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第22天(林前14-16;林后1-9)- 普通话
切换声音
30天读经|通读新约(第4次)

第22天(林前14-16;林后1-9)

哥林多前书14章

作先知讲道胜于说方言

14:1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注: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  

14:2  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 神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  

14:3  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  

14:4  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14:5  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14:6  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  

14:7  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  

14:8  若吹无定的号声,谁能预备打仗呢?

14:9  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  

14:10  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  

14:11  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  

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14:12  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14:13  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  

14:14  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  

14:15  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14:16  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14:17  你感谢的固然是好,无奈不能造就别人。  

14:18  我感谢 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  

14:19  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14:20  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14:21  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  

14:22  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  

14:23  所以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若都说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进来,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  

14:24  若都作先知讲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  

14:25  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 神,说:“ 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

用恩赐当合宜

14:26  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14:27  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  

14:28  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 神说就是了。  

14:29  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  

14:30  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  

14:31  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地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  

14:32  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  

14:33  因为 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  

妇女不宜在会中讲道

14:34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  

14:35  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14:36   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  

14:37  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  

14:38  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  

14:39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  

14:40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

哥林多前书15章

15:1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15:2  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述说基督复活

15:3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15:4  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15:5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15:6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15:7  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15:8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15: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 神的教会。 

15: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 神的恩与我同在。  

15:11  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基督复活作得救的凭据

15:12  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15:13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5:14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15:15  并且明显我们是为 神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 神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 神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15:16  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5:17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15:18  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15:19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在基督里都要复活

15:20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15:21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15:22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15: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15:24  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 神。  

15:25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 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  

15:26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15:27  因为经上说:“ 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  

15:28  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 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15:29  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15:30  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15:31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15:32  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15:33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15:34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 神。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论复活之体如何

15:35  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15:36  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15:37  并且你所种的,不是那将来的形体,不过是子粒,即如麦子,或是别样的谷。  

15:38  但 神随自己的意思给它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  

15:39  凡肉体各有不同:人是一样,兽又是一样,鸟又是一样,鱼又是一样。  

15:40  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  

15:41  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  

15:42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15:43  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  

15:44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15: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注:“灵”或作“血气”)”;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15:46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  

15:47  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15:48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15:49  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上帝的国

15:50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 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15:51  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15:52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15:53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注:“变成”原文作“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15:54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罪是死的毒钩惟独靠基督得胜

15:55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15:56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15:57  感谢 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15:58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哥林多前书16章

论为圣徒的捐项

16:1  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  

16:2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  

16:3  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  

16:4  若我也该去,他们可以和我同去。  

16:5  我要从马其顿经过,既经过了,就要到你们那里去,  

16:6  或者和你们同住几时,或者也过冬。无论我往哪里去,你们就可以给我送行。  

16:7  我如今不愿意路过见你们,主若许我,我就指望和你们同住几时。  

16:8  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

16:9  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  

16:10  若是提摩太来到,你们要留心,叫他在你们那里无所惧怕,因为他劳力做主的工,像我一样。  

16:11  所以无论谁,都不可藐视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这里来,因我指望他和弟兄们同来。  

16:12  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地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  

劝勉

16:13  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  

16:14  凡你们所做的,都要凭爱心而做。  

16:15  弟兄们,你们晓得司提反一家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并且他们专以服侍圣徒为念。  

16:16  我劝你们顺服这样的人,并一切同工同劳的人。  

16:17  司提反和福徒拿都并亚该古到这里来,我很喜欢,因为你们待我有不及之处,他们补上了。  

16:18  他们叫我和你们心里都快活。这样的人,你们务要敬重。  

问安

16:19  亚西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地问你们安。  

16:20  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你们要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16:21  我保罗亲笔问安。  

16:22  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  

16:23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16:24  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哥林多后书

哥林多前后1章

保罗达哥林多人后书

1:1  奉 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  

1:2  愿恩惠、平安从 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门徒受苦蒙上帝安慰

1:3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 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 神。  

1:4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 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1:5  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1:6  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  

1:7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1:8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  

1:9  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 神。  

1:10  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

1:11  你们以祈祷帮助我们,好叫许多人为我们谢恩,就是为我们因许多人所得的恩。  

保罗所夸的是凭着上帝

1:12  我们所夸的是自己的良心,见证我们凭着 神的圣洁和诚实;在世为人,不靠人的聪明,乃靠 神的恩惠,向你们更是这样。  

1:13  我们现在写给你们的话,并不外乎你们所念的、所认识的,我也盼望你们到底还是要认识,  

1:14  正如你们已经有几分认识我们,以我们夸口,好像我们在我们主耶稣的日子以你们夸口一样。  

保罗未到哥林多的缘由有宽容之意

1:15  我既然这样深信,就早有意到你们那里去,叫你们再得益处。  

1:16  也要从你们那里经过,往马其顿去,再从马其顿回到你们那里,叫你们给我送行往犹太去。  

1:17  我有此意,岂是反覆不定吗?我所起的意,岂是从情欲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吗?  

1:18  我指着信实的 神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没有是而又非的。  

1:19  因为我和西拉并提摩太,在你们中间所传 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  

1:20  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实在的(注:“实在”原文作“阿们”),叫 神因我们得荣耀。  

1:21  那在基督里坚固我们和你们,并且膏我们的就是 神。  

1:22  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注:原文作“质”)。  

1:23  我呼吁 神给我的心作见证,我没有往哥林多去是为要宽容你们。  

1:24  我们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

哥林多前后2章

2: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2: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2: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  

当赦免受责的人

2: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2:6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保罗为基督的香气

2:14  感谢 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2:15  因为我们在 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2:16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2:17  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 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 神,在 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哥林多前后3章

门徒为保罗的荐书

3:1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3: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3: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3:4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 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3: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 神。  

3:6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注:“精意”或作“圣灵”)。  

3:7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3:8  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3:9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3: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3:11  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3:12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3:13  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3: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3: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3:16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3: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哥林多前后4章

4:1  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  

4:2  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 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 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  

4:3  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  

4:4  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 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 神的像。  

保罗不传自己只传基督

4:5  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  

4:6  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 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4:7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 神,不是出于我们。  

4:8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  

4:9  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4:10  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4:11  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4:12  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4:13  但我们既有信心,正如经上记着说:“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信,所以也说话。  

4:14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耶稣一同复活,并且叫我们与你们一同站在他面前。  

4:15  凡事都是为你们,好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 神。  

外体毁坏内心日新

4:16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4:17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4:18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哥林多前后5章

5:1  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5:2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5:3  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5:4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5:5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 神,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注:原文作“质”)。  

凭信心不能凭眼见

5:6  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5:7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5:8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5: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5:10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5:11  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 神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5:12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  

5:13  我们若果颠狂,是为 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基督的爱激励我们

5:14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5:15  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5:16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注: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5: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5:18  一切都是出于 神,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5:19  这就是 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替基督劝人

5: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 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 神和好。  

5:21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 神的义。

哥林多前后6章

6:1  我们与 神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  

6:2  因为他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用人

6:3  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  

6:4  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 神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  

6:5  鞭打、监禁、扰乱、勤劳、警醒、不食、  

6:6  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  

6:7  真实的道理、 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6:8  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  

6:9  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  

6:10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6:11  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  

6:12  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  

6:13  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  

不可与恶相交

6:14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  

6:15  基督和彼列(注:“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  

6:16  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 神的殿,就如 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6:17  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

6:18  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

哥林多前后7章

当洁除身魂一切污秽

7:1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 神,得以成圣。  

7:2  你们要心地宽大收纳我们。我们未曾亏负谁,未曾败坏谁,未曾占谁的便宜。  

7:3  我说这话,不是要定你们的罪。我已经说过,你们常在我们心里,情愿与你们同生同死。

7:4  我大大地放胆,向你们说话。我因你们多多夸口,满得安慰。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分外地快乐。  

7:5  我们从前就是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也不得安宁,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

7:6  但那安慰丧气之人的 神,藉着提多来安慰了我们。  

7:7  不但藉着他来,也藉着他从你们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们。因他把你们的想念、哀恸和向我的热心,都告诉了我,叫我更加欢喜。  

7:8  我先前写信叫你们忧愁,我后来虽然懊悔,如今却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们忧愁,不过是暂时的。  

能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变生出懊悔来

7:9  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你们依着 神的意思忧愁,凡事就不至于因我们受亏损了。  

7:10  因为依着 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  

7:11  你看,你们依着 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注:或作“自责”)。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  

7:12  我虽然从前写信给你们,却不是为那亏负人的,也不是为那受人亏负的,乃要在 神面前把你们顾念我们的热心表明出来。  

7:13  故此我们得了安慰,并且在安慰之中,因你们众人使提多心里畅快欢喜,我们就更加欢喜了。  

7:14  我若对提多夸奖了你们什么,也觉得没有惭愧,因我对提多夸奖你们的话成了真的,正如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也都是真的。  

7:15  并且提多想起你们众人的顺服,是怎样恐惧战兢地接待他,他爱你们的心肠就越发热了。

7:16  我如今欢喜,能在凡事上为你们放心。

哥林多前后8章

当效法马其顿教会乐捐

8:1  弟兄们,我把 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  

8:2  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  

8:3  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  

8:4  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  

8:5  并且他们所做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 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  

8:6  因此我劝提多,既然在你们中间开办这慈惠的事,就当办成了。  

8:7  你们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和待我们的爱心上,都格外显出满足来,就当在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显出满足来。  

当效基督舍富为贫

8:8  我说这话,不是吩咐你们,乃是藉着别人的热心试验你们爱心的实在。  

8:9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8:10  我在这事上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们,是与你们有益。因为你们下手办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经有一年了,  

8:11  如今就当办成这事。既有愿做的心,也当照你们所有的去办成,  

8:12  因为人若有愿做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  

8:13  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  

8: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  

8:15  如经上所记:“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  

称赞提多

8:16  多谢 神,感动提多的心,叫他待你们殷勤,像我一样。  

8:17  他固然是听了我的劝,但自己更是热心,情愿往你们那里去。  

8:18  我们还打发一位兄弟和他同去,这人在福音上得了众教会的称赞。  

8:19  不但这样,他也被众教会挑选,和我们同行,把所托与我们的这捐资送到了,可以荣耀主,又表明我们乐意的心。  

8:20  这就免得有人因我们收的捐银很多,就挑我们的不是。  

8:21  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  

8:22  我们又打发一位兄弟同去,这人的热心,我们在许多事上屡次试验过。现在他因为深信你们,就更加热心了。  

8:23  论到提多,他是我的同伴,一同为你们劳碌的。论到那两位兄弟,他们是众教会的使者,是基督的荣耀。  

8:24  所以,你们务要在众教会面前显明你们爱心的凭据,并我所夸奖你们的凭据。

哥林多前后9章

夸奖亚该亚信徒的热心

9:1  论到供给圣徒的事,我不必写信给你们,  

9:2  因为我知道你们乐意的心,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你们,说亚该亚人预备好了,已经有一年了,并且你们的热心激动了许多人。  

9:3  但我打发那几位弟兄去,要叫你们照我的话预备妥当,免得我们在这事上夸奖你们的话落了空。  

9:4  万一有马其顿人与我同去,见你们没有预备,就叫我们所确信的,反成了羞愧;你们羞愧,更不用说了。  

9:5  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资预备妥当,就显出你们所捐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  

少种少收多种多收

9:6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

9:7  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9:8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  

9:9  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  

增添仁义的果子

9:10  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9:11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藉着我们使感谢归于 神。  

9:12  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 神。  

9:13  他们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他的福音,多多地捐钱给他们和众人,便将荣耀归与 神。  

9:14  他们也因 神极大的恩赐显在你们心里,就切切地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  

9:15  感谢 神,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  

哥林多前书14章

提要:1要羡慕先知讲道的恩赐,2,3,4胜过讲方言,6通过乐器的比较。12两者都以造就,22为其正确的真宗旨。26教导恩赐的正确使用,27谴责滥用恩赐。34禁止妇女在教会中讲话。


1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讲道(原文作“是说预言”;下同)

【本会注释】

追求。diōkō。保罗劝勉哥林多信徒尽力追求和培养爱。他在着手剖析方言的恩赐之前,最后一次恳劝他们追求他在13章中所赞扬和生动描述的更美恩赐。

。agape,见林前13:1注释。

切慕。zēloō。该词在林前12:31译为“切切地求”(见该节注释)。

先知讲道。关于先知讲道的恩赐,见林前12:10注释。保罗在14章中把先知讲道与方言的恩赐进行比较,说明先知讲道的恩赐对更多的人有更大的好处。哥林多信徒把方言的恩赐高举在先知讲道之上,无疑是因为它引人注目的特点。有人可能藐视先知讲道的恩赐,就像帖撒罗尼迦的情况那样(帖前5:20)。保罗劝勉哥林多信徒要追求爱。这爱能引导他们追求既有利于他们自己也有利于他人的恩赐。人寻求恩赐不应为高举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地侍奉上帝,并给教会更大的帮助(见徒8:18-22;19:13-17)。


2 那说方言的,原不是对人说,乃是对上帝说,因为没有人听出来。然而,他在心灵里却是讲说各样的奥秘。

【本会注释】

方言。关于方言性质的不同看法,见本章补充注释。

原不是对人说的。见本章补充注释。

在心灵里。就是在圣灵的影响下,无疑以一种与先知“被圣灵感动”(见启1:10注释)相似的方式。

奥秘。关于“奥秘”的定义,见罗11:25注释。圣灵向说方言的人启示了上帝的真理。但这些启示只对说方言的人有益。他所发的声音听的人不懂,所以事实上不是对他们说的。


3 但作先知讲道的,是对人说,要造就、安慰、劝勉人。

【本会注释】

作先知讲道的。就是在圣灵的感动下说话。先知所讲的话是听的人所能够明白的。他的工作是给教会带来福气和教诲,而说方言的人只能造就他自己(第4节)。

对人。先知是上帝所选召向别人启示祂奥秘的使者(见赛6:9;耶1:5-7;珥1:1,2等)。

造就。直译为“建立”。先知的信息是为基督徒经验的进步服务的。

安慰。paramuthia,意思上paraklēsis(劝勉)基本相同。

劝勉。paraklēsis,“警告”,“安慰”,“鼓励”。与之相关的词paraklētos在约14:16,26;15:26;16:7中指圣灵。关于这个名称的意义,见约14:16注释。


4 说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讲道的,乃是造就教会。

【本会注释】

方言。直译为“一种语言”。

造就自己。所以这种恩赐有着实用的功能和地位,但不是在公共聚会上,除非有人翻译(见5,19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旧约》圣经数量有限,就需要上帝真理对个人的更多启示(见4节)。

造就教会。先知接受上帝的启示,但他只是把这些启示传授给教会的媒介,好使教会得到造就。


5 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因为说方言的,若不翻出来,使教会被造就,那作先知讲道的,就比他强了。

【本会注释】

都说方言。保罗惟恐被人指控贬低任何圣灵的恩赐,就表示希望所有的信徒都能说方言。这是一种重要的恩赐,在教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种恩赐不是遮掩那较不显眼却更重要的先知讲道恩赐的光彩。

若不翻出来。说方言的人显然不一定都能把启示给他的奥秘翻译出来。保罗劝他祈求“能翻出来”(13节),但警告说,“若没有人翻”,他就当“在会中闭口”(27,28节)。

造就。见第4节注释。

强了。先知讲道的恩赐因其对教会的价值而更加伟大,比方言的恩赐能使更多的人受益。圣灵的恩赐应当根据其实用性来评估,而不是根据其引人注目的特性。


6 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

【本会注释】

说方言。保罗说自己比所有的哥林多信徒都讲更多的方言(18节)。

启示。apokalupsis,“显示”,“揭开”。这里指上帝向人启示天然的智力所无法发现的东西。

知识。保罗在本节可能指被称为“知识的言语”的恩赐(见林前12:8注释)。

预言。很难区别“先知讲道”和“启示”,因为先知是根据启示说话的。保罗所区别的可能是真理的新启示和已知灵感真理的具体应用。或者“先知讲道”指的是内容,“启示”指的是传达的方式。

讲解。didache,“教训”。教导是赋有“教师”恩赐之人的工作(见12:29)。


7 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

【本会注释】

。aulos,在七十士译本中相当于希伯来语的chalil。关于这种乐器,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38,39页。《新约》中aulos可能是一种简单的笛子。

。kithara,一种“诗琴”或“齐特拉琴”。

分别。即使是无生命的乐器,如果用音乐的语言说话,来影响听众的情感的话,它们所发的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乐器必须遵循音调,节奏,音阶和拍子的规律,否则他们发出的声音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8 若吹无定的号声,谁能预备打仗呢?

