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第21天(林前2-13)- 普通话
切换声音
30天读经|通读新约(第4次)

第21天(林前2-13)

哥林多前书2章

2:1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 神的奥秘。 

2:2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2:3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2:4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2:5  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 神的大能。  

以上帝的智慧和世俗的智慧比较

2:6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  

2:7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 神奥秘的智慧,就是 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  

2:8  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2:9  如经上所记:“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2:10  只有 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 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

2:11  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 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 神的事。  

属灵的人领会上帝的事

2:12  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 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  

2:13  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注:或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 

2:14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 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2:15  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2:16  “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

哥林多前书3章

保罗不以哥林多教会为属灵的

3:1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  

3:2  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  

3:3  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使徒与上帝同工

3:4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3:5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  

3:6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长。  

3:7  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 神。  

3:8  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  

3:9  因为我们是与 神同工的;你们是 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惟有基督是教会的根基

3:10  我照 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  

3:11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  

3:12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  

3:13  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3:14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  

3:15  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门徒就是上帝之殿应当圣洁

3:16  岂不知你们是 神的殿, 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  

3:17  若有人毁坏 神的殿, 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 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  

3:18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  

3:19  因这世界的智慧,在 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

3:20  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3:21  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  

3:22  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  

3:23  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 神的。

哥林多前书4章

使徒是上帝的管家

4:1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 神奥秘事的管家。  

4:2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4:3  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  

4:4  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4:5  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 神那里得着称赞。  

4:6  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4:7  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彷佛不是领受的呢?  

4:8  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4:9  我想 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4:10  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  

4:11  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  

4:12  并且劳苦,亲手做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4:13  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当效法保罗

4:14  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4:15  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4:16  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  

4:17  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  

4:18  有些人自高自大,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  

4:19  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并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语,乃是他们的权能。  

4:20  因为 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4:21  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愿意我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

哥林多前书5章

教会容忍淫乱的事

5:1  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  

5:2  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  

5:3  我身子虽不在你们那里,心却在你们那里,好像我亲自与你们同在,已经判断了行这事的人。  

5:4  就是你们聚会的时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们主耶稣的名,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  

5:5  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5:6  你们这自夸是不好的,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  

5:7  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5:8  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注:或作“阴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  

5:9  我先前写信给你们说: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  

5:10  此话不是指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或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这样,你们除非离开世界方可。  

5:11  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  

5:12  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  

5:13  至于外人,有 神审判他们。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

哥林多前书6章

不宜争讼

6:1  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  

6:2  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吗?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吗?  

6:3  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何况今生的事呢!  

6:4  既是这样,你们若有今生的事当审判,是派教会所轻看的人审判吗?  

6:5  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耻。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断弟兄们的事吗?  

6:6  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  

6:7  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  

6:8  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  

不义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

6:9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 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  

6:10  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 神的国。 

6:11  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藉着我们 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  

要在身上荣耀上帝

6:12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

6:13  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 神要叫这两样都废坏。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  

6:14  并且 神已经叫主复活,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叫我们复活。  

6:15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我可以将基督的肢体作为娼妓的肢体吗?断乎不可!

6:16  岂不知与娼妓联合的,便是与她成为一体吗?因为主说:“二人要成为一体。”  

6:17  但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

6:18  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6:19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 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  

6:20  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 神。

哥林多前书7章

7:1  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我说男不近女倒好。  

7:2  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  

7:3  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  

7:4  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  

7:5  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以后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着你们情不自禁引诱你们。  

7:6  我说这话,原是准你们的,不是命你们的。  

7:7  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只是各人领受 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  

论嫁娶的事

7:8  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  

7:9  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7:10  至于那已经嫁娶的,我吩咐他们,其实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说:“妻子不可离开丈夫。  

7:11  若是离开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离弃妻子。”  

7:12  我对其余的人说,不是主说,倘若某弟兄有不信的妻子,妻子也情愿和他同住,他就不要离弃妻子。  

7:13  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愿和她同住,她就不要离弃丈夫。  

7:14  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注:“丈夫”原文作“弟兄”)。不然,你们的儿女就不洁净,但如今他们是圣洁的了。  

7:15  倘若那不信的人要离去,就由他离去吧!无论是弟兄,是姐妹,遇着这样的事都不必拘束。 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  

7:16  你这作妻子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这作丈夫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  

7:17  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 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我吩咐各教会都是这样。  

7:18  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  

7:19  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守 神的诫命就是了。  

当各守身份

7:20  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守住这身分。  

7:21  你是作奴隶蒙召的吗?不要因此忧虑。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 

7:22  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

7:23  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  

7:24  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在 神面前守住这身分。  

论守童身

7:25  论到童身的人,我没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怜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你们。  

7:26  因现今的艰难,据我看来,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  

7:27  你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脱离;你没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妻子。  

7:28  你若娶妻,并不是犯罪;处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  

7:29  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  

7:30  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  

7:31  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  

7:32  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  

7:33  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  

7:34  妇人和处女也有分别。没有出嫁的,是为主的事挂虑,要身体、灵魂都圣洁;已经出嫁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丈夫喜悦。

7:35  我说这话是为你们的益处,不是要牢笼你们,乃是要叫你们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事主,没有分心的事。  

7:36  若有人以为自己待他的女儿不合宜,女儿也过了年岁,事又当行,他就可随意办理,不算有罪,叫二人成亲就是了。  

7:37  倘若人心里坚定,没有不得已的事,并且由得自己作主,心里又决定了留下女儿不出嫁,如此行也好。  

7:38  这样看来,叫自己的女儿出嫁是好,不叫她出嫁更是好。  

7:39  丈夫活着的时候,妻子是被约束的;丈夫若死了,妻子就可以自由,随意再嫁,只是要嫁这在主里面的人。  

7:40  然而按我的意见,若常守节更有福气。我也想自己是被 神的灵感动了。

哥林多前书8章

禁吃祭偶像之物

8:1  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8:2  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8:3  若有人爱 神,这人乃是 神所知道的。  

8:4  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神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  

8:5  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  

8:6  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他有的,我们也是藉着他有的。  

8:7  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  

8:8  其实食物不能叫 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门徒不可藉自由成别人的绊脚石

8:9  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  

8:10  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  

8:11  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  

8:12  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8:13  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哥林多前书9章

保罗在何事不用自由

9:1  我不是自由的吗?我不是使徒吗?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吗?你们不是我在主里面所做之工吗?  

9:2  假若在别人我不是使徒,在你们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在主里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证。  

9:3  我对那盘问我的人就是这样分诉。  

9:4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  

9:5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姊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彷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  

9:6  独有我与巴拿巴没有权柄不做工吗?  

9:7  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

9:8  我说这话,岂是照人的意见?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  

9:9  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难道 神所挂念的是牛吗?  

9:10  不全是为我们说的吗?分明是为我们说的。因为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  

9:11  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

9:12  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传福音的当靠福音养生

9:13  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  

9:14  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  

9:15  但这权柄我全没有用过。我写这话,并非要你们这样待我,因为我宁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夸的落了空!  

9:16  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9:17  我若甘心做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  

9:18  既是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我传福音的权柄。  

9:19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  

9:20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9:21  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 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9:22  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9:23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当为不坏的冠冕赛跑

9:24  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

9:25  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  

9:26  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  

9:27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哥林多前书10章

述说古事以为鉴戒

10:1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  

10:2  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10:3  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  

10:4  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10:5  但他们中间多半是 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  

10:6  这些事都是我们的监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  

10:7  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10:8  我们也不要行奸淫,像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  

10:9  也不要试探主(注:“主”有古卷作“基督”),像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  

10:10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  

10:11  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监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10:12  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  

10:13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当逃避拜偶像的事

10:14  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10:15  我好像对明白人说的,你们要审察我的话。  

10:16  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  

10:17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10:18  你们看属肉体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岂不是在祭坛上有分吗?  

10:19  我是怎么说呢?岂是说祭偶像之物算得什么呢?或说偶像算得什么呢?  

10:20  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 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  

10:21  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10:22  我们可惹主的愤恨吗?我们比他还有能力吗?  

不可妄用自由

10:2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10:24  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  

10:25  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10:26  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  

10:27  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10:28  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

10:29  我说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  

10:30  我若谢恩而吃,为什么因我谢恩的物被人毁谤呢?  

10:31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 神而行。  

10:32  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 神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 

10:33  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

哥林多前书11章

11:1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论女人蒙头

11:2  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  

11:3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 神是基督的头。  

11:4  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注:“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  

11:5  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  

11:6  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  

11:7  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 神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  

11:8  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  

11:9  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  

11:10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  

11:11  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  

11:12  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 神。  

11:13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 神,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  

11:14  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吗?  

11:15  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  

11:16  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 神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  

11:17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  

11:18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地信这话。  

11:19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  

责备混乱圣餐的人

11:20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  

11:21  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  

11:22  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 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  

11: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11:24  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注:“舍”有古卷作“擘开”)。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11:25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11: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11: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11: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11: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11:30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注:“死”原文作“睡”)。  

11:31  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  

11:32  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  

11:33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  

11:34  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

哥林多前书12章

论属灵的恩赐

12:1  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  

12:2  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巴偶像,这是你们知道的。

12:3  所以我告诉你们:被 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

12:4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  

12:5  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  

12:6  功用也有分别, 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  

12:7  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

12:8  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  

12:9  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  

12:10  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12:11  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门徒属基督譬如肢体属身子

12:12  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  

12:13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12:14  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  

12:15  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12:16  设若耳说:“我不是眼,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12:17  若全身是眼,从哪里听声呢?若全身是耳,从哪里闻味呢?  

12:18  但如今 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12:19  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  

12:20  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

12:21  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  

12:22  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12:23  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  

12:24  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 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  

12:25  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  

12:26  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  

12:27  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  

12:28   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  

12:29  岂都是使徒吗?岂都是先知吗?岂都是教师吗?岂都是行异能的吗?  

12:30  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 

12:31  你们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

哥林多前书13章

爱是无可比的

13:1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13: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13: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13: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13: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13: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13: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13: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13:12  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注:“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信望皆不如爱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哥林多前书第2章

提要:保罗说他讲道,1虽然没有用高言大智,4或用人的智慧,4,5却带有上帝的能力,6 远超世人的智慧,9和人类的意识,14因为凡人无法理解。


1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上帝的奥秘。

【本会注释】

从前我到到你们那里去。保罗是说他到哥林多早年的服务(见徒18:1-18)。从那时起,大约已经过去三年。

高言大智。保罗并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和雄辩的口才来争取人,也不依赖“智慧”,就是哲学来证明福音的真理(见林前1:17-19注释)。哥林多人在属灵的事缺乏经验,所以保罗需要教导新信徒福音的基本原理。这种教训不宜用华丽的辞藻。

奥秘。关于“奥秘”的定义,见罗11:25注释;参弗6:19;西2:2;启10:7。福音记录了上帝为拯救人类脱离罪恶并恢复与祂和好所作的事情,以及上帝藉着基督的生活所提供有关祂对于人类大爱的证据。


2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本会注释】

定了主意。krino,指有意识的行动。这里表示“决心”,“决定”。保罗有关他新工作方法的决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去哥林多之前经过深思熟虑的。使徒在雅典曾用学术辩论和哲学来对付希腊异教的偶像崇拜。他的努力收效甚微。他回顾雅典的经历,就决定在哥林多采用不同的讲道方法。他打算避免学术讨论和详尽的争辩,只讲述耶稣和祂赎罪牺牲的故事(见《使徒行述》244页)。

只知道耶稣基督。保罗传讲基督钉十字架,不顾被钉十字架之救赎主的观念为犹太人和希腊人所反感(见林前1:23注释)。


3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本会注释】

我在。或“我到你们那里。”

甚战兢。保罗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软弱(见林后10:1,10;11:30;12:5,9,10)。他为自己在哥林多工作的成败而担忧,因为他知道在那里他有很多敌人(见徒18:6)。但上帝已经向他保证,他的工作定会成功,他不必担心什么(见徒18:9,10)。使徒也担心自己的工作只带着人的特征。上帝真正的使者始终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软弱。这种态度使他更加依赖上帝的能力和智慧来作祂的圣工。“当我们感觉和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时,就能获得最大的能力”(《教会证言》卷五第70页)。“冷漠自满不是最佳的讲道所要的心情”(罗伯逊)。


4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本会注释】

讲的道。kērugma(见林前1:21注释)。

智慧。有文本在“智慧”前还加上“人的”,但意思还是一样的。

委婉的言语。直译是“有说服力的话语”。 保罗无论是私人讨论还是当众讲道,都不靠人推理的说服力。他不想用希腊人所喜欢的哲学方式,来讨好和争取他的听众。

明证。apodeixis,“证据”,“证明”。保罗的信息来自上帝,这是出于圣灵的明证,而不是依靠争辩。保罗在哥林多的工作,像在其他地方一样,有奇迹相伴(林后12:12;参徒14:3)。圣灵的恩赐已经丰富地赐给教会(见林前1:5-7;14章)。教会中属灵恩赐的存在,就是保罗所传福音真理的明证。但是最大的奇迹是许多哥林多人从异教改信基督(见徒18:8)。偷窃的变为诚实了,懒惰的变为殷勤了,放荡的变纯洁了,醉酒的变为清醒了,残酷的变为善良温柔了,悲伤变为快乐了,争执混乱变为平安和谐了。耶稣基督福音能力的这些证据是有目共睹,无法否认的。多世纪来,福音继续提供这种证据,证明其神圣的来源。每一个悔改的罪人都提供这样的明证。福音带来平安,喜乐,盼望和仁爱的每一个例子,都证明这信息来自上帝。


5 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大能。

【本会注释】

你们的信。保罗希望哥林多人相信上帝改变人生命的大能。他并不希望引导他们信靠任何人的力量。他努力避免用哲学的智慧使他的听众信服福音的真理。为了使信徒完全信靠救赎主,他尽量将自己隐藏在耶稣里面。任何人被引导归服于主,都不是出于人的意志或努力,而是出于圣灵的感化力。


6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

【本会注释】

然而。或“但是”,引出第2章论点的第二部分。保罗说明只有思想上顺服圣灵,才能明白和赏识福音。虽然保罗不是用人卓越的智慧来接近哥林多人,但他却带给他们真正智慧的财富。

完全的人。teleioi,“长大的”,“成熟的”(见太5:48注释)。保罗在这里指成熟的基督徒。见他在弗4:13,14中将“成人”(teleios)与“小孩子”进行比较。参腓3:15,保罗说自己和一些其他人是“完全人”(teleioi)。在来5:14中 teleioi译为“成人”。基督徒应当在真理的知识上长进,不应始终喝灵“奶”(来5:12,13)。耶稣自己指出,所传的道应当适合于基督徒成长的各个阶段(见约16:12)。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他教导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督教基本知识的人,要学习更深的福音真理(见西3:1-3)。

这世上的智慧。见林前1:21,22注释。

这世上有权有位。指第8节中钉耶稣十字架的人。

将要败亡。原文指处在结束的过程中。老于世故的伟人,及其所有的学识和成就,在属灵真理的领域里,都被证明是靠不住的。根据基督所教导的智慧,他们属于无知无能的人。


7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上帝奥秘的智慧,就是上帝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

【本会注释】

上帝…的智慧。特指救恩计划中所彰显的上帝智慧(见下面“奥秘”)。

奥秘。mustērion(见罗11:25注释)。救恩的计划是在创世之先制定的(见《历代愿望》22,63页),在亚当犯罪时由圣父和圣子宣布实施(见《先祖与先知》64-66页)。这是宇宙的大奥秘,连天使也不能充分明白(见彼前1:12;《善恶之争》415页)。记录这项计划的先知,也只是部分理解他们所传给教会有关靠基督得救的信息(彼前1:10,11)。世人完全不能明白上帝的“智慧”,因为它与人所接受的生活哲学截然不同。即使是献身的信徒也测不透救赎计划的深刻意义(见罗11:33-36)。

荣耀。见罗3:23注释。


8 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本会注释】

没有一个知道的。犹太人因误解了《旧约》先知有关弥赛亚的信息,故不认识拿撒勒的耶稣就是所应许的拯救者。传统的观点认为弥赛亚是来作地上的统治者,使以色列人统治世界各国,所以他们拒绝了救主。今日的错误信念和传统也蒙蔽了人的眼睛,使人看不见基督复临的真理。更有甚者,流行神学有关上帝本性的错误教训已使许多人完全拒绝基督教,成为不可知论者甚至无信仰者(见《教会证言》卷五第710页)。

荣耀的主。参徒7:2;弗1:17;雅2:1。这里称基督为“荣耀的主”,与十字架的耻辱形成鲜明的对比。参约1:14注释。关于荣耀的定义,见罗3:23注释。


9 如经上所记:上帝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本会注释】

经上所记。引自赛64:4。有文本在句首有“但是”,alla,表示转折。虽然未悔改的人不明白“上帝奥秘的智慧”(第7节),但上帝已经向爱祂的人奇妙地启示了祂的智慧。未悔改的人看不到上帝丰富的恩典,但是基督徒视这个世界的美好事物为上帝爱人的表现和将来完美景况的保证。

所预备的。参太20:23;25:34。上帝为祂的子民所预备的一切,都包括在这句含义广泛的话语中。它原指藉着福音所提供给上帝子民今生的福惠和快乐,包括赦罪,称公和成圣,上帝的恩典给予信徒的喜乐和平安,以及他最后脱离罪恶的世界。从广义上说,这句话也指得救之人永久的家乡,上帝荣耀的国度莫可言喻的奇妙,美丽和喜乐。如果离开基督的福音,人是不可能认识这一切的。见赛64:4注释。

眼睛未曾看见。物质和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靠感官来认识的。上帝的事物既然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就表明需要肉体感官以外的功能来理解属灵的真理(第10节)。

。kardia,指人机能的中心(见罗1:21注释)。恩典和荣耀国度的伟大现实,无法靠感官和智力完全认识。但是上帝赐知识给那些乐意受祂教导的人,这样,基督徒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认识。人类本身是无法理解或欣赏福音福惠的。未悔改的人一无所获的经验,与那些降服与基督,接受上帝赦罪美好保证的心所得充满喜乐的平安,是无法相比的。


10 只有上帝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上帝深奥的事也参透了。

【本会注释】

上帝…显明。上帝计划不断地向祂的子民启示真理(见《教会证言》卷五第703页)。那些爱上帝,认识祂和祂为他们所作之事,愿意并渴望接受祂为他们所作的任何安排,并寻求真理如同隐藏之珍宝的人,将得以明白有关上帝的事情。

藉着圣灵。人类藉着第三位上帝,得以明白真理(见约14:16注释)。只有那些愿意顺从圣灵的引导和启示的人,才能不断地获得认识(见罗8:5,14,16)。

参透。作为上帝中的一位,圣灵明白一切的事。没有什么是祂所不知道的。祂参透,并不是为了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而是要显明上帝所隐藏的旨意。圣灵的工作是将上帝的事告诉祂的子民,并引导他们寻求真理(约16:13,14)。

这一段表明圣灵不是没有位格的。参透是涉及思维和行动的位格属性。圣灵知道并明白上帝一切深奥的计划和旨意。这是全智和神性的明证。


11 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象这样,除了上帝的灵,也没有人知道上帝的事。

【本会注释】

人里头的灵。人心中秘密的思想,愿望,企图和计划只有他自己完全知晓。如果他不愿意透露,任何人都不知道。如果他决定把他的看法,思想和计划告诉别人,他们也只能知道他所告诉他们的。

没有人。直译是“没有一个”,因此包括天使等生灵。


12 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上帝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上帝开恩赐给我们的事。

【本会注释】

世上的灵。可能与“这世上的智慧”(第6节)并列。这个世界拥有并传播罪恶的精神。“世上的灵”是与上帝的灵为敌的。其拥有者不喜欢属天的事物,却关注今生暂时的事。

从上帝来的灵。指圣灵。

叫我们能知道。上帝把圣灵赐给我们,是要让我们明白籍着上帝的恩典所提供的事物。上帝的灵不仅向人启示福音的福惠,而且在人心中成就上帝的旨意。接受圣灵的成果将在生活中表显出来,与上帝的旨意相和谐。在这样的生活中将看见圣灵的果子(见加5:22,23)。那些转离“世上的灵”的人倒空了自我,接受圣灵再造与提炼。圣灵引导他们将情感投在上帝的国度上,使他们有资格成为天国的公民。


13 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或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

【本会注释】

人智慧所指教的。直译为“不是用人智慧的言语所指教的”。这言语就是希腊哲学的微妙推理,不能正确地表达上帝的真理。

圣灵所指教的。保罗曾接受上帝永生之灵的指教。他意识到自己是在圣灵的引导之下,思想受圣灵所激发(见《使徒行述》251页;彼后1:21怀爱伦注释)。既然属天的智慧与地上的一切知识如此悬殊,其表达的语言和方法就必须与世上所常用的不同。心中有上帝的灵居住和作工的人,生活在与属世思想的人不同的范围里,必然以不同的方式说话。一个数学家用数学的术语来表达数学的真理。一个音乐家用音乐的词汇讨论音乐的话题。同样,属灵的真理也必须用属灵的言语和方式来表达。

解释。sugkrinō。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林后10:12(译为“比较”)。见创40:8,16,22;41:12,13,15;但5:12,16)。在古典希腊语中,该词意为“连接得合适”,“结合”。在草纸文献中该词意为“决定(尤其是在司法事务上)”,似乎没有本节的意思。

本句的解释取决于对sugkrino一词的理解和“属灵的”(pneumatikois)一词的性。pneumatikois的形式可以是阳性或中性的。如果是阳性,就是指属灵的人或属灵的言语;如果是中性,就是指属灵的事物。pneumatikois含糊的词义,与多义的sugkrinō相结合,就有了各种译法:一,“将属灵的真理与属灵的言语相结合”;二,“用属灵的言语解释属灵的事”;三,“将属灵的事向属灵的人解释”;四,“用属灵的事物与属灵的事物,即已有的属灵启示对照”;五,“用属灵的形式表达属灵的内含”。无法确定哪一种译文最准确地表达了保罗的思想。各种译法都与上下文吻合,都表达了重要的属灵真理。


14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上帝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本会注释】

属血气的人。就是不属灵,未悔改的人,只关心今生事物的人。这样的人靠人的智慧来解决他的一切问题。他活着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满足未悔改之心的欲望,因此不能明白和欣赏上帝的事物。他认为救恩的计划,上帝之爱的奇妙启示都是愚拙的。他不能辨别属世的哲学和属灵的真理,因为只有愿意接受圣灵教导的人才能明白上帝的智慧。

属灵的人。人无法靠自己获得属灵的真理(见第9,10节注释)。

看透。anakrino,“检查”,“调查”,这里指经过调查判断以后得到了真理。参anakrino在路23:14;徒4:9;林前2:15;10:25等中的用法。


15 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本会注释】

属灵的人。指已经重生,蒙圣灵光照的人,与那些没有得到光照的人不同。

看透。anakrino。参14节注释。Anakrino表示属灵的人检查,审视,仔细判断他所注意的事物。他在圣灵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世人可能试图要这样作,但属世或“属血气”的人(14节)无法明白属灵之人的原则,情感,看法,喜乐和盼望,因为未重生的心不可能欣赏来自上帝之灵的事物。


16 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

【本会注释】

主的心。本节的前半部分引自赛40:13。未重生的人不明白上帝的工作,因此不能教导属灵的人,就是受圣灵指教的人。属灵的人有圣灵住在里面。圣灵指教他们上帝深奥的事物。

基督的心。我们藉着圣灵与基督联合,因为圣灵的同在就等于耶稣的同在(见约14:16-19注释)。所以我们有“基督的心”(见腓2:5)。耶稣藉着圣灵住在信徒心中,并在其中运行(加2:20;弗3:17;腓2:13)。


哥林多前书第3章

提要:2奶只适合与婴孩。3 纷争,分裂和属血气的争论。7 栽种的和浇灌的算不得什么。9 传道人是与上帝同工。11 基督是唯一的根基。16 人是上帝的殿,17必须保持圣洁。19 属世的智慧在上帝看来是愚拙的。


1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

【本会注释】

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见下面“在基督里为婴孩的”注释。

属肉体的。sarkikos,“具有肉体的本性和特征”,或“扎根于肉体的”。与第3节“属肉体的”同义。

在基督里为婴孩的。保罗在哥林多作工的时候所采用的办法是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的。他只能用简单的方式来传福音,因为哥林多人无法明白基督教更深的特征。他不得不把哥林多人当作属灵上的婴孩,将他的教训限于宗教的基本原理。他不能把他们当作属灵上的成人,能掌握福音更全备更深奥的真理,也不能视他们已经摆脱控制和激发世人的感情和野心。他们当中的结党纷争,证明他们依然受本性所驱动。


2 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

【本会注释】

。婴孩的天然食品。“奶”代表福音的基本原理。

。potizo,“饮”。参来5:12-14;彼前2:2。

。brōma,普通的食物,是与奶相对应的固态食物。“饭”代表更全备更深奥的福音真理(见来5:14)。

就是如今还是不能。他们不仅在保罗初访问哥林多时不能明白更深的福音奥秘,就是在他写这封信时,他们在基督的知识上还远远不能作到这一点。


3 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这岂不是属乎肉体、照着世人的样子行吗?

【本会注释】

属肉体的。sarkikos(见第1节注释)。保罗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哥林多人已经完全被肉体所胜,像尚未重生的人那样,只是说他们部分受到了肉体的影响。

嫉妒、纷争。zēlos kai eris,列在情欲的事中(加5:20译为“忌恨”,“争竞”)。 嫉妒导致纷争。嫉妒的精神和邪恶的念头妨阻了圣灵完全进入哥林多人的心(见《使徒行述》271页;《教会证言》卷五第241页)。在人明白和赏识救恩的计划之先,控制肉心的愿望和情感必须被耶稣的大能所制服。有文本在后面还有“结党”,dichostasiai(见罗16:17注释)。。加5:20情欲的事中也提到了dichostasiai。


4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

【本会注释】

我是属保罗的。见林前1:12注释。

世人。sarkikoi,“肉体的”。有文本为anthrōpoi,只是指“人”。


5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

【本会注释】

保罗算什么。或保罗是谁?他有什么特殊地位呢?“亚波罗算什么?”也有文本为“亚波罗是谁”?。保罗想让人明白基督使者的真正地位。他不愿被称为党派的领袖。他只是一个传道人,要指引他的同胞得救而已(diakonos意为“仆人”;见可9:35注释)。

照主所赐。可能按罗12:3来理解:“要照着上帝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见该节注释)。因此是指那些因保罗和亚波罗的传道而相信的哥林多人。或者保罗特别想到他自己,亚波罗和其他基督的使者。他们执行自己的使命,只作要求他们去作的工作(参路17:10注释)。


6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长。

【本会注释】

我栽种了。每一个上帝的仆人都指定的任务。有些传道人作先驱的工作,播撒上帝圣道的种子,有些人则负责收获。引导罪人归向基督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就象木匠用许多不同的工具来制作一个物品一样。

。直译是“正在叫”,强调上帝不断地赐福。

生长。在救灵的工作中,人只是上帝所用的工具。罪人悔改全亏了上帝(见《教会证言》卷七第298页)。凡因传道人的工作而相信的人,应该将情感集中耶稣身上,而不是那些传福音给他们的人身上。


7 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上帝。

【本会注释】

什么。这就是第5节的问题“保罗算什么?亚波罗算什么?”(见该节注释)的答案。

只在那叫他生长的上帝。祂是我们的一切。所有的成功都归功于祂的祝福。人不可将成功的荣耀归给自己。


8 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

【本会注释】

都是一样。撒种和浇灌的工作并不矛盾。他们的目标上是一致的。把他们看当互相对立的领袖是很荒谬的。

得自己的赏赐。每一个人都要获得与他在上帝的圣工中所作的服务相应的赏赐。所有的赎民都能得到永生的基本赏赐;但除此之外,赎民在荣耀的国度里还要得到与他们在今生服务的性质相应的福气。根据银子的比喻,在荣耀的国度里按所作的服务得到不同等级的报赏似乎是合理的(路19:16-26;参《教会证言》卷二第284,285页;《善恶之争》330,331,363页;《历代愿望》314页)。作为上帝财产的管家,上帝的儿女应当忠心地使用他们的才干来为祂服务。金钱花在上帝的工作上,才能用来为祂作见证,其结果是男男女女的永远得救(见《教会证言》卷九58,59页)。


9 因为我们是与上帝同工的;你们是上帝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本会注释】

与上帝同工。原文强调“上帝”。工作是上帝的。人只是上天工作的助手。人既与那大工程师同工,就当乐意按祂的方法工作,尽管这可能与他们原来的看法完全相反(西3:23)。他们在执行主指示的时候,要努力与祂深相默契。上帝的儿女知道他们的天父决不会要求他们做不利于他们最高利益的事。这种愉快的合作关系是基于他们对全能天父大爱的单纯信任。相信上帝的智慧和慈爱将导致乐意服从祂的引导。凡这样顺服的人将被上帝用作祂的同工(见《教会证言》卷八第172页)。世界的最高荣誉和奖赏,在作上帝同工的崇高地位面前,将显得微不足道。我们不是与世上的伟人同工,而是与世界的创造主,以大能维持宇宙的上帝同工。如果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的崇高特权,联合起来执行上帝的计划,他们就会推动整个世界(见《教会证言》卷九第221页;参《教会证言》卷二第443页)。

耕种的田地。geōrgion。该词在《新约》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保罗继续第7节的比喻。哥林多教会象上帝所耕种的一块田地,好为祂的国度结出果子。上帝就是田地的主人。

建造的房屋。oikodome,源于oikos(“房屋”)和demo(“建造”)。保罗采用了一个新的比喻。上帝是教会属灵建筑的大建筑师。参这个比喻在罗15:20;弗2:20-22中的用法。


10 我照上帝所给我的恩,好象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

【本会注释】

上帝所给我的恩。保罗承认他在建立哥林多教会时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是出于上帝的恩典。上帝委派他作外邦人的使徒(见徒9:15,16;26:16-18;林后1:1;加1:1)。他工作的特征就是建立新的教会(见罗15:20)。

聪明。sophos,这里是“熟练”意思。

工头。architektōn,是英语中“architect”(“建筑师”)的词源。Architektōn源于archi(意为“主要的”,如archaggelos,“天使长”)和tektōn(“工匠”,源与tikto,意为“生产”)。Architektōn在《新约》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但sophos architektōn曾在七十士译本的赛3:3中出现。保罗着手建立教会,曾奠定一个坚实的根基,正如一个聪明的建筑师在建造房屋时所作的那样。其他福音使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建造;他们知道信徒已经坚立在真理的基本原理之上。

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保罗的继承者需谨慎怎样在使徒所立的根基上建造。这也暗示要警惕假教师。保罗的工作常常受那些不教导纯正福音真理的人所干扰(见徒15:1,2,24;林后11:26;加1:8,9;2:4,5)。不但要向新信徒忠实地传讲教会的基本道理,也要小心保护他们抵制那些误入歧途的狂热者所鼓吹的谬道。


11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

【本会注释】

此外。llos,“同类中的另一位”(见加1:6注释)。救主只有一位。人所宣称的其他救主并不是“同类中的另一位”。他们根本不是救主。(见约14:6;徒4:12)。

。或“正在立”。


12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楷在这根基上建造,

【本会注释】

若有人用。保罗主要是指哥林多教会的领袖,不是指所有正确开展工作的人(见第10节注释)。

金,银。本节建筑材料的比喻可以理解为:一,指领袖的属灵训练,或者二,指构成上帝属灵建筑的人。这两种观点是紧密相关的。保罗在用这个比喻时可能同时想到上述两点。正确的属灵教训能导致健康基督徒品格的形成;错误的教导则导致有缺陷的品格。有关用“灵宫”的“活石”比喻教会的信徒,见彼前2:5。

宝石。耐久的建筑材料,如花岗岩和大理石,或只是装饰性的石头。如果保罗指的是前者,他是在强调耐久性;如果是指后者,他是在强调其宝贵。这种建筑材料既代表正确的教训,也代表具有活泼属灵生命的信徒(见上面“金,银”注释)。

草木,禾秸。代表错误的教训或品格有缺陷的信徒(见上面“金,银”注释)。有许多错误的信仰和道理经不起上帝之道的严格考验,无助于经得起审判的品格的形成。有许多狂热,偏执,假谦卑,过分注重外表的礼仪,以及信仰上空洞的热情和兴奋,都将在上帝的大日显露出来。


13 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本会注释】

显露。人工作的本质在今生不一定都能暴露,但“在上帝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罗2:16)的真光之中都要显露出来。那时所传属灵教训的性质将充分表现在接受教训之人的生活所结出的果实中。一些人将在天平上显出亏欠。另一些人将获得不朽的冠冕。

那日子。指最后审判的日子,也就是主的日子。林前5:4称之为“那日”。

有火发现。当一座建筑被火焚烧的时候,只有耐火的材料才能保留下来。火代表危机时刻,包括“试炼的时候”,就是“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启3:10)。这里的火显然不是指末日的火,而是代表考验。经得起考验的人将会得救(见林前3:14,15)。患难时辰要显露自称上帝儿女者信心的本质。如果他们真已悔改,并充分明白耶稣基督的纯正福音,逼迫和试炼的火只会使他们的信心更加坚强,爱主的心更有光彩。但是如果他们接受了错误的教训,就是人类哲学与世界妥协的产物,他们的信心就经不起患难的考验,他们就会离开基督和祂的教会。只有那些忠实地建立在真正的根基,即耶稣基督身上,并使用耐久材料的人,才能看到他们的工程能坚持到最后。


14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

【本会注释】

存得住。见第13节注释。

得赏赐。见第8节注释。


15 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象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本会注释】

若被烧了。人如果不严格遵循大建筑师的教导聪明地建造,就会眼见他的工程被摧毁(见太7:26,27)。他可能悔悟自己拙劣工程,从而得到上帝的接纳,但他拙劣工程的后果将无法改变。这些后果将会延续,成为不忠心建筑者永远的损失。人的言行可能误表耶稣的教训,播下怀疑,恶意猜测和爱贪世界的种子。他的影响可能导致许多人转离纯洁的福音而接受错误。他以后也许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心悔改。上帝也会赦免和拯救他。但因他的拙劣工程,许多人被关在天国的门外。即便他得救了,其他人却要永远沉沦(见加6:7;《教会证言》卷五第429页)。

自己却要得救。12-15节表面的文字使一些人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保罗在这里倡导个人命运的预定论,而不在乎个人所作的选择(3-15节)。但仔细阅读上下文(3-15节)就会看出,情况并不是这样。使徒在这里讨论的是他自己作使徒的工作,以及其他“执事”(第5节),就是那些在哥林多教会工作的人所从事的服务。这里所说的“赏赐”(第8节)是为在福音工作所作的服务,而不是为基督徒个人的生活。关于圣经的预定论,见约3:17-20;罗8:29;弗1:4-6注释。

从火里经过。显然比喻死里逃生。那些建造在草木、禾秸上的人,可能在宽容时期的最后时刻悔改得救,但他所浪费的生命是多么不幸!他虚度一生,到最后时刻的悔改可能会被接纳,但他所能提供的奉献是何等的贫乏(见《教会证言》卷三第165页)。


16 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

【本会注释】

殿。naos,在古希腊语中,该词指殿宇的内室或神龛,用来存放异教的神像。在《新约》中,naos与表示圣殿及其相关建筑的hieron(参太4:5注释)不同。

保罗把注意力转到建造属灵殿宇的人。他们一同建造上帝属灵的殿,里面有上帝的灵居住。保罗这里主要是指教会,并警告他在哥林多的继任者们不要给教会带来任何形式的伤害(林前3:17)。当然,基督徒个人也是圣灵的居所。林前6:19,20所强调的就是这一点(见该段注释)。


17 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毁坏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

【本会注释】

毁坏。phtheiro。保罗主要警告那些以其分裂行为破坏哥林多教会的人。在另一方面,保罗的警告可以理解为针对作为圣灵居所的信徒个人,但这一特征在林前6:19有更直接的探讨(见该节注释)。伤害上帝的教会是一件可怕的事。凡以言语或榜样拆毁上帝工程的人该受最严厉的惩罚。

这殿。上帝所显现的殿宇是圣洁的,照样,信徒也当因圣灵的居住而成为圣洁。


18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

【本会注释】

自欺。原文暗示自欺的人如这里所描述的,在哥林多教会炫耀自己的智慧。保罗劝这些自欺欺人,自以为有“智慧”的人要谦卑,不再依靠自以为持有的智慧(参箴3:5,6)。他们依靠自己的学问和知识,导致了教会的混乱。那些有智慧人名声的人尤其有自我抬高的危险,需要在上帝面前自卑,心怀感恩地承认一切真智慧都来源于他。

自以为有智慧。就是“看自己是智慧的”。

变作愚拙。既在自己的眼中,也在世人的眼中。但愿他意识到他自视聪明乃是自欺欺人;他所谓的智慧于得救毫无价值。但愿他谦卑地接受圣灵的带引导,尽管他可能被世人视为愚拙。他如果作到这一点,就会得到那单单来自上帝的真智慧。


19 因这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

【本会注释】

这世界的智慧。人若离开上帝去寻找平安和快乐,是注定要失败的。人类哲学的研究不是把人引向上帝,而是高抬受造者。希腊人虚妄自负的宗教观念,在上帝看来是愚拙的(见1:19-21)。人类的一切智慧在上帝看来都不完美的,因为祂看到每一件事物的本质。人若想在耶稣纯洁的福音上加添任何东西,自然就反映出他们对上帝旨意的片面理解。骚扰哥林多教会的假教师无疑把自己的见解与圣经掺杂在一起。

经上记着说。引自伯5:13(见该节注释)。

自己的诡计。人无论视自己多么聪明智慧,都不可能比上帝的道更加高明。他们骗不了上帝,也不可能有上帝的计划更好的计划。上帝能挫败他们的企图,使他们的计划完全失败。他允许他们表现自己的愚昧,使他们被自己的诡计所缠绕(参伯5:12;赛8:10)。今日基督教界众多不同的神学体系和宗教哲学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20 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本会注释】

又说。引自诗94:11。

人的意念是虚妄的。相比之下,那些乐意承认自己不足,并服从圣灵引导的人才有真智慧(见诗94:12;箴3:5-8)。


21 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

【本会注释】

保罗现在归纳前面的论述。由于真智慧不是来自任何人,而只能来自上帝;任何信徒都没有理由高举上帝所用来传达真理的人。


22 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

【本会注释】

这里论述的思路是基于信徒藉基督被造和救赎而属于上帝的事实(见诗100:2-4;徒20:28;罗14:8;弗1:14;彼前2:9)。上帝是万有的主宰,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祂所造的万物都是为了造福于祂的赎民(见《福山宝训》110,111页)。使徒,先知,执事或祂所使用的所有其他使者,都是为整个教会服务的,不只是为其中的一部分服务。因此说自己效忠于任何某一个领导人或使者如保罗或亚波罗,都是不对的。他们只是上帝用来实行祂在地上旨意的工具。信徒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一切智慧的源头上帝和耶稣身上(见西2:2,3)。在世界历史的开初,上帝把人安置在美好的地球上,其中的一切都是为人类的利益,幸福和快乐。但罪恶的入侵带来了死亡和苦难。上帝抑制着撒但毁灭人类的努力。万物虽然遭到了罪恶的破坏,但地上的一切都是天父为祂儿女的利益而提供的(参罗8:28)。


23 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上帝的。

【本会注释】

你们是属基督的。这是保罗论述的高潮。如果所有的信徒都属于基督,教会里就只会有一大派,而不是许多小派别。这就是救主希望在祂的教会中看到的,并将最后实现大团结(见约17:9-11,21,23;弗4:13)。

基督又是属上帝的。参11:3;15:28。见约1:1注释;见《约翰福音》第1章补充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4章

提要:1 执事的资格。7我们有什么不能领受的呢?9使徒就像一台戏,让世界、天使和人类观看。13他们被视为上世界的污秽和渣滓:15但是在基督里为父的,16 我们务要效法。


1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上帝奥秘事的管家。

【本会注释】

人应当以我们。保罗劝勉哥林多信徒把他和他的同工看作上帝的执事和管家,而不是人的执事和管家。他们蒙上帝宣召从事福音圣工,不应被视为教会中不同团体的领袖或相争派别的首脑。基督曾把向世界传播祂圣道的职责交给祂的工人(见太28:19,20)。他们不可以传讲或教导人的观点与信仰,而要向人宣传不掺杂世俗哲学的纯正救恩信息(见提前6:20,21;提后4:1-3)。

执事。hupēretai,“仆人”,“侍者”。原指战舰上的划船手,有别于在甲板上参战的士兵;后来指任何干累活的下属,在军事上指为司令官服务的勤务兵。保罗在本节使用hupēretai的含义,就是指部队中为最高指挥官服务的勤务兵。福音圣工的受托人,从特殊的意义上说,就是天上的总司令耶稣的勤务兵,是祂属灵国度在人间的正式代表(见约18:36,该词译为“臣仆”)。

奥秘事。mustēria(见罗11:25;林前2:7注释)。上帝使人和自己和好的计划原先只是隐约地为人所领会,但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彰显出来了(见弗3:9-11;西1:25-27;提前3:16)。基督的工人奉命向全人类阐明这崇高的福音真理(太28:19,20;可16:15)。他们的辛劳是为了满足每一颗追求公义之心的需要。传播救恩福音的责任落在每一个信徒身上,因此他们都是管家,受托以生命之粮,要供应饥渴的世界(见《教会证言》卷九第246页;《教育论》139页)。

管家。oikonomoi,或“经理”,与财产的管理有关,包括家产和地产,指受托照管主人家业和地产的奴隶或自由民。管家不只是管理家务,还要作出安排。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该词用来指基督的执事非常合适。福音的执事奉命照管上帝在地上的教会,并作出有利于其福利的安排(见约21:15-17;彼前5:1-3)。

管家最重要的是要忠心。人在世上是一无所有的,连体力和智力也不属于他,因为“人所拥有的一切能力都是属于上帝的”(《教会证言》卷五第277页)。人只是被造者,属于他的创造主。他也是蒙救赎者,为基督的宝血所赎买(见徒20:28);所以在这两曾意义上,他都不是属于自己的。地球和地上的一切都属于上帝;祂是最高的主宰。祂把照看祂财产的责任交给了人,人就成了祂的管家,负责用主人的财产为上帝赢利。认识人与他创造主之间的这种关系,会使他在世界上生活的时候立志谨慎使用所交托他的一切。真正的基督徒会不断设法在他所照管的事上荣耀上帝,无论在灵,智和体方面。他会认识到他不能随意用他的财物或才能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心中的野心。他有责任在他人生的一切活动中时刻把上帝的利益放在首位。才干的比喻说明了这条真理(见太25:14-30;《天路》328,329页)。


