的最多三句,最少一句。按时间顺序排列,这七“言”是:

1.“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本章第34节)。

2.“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本章第43节)。

3.“妇人,看,你的儿子!……看,你的母亲!”(见对约19:26的注释)。

4.“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可15:34)。

5.“我渴了”(约19:28)。

6.“成了!”(见对约19:30的注释)。

7.“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见对路23:46的注释)。

他们不晓得。犹太人的领袖是故意抵挡基督,他们受托拥有真理全备的亮光,并且耶稣来就是要启示这些真理。但即便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不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没有在善与恶大斗争的背景下全然看清自己的行为(见《历》第七十八章)。而普通的百姓,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基本上不知道所发生的是什么,他们的讥诮和嘲笑都是在愚昧和无知中作出的。他们盲目地随从自己的领袖(见对太23:16的注释)。罗马兵丁也少有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便这样,亮光还是穿透了那百夫长的心(见对太27:54的注释)。

尽管原文引用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本节中并不存在耶稣的祷告,但是最好还是保留。


路23:35 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上帝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

【本会注释】

他若。直译是,“如果这个[人]”;这里是用一种蔑视的口吻说话的(见对路14:30;15:2的注释)。

基督。即,弥赛亚,或受膏者(见对太1:1的注释)。


路23:36 兵丁也戏弄他,上前拿醋送给他喝,

【本会注释】

兵丁。根据希腊文,罗马兵丁的嘲笑比不上犹太人领袖们激烈持久。


路23:37 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

路23:38 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有古卷在此有:用希利尼、罗马、希伯来的文字)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

【本会注释】

希腊、罗马、希伯来。原文引用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关于牌子是用什么语言写上的陈述并不存在(见对太27:37的注释)。然而,约19:20节中相同的话却是完全经过检验的。


路23:39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路23:40 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上帝吗?

【本会注释】

怕上帝。即,你必要站在上帝的审判宝座前。

一样受刑。即,同样的刑罚;换句话说,意思是,“你同样有罪。你还责备谁呢?”


路23:41 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本会注释】

我们是应该的。这个强盗是诚实的,他坦率地承认了他的罪。关于这里反映出来态度的重要性与发出神圣怜悯之间的关系见对太5:3的注释。

没有……一件不好的事。直译是,“没有什么出格的”。这个强盗,或许还有他的同伴,曾经听说过耶稣,并与他同在彼拉多的审判厅里,后来又一起来到了受刑的地点(见《历》第七十八章)。过去这数个小时里的所见所闻使得现在这个说话的强盗确信耶稣就是他自己所声称的那一位。另外,那个监督行刑的百夫长也是如此(见对太27:54的注释)。


路23:42 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本会注释】

你……降临的时候。直译是,“无论何时,当你来的时候”,或“无论何时,你会来的时候”。这个强盗悔改了,他接受了耶稣作为弥赛亚和救赎主,就是那要坐在大卫宝座上并将万事恢复的一位(见对太1:1;21:9;路19:10的注释)。

得国。直译是,“进入你的国”。悔改强盗关于基督之国的概念很可能也是他的所有同胞所持的观念(见对路4:19的注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对这“国”所拥有的亮光会比门徒们所拥有的更多(见对太18:1;20:21的注释)。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那个强盗完全理解了耶稣关于这一问题的教训。然而,耶稣的话的确暗示了义人复活的清晰信念(见徒24:15)。或许这个强盗关于复活的想法和马大没什么两样(见对约11:24的注释)。就是法利赛人也确信有复活(徒23:8)。

然而,即便那强盗对基督之国和复活的理解是不完全的,但基督的答复就他自己的教训而言必定能被那强盗理解。关于基督在这方面教训的概略见对太4:17;25:31的注释。耶稣表明,他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并且他荣耀的“国”要等到他亲自再回来时才会建立(见对太24:3的注释)。