【本会注释】

。关于古代的号,见《SDA圣经注释》卷三第39-41页。部队能够听懂号的语言。但是如果吹号的人没有吹出清晰的号声,就会造成混乱,使军队不能为战斗作好准备。


9 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

【本会注释】

舌头。这里可能指说话的器官,而不是指这种恩赐的运用。本节进一步解释了7,8节的论点。

向空。就是无效。


10 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

【本会注释】

声音。phōnai,或“音调”。有文本为“语言”。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听的人明白。一切都是为了实用,而不是摆设。


11 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

【本会注释】

化外之人。通常指希腊以外的人,也就是在希腊语言和文化范围之外的人。这里指讲外语的人。


12 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

【本会注释】

属灵。直译为“诸灵”,指圣灵能力的不同表现。

造就。渴慕属灵的恩赐并没有错;上帝希望祂的子民因此而得到福气。但是圣灵倾降的伟大目的乃是造就教会,这也应成为渴慕这些恩赐的目的。不应当为高举自己、满足个人的野心以超过同胞的自私目的来寻求这些恩赐。


13 所以那说方言的,就当求着能翻出来。

【本会注释】

方言。直译为“一种语言”。

翻出来。见第5节注释。


14 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但我的悟性没有果效。

【本会注释】

方言。直译为“一种语言”。

我的灵祷告。方言的恩赐在圣灵的影响使用。上帝的奥秘是“在心灵里”说出来的(参第2节注释)。这种经验与先知“在异象中”相似(见启1:10注释)。

悟性。nous,“智力”。

没有效果。有两种理解:一,祈祷没有效果,因为听的人不理解,从而得不到益处。二,在运用恩赐的时候,悟性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没有起作用,如先知在异象之中。


15 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本会注释】

这却怎么样呢。我当采取的正确途径是什么呢?这句话与罗3:9;6:15的说法相似。

用灵。即处于灵感的状态(见第2节注释)。

也要用悟性。如果说方言的人同时也能翻译,这样的结合就是正确的(见第5节注释)。应该翻译成听众的语言。


16 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

【本会注释】

不通。idiōtēs,“没有专业知识的”,“没有技术的”,“未受过教育的”。这里的“不通”似乎是针对方言的恩赐而言。如果有人在教会里用方言讲话而没有翻译出来,其他在场的人就无法参与崇拜。他们就这样被剥夺了分享侍奉的福气。

阿们。amēn,来自希伯来文,有“确实”,“确定”之意(见太5:18注释)。会众在讲道或祷告结束时以此来表示赞同(见林前16:36;尼5:13;8:6)。会众在祷告结束时说“阿们”,也表示他们相信祷告会蒙垂听(见申27:15-26;尼8:6)。此举意义重大,为一些拉比的论述所证实,如“回答‘阿门’的人比讲说福气的人更大”(《塔木德》Berakoth 53b,宋西诺版第325页)。“凡全力回答‘阿们,愿祂的大名得到称颂’的人,他的宣判将要撕碎。”“凡以全力回应‘阿门’的人,乐园的门将为他敞开”( 《塔木德》Shabbath 119b,宋西诺版第589页)。如果随便使用“阿门”,那就被称为“‘没有根据’的阿门”( 《塔木德》Berakoth47a,宋西诺版第284页)。犹太会堂所常用以“阿门”回应的习惯为早期的基督教会所采纳(见殉教这查斯丁《第一护教书》第65页;德尔图良De Spectaculis 25)。


17 你感谢的固然是好,无奈不能造就别人。

【本会注释】

。或“正确地”。惟恐有人以为用方言的特别恩赐祷告或唱歌赞美上帝不为上帝所接纳,保罗肯定地说,这样的崇拜是好的,也是对的;虽然对教会没有造就,但造就了如此赞美的本人(见第4节)。


18 我感谢上帝,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

【本会注释】

我感谢上帝。保罗承认方言的恩赐是上帝所赐的。本节说明保罗并没有贬低或藐视方言的恩赐。

比你们众人还多。但圣经没有记载保罗运用方言恩赐的例子。


19 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

【本会注释】

教会。ekklēsia(见太18:17注释)。这里不是指基督徒聚会的场所,而是指信徒有组织的团体,不论他们在什么地方聚集。

用悟性。或“用我的智力”,不用“方言”的方式,为了让人明白。

五句。《新约》中常常用“五”来表示一个大约数。如五个麻雀(路12:6),一家五口(52节),五对牛(14:19)等。

教导。katēcheō,“用言语教导”。Catechism(“教理问答”)一词既由此而来。原指在教理方面的口头教训。造就教会的话语,即使是三言两语,也胜过听众所不懂,从而没有教育意义的冗长说教。

方言。直译为“一种语言”。


20 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本会注释】

弟兄们。保罗所常用的称呼(见林前1:10注释)。

小孩子。哥林多信徒甚为自己的智慧而自豪(见1:20;8:1,2),也因自己的知识造诣而欣喜。但他们在圣灵的恩赐方面却显得十分幼稚。他们对比较显眼的恩赐,如方言恩赐的兴趣,要超过那不那么显眼,却对教会更有益处的恩赐,如先知讲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们偏离了所引以为荣的智慧,而降到小孩子的水平,因为他们根据外表来评价事物。有许多琐碎的小事占据了基督徒的光阴和精力,排斥了那值得思考和实行的事物。当人面对审判的现实时,将发现许多原来被视为重要的事竟如儿童的玩具一般。

恶事。kakia,“坏”,“恶”,“堕落”,“恶意”。这种品质是小孩子被认为是最不会具备的。凡充满耶稣精神的人都会表现恶事上作婴孩的态度。

作婴孩。nēpiazō,。比上面的paidia(小孩子)更年幼。它暗示真正新生的基督徒将不会去体验世界上道德的败坏。当耶稣说到人若要进天国就要像小孩子那样时(见太18:3),祂想到的可能就是这种对“恶事”的无知。

大人。teleioi,“长大”,“成熟”,“成年”。在心里要以自己为成人。


21 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

【本会注释】

律法。nomos,这里显然指整部《旧约》圣经(见约10:34注释)。

记着。引自赛28:11,但只是大致符合希伯来原文或七十士译本。原文对以色列人不信和藐视上帝信息的行为提出警告。他们似乎在嘲笑着问道,难道还要象对待小孩子那样,对他们“律上加律”,“例上加例”,喋喋不休地在他们耳边唠叨吗?上帝藉着先知回答说,因为他们藐视这么简单的教训,就只好藉着将外语的民族来指教他们。这是指外邦的国家,特别是囚掳犹太人的亚述和巴比伦。奴役中的犹太人只能听见一种他们所不明白的粗俗语言。但保罗似乎用这一段《旧约》经文指出,上帝古时曾利用异国的语言来达到一个目的。现在祂也用方言的恩赐在新约时代为一个重要的目的服务。


22 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

【本会注释】

这样看来。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上帝古时曾利用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教训不信的以色列人,照样,现在祂用方言的恩赐来使怀疑小信的人相信福音的信息带着天国的印记。圣灵倾降在哥尼流家聚集的人身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徒10:24,44-47)。

证据。这是给不信之人的证据。但并不意味着一旦信心建立,这个恩赐就不再发挥作用。它不再是一个“证据”,它要继续造就信徒(见第4节注释)。

为信的人。先知讲道是为造就教会并要建立信徒的团体(2-4节)。这是上帝常在教会中显现的证据。


23 所以,全教会聚在一处的时候,若都说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进来,岂不说你们癫狂了吗?

【本会注释】

。这是滥用方言恩赐的例子。这个恩赐是给不信的人为证据的(22节),但如果象哥林多教会那样,每一个人都同时说方言,这个恩赐就起了反作用。

不通方言的。idiōtai(见第16节注释)。该词在本节似乎是指那些不了解方言恩赐的人。

不信的人。可能指犹太人或外邦人。这里提到不信的人,说明有非基督徒参加基督徒的聚会。他们可能是出于好奇,或想了解基督教信仰。他们像“不通方言的”一样,也不明白所发生的事。

癫狂。mainomai,“发怒”,“狂骂”。该词还出现在约10:20;徒12:15;26:24,45。这里提到的状况所导致的混乱,无法向在场的外人或来宾传达真理或圣洁的观念,反而会使人对基督教产生误解,觉得它是一个混乱而无意义的宗教。


24 若都作先知讲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进来,就被众人劝醒,被众人审明,

【本会注释】

都作先知讲道。这里把先知讲道的恩赐在信徒和未信者身上的效果与说方言所造成的混乱进行对比。先知讲道用的是会众所明白的语言。

被众人劝醒。圣灵使人知罪(见约16:8注释),在这里是通过先知讲道的信息。


25 他心里的隐情显露出来,就必将脸伏地,敬拜上帝,说:“上帝真是在你们中间了。”

【本会注释】

显露出来。或者藉着圣灵的工作而天良发现,内心的意愿和动机暴露出来,或者在圣灵的感动下与会外人的秘密得以揭示。撒玛利亚妇人秘密的披露,使她相信耶稣是先知(约4:19;参第29节注释)。

伏地。东方通常采用的敬拜姿势。

。apaggello。他的信息与那些参加方言混乱之聚会(23节)的外人所发的信息是不同的。有先知讲道恩赐的人所传的有力见证使人心悦诚服。他们把圣灵所赐的特殊启示有条有理,感人肺腑地讲解出来,使他承认相信上帝的大能。


26 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本会注释】

这却怎么样呢。这句话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应该怎么做呢?

各人。保罗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拥有这里所列的全部恩赐,而是说教会应同时拥有所有的恩赐,按着上帝的智慧和旨意在信徒中分配(见12:6-11)。

有诗歌。即有能力以特殊的方式咏唱《诗篇》中的一首圣歌;或一位信徒受圣灵感动创作一首赞美诗,并愿望在聚会时歌唱(参出15:20,21;士5:1;路2:25-32)。

教训。或“教导”(见第6节注释)。

启示。可能指有先知讲道恩赐的人所得的启示。这是从上帝而来的,为了会众的益处。

翻出来的话。见林前12:10;14:5注释。

造就。参3-5节。见第12节注释。


27 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

【本会注释】

方言。直译为“一种语言”。

轮流。即不是同时。

一个人翻。见12:10;14:5注释。也许有人能翻译别人所讲的方言。


28 若没有人翻,就当在会中闭口,只对自己和上帝说就是了。

【本会注释】

闭口。说明有方言恩赐的人对这种恩赐的运用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参第32节注释)。

对自己。这种恩赐的主要目显然是造就个人,就像哥林多教会所表现的那样(见本章补充注释)。


29 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

【本会提要】

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对先知的劝勉与对有方言恩赐的人相似。其目的是要避免混乱(见33节)。

其余的。见下面“慎思明辨”注释。

慎思明辨。diakrino,“区别”,“识别”。有人认为“其余”是指教会中其余有先知恩赐和分辨恩赐的人。他们要评估先知所说的话,确定他们的信息是出于上帝还是其他的势力(参帖前5:21;约壹4:1)。耶稣曾警告教会,将有许多“假先知”起来欺骗信徒。教会应当始终谨慎抵挡他们,特别是在末日(见太24:5,11,24;帖后2:9-11)。其他人则认为保罗的劝勉是针对听众的。他们有责任把信息正确地运用在个人的经验中。


30 若旁边坐着的得了启示,那先说话的就当闭口不言。

【本会注释】

旁边坐着的。说明会众是坐着的。对会众讲话的人无疑是站着的(参路4:16注释)。

得了启示。是上帝启示坐在旁边的人。先说话的人应当服从新的启示,结束他的话语。一次只应有一位先知说话(31节)。

闭口不言。sigao,“保持沉默”。


31 因为你们都可以一个一个的作先知讲道,叫众人学道理,叫众人得劝勉。

【本会注释】

作先知讲道。如果聚会能守适当的秩序,各人轮流对会众讲话,那么所有受到感动的人就都有机会讲述启示给们的真理。

叫众人得劝勉。或“得安慰”。各人的信息结合起来将提供合宜的教诲。有人可能从某一个人中的讲话中得到鼓励和帮助,其他人则为其他会众带来他们所能领受的劝勉。这样,大家都得到了造就。


32 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

【本会注释】

顺服先知的。显然有人声称自己在圣灵感动下无法保持缄默。保罗断然否认这种说法。真正的先知会控制自己的思想,随自己的心说话或保持沉默。灵感并不剥夺人的个性和自由选择权。人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思维表达启示给他的真理(见《善恶之争》序言)。


33 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

【本会注释】

混乱。无序,分裂,不和或混乱既不属于上帝本身,也不是祂所制造的。真正敬拜上帝决不会导致任何混乱。本节表现了源于上帝本性的基督教管理的总原则。上帝是和平的上帝;圣经并没有教导说祂喜欢任何以混乱为特征的敬拜(见罗15:33;16:20;帖前5:23;来13:20)。基督教是促进秩序的(见林前14:40)。服从圣灵引导的人决不会制造混乱无序的场面,比如几个人同时讲方言或作先知讲道。敬拜的人要乐意藉着祷告或见证表达他对上帝的爱和感恩,但他应该严肃,温柔,真诚敬畏地维持上帝之家的秩序,不愿破坏或干扰对上帝的崇敬。


34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象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

【本会注释】

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这句话说明要妇女保持沉默的吩咐不只是根据局部环境所作的限制,而是众教会的普遍做法。从提前2:11,12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做法是普遍性的,不限于某一个教会。保罗劝勉道:“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

有人不理解这条禁令,不仅基于有关妇女在教会中地位的现代观念,也基于圣经历史中妇女的地位和服务(见士4:4;王下22:14;路2:36,37;徒21:9)。保罗自己也曾赞扬与他一同辛劳传扬福音的妇女(腓4:3)。妇女无疑在教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禁止他们在公众场合讲话呢?答案在35节中。

象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有文本把这句话放在33节后面。保罗说明,众教会都奉行有序敬拜上帝的原则,哥林多教会也应当接受这条原则。上帝是各地平安的创造者。真正信祂的人应当在崇拜祂时保持安静,避免因不合时宜地张扬圣灵的恩赐而高举自己。

律法。圣经教导说,由于女人在人类堕落时所起的作用,上帝安排女人服从她的丈夫(见创3: 16;弗5:22-24;提前2:11,12;多2:5;彼前3:1,5,6)。罪恶进入人类的生活之后导致了人本性的变化,他们原先和谐的生活结束了。夫妻在家庭中不再有平等的领导权威。上帝拣选男人负有主要的责任,在家庭中作出决定,进行教导(见《先祖与先知》58,59页)。


35 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本会注释】

问自己的丈夫。这种做法可以防止崇拜侍奉受到不恰当的干扰,避免因这种中断而导致的混乱。

可耻的。这是真实的,因为希腊和犹太的习俗都认为女人应当在公共事务中退居幕后。违背这种习俗将被视为耻辱,并会给教会带来非难。


36 上帝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

【本会注释】

从你们。哥林多教会不是保罗所建立的第一个教会,而是他最后建立的教会之一。所以这个教会不可为其他教会制定规则,或声称自己有与众不同的特权。传福音不是靠一个教会,所以要顾及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和敬拜程序。哥林多教会显然采纳了不同寻常的做法,例如允许妇女在公众礼拜中不蒙头(见林前11:5,6注释)和讲道,这是其他教会所没有的。他们允许教会中违规和混乱的存在。但他们无权如此与其他教会不同,也无权要求其他教会也容忍这种混乱无序的现象。他们应当认识到自己有责任服从众教会整体的做法。

单临到你们。哥林多教会不是第一个建立的,也不是唯一的教会。上帝藉着祂的仆人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教会。如果一个教会拥有制订和规定习俗和特殊做法的权利,其他教会就会效仿。接受这样的观念,就会导致混乱和无序。因此众教会应当在公众礼拜中采纳统一的程序。其他教会所不遵从的习俗,哥林多教会也不要采纳。


37 若有人以为自己是先知,或是属灵的,就该知道,我所写给你们的是主的命令。

【本会注释】

是先知。凡声称自己已领受圣灵恩赐的人,如果不接受保罗出于上帝的教诲,就表明他们的感动不是从上头来的。

。保罗说话不是以他自己的权威或名义。他是在圣灵的感动下奉主的名对哥林多信徒说话的。接受他的劝勉并遵从藉他而来的教导,就表明他们乐意蒙上帝所引导。真正的信仰总是通过谨守上帝的命令而证明其真实性的。反之,任何藐视上帝命令,拒绝圣经权威,不顾教会和睦与秩序的信仰,都证明是不真实的。


38 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

【本会注释】

不知道。保罗实际上是说,如果人不承认使徒是被上帝所感动的,不接受他的教导为上帝的吩咐,他就处在危险之中。关于自己的神圣使命,保罗已经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这一点不需要再说什么了。凡拒绝使徒劝勉的人将自食其果。无法再为他做什么了;他必须为他的叛逆而向上帝交帐。

故意疏忽上帝的命令是无法推脱的,最终将导致灭亡。圣灵不会无休止地恳劝那些顽固坚持错误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人(见创6:3;何4:17)。这种蓄意顽固漠视上帝拯救人类的计划,将成为末世有一等人典型的态度,也是末日临近的一个征兆(见彼后3:3-5)。为了不断满足内体本性的欲望而拒绝上帝的亮光,就是与上帝为敌,是很危险的(见罗8:6-8;加5:16,17;约壹2:15,16)。

就由他不知道吧。有文本可理解为“不为上帝所知道”。这种经验与8:3的描述相反:“若有人爱上帝,这人乃是上帝所知道的。”


39 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

【本会注释】

切慕。保罗在总结自己论述的时候,重申了他在本章第一节对先知讲道的重视。他曾指出先知讲道的恩赐应成为基督徒最羡慕的属灵恩赐。人在圣灵的感动下说话的方式应该能使教会得到造就。

不要禁止。不要为使用方言恩赐设置障碍。唯一要注意的是,在公共聚会中使用这一恩赐时要有翻译(见本章补充注释)。


40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

【本会注释】

按着次序行。“按照等级“,”按照安排“。这是一个军事术语,表示部队在布阵排队时的规则和次序。关于教会中崇拜的方法和形式,会有许多的问题提出,但对上帝的正确认为和应有尊敬会使人明白什么是崇拜祂的正确态度,从而防止崇拜者过分的行为。做每一件事都要得体,与对全能创造主的崇拜相称,不可存在混乱,无序和噪音(见哈2:20;《布道论》314,636,637;《教育论》243页;《先知与君王》48,49页;《先祖与先知》303页;《教会证言》卷四第626页)。

基督徒必须始终提防公共礼拜中形式化的弊端。上帝不看人才干的外表展示,而是看在祷告和赞美中向祂所表达的真诚之爱(见约4:24;《教会证言》卷九第143页)。要庄重和恭敬,但要出于真正体验上帝的威严和伟大,而不是出于肉体本性自我抬高的欲望。要在公共礼拜中做到真正的恭敬,就必须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有意识地参与。所以采用崇拜者所不明白的语言是不合时宜的,除非为大家把这种语言翻译出来。

第十四章补充注释

关于本章所讨论的方言恩赐,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指的是五旬节的方言现象(徒2章);在这种恩赐影响下所讲的是一种外语,能为说这种语言的外国人所明白。哥林多信徒滥用这种恩赐的表现,就是在教会里没有人能听懂的情况下讲外语;保罗所责备的就是这种滥用。

二,不同于五旬节的表现;所说的不是人的语言,没有人能够明白,除非有明白那种语言之圣灵恩赐的翻译在场(见林前12:10);其作用是为了加强新信徒的信心(林前14:22;参徒10:44-46;11:15),并在属灵上造就个人(林前14:4)。在本章中,保罗指责在公众聚会时使用这种恩赐,因为这种恩赐主要是为了造就个人。其他看法则综合了这两种观点的因素。

列举五旬节和哥林多方言恩赐的特征,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关于五旬节的方言恩赐,见徒2:4注释。这个恩赐显然是指说外语的能力,其目的是便于福音的传播(参《使徒行述》39,40页)。第二个作用见诸于彼得在哥尼流家中的经验。这种恩赐的表显使彼得和同他在一起的持怀疑态度的犹太籍基督徒相信上帝接纳了外邦人(见徒10:46注释),无疑也使哥尼流和与他在一起的人相信彼得的工作带有天国的印记。

关于后来在哥林多所表显的恩赐,有以下几个特征:一,这个恩赐比不上先知讲道的恩赐(林前14:1)。二,说方言的人是对上帝说的,而不是对人说的(第2节)。三,没有人能够明白所说的方言(第2节)。四,说方言的人是“在心灵里”,也就是一种灵感的状态中(林前14:2,14;参启1:10注释)。五,说方言的人是讲的是奥秘(林前14:2;关于奥秘的定义见罗11:25注释)。六,说方言的人造就他自己,而不是造就教会(林前14:4)。七,保罗希望大家都有这种恩赐(第5节)。八,说方言的人应当祈求能够翻译出来,使教会得到造就(12,13节)。九,一个人在用“方言”祷告的时候,悟性或思维是没有果效的,说明是处在无意识的状态之中(14节)。十,这种恩赐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的(22节)。十一,这种恩赐只有翻译在场,才能在教会使用(27节);否则说方言的人就只上对他自己和上帝讲(28节)。十二,劝勉哥林多信徒不要禁止说方言(39节)。

这里所列恩赐的特征表明,使徒所说的不是虚假的恩赐。他把“方言”列在真正的圣灵恩赐之中(12:8-10),丝毫没有暗示14章中所描述的特征不是出于上帝的。反之,保罗赞扬这种恩赐,声称自己说方言比哥林多信徒更多(18节),希望大家都拥有这种恩赐,并劝勉信徒不要禁止使用这个恩赐(39节)。保罗论述的目的是要说明方言恩赐的正确地位和功能,并警告人不要滥用这种恩赐。