2 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本会注释】

忠心。pistos,“值得信赖”,“可靠”。忠实的品质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是上帝所高度赞赏的。不忠心就不配在得永生(见路16:10-12;《天路》356页)。只有那些在一切环境中蒙上帝信任的人,才能在新世界中承受产业。我们不断追求在一切生活细节上荣耀上帝,就证明自己是忠心的管家。


3 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

【本会注释】

别人论断。直译是“人(判断的)日子”。保罗将人的判断与主的日子上帝的判断进行对比(见3:13)。

极小的事。保罗指哥林多教会中一些自称有“智慧”的人对他和他工作方法的批评(1:20,27)。保罗作为“上帝奥秘事”(4:1)的管家,不是对人负责,而是对上帝负责。在这方面,只要得到上帝的赞赏,他是不为人的看法所左右的。他并不藐视同道的好建议和好见解(见帖前4:12;提前3:7),但他生活的主要目的是为召他担任使徒的主服务(见腓3:13,14;提后2:4)。

我自己。保罗甚至不看重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只有上帝才能对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使徒既意识到他不能正确地判断自己,就不能指望他会重视批评者的看法,不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判断他同胞的动机和态度,因为他不知道他们的内心和想法。因此任何人都不可以批评别人(见罗2:1-3注释;见《福山宝训》124,125页)。


4 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

【本会注释】

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使徒不觉得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有错(见徒20:18-21,26;林后7:2)。每一个福音的执事对自己的公开生活都应该有这样的把握。保罗深知过于自信,混淆是非的危险。保罗说自己的服侍没有错,决不是法利赛式的夸口。这一点可以从下一句话中看出来:“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容易犯错的人,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他指出,他没有任何辩白或自以为义的意思。他知道尽管他在担任“上帝奥秘事的管家”上没有不忠心,但并不足以证明他是无可责指摘的。他知道上帝能够看到他所看不到的瑕疵;他对自己的看法容易有偏差。

主。只有上帝能充分监察使徒的生活和管家工作。只有祂能洞悉人心,知道人一切言行的动机(见林前28:9;约壹3:20)。保罗不受批评者的判断所影响,也不依赖他对自己的评价,而是乐意将自己的事交托于主,知道上帝的判断是准确无误的。哥林多信徒应该把这句依赖上帝判断的话作为金玉良言。他们太容易相信自己对同胞的判断了,没有认识到“耶和华不像人看人”(撒上16:7)。


5 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上帝那里得着称赞。

【本会注释】

时候。kairos,“合适的季节”,“合适的时间”(见可1:15注释)。保罗指上帝所定审判的时候。人可以向同胞隐瞒自己的真正品格,但到了上帝所定的时候,就是基督再来之时,就没有什么能够隐瞒的了,哪怕是人内心深处小心保守的秘密思想和意图(见诗44:21;传12:14;《教会证言》卷四第63页;《教会证言》卷五第147页)。

什么都不要论断。保罗说明对同胞妄加刻薄恶意的论断是不对的。我们本身并不完美,无法准确地评判别人的品格(见太7:1-3;罗2:1-3;雅4:11,12;《福山宝训》124页;《历代愿望》805页;《使徒行述》276页;《教会证言》卷五第347页;《教会证言》卷九第185,186页)。恶意批评上帝的工人是很危险的(见提前5:1,17,19;参民16:3,13,14,29-35;《教会证言》卷五第497页;《给传道人的证言》第410页)。基督徒难免会看到同道的过错,但他不可论断他们的动机,以及他们与上帝的属灵关系。

称赞。也就是报赏。在人的计划和意图都显露的时候,每一个上帝的工人都会得到应有的报酬。我们完全可以把称赞留给那一位永不出错的公义审判者。在称赞上帝仆人的事上,人应当持谨慎的态度(见《教会证言》卷四第400页;参《天路》161,162页)。上帝的执事只是祂的工具;上帝用他们来成全祂的旨意;所以只有祂应当得到称赞和高举。


6 弟兄们,我为你们的缘故,拿这些事转比自己和亚波罗,叫你们效法我们不可过于圣经所记,免得你们自高自大,贵重这个,轻看那个。

【本会注释】

转比。保罗把前面所写关于宗教教师的话(见林前3:5,6,21,22),用到自己和与他关系亲密的亚波罗身上。他所提出的原则是普遍适用的,但实际情况并非都是如此。保罗和亚波罗是所提出之理想的范例。哥林多派系的领袖却不是这样。

不可过于。哥林多信徒应该按照圣经的原则行事为人。

圣经所记。就是圣经的普遍教诲──这里是指《旧约》。在一切宗教事务上,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自高自大。phusioo,源于phusa,“一对风箱”,喻指自高自大。保罗责备那些高抬自己的派别在其他派别之上,高抬自己派别的领袖在其他派别的领袖之上的人。信徒应当彼此平等相待,不要轻视或藐视别人。


7 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

【本会注释】

使你与人不同的。就是看见你的优越。

领受。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夸口,因为他的一切都是上帝的。他的才干是从上帝而来的,上帝赐给他能力和智慧发展。因此教会中任何教师都没有理由骄傲或自以为了不起。他们藉以发展的恩赐和能力都是来自上帝。

自夸。kauchaomai(罗2:17,23;林后7:14等)。自从罪恶进入世界以来,人类一直怀有骄傲的倾向,尤其是对于他们自己的成就。因此他们是在效法撒但的榜样。撒但就是因为受不了骄傲而从天上崇高的地位上坠落的(见赛14:12-14;结28:15,17)。基督徒必须时刻防备这种错误。特别要当心那引发属灵骄傲的试探。只有上帝是应当尊荣和高举的(见耶9:23,24)。


8 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我愿意你们果真作王,叫我们也得与你们一同作王。

【本会注释】

饱足。korennumi,“自满”。该词在《新约》其他地方只出现在徒27:38。这是一句讽刺,就象下面两句一样。保罗的目的是促使哥林多信徒认识到自己的真实状况,预备他们的心接受象他这样有经验的领袖本着真正谦卑的精神所给予的劝勉和帮助。圣经中讽刺的其他例子见王上18:27;伯12:2。哥林多信徒完全满足于自己的知识,不觉得有更多的需要。他们认为自己从保罗所得到的帮助不会超过他们从其他哥林多教师所得的帮助。

丰富。保罗继续他的讽刺,但采用不同的语言。他说哥林多信徒视自己在属灵上是丰富的。参何12:8;启3:17。

作王了。这句话是他讽刺的高潮。保罗说他骄傲的读者自以为已经到了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地步。

不用我们。就是不需要保罗和他的同工。哥林多信徒自以为能管好自己的生活和教会的事务。他们藐视保罗的权威,并认为没有保罗他们能做得一样好。

我愿意。ophelon,表示没有结果的愿望。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真诚地盼荣耀国度的建立,所有上帝的赎民都与耶稣一同作君王和祭司(启20:4,6);二,继续本节前面的讽刺。保罗是说:“但愿你们自以为作王是事实,好让我们加入你们的幸运。”


9 我想上帝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象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本会注释】

使徒明明列在末后。这里以斗兽场为喻。最后被带上场的人必须相互厮杀至死,或被野兽撕碎。他们是没有希望逃脱的。罗马帝国的许多地方都举行这种残忍的娱乐活动,其寓意是显而易见的。保罗经常引用这种娱乐(见林前9:24-26;15:32;提前6:12;提后4:7,8)。使徒们被带上场,似乎要为残忍的观众提供最大的娱乐。

定死罪。参罗8:36;林前15:30,31。

。theatron,“展示”,“表演”。英语的“theater”(剧院)就源于theatron。它既指娱乐的场所,也指展出的东西。

上帝的仆人忠心地为祂作见证,成为小小世界和天上居民的关注中心(见来10:32,33;12:1;《教会证言》卷四第34-36页)。我们的整个世界乃是一个舞台,在极为关注的观众,就是宇宙的生灵面前上演善与恶,真理与错谬之间的斗争(见《教会证言》卷五第526页)。每一个信徒都责任让所接触的人看到真理的亮光。如果基督徒认识到全宇宙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看,他们就会重新为主忠心地作见证,表现出使徒生活的特征(见《教会证言》卷七第296页)。


10 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

【本会注释】

愚拙。“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1:18)。使徒们坚持凭着对耶稣基督的单纯信心传播救恩的福音,所以他们被认为是愚拙迟钝的。然而他们不敢将属世的智慧和纯洁的福音混杂起来。他们满足于依赖上帝的大能,而不是世界的智慧(见罗1:16,17)。忠心的基督徒肯定会受到世人的误会,但他们却不致动摇。他们知道上帝的道路是与人的道路是相反的,因此在属肉体的心看来必定是奇异的(见赛55:8,9;罗8:7,8;雅4:4;约壹2:15-17)。

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像第8节那样,保罗是以讽刺的口吻说话的(见该节注释)。

你们倒强壮。谦卑,谨慎而献身的使徒,曾“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地来到哥林多教会(2:3),他们与那些己以为在基督里又强壮又智慧的自信骄傲的哥林多信徒,是多么的不同啊!

你们有荣耀。他们自以为拥有世界的智慧,并炫耀属灵的成就,对自己的评价很高。而那些不引人注意自己及其优秀品质的使徒,倒受人藐视。保罗通过这些对比强调自我奉承、自我高抬的愚昧,引导哥林多人高举基督,并谦卑地看待自己(参太23:12)。


11 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

【本会注释】

直到如今。说明使徒们在传道的过程中经历了11-13节所列举的所有试炼。他们高兴地接受每一样所临到遭遇,知道自己是上帝所用传扬福音和拯救罪人的(见帖前3:3,4,7-9;彼前2:20,21)。这个被罪恶所咒诅的世界是仇敌的地盘。基督徒若要忠实地为主作见证,是免不了经受苦难的(见提后3:12)。撒但将向那些企图挣脱他魔掌投奔基督的人发怒。对于余民教会尤其是如此(启12:17)。

赤身露体。衣不蔽体(见可14:52注释)。

挨打。kolaphizo,“拳击”,“虐待”。

住处。使徒们到处奔波,受他们工作对象的接待,无权享受固定住所的舒适和便利。他们爱主;为了推进福音的圣工,他们乐意在地上漂泊。这种精神激励着主葡萄园中所有真正的工人。


12 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本会注释】

亲手。保罗虽然蒙上帝呼召作福音的执事,却仍自力更生(见徒18:3;20:34;帖前2:9;帖后3:8,9)。

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使徒们实行耶稣的登山宝训(太5:11,12,44)。他们在遭到虐待的时候没有报复,而是逆来顺受。他们不但没有报复,还以德报怨(见徒27:33-36)。忍受侮辱,善待逼迫者,乃是真正基督教的特征,证明圣灵控制着个人(见加5:22)。这种态度与属世的哲学是相反的。属世的哲学教导人维护自己的权利,并报复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或怠慢(见太5:38-42)。基督的门徒则受到指教把报复的事交托于上帝的公义(见申32:35;诗94:1,4-7,21-23;罗12:19-21;《福山宝训》70,71页)。但在有些情况下发出义愤不算是错的。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情感只能在看到“上帝被羞辱,祂的圣工作遭到破坏”(《历代愿望》310页)时才表现出来。要把未悔改、属肉体的心钉在十字架上,绝不能让它自以为是(见《历代愿望》353页)。


13 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本会注释】

毁谤。dusphēmeō,“诽谤”,“中伤”,“侮辱”。

善劝。parakaleo,是一个多义词(见约14:16注释)。本节可能表示“以友好的态度说话”。参该词用在路15:28;徒16:39中。

污秽。perikatharmata,“清洁时所收集的垃圾”。世人受撒但所鼓动和蒙蔽,厌恶地看待基督忠心的见证人,视他们为世界的垃圾(见哀3:45)。保罗的情况就是这样(见林后11:23-27)。救主曾警告门徒,这个世界不会友好地接待他们,反而会使他们经历许多患难,从而为门徒遭遇这样的事情作准备(见太10:16-18,21,22,36;约15:18,19;《教会证言》卷九第235页)。直接反对世俗的道路和撒但计划企图的信息肯定是不受欢迎的。如果基督徒一帆风顺,没有受到仇敌的骚扰,他就要自问,他与上帝的关系是不是出了问题(见路6:26;约15:9)。保罗曾因苦难而快乐(见罗5:3;林后7:4)。为基督的缘故受苦会给真信徒带来喜乐,因为他知道,他为基督所作的见证会接出果实,所以撒但就生气了。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要故意惹火烧身。他们应该避免不必要的艰难,但不要因障碍和试炼而规避责任(见《教会证言》卷九241,242页;《历代愿望》355页)。

渣滓。peripsēma,指“在清洁过程中收集的垃圾”。与“污秽”同义(见上面“污秽”注释)。


14 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象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

【本会注释】

不是叫你们羞愧。保罗担心他的话语过于严厉,就设法缓和自己的语气。哥林多教会信徒羞愧的原因是他们结党纷争,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保罗以真基督徒的礼貌体谅他们的感情,不想让他们丧失自尊。当我们引导犯错误的人认识自己的罪恶时,要小心不让他们丧失自尊(见《服务真诠》167,168页)。

警戒。“提醒”,“警告”,“劝戒”。7-13节所写的话并不带尖刻严厉的语气,来责备哥林多的信徒。这些话并不是要使他们灰心,而是要提供一位慈父的智慧劝勉。他渴望把他的儿女从灾难中拯救出来,在教会中掀起一场改革。基督徒责备弟兄,决不要为了使他难堪蒙羞(见罗14:10,13;《服务真诠》166页)。应当怀着对犯错者温柔同情的精神提出责备和警告,帮助他找到与上帝和好的道路(见加6:1,2;《历代愿望》440页;《服务真诠》495页)。怀着忠诚,仁爱和同情为跌倒和迷路的人服务,要比冷酷的定罪和无情的责备更有成效(见雅5:20;《教会证言》卷五第246,247页)。

我所亲爱的儿女。保罗称哥林多信徒为他服务过的属灵儿女。他以父亲的身份对他们说话,只愿他们好,不愿伤害他们。凡明白大牧者心意的牧人,都将不断地设法解除羊群的苦难,包裹他们的伤口,减轻他们的疼痛(见诗147:3;赛61:1,2;约10:11)。


15 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本会注释】

师傅。paidagōgoi,“教师”,“监护人”。原指希腊家庭中负责送孩子上学并在课余照顾他们的奴隶。他不一定是教师。各种职业的人都可以充任这一职务。其中有些人也确实给孩子上课。身为奴隶,他只能履行主人所委托的职责,也就是监护的责任。保罗指出,虽然哥林多信徒有许多师傅,却没有一个有他与他们那样的关系。别人不能说自己对他们拥有父母的权威;这是使徒的特权。只有他有权像父亲一样劝勉他们,并接受他们特别的尊重。

生。人在肉身只能有一个父亲,照样,哥林多教会也只能有一位属灵的父亲,就是使徒保罗,因为他们是听了保罗的讲道,放弃偶像而归向永生上帝的(见徒18:10,11,18;林前3:6)。他们是通过他悔改的。


16 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

【本会注释】

效法。直译是“模仿”,“仿效者”。对于任何一个基督的执事来说,这都是句大胆的宣言。但上帝的每一个工人都应当在生活中反映基督的形象,使他能充满信心地叫他所服务的人效法他的榜样。孩子自然会模仿他们的父母,并效法他们的生活方式。哥林多信徒既是保罗属灵的儿女,就理当在与上帝的关系上效法使徒的榜样。每一个执事既知道孩子会效仿他们的父母,就当时刻牢记身负的重任,就是在他们传福音的对象面前树立起敬虔生活的好榜样。保罗的献身是完全而毫无保留的,所以他能够说“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这就保证他能呼吁他所带到救主面前的人效法他(见腓3:17;帖后3:7)。教会的信徒确实应视基督为他们的榜样;但是人性是软弱的。人容易会看他们的领袖。所以执事们要特别谨慎,在信徒面前树立正确的榜样(见多2:6-8;《教会证言》卷一第446页;《教会证言》卷二第336,548,549页)。


17 因此我已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他在主里面,是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他必提醒你们,记念我在基督里怎样行事,在各处各教会中怎样教导人。

【本会注释】

我已打发。在希腊语的书信中,常用过去时态来表示现在的行为,因为在收信人读到信件的时候,这已经成为过去的行为。根据林前16:10,提摩太可能已在路上,但还没有到达,显然也不可能先于书信到达。保露写这封信无疑是要让教会欢迎使徒的代表,并留心听他的劝勉和教训,就像是保罗自己所说的一样。

提摩太。(见徒16:1;19:22;腓2:19;帖前3:2;提前1:2)。提摩太是保罗可靠的同工。保罗托他关照他建立的教会。

我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保罗看到年轻的提摩太将成长为上帝有用的工人,所以选择他作为自己的旅伴和助手之一(见徒16:1-4;提前1:2;《使徒行述》184,185,202,203页;《传道良助》440页)。使徒曾称哥林多信徒为“儿女”(林前4:14),因此打发一个像他们一样因他的传道而在基督里重生的人作为他的代表是很合适的。提摩太作为保罗行程和传福音工作中的一个亲密伴侣,有充分的资格重述保罗的教训,并让他们回想起他的生活方式。

各教会。保罗不论到哪里传道,他的信息都是一样的。他给哥林多信徒的教训,与他给以弗所或庇哩亚信徒的教训并无两样。他的公开讲道和个人品行在每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他希望哥林多教会与其他所有的教会都和谐一致。基督曾为祂门徒的合一祷告(见约17:21-23);道理的统一则有助于这样的合一(见罗15:5,6;林前1:10;弗4:3-6;腓2:2;《教会证言》卷一210页)。


18 有些人自高自大,以为我不到你们那里去;

【本会注释】

自高自大。保罗实际上是说:“由于我耽搁了访问你们的计划,你们中有些人就骄傲起来,以为我不敢到哥林多。你们无疑认为你们声称效忠其他领袖使我害怕了,我所做的就是写信责备和警告。”他打发提摩太和提多(见林后7:6,7,14,15)到哥林多去,使他的对手以为他自己不敢到他们中间去。


19 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并且我所要知道的,不是那些自高自大之人的言语,乃是他们的权能。

【本会注释】

然而。他计划等到五旬节以后(16:8)。他在林后1:23解释了他访问的意外耽搁。

主若许我。保罗一贯只遵行主的旨意。他的一切计划都服从上帝的批准或否决。他认为每一次行程都取决于上帝的旨意,是去是留都按照主的指示(参徒18:21;林前16:7;来6:3)。这是所有的基督徒所应效法的榜样。我们的一切计划都应按照上帝的旨意实施或搁置(见箴27:1;雅4:15)。

权能。使徒要访问哥林多,并且要审查那些说他不敢来的人真正的权力,而不是他们的凭空夸口。这句话反映了使徒信心的勇气。这勇气来自他意识到自己是在实行上帝的旨意并教导真理。上帝所有的执事都应该有这种履行职责的信心和勇气。他们应该不顾教内教外个人或团体的反对,忠心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见申1:17;赛50:7;徒5:29)。


20 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本会注释】

上帝的国。这里指恩典的国度,如同西4:11等处(见太3:2;4:17;5:3注释)。

不在乎言语。上帝在地上的属灵国度不是靠人的吹嘘和空话来建立或管理的。那些不愿意遵行纯朴的福音信息,而在真理上加上自己的解释,把自己抬举到领袖和权威地位的人纯属虚张声势,不符合上帝之国的要求(见但7:25;11:36;帖后2:3,4;启13:5,6)。

权能。dunamis,“力量”,“权力”。英语的dynamite (“炸药”)就源于dunamis。圣灵的权能维持着上帝的教会,运行在完全献身的信徒生活之中。上帝的教会每增加一个人都是出于圣灵重生的能力(见约3:5;16:13)。上帝的灵引导教会的领袖,赐给他们能力来智慧地管理祂在地上的国度(见徒1:8;2:17,18;13:1-4)。


21 你们愿意怎么样呢?是愿意我带着刑杖到你们那里去呢?还是要我存慈爱温柔的心呢?

【本会注释】

你们愿意怎么样呢?这是保罗对不守规矩的信徒的呼吁,表明他不愿意对哥林多教会中不守规矩的信徒采取严厉的措施。

刑杖。象征父亲的严厉,表明保罗认识到,他既为使徒,又是最早将福音传给他们的人,就有权对背道的教会实施制裁。他在必要的情况下所用的“刑杖”,无疑指他的话语。有时上帝的仆人需要严厉地纠正教会中不守规矩的信徒(见民16:8-11,26,28-30;太18:15-17;徒5:3,4,8,9)。

慈爱。纠正总要本着爱心,考虑到犯错者的最终利益和幸福(参加6:1,2)。为了防止教会的混乱和矛盾,虽然有时需要采取果断甚至是严厉的措施,但都要考虑到相关人员最高的属灵利益。爱是以被爱者的最高利益为目标的,必须体现在基督徒生活和责任的每一侧面,因为上帝自己就是爱的化身(约壹4:8,16)。

温柔的心。就是温柔的态度。保罗在这里表明他希望避免对他们采取严厉的措施,希望他们“自高自大”的心能软化,愿意接受他慈爱的忠告,使他不必要采取严厉的措施。

保罗用恳切的呼吁结束他书信的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保罗坦率地摆出事实,将事实与遮住哥林多教会许多信徒属灵视野的骄傲和虚伪进行对照。


哥林多前书第5章

提要:1 乱伦的人6 并不体面,而是羞辱自己。7 旧酵应当除去。10 不要与可憎的犯罪者交往。


1 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

【本会注释】

风闻。本节突然引进一个有关教会中乱伦丑闻的新话题。这件事和结党纷争的事一样,并没有在教会给保罗的书信中提到(见林前7:1注释),可能是革来氏家里的人汇报的(见1:11)。

淫乱。porneia。该词在本节出现了两次,泛指已婚者或未婚者之间的不正当的性关系(见太5:32;徒15:20)。

的事。holōs。使徒所得到的报告是千真万确的,在信徒中已广为人知,这就使他们对犯罪者更加反感。

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如果报告涉及任何形式的不道德行为,那已经是够糟的了,何况哥林多教会所发生的事连外邦人也要谴责的。这件事确实让保罗感到惊讶,也让任何一个知道耶稣的信徒所持纯洁崇高标准的人感到惊讶(见出20:14;太5:8,27-32;林前6:9,10;加5:19-21;弗5:5;启21:8)。连外邦人都厌恶的罪行,居然为基督的教会所容忍,这就使罪行显得更加严重了,必须立即采取果断的措施。

有人。原文可指他已与她成婚,也可指与她保持不正当的关系。父亲可能早已去世,或者他的妻子出走了,或者被他休掉了。

他的继母。不是他的母亲,而是他父亲的另一个妻子。两者的区别见利18:6-8。这种罪行是以死刑来惩罚的(利20:11)。该刑罚在米现拿时代是严格执行的。《米现拿》上说:“凡与母亲,继母,儿媳等乱伦的人,都要用石头打死”(宋西诺版《塔目德》第359页)。罗马法律也禁止这种关系(盖厄斯《法理概要》i. 63)。


2 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

【本会注释】

自高自大。奇怪的是,信徒们竟为自己的属灵状况而自满,没有为他们中间的滔天大罪而羞愧低头。这不是说他们因教会里的这种罪恶而高兴或骄傲,而是说他们尽管如此却仍充满属灵的骄傲。他们应当在主面前自卑,并采取补救的措施。

哀痛。教会里严重罪行的存在总会使那些真正关心弟兄,维护教会名誉的人哀痛(见耶13:17)。主曾说明那些为教会中流行的罪恶而真正哀痛的人,将会免去试炼(见结9:4-6;彼后2:8,9)。当教会中一个弟兄迷路并陷入可悲的罪恶时,义人决不会自满高兴。哥林多信徒应当关注他们中间的罪恶,把犯罪的人从教会中开除。这种制裁的措施应出于正确的动机。教会的信徒对犯错的弟兄所采取的行动,决不可出于恼怒,傲慢,报复,派系观念,厌恶,或本性中任何属肉体的情感。反之,他们应当向他表现出同情的爱心和温柔的怜悯,并且谨慎,免得有人陷入同样的错误(见罗15:1;加6:1;雅5:19,20)。

赶出去。一个在生活上故意犯下可怕罪行的人应当从教会里赶出去。上帝的子民如果明明知道,却让公然违背上帝律法的行为在他们中间持续,上帝是不会祝福的(见书7:1,5,11,12;徒5:1-11;《教会证言》卷三第265,266,269-271页)。


3 我身子虽不在你们那里,心却在你们那里,好象我亲自与你们同在,已经判断了行这事的人。

【本会注释】

心却在你们那里。保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是在以弗所(见《SDA圣经注释》卷六103页),但是他知道这些情况,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告诉了他(林前1:11),他还得到上帝的启示(见《使徒行述》302页),所以他能作出判断,如身临其境。

已经判断。或“作出判决”。保罗仔细考虑了这件事。事实既已清楚,他就作出了判断。接下去的行动就很明确了。使徒就如何处理犯罪者给教会发出了权威的指示。对这件公然违犯上帝律法的事,要立即采取严厉的行动。


4 就是你们聚会的时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们主耶稣的名,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

【本会注释】

聚会。救赎主的计划是藉着祂的教会作工。在必要的时候,教会的领袖和会众一起,有权奉基督的名采取纪律措施。这样的措施如按正当的程序,会得到上天的认可(见太16:19注释;参太18:15-20;约20:23;《教会证言》卷三第428页)。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并没有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他把他的看法告诉他们,指示他们聚会解决这个特殊问题。未经教会本身的同意,他不会采取制裁的措施。这说明未经与教会协商,任何执事都无权决定和执行维护纪律的行动。上帝自己也尊重祂素授予教会的权威,并藉着祂所委派的人实行祂在地上的工作。保罗悔改的经过,说明了这个计划。上帝派遣大马士革信徒团体中的一个弟兄访问这位谦卑的法利赛人,将上帝的指示告诉他(见徒9:10-18;《教会证言》卷三第430,431页)。

我的心。见第3节注释。

奉我们主耶稣的名。对乱伦者的判决是以教会的元首(弗5:24)耶稣基督的权威作出的。要靠祂的权能使判决生效,不但在属灵上,而且在肉身上让犯罪的人与教会分离。在太12:21;路24:47中都有提到“奉我们主耶稣的名”,说明耶稣是能力和权威的源泉(见徒3:16注释)。保罗作为上帝所派外邦人的使徒(徒9:15;13:2,4;22:21;加2:7,8),行使基督委托他的权威,告诉哥林多教会应该如何处理这个案件。

我们主耶稣的权能。当祂的教会奉祂的名“聚会”时,耶稣允许祂的能力必与他们同在(见太18:18-20)。


5 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本会注释】

要把这样的人。保罗现在就教会处置犯罪的信徒问题提出他深思熟虑的意见。这句话通常被理解为开除教籍的处分。

交给撒但。在世界上只有两个属灵的国度,那就是上帝的国度和撒但的国度。如果一个人离开了上帝的国度,他自然就进入撒但的国度(见约12:31;16:11;林后4:4)。这个公然放任的罪人因自己的罪行而脱离了上帝的国度;教会要藉着正式开除予以宣布。参提前1:20。

败坏他的肉体。圣经称不道德的行为是“情欲的事”(加5:19;参西3:5),并劝勉基督徒不要“顺从肉体活着”(罗8:13)。所以“败坏他的肉体”可以理解为败坏他肉体的欲望,可能还包括撒但所经常施加的肉体痛苦。保罗称自己的受苦是“撒但的差役”(林后12:7)。撒但是疾病和痛苦的始作俑者(见约9:2注释)。犯罪的人将要品尝他罪行的后果。

他的灵魂。人在复活的时候要得到新的身体(见林前15:50注释)。我们现在的身体在死亡时要归于尘土(见创3:19)。

可以得救。这里所描写的举措是为了挽救。许米乃和亚历山大的情况也是这样。保罗“把他们交给撒但,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讟了”(提前1:20)。教会的处置是为了让犯罪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和改过自新的必要性。罪人既因惩罚而降卑和改正,就可能恢复信心和德行的生活。教会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要救人脱离毁灭。被开除的信徒应成为教会深切关怀的对象,并为他属灵的恢复作出积极的努力(见太18:17;罗15:1;加6:1,2;来12:13)。


6 你们这自夸是不好的。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

【本会注释】

自夸。kauchēma,指夸口的内容,而不是指夸口本身。哥林多信徒没有理由夸耀他们的属灵状况。他们设法让人觉得教会一切都好,这证明他们在属灵上的盲目。他们对周围的罪行习以为常,没有认识到他们中间不道德行为的可怕性质。

不好。夸耀个人的成就总是不对的,因为这是骄傲和自高的一种表现。“因自己的行为而沾沾自喜,因自己的优良品质而夸口,这是骄傲的一种恶劣表现”(《教会证言》卷四第223页)。如果我们经常想到髑髅地,人的所有夸耀之词就全都止息了(见耶9:23,24;林前1:29-31;加6:14)。

一点面酵。加5:9有相同的说法。保罗表示惊讶,因为哥林多信徒夸耀自己满意的现状,表明他们忘记了这句至理名言。正如一点面酵放在一团面里,会使全团都发起来,教会里一个公然犯罪的人存在,就会对整个团体发挥腐败的影响。见太13:33注释。

把一个公然犯罪的信徒留在教会里,想帮助他改正,实际上是忽略了他的影响对整个信徒团体的危害。把他从教会里开除出去,对他个人会更有好处,因为这样他就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那崇高的标准,是不能容忍的(见《教会证言》卷七第263页;《教会证言》卷三第450-455页)。


7 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本会注释】

你们既是无酵的面。这是理想中的状态,即哥林多信徒除净了罪恶。他们要经常想到这一点,努力保持自己的纯洁。凡接受耶稣基督救赎安排的人都应该藉着表达对祂的信心而保持纯净,“像祂洁净一样”(约壹3:2,3;参2:6)。耶稣已经在他们面前树立了基督徒生活的完美榜样。他们的生活应不断见证他们靠着基督的能力而取得的胜利(见林前1:4-8)。

旧酵。这里的“酵”代表罪(参太16:6;《历代愿望》407,408页;《先祖与先知》278页)。圣经曾告诫犹太人在吃逾越节晚餐前要仔细检查他们的家,确保家里没有一点发过酵的饼(见出12:19;13:7)。这里也告诫哥林多的基督教会确保除净罪恶,特别是各种形式的不道德行为。

除净。ekkathairo。保罗呼吁完全除掉危害教会的东西。不但要开除公然犯罪的人,而且要告诫所有的信徒教会里存在自我满足这种罪恶的严重性。

新团。把犯罪的人从教会里开除出去并除净所有的罪之后,教会就会变得纯洁,摆脱了故意犯罪的人腐败的影响。这就像一个新的面团,未加任何的酵。他们将会获得圣灵重生的能力。

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逾越节羔羊的被杀预表基督的死”(《善恶之争》399页;参《先祖与先知》274,277页)。逾越节的宴席也是出离埃及的纪念。在那拯救之夜,灭命的天使越过了门楣上涂有血的家庭(见出11:7;12:29;《先祖与先知》279页)。在世界历史的末日,灭命的天使将要再次执行他可怕的任务,只有那些已除掉罪恶的酵并站在逾越节羊羔的真体耶稣基督宝血之下的人才能豁免(见结9:1-6注释;见启7:1-3;14:1-5;《给传道人的证言》第445页;《教会证言》卷三第266,267页;《教会证言》卷五第210,212,216,505页)。上帝的教会必须是一个洁净的教会,完全没有“酵”所象征的败坏和瑕疵(见太5:48;弗1:4;5:27)。她应当被耶稣的宝血所遮盖。本节说祂是逾越节羔羊的真体。


8 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或作“阴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

【本会注释】

所以,我们守这节。基督徒应当不断保持自己不受罪恶污染,也就是从心中除掉“旧酵”。保罗这封信可能是在春天将近逾越节的时候写的(见《SDA圣经注释》卷六第103页)。

不可用旧酵。保罗呼吁放弃旧的生活方式,以及未重生的心所引发的腐败情绪和情感。

恶毒。kakia,泛指“恶意”,“邪恶”或“罪恶”。这里可能主要指引起哥林多教会结党纷争的恶意(林前1:11-13)。教会内部的结党纷争,增强了这种嫉妒和恶念。

邪恶。这里可能特指使徒所责备的哥林多信徒的不道德行为(见林前5:1;参林后12:21)。已经降服耶稣,获得重生的基督徒不愿意保留他们以前罪恶的意愿和行为。当他们“披戴”基督时,把这一切都放弃了(见加3:27;5:24-26)。我们藉着研究圣经并让自己的生活与上帝的旨意和谐而“享受宴席”(见耶15:16;结3:1,3;太4:4;约6:63;来4:12)。

诚实真正。一个真正基督徒的各方面生活都是正直、纯洁和忠诚的。他的真诚是目共睹的。没有任何外表看不出来的隐藏罪恶或不信像酵那样影响整个人。正如逾越节的饼不能有一点的酵,上帝真儿女的品格也是完全不与罪恶妥协的。“真正的敬虔从结束与罪恶的妥协开始”(《福山宝训》91页)。


9 我先前写信给你们说,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

【本会注释】

写信。不大可能指他当时在写的信。因为其中没有他所提到的教训。如果保罗是指他正在写的信,就不会说“在我先前写信”了。那封信已经失传。林后10:9,10表明使徒经常给教会写信。保留在《新约》里使我们受益的书信,只是保罗写给他所组建众多教会全部教训中的一部分。

淫乱的人。指那些堕落的人;他们为了谋利或满足自己的性欲而放纵不正当的性行为。这种行为是上帝所憎恶的(见林前6:9,10;加5:19-21;弗5:5;提前1:9,10;启21:8;22:15)。

相交。sunanamignumi,“混合”,“亲密交往”。参该词用于帖后3:14。上帝不希望祂的子民受到叛逆罪人的腐败影响。祂警告信徒不要与他们密切交往。这不是禁止与他们说话,或设法争取他们,而是不要与他们保持亲密友好的关系。


10 此话不是指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或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这样,你们除非离开世界方可。

【本会注释】

这世上。指教会外不信的罪人和不接受基督圣道的人。保罗在本节并没有教导基督徒不要与非基督徒或不信的人接触。这是不现实的。淫乱在哥林多人中十分普遍。信徒在日常生活如买卖等事上,不可能不与淫乱的人接触。耶稣在为祂门徒的祷告中说明,祂的子民仍要与周围不信的世界接触,但不可感染世俗的精神(约17:14-16)。

贪婪。pleonektai,源于pleon (“更多”)和echo (“有”)。指那些贪心不足的人。

勒索。指那些贪婪物质财富,压榨贫穷不幸者的人。他们毫无怜悯和同情心,被自己贪婪金钱的私欲所奴役,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不顾廉耻和仁慈(见诗109:11)。

拜偶像。多数哥林多居民都是拜偶像的。凡专注于其他事物,以取代上帝位置的人,都可算为拜偶像的。基督徒不要与那些在思想和言行中不把上帝放在首位的人密切交往。要始终严格约束自己的心,免得让世俗的思想,观念和原则主导生活,以取代耶稣福音神圣纯洁的原则(见林后10:5)。

离开世界。基督徒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与顽梗的罪人接触。这些人不明白本节中所提罪行的可怕性质。基督徒不要离群索居,与众隔绝。他们有明确的责任要为这个不信的世界服务。他们奉命要向世人见证耶稣基督福音的拯救大能。为此他们必须与世界保持接触。他们与不信的人交往,不同于和信徒交往(见林后6:14-16)。耶稣曾行走在人世间,到他们的家中拜访,接受他们的款待(见太4:23-25;9:10-13;路19:5-7)。祂与他们交往是为了照顾他们的需要。祂向他们传授有关天父的知识,并向他们提供脱离罪恶的救恩(见《历代愿望》150-152页)。这是基督与不信的人交往的一贯目的。上帝不希望祂的子民采取脱离世界的态度。祂希望他们参加世上各种合法的活动,同时作见证谴责世界的罪恶。


11 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

【本会注释】

我写信。指他现在所写的信(见9节注释)。使一个人不能与圣徒自由密切交往的罪包括淫乱和其他几样罪行。信徒要与那些自称是基督徒却犯有这些罪行的人一刀两断。他们明知上帝谴责一切污秽的罪,仍依恋罪恶的道路,所以是不可原谅的。信徒没有理由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

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见第10节注释。

辱骂的。指谩骂别人的人。惯于辱骂别人的人要开除出教会。人的本性是以辱骂还辱骂,以指责还指责,以侮辱还侮辱,以恶毒还恶毒。这直接违背了基督的精神。“祂被骂不还口”(彼前2:23)。参林前6:10;弗4:31;提前6:4;雅1:26;3:5,6,10,14;4:11;彼前3:8-10。

醉酒的。醉酒的属于情欲的事(加5:19,21)。见箴20:1注释。

勒索的。见第10节注释。

与他吃饭都不可。这是本节前面笼统禁令的一个具体例子,包括不与他用餐(参加2:12)和圣餐(《历代愿望》656页)。信徒不要做什么事情让旁观者以为我们承认公然违犯上帝律法的人是合格的基督徒弟兄(见约贰10,11)。必须高举真理和纯洁的标准。这在保罗时代的哥林多尤其重要。基督教的敌人指控信徒犯有各种罪行。如果基督徒容忍他们中间犯罪作恶的人,并与他们亲密交往,那些指控和报告就有了依据并被人相信。因此需要与公然犯罪的人完全隔绝,让人知道教会与他们没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教会的纯洁,并摆脱那些公然叛逆,不悔改不放弃罪恶的罪人腐败的影响。


12 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

【本会注释】

教外的人。保罗说他知道自己无权审判教外的人。他的劝勉和教诲都是针对教内信徒的。他作为基督的使徒无权处分或惩罚非基督徒者。他只是对“教内的人”说。

教内的人。教会有权处分自己的信徒,但无权处分教外的人。保罗说明哥林多教会有责任运用自己的威权,有效地处分那些公然犯罪的信徒。


13 至于外人有上帝审判他们。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

【本会注释】

上帝审判。所有人的思想和言行都要受到上帝的审查。不论一个人是否承认上帝的统治,上帝都要本着祂完全智慧的公义评估他生活的全部细节,予以赏罚(见创18:25;诗50:6;75:7;94:1-10;徒10:42)。对于上帝公正的这种认识有助于信徒在侮辱和虐待之下保持镇定(见太5:10-12;路6:22,23)。

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引自申17:7的希腊语七十士译本,而不是希伯来文原文。


哥林多前书第6章

提要:1 哥林多信徒不可与他们的弟兄争讼:6尤其是到不信的人那里。9 不义的不能承受上帝的国。15 我们的身体是基督的肢体,19是圣灵的居所。16,17 因此不能玷污。


1 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

【本会注释】

彼此相争。把案子带到不信的人面前,责任显然在原告。他有权选择审案的法庭。“彼此”指的是信徒之间。因为不可能把不信的人带到教会来受审。这里讨论的是信徒之间的争端。

的事。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甚至在上帝的教会里都会有意见的分歧。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注意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和正确的解决态度。教会里存在严重的分歧,表明缺乏合一和仁爱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基督在被钉前夕所祈求的(见约17:11,21-26)。

怎敢。保罗现在提出教会里另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信徒们到外邦的法官面前争讼,而不在他们内部解决矛盾。这种做法违背了基督的教训(见太18:15-17),不符合基督教的性质。“怎敢”表达了惊讶。信徒竟鲁莽地将他们的同道带到外邦的法庭解决争端。使徒说,难道你不怕把信徒的弱点暴露在那些不爱主的人面前吗?

不义的。adikoi,与“圣徒”相对应,指非基督徒。这里不是说外邦的法庭在断案时总是不公正的,或者说人们不可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公义的审判。

圣徒。犹太人不允许把他们的争端呈交外邦的法庭。他们的法律规定,他们之间的争端要递交本民族同信仰的权威人士来审判(见《塔木德》Gittin88b,宋西诺版第429,430页)。哥林多的罗马方伯迦流显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拒绝处理犹太人对保罗的控告(见徒18:15)。基督徒把他们的争端带到外邦的法庭,就表明他们对教会的忠诚还比不上犹太人。

主曾亲自指教信徒间解决争端的程序(见太18:15-18)。弟兄间到法庭争讼就是侮辱了教会,贬低了上帝在祂子民生活的一切事务上引导和管理他们的能力(见《使徒行述》306页)。


2 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吗?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吗?

【本会注释】

岂不知。换一句话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要对你们所说的话吗?你们离开正确的原则,竟麻木到不明白这事的真相吗?有些人对自己的权利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生气,即使没有生气的理由。他们过于在意自己权利的真正原因是爱自己的心。当悔改的罪人真正将自己降服于基督时,他就不再为自己辩护,而是不断地设法遵行上帝的旨意。教会中大多数争端的根源在于骄傲。但那些明白自己亏欠耶稣甚多的人心中是不给骄傲留下余地的。真正悔改的上帝儿女将时常留意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帮助他的弟兄,而不是花时间假想别人对他的侮辱和攻击(见赛57:15;罗12:10;15:1-3;加5:14;腓3:7,8;见太7:12;18:1-35注释)。

审判世界。指基督复临之后。基督复临时,圣徒将与祂一同升天(约14:1-3;帖前4:16,17),到那里他们坐在宝座上与耶稣一同行使审判的权利(启20:4;参但7:22注释)。圣徒要审判堕落的天使(林前6:3)和没有悔改而藉着耶稣与上帝和好的世人。这项工作要在一千年时间里完成,然后基督和圣徒回到地上(启20:4,6)。审判恶人就是审查他们的生活记录,并给予相应的惩罚。他们自愿拒绝上帝藉着基督所提供的救恩,故意选择永远的死亡,因此他们的灭亡已经决定。审查恶人的生活记录将使义人看到上帝的公义,以及祂处理悖逆到底之人的正确性(启15:3;见《善恶之争》661页;参544页)。

难道你们不配。既然圣徒能参与对恶人的审判,难道他们不能解决教会中的争端,使争议不至于暴露在不信的人面前吗?教会信徒之间的问题与恶人的问题相比,当然要小得多。信徒在圣灵的引导下应该能够处理这些问题。如果一个信徒拒绝弟兄的劝诫,像太18:15-17中描写的那样,那就是置身于信徒的团体之外,我们就可以把他当作不信的人(17节)。当一个信徒的信心堕落到放弃基督,不肯悔改,顽固拒绝与弟兄和好的地步时,他就不配被称为基督徒,应当视他为一个需要悔改的人,本着耶稣的精神为他作工,竭力争取他回到羊栏(见加6:1;来12:12-15;雅5:19,20)。

。kritēria,“法庭”或“案件”(参第4节注释)。


3 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何况今生的事呢?