路23:43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本会注释】

实在。见对太5:18的注释。

今日。希腊文sēmeron。像起初所写的一样,希腊文也是没有标点的,sēmeron这个副词位于两个分句之间,这两个分句字面上作,“我实在告诉你”和“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在希腊文的用法中,可以随说话者或作者的意思将一个副词放在句中的任何地方。只从还未明确的希腊句子结构来说,不可能确定副词“今天”到底是修饰“我告诉”,还是修饰“你要”。两者都有可能。问题在于,从字面上来说,耶稣的意思到底是在说“今日,我实在告诉你”,还是在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呢?要想知道基督的真实意思,唯一的办法是去找出一些问题属灵上的答案:(1)乐园是什么?(2)耶稣在他钉十字架的当天就到乐园里去了吗?(3)耶稣教训人他们进入乐园得赏赐是在什么时候?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见下面对“乐园”的注释。关于后两个问题的答案,见下面对“要同我”的注释。

要同我。在被卖的前夜,离现在耶稣向这个强盗发出应许不到二十四小时,他对十二个门徒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见对约14:1-3的注释)。然而,三天之后,耶稣告诉马利亚说,“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约20:17)。因此,很显然,耶稣在他钉十字架的当天并没有去乐园,也没有在乐园里。所以,那强盗也就不可能和他在乐园里了。

乐园。希腊文paradeisos,来自波斯文pairidaêza的音译,后者的意思是,一个“围场”,“公园”,或“保留地(禁猎区)”,即,在其中种养树木,通常是禁止捕杀动物的。这个地方四周有围墙,有时还为猎人配有塔楼。希伯来文中相应的词语是pardes,翻译出来就是“园(森)林”,或“园囿”(见对尼2:8;传2:5的注释)。在七十士译本中,伊甸的“园子”就被说成是伊甸的“乐园”(见对创2:8的注释)。实际上,paradeisos在七十士译本中很常见,而“garden(园子)”(希伯来文gan)这个词则出现在英文翻译中(见创3:1;赛51:3;珥2:3;等等)。

在新约中,paradeisos只在路23:43;林后12:4;启2:7里出现过。在林后12:2-4中,“乐园(paradise)”显然是“天国(天堂)”的同义词。保罗指出,地上没有“乐园”,这个事实怎样证明呢,原来,他把被“提到”“天上去”与被“提到乐园里”列为同等的事,这就证明,地上没有乐园。启2:7节说“生命树”在“上帝乐园中”,而在启21:1-3,10;启22:1-5各节中,生命树和新地,新耶路撒冷,生命河以及上帝的宝座联系在一起。毫无疑问,paradeisos在新约中所有的用法都是被当作“天国”的同义词。

因此,当耶稣保证那个强盗和他一起在“乐园”里时,他是指他“父的家里”的“许多住处”,也是指他回来“接”他到他那里去(见对约14:1-3的注释)。耶稣在他传道过程中特别指出,当他“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的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见对太16:27的注释)。直到那时,他才会请地上得救的人去“承受那从创世以来为”他们“所预备的国”的(见对太25:31,34的注释;参启22:21)。保罗教导说,那些在耶稣里面死了的人要在基督复临时,从坟墓里出来(见林前15:20-23)承受不死(51-55)。复活的义人和还活着的义人要“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从此“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16,17)。因此,那强盗也要等到基督复临,义人复活的时候才能“和”耶稣在“乐园”里。

应该注意,“你(宾格)”和“今日”之间的逗号是圣经译者自己加上的。没有标点和单词划分的希腊原文(见本册注释原文第115页)如下:amēn soi legō sēmeron met emou esē en tō paradeisō,直译是,“实在,对你,我说,今日,同我,你要在,乐园里(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副词sēmeron,“今日”,位于两个动词legō,“我说(告诉)”,和esē,“你要”之间,并且两个动词它都可以修饰。副词sēmeron,“今日”的位置紧挨着动词legō,“我说(告诉)”,这可能说明,在语法上,它和这个动词的关系要比它和另一个动词esē,“你要”更加密切一些。