哥林多信徒显然滥用了这个恩赐。他们在没有翻译在场的情况下就在教会里讲方言,只有讲的人自己获益。几个人显然同时在讲方言,还有人在作先知讲道和教训人等等。这就导致了整体上的混乱(26-33,40节)。

关于方言究竟是人间的语言,或人所不知道的语言,或只是含糊不清的声音,这个问题解经家们已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有人认为这种方言对于说话的人来说是一种外语,但以此为母语的人却能明白。他们根据圣经类比法认定哥林多的这种恩赐应当依据五旬节(徒2章)和其他场合(徒10:44-46;11:15;19:6)的表现来解释,其目的显然是使人能用他们以前所不懂的语言宣传福音。像林前14:2所说是没有人能明白的话语,他们解释说是指在现场没有人明白,但外国人可能明白。他们进一步指出,难以相信在14章的背景下圣灵会以一种无人所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人认为这种恩赐并非人间的语言,乃是人所无法理解的声音。他们认定这是相关经文最自然的解释,也是综合了所列特征之后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他们相信保罗在7-10节中的解释是为了说明这种恩赐要么是含糊不清的声音,要么是一种人所无法理解的语言,除非他们拥有圣灵所赐解释这种语言的恩赐(林前12:10)。

无论接受哪一种观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五旬节圣灵恩赐的表显及其宗旨(徒第2章),在许多方面是与哥林多所表现的方言恩赐不同的。哥林多教会方言的恩赐是为了造就说话的人,而不是造就别人(林前14:4)。保罗不鼓励在公共场合使用这个恩赐,除非有翻译在场(12,13,27节)。他并不推荐在教会使用这个恩赐(19,28节)。它是对上帝说的,而不是对人说的(2,28节)。说方言的人处于灵感状态,意识则处于休眠(14节)。五旬节临到门徒的恩赐却不是的这样。说外语的能力显然是为了造就别人。赐下这种恩赐是为了使门徒能不用翻译而传讲福音。方言是为人讲的,而不是为上帝讲的。说的人也不是处于下意识的状态,但所具备的能力却像已经学过这种语言的人一样(见徒2章注释)。

由于古代方言恩赐的确切表现方式尚存不明之处,撒但就很容易以假乱真。在异教崇拜中,广泛存在着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的现象。到了末时,也经常会有形形色色的所谓方言在基督教伪装下出现。但如果把这些表现与圣经中方言恩赐的特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与古时圣灵的恩赐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必须看穿这些表现的骗局。但是赝品的存在不应使我们鄙视真正的恩赐。保罗在林前14章阐述了这种恩赐的正确表现;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种恩赐确实被人滥用了,但保罗设法纠正这种现象,并恢复这种恩赐的正确地位和功效。


哥林多前书15章

提要:3保罗以基督的复活,12证明我们必然复活,驳斥一切对身体复活的否认。21复活的成果,35 复活的方式,51和末日活着之人的变化。


1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本会注释】

我如今。de,“但是”,“现在”,这里标志着思路的转变,引人一个新的话题,就是复活。

本章包含着被称为这封书信中最为荣耀的内容,展示了复活的真理。论述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复活的证据(1-34节);二,复活之人身体的性质(35-50节);三,基督复临时活着的人所发生的变化(51-54节);四,这个道理的实际效果(55-58节)。3-8节有关耶稣复活的见证是福音书中没有记载的一些事件(见6,7节)。本章宣称基督的死和复活是古时预言的主题,是有健在证人的见证支持的事实(5,6节)。这是有关复活最早的书面见证之一,写作的时间离事件的发生不到二十五年(见《SDA圣经注释》卷六102,103页)。这说明复活的证据作为真实的历史事实足以使保罗同时代大有智慧的敌对者信服。

因着一些哥林多信徒降低道德标准而潜入教会的错误中,有否认复活的信念(见3:3;5:1,2;《使徒行述》319页)。保罗详细论述这个道理,说明它很重要(参约5:28,29;11:25;徒23:6;24:14,15;罗1:3,4;腓3:10,11;启20:6)。撒但随时准备抢夺重要的真理,代之以似是而非的谬论;因此基督徒应当时常好好地重温福音的重要真理,使之充满他们的思想,不给错误的观念以任何余地(见提后2:15注释)。

福音。见可1:1注释。保罗传给哥林多信徒的福音或“好消息”的内容,可以从1:7-9,17-24;2:2等处得知。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督的十字架在信息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需要把救主赎罪受死(15:3)的道理与这个中心的题目结合起来。凡与基督在地上生活有关的每一件事对于信徒来说都是重要而有意义的。但是保罗在这里说明离罪得救的荣耀信息在复活中达到了高潮。

告诉你们知道。gnorizo,保罗既然是在重述他所已经告诉哥林多信徒的话,该词就有“重申”,“提醒”的意思。使徒认为需要重申他传道的主题,从而特别强调了复活的道理。

领受。保罗曾忠实地传讲福音;现在他提醒教会的信徒:他们已经得到并接受了福音的信息。

站立得住。该希腊动词的形式表明他们已经并且继续站立在保罗传给他们的真道之上。他已经在哥林多建立了教会(见徒18章),所以他有理由提醒他们教会所赖以建立的伟大真理,但他们的注意力因潜入他们中间的其他事物而转离了真理,比如纠纷和争论的事。经常提醒基督徒圣灵所藉以使他们悔改的福音,对他们是有好处的。这种重申能够帮助他们保持谦卑,并保守他们不依赖自己的哲学成就(参西2:8)。


2 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本会注释】

得救。直译是“正在蒙拯救”。得救乃是持续的经验(见罗8:24注释;参《天路》65页)。

徒然相信。所传讲的信息并没有错,但哥林多信徒信仰信息的态度有问题。他们的信心如果是三心二意的,就没有什么价值。但他们的信心如果是坚定的话,就会发现保罗的道理足以引导他们进入得救的道路。说完了这些话,使徒就着手向他们保证,他确实已经传给他们真正的福音。

持守。就是坚守保罗所传给他们的。这种持守不仅意味在理智上接受道理,而且表明绝对信服所相信的。这种信服的结果是与他们的信仰相称的行为,并不允许自己接受错误的思想。


3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本会注释】

传给。保罗从来没有说他所传的福音是自己发明的。他说明自己所传的是主赐给他的信息(参林前11:2,23;加1:12;弗3:2,3)。这就强调了他所传的道理是来自上帝的,从而高举了他的信息,使人有了遵从这信息的义务。

第一。首先表述或第一重要之意。使徒列出了他所传给信徒的四个“第一”的事实:一,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二,基督被埋葬,三,基督复活,四,基督显现(3-5节)。有人指出,这是已知最早的基督教信条的基础。

圣经。保罗显然已经为他信徒的信仰提供了充分的圣经依据;现在他可以引证《旧约》中许多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参路24:26,27,44注释)。他在其他地方也熟练地运用有关所应许之弥赛亚的生活,受难和受死的经文,使听众信服,并使批评他的犹太人住口(见徒9:19-22;13:14-41;17:3;18:4-6;24:14;26:4-8,22,23;28:23)。

为我们的罪。huper,有“为了”或“因为”之意。上帝的羔羊耶稣为我们的罪成为赎罪祭而死。祂的死是为了赎罪(见罗3:24-26;4:25;5:8;林后5:21;加1:4;彼前2:24)。这是保罗教导哥林多信徒第一个伟大的事实。基督为赎我们的罪而死,但祂并没有留在罪恶的权势之下。因为祂没有罪,死亡无法拘禁祂。祂从坟墓里胜利地复活了(见约10:17;徒2:22-24注释)。


4 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本会注释】

埋葬。基督的埋葬证明我们的救主确实死了,从而为复活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亚利马太的约瑟要求允许把耶稣的身体从十架上取走,导致彼拉多询问有关耶稣死亡的事实(可15:43-45)。福音书所记载为耶稣的埋葬而作的准备,祂被放在坟墓中,以及应大祭司的要求由罗马士兵看守,这一切都证明祂确已死了(见太27:57-60,62-66;路23:50-56;约19:38-42)。

复活。“复”是外加的。动词用了被动语态完成时态,表达的意思是“已经活了并且依然活着”。前面的动词“死”(第3节)和“埋葬”(第4节)都是是过去式的,表达过去的历史事实,没有完成时所体现的持续概念。保罗就这样不仅强调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并且祂保持复活的状态,是永远活着。

第三天。关于从基督的死到复活的间隔时间,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248-251页。参太12:40;路24:46。


5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本会注释】

显给。动作的主体是复活的主,而不是毫无准备的彼得。保罗仍在列举他所传给哥林多信徒福音的要点(第3节)。

矶法。kēphas,的亚兰语Kepha'的音译,翻成希腊语是Petros,即彼得(见太4:18注释)。关于基督向彼得显现,见路24:34注释。保罗在这里提出了亲眼见过基督复活之人的见证,特别是那些仍活着见证其真实性的人。他只是提醒他们他从前所传给他们的道理,所以他并不想重申手头的一切证据,而只是概括了他们所知道的。

十二使徒。有文本为“十一使徒”,无疑是想把半节经文与犹大死后马提亚(参徒1:26)被选之前剩下门徒的数目协调起来。基督第一次向祂的门徒显现时只有十个人在场,多马不在其中(约20:24)。但保罗用“十二使徒”的称呼无疑是泛指使徒的群体,因此本节与历史事实并无大的矛盾。


6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本会注释】

五百多。福音书没有提到耶稣向这么多人显现的事实,但是太28:10,16所说的,无疑就是指这一次的聚集(见《马太福音》第28章补充注释)。十一位使徒遵从他们复活之主的指示(太28:9,10)前往加利利。这个神圣约会的消息他们是不大可能保密的。他们无疑告诉了耶稣想要会见的信徒。有五百多人回应这个信息,说明主的门徒比一般人估计的要多得多。

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即保罗在写这封书信时,五百人中的大部分还健在。他们可以一起为基督复活的真实性作出有力的见证,因为由这么多目击证人所作的见证是不易否定的。

已经睡了的。koimao,(见约11:11注释)。圣经用该词指死(见太9:24;徒7:60;林前15:18;帖前4:13-15;彼后3:4)。


7 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本会注释】

雅各。没有证据证明是哪一位雅各,但是多数解经家认为是指主的兄弟雅各。关于各位雅各的身份,见《雅各书》序言。圣经其他地方没有记载耶稣向雅各显现,但如果这里所提到的雅各确实是主的兄弟,即耶路撒冷教会会议上的领袖(见徒12:17;15:13注释),那么保罗就在耶路撒冷见过,并亲自从他那里了解到得到本节所提那次显现的情况。

显给众使徒看。无疑指基督最后一次向使徒显现,就是祂升天的那一次(见徒1:6-12)。


8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本会注释】

末了。该词有力地证明了前面所列举的显现是依照时间顺序的;保罗是耶稣亲自向之显现的最后一位。

未到产期而生的人。“流产”,“死胎”。在希腊语《新约》中,该词只出现在本节,但在七十士译本中有使用(民12:12;伯3:16;传6:3)。使徒暗示,与其他使徒相比,他就像未到产期而生的婴儿。其他门徒的逐渐成熟起来参加圣工的,而他保罗却是突然担任使徒的。他也可能是表示自己不配列在使徒之中,因为他以前曾逼迫过基督的信徒(见徒7:58;8:1,3;9:1,13,21;26:10注释)。使徒的不懈努力似乎表明他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弥补他个人与耶稣关系上的缺欠。


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上帝的教会。

【本会注释】

最小的。前面他说自己是最后一个,现在他说自己是最小的(参弗3:8注释)。

不配。就是不适合,不值得,没有资格。保罗认识到人本身没有任何资格可以蒙召侍奉上帝(见林后3:5)。

因为我从前逼迫。他似乎一直未能原谅自己以前对基督徒的猛烈迫害。这段经历的回忆使他保持谦卑的态度并不断感谢上帝的良善(见徒22:4;26:9-11;加1:13;提前1:13)。在真正悔改的人心中,上帝的赦免会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罪,并产生感恩和谦卑之情。这样的经验使人有了对别人作见证的资格。


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并且祂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与我同在。

【本会注释】

今日成了何等人。这句话强调保罗的属灵状态,没有自夸的成分。

上帝的恩。关于“恩典”的定义,见罗3:24注释。保罗在侍奉主时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他都归功于他本不配得的上帝怜悯,恩典和大能。他已经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如果人的心离开了来自上帝的属灵生命,就是“恩典”,他在上帝圣工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没有价值的。保罗知道他作为使徒所有的热心,虔诚,能力和成功都是上帝向他所显恩典的结果。这恩典是他原不配得的。靠着上帝的恩典,他取得了超过其他工人的成就。

不是徒然的。保罗的话中洋溢着感激之情。他很高兴上帝的恩典没有浪费而赐给了他。

格外劳苦。献身和辛苦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正如使徒下一句话所表明的,他不允许骄傲之心毁损他福音工作上的成就。

原不是我。保罗不让人有以为他归功于自己的任何余地。他把一切的荣耀都归给上帝。凡在上帝地上的圣工中真正取得成功的人,都会承认他们的一切成就都是出于上帝所赐的恩典(参加2:20;腓2:13;4:13)。


11 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本会注释】

保罗结束了他自己与其他使徒的比较(9,10节),并且下结论说,既然一切基督徒有效见证的能力都来自上帝,见证人的身份和个性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如此传。这是对使徒见证一致性的大胆肯定。关于基督的复活,所有使徒的见证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中间哪一位把这个信息传给哥林多信徒并不重要。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现代教会记住这一条原则是很有好处的。人只是圣灵的代言人,向他人传递真理而已。如果他的努力成功了,功劳是属于上帝的(参3:6)。

你们也如此信了。保罗提醒哥林多的读者,他们当初接受他的道理,就是众使徒的道理。


12 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本会注释】

既传。使徒从本节起周密展开他有关复活问题的论述。他5-8节已藉着众多可靠证人的见证确立了复活的历史依据。他现在根据这些经过确证的事实问道,哥林多信徒怎么能否认死人的普遍复活呢。

没有死人复活的事。显然哥林多有人否认死人身体复活的可能性。保罗在13-19节证明这种否认的消极影响,指出这种信念不符合已经证实的耶稣复活的事实(也可见16节)。

死人。直译是“从死人中间”。


13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本会注释】

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如果死人复活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相信死人复活被认为是荒谬的,那就说明基督就没有从坟墓里出来。因为否认普遍的死人复活,也就是否认主的复活。所以既然无法否认已经确证的耶稣复活,也就不能否认普遍的复活。保罗说,否认复活就必然否认基督教,取消基督徒永生的盼望。


14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本会注释】

所传的。kērugma,强调所传的内容(见林前1:21注释)。

枉然。kenos,“空的”,“没有内容的”,“缺乏事实的”(参第17节注释),这就是传福音不传耶稣复活的真实情况。这样的传道确实是“空的”,因为它否认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如果基督没有复活,基督徒的见证就要受到两点责难:一,耶稣一再说祂要从死里复活(见太16:21;17:22,23;20;17-19等)。如果祂没有复活,祂就是一个骗子;二,使徒的讲道是基于一个他们声称发生了的事实。他们因此参与了欺骗,坚持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盼望。

你们所信的。不相信复活不仅摧毁了使徒讲道的效果,也破坏了他们所宣讲基督徒信仰的效果。他们怀疑复活的可能性,就是摧毁他们以前所珍视的一切。


15 并且明显我们是为上帝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上帝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上帝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本会注释】

为上帝妄作见证。意思是如果基督没有从死里复活,我们这样传讲就是犯罪了,因为宣称上帝做了一件祂实际上并没有做的事情,那是错误的,那就无异于否认复活的事,否认基督复活一样。这就好比使徒把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说成是上帝所做的,并说自己亲眼看见。

上帝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保罗充分思考了对于复活的怀疑态度。他的论述谈到了没有死人复活的假想,尽管他不赞同这个看法。那些否认普遍复活可能性的人认为基督不可能复活,从而否认了基督教信仰的整个基础。


16 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本会注释】

不复活。本节重申13节的结论,说明保罗关注那使一些哥林多信徒转离复活真理的谬道。撒但竭力破坏人对复活的信仰,是为了使人更容易接受他的第一个大谎言,就是否认上帝对悖逆者的死刑判决(见创2:17;3:4)。如果人类在今生结束时没有真正死亡,那就没有复活的必要了了。反之,如果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来生就必须取决于复活(见诗146:4;传9:5,6,10)。


17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本会注释】

徒然。“无用”,“无目的”(参第14节注释)。这里的要点是,如果基督没有从死里复活,基督徒信仰就完全丧失了目标。哥林多信徒非常坚强,足以拒绝视他们的信仰“徒然”的说法,因而他们更加坚信复活的道理。

。保罗在16,17节中重申了13,14节的理由,但说法有所不同。13,14节强调说,否认基督复活的信仰的枉然的。16,17节说明人类若没有复活将会何等沦丧绝望。的确,“基督为我们的罪死”(第3节),但祂“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见罗10:9)也是真实的。如果基督没有从死里复活,祂就是一个骗子,信靠祂也不可能得到赦罪,罪人仍将留着他的罪过。凡体验过赦罪之乐的人决不会容忍这种看法。况且如果没有复活,那象征着基督受死、埋葬与复活的洗礼就将失去意义,因为使徒的劝勉是要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就像基督从死里复活一样(见罗6:3,4)。


18 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本会注释】

就是。现在保罗提出否认复活的另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

在基督里。就哥林多信徒而言,这主要是指已经去世的基督徒,但从广义上说,也是指从亚当到人类历史结束为止、所有相信认罪和信靠救主赎罪宝血能保证他们获得赦免和永生的人。

睡了的。见第6节注释。

灭亡。如果没有复活,死了的人仍旧死亡,基督教的信仰就成了残忍的骗局,所有死了的义人也就注定仍睡在坟墓里。没有基督徒能够接受这种令希望破灭的结论。保罗的论述就这样重申了复活在基督教道理中的重要地位(见第6节注释)。


19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本会注释】

只在今生。有文本为“如果今生在基督里我们只是盼望”。这样的词序表明保罗强调的不是“今生”,而是基督徒信仰的依据不仅在盼望。他就是这样生动地描绘了基督教若失去活力将无益处。不相信复活就是剥夺人来生的现实,使他们今生抱着无效的信心。

可怜。eleeinos,“悲惨”,“痛苦”。值得注意的是,保罗这里并不是说,在今生虔诚和遵行上帝所显示的旨意不会伴随着幸福。信徒有理由比其他人更加幸福。但如果复活只是错觉的话,基督徒就比其他人更加可怜。没有其他人拥有享受永生这么崇高的盼望。同样,如果这些盼望因复活不成立而破灭的话,就没有其他人会经历这么深的失望。使徒用这样的推理向哥林多信徒证明,否认基督教复活的道理是摧毁信仰和不合逻辑的。此外,基督徒比其他大多数人遭受更大的试炼和迫害,因此他们既为信仰而受苦,如果复活的盼望幻灭了,他们的景况就真的很可怜。