【本会注释】

我们要审判天使。本节的天使无疑指因背叛后来与他们的首领一同被赶出天庭的天使(启12:7-9;彼后2:4;犹6)。审判未曾堕落的天使是没有理由的。审判恶天使的工作将在一千年里进行(见2节注释)。

何况。被造时低于天使的人类,因救赎而被高举超越堕落的天使。他们完全能够处理今生的事务。

今生。同参与决定堕落天使和恶人永久命运的审判工作相比,处理属世的事务要容易得多。这一重要论点足以证明,圣徒应能公正地解决信徒之间暂时的矛盾。


4 既是这样,你们若有今生的事当审判,是派教会所轻看的人审判吗?

【本会注释】

审判。或“法庭”。这句话可理解为:“如果你们认为需要为解决私人生活的世俗事务而诉讼的话。”

。kathizo,“委派”,“任命”。这句话既可以是反问句,也可以是祈使句。根据上下文,特别是第5节,译为反问句比较合理。在保罗的问句中似乎还带有讽刺,可以理解为:“难道你们要选择外邦不信的人为法官,就是那些不尊重真神,被教会所藐视的人吗”?这里并不是指示教会要选择那些最无能的信徒来裁决弟兄之间日常的矛盾。保罗在第5节中暗示要寻找教会中的“智慧人”处理这些事。要理解第4节的建议,就必须对保罗时代的外邦法庭有所了解。基督教范围之外的人并不总是公正执法的。外邦的法庭往往非常腐败。许多法官品行放荡,挥霍无度,贪污受贿。基督徒当然无法信任他们的审判。哥林多教会受到责备,是因为他们把案件带到这样的人面前。


5 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耻。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断弟兄们的事吗?

【本会注释】

叫你们羞耻。保罗尽可能清楚有力地论述弟兄间争讼的事,为了使教会的信徒产生一种羞愧感。他希望他们认识到自己没有在外邦人面前树立一个胜利的基督徒生活的榜样。教友应当让个人的情感和欲望服从于教会的利益。弟兄之间的分歧不应在教会的利益上笼罩阴影。

智慧人。哥林多信徒自夸有聪明有智慧,比周围的人都优秀。如果这样,他们肯定能在教会中找到可以智慧公正地解决弟兄间分歧的人。如果他们的城市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优雅文明,他们若不能在信徒中委派一个弟兄所信任的人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各方都能接受的话,那真是奇怪了。不难看出保罗这句话里有讽刺的意味。


6 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

【本会注释】

与弟兄告状。见第1节注释。弟兄争执到不肯和解与打官司的地步,已经是够糟的了。更糟的是法庭由“不信的人”所组成。这证明信徒没有认识到他们作为宇宙创造主儿女崇高圣洁的地位(见来3:1;约壹3:1,2)。他们允许有罪而不悔改的旧心坚持自己的权利,为自己所受的伤害争取补偿,而不是高举基督,忘记他们之间的矛盾,有沉默的爱遮掩一切(见箴10:12;17:9;林前13:4;彼前4:8)。

不信主的人。apistoi,“没有信仰的人”,在第1节中被称为“不义的人”。那些不相信独一真神,因不认识上帝和祂国度的原则而不知道或不实行公义的人,不适于解决基督徒弟兄之间的矛盾。因此信徒把他们的不满向这些“不信的人”诉说是不可原谅的。这条原则今天和保罗的时代一样适合。上帝的儿女不采用祂为解决分歧所作的安排而去寻求不信者的指导,乃是一种耻辱(见《教会证言》卷五第242,243页)。


7 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

【本会注释】

大错。hēttēma,“失败”。哥林多信徒所采取的行径乃是大错。个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罪人悔改时理应与基督同钉十架的肉体旧性所引起的(见加2:20;3:27)。这种情绪应当立即制止。遗憾的是没有予以制止,却由其发展成为怨恨,傲慢和不敬虔的报复欲望,破坏了与上帝的关系,心灵也远离了平安之源上帝。基督徒相互争讼,表明他们丧失了作为主真门徒动机的彼此宽容,忍耐和爱心。基督为祂门徒的完全合一而献的祷告(约17:11,21-23),坚决禁止他们让自私的感情发展成为需要打官司的矛盾。

情愿受欺。保罗已经提出了基督教的方法,好让信徒在觉得自己受了同道的亏待时藉以寻求公道。争取应有的权益并没有错。比如工人要求雇主支付合理的工资。但正如保罗所说,到世俗的法庭去解决弟兄之间的矛盾是不对的。信徒要尊重教会的权威,让教会来解决他们的争端。

如果一个信徒把问题带到教会并由教会作出了裁决,即使他不满意,也要服从这一裁决。他既到教会面前解决问题,如果只愿意执行合他心意的裁决,那就与保罗劝勉的明显意思背道而驰了。

如果一个信徒把问题带到教会里,而教会又没有履行裁决的责任,那他就已经实行了保罗在这里所列出的步骤。接下来怎么做,就凭着他自己的良心了。多世纪以来,基督教的领导从来就没有把握在上帝面前宣告一个信徒为罪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已把他是案子呈到外邦人的法庭上裁决。

然而基督教的基本真理教导我们,信徒最好还是默默地忍受同道的侮辱,伤害和亏待,不要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耶稣自己就足以作每一个真正献身之基督徒的榜样。救主所受的屈辱比任何人都要多,但圣经说“祂却不开口”(赛53:7;参太27:12)。报复和自以为义的精神是与基督背道而驰的。凡怀有这种精神的人就使自己列在耶稣所说“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太10:33;参可8:38;提后2:12的人中。主教导祂的儿女要甘心而毫无怨言地忍受冤屈(见箴20:22;太5:39-41;罗12:17,19-21;帖前5:15)。个人所受的不便和痛苦比信徒在世俗法庭是上诉讼而给教会带来的损失要小。基督徒应当爱他们主的事业胜过个人的利益。他们更关心的,应该是基督的事业不受损害和阻碍,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损失。

吃亏。apostereo,“抢劫”,“剥夺”,“掠夺”。 保罗都教导说,无论遭遇个人的侮辱还是财产的损失,教会的信徒宁可自己吃亏委屈,也不要把他与同道的矛盾带到不信的人面前(见太5:10-12注释;参彼前4:14)。


8 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

【本会注释】

弟兄。他们的错误不仅是与不信之人的交往,而且在教会里相互行欺诈和亏待。不管是谁犯下欺诈和亏待的错误,都是不对的。但教会的弟兄如果这样做,就显得更加可恶,更加严重了,因为对那些应当特别关怀和尊重的人缺乏爱心和尊敬。一个教会的信徒如果对同道不公平、不仁慈,就失去了对上帝和弟兄的爱。


9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

【本会注释】

你们岂不知。原文是一个反问句,期待肯定的回答:“你们一定知道”。你们难道远离福音的教训和公义的原则,不知道上帝的国容不下犯这些罪的人吗?

不义的人。不义的人损人利己,不能进上帝的国。他们贪婪自私的品格与天国居民的无私谦卑之爱是格格不入的。

承受。圣经多次提到承受天国的事(见太19:29;25:34;路10:25;18:18;林前15:50;弗1:11,14;来11:9,10)。不义的人一心想得到物质的财富,甚至把他们的弟兄带到世俗的法庭上而使教会蒙羞。这里说,他们这样做,就不能承受那价值远胜过地上财产的永恒产业。

上帝的国。既指今生的恩惠国度,也指耶稣来再时显现的荣耀国度(见太3:2;4:17;5:3注释)。不义的人这两个国度都不能进去。人如果要承受将来荣耀的国度,就要在今生获得进入上帝恩惠国度的资格。

不要自欺。罪恶蒙蔽了罪人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自己正在犯罪;或者他们在犯罪的时候,良心因放纵罪恶而麻木,似乎意识不到威胁他们的危险(见耶17:9;太13:14,15;林后3:14;4:4)。与罪恶亲热往往使人看不到其本质,以为自己可以在生活上悖逆上帝的律法,同时又一定能得救。上帝已经指出罪和义是水火不容的。迷恋罪恶的人一定会收获这种愚蠢近视的后果(见箴14:9;加6:7,8;《福山宝训》91,92页)。哥林多信徒不能对弟兄心怀恶意,到把他们带到不信之人的法庭上,而又指望能得救。

淫乱的。第9,10节列举了哥林多外邦人中所流行的罪恶。因那臭名昭著的乱伦事件(第5章),淫乱列在第一位。

拜偶像的。在这里拜偶像与一系列的性犯罪同列。在外邦人中,淫乱通常是与拜偶像相联系的。把拜偶像列在这些不道德的可怕罪恶之中,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淫乱的核心就是肉体的纵欲。淫乱的人可能说藉着满足自己的情欲而制作了一个偶像。

奸淫的。见太5:27-32注释。

作娈童的。malakoi,意为“性情软弱”,“脆弱”或“温柔”。当它与第9节表示性犯罪的词连用时,就是指同性恋,特别是那些专门从事这种不道德行为的人。

亲男色的。arsenokoitai,也是指同性恋。

第9,10节所列的罪行包括大部分常见的肉体罪恶(见加5:19-21;弗5:3-7)。如果一个人依恋这些罪恶的习惯,就会被排除在上帝的国度之外。被肉体的罪恶所奴役的人,不仅自己放弃了承受圣徒的荣耀产业,也把他肉体和精神的弱点遗传给他的子孙(见《教会证言》卷四第30,31页;《论饮食》118页;《属灵的恩赐》卷三291页;《教会证言》卷一第304页)。


10 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国。

【本会注释】

偷窃。kleptai(见约10:1注释)。

辱骂。或“诽谤者”。见林前5:11注释。


11 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藉着我们上帝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

【本会注释】

你们中间也有人。哥林多信徒在悔改以前曾放纵这里所提到的罪恶。

洗净。就是洗净罪恶。洗礼是一个外表的记号,标志和人口,表明悔改的罪人已经脱离了控制他内心的罪恶。本节中所提到的洗净是指个人所经历的重生奇迹,就是他的罪被基督的宝血洗净和赦免,并相信祂赎罪的牺牲(见太26:28;弗1:7;来9:14,22;约壹1:7,9;启1:5)。虽然一个人可能被最卑鄙的罪恶所污染和败坏,但他能在耶稣里得到完全的拯救。当这样的人悔改并求主拯救时,大能的奇迹就会发生在他的生活中,他就被圣灵改变成感恩,谦卑而真诚的基督门徒(见罗7:24,25;8:1-4,11;12:1,2)。

成圣。hagiazo(见约17:11,17注释)。哥林多信徒已经蒙召脱离世界服侍上帝。他们已经被“洗净”,并藉着相信上帝儿子洁净的宝血而被天父接纳。当罪恶赦免以后,圣灵就开始在悔改信徒的心中工作,培养基督化的品格。这个成圣的过程就是在上帝的恩典和知识上不断成长(见帖前4:3;帖后2:13;《善恶之争》469页)。

称义。就是被视为清白无辜的(见罗4:8注释)。这就是奉基督的名承认自己罪恶的悔改信徒在上帝面前的状况(见罗3:24-26;4:3,5注释)。天父看见的悔改的罪人身上所披戴的,是基督华美的义袍,不再是罪人自己腐败生活的污秽破衣服。这个奇妙的改变来自耶稣的受死牺牲(见罗5:19;林后5:17-19,21;来9:15;彼前2:24;《喜乐的泉源》62,63页)。圣灵既成就从罪恶到公义的这种转变,他们就有在生活中不断顺服主旨意的道德责任。


12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他的辖制。

【本会注释】

凡事。这是相对而言的,当然不包括第9,10节中列的罪恶。保罗指的是那些本身并没有错的事情。基督徒可以自由参与上帝在人生活中所设立的每一件最有益于人类的事。他应该在凡事上遵行上帝在圣经中所表达的旨意。上帝是不会自相矛盾的。祂不会在一个地方吩咐,又在另一个地方取消。凡祂所禁止的事,人决不可以去做。在符合上帝旨意的范围之内,基督徒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但必须以不使人跌倒为前提。耶稣在回答律法师的问题时,概括了祂的门徒可以做的一切合法之事(太22:36-40)。爱上帝和爱人是主导真基督徒生活的原则。他可以做任何不违背这两条原则的事情。参林前10:23。

可行。这句话运用了修辞的手法。它显然是一句格言。

益处。sumphero,“集中”,故有“有益”的意思。见林前10:23注释。关于基督徒自由的限度,见罗14章注释的事例。

无论。就是无论什么事情。本节下半节重申了基督徒可以做任何事情,但这种自由还有一个限制的。一个聪明人不会受制于他可以自由去做的事情。他会在凡事上自律和节制。他不会养成制约他意志的习惯,或在任何方面妨碍他献身侍奉上帝(见9:27)。献身的信徒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但他如果他做妨碍上帝圣工发展的事,那就是不聪明的。凡得罪寻求真理之人的事情都不要做,尽管这件事本身是无辜的(见罗14:13;林前8:9;参《教会证言》卷九第215页)。

辖制。或“权威”。


13 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上帝要叫这两样都废坏。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

【本会注释】

食物。brōmata,不一定是肉食,但包括肉食。圣经里多处提到食物(见创1:29,30;诗42:3;结47:12;哈3:17;太9:10;14:9;路14:10;林前8:10等)。上帝供应食物给人食用,并创造肠胃消化食物。人有权利满自己的食欲。尽管上帝赐人食欲和满足食欲的的食物,基督徒却不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他要记住自己是基督的宝血所赎买的,有责任将自己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见林前6:20;彼前1:18,19;启5:9;《卫生勉言》第41页)。

废坏。信徒不会首先考虑能废坏的事物,而要通过培养符合上帝旨意的品格为永生作准备。凡希望有清醒头脑和健康身体的人都要实行节制。无度地放纵食欲,哪怕是最好的食物,也会妨碍人享受健康,影响人理解和赏识属灵的真理。凡已体验与上帝相交之乐的人不会因放纵食欲而败坏自己的智力和灵力(参9:27)。人类应当感谢上帝供应身体所需要的食物。所以他们应该理智地饮食,以获得有效地服侍上帝,履行在世上责任的力量。

不是为淫乱。肠胃是为消化食物而创造的,但人的身体却不是为淫乱,而是为服侍上帝而创造的。本章的剩下部分斥责了不道德的行为,就是哥林多信徒所经常接触的罪恶。信徒无疑知道淫乱的罪,但他们生活在淫乱成性的人中间(参民25:1-8;启2:14)。所以圣经严厉地谴责这种罪行。他们如果听从这里的教诲,就能:一,抵制诱惑,二,有效地反对淫乱成性的人,三,在牢靠的基础上解决道德的问题。书信的论据如下: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1:27),为了上帝的荣耀(见林前6:20;启4:11),并反映上帝的形象(见弗4:13;《早期著作》71页),证明上帝的能力(见彼前2:9;4:14)而创造的。所以基督徒有责任保守自己的身体不受污染,作为献给上帝的合宜祭物(见罗12:1)。显然有人提出肚腹既为满足食欲,身体自然就是为了满足情欲的。上帝创造肠胃确是为消化,通过有规律地进食而发挥功能,但上帝创造身体却不是为了满足情欲,而是为了侍奉上帝(见林前6:15;弗5:23,29,30)。这是保罗反对淫乱六条理由中的第一条(见14,15,18,19注释)。


14 并且上帝已经叫主复活,也要用自己的能力叫我们复活。

【本会注释】

叫主复活。见太28:1-6。

叫我们复活。本节提出反对淫乱的第二条理由(见第13节注释)。信徒藉着信心与基督联合。上帝让基督从死里复活,得着荣耀的身体。复活的圣徒也将像祂那样得着荣耀的身体(见腓3:21)。因为:一,赎民将靠着上帝的能力复活。二,他们的身体将圣洁无瑕,像基督荣耀的身体。三,这将藉着上帝的能力而实现,所以身体不可用来败坏道德和满足情欲。圣徒决不可以放纵情欲,因为他们属于神圣纯洁的救主。祂已从死里复活,并使我们复活过新的生活(见罗6:1-13)。鉴于信徒复活的身体将是完美和永远纯洁的这一荣耀真理,淫乱也是不相宜的。他们如果充分认识自己与纯洁无瑕的复活救主联合,自己也有永远纯洁的盼望,就决不会放纵任何形式的淫乱堕落之罪。


15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我可以将基督的肢体作为娼妓的肢体吗?断乎不可!

【本会注释】

基督的肢体。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祂是教会的头,信徒是这个身体的肢体(见林前12:27;弗1:22-23;4:12-13、15-16;5:30)。祂的信徒与祂亲密联合,就像手脚与身体联合一样。身体的肢体是在头的控制和引导下发挥各自功能的,同样,信徒也接受属灵的首脑耶稣的引导和能力来履行自己的基督徒责任。

本节提出了反对淫乱的第三条理由(参第13,14节注释)。因为基督徒是与基督联合的,不应该用不道德的行为来玷污基督的肢体。基督是完全纯洁的。祂的门徒既与祂联合,就应像祂那样纯洁。凡希望在祂复临时与祂相会的人应不断地努力保持纯洁(见约壹3:3)。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怎能如此滥用属于基督,为基督一部分的肢体?基督徒既蒙崇高圣洁的恩召,就不能接受不信世界的低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见腓3:14;帖前1:4;提后1:9;来3:1)。信徒既受洗“归入基督”(加3:27),成为基督的肢体,就要保持这种圣洁的关系,保守他的全身献给主。

断乎不可。见罗3:4,31注释。这个强烈的措辞表示希望前面所说的事情永远不发生。“断乎不可”在《新约》中共出现15次,有14次在保罗的著作中。在本节中,该词表达了使徒厌恶基督的信徒与祂分离,成为“妓女的肢体”。


16 岂不知与娼妓联合的,便是与她成为一体吗?因为主说:“二人要成为一体。”

【本会注释】

联合。一男一女的婚姻是圣洁合法的结合(创2:24)。但是淫乱的男女乃是非法不洁的结合。只有遵从上帝的律法,两性的结合才是圣洁的。哥林多信徒无疑相信自己是基督的肢体。但他们可能不相信一次淫乱的行为就会使他们丧失崇高的地位而成为妓女的肢体。他们也许主张这是夸大了道德堕落的后果。但保罗根据圣经的推理,是难以驳斥的。


17 但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

【本会注释】

与主联合。16和17节形成了直接的对比,提出了两种完全相反,不能调和的情况。爱上帝,相信上帝的人千方百计与祂联合。他积极排斥上帝所不悦纳的一切事,只接受符合上帝旨意的事物。与基督联合,成了他持续的行动和最关注的对象。身体与妓女结合的淫乱行为是暂时的,但品格却因这种行为而堕落。虽然这种联合是肉体的,却使人堕落到最低的道德水平。在另一方面,与基督的联合使把信徒提到最高的道德和属灵水平,实现永久的联合,以致耶稣的思想成为信徒的思想,与上帝的旨意完全和谐。他只希望上帝的旨意表现在他的思想和言行上(见《天路》312页)。保罗这里所说的与上帝联合,是因信称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当罪人仰望基督,以信心握住耶31:33,34的应许时,奇妙的转变就发生了。耶稣用葡萄树和枝子的比喻来说明这种联合(见约15:1,4,5)。信徒没有失去自己的身份和个性,而是想基督所想,愿基督所愿,做基督在地上所要做的,以这样的方式使自己与基督联合。这种经验又被比作婚姻的结合(见弗5:22-23)。男女藉着婚姻的结合应当被视为神圣不变的。基督和信徒的联合要比世上的任何婚姻更加亲密,丰富,纯洁和完全。


18 你们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无论什么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本会注释】

逃避。原文暗示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就是养成逃避的习惯。试探者无论邀请你放纵什么样的罪,都不要与之周旋。犹豫彷徨都是危险的;果断地立即逃避试探才是唯一安全的途径(见《卫生勉言》第587页)。不要与不洁的试探周旋,而当转身逃离;如果无视这条禁令,肯定会蒙受损失。淫乱的试探往往非常微妙,只有逃离才是安全的。人只有拒绝不道德的念头,才会逃离污染;只有当他的眼睛转离任何可能诱发不洁思想的事物时,才能得到安全(见撒下11:2-4;伯31:1;箴6:23-26;太5:27-29)。除了保罗所说的之外,别无躲避淫乱污秽的途径;不听从他劝勉的,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约瑟证明了逃离这种罪恶的重要性(见创39:7-12;《教会证言》卷五第596页)。如果听从“逃避淫行”的话,许多人就会免去眼泪,悔恨,贫穷、缺乏,疾病和终生的不幸。

淫行。porneia,泛指各种性犯罪。

在身子以外。不清楚这里对比的准确含义,但总的意思是明显的。没有什么罪恶像淫乱这样玷污身体。没有什么罪恶像淫乱这么可怕地源于人的身体。保罗在这里提出了反对淫乱的第四条理由(参第13,14,15节注释)。偷窃,说谎和贪婪等罪的直接结果是在人心里,其污秽不直接影响身体。醉酒和贪食等罪虽是身体所为,却是从体外引进的。但是淫乱的罪却是以身体为直接的媒介。这个可恶的罪特别有害,因为它破坏了婚姻的美好结合。上帝的旨意是使婚姻成为一个男女终生牢不可破的结合(见创2:23,24;罗7:2,3)。这种结合象征基督和祂教会的联合(见弗5:25-32)。见太5:28-32;19:5-9注释。


19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上帝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

【本会注释】

殿。naos(见林前3:16注释)。这是反对淫乱的第五条理由(参13,14,15,18注释)。信徒的身体既是圣灵的殿,就不可被这种罪恶所玷污。他们是基督的肢体(15节)和上帝赐给我们的圣灵的殿(见约14:16,17),所以凡干犯我们的身体的罪,就是干犯我们的创造主和圣灵。

不是自己的人。这是反对淫乱的第六条理由(参第13,14,15,18,19节注释)。人不属于他自己,无权按他未悔改身体的意愿和冲动使用他的能力。因着创造和救赎,他成了上帝的产业。人在灵、智、体方面应该遵照上帝的指示,荣耀上帝的名,而不是满足肉体的欲望。悔改的人甘心乐意服从耶稣基督(见罗1:1;6:18注释)。他活着只讨主的喜悦。


20 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上帝。

【本会注释】

重价。上帝对人类高度重视,为救赎人类而付出无穷的代价。这表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即使只有一个罪人,基督也愿意来到地上舍命(见太18:12-14;《教会证言》卷八第73页)。蒙救赎的罪人既如此被上帝所买,就理应只为上帝而活,顺从祂的所有命令,并“逃避”一切形式的淫乱(见《教会证言》卷九第104页;《善恶之争》475页)。

在你们的身子上。人既已从永死中赎出来,就有责任尽力将自己的身体保守在最佳状态,这样才能通过主所悦接纳的侍奉来最好地荣耀上帝(见《卫生勉言》第40,41,73,74页)。要合理地照顾身体,就得了解生理学,解剖学和健康的定律(见《卫生勉言》第38页;《基督教育原理》第321页;《天路》348页)。基督的门徒不可为肉体的食欲和情欲所控制,而要使他们的身体服从重生的心,时常被上帝的智慧所引导(见罗6:13;12:1;林前9:25,27;《使徒行述》311页;《服务真诠》130页;《卫生勉言》第622页)。

有文本在“身子”后面还加上“和灵”。保罗在本章中特别强调身体的奉献。


哥林多前书第7章

提要:2 论婚姻,4 说婚姻是防止淫乱的一个办法:10 已经结婚的人不要随便离婚。18,20 每个人都要守住自己蒙召时的身份。25 关于守童身的问题。35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结婚或不结婚。


1 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我说男不近女倒好。

【本会注释】

你们信上所提的事。本节开始了书信中一个新的部分,讨论哥林多教会询问保罗的一些问题。记载这些问题的信函已经失传。我们只能的猜测他们咨询的范围。例如,了解涉及哪些具体的婚姻问题的很有帮助的。本章的解释部分取决于给保罗的信函中所提问题的性质。鉴于保罗对淫乱的严厉警告,他的答复首先讨论婚姻问题似乎是很合适的(第5,6章)。哥林多信徒可能想知道,约束所有的人,至少是男人的严格的犹太婚姻条例(见《米示那》Yebamoth 6. 6,《塔木德》宋西诺版卷一第411页),是否也适用于基督徒。教会里可能有一些人不是很想结婚。他们可能问保罗是否可以保持单身。如果这个问题是保罗7:1答复的背景,那么保罗所提出的并不是结婚是否合适的普遍建议,而只是对这一群人说,保持单身是非常合适的。有些基督徒显然认为婚姻是一种罪恶,应该予以避免,如有可能就解除婚姻。鉴于当时哥林多普遍存在的淫乱,这样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热心避免任何淫乱性质的事,结果可能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禁止婚姻。

近女。性交的委婉说法(见创20:4,6;26:11;箴6:29)。这里可能与“婚姻”同义。这条教训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不能解释为禁止婚姻。

。kalos,“合适的”。该词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合适”(见28,36节),因此不能用来证明单身在道德上的优越性(见太19:4-6;罗7:2-4;弗5:22-32;提前4:1-3;来13:4)。保罗如果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结婚都不好,那就与他在其他书信中用婚姻来说明基督与祂的教会之间的亲密结合相矛盾了(见弗5:22-27)。见上面“你们信上所提的事”注释。


2 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

【本会注释】

。虽然不一定要结婚,婚姻却是完全合适的。

免。dia,“因为”,“由于”。可以这样翻译。鉴于哥林多社会普遍的道德败坏,基督徒最好都结婚。在婚姻遭到轻视的地方,道德败坏已成普遍,而且继续蔓延。纯洁和贞操是与维持婚约密切相关的。保罗把结婚作为防止淫乱的措施,这个建议被一些人认为是贬低婚姻。但他们没有注意到,鉴于哥林多的特殊情况,保罗只是谈到事件的负面。他并没有说这是结婚的唯一理由。他不否认婚姻的积极因素和福气(见太19:12注释)。尼安德说:“我们不可忽视,保罗在这里并不是讨论婚姻的普遍问题,而只是与哥林多的背景相关的事情。他担心对独身抱有道德偏见的后果”(兰格)。

淫乱。原文的复数无疑指哥林多性犯罪的多种形式。

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这个教训强调基督徒的一夫一妻制。


3 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

【本会注释】

合宜之分。直译为“责任”,“当行之事”。本节说明夫妻在婚姻事宜上彼此的责任,特别是性行为。他们既彼此终生结合,就要千方百计表现出仁慈,为对方着想。这样的劝勉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基督徒显然认为夫妻分居有特别的好处,这就立刻否定了婚姻的合法权利,置身于不道德的试探之中。


4 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

【本会提要】

没有权柄。这里清楚地说明夫妻平等的权利。双方都无权利否认对方在婚姻关系中的亲密要求。这并不是认可任何形式的虐待或过分行为。反之,基督徒必须认识到要在凡事上节制(见林前9:25;《教会证言》卷一第618页;《教会证言》卷二第380,381,474页)。已婚人士应视自己系于最亲密最温柔的纽带。因此,当不贞的试探临到时,各人都会马上想起与他伴侣奥秘而神圣的结合,并主动拒绝对这种结合的破坏。克里索斯托曾这样说:“因此当你看到一个妓女诱惑你时,你就说:‘我的身体不是我的,而是我妻子的’。同样,女人也当对那破坏她贞洁的人说:‘我的身体不是我自己的,而是我丈夫的’”(《讲章》19:2;林前7:3;《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系列一,卷十二,105页)。

不要忘记,这里有关已婚人士在婚姻亲密关系中责任和特权的讨论,源于哥林多教会所提出的问题(见第1节)。如上所述,有些持禁欲观点的人可能认为,即使结了婚,也要禁止性行为。本节说明,就婚姻的本质而言,婚姻生活的特权不是单属于一方,或者从一方剥夺的。彼此都有要求亲密的权利,但要有神圣的意识,就是在凡事上尊荣上帝(见10:31)。信徒既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圣灵的殿(见6:19,20),就不应让婚姻的特权成为借口,违背将身体毫无玷污地献给上帝的命令(见罗12:1;参《教会证言》卷二第380页)。要让身体必须处于成圣理智的约束之下。


5 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以后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着你们情不自禁,引诱你们

【本会注释】

亏负。apostereo,“抢劫”,“剥夺”。该词曾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的出21:10中,告戒男人不得减轻对第一位妻子衣、食和婚姻生活的责任。本节劝勉基督徒不得彼此剥夺婚姻亲密生活的权利,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双方同意在一定的时间内分房。接着说明一个共同安排暂时分房的理由,就是不妨碍参加特殊的宗教活动,但没有任何提倡婚姻生活禁欲的暗示。从这句勉言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参加日常的祈祷活动,就必须禁止行使婚姻生活的特权,而只是说当一个人感觉需要一段时间特别献身祈祷,如这里所说的“专心祷告”时,方可采用这个计划(参出19:14,15)。

专心。有文本为“禁食”。关于犹太人中的禁食,见可2:18注释。

同房。双方约定的禁欲时间结束以后,夫妻就应恢复正常的婚姻生活。劝勉恢复正常关系的理由已经说清楚了,是为了避免不正当的性行为。婚姻保护了人类的纯洁;所以任何在夫妻间实行长期禁欲的企图都会撤除婚姻所确立的预防淫乱的保障(见《先祖与先知》46页)。


6 我说这话,原是准你们的,不是命你们的。

【本会注释】

。无法确定“这”只是指第5节的建议,还是1-5节整段的教训。

准。suggnōme,“同意”,“同识”,“允许”。保罗并不想给人以印象,说已婚的人有义务达成共识,要实行几段时间的禁欲。他只是说,如果他们有这种愿望的话,完全可以作出这样的安排,但没有命令他们这样做。也不能凭这句话得出结论说,保罗在第5节中的建议不是出于圣灵的感动。如果这里指的是1-5节,那么保罗是在进一步说明,他不把是否结婚的问题作为一条命令。这是个人决定的事。


7 我愿意众人象我一样;只是各人领受上帝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

【本会注释】

像我一样。就是有不必结婚的恩赐(见太19:10-12)。不能证明保罗以前是否结过婚。据徒26:10,保罗曾逼迫过圣徒;有人解释说,这表明他是犹太公会的议员(参《使徒行述》112页)。这个机构的成员是要求结婚的(见《塔木德》Sanhedrin 36页b,宋西诺版卷一第229页;参《历代愿望》133页)。此外,保罗作为一个严格的法利赛人,自然不会疏忽犹太人所视为神圣的结婚义务(见《米示拿》Yebamoth 6. 6,《塔木德》宋西诺版卷一第411页)。他本章的详细勉言,表明他熟悉婚姻的问题。因此保罗在写《哥林多前书》之前的某个时期有过婚史,似乎是无可怀疑的。

各人领受上帝的恩赐。这里承认结婚或不结婚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保持独身,不结婚就能过称心的生活。也有人喜欢实行世上正常的人生计划而结婚。这两种情况只要与主的指教和谐,都是蒙主悦纳的。


8 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象我就好。

【本会注释】

没有嫁娶的。原文是阳性形式,可能保罗在这里只是指单身汉或鳏夫。25节提到未婚的女子

寡妇。失去丈夫的女人。

。kalos(见第1节注释)。

常像我。见第7节注释。


9 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本会注释】

禁止不住。保罗强调节欲的重要性,但是他也意识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象他一样(见第7节注释)。此外,过惯婚姻生活的人可能会发现很难完全节欲(见提前5:11,14)。

欲火攻心。保罗建议那些控制不住性欲的人结婚,免得常受欲望无法满足之苦。这里的教训十分清楚,并前面几节的宗旨一致,就是对婚姻抱纯洁和最佳的态度(见第2,3,5节注释)。即使考虑到逼迫和艰难时期婚姻生活的一切困难(见26节),还是结婚为好,免得因欲望无法满足受精神,情感和肉体的煎熬。


10 至于那已经嫁娶的,我吩咐他们;其实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说:妻子不可离开丈夫,

【本会注释】

那已经嫁娶的。指已婚的基督徒。

主吩咐。保罗提到基督自己的清楚教训,来强调他出于灵感的吩咐。由于耶稣曾经特别讲到这个话题,使徒才能作这样的引述。在耶稣没有特别指示的情况下,使徒就提出新的灵感勉言(见第12节注释)。救主说,婚约是神圣而不可改变的(见太5:31,32;可10:2-12;路16:18)。耶稣的吩咐没有给今日世俗法庭所认可合法离婚的许多理由留下余地,如性格不合,精神折磨和其他更琐细的理由。希腊和罗马律法允许夫妻因小事而离婚。犹太人也是如此(见太5:32注释)。这种社会状况无疑影响了基督徒,使他们提出了信徒离婚是合适的问题。答案很清楚;离婚不符合上帝对于人类的完美计划。允许离婚的唯一理由就是淫乱(见太19:9注释)。

妻子不可离开。这里强调的是妻子,可能因为妻子更容易提出离婚的问题。作为弱势的一方,妻子往往在不信的群体中遭受压迫。也可能在哥林多教会的咨询函中(见第1节注释),问到了女子考虑离开她丈夫特殊问题。


11 若是离开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离弃妻子。

【本会注释】

若是离开了。说明前一节的吩咐在教会不健全的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完全遵守。有时婚姻上的矛盾未能被爱情和基督徒的忍耐所克服,就导致了离婚。在这种情况下,离异的妻子不宜再嫁,而应设法与丈夫和好。

离弃。aphiemi,“解除”,“放弃”,“离婚”。语气比前面的“离开”要强,但意思可能是一样的。aphiemi在13节中用于妻子。犹太律法承认妻子在某些情况下有权与丈夫离婚。


12 我对其余的人说(不是主说):倘若某弟兄有不信的妻子,妻子也情愿和他同住,他就不要离弃妻子。

【本会注释】

其余。上面讨论了教会中未婚者的责任,特别是他们是否应该结婚的问题(见1-9节),并清楚地说明了主对已婚信徒的吩咐,以及他们如何处理分居和离婚的问题(见10,11节)。现在要讨论一方是基督徒、另一方不是的情况。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自愿离婚是否合适?信主的丈夫或妻子可能不愿意与不信的伴侣继续亲密的联系。于是保罗于就这种情况发出勉言。

不是主说。基督曾教训说,婚姻的结合具有神圣而不可破坏的性质(见太19:4-6,9)。关于保罗在这里所处理的情况,耶稣并没有明确的指示,所以他说,“我对其余的人说(不是主说)”。保罗下面的劝勉是出于圣灵的感动,但他并没有以先前所记录任何耶稣的话语为依据(参10节注释)。

不要离弃妻子。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非基督徒的妻子极其反对福音,态度强硬,不愿意与她的基督徒丈夫继续共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丈夫阻止不了离婚。反之,如果不信的妻子愿意仍然和她信主的丈夫在一起,他就不可以谋求离婚。婚姻的誓言是神圣的,不能因任何一方宗教信仰的改变而放弃。一方悔改的唯一效果,就是使他或她比以前更加温柔,善良,有爱心和忠诚。只要不信主的一方不主动离开信主的伴侣和再婚,那么在婚姻上对待他或她就要与信主的人一视同仁。


13 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愿和她同住,她就不要离弃丈夫。

【本会注释】

不要离弃丈夫。本节的劝勉与12节的相似,但适用于婚姻的另一方。正如基督徒丈夫不能以信仰的差别为由而与不信的妻子离婚,同样,基督徒妻子也不能因此而与不信的丈夫离婚。


14 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原文作“弟兄”)成了圣洁;不然,你们的儿女就不洁净,但如今他们是圣洁的了。

【本会注释】

成了圣洁。hagiazo。这句话的背景无疑是一些信徒因伴侣不是基督徒而担心,与不信者婚姻的亲密关系是否会带来污染。保罗的意思不是说,仅仅因为与基督徒继续婚姻的生活,不信的丈夫或妻子就能成为圣洁或悔改成为基督徒,或者说不信的人因注意到伴侣的影响,而逐渐倾向于基督教。这一点保罗在后面会讨论(见第16节注释)。他这里所说的是婚姻的一方一旦成为基督徒以后的情况,而不是将来的情况。所以“成了圣洁”只是指不受污染而已。不信的一方成为圣洁,指的是基督徒和不信者在婚姻中共同生活的合法性问题。婚姻既是合法的,并为教会所认可,二人就因婚姻而结为一体,不可分离(见创2:24;太19:5,6;弗5:31)。既是这样,他们一起生活就是合适的,没有必要离婚。

儿女就不洁净。就是因不圣洁的婚姻而出生的,在某一定的意义上属于私生。如果因一方不信而提出离婚,那就暗示这样的婚姻是不合适的。哥林多信徒自己并不认为这种混合婚姻的子女是私生的;因此即使按照他们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婚姻也是合适的。

如今他们是圣洁的了。就象不信主的丈夫因信主的妻子而成为圣洁一样。他们成圣是就他们出生于神圣的结合而论。


15 倘若那不信的人要离去,就由他离去吧!无论是弟兄,是姐妹,遇着这样的事都不必拘束。上帝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

【本会注释】

那不信的人。这里的阳性形式代表双方,就象本节的后半部分一样。

离去。或“离开”。

拘束。douloo,“奴役”,“束缚”。如果非基督徒的一方不愿意与基督徒继续生活,想要离开,基督徒就无须不惜代价维持这段婚姻。不要阻止不信之伴侣的离开。基督徒没有义务违背不信伴侣的意愿而勉强与其生活。

和睦。基督徒应当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作出认真的努力,与不信的伴侣和睦相处(见罗12:18;来12:14)。基督教是和平的宗教,努力防止或避免纷争与混乱(见约14:27;罗14:19;林后13:11;腓4:7)。如果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合法的婚姻生活不和睦,不信主的一方坚持要分开,那就要协商和平分手。


16 你这作妻子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这作丈夫的,怎么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

【本会注释】

。信主的一方之所以不能离开或不想离开不信主的一方,是因为信主之人的影响和榜样可能会引导非基督徒接受基督为他的救主。不信者的悔改将给整个家庭带来极大的快乐和幸福,特别是不信者本人。这个目标非常重要,基督徒应当有忍耐之心予以促成。他一刻也不可停止过真正基督徒的生活,不要受任何刺激所影响。要藉着祷告不断地与主交通,争取不信的伴侣摆脱不信,过一种和睦,和谐和幸福的生活,为进入天家作准备。


17 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上帝所召各人的而行。我吩咐各教会都是这样。

【本会注释】

主所分给。见第7节注释。

。接受基督教并不意味着必须改变信徒的经济,社会或职业地位。福音使者所传扬的喜讯有时会在犹太和外邦信徒中产生极大的兴奋。一些人既感受福音更高尚,更幸福,更圣洁的经验,就不再关心世界和世务。他们只愿过属灵的生活,想要放弃日常的职业(见帖后3:6-12)。福音并不是要马上推翻现存的秩序,而是逐渐渗入我们生活的一切事务中,造成缓慢而有秩序的改变。尼安德十分恰当的表述了本节的教训:“我们在这里所了解的基本事实是,基督教并不破坏现有的关系,只要这些关系不是罪恶的;它只是在其中注入新的精神”(兰格)。


18 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

【本会注释】

不要废割礼。受了割礼的犹太人成为基督徒以后,不必隐瞒他们受过割礼的事实,象一些放弃犹太教而成为异教徒的犹太人那样(见约瑟弗斯《古代史》十二章. 5. 1 [241];《马加比上》1:15)。

受割礼。犹太人所实行的割礼原是遵照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吩咐;对于接受基督教的外邦人,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徒15:24-29)。


19 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守上帝的诫命就是了。

【本会注释】

受割礼算不得什么。无论受不受犹太人的割礼,都不影响个人藉着相信耶稣而与上帝所建立的关系。这里强调的真理是,如果不信基督,遵守外表的礼节就毫无价值(见加5:6;6:15)。上帝接纳祂新生的孩子,不是因着他的行为,而是因为他相信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他所成就的的大工(见约3:16;罗4:5;弗2:8,9)。亚伯拉罕的信心成为所有相信基督之人的榜样,被称为所有同样相信耶稣之人的父,不论他们有没有受割礼(见罗4:9,11,12)。

只要守。参考加5:6;6:15。意思是说,重要的是守上帝的诫命。上帝评估人的信仰不是凭着他对礼仪的遵守,而是凭着他与上帝律法原则的关系(见传12:13;约14:15,21,23;15:10;约壹2:4-6)。一个人无论他有没有受割礼都能遵守诫命。


20 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守住这身分。

【本会注释】

见第24节注释。保罗劝人守住他们蒙耶稣恩召服侍祂之时的生活境遇和身份。接受基督和祂的生活方式并不授人权柄违抗现有的秩序,设法躲避自己的环境或职责,除非这与真理的原则相矛盾。保罗在第21节中解释了他的观点。


21 你是作奴隶蒙召的吗?不要因此忧虑;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

【本会注释】

奴隶。doulos(见罗1:1注释)。接受救主的奴隶并不因此而解除属世的主人对他们的奴役。

不要因此忧虑。不要因此而忧愁烦恼,不要以此为耻辱。不要因在耶稣里新发现的属灵自由而轻视你奴隶的身份,而要学会满足于你找到救主时的处境(见腓4:11;提前6:6,8;来13:5)。保罗教导奴隶要尽自己对属世主人的职责,从而为福音改变人心的大能作见证(见弗6:5-8;西3:22-24;提前6:1;多2:9,10;彼前2:18,19)。上帝眷顾祂所有的儿女,不论他们的生活地位如何。祂要根据每一个人的需要和情况赐下恩典和力量(见腓4:19)。

就求自由更好。解经家对本节后半节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劝悔改的奴隶们不要计较自己的社会地位。即使他们能合法地获得自由,也不要操之过急,而要守住奴隶的身份,知道自由人和奴隶在基督均为一体(见林前12:13加3:27,28;西3:11)。此外,目前的罪恶状况很快就会因耶稣的复临而结束(见林前7:26,29),那时所有现为奴隶的信徒在肉体和心灵上都要获得自由。另一种解释是劝信主的奴隶利用获得自由的机会。后一种解释与保罗有关混合婚姻的劝勉是一致的(见第15节)。无法对保罗的意思下明确的结论。


22 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

【本会注释】

释放的人。信主的奴隶因悔改获得自由,就是藉着主耶稣基督脱离罪的捆绑。这句话似乎是为了安慰奴隶,劝他们乐天知命。以前牢牢控制他们的罪的奴役,要比身体受属世主人的奴役糟糕得多。他已经从罪的奴役中得到释放。尽管他依然为奴,比以前已经好得多了。现在他真是一个主所释放的自由人。那些没有悔改的人,即使是奴隶主,所受的奴役要比奴隶更甚。奴隶从大罪中得拯救,应该欢喜快乐。人所能得到的最大福气就是从罪中得释放。既然这样,他就不应该为今生的外部环境而过分忧虑(见太6:25-31,33,34;约8:32,34,36;罗7:14-20,23,24;8:2;加5:1)。