圣经译者将逗号放在“今日”前面,显然是受到人死立时遭受报应观念的影响,这种观念不是来自上帝的。但如上所述,耶稣和新约的作者都没有教导过这么一种说法。在“今日”前面加上逗号,就使基督与他自己以及各位新约作者在别处清楚阐明的道理相抵触。因此,圣经本身就需要将逗号放在“今日”之后,而不是之前。见对约4:35,36的注释。

所以,基督在十字架上向强盗说的其实是:“今日我实在告诉你,你(将)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强盗当时所思想的最大问题不是他何时能进乐园,而是他能否进入乐园。耶稣简明的话语向他保证,尽管他是不配的,尽管从当时耶稣被定罪而死的情况来看,他不可能给出一个如此美好的应许,但强盗还是可以完全确信,他将来一定会在乐园。实际上,正是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才使得这种盼望成为可能。


耶稣的死

路23:44 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路23:45 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

【本会注释】

日头变黑了。有些人随意地主张说路加这里是指一次日蚀;然而,逾越节期间是满月,而满月时是不可能出现日蚀的。这黑暗是超自然的。原文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明用“(日)蚀”来代替“变黑了”,显然是后人企图解释这样的黑暗所致的。


路23:46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本会注释】

父啊。关于耶稣对这个术语的使用之评论见对太6:8的注释。关于上帝作为“父亲”在犹太文学中出现,见对约5:18的注释。

你手里。耶稣死时说的是诗篇31:5节上的话。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使耶稣对天父旨意谦卑顺从的精神达到极点,正是耶稣在世生活贯彻始终的精神。在客西马尼园中,同样是这种无私的精神促使耶稣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有关基督对天父完全的顺服的论述见对路2:49的注释。那些生与死都在上帝“手”里的男女有福了!在他的手中,我们的一切都是安全的。

灵魂。希腊文词语pneuma(见对路8:55的注释)。

气就断了。直译是,“他死亡了”,“他断气了”。


路23:47 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上帝,说:“这真是个义人!”

路23:48 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

【本会注释】

这所成的事。或,“那景象”。


路23:49 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都远远的站着看这些事。

【本会注释】

与耶稣熟识的人。这里作“与耶稣熟识的众人”更好一些。


耶稣的安葬

路23:50 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

【本会注释】

一个人名叫约瑟。[安葬,路23:50-56=太27:57-61=可15:42-47=约19:38-42。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


路23:51 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上帝国的人。

【本会注释】

没有附从。公会开会审判耶稣并定他犯了亵渎之罪时,约瑟和尼哥底母都没有被通知到场(《历》第五十九、七十五章)。这种疏忽是故意的。给耶稣定罪的投票是全体一致的(见对可14:64的注释)。如果这两个义人在场,他们一定扬声反对,就像他们以前所做的那样(见《历》第五十、五十九、七十五、八十章;见对约7:50,51的注释)。

犹太……城。这里可能是路加为他非犹太人的读者增加的解释性的陈述(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64页)。


路23:52 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路23:53 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

【本会注释】

从来没有。在希腊文中这里是个三重否定,强调坟墓从来没有被使用过的事实(见对太27:60的注释)。


路23:54 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本会注释】

预备日。即,星期五(见对可15:42,46的注释)。


路23:55 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他的身体怎样安放。

路23:56 她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

【本会注释】

在安息日,便……安息了。路加特别提到了星期五,“预备”日(第54节),安息日(第54,56节),以及“七日的头一日”(路24:1)。这些日子的顺序或它们本身都没有任何问题。基督在星期五被钉十字架,整个安息日都安歇在坟墓里,他完成了救赎计划的地上之工(见对创2:2,3;结20:20的注释),在七日的第一日复活(见对路24:1的注释)。

播放
选项
注释
字号
A-
A+
外观
切换声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