本节有力地证明了基督教的真实性。可以理解,一些人如果确知他们的牺牲会得到报赏,他们是乐意忍受贫困和苦难的。使徒们如果明知他们所传讲的荣耀盼望是错觉,即基督没有复活,却仍辛劳受苦,那就不可思议的了。这样的主张非常荒谬,令人难以置信。


20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本会注释】

但。保罗已经从历史角度证明了基督复活的事实(5-8节),强调了否认复活的破坏性影响(13-19节)。现在他能够宣告这个错误道理发破产,并胜利宣布基督复活的真实性。“但”字向保罗的读者强调这种确实性,转离了12-19节的负面思考,大胆地指出复活信仰的积极效果(20-34节)。

复活。见第4节相同动词形式的注释。

成为。有文本无“成为”。

睡了之人。关于睡觉象征死亡,见第6节注释。“睡了之人”在本节指那些相信主耶稣为他们救赎主而后去世的基督徒。

初熟的果子。古代的以色列人曾蒙指示向祭司献上收成的第一捆大麦,由祭司在上帝面前摇一摇,作为随后丰收的保证。这个仪式要在尼散月16日举行(Abib,见利23:10注释;见11节)。尼散月14日吃逾越节的晚餐(见第5节注释),16日奉献初熟的果子。第一批的摇祭预表“初熟的果子”基督,也是将来大丰收的保证。在耶稣复临的时候,死了的义人都要复活(见林前15:23;帖前4:14-16)。摇祭在圣殿献上的那一天,基督复活了(见利23:14注释;路23:56;24:1;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248-251页)。正如第一批禾捆是全部收成的保证,照样,基督的复活也是那些相信祂的人从死里复活的保证。


21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本会注释】

死。罪恶因人类的悖逆而进入人间;罪的结局死亡成了所有人的命运(见罗6:23注释)。人类如果没有犯罪,就不会死。如果不存在罪恶,人类也绝不会看见死亡(见创2:17注释;见《先祖与先知》49,51,53页)。

。从本节开始,保罗对第一个亚当和第二个亚当进行比较(21,22,45-47节)。其思路与《罗马书》相同(见林前5:12-19注释)。

一人。指亚当(参22节)。

复活。请注意保罗依然接续他复活的主题。死亡既是藉着一个罪人而来的,按照上帝精心制定的计划,得救离罪也是藉着一个无罪的人,就是基督而来的。罪既藉着一人进入人间,摆脱罪的影响也当藉着另一个人。

因一人。指基督(参22节)。


22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本会注释】

在亚当里。本节解释21节,也精当地归纳了这个主题。保罗在《罗马书》中更加充分地讨论了这个题目(见罗5:12-18注释)。对于哥林多信徒,保罗只是在亚当生命的结果──“众人都死了”和基督生命的结果──“众人也都要复活”之间进行比较。

众人都死了。见罗5:12注释。对亚当的判决影响了全人类。众人都必须死。判决在亚当犯罪时开始生效。

照样。但要记住,亚当的工作和基督的工作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亚当是罪人,基督是无罪的。

在基督里。就是藉着相信祂的赎罪牺牲和赐生命的复活。

众人也都要复活。因着亚当和他们自己的罪,所有的人都要死。惟有那些“在基督里”的人才会享受救主复活的永远福气。从这一点上说,本节的第一个“众”是普遍性的,而第二个“众”必定是局限性的。有人解释第二个“众”是指全人类,包括恶人和义人,这种解释是靠不住的,因为根据本节的“在基督里”和51-53节,“众”显然只是指信徒。


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祂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本会注释】

次序。tagma,“行列”,“部队”。该词在《新约》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原为军队的术语,意为等级次序,如本节所表达的。在复活的清晨,胜利的基督在前面带路,后面跟着已睡但复活了的圣徒队伍。

初熟的果子。见第20节注释。其他的人,如摩西(见太17:3注释)和拉撒路(见约11:43注释),在耶稣从坟墓里出来之前,就曾死亡和复活得生命。但他们的复活完全是依靠和寄希望于基督自己的复活(参《历代愿望》530页)。如果基督不胜过死亡,其他人的复活是不可能的。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基督是复活的人初熟的果子。

以后。epeita,用来列举以后的事件,通常按时间顺序,如6,7节中。其简略形式eita用于7,24节,意义相似。在本节,基督自己的复活作为初熟的果子,与义人的复活区别开来。

在祂来的时候。关于“来”(parousia),见太24:3注释。保罗明确地把赎民的复活与基督的再来联系起来。见约14:3;林前15:51-53;帖前4:14-16;启20:6注释。

属基督的。指那些相信救赎主而死的人,包括所有旧约时代因信称义的人,保罗时代相信基督的人,以及以后相信的人。各世代的赎民都可以称为“属基督的”,因为我们的救赎主用自己的血买下了每一个人。


24 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上帝。

【本会注释】

再后。eita,见第23节注释。它从来就没有“同时”的意思,参可4:17,28,其中eita (“及至”,“后”,“再后”)显然都是按时间顺序的。因而它并不与义人的复活同时。eita是间隔一段时间以后开始一个新的时期。

末期到了。如果保罗没有在下一节进行解释,人门可能对“末期”的概念产生疑问。从下面的经文中,保罗所指的是那给宇宙带来这么大悲哀的善恶大斗争的结束。除此之外,我们就没有把握了,因为圣灵并没有在这一点上给予特别的亮光。

那时。hotan,常用来指作者所确定要发生的事,但他并不想确定事情发生的时间。

基督既将……都毁灭了。或“将……都将取消”。

执政的。archē,“掌权”,“统治”,“管辖”。其复数形式archai在罗8:38中译为“掌权的”(见该节注释)。

掌权的。exousia,(见罗13:1注释)。

有能的。dunamis,“能力”,“权力”,“统治”,“权威”,这里指那些地上的和天上反抗上帝的势力,参弗1:21;6:12注释。

。很难给本节的“国”下确切的定义,但可以从以下各点来考虑:一,这个世界的国背叛了上帝;基督来是要收复她回归上帝的政权。祂的任务完成以后,就把收复的国交给祂的父。二,救主来建立“天国”(见太3:2;4:17;可1:15注释)。当这项工作最后完成之后,他就会胜利地把这个国交在祂父的手里。这符合基督生活的宗旨,因为祂活着是为了荣耀上帝(路2:49;约4:34;6:38;17:4)。无论移交发生在什么时候,完全的主权都要归还天父,因为一切反对的势力都已消灭,全宇宙将实现完全的和谐(《善恶之争》678页)。

交与。paradidōmi,“交给(别人)”。


25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上帝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

【本会注释】

基督必要作王。按照上帝的计划,基督必然继续作王(见诗110:1;太22:43,44),直到完全制服上帝的仇敌。从林前15:24中看出,是基督平息了反叛。27,28节说明祂是遵照天父的命令下这样做的。

上帝。就是圣父(28节)。

在祂的脚下。与使徒所引诗110:1的“脚凳”相对应。


26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本会注释】

末了所毁灭的仇敌。这里把死亡拟人化,和55节和启6:8一样。“末了”在原文中不加冠词,位于句首,强调基督战胜一切反对的势力,甚至战胜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死亡。死亡的结局与罪的结局一样。当不再有罪恶时,也不再有死亡,因为死亡来自罪恶(见罗6:21,23;雅1:15注释)。有人主张没有复活,死亡就是结局。使徒给出惊人的回答:在上帝的计划中最终将没有死亡,因为死亡本身也被消灭了(见赛25:8;鸿1:9;启21:4注释)。

毁灭。katargeo,“废除”,“取消”,“镇压”(24节)。


27 因为经上说:“上帝叫万物都服在祂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祂,明显那叫万物服祂的,不在其内了。

【本会注释】

因为。27,28节进一步解释24,25节所提出的问题,在开始时引用诗8:6。保罗用原来指人类管理上帝的所造之物的词,表示基督对“万物”的管辖权。第一个亚当丧失了主权,招致了死亡。第二个亚当重得失丧了的主权并摧毁了死亡。

既说。指天父说。

。hupotasso,“置于……之下”,“制服”,“臣服”。该动词在27,28节中多次出现。圣经明确地保证,万物包括死亡在内,都完全归服于基督之下(参腓3:21;来2:8)。

不在其内。上帝不包括在服于基督脚下的万物之内。保罗谨慎地避免任何高举圣子在圣父之上的暗示(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917-919页)。他看到上帝交托基督一定的权柄来完成制服罪恶的共同计划。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父与子的永恒关系不会因基督在善恶之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而遭到破坏。


28 万物既服了祂,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祂的,叫上帝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本会注释】

那时。hotan de。27节论述基督在战胜罪恶中的领导作用;28节则描述此后得胜的圣子与圣父的关系。

。在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中,圣父把一切都交在圣子手中(见太11:27;西1:19注释)。当基督完成了使命,制服了上帝的仇敌之后,就“把国交于父上帝”(林前15:24)。这个行动表明,圣子在圣父面前并不是为次的,而是证明了三位一体的上帝有着一致的宗旨,其中一位的行动所表达的是整体的意志(《SDA圣经注释》卷五第917-919页;见约10:30注释)。

叫上帝。这里总结了基督生涯的崇高目的:圣子活着就是要荣耀圣父(见约17:1,4,6)。基督若不使圣父的至高地位被全宇宙所承认,就决不罢休(见弗4:6;腓2:11)。没有什么是排除了上帝慈爱管辖的范围之外的。


29 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本会注释】

不然。或“否则”。保罗在这里回到了论述复活的主线上。

为死人受洗。这是保罗著作中难解的句子之一,至今仍找不到完满的解释。解经家对这句话的解释多达36种。多数解释不值得一提。有几种解释需要认真关注。解释这句话时必须记住两个要点:一,保罗是在论述复活,任何解释都要与15章的主题密切相连。二,合理的解释必须符合希腊词语huper tōn nekrōn(“为死人”)的正确翻译。Huper普遍认为是表示“为”。人们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

一,这句话应翻译为“那么受洗的人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死人吗?死人既不能复活,为什么还要受洗呢?我们为什么还要时刻为他们冒险呢?”这种翻译虽有道理,但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为死人”一词。

二,保罗所说的是异教的风俗。活着的基督徒为死人和未受洗的亲友受洗,希望以此帮助他们得救。教父们好几次提到这种习俗,是采纳了马西安异端的做法(德尔图良《驳马吉安》v. 10;《论肉体复活》48;克里索斯托《哥林多前书注释》xl. 1)。德尔图良还提到一个异教节日(Kalendae Februariae),崇拜者要为死者进行一种洁净之礼(《驳马西安》v. 10)。马西安派在公元第2世纪中叶十分兴旺。第二种解释需要把这种习俗推前到保罗的时代。其问题在于使徒不大可能用一个异教或异端的习俗来支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然而保罗并没有认可这种做法。他可能是说:“连异教徒和异端者都把他们的信仰寄托在复活的盼望上,他们都珍惜这个盼望,更何况我们呢”!耶稣曾用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作为比喻,但祂并没有认可故事字面上的内容(见路16:19注释)。

三,按照上下文(12-32节)可以把29节解释为复活的另一个证据:1,“不然”指12-28节的论点,可理解为“但是如果没有复活”。2,“受洗”喻指勇敢地面对极其危险的事或死亡,如太20:22;路12:50。3,“那些……受洗的”是指使徒。他们在传扬复活的盼望时常面对死亡(林前4:9-13;参罗8:36;林后4:8-12)。保罗根据自己在写这封书信的以弗所的经历,宣称他“时刻冒险”(林前15:30),“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林后1:8-10),而且似乎“天天”冒死(林前15:31)。4,29节的“死人”是指12-18节中已经逝世的基督徒,也可能指所有活着的基督徒。按照一些哥林多信徒的见解,他们死后是没有盼希望的(12,19节)。根据这种解释,29节可译为:“但是如果没有复活,福音的使者为那些注定要在死亡时灭亡的人不断地冒死,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死人不能复活”(16,32节),他们冒死拯救他人乃是愚昧之举(17节)。使徒不断勇敢地面对死亡,是他们相信复活的最好证据。

一些人教导说,基督徒可以为已逝的亲友受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经文明确地宣布,一个人必须亲自相信基督并承认他的罪,才能因受洗而获益并得蒙拯救(徒2:38;8:36,37;参结18:20-24;约3:16;约壹1:9)。即使是最公义的人,也只能“救自己的性命”(结14:14,16;参诗49:7)。死亡标志着人宽容时期的结束(见诗49:7-9;传9:5,6,10;赛38:18,19;路16:26;来9:27,28)。


30 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本会注释】

冒险。kinduneuo,源于kindunos(“危险”,“灭亡”),因此意思是“在危险中”。如果没有从死里复活的事,使徒为什么还不断冒着生命的危险传讲悔改相信基督呢?福音的使者冒险漂洋过海没有其他目的,只为宣扬与上帝国度的荣耀前景有关的真理。如果没有将来的快乐可以指望,冒这样的危险就没有意义。


31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本会注释】

你们所夸的口。保罗意思是“我以你们夸口”(见林前9:2;参罗15:17)。

极力地说。是希腊语小品词ne的意译,表示强烈的肯定,或强调所说之事的确实性。保罗用最强烈的语气表达他的信念。

我是天天冒死。这句话原文置于句首。保罗是在展示他福音工作的果实中最自豪,最值得夸口事情,以支持他的论述,强调他天天冒死地“说”。他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归功于个人,而是归功于“基督耶稣我们的主”。这位大使徒在外邦人中的生活充满试炼、逼迫、危险和艰难,就像一个活着的死人(见罗8:36;见林后4:8-11注释)。但如果没有死里复活,这种天天冒死乃是愚愚昧的,所以保罗再次以自己的经历强调他关于复活确定性的论述。

“我是天天冒死”这句话还赋有教育意义,包含了保罗胜利经验的诀窍。他终生侍奉在大马士革的路上所遇到的主,发现自己未悔改的旧性竭力要作主,必须不断地予以抑制(见罗8:6-8,13;弗4:22注释)。他很清楚基督徒的人生必须步步克己牺牲(见加2:20注释;参太16:24-26注释)。那些拥有良好的愿望,却发现旧的欲望仍想得满足的基督徒,可以从保罗的相似经历中得到鼓励。基督徒的人生是一场不断的斗争,在耶稣再来之前是不会止息的,就像是作战和行军一样(见《服务真诠》453页)。但想到复活和复活以后的荣耀生活,信徒在一切试炼中就能得到鼓舞。


32 我若当日象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本会注释】

像寻常人。或“在人看来”。

同野兽战斗。似乎喻指保罗在以弗所遭遇凶残敌人的经历(参徒19:23-41)。一个罗马公民不能被处以与野兽搏斗的惩罚。他实际上是在问:“既然藉着耶稣基督复活得永生的信息是不真实的,我所遭遇犹如与野兽搏斗的苦难又有什么益处呢?我何必为传播一个错误的道理而冒这么大的风险呢?这是没有意义的。我完全可以闭口不言,任凭人们遭遇自己的命运。”我们不知道保罗指的是在以弗所的什么经历。崇拜戴安娜(即亚底米)女神的异教徒在狂怒之中更像野兽,而不像人类。但保罗在这里不可能指那件事,因为那发生在这封书信发出之后(参林前16:8,9)。

吃吃喝喝。引自赛22:13的七十士译本。如果死人不能复活,保罗或其他人为传讲从罪中得救以及将来永生快乐的福音而忍受穷困、艰难和逼迫,实在是愚不可及的。既然死亡是最终的结局,他最好还是在今生尽情寻欢作乐。这确实是许多人的享乐主义哲学,特别在基督再来临近的时候(见太24:38,39;提后3:1-4)。


33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本会注释】

不要自欺。或“不要再入歧途”。

。或“友谊”。这是米南德(古希腊剧作家,公元前343-291年)的一句诗,可能是格言。每一个人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受所交往之人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朋友和伴侣的问题上需要十分小心。保罗劝信徒要警惕那些否认死人复活的假教师油嘴滑舌的理论。不要与这种人交往。与坚持错误观念,生活不洁的人交往,会败坏信徒信心和品行。信徒每天与不相信死人复活的人交往,经常讨论这个题目,就可能对真理丧失清晰明确的见解。与错误过多接触,会使人消除对错误的反感与警惕。因此上帝总是劝勉祂的子民不要与不信的人紧密交往(见创12:1-3;出3:9,10;申7:1-4;赛52:11;耶51:6,9;林后6:14-17;启18:4)。


34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上帝。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本会注释】

醒悟。eknēphō,“从沉睡(或“昏迷”)中醒来”。该词常用来指中毒后苏醒的人,在这里表示摆脱思想的困惑,离开怀疑复活真理的混乱与愚昧。这是呼吁从错误的思想转到正确的思想,警告自满和冷漠的危险。基督徒需要不断警惕假道的暗中渗入。

不要犯罪。或“停止犯罪”,“不继续犯罪”。要对错误保持警惕;不要接受既错误又导致犯罪的道理。拒绝复活的信仰会使人完全蔑视一切限制,放任不羁。保罗认为否认复活的道理必导致基督徒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危险后果。

认识上帝。在哥林多人中有人不认识上帝为永生全能之主;他们只是在理论上相信祂。这种状况导致他们容易接受没有复活的观念。这种人的存在是整个教会的羞辱,是不可容忍的。


35 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本会注释】

怎样。人的本性是排斥复活观念的。根据观察,我们死后就会腐烂,身体最后会完全分解。所以那些相信人间哲学的人可能会问,四散的尘埃怎么能重新聚合使死了的人复活呢(见伯34:15;传12:7)。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是,那个重新组合的身体怎么与已经分解的身体相比较呢?


36 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本会注释】

无知的人。aphrōn,“没有感觉的人”。 35节的问题说明提问的人没有思想或知识。

你所种的。35节的问题可以用一个众所周知,毫无争议,不会在人心中产生疑问的现象,即谷物的生长来解释。一粒麦子播在泥土里,就会分解而死。但是这个过程对于新植物的产生却是不可少的。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既被人毫无疑问地接受,那么对于新的身体从腐败的旧身体中复活又有什么问题呢?


37 并且你所种的不是那将来的形体,不过是子粒,即如麦子,或是别样的谷。

【本会注释】

子粒。只是子粒,没有叶子,叶片或外壳。种下去的就是这样的子粒。长出来的植物与种下去的种子不一样。复活时从坟墓中出来的身体与放在坟墓中的身体也一样的。当然是相似的,但也有所不同。新身体不是由旧身体的物质所组成的,但保留着原有的个性特性(见42-52节怀爱伦注释)。


38 但上帝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

【本会注释】

上帝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各类谷物繁衍的奇迹来自上帝。祂是一切生命和生长的作者。谷粒靠自己无法萌发生命(见《教会证言》卷八第259,260页)。同样,死人腐朽的身体也无法靠自己复活。但是上帝已为复活作出安排。这奇迹的发生完全是靠祂的能力。在复活时,每一个人都将有一个合适于他的身体。义人将拥有荣耀的身体,而恶人则带着沦丧的状态复活(见《善恶之争》645,662页)。


39 凡肉体各有不同:人是一样,兽又是一样,鸟又是一样,鱼又是一样。

【本会注释】

肉体各有不同。肉体是组成身体的物质。肉体是各有不同的。上帝既已命定世上存在不同的身体,祂在人复活上时供给人不同的身体就不奇怪了。


40 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

【本会注释】

天上的。epourania。解经家对该词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保罗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也有人认为是指天使。这两种解释都适于说明身体不具有一样的外貌。但下一节提到太阳、月亮和星星,似乎支持第一种解释。这里指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身体;一种完全不属这个世界,另一种则属于这个世界。既了解到这两种身体的巨大差异,就不难理解我们现在属世的人体与我们在复活时所拥有的身体之间的巨大差别了。

天上形体的荣光。天体灿烂,美丽而辉煌,与地上的物体迥然不同。虽然鸟类、花朵、树木、矿石和人类都有其自己的美丽和魅力,他们与天上的事物却是不同的。人类既不质疑天上事物与地上事物之美的差异,为什么不愿意承认今生的身体与在天上生活的身体之间的差别呢?