奴仆。doulos,“奴隶”,如21节和本节的前半部分。那些接受基督邀请而跟随祂,毫无保留将自己的心献给主的自由民,因此就成了耶稣的“奴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人要么做罪恶的悲惨奴隶,要么是做他创造主和救主快乐甘心的奴仆。所有文明的社会都是由法律统治的。遵守人所生活之社会公认的法律并非降格,只要这些律法与圣经相符。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愿意遵守迦勒底国王的命令到杜拉平原去,就是大金像所立的地方,但是他们拒绝下拜,因为这违背上帝明显的命令(但3:14,16-18;参出20:4,5)。无论是奴隶还是自由民,遵守上帝的律法表达了他们最高的敬意,是门徒身份的试石,也是理智与良心的最高指示(见林前7:19;《基督教育之研究》第111页;《喜乐的泉源》60页;《福山宝训》146,147页;《使徒行述》506页)。使徒说明基督徒奴隶和自由民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要在生活上顺从上帝的律法。


23 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

【本会注释】

买来。代价就是无限宝贵的耶稣宝血(见约3:16;罗5:18,19;彼前1:18,19;彼前3:18)。接受福音的奴隶,虽然仍受制于人间的主人,被剥夺了公民的自由,人民在上帝的眼里却是无比宝贵的。他们是耶稣基督的奴仆,藉着不断顺从地上的主人而服侍主,因为如果他们忠心地作出这样的服务,基督就会视之为替祂做的(见弗6:5-8;西3:22-24)。

不要作人的奴仆。这句话意义不很清楚。有人认为这是劝自由民或已经获得自由的人不要作奴仆。也有人认为这是劝勉所有的基督徒,不论是自由民,还是为奴的,都要接受真理原则的指导,在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职责。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违犯上帝的律法来迎合人的要求(见徒5:29)。他们将认识到那为拯救他们付出重价的上帝要求他们完全的奉献和专一的忠诚(见路10:27)。他们不允许任何人干扰他们按自己的良心指示敬拜上帝的权利和责任。圣灵是基督徒的向导和教师(见约16:13;罗8:14)。他们的良心是属于上帝的,受上帝引导,不是受任何人或团体所控制。他们的生命是属于上帝的,按照上帝的旨意管理和使用。基督徒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上帝的财产(参《天路》312页)。这种交易在上帝一方乃是购买,在信徒一方乃是自愿乐意的奉献。上帝藉着基督对于信徒的所有权,就这样保证了他们在一切关系到意志和良心的事上能脱离人的奴役,而侍奉基督这一事实的证据就是完全的自由(见约8:32,36;罗6:14,18,22)。


24 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在上帝面前守住这身分。

【本会注释】

在上帝面前。耶稣基督宗教的光荣在于信徒不是独自行路的。他在世上为上帝的家所接纳,与天使和主自己相伴(见太28:20;约14:16-18,21;15:7)。不论他蒙召要遭遇什么样的经历,他都有一个安慰的信息,就是他不会孤单;有一位主知道和体谅他一切的问题和苦难。一切爱祂相信祂的人都得到保证: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他们也不会孤立无援(见赛43:2;来13:5)。当信徒认识到这一点时,他就会乐天知命。信徒因与耶稣交往而学会以遵行上帝的旨意为他的主要工作;他的一切都要用来更有效地为上帝服务。他将享受内心的平安和满足,这是不信的人所无法体验的(见赛26:3;约14:27)。

守住这身分。本节重复20节的劝勉。为什么呢?无疑是为了强调基督教并不企图推翻或废除任何现有的社会秩序。永生上帝的教会在地上并不是要瓦解人类的社会,而是要使其团结。基督徒视奴隶制为弊端,不应存在于文明的社会里,这是对的。但是上帝在祂赐给古代以色列人的律法中允许奴隶制存在(见利25:44-46;见申14:26注释)。上帝的允许并不一定表示祂赞同。允许离婚就是典型的例子:“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太19:8)。在异邦的基督教传道士看到违背耶稣教训的事时,不要设法以激进的手段推翻既定的习俗和惯例。他知道这样做不能推进真理的事业,却会关闭进一步传道的门路。忠心地传扬福音,伴随着圣灵的能力,将会在接受福音的人生活中产生变化,然后就会有社会制度的改变,与真理相和谐。

不要把本节中的教训理解为禁止基督徒在合法的前提下设法摆脱奴役。它只是建议他满足于等待主在这件事上的引导。如果主认为不宜敞开自由的门路,信主的奴隶就要满足于按原来的身份侍奉上帝。他要记住,在他服侍地上主人的时候,他也能有效地服侍上帝(见林前7:22)。他不要在不信的人中造成影响,使他们以为基督教的精神就是违命反抗,从而给教会蒙羞。所有的人都能在任何时候实践耶稣的信仰,在他们所接触的人面前为祂作见证,以这种方式传播真理的知识(见《喜乐的泉源》81,82页)。


25 论到童身的人,我没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怜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你们。

【本会注释】

论到童身的人。保罗现在探讨哥林多信徒显然请教他的另一个问题(见第1节注释)。

没有主的命令。关于使徒要说的童身问题,他没有圣经的明文或耶稣的教训作为权威,他对“已经结婚”之人的劝勉,引用了基督自己的吩咐(见第10节注释)但这并不会削弱或排除下面有关童身问题的教训的灵感性质。

忠心的。保罗就这样表达了他以下见解的权威。他的悔改和献身已经被主接纳;主也赐给他特别的亮光。他已经献上自己的生命为荣耀上帝和遵行祂的旨意。他不断设法在基督里达到完全(见腓3:13,14)。因此他肯定不会提出任何自私或世俗的建议。他所写的话应该被接受为上帝在这个问题上的旨意。


26 因现今的艰难,据我看来,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

【本会注释】

现今。或“现在”。该词在帖后2:2表示基督的复临不是“现在”。

艰难。anagke,指“需要”(林前7:37译为“不得已”)或“患难”(帖前3:7等)。在路21:23中,anagke指随着耶路撒冷的毁灭而临到地上的患难。保罗无疑指基督教所面临的大逼迫和患难时期。

据我看来。或“我认为”。

。anthrōpos,泛指男人和女人。

守素安常。该词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劝人保持自己的身份。参考对接受基督后想改变身份的想法的劝戒(见17,18,20,24节)。二,指下面的话语,即信徒在童身的问题上应接受27-38节的指导。鉴于所面临的苦难,信徒最好避免进入增加他们痛苦和患难的境地。

才好。kalos(见第1节注释)。在学习有关婚姻的勉言时,信徒不要忘记,在考虑自己行动的时候,不仅要想到合法,也要想到有益处(见6:12;10:33)。


27 你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脱离;你没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妻子。

【本会注释】

缠着。deo。今日人们常说婚姻是绳索或契约,强调两人结婚永久性质的结合。

脱离。藉着离婚。使徒教导说,即使在危险或紧急时刻,也不可疏忽对婚姻伴侣的责任。他们要继续婚姻的关系,尽婚姻的责任。虽然他们在逼迫和试炼的时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但他们不可为避免不便和痛苦而想解除婚姻的责任。他们应当履行职责,相信上帝会眷顾他们。

你没妻子缠着呢。你是不受婚姻约束的吗?指单身汉和鳏夫。

就不要求妻子。这里劝鳏夫或单身汉不要急于结婚(参第1节注释)。本节并不是说保罗不赞成婚姻,或认为婚姻是不合法的,像某些哥林多信徒认为的那样(见第28节注释)。他只是设法避免让基督徒在危急时期卷入不必要的麻烦(见第26节注释)。未婚人士在艰难时期确实比较轻松。


28 你若娶妻,并不是犯罪;处女若出嫁,也不是犯罪。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

【本会注释】

并不是犯罪。婚姻是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决定的事。保罗在本章中劝勉是所有面临婚姻问题的人安全的向导,特别是处在逆境中的人。虽然如此,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个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知道结婚或单身都是上帝所认可的。在有些情况下结婚似乎并不明智,但决没有劝任何人单身。这完全是个人决定的事。

肉身必受苦难。在逼迫和患难时期,照顾丈夫、妻子、儿女和履行其他婚姻责任特别困难(见太24:19;参路23:28-30)。“肉身”指地上的生活及其相关是一切事宜,尤其是家庭的生活,有关衣食和照看所有家庭财产等事。在即将临到教会的逼迫时期,有些信徒要坐牢,受折磨,甚至被处死。因为信仰的缘故,家庭被拆散,家庭成员被逐流亡。保罗说,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单身更好一些。

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解经家对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我不愿夸大这些苦难,免得你们听见难过”。二,“我给你们这些教训,是为了让你们免受这些苦难”。后一种解释更为合理有可能。


29 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象没有妻子;

【本会注释】

时候。kairos,特定的时候或时期(见罗13:11注释)。主自己曾鼓励信徒在生活中盼望祂的复临和世界末日(见太24:42,44;25:13;可13:32-37)。耶稣和祂使徒的教训说明,人生的大事就是为进入上帝永远荣耀国度的家乡作准备(见太6:19-21,33;10:38,39;可10:21)。圣经总是说这段准备的时期是短暂的(见罗13:11注释)。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查案审判很快就要结束了。当它结束的时候,再想获得进入天国的资格就为时太晚了。因此大家都应该确保自己被接纳为荣耀国度的公民(见赛55:6,7;但8:14;9:24-27;罗9:28;林后6:2;来3:13;彼后1:10;启22:10-12)。人人都应该在生活上与上天亲密交通,以致无论什么时候要他们放下今生的挂虑,他们都不会感到意外(见可13:35-37;路18:1;21:34-36;帖前5:1-6,17,22,23)。凡认识到这件大事,时刻为迎见上帝作准备的人,不会把情感倾注在属世的事上。他会不断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莫测,在生活上随时为主的来临作准备(见西3:1,2)。

从此以后。鉴于世人为永恒作准备的时间非常短暂,充其量不过是人的一生基督徒不应过于把自己束缚在属世的纽带和财产上。他们不要让任何事物,甚至是家庭的关系,来扰乱他们为天国准备的决心。

要像没有。前面的论述所得出的结论是,那些有妻子的人已经别无选择,但是他们不要因婚姻而忘记了时刻与上天保持接触的本分。换一句话说,婚姻的牵挂,责任和快乐应当从属于人生的伟大目标,就是不断地与主交通,并积极为祂的再来作准备。本节强调的真理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爱上帝和顺从祂的要求应置于信徒的生活的首要位置(见申6:5;10:12;传12:13;太22:37,38)。不要把这一节理解为教导说在婚姻的关系中无需感情和爱心,或与保罗在本章开头的教导相矛盾。


30 哀哭的,要象不哀哭;快乐的,要象不快乐;置买的,要象无有所得;

【本会注释】

要像不哀哭的。凡心中被圣灵充满的人,不会过分地受地上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经受磨难的人将因来生荣耀的确实盼望而克制悲伤。相信上帝和祂的应许会平息痛苦的心(见赛26:3)。

要像不快乐的。这里警告那些因自己属世的财富和福气而高兴的人,不要把主要的快乐集中在这方面。不要为人类命运中属世的成功和名誉而过分快乐。人要认识到地上的万物都是靠不住的。他们的永久喜乐决不能从关注任何属世的成就中获得(见雅4:14;彼前4:2-4;约壹2:15-17)。但我们完全应该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感恩,为我们慈爱的父所赐给我们的恩典而高兴。

要像无有所得。获得财富和进行交易并无不妥,但我们要认识到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是不经久的,很快就会过去。人死之后,他的一切都要留给别人(见路12:20,21)。况且主快要来接祂的一切子民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还要专注于物质的财富呢(见路12:15;西3:2;帖前4:16,17;约壹2:15,17)?既然不久的将来地上的万物都要过去,信徒就应该专注于积攒财宝在天上(见太6:19-21)。


31 用世物的,要象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

【本会注释】

。chraomai,“使用”,“处理”。只要人还在这堕落的世界里,就需要用世上的东西来供生活所需,如衣食和住所。这样“用世物”是完全合理的,因它们被造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见创1:26-31;赛45:18)。

。katachraomai,“充分利用”,“滥用”。但有时katachraomai和chraomai(见上面注释)的意思没有什么区别,或很少有区别,所以译为“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的”。基督徒要合理利用世上的事物,不要随意用上帝的东西来满足自私的欲望或荣耀人。要警惕他们对世上事物的兴趣排斥了对上帝国度事物的兴趣。要接受成圣理智的引导,内心本性的自私愿望,要服从他们属灵利益的更高要求(见太6:31-34;13:22;路21:34)。

样子。schēma,“外表”,“形式”,这里是目前状况下的世界。

过去了。目前的世界很快就要结束(见彼后3:10;约壹2:17;启21:1),所以将心思专注于生活中暂时的事物是愚蠢的。父母尤其要警惕,避免上了撒但的圈套,把光阴和精力都化在获取财富上,同时忽视了培养儿女的智力和品德。


32 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

【本会注释】

无所挂虑。amerimnoi,(参太6:25注释)。这里的勉言特别针对危险和紧急时期,如罗马帝国在一世纪对基督教的逼迫。在这样的时期中,基督徒不应做什么事情来增加他们所必须面对的苦难与忧愁。对于他们来说,放弃结婚的权利可能更好。已婚人士也许比单身者负有更多物质方面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能象单身的人那样完全献身与主。夫妻双方若都完全献身与上帝,结果当然会是对上帝更多的奉献。

主的。指信仰属灵方面的事,相对于今生的事务。“童身”的人不担负家庭的责任。他不必花费光阴和精力预备家庭的物质需要,特别是在试炼逼迫的日子。他可以一心一意推进上帝的国度。保罗自己就是这样选择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愿意,他尽可以保持单身,献身于上帝的圣工。但是保罗已经说明(2-9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结婚是更好的(见太19:10-12注释)。独身生活本身并不比结婚更加纯洁或体面。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以免在学习本章时得出错误的结论。保罗在本章有些地方似乎夸奖独身,但在其他地方则称赞婚姻和基督徒家庭的价值和好处(见弗5:21-32;参来13:4)。


33 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

【本会注释】

叫妻子喜悦。这是合适的。但已婚的男子很可能为竭力讨妻子欢心而未能对明显的宗教职责予以应有的履行(见《教会证言》卷一第436页;《教会证言》卷五第362页)。


34 妇人和处女也有分别。没有出嫁的,是为主的事挂虑,要身体、灵魂都圣洁;已经出嫁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丈夫喜悦。

【本会注释】

又有分别。有文本把这句话与33节连起来,解读为:“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他的兴趣分散了。未婚的女子或姑娘则为主的事忧虑,如何在身体灵里圣洁。”无论怎样理解,总的教训是一样的,那就是未婚的男人或女人有较少受“现今的艰难”(26节)影响的好处。

没有出嫁的。在危险时期单身的好处,对于未婚女子来说,和单身男人是一样的。

圣洁。不要以为已婚的女人不及单身的女子圣洁(见第32节注释)。不是说未婚的女子比已婚的女子纯洁和属灵,而是说她们不因婚姻生活的责任而分心。

身体。见罗12:1注释。

已经出嫁的。参第33节。


35 我说这话是为你们的益处,不是要牢笼你们,乃是要叫你们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事主,没有分心的事。

【本会注释】

益处。保罗现在向信徒保证,他迄今有关婚姻的论述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益处。他并没有意思动员他们独身,尽管他自己认为独身更有利于为主作圣工。这件事不要勉强。要让各人仔细考虑他的劝勉,然后自己作出决定。基督徒应当选择最少妨碍他完全献身侍奉主的途径。

牢笼。brochos,“圈套”,“活结”。不要束缚人的良心。保罗并不想限制他们在正常时期做合法和有利于社会的事情。他没有阻止他们去追随那增进他们真正幸福的道路。他只是设法在“艰难”(26节)和逼迫时期帮助他们。

合宜的。euschēmōn。保罗是指合乎礼节的事。

没有分心的事。见第32节注释。


36 若有人以为自己待他的女儿不合宜,女儿也过了年岁,事又当行,他就可随意办理,不算有罪,叫二人成亲就是了。

【本会注释】

若有人。解经家对36-38节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指父亲与未出嫁的女儿,或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也有人认为是指小伙子与他的未婚妻。

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一,“他的女儿”不大可能指未婚妻;二,“叫二人成亲”(ekgamizo;有文本为gamizo)通常指“嫁出去”,是父亲而不是小伙子的行动。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解释说,希腊人和东方人一样,认为父亲对未出嫁的女儿拥有绝对的威权,由他来决定女儿的终生大事。现在许多东方国家依然有这样的风俗。如果一个姑娘到了婚龄仍不出嫁,就认为是她和她父亲的羞辱。所以东方的父亲急于要在女儿超过婚龄之前为她们寻找合适的伴侣。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指一个小伙子与他的未婚妻,理由如下:一,如果本节前半部分的主语是父亲和他的女儿,动词“叫二人成亲” 就没有表达出来的主语;二,“没有不得已的事”,“由得自己作主”(37节)似乎描写一场更加剧烈的斗争,与父亲嫁女儿的性质不同。

有人认为gamizo只是“使…..结婚”的意思,而不是“结婚”。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希腊语中,以-izo结尾的动词往往失去了明显的使役意义。Gamizo的情况就是这样。然而它在《新约》其他地方显然是指“使……结婚”(可12:25;在太22:30;24:38;路17:27为ekgamizo,但有文本是gamizo)。

有些认为本段是指小伙子与他未婚妻的解经家推测说,保罗在这里用“他的女儿”代表属灵的婚姻,指虔诚的青年人娶处女为妻共同生活,立誓禁欲,保持属灵的结合。历史上这种习俗的例子见《赫马牧人书》卷九第11页,异像一;伊里奈乌斯《驳异端》之一,6. 3;德尔图良《论禁食》17页;《论处女的面纱》14页。我们不要接受这种解释,因为那就等于说保罗默许这种完全非属灵的习俗了。第二种观点只是指一对已经订婚的夫妻而已。

女儿也过了年岁。原文可译为“如果她过了青春时期”或 “如果他过了青春时期”。如果36节和37节是严格平行的,那就应译为“如果他过了青春时期”,与平行句“没有不得已的事”(37节)吻合。

事又当行。根据第一种观点,这是对父亲的劝勉,因为他再以上述的理由或其他理由反对女儿的婚事显然是不明智的。根据第二种观点,这是针对感情强烈的小伙子的劝勉(参第9节注释)。

随意。父亲的意思或年轻人的意思(见上面注释)。

不算有罪。见第9,28节注释。

叫二人成亲就是了。如果本节的主语是小伙子与和他的未婚妻,这句话就显得很自然;如果是指父亲和他未嫁的女儿,那么这句话的主语只能是暗指的了(见上述解释)。


37 倘若人心里坚定,没有不得已的事,并且由得自己作主,心里又决定了留下女儿不出嫁,如此行也好。

【本会注释】

倘若。本节提出了与36节相反的建议,可参考该节来解释。36节的劝勉“是准你们的,不是命你们的”(见第6节)。根据36节或37节,无论做什么样的决定并予以实施,上帝都不会视其是违反祂的律法。

也好。kalōs,是kalos的副词形式,意思相同(见第1节注释)。


38 这样看来,叫自己的女儿出嫁是好,不叫她出嫁更是好。

【本会注释】

这样看来。本节归纳了36,37节的论述。叫女儿结婚,或让一个小伙子娶他的未婚妻没有错,保持单身也没有罪。

更是好。鉴于“现今的艰难”(见第26节注释)。


39 丈夫活着的时候,妻子是被约束的;丈夫若死了,妻子就可以自由,随意再嫁,只是要嫁这在主里面的人。

【本会注释】

约束。deo,如在27节中(见该节注释)。

丈夫活着的时候。上帝的意思是只有死亡才能将夫妻分开(见太19:5-9注释;参《福山宝训》63-65页)。

就可以自由。女人第二次结婚并没有罪,只要她是遵照主的教导选择伴侣(见创2:24;太19:6;罗7:1-3;弗5:31)。

嫁这在主里面的人。即使女人的丈夫死了,她也不能随便嫁给不信的人。她必须首先考虑对上帝的责任。不荣耀上帝的计划就不要采纳(见林后6:14-16;《教会证言》卷五第110页;《给青年人的信息》456,462页)。基督徒为什么不要与不信主之人结合呢?理由如下:一,与不信的人,无论是外邦人还是名义上的基督徒结交,都将大大影响人实行“分别”,作“属上帝的子民”和“不要效法这个世界”(见林后6:17;彼前2:9;罗12:2)的教诲。二,与那些在人生观,特别是在许多重要事情上直接违背真宗教的人结交,不可能有真正的同情和友谊。三,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尊重、不赏识耶稣基督真福音的人一起生活,会使女子丧失敬虔的心,放弃对上帝给祂子民的信息与标准的单纯信靠(见《给青年人的信息》453,454页)。撒但知道信与不信的人结合最能成功地摧毁人的幸福和用途,就竭力劝人离开安全的忠告,随从不洁之心的欲望,造成抱憾终生和永远沦丧的局面(见《教会证言》卷二第248页;《教会证言》卷五第363-365页)。


40 然而按我的意见,若常守节更有福气。我也想自己是被上帝的灵感动了。

【本会注释】

更有福气。makarios(见太5:注释)。根据当时的局势(见26节注释),寡妇如果能与信徒再婚,要比保持单身聪明。

我的意见。见第10,12节注释。

被上帝的灵感动了。这里似乎提到哥林多教会一些自以为受了圣灵感动的领袖。使徒声明自己也是受圣灵感动的。所以这句话是宣称应该接受他的书信,因为这不是人的观点,而是永生上帝所显示的智慧。保罗必须指出他的教训是出于上帝的启示,这样他才能驳斥哥林多的假教师的教训,为哥林多信徒的管理制定规章,保障他们不落入当时环境的特殊诱惑。


哥林多前书第8章

提要:1 不要吃祭偶像之物。8,9 不要滥用我们基督徒的自由,得罪我们的弟兄:11 我们的知识要与爱心相结合。


1 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本会注释】

论到。本节引出了哥林多教会向保罗请教的另一个话题,就是能否吃外邦人的祭偶像之物。当牲口被杀献给外邦庙宇里的神时,一部分肉就分给了供职祭司,祭司再把肉卖掉,其中有一些就流入公众市场。于是产生了两个问题:是否可以到公众市场买这些肉吃?在拜访异教朋友的家时,可不可以时吃这些肉?关于耶路撒冷会议对祭偶像之物的立场,见徒15:20注释。

都有知识。也许哥林多信徒在咨询信中吹嘘这一点(见林前7:1注释)。哥林多信徒知道偶像的本质,乃是无足轻重的(8:4)

叫人自高自大。就是导致骄傲,夸大自己的观点,并对别人苛刻。

爱心。agape,“爱”的最高形式,不是性或生理方面的吸引,而是有原则的爱,真正关心同胞的爱,看到他们在上帝面前的价值,因为基督曾为之舍命(见太5:43注释)。这样的爱“不张狂”(林前13:4),起造就而不是拆毁的作用,不断努力做帮助别人的事(见13章)。单凭知识不足以成为基督徒行动的理由。这一点已从教会因所谓的智慧而结党纷争中得到证明(见1:11,12;3:3,4)。

保罗提醒他们,依赖这种人类智慧的错误引导是危险的。如果心灵没有和上帝建立正确的关系,单单知识或科学会使人心充满骄傲,虚妄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它往往使人离开真宗教并且思想混乱(见1:20,21)。解决有关祭偶像之物的问题不能单靠抽象的知识,而要根据真正的爱对别人的要求,主要考虑如何最有利于同胞的平安,纯洁,幸福和得救。这种爱乃是解决一切教义,道德和社会问题的基础。


2 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本会注释】

知道什么。保罗在这里责备人因知识的造诣的而藐视和疏忽学问较低之人的利益。凡因自己的知识而骄傲,藐视他人,疏忽他们真正利益的人,表明他还没有学到真知识的基本原理。真正有学问的人是谦卑,温柔和为他人着想的。他不会自高自大,漠视别人的幸福。如果一个人不能用他的知识来造福于他人,就表明他还不知道知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造福于全人类。就如一个守财奴囤积财富不用来造福和帮助别人一样,不认识知识所连带责任的人也无视周围人群的利益。他用自己的知识谋取私利,不顾全人类的需要。这样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中不断重演。知识就像阳光,不普照大地就毫无价值。人类要始终记住,是上帝给了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他们作为祂的管家有责任用知识造福所有的人(见箴2:1-6;雅1:5)。只有那些认识和实行爱的人,才拥有完备而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见林前13:2)。本节的教训是,没有感情的知识毫无价值,因为它没有考虑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运用知识为同胞谋利益。


3 若有人爱上帝,这人乃是上帝所知道的。

【本会注释】

爱上帝。顺从那最大的诫命:“你要尽心爱主你的上帝”,会给信徒带来真正的智慧(太22:37;参箴1:7)。哪里有这样的爱,哪里就有对邻舍无私的爱(见约壹4:19-21)。

是上帝所知道的。爱上帝的人在特殊的意义上为上帝所认识。有人可能要说,上帝认识所有的人,为什么保罗特别提到一等人为上帝所知道呢?其实上帝只是与爱祂的人保持密切的交通。祂让他们与祂亲密交往,以回应他们的爱,并视他们为祂特别的朋友(见约10:14;加4:9;提后2:19)。在另一方面,上帝宣称自己也知道那些不爱祂、不顺从祂的人(见太7:23)。


4 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上帝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

【本会注释】

论到。保罗曾离开第1节中所开始讨论的主题,说明单凭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别的东西,那就是爱(见1-3节)。现在他重新探讨基督徒吃祭偶像之物是否合适。

算不得什么。原文强调偶像算不得什么。它只是无生命的木头、石头或金属,在地上或天上并无真实的意义。务要记住,“偶像”不只是一种形象,还被认为代表神明。保罗的话否认这种神明的真实性。信仰人造偶像所代表的各种神明,只是出于崇拜者的想象。《旧约》给异教神明所起的一个名字是'elilim,意为“算不得什么”。

只有一位。圣经一再强调的基本真理是,只有一位上帝、创造主、全人类之父(见尼9:6;赛43:10;44:6,8;玛2:10;可12:29,30;林前8:6;弗4:6)。


5 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

【本会注释】

称为神的。外邦人相信和敬拜许多想象中的神,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上神,根本就不存在(见第4节注释)。外邦人不象基督徒,拥有圣经中圣灵所启示的真理。他们不知道有一位独一的上帝,就是创造主。他们因为无知,就把神的品性归在许多虚幻和真实的事物上。外邦人把神话中的人物,如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巴克斯等,以及太阳、月亮、星星、火、水、土,某些动物和飞禽奉为神明。保罗在这里说明,虽然外邦人称地上和天上的事物为神,但它们没有神的能力。相信圣经的人决不认同这些神的真实性,但他并不因此而否认有影响人类命运的超自然生灵存在。撒但和他的使者有能力以各种形式向人显示自己(见林后11:13-15)。藉着这种能力,魔鬼欺骗和控制千百万人敬拜假神。

许多的神,许多的主。外邦人认为天地间充满了许多不同等级和能力的神和主。但是他们只不过是想象中的神。


6 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祂;我们也归于祂,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藉着祂有的;我们也是藉着祂有的。

【本会注释】

我们。无论外邦人怎么想或怎么做,基督徒应当知道只有一位神;只有祂有权管理他们。并不是由一位神管理世界上的一部分人,由其他的神管理世界上的其他人。一位上帝创造了万物,因此祂有能力和权柄管理地上的万物。

。这个称呼表明了基督徒与外邦人看法的不同。基督徒知道上帝是仁爱、同情和谅解的父亲。祂创造了全人类;祂为他们的幸福生存提供一切所需要;祂保护他们像父亲保护孩子一样;祂在他们伤心的时候同情他们,帮助他们忍受试炼,千方百计向他们显现自己为亲爱的朋友(见诗68:5;103:13;耶31:9)。外邦人不以上帝为父,只当祂是拥有大能,需要安抚的神。

本于祂。见罗11:36注释。

归于祂。eis auton。上帝是我们生存的目的。

藉着祂。我们物质世界的万物是藉着圣子被造的(见约1:1-3,14;西1:16,17;来1:2)。外邦人说宇宙有许多统治者和主宰,但是基督徒说只有一位。保罗在这里所提出的伟大真理是,唯有上帝藉着神格的第二位,就是圣子耶稣基督的积极参与而创造了“万物”。

藉着祂。我们不仅藉着主耶稣基督被造,而且藉着祂得蒙救赎。有关创造和救赎是一切事情,都是由圣父藉着圣子基督而成就的。


7 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

【本会注释】

这等知识。虽然大多数哥林多信徒知道偶像算不得什么,只有一位上帝,但有些人很难马上放弃以前的迷信和情感。

。有一些信徒虽然不再相信偶像的存在,但仍不能把祭偶像之物视为普通的食物。由于一生养成的习惯,他们无法完全摆脱过去。吃这样的食物使他们想起以前的状况,所以承受不了。

既然软弱。他们的良心不够坚强,无法克服以前的偏见和迷信。

污秽。污秽是因为遭到了违犯。凡不出于清洁良心的行为都是罪(见罗14:23注释)。


8 其实食物不能叫上帝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本会注释】

看中。上帝的悦纳不在于吃不吃祭偶像之物。上帝看人的内心,注意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动机。上帝的悦纳并不取决于吃不吃祭偶像之物这类的小事。上帝所接纳的崇拜不在乎这些,而在乎更属灵的事。

不吃也无损。有文本把这句话放在“吃也无益”后面。

吃也无益。信徒不会因为不吃这些食物就提高了他们的道德水准或价值。保罗在这里说的是祭偶像之物。他的话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好象任何饮食都不会影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似的。这条原则不能应用于那些明知对身体有害的饮食,或上帝所严格禁止的食物。


9 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

【本会注释】

谨慎。知道偶像算不得什么的真理,并不能作为只顾自己享受,而不顾对他人影响的借口。

恐怕。一些完全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行为要谨慎,不要引起不太明白事理的人犯错误。这是基督徒行为的普遍原则,是黄金律(“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在次要问题上的实际运用。

自由。exousia,“权利”,“权威”,就是吃祭偶像之物。基督徒有时确实有权做某一件事情,但是考虑到别人,这样做就有欠妥当了(见6:12;参10:23)。

软弱人。见林前8:7注释;参罗14:1注释。信徒要始终牢记自己有义务保护弟兄。他有责任不让自己的言行妨碍他人遵行上帝的旨意。不要只顾个人的便利和意愿;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行动对别人的影响。

绊脚石。就是任何使他人在真道上跌倒犯罪的事情。那些心安理得地吃祭偶像之物的人,有可能使别人犯罪,因为别人会认为他们的行为违背了良心的顾忌(见太18:6-9;罗14:13,20)。


10 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

【本会注释】

坐席。就是参加宴会。这可能是一种官方活动,要在偶像的庙里就餐。

在偶像的庙里。这里所提到的可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可以想象是那些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影响的人,做了本节所描写的事。保罗用这种例子说明一些哥林多信徒疏忽的程度。认识偶像的真正性质的人,可能被视为基督徒行为的榜样。他的行动可能会引起其他在耶稣的信仰上不够坚定的人,放纵有违于他们良心的同样行为(见第7节注释)。

放胆。oikodomeo,直译为“坚固”。也许带有讽刺的语气。那些矜夸自己基督徒自由的哥林多信徒可能说,他们的行为是要坚固弟兄软弱的良心。保罗回答说,他们不是“坚固”,而是摧残软弱的人(11节)。


11 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

【本会注释】

基督为他死的。这里提出了最有力的理由,说明当自由威胁到他人的得救时,就不要滥用这种自由。不要做任何使基督徒然为人流血的事。本节指出了这种可能性,应足以阻止任何人采取有可能引发这种情况的行动。当然,凡真正意识到救主为他所作之事的基督徒,决不会这样自私地不顾他弟兄的利益,去做可能导致“软弱”的弟兄去违背良心的事情。

软弱弟兄。见罗14:1;林前8:9注释。软弱的弟兄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需要耐心地对待。他是我们同信仰的弟兄,是与那些信心坚强的人用同一根温柔的家庭纽带与主连结的。他有权得到教会中所有其他人的爱心和照顾。要千方百计避免威胁这些人的属灵利益。

沉沦。见罗14:15注释。这可怕的后果说明所讨论之问题的严肃性质。


12 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本会注释】

这样得罪。凡心中有耶稣之爱的人,不会希望用他的自由来误导他的弟兄。相反,如果能避免得罪任何人,他是很乐意放弃这些特权和快乐的。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做他想要做的事,而不顾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只要不犯法就行(参罗14:13,16,21;彼前2:15,16)。坚强的基督徒要小心,避免做可能伤害软弱信徒,或是在他们的道路上放置绊脚石的事情。如果我们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影响,就违背了教导基督徒爱弟兄并谋求他们福利的律法(见太22:39;约15:12,17;罗13:10;加5:14;雅2:8)。

伤了。tupto,“打击”,“殴打”,这里指“虐待”。

软弱的良心。见第7节注释。

得罪基督。基督视自己与祂的子民,包括祂最软弱的弟兄为一体。祂在大马士革的路上对扫罗说,逼迫圣徒实际上就是逼迫祂自己(徒9:5;参太25:40)。


13 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本会注释】

食物。brōma,一般食物;不只是肉食,也包括所有的食物。

。kreas,该词只在本节和罗14:21出现。肉食特别与祭祀偶像有关。哪怕是合法的,为了不在软弱弟兄的道路上放置绊脚石,保罗宁可不吃肉。自由是宝贵的,但同胞的软弱应当使信徒不为自己的利益的滥用自由。爱邻舍应成为这些事上的主导原则。满足个人的愿望当然要比救软弱的弟兄重要。这些弟兄可能因他人滥用自由而绊跌。这条原则适用于人生的许多方面,如娱乐,服装和音乐,事实上适用于人的全部生活。克己为人是耶稣真门徒的显著特征(见太16:24;约3:30;罗12:10;罗14:7,13,15-17;腓2:3,4)。这条原则是耶稣精神的实质,在耶稣地上的生活中不断彰显出来。

永远。这里是指终生(见太25:41注释)。


哥林多前书第9章

提要:1 保罗说明自己的自由,7以及传福音的应当靠福音养生:15 但他自愿放弃了这个权利,18 免得成为他们的负担,22 或在无关紧要的事上得罪人。24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场赛跑。


1 我不是自由的吗?我不是使徒吗?我不是见过我们的主耶稣吗?你们不是我在主里面所作之工吗?

【本会注释】

我不是自由的吗?这两个问题在有的文本中顺序是颠倒的。但把 “我不是自由的吗”放在前面,与前面第8章的联系就更加明确了。保罗似乎在说:“我要求你们放弃自己的自由,不要随便使用。我要你们考虑你们软弱弟兄的属灵状况,相应地控制自己的自由。我自己不是也这样做的吗?我作为使徒拥有一定的权利,而我没有利用,免得妨碍人在基督徒的道路上取得进步。本节疑问句的结构表明他们都期待肯定的回答。

使徒。本章从表面上看,似乎偏离了前一章的思路,但它确是前一章,特别是13节主题的继续。保罗说他没有满足自己作为使徒的合法要求,从而表示他愿意为别人的缘故放弃自己的权利。此外他使徒的身份受到了质疑(第3节)。于是他着手阐明他使徒身份的证据。保罗这段为自己使徒的权利所作的辩护,成为他关于福音使者克己美德和行为动机的最优美,最精彩的论述。被基督的精神所充满的人,为了增进上帝国度的利益,愿意做任何事情,接受任何命分。

见过我们的主耶稣。反对保罗使徒身份的理由之一就是说基督在世时他没有与祂在一起。耶稣曾呼召众使徒为祂作见证(见徒1:8)。保罗确实不是耶稣离世前的伴侣,但他在祂复活以后见过祂,就这样加入使徒的行列(见徒9:3-5;见林前15:8注释)。值得注意的是,保罗经常提到他见主的异象,作为他使徒身份的证据(见徒22:14,15;26:16;林前15:8,9)。

在主里面。保罗承认,他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靠着上帝所赐的能力来完成的。他知道自己一无所能(参约15:5)。他所有的能力和智慧都来自那召他担任使徒的主(罗1:1;林前1:1;提前2:7;提后1:1;多1:1)。成功的福音使者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理智地承认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做任何事情。

所作之工。保罗指出,那些对他使徒身份提出异议的人乃是在他的引导下悔改归主的。他以此证明耶稣承认他为使徒并祝福他的工作。没有理由认为上帝会如此赐福给一个冒充的人;因此在保罗的努力下哥林多教会的建立,就是他使徒身份的证明。一个传道人完全可以指着伴随着他传福音工作的福气,来以证明他是上帝所呼召从事传道工作的(见太7:16,20)。


2 假若在别人,我不是使徒,在你们,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在主里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证。

【本会注释】

在别人。就是其他不在哥林多,不是因保罗的工作而悔改的人。他们可能怀疑保罗是不是蒙上帝所差派传福音的,但他哥林多的弟兄不应该有这种疑问。他曾长期在他们中间工作。他们有很多机会熟悉他,看见他工作的成就。他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是奉差遣为上帝作大工的。

印证。即真实性的证明。保罗强调,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尽管质疑他的使徒身份,他们的存在就绝对证实了他对于自己使徒身份的主张。他们的悔改不可能是人造成的,而是上帝的工作,证明上帝与祂的仆人同在,并确实差遣了他。

上帝使用祂的仆人如熟练的工匠使用他的工具。祂的仆人是祂手中用来完成祂在人间计划的工具。如同一个木匠使用各种工具制作一件精美的家具,从完成的作品上可以认出他的手迹。照样,上帝用祂在地上的工人把沦丧在罪中的男女塑造成祂恩典的战利品。木匠熟悉自己的工具并能熟练地使用它们。上帝也熟悉祂的仆人。他们在祂的领导下获得能力,争取人进入天国。这种救人归主的成功表明上帝悦纳他们的服务,并确立他们作为祂见证人的地位。


3 我对那盘问我的人就是这样分诉:

【本会注释】

盘问。anakrino,它和apologia一样,是法官用于法庭的司法术语。主持审判的人,对眼前的案件进行调查并作出判决(见路23:14;徒4:9;24:8)。

这样。关于这个代词是指前面(1,2节)还是指后面,解经家们有不同的意见。与前面的两节相比,它可能更适合于指后面几节的详细论述。那一次保罗对那些质疑他使徒权威的人提出辩护。在第4-6节中他摆出了主要的反对理由,在随后的几节中他说明这些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分诉。apologia,“辩护”。这是一个司法术语,指受审人的辩护词(见徒25:16;腓1:7,17;提后4:16)。该词在本节指保罗回答那些查问使徒身份的人。保罗充分认识到他奠定哥林多教会的根基是靠着上帝的能力。保罗以信徒自己作为他使徒身份的印证或严肃凭据,以及给予反对者的答辩。


4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靠福音吃喝吗?

【本会注释】

权柄。exousia。保罗说自己拥有其他所有使徒的全部权利。

吃喝。人们可能会根据第8章的内容得出结论说,保罗是指如果他愿意的话,他有权利吃祭偶像之物。但是上下文不支持这个观点(见2,3,6,7节)。他说的是他作为使徒,有权接受他所服侍的教会供养这一问题。保罗声明,他和其他所有为上帝的道而献身的福音工人一样,有权接受教会的供养。根据他下面的论述(7-14节),这是具有充分理由的。

保罗回答这个问题的论据似乎是:保罗和他的同工巴拿巴用双手的劳动供养自己(徒18:3,6)。其他传道人和教师则要求他们所服侍的人供养他们。难道保罗和巴拿巴没有这样要求信徒供养,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是使徒!保罗回答道:尽管他确实是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的,但作这样的推论是错误的。不是因为他没有权利接受供养,也不是因为他没有作这样的要求,而是因为他知道他不提出这一要求是为了教会的属灵利益。


5 难道我们没有权柄娶信主的姐妹为妻,带着一同往来,仿佛其余的使徒和主的弟兄并矶法一样吗?

【本会注释】

姐妹。就是一位女基督徒,教会的信徒(见罗16:1;林前7:15;雅2:15)。

。她和她的丈夫一样,都有权接受教会的供养。保罗在这里似乎是说:“难道我们没有权利带着信主的妻子出行,由你们支付费用,就像其他使徒那样吗?”有人认为本节的“姐妹”不是指妻子,而是指一个女性随从,可以照顾使徒的需用,就像某些妇女服侍基督那样(见路10:38-42)。但这里既已提到已婚的彼得(见太8:14;可1:30),就表明是指妻子。

仿佛其余的使徒。这表明使徒结婚是很普遍的。使徒带着妻子出行,可能有若干原因。在东方国家,男子对女性听众宣传宗教并不容易。但是使徒的妻子就很容易与女性接触。因此,使徒们在国内出行时有妻子相伴帮助他们,在他们在患病或受逼迫时照顾他们,这是很有好处的。保罗为了自己的工作宁愿不结婚(见林前7:7注释)。有时一个人没有家庭的牵累确实更能作好工作。但是强迫传道人独身,是没有圣经依据的。

主的弟兄。见太12:46注释。基督开始传道时,祂的弟兄们并不相信祂(见约7:3-5注释)。后来他们显然改变了态度,成为传福音的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结了婚并把妻子带在身边的,至少在某些行程中是这样。见徒1:14注释。

矶法。就是彼得(见太4:19;16:18;可3:16;林前1:12注释)。彼得结婚的事实见太8:14;可1:30。既然使徒彼得以他自己的行为赞同传道人结婚,那些自称是他继承人的人却禁止传道人结婚,那就奇怪了!


6 独有我与巴拿巴没有权柄不做工吗?