41 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

【本会注释】

荣光。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体各有其光辉与美丽。星星有不同的亮度,甚至有不同的色彩。保罗在40节说明天上的身体与地上的身体是不同的。在本节他论说明天上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他们不仅与地上的物体不同,他们彼此之间也有不同。保罗就是这样强调他的论点,即复活的身体与必朽的身体是他一样的。造成大自然界这种差异的上帝,具有无限的能力,可以在复活时给祂的圣徒一个不同的新身体。


42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本会注释】

必朽坏的。保罗转而将人与植物进行比较(37,38节)。他把赎民的身体比作种在地里的种子,将来能为上帝的国长出庄稼。墓地有时被称为上帝的陵园。那里正在静静地发生着看不见的分解过程,却是为荣耀的复活做准备。在基督复临时,这个世界历史的冬天过去了,永远的春天来到了(见林前15:52;帖前4:16)。

复活的。保罗强调,已死义人的复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这对于在今生因疾病而日渐衰弱,因死亡而恐惧的人来说,是最鼓舞人心的真理之一。

不朽坏的。信徒复活的身体不再患病、败坏和分解。


43 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

【本会注释】

所种的是羞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亡的身体是有羞辱的。因为它会腐朽,很快就令人厌恶,故需要埋葬掉。

复活的是荣耀的。复活的圣徒将以高贵、美丽、荣耀和完善为特征。他们的身体就像基督的身体(腓3:20,21;《善恶之争》645页)。

软弱的。astheneia,“缺乏力量”,“虚弱”,“患疾”。不但指地上的身体活着时的软弱,也是指作为尸体时的完全无能,以及它无法抗拒腐朽。地上软弱的身体很快就受制于疾病,其生命力在死亡的冲击下迅速消失。

强壮的。dunamis,“力量”,“能量”,“能力”。上帝的大能将在复活的奇迹中彰显。复活的身体将不再有折磨今生身体的软弱,和缺乏耐力(见赛33:24;40:31;启7:15,16;22:5;《善恶之争》676页)。


44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本会注释】

血气的。psuchikos,是源于psuche的一个形容词。Psuche常译为“心灵”, Psuchikos意为“关于今生”。复活的圣徒将拥有真正的身体。保罗将短暂今生的身体与赎民复活后在上帝荣耀国度里享有永生的荣耀身体进行对比(见林前15:50,52;腓3:21;西3:4;约壹3:2)。属血气的身体是暂时存在的,会遭遇疼痛、疾病、疲乏、饥饿和死亡。这个身体在今生结束时放在坟墓里(见伯14:1,2,10-12;21:32,33)。属灵的身体将消除一切咒诅的痕迹(见《善恶之争》644,645页)。

若有血气的身体。保罗的推理不很明确。他似乎是说,低级状态的存在预示着高级状态的存在。或也许保罗是依据他所做关于复活必然性的论述。正如种子撒在地里一定能结出相应的作物,种下必坏的身体必能以不朽的身体复活。


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灵”或作“血气”)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本会注释】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指创2:7。保罗用“第一个”和“亚当”等词进行解释。

活人。psuche,psuchikos(“自然的”)即源于该词(见第44节注释)。

末后的亚当。就是基督(见罗5:14注释)。正如人类从第一个人亚当身上获得属世的本性,他们也藉着基督获得了复活的身体。亚当是广大暂时存在之人的头。基督是藉着相信在祂复临时能得着属灵的身体并进入永生之人的头(见罗5:15-18;林前15:51-54)。

叫人活的灵。就是能赐人生命的灵。亚当是“有灵的活人”。基督则是赐生命之主。耶稣说祂有权柄叫死人复活(见约5:21,26;11:25)。祂藉着让几个人从死里复活,行使祂对于这短暂属世生命的权力(见路7:14,15;8:54,55)。祂赐生命权柄的这些表现,证明祂在复临时能叫死人复活。


46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

【本会注释】

属灵的不在先。圣徒在复活时所得到的属灵身体,是他们自然生命的延续。先来是有自然的生命。属灵的身体并不存在,直到复活之时上帝给每一个圣徒新的身体。


47 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本会注释】

属土。choïkos,“尘土所造”。头一个人亚当是人类的始祖,是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的(创2:7)。

第二个人。指基督(参第45节注释)。

。有文本为“天上的主”。耶稣是唯一从天上来作人类元首的。“第二个人”在与人类建立紧密关系之前就已存在。但是当祂来住在人间时,祂降卑自己,以人性遮盖神性(见加4:4;《历代愿望》48,49页)。


48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本会注释】

那属土的怎样。指亚当。亚当所有的子孙都带有他堕落的本性。他们是软弱必死的,就像的他败坏与必死一样。

属天。圣徒在复活时身体将要改变。新的身体将“和祂(基督)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0,21)。


49 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本会注释】

将来也必有。或“让我们也有”。前者似乎更符合原文。见第44节注释。


50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本会注释】

我告诉你们说。保罗再次强调他在35-49节所论述,复活的身体将与现在的身体不同。人类败坏的身体不适于享受荣耀完美的国度。在罪恶侵入人间之前,人类的身体适合住在完美的世界(见创1:31)。上帝所创造的都很完美。因此亚当和夏娃的身体也是完美的,不会败坏,与他们完美的环境相称。人类犯罪之后,他的本性改变了。因此在重新享受伊甸之福以前,他们的身体要变化,以适应天上的完美。

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说复活的身体无血无肉。这样的结论是没有根据的。“血肉”只是比喻世上的人(见太16:17;加1:16;弗6:12),不能按字面来理解。保罗只是说明人类现在的身体是不适于进入上帝的国度。复活的身体将有血有肉,因为我们新的身体将于基督荣耀复活的身体相似(腓3:20,21)。基督的身体是有“骨肉”的(路24:39;参《历代愿望》803页)。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复活圣徒的身体与亚当起初被造时没有多大区别(创2:7)。人类如果没有犯罪,无疑将永远保持那身体。


51 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本会注释】

奥秘的事。见罗11:25注释。

不是都要睡觉。关于把死亡比作睡觉,见约11:11注释。保罗要我们注意到,有人将不会死亡,而从不完美的身体变为属天完美的状态。这瞬间的改变使他们与复活的圣徒一样(见《善恶之争》322,323页;《救赎的故事》412,413页)。

都要改变。“都”包括基督再来时活着和已死的人。前者必朽的身体瞬间变为不朽的,后者带着不朽的身体复活(参林后5:1-4注释)。


52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本会注释】

在一霎时。en atomo,“刹那间”,“即刻”。Atomos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英语的“原子”(atom)即源于该词。该词意为“眨眼之间”,表明活着的圣徒所发生的身体改变是极快的。

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下面说明这个荣耀的变化所发生的时间。在基督复临时,“上帝的号筒”将要吹响,死的忠心信徒将要复活,身体完全不受罪恶所影响(西3:4;见帖前4:16注释)。那时活着盼望主来临的基督徒将经历奇妙的改变。他们的身上将消除一切败坏的和不完美的痕迹,变得像基督荣耀的身体(见腓3:20,21;约壹3:2)。他们将奇妙地经历不尝死味而从地上被接到天上,像以利亚那样。以利亚是基督再来时所有活着的真信徒的预表(见王下2:11;《先知与君王》227页)。


53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变成”原文作“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本会注释】

必朽坏的。圣徒的身体必然发生改变。已死的,将从死里复活,变成不死的,不朽坏的(42节);活着的,也将变为不朽的状态;因为他们现在这个样子不能进天国(50节)。

总要变成。enduo,“穿上”,如衣服等。这清楚地指出,在这种身体的改变发生时,个人的身份依然保留。每一位赎民将保持自己的特征(见《天路》332。361页;《教会证言》卷二第266,267页;《教会证言》卷五第215,216页;林前15:42-52怀爱伦注释)。

必死的。即受制于死亡。只有接受上帝藉耶稣基督所赐救恩的人,才能得到这不死的礼物。这礼物在耶稣再来时将归于他们(见约3:16;罗2:7;6:23;林后5:4)。


54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本会注释】

死被得胜吞没。无疑引自赛25:8,但希伯来文圣经与七十士译本不完全一致。基督来时,死了的义人和活着的义人发生了必朽到不朽的奇妙转变。那时人类的大仇敌不再搅扰赎民。当死亡的阴影笼罩圣徒时,他们最后的思想是睡觉,最后的感受是死的痛苦。但当他们看见基督复临赐给他们不朽之恩典时,他们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大喜乐。他们不再受制于死亡的权势(见《善恶之争》550页)。


55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本会注释】

死啊。引自何13:14(见该处注释)。在这胜利的欢呼声中,所有凯旋的圣徒,就是那些永远摆脱死亡所带来苦难与分离之威胁的人,将死亡和坟墓拟人化,并对它们说话。基督复临时,赎民将永远脱离这个仇敌自亚当堕落以来一直对全人类的控制。

毒钩。kentron,“刺棒”,“(矛的)尖头”,“(蜜蜂、黄蜂、蝎子的)刺”。


56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本会注释】

死的毒钩。这里指“罪”。死亡像蝎子一样,是有毒钩的,那就是因罪而来的致命权势。罪是死的原因(见罗6:23)。但赎民将不再犯罪,因此也不再感受死的毒钩(见鸿1:9;赛11:9;启21:4)。

律法。见罗7:7-11注释。


57 感谢上帝,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本会注释】

感谢上帝。本节展示全部圣经的主题,即藉着上帝的大能,通过我们的主耶稣,人类重新得到上帝的悦纳,恢复起初完美的状态,脱离罪的一切影响(见《教育论》125,126页;参罗7:25)。赎民因战胜仇敌的权势,千秋万代赞美和荣耀上帝(见启5:11-13;15:3,4;19:5,6)。


58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本会注释】

所以。鉴于所启示复活的荣耀真理,保罗劝勉信徒抵抗撒但的使者破坏他们对基督信心的一切努力。

我亲爱的弟兄们。保罗在生活中证明了耶稣的门徒要彼此相爱的真理(见约13:34,35)。这爱在他们甘愿为彼此受苦上显示出来(见加4:19;西1:24;2:1,2;帖前2:8,9;3:7,8)。

坚固,不可动摇。激励信徒要坚持他们的信仰,不允许什么事搅扰他们。这个如磐石般坚定的呼吁借着使徒在这一章巧妙解释的复活的真理而坚固。由于关于未来如此奇妙的保证,信徒不该被恶者各种形式的试探所影响,无论是肉体放纵,还是因为世俗哲学之路而转离这确定的福音事实。不允许人或物将信徒从他信仰和希望的根基上动摇。

竭力多作。为真理而不断工作的伟大动机是积极的保证,而这努力将不会“在主里徒劳”,但将导致心灵的得救和上帝荣耀的增进(见诗126:6;传11:6;赛55:11;林前3:8,9)。


哥林多前书16章

提要:1保罗劝他们帮助耶路撒冷弟兄的困难。10推荐提摩太,13在友好的劝勉之后,16以他同的问安结束书信。


1 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

【本会注释】

论到为圣徒捐钱。保罗为耶路撒冷的穷苦信徒发起一个特别的项目(参林后8;9)。几年前,他曾受托把安提阿教会的特别捐献带给遭受饥荒的人(参徒11:28-30;12:25注释)。保罗的心牵挂着他的犹太籍基督徒同胞(参加2:10)。

巴勒斯坦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经济负担对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有很大的压力。据估计政府和宗教税收合起来高达个人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一般人根本没有希望摆脱贫困。此外,耶路撒冷的教会还遭遇很多逼迫。大多数信徒都很穷。一些人因此而成为基督徒(参徒4:34,35;6:1;8:1;11:28-30)。他们需要其他地方比较富裕之弟兄的帮助(见徒8:1;《使徒行述》70页)。保罗负起责任向其他教会募捐帮助他们。他在哥林多信徒面前摆出他们亚该亚和马其顿姐妹教会的榜样,要求他们尽自己的本分(见罗15:25,26;林后8:1-7)。

也当。哥林多信徒应该像加拉太信徒那样接受这个义务。在各世代中,都有帮助穷人的工作交给教会,好使信徒们能培养同情心和爱心,向别人显示耶稣基督福音的大能(见路14:13,14;《教会证言》卷六261,270,273,280页;《教会证言》卷四619,620页;《历代愿望》369,370页)。我们对社会不幸成员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最后的命运(见赛58:6-8;太25:34-46;《教会证言》卷五612页)。耶稣亲自树立了帮助受苦之人的榜样。祂医治病人的时间要超过传福音的时间(见《教会证言》卷四225页;《历代愿望》350页)。


2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

【本会注释】

七日的第一日。见太28:1注释。

。原文结构表明他们在每周的第一天定规这样做。

照自己的。par' heautō,“凭着他自己的”。

进项。直译是“储藏”,“储藏”,可能藏在家中某个特别的容器或地方。

照上帝丰富给他的。按照个人收入的比例捐献,可能需要仔细地计算。保罗似乎不提倡在圣安息日做这件事。

本节常用来作为遵守第一日的依据。但是如果把它与使徒为耶路撒冷穷人募捐的计划连系起来考虑,就可以看出这是他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定期捐献计划的勉励。本节丝毫没有暗示七日的第一日为圣的意思(见《教会证言》卷三413页;参F.D.尼科尔《答复异议》218,219页)。如果今天所有的信徒都采用这个定期捐输的原则,就会有丰富的资源加速把救恩的信息传给全世界的人(见《教会证言》卷三第389页)。

。logeiai,“收集”。保罗要求在他来时已经准备好捐献的钱。


3 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写信。关于保罗本节所提“信”的作者,解经家之间有不同的见解。有文本为“无论你们举荐谁,我就写信打发他们去”。有人认为信是哥林多教会的领袖所写的,以确认带信人作为他们代表的资格和权威。也有人认为是保罗写信推荐哥林多弟兄的代表到耶路撒冷的教会去。但在徒20:4的名单中没有哥林多人的名字。


4 若我也该去,他们可以和我同去。

【本会注释】

。axios,“适合”,“值得”。如果捐献的数额庞大,需要保罗护送,或者认为他与使者们同去更好,他是很乐意前往耶路撒冷,以保证不会对哥林多教会的捐献有任何质疑或问题。这是他极其小心避免任何误解或冒犯一个例子(参罗14:13,16,21;林前8:9,13)。


5 我要从马其顿经过;既经过了,就要到你们那里去,

【本会注释】

马其顿。见徒16:9注释。


6 或者和你们同住几时,或者也过冬。无论我往哪里去,你们就可以给我送行。

【本会注释】

过冬。保罗希望多在哥林多留一段时间,而不只是到其他地方访问时路过(第7节)。因此他提出先去马其顿(5节),然后到哥林多与教会共度冬天的岁月。

给我送行。见徒15:3注释;参徒20:38;21:16。


7 我如今不愿意路过见你们;主若许我,我就指望和你们同住几时。

【本会注释】

主若许我。参徒18:21;林前4:19注释。

指望和你们同住。直译为是“希望逗留”。


8 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

【本会注释】

以弗所。见徒18:19注释。

五旬节。见徒2:1注释。


9 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

【本会注释】

开了。保罗是指在以弗所不寻常的传福音机会,所以他希望在那里留一段时间,而不马上前往马其顿和哥林多(见7,8节)。以弗所是罗马亚细亚行省一个异教崇拜的一个重要中心。戴安娜女神(或亚底米)是其主神(见徒19:24注释)。在这座几乎全然拜偶像,迷信和败坏的城市里,上帝藉着保罗彰显祂的大能。有罪人悔改了,仇敌的阵营动摇了(见徒19:8-12,18-20)。

反对的人。在以弗所发生反对的时候,保罗并没有离开这座城市,而是更加热心地推进上帝的国。这种反对一般被视为证明撒但意识到他对人心的统治受到了威胁,表明上帝的灵在工作。


10 若是提摩太来到,你们要留心,叫他在你们那里无所惧怕;因为他劳力作主的工,象我一样。

【本会注释】

提摩太。提摩太是在保罗的带领下悔改的。他是保罗从事圣工的助手(见徒16:1注释)。他被派往哥林多教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见林前4:17注释)。保罗设法为他预备道路,所以要求哥林多信徒热情友好地接待他,从而使年轻的提摩太在蒙召教导这个重要教会有影响的信徒时不致为难。


11 所以,无论谁都不可藐视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这里来,因我指望他和弟兄们同来。

【本会注释】

藐视。exoutheneo,“不重视”,“轻视”。

送他。即为他提供旅行的必需品。

平安。即哥林多信徒的好意。保罗希望提摩太和哥林多信徒之间没有误会。

指望他。保罗正在等待有关哥林多状况的消息(见林前4:17注释)。提摩太无疑在马其顿遇见保罗,因为保罗写《哥林多后书》时与提摩太在一起(见林后1:1注释;参《使徒行述》323页)。


12 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地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

【本会注释】

亚波罗。见徒18:24注释;参徒19:1;林前1:12。

决不愿意去。见林前1:12注释。


13 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

【本会注释】

你们务要警醒。就是要警觉清醒,就象军营旁站岗的哨兵那样,时刻警惕哪怕是最微小的危险迹像。《新约》有好几个地方都发出了这样的劝戒,这就强调了基督徒需要防备仇敌毁灭他的活动(见太24:42;25:13;可13:35;徒20:31;帖前5:5,6)。这里的劝诫尤其适用于环绕哥林多信徒的特殊危险。他们应当小心,免得他们的得救因纷争,假道,假师傅,错误的行为,以及他们周围所流行的偶像崇拜而遭到危害。

在真道上站立得稳。关于本节的“真道”,见徒6:7注释。耶稣警告说,将有许多假教师和假先知企图使信徒的心转离纯洁的福音,而接受来自撒但的道理(见太24:4,5,11,23,24,26)。我们需要有坚强的决心持守上帝纯正的道而不动摇(见赛8:20;太24:13;腓1:27;4:1;帖前5:21;启2:10)。

要作大丈夫。andrizo。早期英文译本有“举止合宜”的意思。作一个基督徒需要勇气,胆量,坚定不移和坚韧不拔──总之,要有真正大丈夫的一切品质,不可以懦弱,胆怯和畏惧。只有那些毫无保留地接受救主领导的人才能造就高尚的品格(见弗6:10)。