【本会注释】

巴拿巴。巴拿巴原是塞浦路斯的一个土地拥有者。他加入耶路撒冷的教会,把财产分给穷苦的信徒(徒4:36,37)。后来他被派到安提阿照看那里日益增长的需要(徒11:22)。他觉得需要人支持,于是得到了保罗的帮助(徒11:25,26)。后来他加入保罗的第一次布道行程(徒13:1-4)。那一次行程之后,因为在第二次行程带不带约翰马可问题上的分歧,他们的合作暂时结束(见徒15:36-39)。在写这封《哥林多前书》时,他们已分开数年。这是他们分开以来保罗第一次提到巴拿巴。

有权柄不做工。原文问句的形式,强调保罗和巴拿巴有权不作工自养,如果他们这样选择的话。保罗悔改以后,他的人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为基督作见证,劝人接受祂为他们的救赎主(见林前9:16;林后5:11;腓3:13,14)。他时刻警醒着避免任何妨碍人相信他信息的事(见罗9:1-3;10:1;14:16,19-21;林前8:13;9:22,23)。外邦人对来到他们中间的人持怀疑态度,因此使徒决心不给他们有借口指控他作为宗教教师来到他们中间是为了靠他们养生。

一些人似乎一直尾随着保罗工作的脚踪,不断地设法给他找麻烦,破坏他的权威,拦阻他的工作(见徒13:45,50;14:2,19;17:5;加2:4;3:1;5:12)。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犹太籍的基督教教师。他们认为摩西的律法对于基督徒具有约束力,并试图把他们的教义强加给保罗和巴拿巴所建立的教会,从而引起人对保罗产生怀疑。他们显然找不到指控他的真实依据,就说他拒绝接受哥林多信徒的奉养就表明他不是一个基督的真使徒。见林后11:22注释。

福音的使者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必须时刻警惕不要让自己的言行引起他所服务之人的反感。这就要求他为了别人的益处,在必要的时候必须乐意放弃自己合法的权利。


7 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

【本会注释】

当兵。strateuo,在战争或和平时期服役。该词通常指服兵役。士兵为了同胞和国土而投身军旅。他的责任是保卫征他当兵之人的利益,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献上生命。但士兵有权要求征他当兵的人提供他的一切所需,使他能把精力完全放在受托的职责上。正如世上的士兵有权从那雇佣他的人那里得到工资,福音的执事也有权从他所服侍的人那里得到供养。这是第一个例子。

粮饷。opsōnion,“军队的配给”,“薪水”,“津贴”,“工资”。古时的惯例是分给士兵肉、谷物和水果。士兵不必自己去赚取口粮。这是雇佣他们之人的责任。福音的工人也不必要把光阴和精力用在赚取他们自己的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上。

葡萄园。第二个例子是农业方面的。种植葡萄园的人不必担心他的劳动是徒然的。他指望享受葡萄园的果子。同样,传道人既把光阴,精力和才干用在建立教会,就是上帝的葡萄园上,那么就有权接受供养(见诗80:8,9;赛5:1-4;27:2,3)。

牛羊。第三个例子强调了前两个例子的要点。保罗在选择这个例子时,心中所想到的可能是把上帝的教会比作羊群(约10:7-9,11;来13:20),把传道人比作牧人(弗4:11)的比喻。

上帝这个奉养传道人计划中的重要教训是不容忽视的。人的本性的极端自私的。他不断地努力积蓄物质的财富。教会奉养那些在属灵事务上为她服务的人,有助于信徒克服内心自私的自然倾向,使他们有机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传道人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更重要的,这是他们感谢上帝藉着祂所派仆人的服务眷爱他们的方式。


8 我说这话,岂是照人的意见;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

【本会注释】

照人。原文的问句形式要求否定的回答。难道这个奉养工人的计划只是人的看法吗?也许有人提出异议,说这个计划没有圣经的依据。

律法不也是这样说吗?上帝的律法,无论是十条诫命,还是被称为摩西律法的律例和典章,都是犹太人和犹太籍的基督徒所十分尊重的。保罗和犹太人辩论的时候,习惯用《旧约》来支持他的观点。他在第7节中用人的推理来证明教会应当奉养传福音的人。现在他用《旧约》的例子来证明以色列人在古时就已认识和实行这条原则。


9 就如摩西的律法记着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他的嘴。”难道上帝所挂念的是牛吗?

【本会注释】

摩西的律法。关于这个律法的定义,见路2:22;24:44;徒15:5注释。

笼住。引自申25:4。笼住牛的嘴,是用带子绕住牛嘴或用篮子套着牛嘴上,并用皮带系角上,这样使牛呼吸通畅但又不能吃东西。律法允许牛在踹谷时吃谷子,显示了上帝对家畜的关爱,一般认为这是对劳役动物人道的待遇,但是这一节还有比善待动物更深的意思。

难道上帝。原文的问句形式要求否定的回答。但我们不要下结论说保罗不赞成按字面来解释这一节经文。上帝确实是眷顾牛的。保罗强调,允许牛踹谷时吃谷子这一人道的规定所包含的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工作的人有权享受他辛劳的果实(林前9:7;帖后3:10)。这一智慧公平的安排被撒但所控制的人大肆歪曲了。千百万工人没有得到他们劳动的合理报酬。他们没有公正地享受自己辛劳的果实。上帝看到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祂向祂忠心的子民保证说,在祂永远荣耀的国度里,大家都将享受他们劳苦的果实(见赛65:21,22)。


10 不全是为我们说的吗?分明是为我们说的。因为耕种的当存着指望去耕种;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

【本会注释】

全是。pantos,“肯定”,“确实”,“在任何情况下”,“无疑”。但保罗并不否认按字面理解律法(见第9节注释)。他只是广泛地运用了这一原则;把它与字面解释的范围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为我们。保罗现在明确地把这条律法运用于那些蒙上帝呼召宣传福音的人。人们或许要问,这条规则是在什么意义上应用于传道人的呢?回答是,上帝计划让所有诚实劳动的人都有得到报酬的合理盼望。报酬并不是福音工人的主要目的。他像保罗一样,是不得不传道的(见16节)。但是主表明了祂对祂工人的关怀。虽然福音的真使者是在深深的感动之下为同胞的得救而辛劳的,但他的辛劳也不可没有报酬的希望,包括物质的支持和将来的喜乐(见耶20:9;林后1:14;帖前2:19,20)。

当存着指望去耕种。应当鼓励耕种土地的人竭尽全力。为了达到这一点,他应当有自己的辛劳获得成功的合理盼望。他在劳动的时候,应当得到明确的保证,那就是他将要享受劳苦的果实。那些被迫工作,没有这鼓舞人心之盼望的人,工作必大打折扣,不会尽最大的努力。一个没有足够报酬保证的人,怎么会在工作中有很大的兴趣呢?怎能指望他无私而不知疲倦地献身于所交托他的任务呢?当他牵挂自己家庭的需要时,他怎能无忧无虑呢?参加属世工作的人既是这种情况,主的葡萄园的工人不也是这样吗?

打场的也当存得粮的指望去打场。在救赎的计划中,上帝用许多工具来完成祂的计划。正如在农业方面,有人耕地,有人收割。同样,在救灵归入上帝之国的大工中,圣灵可以用一个人在寻求真理的人心中撒下福音的种子,而用另一个人引导这人受洗加入教会(见3:6,7)。在引人悔改归主的工作中,一个工人不管做哪一方面的工作,都将与上帝所用引人归主的一切工人共享奖赏(见太20:8-10;约4:36-38;林前3:8,14)。播撒真理种子的工人,与后来有幸建立教会的工人,都有权享受物质的支持。而把福音介绍给这个教会成员的,乃是那些最初的工人(见提后2:6)。


11 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

【本会注释】

属灵的种子。基督的工人所传递的福分远比他所接受的物质支持有价值。他宣讲福音,是带着福音的一切福气和安慰。他使人认认识上帝,认识救赎的计划和天国的盼望。他引导人走在舒适平安的路上。他在圣灵的领导下把人从堕落的偶像与假神崇拜中救拔出来,享受与永生上帝交通的喜乐。总之,他作为基督的使者邀请人接受那带给他们永生的知识(见约17:3;林后5:20)。他把具有永恒价值的财宝放在人面前,与地上所有苍白无意义的财富进行比较(见赛55:2;太13:44-46;启3:17,18;21:3,4,7;22:14)。

。圣经用撒种的比喻来表示福音的传播,以及传递藉着信靠基督而得的崇高盼望与特权(见太13:3,19-23;约4:38)。当我们想到撒种的人把种子撒向整块土地的时候,就会认识到这个比喻是多么合适。福音的工人也是这样把上帝的道传给各式各样的人。他传道给一切来听的人,并不知道谁会愉快地接受,谁会像撒种比喻中的石头地和路旁那样(见太13:4,5)。他的责任就是播种,而把使种子结出果实的工作留给上帝的灵(见传11:6;可4:26-28)。

大事。工人获得供养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他们所得到的,远远比不上他们所传播的。基督教会在“肉身”上供养工人不仅不是一件小事,也是他们愉快的责任。他们可以藉此对主待在他们身上的恩典有所感激(见罗15:27)。


12 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

【本会注释】

别人。无疑指哥林多教会其他的宗教教师。保罗可能想到林前1:10,11;3:3中提到的那些人。教会中各派的领袖可能都主张有权得到教会的供养。他们可能就是那些想证明保罗不是使徒的人,因为他不像他们那样行使接受教会供养的权威。但是他表示,既然别人有这样被供养的权利,他就有更大的权利。他是他们最早的导师;他曾带领他们到主那里并帮助他们建立教会。他在属灵的事上更久更辛劳地指教引导他们。

权柄。exousia,“权利”,“权威”,“特权”。

没有用过。虽然保罗有更大的权利要求教会提供物质的支持,但他没有使用他的权利。他在这件事上选择放弃他的权利,而用作工来维持自己。他非常谨慎,免得给人以口实,指控他到哥林多传福音是为了财利(见徒18:3;林后11:7-9;12:14)。这就证明保罗已完全献身于救灵归向上帝之国的毕生事业(见林前9:22)。他总是首先而且单单考虑到他所服务之人的最高利益。这种无私献身主圣工的精神,乃是一切见过耶稣,体验过靠着耶稣基督向罪死并向上帝而活之意义的人身上所表现的特征。见徒9:6;加2:20;5:24-26)。

忍受。保罗自养的决定使他忍受了各种艰难。只要能推进上帝的国,他甘愿忍受这一切。

阻隔。保罗十分谨慎,不想做出什么事情妨碍传福音的工作;不是因为他对自己得到充分供养的权利有什么怀疑,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放弃这个权利有助于基督的事业,并能避免因他坚持得所当得的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13 你们岂不知为圣事劳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吗?伺候祭坛的就分领坛上的物吗?

【本会注释】

。保罗指的是犹太人和了解他们之人中间的常识,即祭司有权从圣殿的物中得到供养。把以色列人的历史记录下来是为了基督教会的益处。古时圣殿崇事中管理教会事务的原则是值得仔细研究的。

为圣事劳碌的。在圣殿中工作并照看圣殿神圣器具的,不仅有祭司,还有利未人。他们为圣殿保洁并预备圣所的需用,如油和香。他们还提供圣殿崇祀的乐师(见民1:50-53;3:5-37;4:1-33;8:5-22;林前23:3-6,24,27-32)。

殿中的。上帝曾藉着摩西教导说,祭司和他们的助手不应承受巴勒斯坦的任何土地,而要完全从殿中得到他们的供养(见民18:20-24;26:57,62;申18:1-8)。祭司和利未人基本上没有照看土地和其他财产的责任。这样,他们就能一心一意从事圣殿的重要工作。他们不必担心他们暂时需要的供应。上帝藉着会众的十分之一和祭祀奉献供养他们。

伺候祭坛的。无疑特指祭司,因为他们的责任是在祭坛上献祭。利未人协助预备祭牲和照看祭司所用的器皿与用具。但是在主面前献祭和在幔子前的金炉上献香乃是祭司独有的权利(见出28:1-3;民18:1-7)。

坛上的物。有些祭物的部分祭肉是留给祭司用的。祭司就这样分享坛上的祭肉(见利6:16-18;7:15,16,31-34;民18:8-10;申18:1,2)。


14 主也是这样命定,叫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

【本会注释】

命定。diatasso,“安排”,“指定”,“命灵”。上帝命定祂地上的传道人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要担负双重的责任,既要传福音,又要供养自己。耶稣差遣祂的门徒到前往巴勒斯坦城乡,吩咐他们不要为自己肉身的需要而操劳。那是他们所服务之人的责任(见太10:9,10;路10:7)。上帝告诉以色列人,他们所有财产的十分之一属于祂的。他们有责任为圣殿的祭司忠心地奉献十分之一(见利27:30,32;民18:21;玛3:10,11;来7:5)。耶稣在地上时也认可了这个计划(见太23:23)。上帝所命定的方法就这样明确地设立了模式,让基督的教会效法,以供养传道人。古代的以色列人在这件事上背离了上帝的明确教导,受到了咒诅(见玛3:8,9)。自称为基督徒者如果不把属于上帝的奉献给祂,就落在那向以色列人宣布的同样咒诅之下。但那有爱心并乐意服从这公平合理之要求的信徒,就可以要求实现赐给遵守什一奉献之人的奇妙应许(见玛3:10-12)。人的本性是非常自私的。他自然是效法真理的大敌撒但的榜样。撒但就是因滋长高抬自己的愿望而丧失天上崇高地位的(见赛14:12-15;耶17:9)。

什一制和供献除了帮助人依靠上帝而不依靠世界的物质之外,还不断地抑制人的私心(见太6:19-21)。用什一制和供献来供养传道人并推进上帝的圣工,显然给奉献者和接受者都带来了福气。它抑制了自私,引发和保持了人们对教会工作的兴趣。同时那些献身传道的人得到了充足的供应,不需要像为属灵的事物那样,为属世的事务而担心忧愁。

靠福音养生。如果所有的信徒都能忠心地交纳什一和供献,就会有充足的资源来推进福音的工作。可以委派更多的工人,使主的再来加快。传道人有责任在这件教会经济的事务上教育信徒,好使他们得到上帝应许赐给在这件事上遵从祂计划之人的福气,并促进在全世界传扬福音的圣工(见林后8:4-8,11,12;9:6-12;《使徒行述》345页)。


15 但这权柄我全没有用过。我写这话,并非要你们这样待我,因为我宁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夸的落了空。

【本会注释】

全没有用过。见第12节注释。

这样待。哥林多信徒无疑向来是愿意供养保罗的,只要他愿意的话。保罗要确保他现在为自己权利的辩护不会被人误解。

宁可。这句话似乎有些夸张。但我们要认识到,正如后面几节所看显示的,保罗所寻求的,并不是个人的荣耀,而是上帝的荣耀。这一段再次让我们看到保罗为主和主圣工的奇妙献身,强调他奋不顾身地维护拯救他之主的利益。人可以履行他所已经认识的上帝旨意,但如果他不是出于甘心而是出于勉强,他就无法理解保罗的荣耀。而那些在供养的问题上象保罗那样乐意做超过要求之事的人,必得到特殊的回报。


16 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本会注释】

。直译为“虽然”,“如果”。保罗在16,17节中的论据较为难懂,有好几种解释。有人在16节句首加上“像别人那样”,将这句话解读为“如果我像别人那样[向传道的对象收取费用],我就没有什么可夸的”。其他人则认为这句话的意思较为笼统;保罗似乎是说,“我传福音不是为自己的荣耀,而是出于需要”。

没有。保罗在第15节指出他有理由夸口,但在这一节中他说明自己在传福音的事上没有任何夸口的权利,因为他传道是不得已的。

不得已。保罗不能夸耀他不得已而作的事。所有得报赏的盼望必须与他自愿做的,而不是勉强而做的事情相联系的。这将表现出他内心的真实倾向和愿望。“不得已”,无疑指他蒙召担任传道人(见徒9:4-6,17,18;13:2;22:6-15,21;26:15-19)。这不容忽视的,能使他保持平安的心态并得蒙上帝悦纳。

若不传福音。保罗知道沉默的惩罚。他知道自己是蒙上帝委托传脱离罪恶的喜讯的。他如果保持沉默,就没有心灵的平安,没有快乐,无法与基督沟通。保持沉默意味着拒绝主所托付他的责任(见徒22:14,15,21;罗11:13;15:16;弗3:7,8)。

凡蒙上帝宣召担任传道人宣讲福音的人,若从事其他行业的活动,决不能得到快乐或满足。如果一个已存无亏良心和平安心灵的人闭口不传福音,他就决不要参与福音的工作(见《传助良助》437页)。福音工作是世界上最需负责任的工作。只有那些愿意受上帝之灵的引导,怀有神圣责任感的人,才能参与(见《教会证言》卷三第243页)。耶稣基督的真使者不必考虑自己和自己的便利。他不会尽量少干工作,不会把自己的服务局限在每天一定的时间里;他急于做超过表面上所需要做的事情,因为他爱上帝并知道灵魂的价值。他被内心寻找拯救失丧之人的愿望所催促(见耶20:9)。与传道人有关的真理也适用于每一位主的门徒。耶稣已经托付所有相信祂的人为祂作见证(见太28:19,20;徒1:8;《历代愿望》347,348页;《教会证言》卷九第19,20页)。所有爱救主的人都将接受这个使命,让圣灵藉着他们光照一切与他们接触的人(见但12:3;太5:1;腓2:15)。


17 我若甘心做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

【本会注释】

甘心。hekōn,“热切”,“自愿”。保罗不是说他作工是出于勉强或不甘心,而是说他的使命不是他起初人生事业规划的结果(见第16节注释)。

赏赐。保罗的意思不完全清楚。使徒也许是说,如果在传福音的事上他和其他教师一样,他就会像他们那样接受赏赐了(第14节)。但这不是他想要的赏赐(见第18节注释)。

不甘心。akōn,与hekōn的意思相反(见上面“甘心”注释),根据上下文,这里指不是出于他自己的决心。他蒙召做工时心中正有其他的计划,所以他传福音是没有理由夸口的。

责任。oikonomia,“管家”,“职责”。保罗被委托了管家的职责。在保罗的时代,管家常常是从家奴中挑选出来负责照看家庭财产的(见路12:42,43)。这里并没有把基督的传道人贬低为奴隶工作的意思。该词被用来说明保罗被任命为使徒的方式。

保罗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传福音完全是被迫的,没有其他的理由,因为他已重任在肩,或者说他的行动是违背他心愿的。他一得到上帝的呼召,就很高兴地接受了管家的职责,并决心开展他的工作。他觉得自己还是不接受上帝为传福音的人所安排合法的物质支持为好(见路10:7;林前9:13,14)。这意味着他在传福音时,将得不到本来可以合理享受的安逸和便利,并为了自养而艰苦劳累。这种行为证明他在用心工作,并真正享受和热爱它。


18 既是这样,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我传福音的权柄。

【本会注释】

赏赐。保罗抱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早年曾反对基督和祂的门徒,他的奇妙悔改(见徒7:58;8:1,3;9:1-6),和他所受托的崇高使命(见林前15:8-10;弗3:7,8;提前1:15,16)。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迫害耶稣门徒的大罪,即使他当时真心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实行上帝的旨意(见提前1:13)。基督为钉祂的人对天父的恳求(见路23:34),形象地说明了使保罗反对福音的罪孽得到赦免的恩典。真诚地悔改罪行,会使上帝宽恕悔改的罪人(见徒2:37,38;3:19)。

保罗认识到上帝恩待他,特别呼召他担任使徒,委托他以重任,使他领受了他所不配得,且永远无法偿还的恩典(见提前1:11,12,14,16)。他高兴地接受了上帝施恩所托付他的使命,公开承认他欠所有的人福音的债(见罗1:14,15;林前9:16)。保罗对耶稣充满了感激之爱,就欣然献身把救恩的信息传给所有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他由衷地要放弃对于他的合法供养(见13,14节)。他不愿因接受报酬而影响他工作的喜乐。这工作对他来说,乃是爱的服务。他决心不让自己无私服务的特权被剥夺(见第15节)。在保罗看来,最大的赏赐就是上帝认为他配领受崇高福音执事的恩召,可以自费从事救灵工作,表现他对救主无私的爱,而不致成为教会的负担。

不花钱。就是不从他的信徒那里募集资金供养他。

用尽。katachraomai,“用完”,或只是“使用”,这里无疑指保罗没有或接受哪怕是部分的供养。不要从贬义方面理解该词。保罗一再申明他有权得到信徒的供养(见4,5,11,12节),但他不打算运用这个权利。否则就会妨碍福音,使他得不到他所羡慕的赏赐,就是他免费向所有听众传讲救恩的报赏(见12节)。

不要根据保罗在15-18节中的话语,认定福音使者必须亲手从事某种劳动来自养,不能指望教会的供养。使徒谨慎地解释说,他自己的态度只是例外,不能作为规则(见5-7,9节)。上帝已经清楚的教导他的教会关于祂供养祂仆人的计划(见14节;《使徒行述》338-341页)。

传福音的权柄。就是保罗在传福音时从他的信徒那里得到支援的权利。


19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

【本会注释】

自由。见本章第1节注释。保罗回到8:9-13中的话题。他不想让他的自由成为软弱之人的绊脚石。他进一步树立为别人的缘故放弃权利的榜样。

我甘心作了众人仆人。保罗乐意为别人服务,增进他们的利益,就像一个没有报酬或工资的仆人那样。他愿意在不牺牲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遵从习惯、风俗和别人的意见,就像仆人愿意讨他的主人欢心,或因为他不得不这样做。上帝的执事必须随时准备使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工作适应于他们服务对象的性质(见《教会证言》卷二673页)。

多得人。保罗一生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服从于他宣讲福音和救灵归向基督的伟大目标。保罗随时愿意牺牲自己,只要能吸引人归向基督(见罗9:3)。使徒的伟大抱负就是被圣灵所用尽多地引领人藉着基督得救脱离罪恶。这是每一个福音真使者的抱负。


20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本会注释】

作犹太人。保罗在这本节和21,22节更详细地说明他在19节中所提到的做法。保罗在各等人中都是这样做人的。保罗曾多方对犹太人宣传福音。他是作为他们中间的一分子接近他们的(见徒13:14,17-35;17:1-3;28:17-20)。保罗不仅在传道上适应犹太人,也在不违犯原则的前提下表现出遵从他们的习俗(见徒16:3;18:18;21:21-26;23:1-6)。他原是法利赛人和犹太公会的议员,所以很熟悉犹太人的方式(见徒23:6;26:5;腓3:5;《使徒行述》102页)。保罗在传福音给同胞和为自己辩护时都很好地利用了这种犹太人的知识(见徒23:6-9)。只要他能保持无亏的良心,他就遵从他们的习惯和偏好。他不会无谓地冒犯他们,反而利用了对他们信仰和风俗的熟悉,以便于向他们宣传福音。他尽可能迎合他们人生观的主要目的就是引领他们归向救主。

作律法以下的人。关于这个说法,解经家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保罗在这本节所提到的“犹太人”,是指犹太民族;而“律法以下的人”是指从信仰关系上考虑的犹太人。有人认为“犹太人”是指按着肉身和血统的犹太人,而“律法以下的人”则是指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有人认为“律法以下的人”是指严格的犹太人或法利赛人。也有人解释说这两组人是一样的,保罗采用这样的并列结构是为了强调,为下面“没有律法的人”(第21节)的说法做铺垫。还有一些解经家认为这可能是指那些主张靠守律法得救的人,例如一些归依基督教的犹太人。他们觉得仍需遵守摩西全部的仪文律法,来争取上帝的悦纳(见徒15:1;21:20-26)。关于“律法以下”的意义,见罗6:14注释。

保罗不会无谓地违犯犹太人的律法。只要不违背原则,他就不会指责他们对摩西律法的尊敬,也不会拒绝遵守那些律法。在这件事上,他非常谨慎,以致在他遭到犹太领袖指控的时候,他能说自己已经遵守了犹太人的律法和习俗(见徒25:8;28:17)。

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保罗并不认为基督徒需要遵守仪文律法,但是他千方百计创造一种良好的印象,以便更好地帮助那些“律法以下”的人信从福音的真理(见徒15:24-29),从而“得”着他们。


21 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上帝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本会注释】

没有律法。就是那些不知道犹太人法规的人;即外邦人或异教徒(见罗2:14注释)。

得没有律法人。保罗与所有的人接触的目的,就是争取他们归向基督。

在上帝面前。使徒惟恐被人误会或指控为拒绝所有的律法,就补充说明,在他与人的一切接触中,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他始终意识到自己对上帝的责任。

在基督面前。保罗从悔改的时候起,就顺从基督和祂的教训。爱心,感恩和责任的纽带把他与基督紧紧相连。他人生的主要目标就是乐意不断顺从救主的旨意。


22 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本会注释】

软弱。指那些对福音的理解有限,会被一些本身完全合法的事所伤害的人(见罗14:1注释)。对于这样的人,保罗不会故意做什么以引起他们的偏见或扰乱他们对真理的有限理解。他不会在服装,饮食,甚至是宗教礼节上违背他们的风俗而冒犯他们(见徒16:1-3;罗14:1-3,13,15,19-21;林前8:13)。这种屈从软弱弟兄的观点在保罗一方也许是示软,但实际上却表明他拥有强大的道德力量。只要确保能体验耶稣的爱,高举因信基督而得救的伟大真理,保罗完全可以在次要的问题上顺从他们的习俗,如禁忌吃祭偶像之物等(见8:4,7-9),从而让那些软弱的人高兴。

就作什么样的人。保罗多才多艺,所以他会适应各种环境和各样的人,只要不违背正确的原则。但保罗从来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

无论如何,总要。pantōs,“肯定”,“明确”,“至少”。

救些人。保罗做每一件事情,都愿意适应他所处特殊的社会群体,并能容忍所有的人。他唯一的目标就是那些相信他信息之人的得救。他并不说自己打算救所有的人,因为他知道许多人不会相信(罗9:27;11:5)。保罗藉着适应各阶层人的风俗、习惯和观点来救一些人。他紧随救主所树立的榜样,如先知所说“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赛42:1-3)。传道人所能培养最有用的品质之一就是适应性。这种品质能帮助他像耶稣那样工作:在穷苦无知的人家里,在商人和金融家的市场,在富人的宴会和娱乐活动中,在与智慧人的交谈时。他愿意到任何地方并使用最合适的方法,争取人进入上帝荣耀和平的永生国度(见《服务真诠》23-25页;《传道良助》118,119页)。


23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本会注释】

福音的缘故。这里显示了保罗做每一件事的指导原则。他明白耶稣之爱的真实性,祂复活能力的确切性和上帝怜悯悔改罪人的真理。他在不灭的情感激励之下,不惜一切代价救人。这是所有圣灵所重生并效法耶稣榜样之人的经历(见徒1:8;2:17,18,21;4:13;《喜乐的泉源》72,73页)。自我在爱上救主之人的生命中消失了。他活着只为遵行上帝的旨意(见加2:20)。

同得这福音的好处。这是使徒的最高盼望,就是有幸分享他为之辛劳受难之人的永生赏赐。他这句话中所表达对同胞的爱,就象摩西的爱心一样。摩西为了让以色列人得到宽恕并重蒙悦纳,宁愿自己不得救(出32:31,32)。如果没有耶稣为之舍命的人在场,天庭将失去许多快乐(约14:3;17:24;参《服务真诠》105页)。


24 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

【本会注释】

岂不知。保罗在24-27节中用希腊世界定期举行的著名体育竞赛来说明他的论题,即为了他人的得救,需要训练克己的精神。他在26,27节中将这个教训用在自己身上。保罗所指的,可能是哥林多居民所最熟悉的哥林多地峡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有赛跑,拳击,摔跤和铁饼。保罗提到了两项,赛跑(24,25节)和拳击(26,27节)。

赛跑。stadion,“跑道”。

这样跑。所有参加希腊赛跑会的人都竭尽全力争取奖品。他们运用通过高强度训练所得到的技能和耐力。没有一个人是冷淡,懒散或疏忽的。永生生命的冠冕是给所有人的,但只有那些愿意经受严格训练的人才能得到奖赏。这就意味着基督徒在话语、思想和行为上,要时刻接受圣经崇高标准的指导,而不能受他自己内心的意愿所控制。他在路程的每一个步都要问:“耶稣会怎么做?这个行动的方针、工作的计划、娱乐的形式是会增加还是削弱我的属灵力量呢?”凡干扰属灵进步的一切事情都必须拒绝;否则就不可能胜利(见来12:1,2)。

奖赏。在运动会上,只有一个人获得胜利。但所有参赛的人为了增加他们获奖的机会,都愿意经受艰苦严格的训练。给胜利者的奖品是一个由松树、桂树、橄榄树、欧芹或苹果树的叶子编成的冠冕。


25 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

【本会注释】

较力争胜的。agōnizomai,“战斗”,“竞争”,“挣扎”,“力争”。英语单词“agonize(折磨)”就源于agōnizomai。见路13:24注释。要在希腊运动会上获胜,不能靠断断续续的努力,而要靠自始至终的努力,决不可中途放松。

有节制。egkrateuomai,“实行自制”。要想在运动会上有胜利的希望,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和食欲。此外他还必须使自己的身体能敏捷地响应大脑的指令;必须克服那常常搅扰人性的懒惰和厌劳的本性;要避免一切如酒那样刺激人最终却削弱人的兴奋,奢华和放荡的生活。他必须在凡事上自制,不仅在那些有害的事物上,在使用本身无害的事物时也要这样。他的饮食必须严格适中,完全拒绝有可能削弱身体的东西。

凡努力争取永生奖赏的基督徒在某些方面必须遵循与参加希腊运动会类似的程序。凡希望最后配站在主面前的人,也需要那些竞争世上暂时荣誉的运动员所具备的勇气、信心、毅力、克己和勤勉(参太24:13;路13:24;腓3:13-15;提前6:12;提后2:4,5;4:7;来12:1-4;雅1:12;启2:10)。在基督徒的竞赛中,每一个符合训练要求的参赛者都可以得到奖励(见启2:10;22:17)。虽然永生完全是上帝的恩赐,但只能给那些寻求并竭力争取的人(见罗2:7;来3:6,14)。

冠冕。stephanos,“环绕的东西”,“包围的东西”,“花环”,或“花冠”,常常由叶子编成,戴着作为胜利或喜乐的标志(见第24节注释)。

不能坏。希腊运动会胜利者的奖赏与基督徒胜利者的奖赏有着天壤之别!为了在同胞眼中显得伟大,人们多么热心地争取暂时的成功,甘愿忍受身体长时间的不适甚至是痛苦!他们为了很快就朽坏的冠冕尚且愿意这样做,信徒为了那不朽的永生冠冕,更当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啊!由于罪恶进入世界,人的心思意发生了扭曲。撒但成功地引诱人违犯一切健康的定律,因此他们一般都过着加快他们身体恶化的生活,就藉着他们吃、喝、穿、睡、工作、娱乐和思想的习惯(见《卫生勉言》第18,19页)。

上帝要求祂的子民意识到在这些事上有改革的必要,并在与保健有关的事上积极实行严格的自制。在健康生活方面,人不能自着性子来。他是上帝所买来的,有责任尽力遵循健康的定律,将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见林前6:19,20;10:31)。为爱救主的心所主宰的基督徒将不允许让他的食欲和情欲控制自己,却要在凡事上接受上帝的指导,来过好精神、肉体和属灵的生活。肉体的食欲必须服从更高理智的能力,而理智本身则要接受圣灵的引导(见罗6:12;《教会证言》卷二第380,381页)。酒精和烟草的毒素有着耀眼的外观。撒但引诱人使用这些东西,以削弱他的身体和心灵,阻碍他获得那为愿意在凡事上节制的人所提供的永恒赏赐(见箴23:20,21,29-32;林前6:10;《卫生勉言》第125页)。

一个拒绝放弃一生错误放纵习惯的人,无论其形式如何,怎能希望得到上帝的祝福,并受到祂荣耀国度的欢迎呢?唯一安全的道路就是记住要始终在凡事上制服自己的身体,直到耶稣再来(见诗51:5;罗7:18,23,24;8:13,23;林前9:27;腓3:20,21;西3:5,6)。圣经把永生的福气比作冠冕(启2:10)。它不可能赐给视今生为放纵食欲和情感的时候,并满足未悔改之本性一切欲望的人。上帝只把永生赐给那些利用今生克服一切妨碍精神,肉体和属灵健康之事物的人。他们以此来表明他们真爱和顺从那为他们忍受如此多苦难的救主(见雅1:12;彼前5:4;启2:10;3:10,11;7:14-17)。


26 所以,我奔跑,不象无定向的;我斗拳,不象打空气的。

【本会注释】

不像无定向的。保罗完全知道自己走向哪里,和自己正在做什么。他的目标是尽快在人生的赛跑中前进。他心中对自己的方向没有丝毫犹疑。他赛跑时有明确的保证能到达目标。他竭尽全力,惟恐失去冠冕。这不是朽坏的叶子所编的冠冕,而是荣耀天国的永恒生命、平安、喜乐和幸福。希腊运动会中的赛跑者不一定能到达目的地,获得奖赏。但保罗知道自己和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一定都能成功。当他接近道路终点的时候,他表达了绝对的把握,就是他能与其他一切胜利者同得冠冕(见提后4:7,8)。

斗拳。pukteuo,“用拳头打架”,“拳击”。斗拳或拳击是古时体育比赛中的一种娱乐形式。保罗在本节将比喻从赛跑运动员转到拳击比赛中的拳击手。

打空气。拳击手如果没有对手,他斗拳就被视为打空气。或者他的对手避开了他的袭击,使他的力气浪费在空气上。保罗这里清楚的表示,他不会放过他的敌人,或允许他逃开自己的攻击。他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不存在的战斗中,因为他的敌人一直存在,必须坚决对付。他的每一拳都有明确的目标。他用他的全部意志和力量来对付它,从而能有效地击中目标。要抑制肉体败坏的情欲。他整个人都应该藉着基督降服上帝(见林后10:3-5)。

许多基督徒都知道要克服违背上帝旨意的意愿和食欲,但他们没有全力以赴地征服自己。他们装出斗拳的样子,却又不想让拳头打在自己的身体上,因为他们害怕这样瞄准的拳头会打痛他们。他们非常爱惜自己的罪性,不愿伤害它,并缺乏意志力,来抵制肉体的求情。保罗却不是这样。他真心希望不要怜恤他有罪的身体,和他属肉体的本性。他为之羞愧并厌恶它,希望它死去;因此他放弃所有同情体贴罪性的思想和情感,并用他的全部力量,技能和意志来挥拳对付它(见西3:5;《卫生勉言》第51页)。不要像诺斯替派那样,把这句话解释为保罗视身体本身是不重要和极度邪恶的。他希望控制而不是伤害他的身体。


27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本会注释】

攻克。hupōpiazō,直译是“监管”,“沉重打击”。保罗用古代希腊拳击比赛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所必须参加之战斗的残酷性。拳击手所戴的手套不是现代意义的手套。他们往往是用牛皮制做的,有时还用铜圈加固。Hupōpiazō生动地表达了真正的基督徒对付他们罪性的严酷性和艰难性。它说明为了克服人罪恶本性的一切败坏情感,必须实行严格的训练和克己牺牲。

叫身服我。直译是“奴役”。保罗就这样表达了他彻底战胜一切罪恶倾向和败坏情感的坚定决心。他不想半途而废,而要战斗到底,不论他世俗的本性要遭受多大的痛苦。凡与他属灵的追求为敌的恶事都必须死亡。这是一切希望成为天国合格公民的人所必须学习的功课。本性食欲情欲的冲动和愿望必须摧毁。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将意志降服于基督(见腓4:13;《喜乐的泉源》43,44,60页)。

恐怕。保罗不想让任何东西妨碍他得救。为了得到进入天国的资格,他愿意做任何符合上帝旨意的事。他知道经常有受骗的危险,因为罪恶具有欺骗性。他决心尽到一切努力,以保证自己获得永生的冠冕。

传福音给别人。保罗可能继续他竞赛的比喻。在这里他既是召集选手参赛的传令官,也是一个参赛者。

弃绝。adokimos,“经不起考验”,“考验后弃绝”,“没有批准”。保罗作为传令官要宣布比赛的纪律;同时他作为参赛者要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加遵守规则。保罗曾热心向别人宣讲争取永生之比赛的规则。他在这里表达了他严格控制自己罪性的决心,免得在人类的末日被大审判者发现亏欠而蒙受可怕的羞辱。基督的传道人在世人面前高举在永恒救恩的比赛中获胜的规则。他们需要更加留意自己的属灵状况,免得在某些方面显出亏欠,无法得到他们终生劝别人去得的赏赐。如果所有蒙召从事福音事工的人都能像保罗一样为救灵而辛苦,教会所盼望的复兴和改革就必加快,基督也就必早日复临了。


哥林多前书第10章

提要:1犹太人的礼节6是给我们作预表的。7他们所受的惩罚,11是我们的鉴戒。14我们必须脱离偶像崇拜。21我们不要把主的宴席变为魔鬼的宴席:24我们要所有的小事上考虑到我们的弟兄。


1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

【本会注释】

不晓得。使徒已经说明他有可能被弃绝。他强调别人也有被弃绝的危险。虽然以色列人大蒙上帝的眷爱,离开了埃及,却不能得到进入应许之地的奖赏。上帝曾为这些选民施行了许多奇迹。他们竟然失败了。所以哥林多信徒人不应在属灵上骄傲起来,以致不知道他们自己也有遭遇同样命运的危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无疑对古代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出来的历史有所了解。保罗希望他们记住这段历史,从以色列人身上引以为戒。

祖宗。哥林多教会是由悔改的拜偶像者和犹太籍的基督徒组成的。所以这里的“祖宗”显然是指摩西领导下的以色列人,说明基督教会是上帝子民的延续,有权称自己是真正崇拜者的属灵后裔,可以上溯到以色列人多世纪历史(见罗2:28,29;加3:28,29)。

。指从埃及到迦南的漂流中,上帝与祂的子民同在的看得见的标志。白天云柱为以色列人引路,晚上云柱在他们面前变成了火柱(参出13:21)。

。指上帝用奇迹为以色列人开路,使他们走过红海(见出14:21,22)。这进一步证明了上帝的保护和悦纳。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上帝赐给古代以色列人的这一切特殊恩典,说明以色列人有抵制背道的许多明确保障,就象哥林多教会所依靠的一样。


2 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本会注释】

受洗。这里把以色列人的经历比作洗礼。他们上有云柱,周围是海水,在过红海的时候被水所环绕。他们在这个意义上受了洗。他们的经历可以被认为是表示脱离过去在埃及为奴的黑暗中对罪的依恋,并保证效忠上帝所任命的代表摩西。

归了摩西。他们在云柱的引导下来到了红海岸边。当摩西命令他们往前走的时候,上帝为他们开辟了道路。他们安全地到达了对岸。通过这个经历,他们奉摩西为他们的领袖(见出14:13-16,21,22)。他们承认他的权威,并服从他的指示。摩西作为以色列人“看得见的领袖”,向他们传达上帝的律法和要求。因此可以说,他们受洗“归了摩西”,就是表示要顺从并侍奉上帝(见《先祖与先知》374页)。以色列人长期在埃及为奴,有所遗忘真神和对祂的崇拜。许多人不熟悉上帝。上帝明确的旨意就是要把他们从为奴之地拯救出来,使他们可以侍奉祂(见出3:13-15,18;5:1;6:6,7;7:16;出8:1,20;9:1,13;《先祖与先知》258页)。上帝指定摩西带领他的子民出埃及,并教导他们有关祂的律法和祂对他们的计划(见出3:10;《先祖与先知》246,252,253页)。以色列人过红海,证明了上帝认可摩西作祂的代表。


3 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

【本会注释】

灵食。“属灵的粮食”。“食”泛指“粮食”,而不是肉食。“灵”表明这食物并不源于自然。此外保罗可能还想到了吗哪(约6:32,33,35)的属灵含义,就像他把基督比作灵磐石一样(林前10:4)。在旷野里,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以这种神奇的方式供养的。他们的食物是上帝直接供应的。这样,他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上帝保护和眷顾的奇妙证据。在那荒芜之地,他们没有其他食物,完全依赖从天上来的粮食(见出16:3)。若有人不肯吃吗哪,他就会死亡。同样,除了天粮所象征的救主之外,基督徒没有其他食物的来源。地上的吗哪提供食物,满足以色列人属世的需要,但它的效果只是暂时性的,吃了以后最终还是死了。但那些领受上帝之道,即耶稣基督的人,则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见约6:48-51,53,54,58,63)。在世界的旷野中,人们竭力用世人的哲学和发明充实他们的思想。但除了基督以外,是没有平安和喜乐之盼望的(见太11:28,29;约10:10;15:6;林前1:21,25,30)。正如吗哪要每天去采集,收取足够一天所需的量,人也必须每天从上帝的道中摄取营养,来维持充满活力的基督徒经验(见出16:16,21;伯23:12;太6:11)。


4 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本会注释】

灵水。和第3节的“灵食”一样,称之为“灵水”是因为它超自然的来源。上帝将灵水供应以色列人(见出17:1,6;民20:2,8),以满足他们在旷野断水时的急需。上帝没有抛弃祂忘恩负义的子民,尽管他们无理抱怨,但上帝藉着祂所拣选的仆人摩西的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见《先祖与先知》298,411页)。

灵磐石。有些解经家认为保罗在这里指的是犹太人传说中伴随着以色列人旷野漂流的一口石井。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因此而证明传说的真实性,正如耶稣尽管说了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参路16:19注释),也不能说祂认可人死后有意识的道理。《陀瑟他》(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100页)如此讲述在这个传说:“它像一口井,伴随着以色列人在旷野。它像一块满是孔眼的磐石,如同一个筛子,有水喷流出来,就像从一个瓶口流出来一样。它与他们一同登上山顶,下到山谷;无论以色列人驻扎在哪里,它都放在帐篷的门口”(《住棚节》 3. 11 ,引自斯特拉克和比勒贝克《新约注释》卷三第406页)。参《先祖与先知》411-421页。

就是基督。这里把救主描绘成可靠的磐石;跌倒而悔改的罪人能从中获得振奋人心的赐生命之水,满足他们对上帝真理的焦渴(见诗42:1,2;诗63:1;约7:37)。本节所教导的伟大真理是,耶稣一直与祂的子民同度今生,在他们呼求祂时供给他们所需要的。这个世界是干旱凄凉的荒地,不能为如饥似渴地追求属灵真理的人提供饮食。但如果救主软弱的子民呼吁祂,祂就乐意并能够支持、供养和坚固他们(见诗46:1;91:15)。

基督素来是以色列人的领袖,不仅在旷野漂流的时期,而且在他们民族的全部历史中。上帝为堕落的人类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藉着耶稣进行的(见《先祖与先知》311,366,373,396页;《历代愿望》52页)。


5 但他们中间多半是上帝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

【本会注释】

多半。虽然以色列人大蒙上帝恩眷,就是祂权柄的大能显示,但是摩西所率领出离埃及的大群人中只有少数愿意顺从上帝。历史一再纪录了他们的怨言和背叛,甚至在他们以神奇的方式渡过红海之后,也是如此(见出16:2,3,27,28;17:3;32:1,6;民11:1,2,4,10,13;14:2,26-30)。一次又一次悖逆使那些大蒙眷爱的人受到上帝的惩罚,直到最后祂宣布让他们倒毙在旷野之中(参民14:29)。上帝的旨意原是让所有前往迦南的人都能到达那流奶与蜜之地安家(见出3:8,17;13:5)。祂宣布祂将引导、保护、指示,供养他们,但他们拒绝相信和顺从。他们就这样丧失了他们的产业。结果他们的后代获得了继承产业的机会。

倒毙。katastrōnnumi。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也曾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的民14:16中。悖逆不信的以色列人倒毙在旷野的漂流中,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天父的慈爱和引导,放纵肉欲和情欲的满足(见民11:5,6,32,33;16:31-35,49;25:1-5,9)。

使徒在本节告知哥林多信徒,上帝赐给他们福气和特权,并没有无条件地免去他们的试探。他们需要不住地警醒,以躲避罪恶。上帝赐给祂子民的恩典和福气,决不能免除他们因故意违抗和拒绝他明白的指示而受到的公义惩罚。


6 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象他们那样贪恋的;

【本会注释】

都是。直译为“成为”。

我们的鉴戒。或“作我们的鉴戒”。

鉴戒。就是让我们引以为戒。以色列人从埃及到迦南的路上所临到的事,说明了上帝的子民在前往天上迦南的路中虽然享受丰盛的福气和恩典,也有可能犯下与以色列人在旷野同样的错误,并悖逆上帝。惩罚将临到不顺从上帝旨意的基督徒,正如临到悖逆的以色列人一样。比别人更多地认识上帝,不能作为忽视上帝任何要求的理由。反之,认识越多的人,严格遵守上帝所有教诲的责任就越大。他们的悖逆比少有亮光的人显得更为严重(见路12:47,48;雅4:17)。

贪恋。以色列人一贯为情绪所左右。他们不受理智引导,却为不圣洁的情欲和食欲所策动(见出16:3;民11:4,5)。上帝的子民在这方面有重蹈以色列人覆辙的危险。这一点可以从太24:37-39;路17:26-30的警告中看出来。

贪恋的。epithumeō,“渴望”,“多度欲望”“希冀超过合法范围的东西”。


7 也不要拜偶像,象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本会注释】

也不要。这道命令也可译为“停止拜偶像”,表明一些以色列人已经陷入偶像崇拜中。

拜偶像。主要指摩西在山上与上帝同在时他们拜金牛犊的事(见出32:1-5)。这个警告特别适合哥林多信徒,因为他们中有一些人显然觉得参加偶像庙宇里的筵席(见林前8:10注释;参10:20,21)。

吃喝。见出32:6注释。

玩耍。引自出32:6。西奈山边的以色列人没有忘记在以拜偶像为国教的埃及所见过所做过的事情。他们很熟悉伴随着假神崇拜的色情表演,并无疑在崇拜金牛犊时效仿这种做法。他们狂筵滥饮以致意识模糊,再也分不清善恶,成了肉体情欲的奴隶,使自己暴露在仇敌狡猾的试探之中。


8 我们也不要行奸淫,象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

【本会注释】

我们也不要。这道命令也可译为“让我们停止行奸淫”。当时在哥林多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第5章)。本节是指以色列人在什亭的可耻经历。撒但利用摩押女子引诱了以色列营中的许多人,怂恿他们参加摩押人的偶像崇拜(见民25:1-5)。上帝曾向以色列人强调,不要与周围的异教民族交往。祂告诫他们提防使他们离开祂去崇拜假神的危险(见申7:1-5)。他们如果一直遵守这个指示,就可以免去许多的麻烦


9 也不要试探主(有古卷作“基督”),象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

【本会注释】

试探。ekpeirazō,“尝试越界”,“充分诱惑”,“尽力”。 Ekpeirazo在《新约》别处只出现在太4:7;路4:12;10:25中,都是指基督所受到的试探。保罗援引了民21:4-6所记载的事。百姓在旷野漫长的旅途中疲乏灰心了,就指责摩西带他们出埃及,并且对吗哪表示不满。他们埋怨和厌恶上帝所赐给他们的食物,导致“火蛇”之灾。他们中死了许多人(见民21:6)。

。有文本为“基督”。在旷野中与以色列人同在的是基督。祂最大程度地忍受了他们的悖逆和怨言。基督藉着祂的灵一直与祂的子民同在,教训、保护、引导和拯救他们(见太28:20;约14:16-18;16:13)。信徒务要警惕,不要坚持过去的食欲、习俗和愿望,不放弃未重生的生命所拥有的一切,不接受主因爱而为他们所作的安排,从而愚昧地试探救主的忍耐,


10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象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

【本会注释】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或“不要继续发怨言”。《旧约》记载了两个因发怨言而致死亡的例子。一个涉及十个探子(民13章;民14章),另一个涉及可拉、大坍及亚比兰的叛乱(民16章)。


11 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本会注释】

鉴戒。这个古词原意的“例子”。参本章第6节。以色列人所经历各种各样的许多事情不只是为基督徒提供事例;他们的经历显然也是给教会的鉴戒,免得他们重蹈覆辙。

警戒我们。就是警告历代所有的基督徒不要信靠自己的能力或智慧。以色列人悖逆上帝的愚行导致他们倒毙在旷野里,并且在后来的历史中被掳到比伦(见耶17:23,27;25:4-11)。要基督徒学习以色列人旷野经历之教训的告诫,特别适合于临近基督复临的时候。在以色列人即将到达迦南的时候,他们中有许多人灭亡了(见民25:9)。他们曾是上帝特别恩待的子民,所拥有上帝的律法和有关祂自己的知识,超过了世上任何其他的人。但他们未能保持对祂的忠诚。受托以耶稣基督的福音以和祂快来之预言知识的基督徒应该谨慎,免得罪人本性的诱惑,使他们到不了天上的迦南(见罗11:20;林前10:12;来3:12-14)。

末世。telē tōn aiōnōn,就是上帝过去与人交往伟大时代的结束。来9:26说,基督第一次降临发生在“末世”(sunteleia tōn aiōnōn)。使徒保罗用了代词“我们”,说明他的信息与他的时代有关。这个信息与现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为生活在当代的人积累了神圣历史所有时期的全部记录;上帝旨意的实现将在基督复临之时达到高潮。


12 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

【本会注释】

所以。引出6-11节警告的结论,强调基督徒需要特别关注以色列人经过旷野的漂流到达迦南的历史。他们应当从以色列人依靠自己的不幸后果中吸取教训,不信靠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

站得稳。虽然这里所表达的原理可以广泛应用,但它首先应用于哥林多信徒。他们认为自己在吃祭偶像之物和参加偶像崇拜筵乐方面是立场坚定的(见8:2,4,7,9)。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担心偶像崇拜的影响,但这种自信成为不幸堕落的前兆(见箴16:18)。

跌倒。信靠自己是危险的。彼得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没有什么会动摇他对基督的忠诚(见可14:31,50,67,68,70-72)。所有人都应该注意这个告戒,时刻警惕,免得上当受骗,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属灵力量不致犯罪。除了基督以外,人是完全无力的;我们需要圣灵常住在心中救我们脱离罪恶。惟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有真正的安全(见约14:26;约15:4-7;16:7-11,13;林后12:9,10)。务要不断重复“须要谨慎”的告戒,因为人容易相信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属灵的骄傲是一大骗局。那试探者很容易利用它引诱自信的信徒跌入可悲的罪孽之中(参撒下11:1-4;罗11:20)。时刻警惕属灵骄傲危险的告戒,特别适合于世界历史的这个阶段,因为人们每天遭遇大量放纵肉体欲望的诱惑(见路21:34-36)。


13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本会注释】

所能受的。anthrōpinos,“人的”,即对人来说是正常的,比人所能忍受的。哥林多信徒不要以为他们想过信心生活的条件是与众不同的,很难满足对的特殊要求。他们所受的试炼和试探与周围的人并有区别。这句话似乎是作为一个鼓励加在上一节的警告上。哥林多人有堕落的危险;他们必须警醒;他们可以振作起来,因为试探不会超过他们的力量所能成功忍受的。

信实。上帝信守自己的承诺,和祂要人服侍祂的呼召。如果祂允许临到祂的子民身上的试探是他们所无法胜过的,祂的应许就显得完全不可靠了(诗34:19;林前1:9;彼后2:9)。上帝的信实是基督徒抵挡仇敌的安全之源。依靠自己是没有保障的;但是信徒如果完全依靠我们守约之上帝的应许,他就是安全的。但他应当记住,他若置身于可能遭遇试探的地方,故意踏入仇敌的境地,上帝就不搭救他(见太7:13,14,24,25;林前9:25,27;10:14;加5:24;提后2:22;《早期著作》124,125页;《福山宝训》118页)。

。就是允许。基督徒所信靠的上帝,不允许仇敌试探祂的儿女超过他们的力量所能忍受的。这是他们鼓励的大源泉。人受试探不是上帝的旨意。上帝不试探人(见雅1:13)。人招惹试探是因为自己的悖逆(见创1:27,31;3:15-19;传7:29;罗6:23)。既是这样,上帝就本着自己的旨意用这些经历培养人的品格(见彼前4:12,13;《服务真诠》470,471,478页)。所以当人受到试探时,应记得试探不是上帝送来的,而是出于上帝的许可。如能正确对待,靠着上帝所赐的力量,试探能成为加速基督徒在恩典中成长的手段。因上帝已保证试探不会超出个人忍受的能力。人要为自己陷入罪孽负完全的责任。

一条出路。说明上帝为每一个试探都预备了出路。这个“出路”不是逃避试探,而是避免被试探所胜而陷入犯罪的悲剧。上帝在允许试炼或试探临到的同时,也准备好让我们获胜和避免犯罪的方法。基督徒正确生活的榜样耶稣,曾在圣经中找到“出路”(见路4:4,8,12)。我们作为跟从祂的人,也能从永生之道耶稣身上(见约1:1-3,14)找到“出路”。 祂随时准备并乐意搭救求告祂的人,并保守他们不犯罪(诗9:9;27:5;41:1;91:15;彼后2:9;启3:10)。


14 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本会注释】

我所亲爱的弟兄啊。鉴于哥林多信徒参加崇拜偶像宴会的危险,以及为每一个主的真信徒所作战胜撒但引诱人犯罪一切努力的安排,保罗告诫他们要完全避免接触所有与偶像有关的事。

逃避。就是养成逃避的习惯。这道命令暗示紧急,迫切,时刻注意尽量避免与偶像接触。不要同任何与偶像有关的事妥协。

拜偶像的事。哥林多信徒争论基督徒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与偶像的庙宇、活动和食物保持接触的问题。保罗对他们的劝勉也是给各地所有时代基督徒的。偶像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贪恋财物,想控制自己的同胞,满足各种肉体的食欲,以及疯狂地追求宴乐(见《使徒行述》317页)。与那些不爱上帝不顺从上帝的人结交是很危险的。上帝呼召祂的子民脱离与这些人的密切交往(见林后6:14-17;参启18:1-4)。没有人坚强到可以故意无谓地与任何形式的“偶像”结交而不受污染。


15 我好象对明白人说的,你们要审察我的话。

【本会注释】

明白。phronimoi,“聪明”,“谨慎”,“明智”,就是那些能够明白所说的话并得出正确结论的人。保罗呼吁哥林多信徒要有良好的观察和分辨能力,能自己判断保罗要说之语的是否正确。保罗通过这样的呼吁,证明他对于自己真理的立场有着完全的把握。在参与偶像崇拜的娱乐上,保罗所采取之立场的理由,对于智慧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本章的其余部分说明了这些理由。上帝的所有命令和劝勉都是为明白人而发的。祂邀请我们与祂探讨,以便充分明白祂的立场是始终正确的。

审察。这句话可能带有讽刺意味,含蓄地提醒自命不凡的哥林多人要明白(见1:5;8:1,2,10)。这里告诫每一位信徒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仔细审视上帝藉着祂仆人保罗所赐的教导,看看是否完全公平合理。


16 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

【本会注释】

我们所祝福。基督为杯“祝谢了”(太26:27),就像我们在圣餐礼领受葡萄汁之前为耶稣所流的血而献的感恩祷告。基督徒喝这杯时,他们从内心中感谢上帝藉着耶稣的血而给赐给他们的一切福气。他们默默地赞美上帝拯救他们脱离罪的奴役,赐给他们作上帝儿女的光荣自由。

。指圣餐礼中所祝福的杯。耶稣在被捕前与祂的门徒共进最后的逾越节晚餐时设立了圣餐礼。耶稣拿起杯来“祝谢了”,然后分给门徒,教导他们所有的人都要领受(见太26:27;林前11:25;《历代愿望》149,653页)。保罗现在继续讨论吃祭偶像之物的危险。他论证的依据是信徒藉着参加圣餐礼领受了基督的身体和血,因而与基督成为一体(见太26:26-28;约6:51,53-56;林前11:23-26;《历代愿望》660,661页)。他既已证明他们已以这种方式与基督成为一体,难道他们还可以参与拜偶像的宴席、并与那祭物所献的邪灵相交通呢(林前10:21)?

同领。koinōnia,“分享”,“共享”。

。血代表上帝儿子的死。信徒因着信而在死上有份。同样,参与异教祭祀的人就与那祭物有份。保罗先提杯再提饼,与太26:26,27和林前11:23-25的顺序相反,或许是因为保罗希望把领受饼的题目紧挨着祭偶像之肉的题目。他在这里不是讨论圣餐的意义,也不是列出象征性礼节的顺序。

。正如在圣餐礼中饼递给领受者之前要先掰开,救主的身体也是为全世界的人而掰开的。但只有承认自己的罪并寻求赦免的人,才能受益于基督所作的牺牲(见太26:26;林前11:23,24,26,29;约壹1:9;2:1,2)。


17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本会注释】

。hoti,在本节意为“既然”,“因为”,引出一个新的句子。这句话可译为:“既然饼是一个,我们许多人也就是一个身体”。

一个饼。含蓄地指圣餐中的饼被掰成多份给信徒吃。正如所有的小份都来自于同一个饼,一切领受圣餐的信徒也在耶稣里面连为一体。掰开的饼就这样象征祂的身体。基督徒藉着共同领受圣餐,公开表明他们合而为一,属于同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头就是基督。

正如属世的饼是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基督也是所有的人为维持属灵健康而必须领受的属粮(见约6:50,51,56,57)。饼有许多种,由不同的谷物如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做成;但是维持属灵生命的灵粮只有一种。上帝和救主不是多位,而是只有一位。人只有领受从天而降的灵粮,就是耶稣基督,才能获得永生(见太24:5,24;约6:33,53,54;徒4:12;提前2:5,6)。


18 你们看属肉体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岂不是在祭坛上有分吗?

【本会注释】

你们看。保罗呼吁人注意上帝所恩待之子民的行为记录。祂曾直接教导他们如何敬拜祂。

属肉体的。即按着肉体,指作为亚伯拉罕肉身后裔的以色列人。尽管他们没有认识到耶稣是弥赛亚,在有些事上背离了上帝的告戒,但上帝藉着摩西传给驻扎在西奈山犹太人有关圣殿崇祀律例典章的记录,是上帝所要求于他们的崇拜形式的可靠说明。这份记录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真理,既涉及犹太人,也涉及基督徒。上帝希望在祂的子民中所看到的合一的教训,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有份。在祭坛前的共同崇拜中,祭司和百姓合为一。那是他们与上帝交通看得见的方式。他们平等地在上帝面前共享祂家中的友谊。在祭坛前一同献祭崇祀,表明他们作为以色列民族的成员,敬拜那独一的真神耶和华。


19 我是怎么说呢?岂是说祭偶像之物算得什么呢?或说偶像算得什么呢?

【本会注释】

我是怎样说呢。即我对你们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我难道是证明偶像真实存在的信念吗?答案是否定的。保罗并不想暗示偶像有任何意义,或祭偶像之物仅仅因此而与任何其他食物有所不同。

强调偶像毫无意义的真理,自然会得出祭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的结论。这种推论是正确的。但保罗将偶像的真正性质告诫他们(第20节),是为了避免信徒以为既然如此,他们就可以与拜偶像的人混杂,参与他们的异教筵席,而不遵守基督教的原则(第20节)。


20 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上帝。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

【本会注释】

乃是。那么,有关与偶像和偶像崇拜有任何形式接触的危险所说的话,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保罗反对那种认为偶像既不存在、或祭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的观念,使人毫无忌惮地参加偶像庙宇的娱乐活动。

。daimonia,“魔鬼”。七十士译本的诗96:5 把希伯来语的elilim译为daimonia,直译是“虚无”。 七十士译本的申32:17把希伯来语的shedim(“邪灵”,“魔鬼”)译为daimonia。在《新约》中daimonia总是邪灵的意思(见太7:22;可1:34,39;提前4:1等,参弗6:12)。见可1:23注释;见《马可福音》第1章补充注释。

与鬼相交。保罗知道偶像崇拜的真正性质,那就是与撒但和他的恶使者相交。于是他迫切告诫哥林多信徒避开偶像崇拜。基督徒已严肃地献身与主;他们因着主的创造和救赎而归属于祂。他们不可丝毫认同敬拜除了独一真神之外的任何神明(见出20:3-5;太4:9,10)。同样,基督徒也不可以把他们的光阴或情感投放在任何人或事上,超过上帝和对祂的侍奉。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上帝放在首位,首先考虑侍奉祂(见太22:37)。


21 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本会注释】

不能。信徒既知道偶像崇拜的真正性质,所加于他们的禁令就不是肉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献身于真神的人怎么能喝献给撒但和他使者的杯呢?

主的杯。指圣餐礼中的葡萄汁(见太26:27,28)。这杯是属于主的,是献给祂的,是在享用主的宝血;所以它能使领受的人与主相交。

鬼的杯。象征献与异教神明的一切筵席。撒但和他的随从一直试图反对和推翻上帝良善智慧的政权并建立犯罪悖逆的法则。这两种生活方式是不可能交流与联合的。在上帝和撒但、真理和错谬、公义和罪恶之间是不可能妥协的。每个人都蒙召选择他们所要侍奉的。不可能同时与上帝和撒但结交;必须放弃一个(见创35:2-4;书24:14-16;王上18:21;太6:24)。


22 我们可惹主的愤恨吗?我们比祂还有能力吗?

【本会注释】

。基督徒既然承受了福音的全部亮光,看到偶像崇拜的真正性质,他们怎么能冒险参加偶像崇拜的筵席而招惹上帝的愤怒呢?他们岂能放纵偶像崇拜的宴乐,蒙蔽自己的食欲和情欲而公然反抗他们的主呢?第二条诫命中的警告足以说明上帝对偶像崇拜的态度,表明祂视这样的崇拜为对自己的直接侮辱(见出20:5)。我们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不会与其他任何权势分享祂子民的尊敬和顺从(见出20:4,5;出34:12-16;书24:19;太6:24)。出席偶像崇拜的筵席,参与偶像崇拜,就是参加上帝始终特别厌恶的活动,是对祂的最大挑衅(见利19:4;利26:30;申18:10-12;林前6:9;弗5:5;启21:8;启22:15)。

人生中任何使人转移对上帝的感情而专注于其他人或事的东西,都是与哥林多信徒参加偶像筵席和娱乐的罪相似。迷恋朋友、财产、名誉、声望或物质的成功,将光阴或精力倾注于其上,到了忽视崇拜上帝的地步,在本质上就是崇拜偶像,只能招惹上帝的责备和愤怒(见太10:37-39;路14:26)。

愤恨。上帝用婚姻的比喻说明祂对人类的爱(见耶6:2;林后11:2)。先知把离开上帝敬拜偶像的行为比喻为奸淫(见何4:12-15;8:14;9:1,15,17)。教会的丈夫上帝希望祂的新娘单单属于祂。祂嫉恨任何使她的感情离开祂的事物。凡真正爱上帝的基督徒决不会允许任何人或事招惹上帝的愤恨。因此任何基督徒都不会参与偶像崇拜性质的活动。

还有能力吗?原文问句的结构要求否定的回答。没有人能胜过上帝;因此以任何形式违抗祂的诫命而企图逃避祂神圣刑罚的活动都是极其愚蠢的。那爱罪恶并继续犯罪,同时又说自己爱上帝并侍奉祂的人,应当思考这条原则。但我们侍奉上帝的主要动机不应是审判的确定性,而是我们对上帝奇妙之爱和信实的认识(见罗5:8;8:35;林前10:13)。


2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本会注释】

可行。见林前6:12注释。

益处。sumphero,直译为“集合”,其非人称用法意为“有利的”,如本节。虽然基督徒有权做任何不违背上帝旨意的事,但有时他做某些事情并没有好处,也不利于在真理的信仰上团结其他观察基督徒行为的人。如果他“可行”的行为在另一方面成为绊脚石,他就不要做令弟兄困惑的事(见太18:7-10;罗14:13,15;林前8:9;约壹2:10)。如果基督徒要做好一切事情,就应该以他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方便为宗旨。

造就。oikodomeo,“建造”。这个词解释了保罗所用“益处”的意义。这里所提出的原则成为基督徒行为的指南;即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荣耀上帝和造福同胞为目的。凡不遵从这条原则,为所欲为,即便本身并不是罪恶的事,也往往会伤害别人。在有些环境下,那本身并不是罪恶的事也会变成错误。

尽管我们可以承认吃祭偶像之物本身并不是罪,但是在某些环境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不吃。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造就教会并增进福音的利益。保罗始终设法促进教会的利益,以救灵为宗旨。凡在圣工上合理有益的事都是正确恰当的。任何事情无论多么合法,只要是妨碍圣工的,都当避免。爱上帝的人会热心尽力影响别人转离罪恶侍奉上帝。他们也必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影响始终有益。他们无论是吃喝、穿戴、交谈、装饰房屋和安排生活方式,都尽量为善。他们不会引用某一段经文来谴责某种行为,但是他们会发现不利于他人属灵利益,从而不可行的事(见罗14:21-23;林前6:12)。


24 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

【本会注释】

求自己的益处。信徒不应把满足自己的愿望,爱好和便利放在首位;他应该先考虑别人的利益。他要扪心自问,我满足自己的爱好和愿望是帮助别人还是伤害别人呢?许多事情是可以做的,但可能给别人带来属灵的伤害;所以基督徒有责任避免这些事。有时某一件事基督徒并不是不可以做,但他的榜样可能对别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他就不要用自己愿望、舒适或方便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要考虑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来。

别人的益处。to tou heterou。真正的基督徒会努力与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徒10:38)的主相像。激励他的不是自私的动机,而是耶稣的精神。这种精神促使他实行将黄金之律(见太7:12;罗13:10)。


25 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本会注释】

市上。makellon,源于拉丁语macellum,“肉市场”。在哥林多发掘出一个大型市场,在铺石的院子周围有柱廊和小商店。在一个商店的人行道上砌着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刻着拉丁语,说明是鱼市,用macellum表示“市场”。也许这就是本节所提到的“市”。

拜偶像的庙宇里献祭的时候,一部分祭肉往往在市场上出售。由于这些肉和市场出售的其他肉并没有分开,基督徒可能在无意中买了祭过偶像的肉。使徒的建议是:这样的肉基督徒可以自由购买。

为良心。基督徒不必问卖的人这肉是否祭过偶像。见林前8:7注释。


26 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

【本会注释】

属乎主。引自诗24:1。后来犹太人用这句话作为饭前谢恩的常用语(《塔目德》Shabbath119a,宋西诺版第586页)。不知道这个习俗在保罗的时代是否已经确立或哥林多信徒是否已经实行。上帝使万物生长。祂供应祂儿女的需要(见提前4:4注释)。


27 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本会注释】

不信的。指未信主的亲友或其他人。

赴席。这两个字是外加的。上下文表明这是指邀请到私人家里用餐,而不是指异教庙宇的献祭庆典。基督徒经常受到非基督徒的款待。基督徒不必拒绝这样的邀请。他们有基督的榜样。祂曾接受不属祂信徒之人的款待(见路11:37)。基督教并不要求信徒成为隐士,杜绝与同胞的一切社交活动(见罗12:13;多1:8;来13:2;《教会证言》卷二第645页)。

愿意去。不接受非信徒的款待可能使许多宝贵的机会丧失。在世界各地,邀请进餐都是友好的表示,表明愿意倾听所邀客人的话。基督徒应当利用这样的机会为上帝作见证,把人的注意力引到上帝的慈爱和祂拯救人类的计划上。耶稣就是抱着这样的宗旨接受非信徒邀请的(见《历代愿望》150,151页)。

凡摆在你们面前的。这个句子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讨论的是吃祭偶像之物是否合适的问题,涉及应邀的客人要放下顾忌欣然领受提供给他的食物。他不应该询问摆在桌子上的肉是否祭过假神,从而使主人尴尬,使自己为难。但这句话并不意味着认可食用在其他场合禁忌的食物。这肉必须是基督徒能安心食用而不违背上帝有关洁净与不洁净肉食的要求(利11章)。如果这肉是符合要求的,就当大方而感恩地领受,不问任何的问题(参罗14:1注释)。有关食用祭偶像之物问题的教导,不是从健康或营养的角度讲论食物的合适性。基督徒应当知道上帝希望他能判别危害他身体健康有食物(见罗12:1,2;林前6:19,20)。


28 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

【本会注释】

有人。保罗并没有说是什么人。有人认为他是指参加异教的人;也有人认为他是指就餐时“软弱”(见罗14:1注释)的基督徒同道。前一种观点的依据是“献过祭的物”意为“祭过神的物”;这是异教徒的用语。他不会称自己的神为“偶像”。后一种观点的依据是一般不大会考虑异教徒的良心问题(见林前10:29)。

良心。没有必要吃任何有问题的食物,没有必要藉着故意吃这些肉而鼓励拜偶像的人,或诱惑其他基督徒在不明真相,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合法的情况下食用。爱上帝和明白祂律法的基督徒不会故意做任何使他人良心不安的事。

不吃。拒绝的理由是担心影响别人(见第23,24节注释)。基督徒应当避免不必要地得罪任何人,特别是自己的同道。

有文本在本节的最后还有“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与26节重复


29 我说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

【本会注释】

他的。保罗本节呼吁的依据,乃是基督徒的爱决不会不必要地故意伤害任何人的感情,或制造一个错误的印象去引诱别人犯罪(见13:4-6)。不明真相的软弱弟兄可能要责备和判断别人是故意与拜偶像的人妥协。既然这样,人为什么还要让自己招惹这样的责难呢?不吃这肉、避免引起任何误会或无谓的冒犯岂不更好吗?为了不伤害一个弟兄,应当立即放弃个人的权利(见罗15:1,2;林前10:24,33;13:5;腓2:4)。基督徒不要随便运用自己的自由,把绊脚石放在别人的路上,或让自己招惹指责。

我的自由。29节后半节和30节代表刚强弟兄的呼声。保罗似乎反对限制他的自由。见第30节注释。


30 我若谢恩而吃,为什么因我谢恩的物被人毁谤呢?

【本会注释】

谢恩。指就餐时的祷告。关于30节的背景,见第29节注释。一个人既为他所吃的感谢上帝并且心安理得,为什么还要受到批评呢?

毁谤。blasphēmeo,“抱怨”,“责备”,“诽谤”。


31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

【本会注释】

所以。保罗最后提出了一条简单易懂,但又全面,广泛而深刻的准则。基督徒做任何事情,即使是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上,也要有意识而坚定不移地荣耀上帝而不是人。这就要求他全身心不断地奉献给上帝,每天让自己全然顺服上帝的灵(见箴18:10;林前15:31;林后4:10;西3:17)。

或吃或喝。这条劝勉原先涉及偶像崇拜的饮食问题,但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饮食问题。人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基督徒始终应按照上帝的旨意作出选择。品格和健康都要受到保护(见《教会证言》卷二第70页;《教育论》195页)。吃喝对于保护健康关系重大。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当所致(见《服务真诠》295页;《论饮食》122页)。上帝要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使之适合于作祂圣灵的殿(见林前6:19,20)。因此基督徒应当学会如何选择不伤害身体,而会促进身心健康的饮食(见《论饮食》118,119页)。古代以色列人确信,只要他们愿意遵守上帝的教导,上帝必保守他们健康(见出15:26;申7:12-15;参申28:58-61)。如果现在上帝的子民遵从祂的教导,只将符合祂律法的东西摄入体内,上帝也会向他们这样做的(见创1:29;3:18;利11:2-31;传10:17;林前10:6;《论饮食》121页;《服务真诠》113页;《历代愿望》824页;《卫生勉言》第168页)。基督徒的理想就是创造主在伊甸园最初所提供的饮食(创1:29)。

无论作什么。这条命令扩大到包括生活中一切的行动和计划。基督徒不应随便依从未悔改之肉心的欲望、未重生之身体的冲动。他们有责任使自己的每一思想、言语和行为都符合上帝所显明的旨意(见西3:17;彼前4:11;《使徒行述》482,483页;《教会证言》卷二第590,591页)。基督的宗教涉及人的一切事务,包括灵,智,体的领域。基督所提供的救赎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完全救赎(见罗8:5-9,13,14;林前9:27;加5:16,24;《卫生勉言》第67,68页)。

荣耀。或“尊荣”(见罗3:23注释)。基督徒在生活中遵行上帝律法的首要动机应当是促进上帝的荣耀。这种动机出于他对上帝的爱和讨他创造主喜悦的愿望(见约14:15;约壹5:3)。心灵的所有力量都应当用来推进上帝国度的利益,从而荣耀上帝。


32 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上帝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

【本会注释】

不要使他跌倒。基督徒的行为方式决不可影响别人陷入罪恶(见罗14:13)。这里提到了三等人,是警告不要使他们中的任何人跌倒。这三等人包括任何地方的所有人群——犹太人,基督徒和异教徒。哥林多信徒应当避免与偶像接触,因为犹太人厌恶偶像和偶像崇拜。基督徒不应做使人认为他们原谅或认可偶像崇拜的事;这样做会使他们更加抵触和反对基督教。所以信徒要远离一切拜偶像的娱乐活动。外邦人,即犹太人和基督徒以外的所有人都喜爱偶像崇拜,并千方百计为之辩护。基督徒不应做什么事在这方面鼓励他们。哥林多教会的许多信徒对于偶像的真正性质缺乏应有的认识。保罗告诫刚强的弟兄要小心避免一切扰乱这些人思想的行为。这条原则是永远适用的。基督徒决不要做什么事,无谓地使人跌倒,不论的犹太人,异教徒,还是基督徒同道。要设法引导那些不认识上帝的人明白祂的良善,智慧和慈爱,从而实现他们得救的伟大目的。他们得救是出于上帝的智慧(见赛43:25;结36:22,23;约17:23)。世人寻求心灵的平安。但是只有一种能找到真平安的可靠方法,那就是遵从保罗的劝勉。


33 就好象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

【本会注释】

喜欢。保罗全神贯注于救人的宗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愿意做任何合理的事。因此他决心让别人的利益高过他自己的利益,以便吸引他们归向基督。他设法避免因无谓地坚持自己的权利而引起偏见或激起反对。基督国度建立的原则是与属世的国度完全不同的。人的思想因着罪的本性,是生来与上帝的旨意为敌的(见诗51:5;罗8:6,7)。人喜欢高抬自己,坚持他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和信念。但基督徒却是克己而高举基督,并奉献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别人(见太16:25;可8:35;《历代愿望》550页)。

众人。直译为“许多人”,指大多数人。保罗对人一视同仁,不会只为迎合他标准的人谋利益。他和所有真正的基督徒一样,关心各社会阶层全体人类的得救。


哥林多前书第11章

提要:1保罗责备他们,因为在圣会中,4他们的男人祷告时蒙头,6女人祷告却不蒙头,17因为他们的聚会通常不是受益、而是召损,21以自己吃饭时的不恭敬态度领受圣餐。23最后保罗呼吁他们注意主当初的吩咐。


1 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本会注释】

效法。mimētai,“模仿”。英语的“mimics”(“模仿”)即源于该词。本节与其说是第11章的引言,倒不如说是第10章的结语。保罗在要求哥林多信徒为了可能误解他们动机的人而放弃自己的欲望和爱好时,他只是要求他们做他自己所做的事。他首先用自己的榜样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对待上帝的旨意;然后他用本节的话语来总结有关吃祭偶像之物与参加偶像筵席的事(见罗15:1-3;林前8:13;林前9:12,19,22,23)。

像我。每一个耶稣基督福音的执事都应能叫他的听众效法他跟随主的榜样。如果他做不到,他就有充分的理由省察自己的心,并恳求上帝使他能在凡事上为主而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保罗以基督为他的榜样,因此他完全能够奉劝哥林多信徒效法他的榜样。基督是全人类伟大的榜样。基督徒应当仰望祂的引导,只接受完全符合祂教训与榜样的事(见太16:24)。


2 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记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

【本会注释】

称赞。保罗总是尽可能地设法称赞信徒(见弗1:15,16;腓1:3-5;西1:3,4;帖前1:2-4,7,8;2:19,20)。有些事情保罗必须对他们讲,而他们又可能不接受。于是保罗在劝勉之前总是尽可能地称赞他们。虽然哥林多人在效法使徒的克己与协调的行为方面有些迟缓,但一般还是能小心遵守所教导他们的基督徒行为准则。然而保罗所指的可能是哥林多人来信中的某段文字,例如说我们旨在听从你的教导,所以希望征求你有关妇女在公共礼拜中蒙头问题的意见。

记念。关于教会中的某些做法,他们中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因此一致同意请教他们的教师。

传。paradidōmi,是paradoseis的动词形式(见下条注释)。

给你们的。paradoseis,“规则”,“原则”,“指示”,其他地方译为“遗传”(加1:14;太15:2等),直译是“传下来的东西”,不一定是世代相传的意思。保罗指的是他所教导哥林多信徒有关公共礼拜和个人行为的规则。他并没有在传给他们福音之后任凭他们自己制定有关教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规则。他对他所建立的教会做了充分的工作,教导他们,使新的基督徒能有充分的把握在敬拜和日常生活中遵循主的旨意(见林前4:17;7:17;帖后2:15)。他这样做,给所有福音的执事树立了效法的榜样。要在教会各方面活动和社会家庭生活的事务上充分教育悔改信主的人,使他们满有把握地在涉及他们各方面福利的事上实行上帝的旨意(见《布道论》337-339页)。


3 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上帝是基督的头。

【本会注释】

我愿意你们知道。在答复有关女人蒙头的问题之前,保罗提请他们注意某些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事情。

。这里指“主”。

男人。anēr,以别于女人。这里提到了三个层面的顺服。男人要承认基督为他的主;女人在承认基督为万有之主的同时,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承认她受男人的指导和保护。基督虽与父平等(见《约翰福音》第一章补充注释),这里仍说祂承认上帝为头。在平等之中仍有一个头。委员会中平等的委员们要选出一位主席。有人认为这是指基督在实施救赎计划中自愿降卑。详见林前15:25-28注释。丈夫的权柄和尊严取决于他在他的头基督面前的地位,因此妻子依赖她的丈夫实际上就是藉着丈夫而依靠基督。妻子依赖她的丈夫是上帝为了双方的好处而安排的计划(见《先祖与先知》58,59页)。但这种依赖丝毫没有降格的意思。正如教会不会因依赖基督而屈辱(见弗1:18-23;3:17-19;4:13,15,16),女人也不会因依赖男人而屈辱。


4 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或作“说预言”;下同),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

【本会注释】

凡男人。保罗在4-16节中讨论蒙头的题目,特别是与宗教礼拜有关的蒙头。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说明,这是彼得所说保罗的“信中有些难明白的”(彼后3:16)段落之一。解经家一般都承认自己的不甚理解保罗的论述,及其应用的范围。他们似乎都认同保罗在这里是根据他写信时代和对象的风俗习惯,探讨礼仪,宗教礼节,与得体的基本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的某些方面无疑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在同一个地方也会随着时代而变化。《旧约》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当摩西来到燃烧的荆棘前时,上帝命令他:“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3:5)。这显然是当地的习俗,现在还是如此,通常用脱鞋来表示对圣地的尊敬。因此上帝要求摩西对圣地表现出通常的尊敬。然而并没有解经家下结论说,上帝给摩西的这条明令为全世界的宗教礼拜立下了先例,特别是东方国家。尊敬的原则依然是不可侵犯的,但表达尊敬的方式是随着地域和时代而变化的。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保罗在林前11:4-16中对哥林多人信徒的论述,理解为在当时特殊风俗的背景下,礼貌和宗教礼仪的原则。虽然我们没有古代的文献提供确凿的证据,证实哥林多或其他地方的蒙头习俗,但显然当时的习俗认定不蒙头对于男人是合适的,对于女人则是不合宜的。我们说的是“显然”,否则保罗的论据就没有意义了。根据合理的假设,保罗在这里探讨的是把一条原则应用到当时当地的风俗。我们只需按字面理解他的话的意义,不必下结论说他当时对原则的特别应用,要求我们今日也这样实行。这样的结论所依据的前提,即当时的风俗,将之作为他大量论述的基础是不合逻辑的。以这种前提来坚持这样的结论,就等于搬掉大楼的根基而利用悬空的建筑。

还有一点可能与本段的论述有关。保罗宣扬福音新的光荣自由。这样的宣讲撒下了一颗基督教原则的种子,就是女性的尊严以及她们摆脱异教国家所有妇女的卑微地位。他宣布:“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显而易见,一些皈依基督教的妇女歪曲和滥用了她们在福音里的自由,给教会带来羞辱。当基督教广泛传播引起人的嫉恨时,就产生了一种没有依据的诬告,说基督徒道德败坏。在保罗的时代,这种指责确实已经传开了。所以基督徒是多么需要“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帖前5:22),多么需要记住保罗的深刻劝勉,就是有些事虽然可行但不一定有益(林前6:12)。

11:4-16中的所有论述都应依据这条总的引言来理解,免得我们一方面让今日许多地方的妇女承担她们所不应承担的痛苦担子,另一方面却使保罗显得不合时宜,没有为本世纪的读者提供信息。

祷告或是讲道。这些是公共礼拜的重要内容。崇拜者在祷告时是会众的代表,代他们向上帝献上感谢,祈求,代祷。他在讲道时是圣灵的代表,向上帝的教会传达祂的信息。这里所提到的讲道无疑指受圣灵感东的人公开的宣讲和教训,因为先知就是在圣灵的感动下代表上帝说话的(见林前12:10,29;14:1,4,22;帖前5:20;参彼后1:21)。

蒙着头。kata kephalēs echōn,直译为“披在头上的”。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犹太人参加崇拜在祷告或讲话时用四角巾遮头的行为。这种披巾在敬拜者进入会堂时戴在他们的头上。但不知这种习俗在保罗的时代是否已经形成。使徒不一定暗示哥林多教会的男人在祷告或讲道时要蒙着头。他提到这种情况似乎仅仅作为责备女人的背景。她们显然认为可以不蒙头而参加这里所提到的公共属灵活动。

自己的头。既指“各人”的头基督(第3节),也按字面指男人的头,会因蒙头而羞辱。男人既为他主的仆人,若公开拒绝尊敬基督,就既羞辱了他的主也羞辱了他自己的头。哥林多是一个希腊城市,出于对希腊风俗的考虑,保罗教导说,在那里敬拜上帝的男人应当依照表示敬重的习俗,在上级面前拿掉头巾。男人不能像女人那样做。


5 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

【本会注释】

女人。本节根据当时的风俗说明在参加教会活动时两性的区别。

讲道。《旧约》有好几处记载上帝赐给女人说预言的恩赐,让她们担任女先知服侍教会(出15:20;士4:4;王下22:14;尼6:14)。在新约时期,教会中也有女人说预言(路2:36,37;徒21:9)。哥林多的女人或许提出,她们既有祷告和讲道的属灵恩赐,就当和男人一样不蒙头(林前11:4)。有人也可能推论,福音的自由(见加3:28)已经解除了表明性别差异不同标志的义务。保罗揭露了这种推理的虚伪。

不蒙。akatakaluptos,直译为“没有戴头巾”。用头巾遮头是女人的习俗,证明她们已婚,并表示谦卑。

羞辱。鉴于古代妇女不蒙头就不外出,她若在公众场合不载头巾,特别是主持礼拜的时候,就会被认为是她和她丈夫的耻辱。哥林多女子不戴头巾公开参加教会的礼拜,给人的印象就是她不知羞耻、不谦卑,不以廉耻、自守为装饰(见提前2:9)。保罗似乎推论说,这样揭去象征她性别和地位的头巾,表明她不尊敬丈夫、父亲、一般女性和基督。

剃了头发。短发有时是坏名声女人的标志。哥林多女子不戴头巾参加教会的公共礼拜,就可能被视为降格到低级下流女人的水准。


6 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女人若以剪发、剃发为羞愧,就该蒙着头。

【本会注释】

就该剪了头发。这不大可能是一道正面的命令;意思似乎是:“她最好还是剪了头发”。换一句话说,女人如果想要像男人一样行事,为了相称起见,她就应该像男人那样把头发剪了。但这种做法被视为是耻辱,所以她还是蒙头为宜。


7 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上帝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

【本会注释】

形像。指男人受造时的状况(见创1:26,27)。如果男人戴着头巾或其他遮头的东西,那就是为奴或地位低下的标志。他戴着这样的标志是不恰当的。他的装束不应隐瞒他为上帝所指定作祂在地上代表的伟大事实。

荣耀。doxa。原意是“意见”,“声望”,“承认”。根据它在七十士译本中的用法,《新约》的作者采用了doxa“荣耀”,“光明”,“辉煌”或“品格”,“所以表现的品质”(参约1:14注释;罗3:23)的意思。这里“上帝的荣耀”的意思似乎是只要男人在指派他的范围里行事符合上帝的原则,他本身就代表了上帝的荣耀,伟大和品格的形象。我们在这里看到上帝赋予男人的崇高职责。上帝使他作这个新造世界的头,“管理……全地”(创1:2)。上帝就这样计划藉着男人在宇宙前显示祂的智慧、仁慈、父母般的关爱,以及祂的保护和引导(见《基督教育之研究》33页;《先祖与先知》45页)。即使人类堕落并因此而丧失了主权,上帝仍计划让男人领导家庭的事务(见创3:16;《先祖与先知》58,59页)。圣经中并没有暗示从那时起这个秩序发生了变化,但哥林多教会的一些女人似乎想要改变它。

男人的荣耀。对于女人,只用了“荣耀”一词,省略了“形象”,尽管她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见27节)。这里所说的是女人和男人的关系,而不是她与上帝的关系。女人愉快地接受上帝对于人类家庭的计划,从而反映了她丈夫的荣耀,并藉着她的丈夫而彰显上帝的荣耀。上帝为人类作出了这个智慧的安排(见《教会证言》卷三第483,484页)。女人是从男人而造的,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所有的魅力,美丽和纯洁,都反映了男人的尊严和荣耀(见创2:22,23)。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保罗的意思,就应该保持这种关系。在哥林多教会,女人按着习俗蒙头出现在公众场合,就是体现了这种关系。


8 起初,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

【本会注释】

由女人而出。上帝先造了亚当,然后造了夏娃作他理想的伴侣(创2:20-23)。亚当是单独被造的;女人却不是这样。她是从男人而造的,被男人承认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见创2:23)。女人是由男人骨肉造的,是为他而造的,不是独立于他,管辖他的,乃是站在他旁边作他的“助手”。这是男人荣耀的一部分。


9 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

【本会注释】

为男人造的。本节重申第8节的真理。亚当和夏娃被造的记录,说明女人被造是对男人的补足。没有夏娃,亚当就有缺憾,因为他没有一个同类可以倾诉和分享生活的经历,所以上帝造了女人满足这个需要。她被造是为了男人的快乐和安慰。她不是奴隶而是伴侣;不应被视为下等,而应视为男人生活中的朋友和安慰者,分担他的忧伤,增进他的快乐,特别是在人类堕落以后归属于他(见创2:18-22;3:16;弗5:22-25,33;彼前3:5-7)。丈夫要成为家中的头和管理者;妻子要帮助他履行职责,在他痛苦时安慰他,并分享他的喜乐。她的地位肯定是光荣的,在某些方面因为她的服从而更加光荣。由于她的从属地位,她需要她丈夫的照顾和保护。


10 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

【本会注释】

因此。鉴于上帝在创造女人时所表达的旨意,以及祂有关夫妻关系的明令,她应当遵守在公众场合蒙头的惯例(见创2:18;3:16;林前14:34;弗5:22-24;提前2:11,12;多2:5;彼前3:1,5,6)。

为天使的缘故。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有以下出于想象的解释:一,天使代表主持教会工作的长老或监督;二,天使代表基督徒聚会时在场的探子;他们如果看见女人在这种场合不戴头巾,就会散布对教会不利的消息;三,天使代表那些会迷恋不蒙头女人之美貌的恶天使。最简单的解释似乎是,保罗指在公共礼拜中在场的好天使;女人在他们面前应有合宜的装束和举止。对上帝的威严和伟大有着崇高认识的天使,在提说上帝的名时尚且敬畏地蒙着脸(见《传道良助》178页)。在基督徒聚会礼拜时任何不恭不敬的表现,不但是侮辱了创造主,也是冒犯了天使。天使乐意尊敬上帝,遵行祂的命令,承认祂的伟大和荣耀(诗103:20;参赛6:2,3;启4:8)。人类需要深得多地感受上帝的圣洁和伟大,以恭敬的态度接近祂,在凡事上严格遵行祂所显明的旨意(见诗29:1,2)。女人既然要遵从惯例,穿戴表示顺服的装束,以免冒犯天使,他们岂不更要提防冒犯天使所服从的万有创造主吗?