14 凡你们所做的都要凭爱心而做。

【本会注释】

爱心。agape,指“爱”的原则(见林前13:1注释;关于动词agapao,见太5:43,44注释)。爱心是战无不胜的品质,是所有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这里的勉言可以被看作是保罗给哥林多信徒和各时代各地所有基督徒教诲中的最高品质。对上帝的崇高之爱和对同胞的无私之爱将消除一切矛盾,冲突,骄傲和相关的罪恶(见箴10:12;太22:37-40;罗13:10)。上帝品质的这一基本特征(约壹4:8)应成为每一个上帝儿女的动机,使他的生活证明爱的力量和耶稣基督的福音真理(参约14:23;15:9,10,12;约壹3:14,18,23,24;约壹4:7,8,11,12,16,18,20,21;5:2)。


15 弟兄们,你们晓得司提反一家,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并且他们专以服事圣徒为念。

【本会注释】

司提反一家。保罗亲自施浸的一个有影响的家庭(见1:16)。

初结的果子。他们是亚该亚救灵大收成的第一批。

亚该亚。希腊的一个省,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位于马其顿以北。首府是哥林多。

专以。就是专心工作。


16 我劝你们顺服这样的人,并一切同工同劳的人。

【本会注释】

。parakaleo,“劝勉”,“忠告”(见约14:16注释)。

顺服。即顺服和尊敬忠心服侍教会的人。要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和劝勉。凡帮助上帝在地上伟大圣工的人,都应得到尊敬和所需要的帮助。


17 司提反和福徒拿都,并亚该古到这里来,我很喜欢;因为你们待我有不及之处,他们补上了。

【本会注释】

到这里来。所提到的三位使者显然都来自哥林多。福徒拿都和亚该古在其他地方没有提到。这三个人可能是为哥林多信徒带信向保罗请教的(7:1),也可能是替保罗带《哥林多前书》的。

你们待我有不及之处。原文既有“你们的缺欠”之意,也有“你们的空缺”之意。也有人认为是“你们缺少我”或“我缺少你们”的意思。

补上了。直译为“填补”。“他们填补了你们的空缺”。


18 他们叫我和你们心里都快活。这样的人,你们务要敬重。

【本会注释】

快活。这些哥林多使者的来到和交谈给保罗带来了鼓励和安慰。他们显然给使徒带来了哥林多教会的信息(17节),以帮助他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见箴15:30)。

敬重。即承认。


19 亚细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的问你们安。

【本会注释】

亚细亚。见徒2:9注释;见《使徒行传》第16章补充注释。

亚居拉和百基拉。见徒18:2注释。

在他们家里的教会。早期基督徒在私人家中聚会。直到第二世纪末,教堂才普遍建造起来。


20 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你们要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本会注释】

众弟兄。无疑指以弗所的信徒。他们显然关心哥林多教会并希望他们的弟兄知道他们的爱心和关怀。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所有爱主和祂子民的人。他们关心上帝大家庭中所有其他的成员。这种爱的团契精神弥漫在上帝的子民中间,令那些不认识上帝之爱的人感到希奇,也成了福音真理的一个证据(见约17:23;《教会证言》卷三446,447页;《喜乐的泉源》115页)。

亲嘴。东方常见的问候方式。圣洁的亲吻乃是信徒中基督徒情感的一个标志(参罗16:16;林后13:12;帖前5:26;彼前5:14)。保罗似乎希望当哥林多信徒收到他信的时候彼此亲纹作为他们新觉醒的基督徒团结和爱的保证。这种习俗至少如后来在《使徒法典》(2:57;8:11)中所吩咐的,是男人对男人,女人对女人。按照巴勒斯坦地区的习俗,亲吻的部位是脸颊,额头,胡须,手或脚,而不是嘴唇。


21 我保罗亲笔问安。

【本会注释】

亲笔。保罗显然惯于让秘书帮他给各教会写信。他亲笔签名是为了证明书信的真实性,并表达他对弟兄们的问候(参西4:18;帖后3:17)。这个签名不但表明他爱教会,也证明信件的内容完全是出于他的。他曾被那些伪造他的书信的人所搅扰(见帖后2:2注释)。他的亲笔签名是为了挫败这些人的阴谋。


22 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

【本会注释】

爱。phileo,“以人的感情来爱”。关于该词与agapao的比较,见太5:43,44注释。这里的意思是:“若有人对主耶稣基督没有人的爱心。”

可咒可诅。anathema,意为“受咒诅的”或“该毁灭的”。不相信、不爱主耶稣基督的人没有得救的盼望。他们自己弃绝了唯一的救法,就选择了永远的灭亡(见可16:16;约12:48;徒16:30-32;约壹5:11-13;参加1:8,9)。

主必要来。希腊语是maran atha,源于亚兰语maran 'athah。该词在圣经中只出现在本节。亚兰语的意思是“我们的主要来”,或“我们的主啊,来吧”。给哥林多信徒的信是用希腊语写的,和其他所有的书信一样,但保罗既通晓希腊语,也熟悉亚兰语,即巴勒斯坦地本土的语言。在书信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强烈呼吁哥林多信徒放弃结党纷争,错误的道理和行为,完全献身与主。他用主必要来的有力宣告作为他书信的高潮。

在早期的基督教会,信徒似乎以“主必要来”作为问候语(见《十二使徒遗训》10:6)。基督再来应成为每一个基督徒生活的主题(见《教会证言》卷六406页;《教会证言》卷七237页;《早期著作》58页)。


23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本会注释】

。保罗用普通的祝福语结束他的书信(见罗16:24;林后13:14;加6:18)。


24 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本会注释】

。在严厉责备拒绝上帝之爱的人以后,还有什么比这更加美好的祝福话语呢!这封书信包含了许多对教会中某些弊端的严厉斥责,在结束的时候却表达了对收信人的爱和他们永久福利的关怀。


有的文本在书信结尾处还有后记:“《哥林多前书》写于腓立比,由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亚和提摩太送达”。这份后记在早期的文稿中是没有的。其内容至少有一部分是错误的,因为它说写信的地点是“腓立比”,而书信本身告诉我们写信的地点是在以弗所(林前16:8)。然而一份九世纪大字体文稿(P)的附记里说是写于“以弗所”,而不是“腓立比”。有关写作地点的错误信息,使人们怀疑这封信是否由司提反、福徒拿都和亚该亚送达哥林多的(见第17节注释)。这份附记是后来的编辑外加的,并非原来灵感文字的一部分。


哥林多后书1章

提要

3使徒鼓励他们靠着上帝赐予的安慰和救助与困难抗争,正如那在他的所有苦难中所赐予的,8尤其是在亚细亚的最后危险时刻。12并呼吁他的良心和他共同见证他忠实传扬那永远不变之福音真理的使命,15他申辩,未能到他们那里去不是因为反复不定,而是为要宽容他们。


问候

林后1:1 奉上帝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

【本会注释】

使徒。希腊语apostolos(见可3:14;徒1:2注释)。保罗是直接从耶稣基督接受使命的(徒26:16,17;参加1:11,12),因此他是代表基督的信使(林后5:20)。在他的大多数书信中,保罗称自己为使徒,因此他的身份与十二使徒是同等的,他们所有人都是亲眼见过主,并亲自领受过主的教训(见林前9:1注释)。

耶稣基督……的。也就是为耶稣基督所差派,因此是代表主讲话。

上帝旨意。那些正搅扰哥林多教会的假使徒们是自己作主的。而保罗是按神圣的旨意被召为使徒的(参罗1:1;林前1:1)。哥林多人务必认识这一点区别,并按保罗的身份──上帝自己的代表──接受他。

在几十年中,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犹太基督徒党派要求那些转变为基督徒的外邦人要皈依犹太教并遵守其仪文律法。很明显,这些犹太人否认耶路撒冷会议所作决定的效力,就是有关外邦信徒不必这样做的决定(徒15:19,20,28,29)。这个犹太化党派一度曾成功地使加拉太教会(加3:1;5:1-7)以及亚细亚省城中的教会(提后1:15)转而反对保罗。这些犹太化分子一直轻视保罗,因为他没有像那十二使徒亲自跟过基督,他们至多称他为二流使徒。早期教会倾向于将使徒分为两类──跟过基督的和没有跟过基督的。那些肉身跟过耶稣的人比没有跟过的通常受到更高的尊敬。后者的使徒身份被认为是教会所任命的,被认为不及前者。这种分类全然是人意的,并没有得到上帝或最早的使徒们的认可。因此,保罗认为有必要经常强调他是被基督亲自呼召的。在大马士革的路上,他曾经面对面与主相见。他曾经亲自从主领受教训(加1:11,12)。在他悔改后第一次在耶路撒冷圣殿中,耶稣也亲自任命了他(徒22:21)。因为在哥林多的敌对派挑战他的使徒资格,所以保罗就在他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书信中大胆宣称他的使徒身份乃出于神圣任命的事实(见林后3:1-6;10:1-2;11:1至12:18)。保罗成为使徒如果是“上帝的旨意”,那么犹太化分子有什么权力质疑他的权威呢?见林后3:1;11:5;加1:1;2:6注释。

兄弟提摩太。没有什么地方称提摩太为使徒。尽管提摩太跟随保罗有近15年之久,但他还是个年轻人(见徒16:1-3注释;参《述》第十八章)。保罗也称提摩太为他的“同工”(罗16:21),或许他还被认为是学徒。他已经为哥林多教会所熟悉(林前16:10;林后1:19)。在其他五封书信的问安中,保罗和提摩太的名字一起出现(腓1:1;西1:1;帖前1:1;帖后1:1;门1:1)。保罗称他为“因信主做他真儿子的”(提前1:2;参提后1:2)。见林前4:17;16:10注释。

教会。希腊语ekklēsia(见太18:17注释)。保罗称哥林多教会为“上帝的教会”,意思是说按上帝的旨意建立的教会,就像保罗是“奉上帝旨意”被任命为使徒。哥林多城市以其学识,财富和邪恶著称(见656页)。然而,就是在这罗马世界中最为邪恶的地方,上帝依然建立了他的教会。

众圣徒。很明显,当时亚该亚信徒的人数是很可观的(见《保罗旅行记》)。坚革哩教会被特别的提了出来(罗16:1),毫无疑问还有其他教会。术语hagioi,“圣徒”(见罗1:7注释),起初用于界定那些将自己从世界中分别出来归于上帝的基督教信徒(见徒9:13)。上帝的子民被称为“信徒”(提前4:12),是因为他们信基督;被称为“门徒”(徒11:26),是因为他们效学基督;又被称为“仆人”(弗6:6),是因为他们遵照主的命令;也被称为“儿女”(约一3:10;参第1节),是因为他们被接纳为上帝家中的人;并且被称为“圣徒”,因为他们一生专一的奉献给上帝(林前1:2)。

亚该亚。罗马人将希腊分为两个参议省,亚该亚和马其顿(参徒19:21)。哥林多是亚该亚的首都,包括雅提迦、伯罗奔尼撒,以及罗马地方总督或地方长管的驻地(见《保罗旅行记》)。问安中“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所包括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除了那些哥林多人,其他人也需要所给予哥林多教会那样的劝勉。哥林多人要向其他教会转达使徒的问安和信息。


林后1:2 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本会注释】

恩惠平安。见罗1:7注释。几乎所有保罗的教牧书信中都有这样的问安,有些地方加上“怜悯”一词。恩惠(charis;见约1:14注释)在希腊人中是非常普遍的问候语。表达了祝愿对方能够经历喜乐、昌盛的心愿。作为基督徒的问候语,“恩惠”表达了愿望被祝福者能够明白那丰丰富富的神圣能力和福气。普通的希腊词语在基督教用法中常常会带有新的含义(见卷六,106页)。“平安”是犹太人中很受欢迎的问安,祝愿对方得到每一种物质的和属灵的福惠(见赛26:3;太5:9;路1:79;2:14;约14:27注释)。保罗以“恩惠平安”问安,可能是想要表达他渴望既与犹太人出身的信徒团契又与外邦人出身的信徒团契。基督的教会使犹太人和希腊人合而为一。

上帝的“恩惠”使悔改的罪人得蒙赦免,(罗3:24;参多2:11);他的“平安”保守他们的心思意念坚守在基督里(腓4:7)。

我们的父。见太6:9注释。

主耶稣基督。见太1:1;约1:38注释。


保罗受患难后的感恩

林后1:3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上帝。

【本会注释】

愿颂赞归于……上帝。希腊语eulogētos(见太5:3注释)。保罗恰如其分的以赞美上帝为开场白。有关人类“颂赞”上帝的意义见诗63:4注释。

。基督与父之名相伴同指上帝的意义在耶稣的教训和使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反应了“登山宝训”的精神。也是主祷文的中心所在。也是弟兄姐妹情谊的基础,引导我们原谅那些亏负我们的人。上帝是他的父这种渗透一切的意识贯穿了耶稣的一生(见路2:49注释)。他复活后,说到“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约20:17)。当人经历困境时,就体会到无限之上帝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但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并感激他是一位满有爱心的父,他将自己的独生子赐下为有罪的人类生并且死(约3:16)。人看见了耶稣,也就看见了父,认识了父(约14:9;参17:3)。

发慈悲的父。新约圣经中只有这一处出现这样的表述。上帝是满有慈悲的父,是慈悲的源泉,是所有慈悲的源头。慈悲不只是意味着善意,善良。上帝善待所有人,但是对那些被罪恶摧残需要宽恕的人发慈悲。慈悲正是上帝品格的表露,是上帝的心怀意念。见罗12:1注释。

安慰。希腊语paraklēsis(见太5:4注释)。上帝借着圣灵,就是保惠师,与人类接近并体谅我们身心灵的需要。paraklēsis是这封书信的特征词。以名词形式出现11次,动词形式出现8次。


林后1:4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本会注释】

安慰。希腊语parakaleo(见太5:4注释)。也就是圣灵保惠师(见林后1:3注释)。希腊语中表明这“安慰”是持续不断的。

患难。希腊语thlipsis,“压抑”,“压迫”,“痛苦”,“折磨”,“压力”。从上帝而来的“安慰”叫使徒能够平静的面对在林后4:8-11,11:30中所反应的困境。

去安慰。那些经历了患难忧伤,并且得到了从上面而来的“安慰”的人,就能够同情那些处于同样境况的人,并能指引他们到天父那里去。

那安慰。这个词不仅仅是指悲伤烦恼中所得的安慰。它包括了天父能为他地上儿女所做的一切。见太5:4注释。对于基督徒来说,在造就我们的品格使之完美的过程中,患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来林后2:10)。患难困苦本身并没有能力叫我们成为基督的样式。事实上,患难确实使许多人郁闷痛苦。但是上帝圣化患难,那些在其中找到上帝的恩典和能力并忍受得住的人就解决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参来2:10)。请比较保罗自己的经历和榜样(见林后4:8-11注释;参林后12: 7-10)。在奢华、世间的舒适、安逸中更难相信上帝。在上帝的深谋远虑中,患难和忧伤能引导我们与他更加亲近。难道人不该因患难而赞美上帝并使其作为进入上帝之国度的垫脚石吗(徒14:22;罗5:3;参雅1:2,3)?


林后1:5 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本会注释】

基督的苦楚。可能指为基督的缘故忍受的苦楚,或是基督徒与主同受主所受的苦楚。希腊语“基督的”文法结构允许是第二种意思,因此就引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多受基督的苦楚呢?基督曾问他的门徒:“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太20:22)。彼得也说我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彼前4:13)。基督徒的特权乃是晓得“与他一同受苦”(腓3:10),“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林后4:10)。根据第一种解释,“基督的苦楚”是指为主的缘故所忍受的苦楚。基督因被抵挡、藐视、迫害、试炼和缺乏而受苦楚,他的门徒也是同样。

然而,苦难的价值更依赖于受苦难者对苦难的态度,而不依赖于引起苦难的环境(参林前13:3,修订标准本)。甘愿受苦本身并不能证明就是基督徒。也有无以计数的人毫无怨言的经历试炼苦难,但不是上帝的儿女。正因为我们是跟从基督的,所遭受的苦难才是使我们神圣而高贵的(见彼前2:20,21)。

安慰。希腊语paraklēsis(见第3节注释)。

多得。见弗3:20注释。在世界上的所有困苦中,保罗都因从天而来的“安慰”十分满足。


林后1:6 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

【本会注释】

受患难。保罗所受的患难,连同他受患难时所得的神圣的安慰,是为了所有那些他为主赢得的人。更有意义的是,这种苦难提供了新人可以效法的持久忍耐的机会。保罗所受的患难使他更有资格安慰劝勉那些可能有类似经历的人。

这安慰能。重要的原文证据可以被引用(参第10页)支持将中间的这个长子句读到本节的节尾(注:即和合本中本节所采用的的语序),因而将之既应用于保罗所受的患难也应用于他所得的安慰。教会领袖所经历的患难及所得的安慰往往证明对他们所服侍的会众有着重要的价值。前者勇敢、忍耐的榜样鼓舞了后者(见腓1:13,14)。患难中的恒久忍耐有利于促成得救和成圣(罗5:3-5;8:28)。

得安慰。希腊语parakaleo(见太5:4注释;参林后1:3,4)。


林后1:7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本会注释】

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就是为你们所存的,或关于你们的。保罗对于他们的信心是基于他自己的经历。因他在受试炼时期已经从上帝那里得到安慰,他知道其他人也将会处于类似的境况之中。这就是那些与基督一同受苦之人特权。

你们既是同受。在4-6节中保罗已经提到他自己的经历。他所说的安慰只有藉着经历患难才能实现。很明显地,哥林多人已经遭遇试炼,在某些方面与保罗所忍受的相似。对早期教会来说,这样的试炼很普遍,并且适于使所有真信徒团结友爱在一起,且彼此安慰。基督徒为主的缘故必定是要受迫害的(参约16:33)。

基督徒的恒心坚忍不只是处于自我感情控制的一种情绪状态。这是神圣大爱和恩典运行在成圣男女的生命之中的结果。它乃是基于过去上帝拯救大能的明证和试炼时期所得“安慰”的一种希望。在这样的时期依赖上帝的经历为末后时期的恒心坚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彼前5:10)。


林后1:8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

【本会注释】

我们……遭遇苦难。保罗从讲述在苦难中的一般原则(3-7节),转到他最近在亚细亚所遭受的特殊的试炼。学者们提出在保罗的脑海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经历:

a. 在以弗所底米丢所引起的骚乱(徒19:22-41)。保罗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在这场骚乱中差点丧了性命,从此他的朋友们劝阻他不要在戏院的公共场所露面,怕他被撕碎。此外,保罗经常处于死亡的危险之中,在路司得被他们用石头打,以为死了把他拖到城外(徒14:19,20)。因此,在以弗所的经历似乎很难说明就是这里所说的极度的受难。有些人认为保罗这里所指的就是路司得事件。

b. 某些致命的疾病。这种假说难以被上下文所证实。

c. 保罗离开哥林多后犹太人杀害他的计谋,结果保罗觉得有必要改变他的出行计划(徒20:3;参林前16:9)。

d. 保罗为哥林多教会的景况思想心灵承受极大的痛苦,特别是他第二次访问后,让他如此悲痛(见822页)远超过他的前封信被接受时的忧虑。经上指出保罗最强烈的措词是预留给他所受的精神痛苦的,而不是他肉身的危险和患难。同时也应注意到保罗收到哥林多情况改变的消息后的如释重负(林后7:6,7,13)。尽管“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这一表达看似强调肉体的痛苦,然而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就可以证明环境也可以给人的心灵带来如此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似乎让人无法继续存活,除非得到解救。综观各个方面,这种解释似乎比其他的更有可能(参《述》第三十一章)。