权柄。exousia,“权威”。可能指丈夫权威的标志,即头巾。女人戴着头巾,就是公开承认她们服从丈夫的权威。乐意遵从这个风俗乃是一个光荣的特权,表明一个女人在社会中受尊敬的地位;因为她属于他人,她可以要求得到她所属之人的支持和保护。


11 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

【本会注释】

然而。保罗写下11,12节的话,是防止他在7-10节中所说遭到可能的误解。男人不要尝试把自己高举在女人之上,女人也不要设法让自己退居幕后。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男女两性是相互依靠的。保罗到说男人为女人之首,及其在公共礼拜等事宜上的表现方式,他并不是说男人可以独立于女人。男人和女人是彼此为伴的。教会不只有男性,也有女性。他们同为上帝的儿女;在祂里面“并不分……或男或女”(加3:28)。男人和女人都不是独立的;他们并肩而立,相互依靠。这里说他们相互依赖,免得男人自视过高,看女人只为自己取乐,视她为下等,不给她应有的尊敬。

照主的安排。两性之间的这种关系乃是依照上帝的安排和指示。上帝的旨意和命令是他们应当互相依靠,关心和促进对方的利益和快乐。每个人都是对方的福利所不可少的。他们在相处中应始终承认这个事实。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没有一方,另一方就不完整。这足以防止男人夸口。


12 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上帝。

【本会注释】

由男人而出。指女人的起源,是从男人的肋骨而出的,成为他的助手,同伴和配偶(见创2:18,21,22)。人类违背上帝要求的致命之举,导致全世界的堕落。在此之前,上帝的计划是让女人与男人完全平等。但罪恶改变了这个计划,置女人于从属男人的地位(见创3:16;《先祖与先知》46,58,59页)。

由女人而出。第一个男人亚当是上帝所直接创造的,女人并没有参与。但是以的每一个男人都是靠女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上帝选择用这个方法使人类繁衍。这应使男人敬重人类繁殖的过程。上帝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男人和女人产生了另一个人。上帝会把感情投到那个人身上,使他有机会承受永生的赏赐(见创1:28;9:1,7;约3:16;约壹5:11;提后4:8)。

出乎上帝。宇宙的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和规划的,是为了祂的快乐而存在的(见赛43:7;启4:11)。罪恶破坏了上帝原来的计划;人丧失了被造时美丽和完善的形象与品质(见创1:26,27;《先祖与先知》64,65页)。救恩的计划是要恢复人起初的完美(弥4:8;《先祖与先知》68页)。男人和女人既知道上帝的手掌管万有,祂正在世上实行祂的旨意,就不可对上帝安排事务的方式有任的埋怨或不满。女人既认识到上帝引导的手,承认祂的智慧和慈爱,就会满足于上帝安排她的位置。作为回报,男人会谦卑地承认当前世界的不完美状况是罪的结果;他不会有任何虚伪的优越感。双方都应明白上帝是万物之源,女人因男人而存在,男人因女人而存在,都是出于上帝。这样明智而乐意地接受上帝所定的计划,有助于夫妻达到永不分离的理想,就象基督与教会的结合一样(见创2:24;弗5:22,23)。


13 你们自己审察,女人祷告上帝,不蒙着头是合宜的吗?

【本会注释】

你们自己。保罗探讨了上帝关于两性关系中谁为首的计划之后,再一次谈到女人在公共礼拜中不蒙头的是非问题。这里要求信徒查究自己的良心,不考虑可能影响他们思维的外在权威。

合宜的。prepon,“相称的”,“合适的”,“恰当的”。 女人在公共礼拜中不蒙头,与圣会严肃的气氛不相称。即使只是因为当地的风俗,没有其他的原因,她也会分散其他崇拜者的注意力。她还会在可能目睹礼拜的异教徒心中留下错误的印象。


14 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吗?

【本会注释】

本性。这里指事物的常规,就是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惯例。在保罗的时代,犹太,希腊和罗马的男子习惯留短发。在以色列人中,男人留长发被视为耻辱,除非是他发誓做拿细耳人(见民6:1-5;士13:5;16:17;撒上1:11;见民6:2注释)。


15 但女人有长头发,乃是她的荣耀,因为这头发是给她作盖头的。

【本会注释】

荣耀。保罗推论说,人出自本能地认为(见第14节注释)长发是女人的装饰,正如短发是男人的装饰一样。

盖头。peribolaion,直译为“围着的”。保罗并没有说女人留了长发就可以不戴头巾。第6节清楚地表明不蒙头的女人仍留有长发。保罗说女人若不蒙着头,就该剪了头发。他似乎主张长发本身就是要蒙头的理由。


16 若有人想要辩驳,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规矩,上帝的众教会也是没有的。

【本会注释】

辩驳。philoneikos,“喜欢争论的”。讲完有关这个题目的所有话语之后,哥林多教会中可能仍有人觉得自己有权拒绝女人蒙头的教训,或把与保罗的劝诫相反的教训强加于教会。这样的人应该认识到上帝在带领着全体教会,而不是带领个别的人。当信徒的团体遵照上帝灵感的指示行动的时候,个人的主张应当服从教会的声音(见《给传道人的证言》第30,476页;《教会证言》卷五第534,535页;《教会证言》卷四第239,256,257页;《教会证言》卷九第257,258页)。这并不是排斥个人私下单独地学习和研究真理;反之,是鼓励信徒“查考圣经”,装备自己,为真理作见证。但如果有人产生了不符合圣经的观点,那就该放弃,因为他知道凡与圣经矛盾的信念或观点是没有光明的(见赛8:20;约5:39;提后2:15)。

我们。就是众使徒,即上帝所任命的教会领袖。

没有这样的规矩。众使徒从来没有教导或认可女人在公共礼拜中不用蒙头。其他地方的基督教会,特别是在犹大,女人不蒙头是不参加礼拜的。这一点应解决了有关哥林多女人的问题。不遵守其他教会的惯例会造成误解或冒犯。应当尊重大多数信徒的观点和做法,不要受少数固执己见的哥林多信徒所影响。这条原则总是正确的;一个人或几个人不应认为自己的意见高于全体教会的意见,企图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大多数人,而不顾圣经的教训和教会的惯例(见徒15:5,6,22-29;《教会证言》卷九第260,261页)。


17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不是称赞你们;因为你们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

【本会注释】

我现今吩咐你们的话。指下面有关圣餐礼合宜举止的话。

不是称赞你们。保罗不能称赞他们,因为他们态度固执,礼拜的装束不合宜,特别是参加圣餐礼的时候。教会中的纷争说明有人希望获得超过上帝所能提供给祂子民的自由。坚持个人意见的根源往往是人的骄傲。这是撒但的精神。他在天上发动战争,就是为了证明他是对的,上帝是错的(见赛14:12-15;启12:7-10)。

不是受益。信徒定期聚集是为了在属灵上提高,并鼓励参与的人以更大的信心和盼望去面对人生的战斗。使徒非但没有表扬他们的行为和他们对教会礼节的遵守,却发现需要责备他们。他开门见山地指出他们的聚会不是受益,乃是招损。接着他解释这句话,说明他们如何因错误的行为而剥夺了圣餐礼的神圣性和属灵性。


18 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我也稍微的信这话。

【本会注释】

第一。保罗已经讨论了哥林多教会因信仰和做法的差异而引起的结党纷争(见1:10-12)。他在本节可能是指分派举行圣餐的聚会习惯。这种分派是首先要责备的。他在第12和14章中讨论了第二个需要纠正的问题,就是对不同属灵恩赐的性质和用处的误解。

我听说。直译为“我正听说”或“我不断听说”。保罗无疑一再得到报告。他的心为他所帮助建立的教会负着重担。凡破坏他们秩序的任何事情都使他伤心(见加3:1;4:19;参腓1:7,8;西1:24)。

分门别类。schismata(见林前1:10注释)。圣徒聚会时本应存在的团结和谐的精神消失了(见上述“第一”词条)。

稍微。这个词缓和了保罗对他们这方面行为的批评,表明他对他们评价较高,没有完全相信有关他们纷争情况的报告。


19 在你们中间不免有分门结党的事,好叫那些有经验的人显明出来。

【本会注释】

分门结党的事。haireseis,单数是hairesis。Hairesis原意为“选择”,后有“选择的”、“见解”之意,再后表示一群有特殊见解的人,一个宗派,或一个党派。该词在本节可能指各种见解,并无贬义。当一批不同背景的人组合成基督徒团体的时候,他们对真理的见解肯定有所不同。这种对福音原则不同程度的理解会导致辩论。辩论有可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不一定导致分裂。

有经验的人。就是乐意顺从上帝并与祂合作的人。教会的分派暴露了那些不安分、有野心、心怀不满的人,就是那些不愿受圣灵引导,我行我素,固执己见,不愿为教会的平安和谐而放弃自己见解的人。要躲避这种人(见罗16:17注释)。另一方面,也有人承认自己本性的罪恶、不愿意信任自己的任何见解,且认识到被未悔改之肉体的愿望,欲念和倾向影响的危险。这些教会的信徒宣称自己愿意平安快乐地遵守上帝的一切教导(见罗8:14;加5:16,17,19-26)。当震撼世界的大事导致世界历史的结束时,所有的人都要表明自己效忠的对象。那时许多平时不起眼的效忠真理的人将要象黑夜中的明星那样发光(见《教会证言》卷五第80,81页)。

显明。哥林多教会中存在一些不与基督同心的人,必然造成信仰上公开的分歧,从而激发信徒更热切地追求认识上帝的旨意,并导致暴露拒绝接受圣灵引导的人(见路2:34,35;约壹2:18,19)。教义分歧的存在,以及有关教会工作正确方法的不同见解,就这样成为教会的筛子,把糠皮和麦子分离开来。


20 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

【本会注释】

聚会。指圣餐礼。

算不得吃。即无论目的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遵守圣餐礼的。他们是聚餐而不是吃圣餐。不是因为缺乏设备,而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属灵气氛,和正确认识圣餐礼意义的属灵眼光。哥林多信徒不该以为在这样的时刻允许这种行为是与圣餐礼相和谐的。贪婪、自私和放纵与基督的精神是截然不同的。祂为拯救罪人曾离开天庭的快乐,放弃自己的一切(见林前11:21,22;约3:16;腓2:6-8)。

主的晚餐。kuriakon deipnon,指奉献与主的晚餐或主所设立的晚餐,或兼指二者。早期的基督徒习惯在圣餐之前先举行所谓的“爱宴”,即agape。其整个过程就这样成了对最后逾越节晚餐的纪念,也就是基督所设立的圣餐礼(见太26:17-21,26-28;林前11:23-26)。“爱宴”就是人人都贡献食物与其他信徒分享,表明基督教会里的爱的团契,不分社会等级,人人平等。聚餐之后举行圣餐,表明所有的人都分享上帝给祂子民的恩赐,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大家都一视同仁。这种习俗在教会里一直延续到第4世纪末,才发现有必要将爱宴与圣餐分开。见《SDA圣经注释》卷六第45页。


21 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

【本会注释】

自己的饭。由于哥林多教会内部发生的分门结党,作为基督真门徒特征的相爱精神和兄弟情谊在某种程度上消失了。这种不幸的状况也表现在圣餐礼的聚餐上。每一个参加的人带来自己的食物,各吃各的,不想与别人分享。富人吃大餐,穷人则往往没有什么吃的。这个为纪念爱的最高表现而设立的晚餐,竟变成私人的宴席,毫无意义,就像各人在自己家里所行的。这就给神圣的圣餐礼带来了耻辱。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会内部的分裂。各派的人可能因为自己的骄傲而分开吃,不肯在主的桌前分享,降卑自己。

饥饿。指望富足弟兄爱心的穷苦信徒,来赴宴时原相信自己的需要能得到满足,但富人的自私和非基督化骄傲使他们失望了。

酒醉。methuo,表示滥用酒精而失去自制。保罗指出哥林多信徒在这些聚餐中吃喝过度,结果他们所谓的圣餐纪念礼成了一场闹剧。

人们可能会奇怪,生活在使徒时代的基督徒,曾受到保罗的亲自教导,居然会歪曲圣餐的性质和宗旨,模仿他们从前的异教娱乐。要记住哥林多信徒放弃异教并不久。他们曾习惯于在崇拜假神时狂宴滥饮。他们很容易想象主的圣餐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分门结党破坏了他们的属灵经验,蒙蔽了他们的眼睛,败坏了他们举行圣餐的的礼节。哥林多信徒的这种经历表明新的基督徒需要长期谨慎的教诲,和智慧合宜的领导与监督,直到他们牢牢地扎根于福音的基本真理上。与非基督教的信念和行为妥协,一定会导致离开福音的纯洁和朴素(见申7:1-4;18:9-14;林后6:14-17)。


22 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上帝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我向你们可怎么说呢?可因此称赞你们吗?我不称赞!

【本会注释】

难道没有家吗?如果他们聚集只是为了领受自己的饮食,倒不如在他们自己的家里吃了,免得羞辱上帝的圣工。

藐视。你们为满足自己派别的骄傲和自私的食欲而置原则于不顾,难道你们就这样藐视各地所有信徒的普遍做法吗?

没有的。穷苦的人因教会中许多人在圣餐礼中冷漠的行为而雪上加霜。在这样的场合不供给穷人,不仅暴露了他们的窘境,而且表明这样行的人完全没有做好参加圣餐礼的准备。

信徒如此藐视神圣崇高的圣餐礼,让嫉妒,贪食,骄傲和对穷人的冷漠占据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应当受到最严厉的责备。如此行的人表明他们完全没有耶稣的精神。祂爱所有的人,没有偏心。祂温柔地对待羊群中的不幸者(见利19:10;诗41:1;72:4;132:15;箴14:21;赛14:32;58:7;太26:11;路14:13;雅2:5)。藐视穷人,因他们缺乏今生物质的财富而忽视他们,这在上帝看来就是亏待祂。凡这样对待穷人的人,表明他们完全误解了上帝国度的原则(见太25:40-46;《教会证言》卷二第24-29,34-37页)。为穷苦,患疾和年老的人服务,乃是基督教的实际行动。

不称赞。使徒百般寻索,仍没有从他们遵守圣餐礼的方式上发现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反之他们却有许多需要指责之处,所以他要在后面的23-30节中对圣餐的宗旨进行说明。


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本会注释】

。保罗曾忠心的把主所启示他有关遵守圣餐礼的方式传给他们。鉴于他们缺乏对圣餐礼真正意义的认识而导致现在的混乱,保罗阐述了耶稣和祂的门徒在耶路撒冷的楼房上第一次举行这礼节时的严肃状况(见路22:13,14)。

从主领受的。基督设立圣餐礼时保罗并不在场。但他不仅从其他的使徒或教会传统中得悉,而且直接从救主的一次启示中领受(见林后12:7;加1:12)。

被卖。出卖基督的阴谋正在实施,但还没有实现。耶稣当时正在教导门徒遵守这纪念祂受死的礼节;祂的敌人正要实行抓捕祂的计划。圣餐礼上的庄严与感伤同哥林多信徒爱宴上的疏忽和轻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基督在被卖的那个晚上遭遇了人类所忍受最痛苦的经历。在祂死敌手中的迫害和审讯本已难以承受,但所信任之朋友的背叛和离弃给祂带来更大的精神痛苦(见伯19:21;诗38:11;亚13:6;约13:21,26,27,30;《历代愿望》655页)。保罗藉着提醒哥林多教会那痛苦之夜的事件,无疑是要让他们认识到圣餐礼的神圣性质,从而教导他们,那以贪食醉酒和骄傲排他的形式来纪念圣餐礼是完全不合适的。为了深刻地理解圣餐礼的意义,我们需要思考当时的背景情况。其中一个自称是救主朋友的人对祂的背叛(见诗41:9),使我们的心对祂深表同情。

拿起饼来。就是为逾越节晚餐所准备的饼(见太26:26注释)。


24 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有古卷作“擘开”)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本会注释】

祝谢了。eucharisteo。“Eucharist”(圣餐)一词即源于此。有些神学家用“Eucharist”指圣餐,作为对上帝的所有恩赐的感恩祭。第二世纪一些教会的教父用该词指圣餐礼中的饼和杯。马可在圣餐礼的记录中用eulogeo表示“赞美”或“称颂”。《马太福音》用了eulogeo;《路加福音》在这里用了eucharisteo(见太26:26;可14:22;路22:19)。这两个词的意思相似,就是通过感谢承认上帝的怜悯和慈爱而奉献这饼。

掰开。基督意味深长地掰开那饼,神秘地象征祂为人类所遭受的一切苦难,从那时起“直等到祂来”(26节)。掰饼之举主要表示祂即将为我们所受的苦难。

这是我的身体。关于这个比喻的意义见太26:26注释。领受掰开之饼的属灵意义必须从人类起初完美的景况,他的的堕落和他藉耶稣基督的救赎来理解。人类本来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在形体和品格上都像;他的思想与上帝的旨意相和谐(见创1:26,27;《先祖与先知》45页)。他直接与上帝和众天使交往,靠生命树的果子维持生命(见创2:15,16;《先祖与先知》47,50页)。但当他犯罪以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他丧失了与上帝直接交通的特权;他不再与上帝的旨意和谐,思想扭曲了,恐惧代替了爱(见创3:8,10,12;赛59:2;耶17:9)。人类自己找不到回归上帝和幸福之路,他无法逃脱撒但的魔爪,注定要永远灭亡(见耶13:23;《先祖与先知》62页)。上帝本着祂无法理解的怜悯藉着祂的儿子显示祂自己,使人类身上能够恢复祂的形象(见诗2:7,12;40:7;约14:9-11;林后5:19)。

天父本着祂的智慧通过祂的儿子与人类说话,所以圣子被称为上帝的道(见约1:1-3,14;《历代愿望》19,22,23页)。信徒通过研究和吸收上帝的道保持与上天的交通,过属灵的生活。耶稣把这样吸收祂的话语比作吃祂的肉和喝祂的血(见约6:47,48,51,54-58,63;《历代愿望》)。掰开的圣餐饼含有奇妙的真理。正如人类肉身的生命来自上帝,悔改相信的罪人也从上帝的道耶稣身上获得属灵的生命。肉身的食物是藉着上帝的能力和恩典供应全人类的。摄入人体的肉身食物通过消化的过程转变为大脑,肌肉,神经和骨骼等组织,也就是人体本身。人的身体就这样与他的食物同化。同样,通过研究而吸收上帝的道,并靠着上帝的能力使自己的生活与这道和谐的人,是从悖逆和不断违抗上帝,只为自己利益的人,变成有爱心而顺服的上帝儿女,其人生的宗旨就是反映他创造主的形象(见《历代愿望》660页)。人类的这个宝贵经验只有藉着耶稣身体的掰开才能实现。

舍。有文本为“擘开”。

记念我。这句话表明祂今后将不再同祂的门徒吃这个晚餐。为了让人认识到悖逆的可怕性质,上帝要希伯来人献祭。但是这些祭牲本身不能改变献祭之罪人的品格;它们只是向他指出将来的救赎主,要用自己的身体作出伟大的牺牲,使人与上帝和好的。设立圣餐礼替代纪念出埃及的逾越节,不是作为祭牲,而是要形象地提醒信徒,上帝儿子这个人类伟大的牺牲为他所成就的一切(见来9:25-28;10:3-12,14)。

基督的牺牲是完全的,所以只能一次献上。但为了使祂的牺牲在一切藉着祂寻求赦免的人身上生效,耶稣复活以后就在天上成为人类的大祭司,呈献祂为悔改的罪人身体掰开所作牺牲的功劳,“直等到祂来”(林前11:26;来4:14-16;7:24,25;8:1,6;9:11,12,14,24)。当救主在天上为我们供职,在天父面前提出祂完全的牺牲时,祂要求祂在地上的子民遵守圣餐的礼节,将救赎的奥秘时常摆在他们面前。


25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本会注释】

饭后。无法确定这个新礼节出自逾越节礼节的哪一点(见约13:2注释)。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礼节,不是逾越节筵席的延续。逾越节在基督受死时就失去了意义。

照样。即抱着同样严肃的态度和同样的宗旨,教导同样的伟大真理;也表明主邀请门徒喝这杯时也是先祝谢的(见太26:27;可14:23;路22:17)。

这杯。用容器来代表其中的东西。杯里装的是逾越节“没有发酵的”酒(见太26:27注释)。

用我的血。按《旧约》的惯例,双方的协议要藉着宰杀一只动物而确认和生效。有时动物被切成块,立约的各方在切开的动物中间走过,表明他们立誓效忠约中的条款(创15:9-18;耶34:18,19)。上帝和以色列人所立的旧约就是藉着动物的血确立的(出24:3-8)。上帝和人所立的新约,完全依赖上帝的应许,是藉着耶稣的血生效的(见来10:12,14,16,20;《先祖与先知》371页)。悔改并接受上帝救赎的计划的人因而进入了新约。他藉着喝圣餐的酒,表明自己以感恩的心接受了救赎的计划。这酒代表代表基督确立新约的血。

。diathēke,“契约”,“协议”,“安排”。在本节中diathēke指上帝与人所立的约。藉着基督的牺牲受死所达成的和解,上帝要将永生赐给一切相信基督的人(见约3:16,36;5:24;约一5:12)。这种拯救人类的安排显然在耶稣降世之前就已经实行。亚伯拉罕等人就是因为相信所应许的救赎主而得救的(罗4:3,16-22;来11:39,40)。那么为什么说是“新”约呢?这不是指订立的时间,而是指藉着基督的血而生效的时间。关于旧约与新约的关系,见结16:60注释。

每逢。上帝已经规定了遵守逾越节的时间和次数(出12:1-20),但圣餐却没有这样的规定。庆祝的次数由信徒自行选择。那些爱上帝并知道自己始终非常需要祂的人,自然乐意经常参加这个礼节。

为的是记念我。在珍视永生的人心中,决不可忘记髑髅地的伟大事实及其所有的意义。赎民将千秋万代学习救恩的科学。真正的基督徒在等候他们的主再来的时候,将愿意多加思考这无穷的主题(见《教育论》126页;《历代愿望》659页)。


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来。

【本会注释】

每逢。见第25节注释。

表明。kataggello,“宣布”,“声明”。基督徒藉着参加圣餐礼向世人宣布,他们相信基督的救赎工作和祂的复临。救主所说“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的话,鼓励跟从祂的人透过试炼与患难,展望那荣耀的日子。那时祂将回来接祂的子民离开这罪恶的世界,到那永远快乐和平安的居所(见《历代愿望》659页)。这句表明救主之死的话意味着圣餐不应秘密举行。公开遵守往往会给在场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表明在圣餐礼时所有的信徒都要吃饼喝杯。饼和杯不能只由主持的人领受。信徒藉着吃喝象征性的饼与杯,宣布他们相信基督流出的血和掰开的身体所实现的完全和解,相信祂会回到这个世界接祂的子民到祂那里去(约14:1-3)。只要世界存在一天,全体信徒都要遵守圣餐礼,直到所有的信徒与耶稣面对面相见。那时不再需要举行什么仪式来纪念祂,因为大家已经看见祂的真体(约壹3:2;启22:4)。就如在摩西时代的会幕中和后来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所献的祭,多世纪以来一直预表耶稣的死,直到基督第一次降临,举行圣餐礼是要宣告祂为人类的罪所付出了代价,“直等到祂来”。


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本会注释】

所以。鉴于上面所说圣餐礼的宗旨。

不按理。对所纪念受苦牺牲的救主缺乏应有的尊敬。不按理指不适当的举动(见21节),或对基督的赎罪牺牲缺乏活泼积极的信心

干犯。凡不认识自己无限亏负救主,轻忽地对待纪念基督之死的圣餐礼的人,就是犯了对祂不尊敬的罪。这种态度就像那些定主的罪并把祂钉十字架的人。对圣餐礼表现出这种态度的人,就是拒绝他的主,因而与那些钉祂十字架的人同罪。


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本会注释】

自己省察。在领受圣餐之前,信徒应当藉着祷告认真省察自己的基督徒经验,确认预备好领受圣餐向一切与上帝有良好关系的人所提供的福气。他要扪心自问,有没有天天经历向罪死和在主里新生,在与罪恶所作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对别人的态度是否正确。要省察个人献身的习惯,以及言语,思想和行为,包括一切影响获得反映耶稣形象之品格的事情(见林后13:5;加6:4)。基督徒虽然每天需要自省,放弃一切违背上帝旨意的事物(见路9:23;林前15:31;《教会证言》卷七第252页),但圣餐礼却是公开表明新决心的特殊场合。关于洗脚礼如何帮助信徒做好必要的准备,见约13:4-17注释。

然后。信徒在仔细省察了自己的生活与救主的关系之后,可以带着喜乐感恩的心来到圣餐桌前,领受被钉的救主对于他的全部意义。


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本会注释】

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有文本在本句前面还有“不按理。”

。krima,“惩罚”,不一定指恶人将来最后的惩罚。如30,32节所提到的,不按理领受圣餐的人会招惹上帝的不悦和惩罚。

分辨。diakrino,“区分”,“区别”。这里可能指哥林多信徒不辨别普通的饭食和神圣的圣餐礼节,不区分日常的饮食和特别提醒他们基督赎罪牺牲的圣餐。纪念历史的普通事件与纪念使罪人重得上帝悦纳的牺牲是大不相同的。信徒不可把圣餐礼只看作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纪念。它确是一个纪念,但意义不止如此。它提醒人类上帝为罪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人类对救赎主的亏欠,也意味着信徒有责任时刻牢记要公开见证他信仰上帝儿子的赎罪牺牲(见《历代愿望》656页)。


30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原文作“睡”)的也不少。

【本会注释】

软弱的,与患病的。解经家通常认为这些形容词是描写肉体的疾病和痛苦。在哥林多圣餐礼之前爱宴上的放纵和贪食,可能导致了这里所说的疾病。罪就是不顺从,会产生苦难和死亡。

死(原文作“睡”)。koimaomai。圣经常常用睡来表示死亡(约11:11,12;徒7:60;林前7:39;15:51;帖前4:13-15)。贪食醉酒会带来报应的,就是疾病和死亡。这个警告适用于哥林多信徒在爱宴上所表现异教性质的放纵,但也适用于所有类似放纵的情况。这句话的应用还止于此。它与遵守圣餐礼本身的疏忽是分不开的。人在圣餐礼上的轻忽,表明他缺乏对基督苦难的尊重,因而失去了上帝希望给他的福气。他还可能忽视上帝的其他命令,从而为自己带来疾病和苦难,甚至死亡。


31 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

【本会注释】

分辨。diakrino,“区分”,“区别”。参29节。该词表示自我判断,按照上帝的标准分析自己的道德状况。如果信徒抱着敬畏的态度严格省察自己参加圣餐礼的态度和举止,就不会被上帝定罪了。

受审。指受上帝审判。正确的自省能救信徒免受上帝的审判。哥林多信徒的经验记在圣经上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如果基督徒能记住早期教会的这个经验,谨慎省察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动机,他们就会从参加圣餐礼中获得更大的福气,免得招惹上帝的不悦。


32 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

【本会注释】

受审。救主允许苦难临到哥林多人信徒,是因为他们在圣餐礼上的疏忽。这是主对他们失败的一种怜悯。管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们继续犯这样的罪。今生“被主惩治”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会把我们从不符合上帝旨意的道路引到蒙祂悦纳的道路上,而不是继续在罪中以致永远沦丧(见林前5:5;提前1:20)。苦难会洁净和提炼真信徒的生命(见来12:5-11)。

和世人一同定罪。这是指最后定罪的审判,不再有宽容的时期。“世人”包括一切不肯悔改罪行,在上帝面前自卑,接受耶稣为他们救主的人。这些人被判处永远的死亡(见诗34:16;结18:24;玛4:1,2;帖后1:8,9)。


33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聚会吃的时候,要彼此等待。

【本会注释】

等待。关于本节有两种看法,似乎都合理。有的解经家认为这是指哥林多教会在圣餐礼(见45页)以前的爱宴。其他人则认为这只是指圣餐礼本身。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对已经发生的混乱与自私现象的警告。有些人醉酒,有些人忽视穷人,这都是与基督的精神相违的(见21,22节)。在与敬拜上帝有关的每一件事上,祂都要求秩序和属天的精神(见14:33,40)。圣餐礼是教会中最严肃的礼节,不可有骄傲、自私、贪婪或放纵的痕迹。信徒的思想必须集中在基督和祂的牺牲上,不可被任何肉体的思想和行为所占据。


34 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免得你们聚会,自己取罪。其余的事,我来的时候再安排。

【本会注释】

饥饿。指平时对肉身食物的需要,而不是指在属灵上对生命之粮的需求。圣餐礼不是为了满足人肉体的饥饿,而是为了纪念世界上最伟大最严肃的事件。它不是一个宴席。如果所有的信徒都能谨慎遵从本章有关圣餐礼的教导,这个礼节就会充满安慰和高尚圣洁的喜乐(见《历代愿望》660,661页)。

其余的事。哥林多信徒显然还提出了其他问题。保罗觉得这些问题最好还是等他到哥林多以后再解决。这句话表明他打算再次访问哥林多,他是去了,但那是在他写另一封信之后(见《SDA圣经注释》卷六102-104,822页)。

本章强调在所有与崇拜上帝有关的事上需要非常谨慎。崇拜者应当带着纯洁的动机和良心来到祂面前,愿意荣耀祂并接受祂等着要赐予的福气(见诗24:3-5;29:2;95:2,3,6;100:4;约4:23,24)。


哥林多前书第12章

提要:1属灵的恩赐4原有分别,7但都是叫人得益处。8为此有不同的恩赐:12正如肉身的不同肢体 16都彼此相应,22彼此服务,26帮助同一个身子;27我们也当互相帮助,建立基督奥秘的身体。


1 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

【本会注释】

论到。本章开始了一个新的主题,延续到第14章最后,那就是属灵的恩赐。人们对于这个题目无疑有很多的误解。拥有不同恩赐的人之间也存在不幸的争端,并且显然还有滥用恩赐的的现象。

属灵的恩赐。“恩赐”一词是外加的,但依据上下文显然是需要的。这些恩赐是耶稣升天以后以特殊的方式赐给教会的(弗4:8,11),其目的是为了使教会合而为一,以合适的状态迎接主(见弗4:12-15)。哥林多信徒显然询问保罗圣灵的恩赐中哪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他们中有些人自夸所拥有的恩赐比其他信徒更大更重要(见林前12:18-23)。保罗利用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导他们圣灵在基督奥秘的身体,就是祂的教会中运行的题目。上帝的圣灵从一开始就在教会中运行(见《使徒行述》37,53页;《先祖与先知》593,594页;《天路》218页)。所以圣灵的恩赐并不限于新约时代。古时许多先知的存在证明了这一点。上帝的旨意和计划是要让祂的教会获得圣灵的恩赐直到末日(弗4:8,11-13;《使徒行述》54,55页)。这些恩赐都是从上帝那里来的。所以人根本没有理由在同胞面前因蒙上天拣选为彰显祂能力的工具,以特殊的方式帮助整个教会而自夸(见林前12:11)。

请注意圣灵恩赐与圣灵果子区别(加5:22,23)。圣灵的恩赐是上帝的能力赐给教会中的个人,为成就祂完善祂教会的目的。圣灵的果子是教会中那些全然让降伏自己接受圣灵的引导,并被圣灵的最高品质,就是爱所激励的信徒表现出来的品格(林前13:13;加5:22,23;《使徒行述》388页;《天路》68,69页;《教会证言》卷五169页;《教会证言》卷四355页)。

不明白。保罗迫切希望哥林多人不要误解圣灵恩赐的真正性质,以及这些恩赐在教会中的正确使用。澄清这个问题,无疑是因为哥林多信徒刚刚摆脱了异教(见第2节)。在信奉异教的时候,他们不了解真神的启示和圣灵的感化。因此未能对这些新的经验形成正确的观点,除非他们受到小心的教诲,并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教导。原先影响他们的势力在他们接受救主时就摧毁了。上帝的能力藉着圣灵的恩赐特地坚固了他们。


2 你们作外邦人的时候,随事被牵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哑巴偶像,这是你们知道的。

【本会注释】

外邦人。ethne。指犹太人以外的所有人,但在基督徒心目中也有“异教徒”之意。本节似乎就是这个意思。保罗说哥林多信徒曾经是异教徒,敬拜偶像,不认识真神,迷信假神。引诱他们进入歧途的势力乃是黑暗的权势,是他们所敬拜的假神所代表的邪灵(见10:20)。他们如果认识到接受基督教所带来的好处,就会为自己身为基督徒的现状而感恩。保罗在其他地方也提到他们原为异教徒的景况,以鼓励基督徒感谢上帝藉着福音向他们所显的怜悯(见罗6:17;弗2:11,12;多3:3)。

受诱惑。表明他们不能自制,被一种身外的势力拉到偶像崇拜之中,无法抗拒。这种势力无疑利用他们的情感和食欲迷惑他们,使他们相信崇拜偶像有好处,而事实上他们却因而毁灭。

哑巴。他们被引诱到偶像的祭坛和庙宇崇拜,献祭或求问。但这些偶像与永生的上帝相比,乃是无声的的“哑巴”。上帝则在圣经中显示祂自己,赐给祂子民属灵的恩赐,使他们能奉祂的名说话。上帝常常用异教假神的哑口无声的来论证崇拜假神的愚昧(诗115:4,5;135:15-17;哈2:18,19)。因此任何超自然的表现或声音,都是来自魔鬼的势力,而不是来自偶像或偶像所代表的假神。


3 所以我告诉你们,被上帝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本会注释】

所以。为了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特别是据说来自这个源头的话语,保罗为他们提供了一条辨别真伪的准则。

可咒诅。anathema,“该灭亡的”(见罗9:3注释)。这里提供了一条简单的原则,使我们知道一个自称受圣灵感动的人是否真是受上帝引导的。被圣灵感动的人不会说基督是被咒诅的或该灭亡的。任何被圣灵感动的人都不会贬损耶稣,更不可能说祂是被咒诅该灭亡的人了。这种话语足以证明说的人无论他自称是什么,肯定不是受圣灵感动的。上帝的灵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荣耀基督的,并促使一切受祂感动的人敬爱并尊重基督的名(见约壹4:1-3)。

耶稣是主。凡不受上帝的灵感动的人不会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圣子。然而没有受圣灵感动的人也可能在口头上承认基督为主或救主,不过那是恶人的伪装。真心承认耶稣为主,只能出自被圣灵引导之人的口(参太16:16,17)。凡真正荣耀耶稣之名和祂圣工的人会证明自己是受圣灵感动的。人若不受圣灵引导,认识救主的神性,就不会真正爱基督,以及祂的圣名和圣工。凡随从自己未悔改之心的欲望和情感的人,是不可能表现出热爱耶稣圣名和圣工的。不论何人接受基督,都是藉着上帝的灵。反之,人若藐视耶稣,以任何方式侮辱祂的圣工,教导与祂的道相反的道理,就表明他不是受圣灵引导的(见《历代愿望》412页)。应当祈求并珍惜圣灵的临格。拒绝圣灵、使祂忧伤离去,就是从内心排除对救主的一切真正认识,会导致冷淡,黑暗,和最后属灵的死亡(见弗4:30;《历代愿望》587,588页)。


4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

【本会注释】

恩赐。charismata,指圣灵的特别恩赐以特殊的方式居住和运行在个人身上。8-11节列举了各种圣灵的恩赐。

圣灵却是一位。恩赐运行的不同方式都是由圣灵产生和控制的。8-11节提到这些恩赐运行的各种方式。保罗在提到这些不同的恩赐时向哥林多信徒强调,既然这些恩赐出于同一个圣灵,有着同一个来源和宗旨,就都不可予以轻视或小看。任何人都不可因领受圣灵的某种恩赐而轻看没有这种恩赐的人。要以感恩的心领受上帝的恩赐,并承认那是分派这些恩赐的主所赐的,并不是因为领受的人比他的同胞有任何优越之处。


5 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

【本会注释】

职事。diakoniai,“服侍”,“服务”(见罗15:31)。该词常译为“职任”(见徒1:17,25;6:4;20:24;罗12:7)。教会中有不同的职任,但都是由同一位主掌管的。

。在《新约》中通常指基督。这是门徒对祂的称呼之一(约20:25)。本节的目的似乎是要明确教会中的各种职任都来自基督。正因为如此,也正因为各种职任都是需要的,任何人都不可为自己在教会中所担任的特别职任而骄傲,也不要为被分配到一个卑微的岗位上而感到失望(参太23:8;彼前5:2,3)。


6 功用也有分别,上帝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

【本会注释】

功用。energemata,源于energeo,“工作”,“运行”,“起作用”。英语的energy(能量)即来自这个词根。在《新约》中,energemata只出现在本节和本章第10节,可能指上帝的能力在教会或大自然中的运行。

上帝却是一位。保罗在4,5节中介绍了圣灵和圣子,在本节称圣父是祂在教会中所赐各样属灵职任,能力和恩赐的源头和维持者,以有效地完成祂教会的工作。这样,三位一体的上帝他都提到了。“恩赐”,“职任”和“功用”虽有不同,但都来自一位上帝,一位主,一个灵,就是圣父,圣子和圣灵。


7 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

【本会注释】

圣灵显在。可以理解为圣灵的显示,或表显圣灵的真正性质和运行。其含义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指属灵的恩赐,既是圣灵的表显,同时也显示了圣灵的性质和工作。

各人。就是每一个基督徒。在早期教会中,圣灵的恩赐即使不是信徒中间普遍存在,也是分布广泛的。但“各人”可能只是指每一个赋有特别恩赐的人。

得益处。指为了教会整体的利益,当然也包括个人的利益(见14:4,12)。恩赐是根据教会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而赐下的。本着上帝的智慧,哥林多教会得到了丰富的恩赐(1:7)。这超自然的表现证明了早期信徒的信心。他们并没有现代的人所拥有的基督教能力的历史证据,也没有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领袖或精通上帝之道的人。圣经很少,只有《旧约》。为了弥补缺欠,满足需要,就丰富地赐下了超自然的恩赐。


8 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

【本会注释】

智慧的言语。拥有这种恩赐的人不仅智慧,而且能向别人解释他的智慧。关于智慧的定义和智慧与知识的区别,见箴1:2注释。

知识的言语。一般说来,知识就是人领会事实的能力。就福音而言,知识就是他理解属灵真理、并有条理地向别人讲述的能力。这种对真理的领会来自研究圣经,或上帝圣灵的直接启示。所以“知识的言语”就是讲述这些真理的能力,将真理条理分明地展现给听众,使他们能相信所听到的话。


9 又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信心,还有一人蒙这位圣灵赐他医病的恩赐,

【本会注释】

信心。这里所说的信心并不是全体基督徒所拥有的信心,而是一种特殊的信心,例如能使拥有者为上帝施行奇迹的信心(见太17:20;21:21;林前13:2)。

医病的恩赐。这里所指的是使徒们所拥有的那种特殊能力(可16:18;徒3:2-8;14:8-10等)。当然,所有的人都有祈求疾病得医治,祷告得回应的权利。但这与本节所说的“医病的恩赐”不同。拥有这种恩赐的人在工作中似乎有上帝的知识和指引,只医治上帝指示他们医治的人。所以他们对结果有一定的把握。


10 又叫一人能行异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别诸灵,又叫一人能说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本会注释】

行异能。和“医病的恩赐”(见第9节注释)一样,这也是一种在上帝的指导下行使的特殊恩赐。但如果上帝愿意的话,没有这种恩赐的人也有权祈求神迹的介入,应允他们的祈祷。

作先知。这是奉上帝的权威,代表上帝说话的能力,预言将来的事件,宣布上帝目前的旨意(见出3:10,14,15;申18:15,18;撒下23:2;太11:9,10;彼后1:21)。担任先知是上帝所选择作祂自己和人类之间交流的媒介(见民12:6;摩3:7)。整部圣经就是藉着这个恩赐传给人类的(见提后3:16;彼后1:20,21)。圣经为耶稣作见证的。称先知恩赐是“为耶稣做见证”(启19:10;见约5:39;启12:17)的是很合适的。先知恩赐的运作方式的异象,异梦,以及上帝的特别启示(见民12:6;启1:1-3)。人类就这样成为上帝的代言人(见撒下23:2;太3:3;彼后1:21)。上帝的旨意是要让这个重要的属灵恩赐伴随着祂的教会直到末日(见珥2:28,29;启12:17;19:10)。事实上,这将成为末时上帝真教会的一个标志(启12:17;19:10)。这样解释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自从亚当堕落以来,上帝一直藉着这个渠道向世人启示祂自己并传达祂的信息。

辨别诸灵。指辨别真假灵感的能力(见约壹4:1-3;《给传道人的证言》第228,229页)。基督警告祂的教会将有假先知兴起,特别是在末期。所有的人都应当警醒识别并拒绝这种假教师(见太24:4,5,11,23-25)。早期教会的使徒有能力辨别基督教中的真假传道人和教师(见徒5:1-10;13:9-11)。早期教会需要这种恩赐,因为当时无疑有许多人妄称自己拥有这些恩赐。撒但随时准备冒充真的恩赐,并往往藉着超自然的奇迹来支持这些冒充者的虚假主张(帖后2:9;启13:13,14)。

说方言。第14章详细讨论这种恩赐,与先知讲道的恩赐进行对比。

翻方言。解释所赐的信息需要特殊的恩赐(见14:27,28;14章附注)。


11 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

【本会注释】

这位圣灵。是圣灵把各样的能力赐给教会。圣灵在信徒心中运行并藉着他们工作。由于上帝掌管着圣灵恩赐的工作,我们完全有把握说,这一切恩赐肯定是与上帝完成祂地上圣工的整体计划完全和谐的。认识到所有的恩赐来自上帝,足以防止拥有者任何骄傲的表现。

随己意。圣灵把祂的恩赐分给信徒,是根据祂对他们能力的了解和个人的实际需要。这不是任意的分配,而是依据至高的认识和理解。分配恩赐的动机就是预备教会在基督来临时毫无瑕疵地迎见上帝这个伟大的目标(见弗4:12,13;5:27;启14:5)。按照圣灵所视为最需要将恩赐分给各人,这句话是信徒鼓舞的一泉源。这就向他们保证,他们将会得到所需要的能力敬虔度日,在任何环境中作出有力的见证。

本节体现了圣灵的位格,因为采取行动按照信徒和教会的最高利益分配恩赐的,肯定是一个有位格的神。这里也证明了圣灵的主权,因为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分配恩赐。

各人。见第7节注释。今天也一样,凡降服基督并加入祂地上教会的人,不论其国籍、社会和经济地位,或知识造诣,都有把握得到圣灵的能力,以高效履行基督徒的责任(见《历代愿望》823页)。


12 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

【本会注释】

身子是一个。人体是一个有机体,由不同的肢体组成。它们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虽然身体不同的肢体形状、大小和功能都不同,但都很重要。它们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身体,受同一个力量所支配,那就是大脑。

基督。使徒把教会比作基督的身体,说明教会是统一的整体,基督是她的头(见林前12:27;弗1:22,23;西1:18-24)。这里用局部代表整体。以教会的元首基督代表整个教会。所有教会的成员都是各司其职的个人。为此他们根据个人的需要领受上帝的恩赐。但他们都要对基督负责,并在祂里面合而为一。


13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本会注释】

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人不论以前的生活状况如何,属于什么国籍,只要降服于基督,接受圣灵的洗礼,就消除了他原先同其他信徒之间的一切差异,因为在上帝眼中,人人都是平等的。重要的不是国籍,而在于谦卑地接受耶稣为救主,并愿意时刻让祂来领导。

是为奴的,是自主的。或“奴隶与自由民”。参加3:28;西3:11。基督的身体是又许多国籍和社会阶层的人所组成的。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这样,他们仍是团结一致的。

从一位圣灵。可能指受洗时圣灵的工作,包括赐予圣灵的恩赐。有些解经家认为“饮于”是指信徒共同领受圣餐的杯,以此表明他们属于同一个身体,就是上帝的教会,并且同心合意。但动词“饮于”指过去某一次的饮用,不是指圣餐礼的反复饮用。

受洗,成了一个身体。这里的受洗无疑指每一个真正新生的上帝儿女所受水的洗礼(见太3:11)。人若不经过圣灵的重生,水的洗礼就毫无意义(约3:5,6,8)。藉着圣灵的工作,人才能成为基督身上的肢体。


14 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

【本会注释】

身子。保罗在14-26节中指出,组织的团结乃是包容而不是排除大多数成员。他用人体组织来说明这个道理。人体的各个肢体都各司其责。身体若要不断地发挥功能,没有一个部分是可以放弃的。这里形象地提出不同的肢体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肢体。人体由不同的肢体构成。它们执行多种功能。教会中也存在类似的差异。不要指望大家都一样,或认为上帝安排在教会里的肢体有哪一个是无用的。人体不只需要多样的肢体,教会不只是需要多种的人。它们都应为整体的利益而在肢体之间合作互补,履行所有必要的功能。人体不需要,也没有地方安置懒惰而对整体不作出有效贡献的肢体。同样,教会也需要献身积极的肢体在工作中不断作出贡献,争取人进入上帝的国(见《教会证言》卷四590页;《教会证言》卷五456,457页;《教会证言》卷六434,435页)。


15 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本会注释】

不属乎身子。没有一个肢体有理由说,因为它不在身体事务中起较大的作用,它就是不需要的,不是身体必需的部分。同样,没有哪一个基督奥秘身体的肢体可以说,因为他不担任某一职位,他就是无用的,与教会关系不大。教会中最卑微的成员和恩赐最大的成员一样,都是基督的肢体(见太23:8-12;雅3:1;彼前5:3)。每一个肢体都是基督所疼爱的。祂为所有的人舍命。祂愿意为一个人受死(见路15:4-7;《历代愿望》480页;《教会证言》卷八73页)。


16 设若耳说:“我不是眼,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本会注释】

耳。这里的论据15节相同(见15节注释)。


17 若全身是眼,从哪里听声呢?若全身是耳,从哪里闻味呢?