被压太重。保罗强调的不是指患难本身,而是指它的强烈程度。保罗有双重目的:(1)表达他个人对哥林多信徒的重视和关心,(2)鼓励他们务要恒心坚忍。

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见上述“我们……遭遇苦难”。


林后1:9 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上帝。

【本会注释】

断定。直译为“答案”。保罗以为上帝有意让他马上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答案”;也就是对于他们的命运问题,他们内在的答案是他们将会死。希腊语动词的时态表明,死亡经历的生动回忆在他写的时候就像是真的一样。

叫我们不靠自己。保罗最近的经历使他对这个教训深有感触。当他祈求除掉那根加在他肉体上的“刺”(林后12:7-10)时,这同样的真理对他来说就更加明了了。保罗学会了依靠他那已经从上帝而得的“安慰”(见林后1:4注释)。

所有人都有相信自我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是最难克服的。保罗在征服它之前先经历了“断定是必死的”和“肉体上的刺”。以色列人从出埃及到迦南的旅程经历就是上帝所设计要教导以色列人的最基本的功课。上帝常常允许他的子民经历可怕的幽谷,就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的不足,因此引导他们信靠并寄希望于他的充足。

试炼是基督徒的必经之路(徒14:22)。对人类的得救是至关重要的,以使人学会完全依靠基督。在日复一日的基督徒生活中,信靠上帝是一个绝对必要的因素。往往在烈火的窑炉里,人们才能学会与上帝的儿子并肩同行(见但3:25)。只有那些对上帝的事“饥渴慕义”的人才能得“饱足”(见太5:6注释)。感觉到需要总是接受上天恩赐的必要条件(见卷五,209页;见可1:44注释;路7:41)。

叫死人复活。有关保罗对复活之确定性的注释,见林前15:12-23,51-55;帖前4:16,17。


林后1:10 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

【本会注释】

那极大的死亡。或作“那极恐惧的死亡”。“救”字在这里用了三次,是这节的关键字。拯救对保罗来说有着现实的意义(见11:23-28),因此值得去强调。

他将来还要救。保罗在第8节中所暗指的危险可能并没有完全缓解。他可能认识到在福音事工中苦难必定是接踵而至的。过去的拯救让我们有了“信任”,使我们对将来的拯救充满信心。基督徒的安全感是在对上帝应许的相信中和那些应许在其中实现了的个人经验中成长的。


林后1:11 你们以祈祷帮助我们,好叫许多人为我们谢恩,就是为我们因许多人所得的恩。

【本会注释】

你们……帮助。(译者注:英文译为“你们……共同的帮助”。)通过祈祷哥林多信徒在保罗的事工上与他同工。他坚定相信互相代祷的价值──对于他自己(罗1:9;弗1:16;腓1:4等)和其他人(罗15:30;帖前5:25;帖后3:1)。保罗高度评价上帝子民齐心协力的祷告。

所得的恩。也就是指应许给同心祷告者的祝福。毫无疑问,保罗是指他必定能被拯救而免于死亡的危险(第8节)。

许多人。直译为“许多脸面”,指“许多人”的生动的成语。或许保罗想到了许多人为了他的利益仰着脸祈求上帝。祈祷者的精神和感恩在面部就反应出来了。回顾他所曾经走过的患难试炼,他认识到一只神圣的手救他脱离死亡,但同时也看到无以计数的抬起的脸面向着施恩的宝座为他代求。

保罗邀请信徒一家的人为上帝已指定供应他们属灵需要的人同心祷告。这些领袖常常处于最危险的地位。他们的责任重大,他们的问题也很多。保护他们的灵性和身体对于教会至关重大。牧长感受到他们羊群的爱的团契也是同样重要的。这导致了保罗表示他渴望自己所为之劳苦的人为他代祷。伟大的力量是由同情和常常祷告的支持产生的。保罗一直不是孤身一人在祷告中寻求神圣的帮助;现在他不能独自喜乐。他渴望别人与他同享所临到的祝福。


保罗延期访问哥林多

林后1:12 我们所夸的是自己的良心,见证我们凭着上帝的圣洁和诚实;在世为人不靠人的聪明,乃靠上帝的恩惠,向你们更是这样。

【本会注释】

自己的良心。保罗现在开始论述最近他自己和哥林多教会之间的关系。他已要求了他们代祷的权利(11节),现在他声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行为他都没有放弃他的这个主张。他的良心可以完全为此作证。不经意的,保罗几次提及他良心的见证(见徒23:1;24:16;罗9:1)。保罗曾经宣布要访问哥林多,关于他行程计划的改变(见林后1:15),有些哥林多人指控他犹豫不定,不够诚心。但是在上帝面前,在外邦人面前,尤其是在哥林多人面前,他是无愧于良心的。

凭着上帝的圣洁。原文有证据支持(参第10页)读作“在圣洁里”。保罗的态度是他毫无保留的完全降服于上帝旨意的结果。

人的聪明。见罗7:24;林后10:2;参林前9:27。保罗的生活和工作全然沉浸在属灵气氛之中,丝毫不受那鼓动世人的思想的影响。“人的聪明”是那不思悔改之人的聪明,这些人不在上帝圣灵的影响之下。人类智慧可能表现得很深奥,却是虚假的。

……为人。希腊语anastrephō,直译为“再次转变”,也就是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因此就是“为人”,“生活”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译法,anastrephō以这种意思出现在弗2:3;提前3:15;来13:18;彼前1:17;彼后2:18。其名词形式anastrophē意思是“生活方式”,“言行”,“举止”(见加1:13;弗4:22;雅3:13;彼后3:11等)。在古英文中“为人”(conversation)意为“举止”,“生活方式”。“为人”(conversation)的现代用法衍化为表示谈话从一个人转向另一个人。

没有什么能使一个人在百般苦难中仍然保持清洁的良心。由于良心不断的告诉人麻烦是自己带来的,所以会大大加增苦楚。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见彼前2:12,19,20。“无亏的良心”支撑了保罗度过艰难时期,先是在耶路撒冷(徒23:1),后来在凯撒利亚(参24:16)。只有当“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罗8:16)时,我们的道德身量才会长高。人清楚的确信上帝的悦纳,和看见自己的坚定站立,是唯一能够作为永远喜乐的基础。

向你们……。保罗给哥林多人很多次机会,让他们看到上帝的恩典在他自己生活中的运行。


林后1:13 我们现在写给你们的话,并不外乎你们所念的,所认识的,我也盼望你们到底还是要认识;

【本会注释】

写给。保罗方才讲说了他真诚纯正的目的。他说,所有这些在他的信中都可以找到,就是现在这封信和我们所知道的以前的两封信(见822页)。

所念的……要认识。希腊语anaginōskō … epiginōsko,是双关语。Anaginōskō是默读或出声的读,而epiginōskō是指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在他的信中没有隐含的意思,没有一语双关的说这个指那个的意思。很显然,哥林多人曾指控保罗口是心非,说一件事却暗指另一件事。保罗声明,他所写给他们的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没有其他的暗指。提多所带回的报告表明许多哥林多信徒都已经正确的理解了保罗。他们没有曲解保罗的动机。他希望他们从来都不会有别的想法。


林后1:14 正如你们已经有几分认识我们,以我们夸口,好象我们在我们主耶稣的日子以你们夸口一样。

【本会注释】

认识。也就是理解(见13节)。尽管有些哥林多人理解保罗,但其他人却不理解。

有几分。这有可能指保罗或哥林多人。他或许指他们所有人都部分的理解他,或许指他们中只有部分人完全理解他。

你们……以我们夸口。有些哥林多人对保罗和他的同工们有着神圣的自豪感。当传道人和平信徒之间有着相互的信任和同喜的缘由之时,对教会来说就预示着健康。

……以你们……一样。在末日,保罗所带领的信徒就是他“所夸的冠冕”(见帖前2:19,20;腓2:16;参来12:2)。当基督显现,要召聚他的蒙赎之民到他的国度之日,传道人和平信徒的喜乐就得完全了。如果所有人都将那一日持守在意念中,那么所有的怨恨,敌意,误解就决不会发生了。如果所有人都向前看那在上帝面前同喜乐的一天,那么基督徒将会表现出多少的爱和美意啊。


林后1:15 我既然这样深信,就早有意到你们那里去,叫你们再得益处;

【本会注释】

既然这样深信。也就是他们深信保罗的正直和真诚(见12-14节)。

我……就早有意……。保罗起初打算从以弗所直接乘船前往哥林多,然后再前往马其顿回到哥林多,继续上耶路撒冷。因此他打算在同一旅行中,自己能够两次访问哥林多,使他们受益(见下文的“再”得“益处”),而马其顿教会只有一次机会。这就意味着他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哥林多教会同在一处。由于23节中所提到的原因,后来他放弃了两次访问哥林多教会的计划。

先[早]。原文证据支持(参10页)将该词与“有意”放在一起而不是与不定式“到”放在一起。然而,语感似乎要求,注释者们一般也赞成它的位置应该与钦定本中的一致。这样理解,保罗的意思就是他曾有意在去马其顿之前“先”访问哥林多。

再得。保罗是否认为他起初访问哥林多是让他们先得“益处”,而他计划的再次访问是叫他们“再”得益处,或者他认为现在所取消的巡回旅行就是指起初的和第二次的访问,这并不是很明了。

益处。希腊语charis,“恩惠”,或“宠爱”。原文有证据可能有所引证(参10页)读作chara,“喜乐”,或“愉悦”。保罗已经告知哥林多人他改变了旅行的计划(林前16:5,6),而那些反对他的哥林多人就趁机指控保罗反复不定,忽是忽非(林后1:17)。由于他们向保罗的恶意及他们企图诋毁保罗,所以他们紧紧抓着这不堪一击的借口。


林后1:16 也要从你们那里经过,往马其顿去,再从马其顿回到你们那里,叫你们给我送行往犹太去。

【本会注释】

送行往……。希腊语propempo,“送行前往”,“陪伴”,“护送”。在徒15:3;20:38;21:5;罗15:24;林前16:6,11中,Propempo有各种不同的译文。保罗希望哥林多教会的代表能够护送他从哥林多前往耶路撒冷,至少也能送上一程。这将进一步表现他们对基督的使徒──他们属灵的父亲的爱和尊敬。至少哥林多代表团的有些人将要全程护送保罗到耶路撒冷,并将他们所募捐的运往耶路撒冷(见徒24:17;林前16:1-4)。


林后1:17 我有此意,岂是反复不定吗?我所起的意,岂是从情欲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吗?

【本会注释】

反复不定。希腊语elaphria,“[思想]反复不定”,“变化无常”,“易变”。当保罗起初这样许诺时(15节),从良心上他就是要兑现的。他改变计划并不是因为他变化无常,而是为了哥林多人的利益(见林后1:23;2:1-4)。现在保罗进而解释他计划的改变,并向那些反对他的人为自己辩护。显然,在哥林多有人说保罗根本就没有打算直接从以弗所到哥林多来。而且,保罗直到如今也没有亲自向他们解释。那些反对者就抓住这种情形指控保罗不守信用,不可靠。

从情欲起的。难道保罗的决定是出于他自己自私的目的吗?难道他的计划也像世人的计划吗?难道当情形变得可以藉以更好的服侍他个人的利益时,他会随意任性地改变计划吗?

忽是忽非。难道保罗实际上一直都没有打算访问哥林多,只是说说而已吗?难道他口是心非吗?或者他是犹豫不定一口两舌吗?难道保罗真的是不可信,不可指望的人吗?保罗否认这些。他计划的两次访问被曲解了,并不是由于他善变,而是因为他们的不信,保罗希望避免严厉地对待他们。见太5:37注释;参雅5:12。


林后1:18 我指着信实的上帝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并没有是而又非的。

【本会注释】

指着信实的上帝。保罗求上帝来证明他的声明是真实的。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诺言的兑现。作为上帝的代表,保罗怎能一边代表永不改变之上帝和他的应许,一边又言行不一呢?因为上帝是真实的,所以保罗对待他们也是真实的。一个宣讲上帝的应许必定完全实现的人,必不耍两面派。

向你们所传的道。可能是指保罗许诺访问他们。


林后1:19 因为我和西拉并提摩太,在你们中间所传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总没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

【本会注释】

上帝的儿子。见路1:35注释。

在你们中间所传。见徒18:1-18。

西拉,并提摩太。见徒18:5注释。

在他只有一是。福音的信息是肯定的,不含糊的,决不是靠不住的。


林后1:20 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着他也都是实在(实在:原文作阿们)的,叫上帝因我们得荣耀。

【本会注释】

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上帝的应许是可靠的。

在基督都是的。也就是借着基督。在基督里,上帝所有的应许都具体化了,并在基督里得以成全。他因而就成了天父所有神圣应许的可靠性的证据。请比较徒3:20,21;罗15:8。基督徒的信心是绝对确实的。

实在,(实在原文做阿门)。阿门就是真实的,可靠的,肯定的(见太5:18;约1:51注释)。这个词重复表达了“是的”(见林后1:17,18注释)的含义。并不是启3:14节中的称谓。在希腊文中为直译,即“阿门”,有人提出保罗这里所指的“阿门”一词是基督徒对基督教信仰之永恒真理的确定性的表达。

叫上帝……得荣耀。保罗的所有劳苦都只是为了荣耀上帝,推进上帝国度的工作。见罗3:24注释。

因我们。这些应许通过基督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通过上帝的子民表明这一切是有效的。通过保罗的生活和服务,上帝的名特别得到了荣耀;而保罗在从事宣告上帝借着基督坚立的如此确信之应许的工作中,他不可能作什么善变的诺言。就基督徒是跟随他们主的脚踪来说,他们也要成为坚定踏实的──在服从上帝和献身于他在地上的圣工方面。基督徒的经历从来不会让人觉得是善变的。保罗有时候改变他的计划,但是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也是以坚定不移地忠于已经向他显明的原则和责任做的。


林后1:21 那在基督里坚固我们和你们,并且膏我们的就是上帝。

【本会注释】

那……坚固……的。保罗及哥林多人作为基督徒是上帝所坚固的。保罗曾作为上帝的信使坚固他们。一个犹豫不定又善变的人──就像他们所控告保罗的──能坚固别人吗?但是保罗没有什么可以邀功的,因为他和他们都是上帝所坚固的。

。希腊语chrio,这个词的动词形式被译作基督(见太1:1注释)。一定意义上说,在悔改受洗之时借着圣灵的倾降,所有的基督徒都是被膏的,视为神圣的归于上帝的。保罗可能是指他自己在福音职事上的特别献身,但是林后1:21,22的上下文似乎表明意指所有真基督徒的普遍受膏。圣灵的膏油使那些像保罗一样已经受膏有效完成他们工作的人得到资格和能力。


林后1:22 他又用印印了我们,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原文作质)。

【本会注释】

印了。希腊语sphragizo,“用印印”,“盖印”,“去印证”,“去证实”。印章是用来证明盖印之文件的真实性的。上帝盖在男男女女们身上的“印”是表明他承认他们是他的儿女,就是在基督里坚固并献身为他服务的(21节)。见结9:4;约6:27;弗1:13;4:30;启7:2,3;14:1注释。

凭据。希腊语arrabōn,“定金”,“预付定金”,与希腊语`erabon,“保证物”相关,就如创38:17-20。这词在迦南人和腓尼基商人中用的比较普遍。在纸莎草文献中Arrabōn被频繁使用,用于支付牛群,土地,妻子等的定金。也被用于订婚戒指。作为预付定金,就是将要支付全额的一个保证。这样就认可了交易。定金的支付方式按规定要与全额支付的方式相同,并被认为是全额支付的主要部分。万一买方不能完成交易,定金就被卖方没收了。

保罗这里使用定金的比喻说明圣灵给予信徒的恩典,是作为分期付款的第一期,作为他们从此将完全承受产业的保证(见弗1:13,14;参罗8:16)。作为上帝的儿女在悔改时接受了蒙上帝悦纳的不变信念,并在一生中持守(见约壹3:1注释),以接受永生的恩典(见约3:16注释),并经历有圣灵居住之人生的性格改变(见罗8:1-4;2:2注释;参约16:7-11),这是基督徒的特权。当人的意愿与上帝的旨意相和谐(见诗40:8注释),当内心渴望在基督耶稣里达到完美的身量(见太5:48;弗4:13,15;彼后3:18注释),当与救主没有间断的每日同行时,喜乐就临到了──这喜乐就是那在新天地中更大之永恒喜乐的“凭据”。

保罗乐享这样的经历,那些真正悔改的哥林多信徒也一样(林后1:21)。因此,那些说他是为了自私的目的而改变计划的指控(23节;参5-17节)完全是没有根据的。“凭据”不只是一个担保。作为担保的与作为保证的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此外,当契约兑现时担保是要还原的。如此对比,“凭据”是契约内的一部分。“圣灵的凭据”相当于“圣灵初结的果子”(罗8:23),就是在世界末日大丰收时的一个样本。

当不能按时完成交易时就需要交定金。上帝的儿女一旦与上帝进入了立约的关系就成为了天国所有福气的继承人(罗8:17;弗1:3-12;约一3:1,2);而给予他们的“圣灵的凭据”就表示他们有这种权利。在一定意义上,他们已经生活在天国了(弗2:5,6;腓3:20)。上帝的真儿女,就是有“圣灵的凭据”的人,毫无疑问地坚信上帝已经在基督里接纳了他们,并且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永远的产业(见林后3:16;约壹3:2;5:11注释)。但是最终完全的兑现──实际的进入天家──延迟了,为了提供足够的时间培养品格,以使上帝的儿女能完全准备好回天家。基督徒进入天国的资格或权利在他们因信称义披上基督的义袍那一刻就自动实现了;而适合于天国则需要藉着一生将基督授予的义应用在基督徒每日的生活问题中来实现(《历》第三十一章;《青》第一篇)。

当圣灵给予恩典和能力使我们战胜罪恶时,基督徒就经历了他们蒙准踏入天家时大功告成的“凭据”。在地上与基督和与其他人的关系照样是与天上生灵的关系的预尝。只有那些得到“圣灵的凭据”的人才能知道它是什么,并晓得它所带来的喜乐(林前2:11,15)。对于属灵事物的了解只能来源于经历。对于那些缺乏这种属灵经历的人来说,天国或多或少总是不够真实的。


林后1:23 我呼吁上帝给我的心作见证,我没有往哥林多去是为要宽容你们。

【本会注释】

上帝……作见证。保罗为他最近的行动辩护后(16-22节),现在(1:23至2:4)来说明他改变访问哥林多之计划的理由,并把他对永生的希望寄托于他即将要阐述的真理上,这与他最近的计划改变有关(见林后1:17注释)。

宽容你们。他改变计划是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并为着他们的好处。这是他们应当感恩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如果保罗按着起初的计划访问哥林多,那他将是带着刑杖去的(林前4:21)。这一推迟,才使得他后来有可能平静融洽的去哥林多并住了三个月,而没有用严厉训诫的举动待他们,否则的话,是不得不要那样作的。