【本会注释】

。如果教会所有的肢体都有一样的恩赐,大家都从事同样的工作或服务,那就疏忽了教会传福音活动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教会在属灵和能力方面就会衰落。每一个肢体都要为身体的利益作出应有的贡献,否则就不能保持最大的效能。

闻味。要充分享受生活,身体没有一个感官是可以取消的。有人可能认为嗅觉不如听觉和视觉重要,但稍加思考就能明白,一个缺乏嗅觉的人要遭遇别人可以避免的许多危险。因为别人通过嗅觉神经能够辨别危险的物质。上帝不会做任何对教会没有益处的事晴。他对于教会的计划是好的,而不是坏的(见耶29:11;弗5:27)。上帝为教会的成长和建设所提供的各样属灵恩赐都有其重要作用,取消了任何一样都会遭致损失。每一个肢体都要知道自己对主的亏欠,并完全顺服祂的旨意,愉快地接受上帝安排他服侍教会的任何位置。


18 但如今,上帝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本会注释】

上帝随自己。上帝本着祂的智慧给身体的不同肢体安排了不同的功能。人无法左右这种安排;它完全出于上帝。同样,祂为哥林多的各位信徒指派了不同的工作。每一个人蒙拣选都是本着上帝的智慧,并获得一种恩赐来负起所托付他的责任(见27,28节)。恩赐是上帝所分配的,人不能参与(见第11节注释)。一个肢体如果埋怨拒绝他在教会中的位置和工作,他就是背叛上帝。


19 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

【本会注释】

一个肢体。哥林多显然有人对上帝所分配的恩赐抱着不满的精神。那些没有在教会中担任重要职位的人似乎不高兴,觉得自己如果不作传道人或教师就无足轻重了。保罗设法消除这种错误的思想。他指出,如果人体的所有部位都担任某一个肢体,如眼或耳,那将是多么荒谬

身子。手,脚,眼,耳等要履行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就必须连在身体上;如果这种联合破坏了,就没有一个肢体能发挥它的功能。如果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某一个肢体,如眼睛上,所有其他的肢体就会蒙受损失,而眼睛本身失去了用途。保罗就这样强调,任何干预创造主为人体正常功能所作安排的行为,其结果都是有害无益的。


20 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

【本会注释】

但如今。乐意接受上帝对于受造者和祂教会的计划,就有平安与喜乐。

身子却是一个。在差异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差异,这种安排能产生最好的效果(见结1:28;10;《教会证言》卷五751页;《传道良助》489页)。上帝的圣手掌管一切。每一位基督徒都可以因被视为有价值的一分子而喜乐,即便他在光荣完成救赎计划的大工中担任最小的工作。


21 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

【本会注释】

用不着。本节责备了那些自以为天赋甚高之人的骄傲,说明他们看法是错误的。他们的骄傲是他们认为用不着恩赐较少的人。教会生活的不同部门要相互依赖,才能正常发挥整体的功能。恩赐多的肢体和恩赐少的肢体同样需要相互依靠。既是这样,教会中就完全没有骄傲或不满的余地。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一个部分失效就会影响所有其他部分的效能。因此教会中那表面上似乎最不重要的职能,对于整个组织的有效运作与和谐发展却是至关重要的。

弟兄们不可骄傲与不满,而当彼此表显爱心与怜悯。那些看似恩赐较多的人应当珍惜恩赐较少的弟兄,让他们知道自己欣赏他们为全体教会信徒热爱的事业所作的贡献(见《教会证言》卷五279页)。所有的信徒都当记住基督徒中间所表显的爱和团结,乃是上帝自己所指定的方法,以告诉世人祂差遣了祂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见约17:21)。


22 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本会注释】

以为软弱。不知道保罗所指的是身上的哪些肢体。也许是指身体中比较软弱,需要保护的部位。

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一只手、一条腿、一只眼睛或一只耳朵,他也许能继续存活下去。但如果他没有了心脏,肺或大脑,他就不能存活。这些器官虽然看上去比较软弱,需要保护,但事实上他们更加重要,因而比坚固的部分如手臂和腿更加有用。


23 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

【本会注释】

不体面的。保罗并没有另眼看待这些肢体。它们无疑也是正常着装的。这些肢体与“不俊美的”肢体之间的区别似乎只是程度而已。后者可能指性器官或排泄器官。人们习惯把脸部露出来,不加任何遮掩,手也是这样。但身体的某些部位,按照谦卑,端庄和合宜的要求应该遮掩起来。这种遮蔽身体某些部分的做法起源于人类堕落的记载。罪恶进入人间之前,我们的始祖是以荣光遮体的。但是罪恶使荣光消退。亚当和夏娃既看见了自己裸体,就试图把自己遮掩起来(见创2:25;3:7,10,11;《先祖与先知》45,57页)。上帝希望祂的子民充分地把自己遮蔽起来,以保证满足基督徒谦卑和纯洁的要求。

加上体面。没有遮蔽的脸部,自然被认为是体面的。身体的其他部位则应体面地遮掩起来。这似乎是教导说,教会中那些属灵恩赐比别人少的人,不应受到轻视或冷遇,而要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们,因为他们对于整个身体是不可缺少的。


24 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上帝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

【本会注释】

用不着装饰。这句话与23节结合在一起则更为自然。脸,手等部位不需要遮蔽,暴露出来不会导致尴尬或耻辱。同样,教会中恩赐较多的肢体不必得到恩赐较少的肢体所需要的引导和属灵教训。

配搭。sugkerannumi,直译为“混合”。该词只出现在这里与来4:2中,在本节可能指按照次序组合起来。有文本为“调整”。上帝使一个肢体与另一个肢体相互依靠,并为其他肢体的合宜行动所必需。所有的肢体都在一个和谐的整体里一起工作。

加倍的体面。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一个人必须工作,生产,才能获得所需要的衣服,来遮蔽这些肢体。


25 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

【本会注释】

分门别类。schisma(见林前1:10注释)。教会各肢体的不同才干与恩赐,不应成为分门结党的理由。不要让任何人觉得他与那群被认为恩赐较多的人是格格不入的。这里似乎是指哥林多教会里所发生的结党纷争(见1:10-12;11:18)。身体的所有肢体都是需要的,而且相互依赖。没有一个肢体可以被认为是全身的利益所不需要的。教会也是这样。任何教会的成员,不论多么软弱,没有学识,默默无闻,都不能被认为是不必要或无价值的。每一个人的岗位都是需要的,不可认为他们是属于不同的团体而不能交往。

相顾。无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疼痛或患病,全身的资源和精力都要集中起来解除疼痛,使受到伤害的肢体恢复正常。同样,在属灵的身体中,每一个肢体也要关心促进他同道的利益,而不管他是什么人,或有什么恩赐。


26 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

【本会注释】

受苦。当身体的某一个肢体受到伤害时,全身都会因而受苦,因为受伤的肢体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有着天然而重要的联系。教会也是这样。肢体之间应当有这种紧密活泼的联系,这样,一个肢体的痛苦会传递到整个教会,大家都关心并积极帮助那受苦的肢体。例如,一个肢体若遭受贫穷,教会就有责任藉着帮助他物质的需要而减轻他的痛苦。如果一个肢体因信仰受逼迫,所有的信徒就都应分担他的试炼并尽可能地支援他(见罗12:13,15,16;加6:2;《教会证言》卷七292页)。教会是一个紧密结合的组织,就像三一真神之间的联合一样(约17:21,23;罗12:4,5)。基督将自己与祂的子民视为一体。他们中若有一个人受苦,祂都能感受得到(太25:40,45;徒9:5)。就像身体的一个手指被刺,整个手臂乃至于全身都会感受到疼痛,属灵的身体也是如此。当撒但的毒箭射到一个肢体的心脏时,整个教会都会受到影响。整个身体会因最小肢体的缺陷而蒙羞。

荣耀。身体中一个肢体的健康反映了全身的健康。教会也是这样。因特殊的恩赐临到其某一个肢体的荣耀,是为大家所共享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受惠于他特殊的恩赐。


27 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

【本会注释】

你们。原文的代词是强调的。保罗写信给哥林多信徒。他们当中有人在教会里分门结党,有人还没有断绝与偶像的关系,还有人道德败坏(见1:10,11;3:3;5:1,2;8:1)。他们应当谨慎,作完美健康的肢体,在教会的工作中尽自己的本分。他们应当忠于基督并彼此忠诚,不要嫉妒任何其他兄弟。

基督的身子。参弗1:22,23;4:4,12,16;5:23,30;西1:18,24;2:19;3:15。教会的肢体应当在凡事上顺服基督的旨意,就像身体的各肢体顺从大脑的意志那样。身体的所有肢体与大脑之间,以及彼此之间都应保持活泼的联系,基督徒也当与同一身体的其他肢体保持联络,大家都顺服同一个头,就是基督。

各自做肢体。ek merous。每一个肢体都有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功能来侍奉上帝。28-31节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说明教会信徒的不同功能乃是出于圣灵的不同恩赐。


28 上帝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

【本会注释】

上帝在教会所设立的。直译为“上帝所亲自设立的”。11节说圣灵分配恩赐;这里说是上帝。三位一体的上帝是共同工作的。

第一。无疑不仅从时间上说(见太10:1-8;《历代愿望》290,291页),也是从等级上说,指教会中最重要的职分之一。

使徒。直译为“奉差遣的人”,不限于十二使徒,也有其他的人被称为使徒的(见林前15:7;加1:19)。使徒似乎对众教会拥有总的管辖权。

先知。见第10节注释。

教师。指那些被赋予特别能力讲解圣经的人。他们可能就是那些拥有“知识的言语”的人,知道怎样向渴慕的人(第8节)讲解上帝之国的奥秘。讲道和教导有密切的联系;传道人宣讲真理,打动听众的心,激发他们对所听见的话作出反应。教师则以清晰而符合逻辑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真理,使听众能真正明白真理的信息。他们就这样为传道人播撒在听众心中的盼望提供理由。

行异能的。行异能是圣灵显著的恩赐之一。基督在地上传道时,行神迹占了一定的比例,祂赐给祂的门徒行异能的能力(见太10:8;《历代愿望》350,351页;《早期著作》189页)。祂的计划是让祂的门徒拥有行异能的能力,以推进祂在地上的工作(见可16:15-18;《历代愿望》823页)。见林前12:10注释。

医病的。见第9节注释。

帮助人的。antilēpsis,源于一个意为“控制”的动词。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这一次,但在纸莎草文献中多次出现,有“帮助”之意。这个恩赐通常被理解为在教会中担任执事的能力,特别是帮助穷苦患病之人的需要。这项工作不像其他恩赐那样显眼,但却是教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访病人,真正地同情理解他们,在肉体和属灵上帮助他们,这是引人归向救主的有力手段。关照贫乏的人,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这样的工作只有圣灵所引导的人才能胜任。这是一项最有成效的传道工作(见赛58:7;《教会证言》卷五612,613页;《教会证言》卷六282,306,307页;《服务真诠》147,148页)。

治理事的。kubernēseis,源于一个意为“操驶”的动词,故有“引导”,“管理”之意。Kubernēseis可能指教会中管理的恩赐。

说方言的。关于这个恩赐,见林前14章注释;林前14章补充注释。


29 岂都是使徒吗?岂都是先知吗?岂都是教师吗?岂都是行异能的吗?

【本会注释】

岂都是使徒吗。原文问句的形式要求否定的的回答。29,30节说明上帝并没有把任何一种恩赐给予每一个信徒。恩赐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根据教会所面临的特殊需要而分配的。我们还要记住,恩赐不是为了荣耀或抬举人,而是为了完成上帝的计划和目的,上帝不是根据人的意见和看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旨意,将这些恩赐赐给祂子民的(见4,5,11节)。圣灵并没有让哥林多所有的信徒都在教会履行某一种特定的职责,例如作教师或先知。圣灵按照自己的拣选把恩赐给予这样的人,来实行某种特殊的目的。所以领受恩赐的人不应有任何的骄傲,觉得自己比恩赐较少的弟兄优越。


30 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

【本会注释】

恩赐。本节继续29节的论述(见该节注释)。


31 你们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赐。我现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们。

【本会注释】

切切地求。zēloo。保罗劝勉哥林多信徒人要热切祈求上帝向他们倾降圣灵,把完成祂圣工所最需要的恩赐赐给他们。起初所赐予的恩赐并不等于最后所给予的。正如才干的比喻(见太25:14-30注释)那样,忠于职责的仆人将获得更多的恩赐。

更大的。kreittona,有文本为“更好的”,“最好的”。属灵的恩赐是圣灵所赐的,为了建设教会在基督里达到完美和统一(见弗4:12,13)。那些直接关系教会的主要目标,就是宣讲福音,以及最有利于普及教育的恩赐(加林前14:1),无疑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最妙的道。就是13章所描写爱的方式。


哥林多前书第13章

提要:1所有的恩赐,2,3不论多么出色,若没有爱,就毫无价值。4爱之颂。13 爱大过望和信。


1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本会注释】

我若能说。保罗已经列举和说明了教会中圣灵恩赐的地位(12章)。现在他接着说明拥有这一切恩赐和其他品质,并不能使人成为基督徒,如果他不具备最高恩赐——爱的话。这首美妙的散文诗被誉为保罗所写“最伟大,最动情,最深刻”的作品(哈纳克)。

本节将爱的性质,价值和永恒性与暂时的恩赐进行比较。本章继续讨论12章的主题,即属灵的恩赐。保罗注意到各种属灵的恩赐都是为了促进教会的建设和福利(见12:4-28)。现在他说明,这里所提到的恩赐虽然很好,但与那更有价值的恩赐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而那种恩赐是人人都能获得的(参加5:22)。

万人的方言。可能指人间最有能力和恩赐之演说家的口才,或指世界各民族的不同语言。如果讲话的人不具备上帝的基本品格之一——爱,他那出色的口才和驾御语言的能力就像鸣的钹和响的锣一样,无助于上帝国度的推进(见约壹4:8;《历代愿望》22页;《善恶之争》487,493页)。

天使的话语。保罗可能是指哥林多所推崇的口才(见林前14章注释),或天使高贵的语言。但卓越的口才,甚至是天使的语言,若没有爱,就不能给拥有者增添什么光彩,也没有任何真正的价值。使徒想要纠正哥林多信徒对于方言的错误认识,鼓励他们寻求最有价值的恩赐──爱。

(英语charity)。希腊语为agape,高层次的爱,能欣赏被爱对象的价值。这种爱是以原则为基础的,不是出于感情的冲动。这种爱是对被爱者高贵品质的尊敬。这是存在于圣父与耶稣之间的爱(见约15:10;17:26);是上帝对于沦丧人类的救赎之爱(见约15:9;约壹3:1;4:9,16);是基督徒彼此相待所表现的特殊品质(见约13:34,35;15:12-14);是用来代表信徒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见约壹2:5;4:12;5:3)。对上帝的爱表现在遵行祂的旨意;这是爱的凭据(见约壹2:4,5)。见《诗篇》36篇补充注释;见太5:43,44注释。

英语的“charity”还不足以表达agape一词所包含对于他人利益的广泛关注 。它比较局限物质的帮助。译为“love”(爱)要好一些,但必须根据本章对爱的诠释来理解。这“爱”(agape)不要与以自我和自我的愿望为中心的情感相混淆。Agape注重关心他人,并导致恰当的行动。

哥林多教会因内部不和导致分门结党(见1:11,12)而大受侵扰。有人因自己的优点和恩赐而夸口(见3:3-5,8,18,19,21;4:6,7)。本章说明如果没有爱,单凭拥有圣灵各样的恩赐算不得什么。

。chalkos,铜或铜制的乐器。用“鸣的”来修饰,可能指铜锣或铜号,表示一种共鸣的乐器,能发出很响的声音,表面上看似乎很重要,发出的声音却是无生命的。

响的。alalazo,拟声词,原指军队冲入战场时的呐喊。引申为任何响的声音,如尖叫或哀鸣。在本节指钹的啷当声。


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本会注释】

先知讲道。使徒接着讲到那比较重要,但又不那么显眼的恩赐,就是作上帝感召的使者,向教会传达天上的指示。14:1,39强调这个恩赐胜过说方言和其他的恩赐。先知是站在上帝和人类之间向人传达上帝旨意的,必须为爱所支配,否则他的信息在听众身上就收效甚微。

奥秘。mustēria(见太13:11;罗11:25注释)。人的思维能力因罪而减弱。他对于自然和属灵生命中奇迹的理解力远远达不到上帝当初对他的旨意(见赛6:9,10;约12:37-40;林后4:4;《教会证言》卷五第698,701页)。人类经过长期艰辛学习研究才发现自然秘密,亚当在犯罪以前早已了解(见《先祖与先知》50,51页)。未悔改而被罪恶所控制的心是无法理解上帝之事的。因为罪完全改变了人的属灵特质,以致他的思维方式与创造主的旨意完全相反(见赛55:8,9)。上帝认为先知可以传达祂为对于人类旨意的作为。于是他们奉命教导人有关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同胞的关系(见诗25:14;摩3:7)。

知识。保罗所说的“知识”无疑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林前12:8所描述“知识的言语”的恩赐(见该节注释;参林前12:28注释)。

信。指林前12:9所描述信心的恩赐(见该节注释)。

。见第1节注释。

算不得什么。保罗列举了先知讲道,智慧,知识和信心等令人羡慕的出色的属灵恩赐之后,简要地指出,这一切恩赐虽然重要且令人羡慕,若没有爱就没有效果。

已经获得的恩赐,比如学识,也是如此。撒但有很高的智力和超人的知识,但不可因此而抬举他(见《教会证言》卷二第171页;《先祖与先知》36页;《教会证言》卷五第504页)。不降服基督并受祂的灵控制的人就是受撒但控制的。撒但在他心中工作,就是要实现他自己的意愿(见《教会证言》卷五第515页)。因此单有学识却没有基督化的爱,就只能帮助仇敌达到他的目的,对于人类属灵的利益毫无促进(见约壹4:8)。一个人可以具有有丰富的属世智慧,在理论上知道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却没有爱的实际知识,他依然会沦丧。他努力为别人行善也没有用处。他本应达到的人生伟大目标,就是荣耀上帝,却未能达到(见约壹4:7,8;《福山宝训》37页)。


3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本会注释】

周济。psōmizo,“把一点食物喂入口中”,“救济”,“少量喂养”;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罗12:20,在这里表示把少量的物资分给穷人,可能指保罗时代财主在家门口向穷人施舍的风俗(见路16:20,21)。他们小额的布施,是为了一大批人受益,从而称赞捐赠者。施舍被视为美德,故常常有人为炫耀而行善。耶稣严厉谴责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见太6:1-4注释)。保罗为了强调这种假慈善的虚伪,就指出,如果一个人捐献了他的所有,但他的生活中没有真爱,那仍是伪善,毫无属灵的价值。这样的行为虽然可能对别人有好处,却不能蒙上所悦纳,因为缺乏必要品格特征。

叫人焚烧。有文本为“为了夸口”。若是这样,本句就成了“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为了夸口,仍然与我无益”。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荣耀自己而殉身是毫无价值的。在保罗的时代,并没有用火刑处死人的习惯。死刑的常用方式是用石头打死,钉十字架,或用剑斩首。有人要问:那为什么保罗要提到焚身殉难呢?回答是:因为焚身可能代表一种最痛苦的死亡方式。舍己焚身代表自我牺牲的极端形式。有人认为这句话是预言尼禄时代以及后来临到教会可怕的火刑苦难。他们就这样从这句话中看到警告:不要误以为焚身殉难有功劳可称。

与我无益。焚身殉难如果没有“爱”(agape)的品质,就没有永生的盼望,最终将丧失一切。因此,爱的价值要胜过哥林多信徒所希望得到的种种圣的恩赐(1,2节),也胜过单纯的慈善和自我牺牲的行为。爱是无法替代的。上帝只接受爱的侍奉(见约14:15,21,23;15:9,10,12,14;约壹4:11,12,16-21;5:1-3)。


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本会注释】

恒久忍耐。保罗在4-7节中对爱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爱的七个优秀特征和八种与爱的性质完全相悖的行为与态度。在这首颂歌中,他从正面和反面描述了爱的美好特点。这几节对爱的拟人化描写,更体现了爱的美感,因为保罗把所有真有爱心的人的特征都归诸于爱。从这段文字中,我们隐约可见哥林多教会的缺点,与爱的优秀品质有迥然之别。

在这个浮躁和不宽容的世界里,恒久忍耐是一种宝贵的品质。爱能长久容忍别人的缺点,失败和软弱。它承认全人类都可能犯错,因此应当宽容那因罪的本性所引起的错误行为。恒久忍耐是与急躁,冲动和易怒相反的。该词表示一个人在遭到压制,诬告和逼迫时保持安静和长久容忍的心态(见弗4:2;西3:12;提后4:2;彼后3:15;参太26:63;27:12,14;见太5:10-12注释)。恒久忍耐的人拥有一样圣灵所结的果子(见加5:22)。

有恩慈。chrēsteuomai,“温柔”,“仁慈”,“考虑周到”。该词表示上帝的灵所激发的高尚品质,对别人的挣扎和难处始终表现出同情和理解的言行。该词的意思是,在任何生活的环境中,无论是艰辛危难,还是痛苦悲哀,总是表现出温柔亲切的爱。与爱相反的是恨,表现在严酷、恼怒、尖刻、无情和报复上。一个真正爱别人的人会仁慈待人,热心温柔谦恭地为其谋利,因为他不愿伤害那人的感情,而是设法增进他的快乐(见彼前3:8)。

嫉妒。zēloō,该词用于褒义时有“热心”之意,但本节用于贬义,指对别人的长处表现出不悦或恶意。这种情绪会引起争执和分裂,与耶稣的教训完全相反,因为耶稣劝人要彼此相爱,合而为一(见约15:12;17:22;约壹3:23)。嫉妒是人类最残酷卑鄙的弱点(见箴27:4;歌8:6)。路锡甫本是高贵的天使,为遮蔽上帝宝座的基路伯之一,却因妒忌而丧失了崇高的地位(见赛14:12-15;结28:14,15)。撒但堕落以后,设法将自己可怕的忌妒品性灌输到每一个人心中,使所有的人都像他那样毁灭。只有爱才能驱散忌妒。但满足于上帝所赐已经给我们的恩赐,并不妨碍我们热心追求那上好的恩赐,急切盼望那“更大的恩赐”(见林前12:31),就是本章中所描写的爱。

自夸。perpereuomai。爱是不自夸的;它谦卑而不张扬。真有爱心的人始终记住耶稣的生和死,时刻抑制每一个自夸的念头(见《早期著作》112,113页)。作为圣灵恩赐的爱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看作从上帝而来的,由上帝所赐的,所以没有理由因拥有某种上帝的恩赐而自夸。

张狂。phusioo,喻指“骄傲”。Phusioo源于phusa(“风箱”)。爱不会使人虚妄和自高自大。“张狂”指那些拥有优越知识能力的人所经常表现出来骄傲自满的心态(见8:1)。爱不会纵容自负之念,说自己拥有上好的恩赐,以满足他的虚荣心。爱不会自以为了不起,要别人为他的成就而奉承他(见《教会证言》卷五第124页)。


5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本会注释】

害羞的事。aschēmoneo,“不当之举”,“不光彩之举”。在七十士译本中该词指“裸体”(见结16:7,22等)。爱绝不会卤莽,粗俗或无理,绝不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基督在世上时很在意人的感受。祂对所有的人都是礼貌得体的(见《传道良助》121页)。每一个主的真门徒始终都会表现出谦恭的态度,绝不会顺从本能的冲动,表现出粗鲁尖刻的无礼态度(见《传道良助》123页)。爱总是在寻求正确合宜的事物,处理好生活中的一切关系,因为爱心会努力促进别人的幸福,所以必然会避免一切可能破坏或干扰真快乐的事情。

这里可能指一些哥林多信徒在公共礼拜或异教宴席上的不当之举(见林前8:10-12;11:4-6,20-22)。对于基督徒来说,个人的看法,愿望和做法应当为爱心所取代,旨在关心别人的舒适、方便和快乐。

爱的合宜之举消除了一切狂热失衡的状态,避免导致情绪失控,羞辱上帝的圣工。爱不做害羞的事,这句话说明爱始终受理智的控制,不光是情绪和情感。单纯情感和情绪的反应,并将之误称为爱的,并不是出于理智的行动,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自己的益处。与真爱的性质完全相反的是自私地把追求自己的利益、影响或尊荣作为人生的大目标(见10:24,23)。在爱的所有特征中,这是未蒙洁净的心最难理解的。人的本性是首先关注自己的。这种关注往往超过其他的一切。但是基督的态度,即爱的态度,是把自己放到最后,把别人放在前面(见太5:43-46;7:12注释)。人自私的本性进一步证明了罪恶已经完全扭曲了上帝为人类的经验所制定的秩序,使人将情感和兴趣集中在自己身上(见耶17:9;罗7:14-18,20;8:5-8;雅4:4;见太10:39注释)。一个拥有上帝无私之爱的人忘记了自己,完全关注于遵行上帝的旨意。所以他愿意在以爱心服侍他人中舍弃自己的生命(见太22:37-39;徒10:38;《传道良助》112页;《教会证言》卷五第9,10页)。

耶稣“周流四方,行善事”(徒10:38)。这句话说明,人如果单为自己而活,以促进个人利益为人生的主要目标,他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基督徒乃是跟随基督的人。所以他会拒绝内体本性利己的欲望,愿意牺牲自己的舒适、光阴、便利、财富和才干,来促进人类的幸福。

轻易发怒。“轻易”一词是外加的,显然没有依据。实际上它会使人误解这句话的意思。爱不会发怒,无论轻易与否;没有什么能破坏完美之爱的平静,引发烦恼,焦躁和愤怒。加上“轻易”一词暗示有时允许发泄一定的怒气和怨恨。但真正的爱并不是这样(见诗119:165;来12:3;彼前2:23)。基督徒知道自己内心的本性是违背上帝旨意的。他已经把自己交给上帝,向罪而死,所以没有理由生气或烦恼。他只用把一切都交给上帝,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在那位为他的利益而掌管万事的主关爱和监管之下(见罗6:11;8:28;彼前5:6,7)。悔改最显著的效果之一就是原本急噪易怒的性情发生了变化。在圣灵的影响下,这样的人变得温柔、文雅和安静了。撒但惹他生气,使他故态复萌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不计算人的恶。原文指不计较过去的错误;不追究或指控任何人的过错。这是爱的又一个美好的基督化特征。它说明爱要对别人的行为作出最好的解释。一个为爱所控制的人,不会挑剔找茬,歪曲别人的动机。


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本会注释】

不义。adikia。爱是不喜欢任何不义的,无论是在仇敌还是朋友身上。不义就是罪(见约壹5:17),与上帝爱的本性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有爱心的人不可能喜欢任何不符合上帝旨意的事情。爱不以别人的罪恶为快乐,也不因别人的过错而高兴,不会因听说有别人犯错误而幸灾乐祸(见箴10:12;11:13;17:9;彼前4:8)。当敌人犯罪,对手犯错蒙羞时,未经洁净的心会高兴,但有爱心的人却不会这样。反之,他甚至会在仇敌遭难时伸出援手(见箴24:17;25:21;太5:44;罗12:20)。只有那些未因真理成圣的人才会以他人的错误为乐(见罗1:32;12:9)。

真理。与“不义”相对照,有美德、公义、善良之意。爱心以别人的美德,而不是罪恶为乐。爱心关坏真理的推进和人类的幸福;所以当真理的事业得到维护时,它就总是充满感恩的(见可9:35-40;腓1:14-18)。

爱心不能在罪人的罪恶和相应的惩罚中得到快乐;它的快乐是在摆脱罪恶束缚的人身上,因为这种解脱使他与真理相和谐,有资格享受天国的快乐。人就是为此而被造的(见结18:23,32;33:11;约8:32;17:17;约壹4:8;《天路》290页)。


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本会注释】

包容。stego,“紧紧遮盖”,“遮掩保护”,“维持”,“支持”。爱心遮掩别人的过错并保持沉默。只有自私之心的本性才喜欢暴露别人的过错。爱心不愿意查究别人的软弱,也不让任何其他人来查究。

凡事相信。这并不是说人爱同胞可以轻信到荒谬的地步,不问青红皂白,全都相信,连虚谎也当作真理来相信。但爱心总是用最好的动机来解释别人的行为。这就是爱的态度,因为爱会努力使别人快乐,不相信任何有害于别人的事情,除非有确凿的证据。在与上帝的关系中,爱心毫无疑问地相信上帝的旨意向人所启示的一切真理。不怀疑上帝的道和教训;怀着感恩的心领受和顺从这一切。

盼望。不论在表面上看有多么黑暗,不论有什么理由怀疑别人的真诚,爱总心是盼望最终有好结果,并坚持这种看法直到所有的理由全都消失。这种爱所激励的对同胞的信心,会使他冒着反对维护自己的事业。爱是以信任为基础的。这种信心最终的对象乃是上帝;所以爱就是乐意冒着嘲笑,纷争和藐视保护别人,并盼望到时候真理会得到高举。

忍耐。爱心会默默忍受人为的一切困难、试炼、逼迫和伤害,以及上帝许可下的仇敌攻击(见伯13:15)。这句关于爱的话语表明在爱心控制下的人拥有无限的忍耐。别人的反常行为,原本是要伤害或惹怒他的,都被他忍受了,因为他在同胞身上看到的,是基督所为之死,而又被撒但所误导的灵魂,应该得到同情和帮助,而不是谴责和攻击。爱完全表达了上帝的律法,不断为别人的最高利益而努力,其结果就是以上帝所激发的体谅和同情看待他人不友善的举动(见太22:37-40;罗13:10;约壹4:7,12,16,18,20,21)。


8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本会注释】

止息。ekpipto,“衰退”,“从原来的位置落下”,“失败”,“毁灭”。有文本为pipto,是该动词的简单形式。真正的爱不会像树叶或花朵那样凋落(见雅1:11;彼前1:24)。在阳光照耀的时候,花朵吐露出它的芳香和艳丽,为它的宗旨服务。寒风和霜冻会使它枯萎凋罗。爱却不是如此。在紧张和压迫的日子里,爱依旧向四周散发出信靠、盼望和信心的香气,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样。这是必然的,因为爱是律法的基础,而上帝的律法则是永恒的(见诗119:160;太5:17,18;路16:17)。每一个信徒都要栽培这属灵的果子;每一个信徒都可以确知,没有什么人生的经验是爱所不能进入的;爱在任何时候都是解决所有问题所必需的。

先知讲道。先知讲道的恩赐是上帝所赐引导历代教会的(见诗77:20;何12:13;启12:17;19:10)。当上帝的子民到达他们的天家之后,不再需要这种引导,先知讲道的恩赐也就结束了。

无有。katargeo,“无效”,“结束”,这里用的是被动语态。

说方言。这个恩赐像先知讲道的恩赐一样,曾在早期的教会里发挥作用,以后将不再需要(见14章补充注释)。

停止。pauo,“中止”。

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知识的恩赐,就是清楚而合乎逻辑地向别人解释真理的能力(见林前12:8注释)。保罗说明爱要超过用于教会建设的各种属灵恩赐。但在荣耀的国度里,胜利的教会将不再需要这些恩赐。

终必归于无有。katargeo(见上面“无有”注释)。


9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本会注释】

有限。知识和先知讲道的恩赐只能让我们看见一部分上帝知识的无限财富。这有限的知识在无比辉煌的永恒世界面前显得却不足道,就像烛光在辉煌的阳光下显得微不足道一样。


10 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本会注释】

完全的。teleios,或“完全成熟的”。即使是最聪明的人所拥有的知识,在宇宙知识的大海洋中,也会显得毫无意义。所以哥林多信徒的夸口是完全不合时宜的(见8:1,2)。当耶稣基督再来救赎自己的子民时,人类知识的微光就会消失在上帝真理启示的无比辉煌之中,就像星光在晨曦出现时黯然失色一样。

必归于无有。katargeo(见第8节注释)。这里并没有暗示真理的知识会止息或过时。真理是永恒的;人类永恒真理的知识将永垂不朽。当人从必死的状态变成不朽的时候,他们所拥有的,将不再是浅薄的知识(见12节;参8:2)。同样,当这个世界结束时,人类将面对面与上帝交通。先知讲道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不再需要了。


11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象孩子,心思象孩子,意念象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本会注释】

孩子。nēpios,直译为“不会说话的人”,“婴儿”。使徒在本节用儿童和成年人状态的差异,来强调人类现有浅薄的知识与他们将来到天上所拥有辉煌的知识亮光之间的区别。

话语。或“说话方式”,即这是我说话的习惯。本节用儿童学说话时无意义的发声与将来在永生中替代属世知识的智慧相比较。一个人长大成人以后,就会抛弃儿童时代所看重的思想感情。同样,当人类来到天上时,就会抛弃今生所极为看重的观点,想法和情感。

心思。或“思维方式”,即这是我思维的习惯。儿童未发育的思维方式,不能被认为具有连贯性。他的见解狭隘而片面,知识也贫乏。他们心中所想的,长大以后就失去了价值。

意念。或“推理方式”,即我推理的习惯。在一个成年人看来,儿童的思维和推理方式是幼稚,目光短浅,不确定而错误的。同样,当上帝的子民来到荣耀的国度时,就会发现地上的计划,观点,认识和推理能力都与天上有很大的区别,正如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一样。

丢弃。katargeo(见第8节注释)。


12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本会注释】

对着。或“藉着”。

镜子。esoptron。保罗用另一个比喻来说明人间最好的知识也是不完全的。古时的镜子是由磨光的金属制作的(见出38:8注释)。这种镜子里的形象往往模糊不清。我们现在关于永恒真理的知识与将来到了天上相比,也是模糊不清的。我们目前的视线因肉体的软弱而遮蔽,其根源就是罪。即使我们心灵的观察能力,也因错误的生活习惯而遭到破坏,所以只能隐约地看见属灵的事物(见《教会证言》卷七第199,257,258页;《教会证言》卷二第399,400页)。

模糊不清。en ainigmati,“如同猜谜”。一个谜语中有一部分是缺失的,所以不能连贯起来。我们现在对属灵真理的理解也是如此局部的而模糊不清的。但是已经理解的部分足以给忠心的信徒带来喜乐,因为他能够看见上帝救赎和荣耀人类计划中的美。到了天上,模糊不清的将要除去,疑惑不解的将要明了,知识将要增加。随着知识的增加将是喜乐的不断增加(见《教会证言》卷八第328页)。

全知道。就是完全认识,理解和明白。本节前面的“知道”并无“全知道”之意。

如同。但不一定是相同的程度。当今生的不完美过去之后,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必朽坏的”必穿上“不朽坏的”;“必死的”穿上“不死的”(15:52-54);清晰的图象将代替模糊不清的画面;一切阻挡的障碍都将除去。得赎的信徒将要与主面对面交通,随着不断增加的能力而完全认识和理解真理。

主知道我。即“我被上帝充分了解”。虽然在今生人对上帝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但上帝对人却是完全了解的。人类在来生的完美知识,将能与在今生上帝对人的了解相比。然而人的知识永远不能与上帝相等或相近。因此“如同”不可理解为“同样程度”(见上面“如同”注释)。本节的词语有时用来表示在荣耀的国度里上帝的子民相互认识的事实(见《历代愿望》804页)。务要记住,这不是保罗这段话的原意。确实有这样的认识存在,但是保罗在本节说的是我们现在的困惑到了来生都将明了;我们不完全的知识到了将来都要完全(见《教会证言》卷五第706页)。


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本会注释】

常存的。该词有永恒的意思。除了爱之外,本章所讲到的一切,包括先知讲道,方言和其他圣灵的恩赐,都将失去价值或取消,但基督徒经验的三个基本要素将不会过时,因为它们是永恒的。所以使徒劝勉基督徒要关注这些事情。

这里的信不是指信心的属灵恩赐(见林前12:9注释),而是指《希伯来书》11章所描写的经验(参罗4:3注释)。它具有永恒的价值,是新天新地和谐生活的要素。望,就是盼望得到某样东西,其性质是天国经验的一部分,那里不断有新的领域供上帝的子民探索,有新的喜乐供他们享受(见林前2:9;《教育论》306,307页)。赎民不可能马上享受天国的全部财富。只要对将来有所企望,就会有盼望存在。

最大的。如果我们认识到在所有的品质中,爱是圣灵用来描述上帝本性的,我们就不难看出为什么使徒说爱在一切圣灵的恩赐中是最大的(见约壹4:7,8,16)。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比拥有和运用12章所例举的各样圣灵恩赐(见林前12:31)更加有效,更有胜利的能力,更加令人满足。爱上帝爱同胞是与上帝和谐的最高表现(见太22:37-40;《教会证言》卷八第139页)。信徒生活中所表现的爱是基督教信仰真实性的伟大明证(见赛58:6-8;太25:34-40;《教会证言》卷六第273-280页)。

作一个基督徒就要像基督。祂曾“周流四方行善事”(徒10:38)。当时的基督徒是那些本着耶稣的精神周流四方为需要他们帮助的人行善的人。他们不求自己的益处,但因为上帝的爱在他们心中,使他们不可能做别的事情(见《教会证言》卷六第268页;《教会证言》卷三第524页)。爱是最高的品质,因为爱的实际表现将决定所有人的永久命运。如果人的信仰只是在外表上遵守仪式和礼节,他们将发现这样作是不能蒙上帝悦纳的(见《教会证言》卷五第612页)。克己的爱会在信徒中间造成团结,使世人相信上帝确实差遣祂的儿子到世上来拯救人类。这是上帝为祂的子民所选择的方法,好为福音的真理做见证(见约17:21,23)。这样的爱没有抬举,维护或满足自己的愿望,一心一意无私地为需要的人服务,乃是未悔改的人所不能否认的证据。他们从中看到一些他们的人生观所无法理解的东西。他们的心被感动了。于是他们的理智就回应悔改之人生活中虔诚能力的见证。爱就是这样证明为传扬福音、推进上帝国度最伟大的方式。

播放
选项
注释
字号
A-
A+
外观
切换声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