林后1:24 我们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

【本会注释】

辖管你们的信心。“宽容你们”(23节)这一表述或许会使哥林多人误解保罗要辖制他们。保罗不希望给他们留下任何借口,说他是追求站在上帝的地位上来对待他们。没有人──即使是使徒保罗──有权力施行威权管辖人的良心。如果这样做就是篡夺了神圣的威权。相比较后来教会领袖的高傲,保罗是多么的谦卑,那些人以使徒的名义,篡夺神圣的权限控制人的良心和心灵(见但7章附注)。现今,教会领袖在执行教会的事务或询问教友们的意见时,总要小心,不要介入人的良心和上帝之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良心和自己所做的直接向上帝负责。

帮助你们的快乐。保罗所做的实在是以他们的朋友的身份去做,而不是主人的身份。

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大多数哥林多人信心坚定,是站立得住的,不管那扑向教会的异教之风和不满是如何像暴风般直接地摇撼其根基。

提要

1表明了他不能到他们那里去的缘由后,6他要求他们原谅并安慰那个被逐出教会的人,10正如他自己也因着那人真正的悔改赦免了他,12又说明为什么离开特罗亚前往马其顿,14以及上帝所赐予的在各地成功传福音的快乐。


林后2: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本会注释】

。在希腊语中不能清楚的分清“再”字是和名词“忧愁”还是动词“到”相连。第1节的后半部分直译为,“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没有忧愁”。如果“再”和“忧愁”相连,意思就是“我不愿访问你们使你们再次忧愁”。根据这种解释,保罗已经使哥林多教会有了一次忧愁的访问经历,就是徒18:1-18中记载的最初的访问。如果“再”和“到”相连,意思就是,“我不愿再次的访问成为你们的忧愁”。根据这个解释保罗的初次访问未曾使哥林多人忧愁。

支持先前已经有两次访问这一观点的,认为第二次访问就是使他们“忧愁”的那次访问,林后12:14;13:1常被引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然而,这一段的希腊文结构并不是结论性的(见该处注释)。如果认为先前只有一次访问的,那么就要注意到无论是路加还是保罗都没有提及或清楚的表明之前有第二次的访问。没有什么使他们忧愁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关于徒18:1-8所记载的访问;而徒19:8,10;20:31则强烈表明在以弗所的事工没有中断过──而这是唯一有可能的机会──第二次访问哥林多。如果有这么一次访问,那么在《使徒行传》或《哥林多前后书》中至少都应该有简明而不含糊的记载,才会比较符合逻辑。林后1:19保罗说到他第一次访问哥林多,似乎他之前未曾去过。在林后1:15中他提及曾经“计划”的一次访问──但是似乎又推迟了──为了使他们“再得益处”。

在林后2:1-4中保罗继续1:15开始的话题,解释他没有直接从以弗所前往哥林多的决定。哥林多人可能曾想象过保罗是要寻求辖制他们(见林后1:24注释),而保罗却一直在为他们的罪恶和对他的冷漠哀伤。他唯一思想的就是每个哥林多人和哥林多教会的利益。

忧愁。希腊语lupe,“哀痛”,“痛苦”,“悲伤”。


林后2: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本会注释】

叫……忧愁。希腊语lupeo,“使……忧愁”,“引起……伤心”。保罗为教会中猖獗的罪恶忧愁,而他前一封责备的信无疑使教会中那些虔诚的心灵伤心,同样也使其他人恼怒(参林后10:9,10)。在这种情况下,再次的访问无论对于他还是他们都是叫人忧愁的。所有关心的人都会因此忧伤。但是如果他的信首先能够达到他所预期要达到的结果,那么再次的访问对于彼此都是快乐的。


林后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本会注释】

我……写给……。保罗这里可能指《哥林多前书》,尽管也可能指林前5:9中所提及的信。有些论据大意是说这里的上下文(林后2:3,4)和7:8-12中的上下文排除了是指《哥林多前书》的可能性,这种论据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见822页;林前3-6章)。

把这事写给你们。希腊语touto auto,可以翻译为“正是这事”,可是也可能指“正是这原因”。保罗以责备和训诫写了前一封书信,希望能发挥使他们改过自新的效果(见第2节注释)。

应该……快乐的。最令保罗快乐的就是看到众男女经历重生并在基督里成长。他的快乐依赖于他们健康的属灵状况。当他们软弱不前时,保罗是无法快乐的。福音执事的工作就是分赐喜乐而不是忧愁。基督渴望将他自己的喜乐在他门徒的内心和生活中得到反应(约17:13)。

你们众人。保罗相信那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也必定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林后2: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

【本会注释】

痛苦。希腊语sunoche,“悲痛”,“苦闷”,直译为“紧缩在一起”,也就是紧张状态。是说内心受到极大的压力,因着这种压力而产生忧伤。

我……写信。见第3节注释。

多多地流泪。保罗曾严厉地责备教训他们,不是出于怒气而是出于忧伤。当基督渴望他的子民悔改时也流泪了(太23:37,38)。要得回那犯错的人,责备不可出于刺耳或傲慢的态度,却要带着极大的温柔和同情。在危险、迫害和死亡面前,保罗有无限的勇敢,但是当他不得不责备那些在基督里的弟兄时,却流泪了(见徒20:31;腓3:18)。

成功地处理犯罪的人,不是通过苦毒的谴责、嘲笑或挖苦讽刺达到的,也不是将他们的罪恶公之于众。这些尖利的武器所不能完成的,借着“多多地流泪”这充满感情的关爱就可以完成了。教会成员陷入罪恶之中的不幸景况,唤醒了每个真正跟随基督之人的难过痛苦。神圣的关心和基督般的爱心使教会团结在一起,并能阻止那些遵守纪律的人发生观点分歧。

福音的执事需要那些不遮掩罪恶或不为罪恶寻找借口的人,也需要那些在该责备罪恶时不会畏缩不前的人(参结9:4)。正是那些被基督之爱激励,敢于处理教会中罪恶之事的人才是福音的执事(林后5:14)。在特殊意义上讲,他们就是那些修补“破口”和重修“路径与人居住的”人(赛58:12;见来13:7,17)。放过罪恶从来都不是爱的示范。有时候爱必须要严厉。教会中的爱不是意味着对于那些顽固分子的同情和长期的容忍,这是要以教会的完整和其他成员的安全为代价的。认为爱总是要屈就,那就把爱等同于软弱,没有主动性,没有效力和士气。福音执事对于他子民的爱不只是带着温柔情感的感情,同时也意味着对他们属灵生命健康、快乐成长的持续关注,对他们的罪恶的忧伤,以及在驱散羊群之敌人面前所表现出的强有力的领导才干,和坚强不屈的勇气。保罗作为永远福音的执事,为了别人的得救已经准备好要经受任何可能的艰难,即使是牺牲他的性命。他的爱没有什么软弱或是娇气。无论是耶稣还是保罗都没有为爱注入多愁善感的病态之情。二者都不断展示了高贵的气度,及在战胜魔鬼时不凡的造诣和能力,无论魔鬼是以怎样的伪装来攻击教会。见太5:43,44注释。

知道……疼爱。保罗写信的目的不是要引起他们的忧愁,而是要表达那真诚的爱,这爱在使徒和他们所有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导向性作用(见林后5:14注释)。如果他们起初就能认识到他所说的都是出于爱,那么他们就能更得益处。


赦免犯过失的人

林后2: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本会注释】

叫人忧愁。保罗这里所指的是林前5:1中淫乱的人或是指那些反对他之人的头目,意见有所不同。两种见解所提出的理由都不能叫人折服。然而,因为这里没有特别的经文指那些反对之人的头目,就如那些指淫乱之人的经文,本注释假定保罗是指后者。在前书中表明这种道德的沦落已经成为哥林多教会最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公然的容忍这个罪犯和坚决不肯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情形已经极度恶化了。这一段(林后2:5-11)显示教会目前已经遵着保罗的指示开除了那个犯罪的人。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导致那人真诚的悔改了。保罗这里劝勉他们如何得回那人,让他重新回到教会。

保罗处理犯错误之人的方法为我们今天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当一个人不思悔改的时候保罗向他是坚定又严厉的,一旦他悔改了,保罗就极其温柔的对待他。保罗现在致力于减轻悔罪之人的内疚感和被定罪的重担,并使他重新得到弟兄姐妹的关爱。保罗从来没有提及犯罪之人的名字,只是小心的说“这样一个人”(第7节,译者注:英文译文such a one)。没有必要反复讲说一个人的罪,这样会伤害他。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也只有上帝知道。这是基督徒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精神和方法(见约8:10,11;见太18:1-35注释)。这和那些将犯罪之人的名字公之于众并以不必要的伤害和侮辱压倒他们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同啊!只要有真心的悔改,就当将处理告一段落,不要再提及犯罪之事,而是全心全意地接受被饶恕的人。

不但叫我忧愁。保罗所采取的严厉措施中不带有任何个人的动机。他乃是对于所临到教会的痛苦和困惑感到忧愁。

有几分。这一节的后半部分可以更清晰的分解为,“但是一定程度上你们所有人──免得我[向那些悔改的犯罪之人]过于严历”。对保罗的进攻没有像对教会的进攻那么严重。

说得太重。希腊语epibareo,“将重担压于……”。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保罗有意避免夸大犯罪之事而伤害犯罪的人。


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本会注释】

够了。教会已经达到了惩戒的目的;犯罪之人也已经悔改了,现在正是使他重树信心和恢复与弟兄之间关系的时候。基督教的惩戒是爱的工作,而不是施行报复。目的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得回。务必持守上帝的命令,维持教会的秩序,但是无论在哪里,只要可能都要引导罪人悔改。对于那些潜在犯罪之人必须成为警告,而对于反复犯罪之人则要起到威慑的作用。

责罚。或作“处罚”,暗含着应受审判之意。

众人的。也就是大多数人。在这件事情中教会遵从保罗的建议,但是这一决定并不是没有异议的。在少数不同意的人中,毫无疑问包括那些倾向于在道德上放纵自己的人,犹太化派系的人,还有一些人怨恨保罗干预这件事的人,向他的权威挑战,或者反对这么严厉的惩罚。补救的管教方法──较比惩罚的管教方法──更需要耐心和谅解。在这件事情中,整个教会都负有责任(见林前12:20-27)。保罗本可以视那些少数持不同见解之人的反对为对他个人的攻击,以回应他们怀有恶意和报复之心的误解和批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林后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本会注释】

倒不如。一个外科医生打开一个切口并完成了他的目的,就要缝合伤口以使病人痊愈恢复健康。哥林多犯罪的人已被大多数教友开除出教会。但是现在他已经悔改了,而进一步的教训则成为报复和惩罚性的,有可能使其灰心而不能忠于新的心志。

安慰他。赦免是不够的。教会要接受一个回头的弟兄就像是上帝接纳一个悔改的罪人重得他的眷爱一样。所犯的罪要被赦免并忘却。以仁慈对待每一个真心悔改的人是教会的责任(见路15:7;弗4:32注释)。

沉沦。或作“覆没”,就像是溺水。常常以洪水比喻过分的悲伤或灾难(见诗69:1;124:2-5;赛8:7,8)。我们常说被悲伤压倒或被哀痛淹没。保罗真正的关心悔改者的心灵。教会中务必没有继续弃绝或轻视犯罪之人的迹象,否则他必悲伤过度以致被赶回罪恶之中。


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本会注释】

显出坚定不移的……。希腊语kuroo,“认可”,“确认”,“重申”(参加3:15)。这是一个法律的术语用于协议的确认。这里是指教会通过宣布或投票以认可或确认(见太18:18注释)。教会当以一个共同的团体行动,废止先前的举动,恢复犯罪悔改之人在教会中的会籍。在教会方面,已经以正式的行动执行了惩戒,那么恢复会籍也当公开化,合法化。这样在以后就不会产生有关他恢复会籍的有效性的疑问。


林后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本会注释】

……写信……。见第3节注释。

试验。保罗在前封书信中指教他们有关对犯罪之人的处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要试验他们的顺服与忠诚。到现在事情证明他们是忠实的。他们如实的处理了教会中的罪恶,达到了试验的要求。然而,这个试验更多是顺服基督的权威而不是顺服保罗的权威。他们以保罗为使徒来服从他,就是耶稣基督的直接代表,主指着这些代表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路10:16)。


林后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本会注释】

你们赦免谁。因为哥林多教会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们忠于原则,现在保罗就在所提出的信任投票上和他们联合一致。他充分认识到,在基督的带领下教会处理其自己的问题时的权威,(见太16:19;18:17,18;约20:23)。基督已经将权柄授予作为一个整体的教会,就像是在圣灵的直接引导和带领下。

不同的学者都注意到,这是新约圣经中记载的唯一特殊的例子,论到教会行使保留或赦免罪恶的权威,而且在这里运用这一权柄的是保罗而不是彼得。这权柄是基督给全体使徒的,作为基督教会的代表(见约20:23)。

在基督面前。没有任何根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使徒或教会有权柄免除人在上帝面前对罪恶应付的责任。除了上帝没有人能这样做(见可2:7-11)。如果人真心悔改了,上帝根据他的应许就已经赦免他了(耶31:34;约一1:9)。保罗投票赦免只是承认上帝已经赦免他了(见太16:19注释)。上帝已授权他在地上的代表确告每一个悔改之人必蒙上天的赦免。


林后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本会注释】

免得撒但。保罗曾指教哥林多人将犯罪的人“交给撒但”(林前5:4,5),为着他最终的得救。但是如果教会不能赦免并得回悔改的罪人,撒但就仍然要占上风。撒但不只是在诱使人犯罪上得势,还使我们不能得回那悔改的人。

诡计。或作“设计”。撒但不断寻找机会伤害、毁灭人的心灵。他的诡计就是对准教会及那些渴望跟随基督的人进行攻击。他时常能成功的阻止各人完善美好的计划和努力,甚至是教会的计划和努力。蒙救赎之人迷路了,心灵就会受苦害,或趋于绝望,并引发伤害教会的愤怒和分裂。

撒但的计划在那些轻率又被误导的信徒身上实现,就是以完美为借口的尖酸刻薄,批评挑剔的精神,而对人类命运的漠不关心;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倒不行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悯和信实(太23:23)。因此上帝的形象就被丑化歪曲,他的动机被侮辱,因而教会的形象严重受到破坏。

基督徒不只是简单地对付一个在判断和行为方面出了某种错误的犯罪的弟兄(见太4:1注释),而是对付一个有位格的仇敌。那在旷野试探我们主的正是一个有位格的仇敌(太4:1-11)。保罗曾受“撒但的差役”的攻击(林后12:7),保罗从自身经历中认识了他必要面对的那种仇敌。他认出了魔鬼的面孔。他精深的属灵洞察力揭穿了撒但的伪装,借着上帝的话语,圣灵的宝剑,他战胜了恶者(弗6:16,17;约一2:14)。“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1),遵从这样的劝勉我们就能战胜我们的敌人。比较《善》第三十一章。


保罗的忧愁和安慰

林后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本会注释】

到了特罗亚。12,13节显露出保罗对哥林多信徒深厚的个人感情,及对他们切身利益的一如既往的关注。显然,他曾派提多前往哥林多做和睦的工作,并获得有关教会情况的详尽报告,以及他们如何对待他那封责备的信(参《述》第三十一章)。似乎他们曾一致决定到特罗亚会面,但是很显然,提多由于受阻没能如期赴约。当保罗想象着他对哥林多教会最坏的担忧已成现实时,他几乎被忧虑压倒了。这个思想的束缚使得他不能在特罗亚很好的工作。有关特罗亚城市及保罗从前在那里的访问见徒16:8-11注释。在保罗从哥林多返回,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再次访问了特罗亚(徒20:6-12),第一次在罗马被囚获释后也访问了特罗亚(见提后4:13注释)。

基督的福音。就是从基督而得的福音。保罗离开以弗所后,紧接着打算付出一定时间在特罗亚传讲福音。

。显然,保罗在特罗亚的传讲已经有所回应。门的比喻代表机会,在林前16:9也出现过(见启3:8注释)。上帝神圣的眷顾为保罗开了很多扇门,包括从死里逃脱的门(见林后1:8-11)。无论在光明中、黑暗中,还是阳光普照、风雨肆虐,保罗都能看到上帝的手。甚至他能够看到上帝的手将他“肉体”中的“刺”转变成好的意图(参林后12:7)。因着上帝的眷顾,基督徒在他的道路上必要警觉──警醒守候,耐心等待,敏捷服从并感恩喜乐。


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本会注释】

不安。保罗的忧虑直到他在马其顿遇到提多后才有所解除。他的忧虑如此深重以致他不能停留在特罗亚传讲,尽管那里的前景很是光明。这就是保罗对他信徒的强烈的个人感情之明证。没有其他有关保罗转离一个“开了门”的地方的记载。并不是大多数成功为上帝做工的工人都会受深厚情绪的搅扰以致他一段时间内不能继续他的工作的。基督的工作在哥林多所遇到的危机使得保罗内心不安,致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做其他工作。

往马其顿去。马其顿在前往哥林多的路上,保罗希望在那里比在特罗亚能够尽早会见提多。


林后2:14 感谢上帝!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本会注释】

感谢上帝。当保罗在马其顿遇见提多时,那无法抑制的忧虑即刻转为无限的快乐。在这里保罗开始长篇展示他自己生活中所表率的福音事工,及其所彰显的属灵的能力和他的动机。这是直到林后7:4这一段的主题。对于基督的一个真正的使者如此真诚热烈的内心经历的刻画,在圣经中的其他章节是找不到的(见林后5:20)。

率领……夸胜。希腊语thriambeuo,“凯旋”,也就是庆祝胜利或率领一个凯旋的队伍,在西2:15保罗用这个动词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纸莎草文献中也总是这样使用。这里可以翻译为“率领……夸胜”。夸胜的并不是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反之,他们作为主耶稣基督的俘掳在走遍世界传讲福音,效法主基督战胜黑暗权势榜样生活时,却是在凯旋队伍中被主耶稣基督率领着的(西2:15)。

Thriambeuo与thriambos相关,是在庆祝伟大的军事胜利时所唱的赞歌。著名的“罗马凯旋”是罗马参议院授予成功的将军的,为庆祝一些杰出的军事胜利或战役。凯旋而归的将军在帝王都市的城门口受到政府官员的欢迎,夸胜的队伍就在这里起行。首先来到的是现任参议员,在他们前面的是为数众多的长官。在现任参议员之后来的是号兵,宣告得胜者入场。然后出现的是一长串满载着战利品的马车。高价、稀有或是极美之物尽都展现供人观看。同时也有白色的公牛母牛献为祭牲。持香者到处挥舞手中的香,空气中香气弥漫。从俘虏地掳掠的狮子、老虎、大象及其他珍禽异兽也会出现在庆祝现场。在这些后面出现的是被俘获的国王、王子或将军,及大量带着手铐脚镣的下级俘虏。然后就是伟大的征服者自己,站立在辉煌的双轮战车上。他的头上带着桂冠或是金冠冕。一手拿着象征胜利的桂树枝,一手拿着他的权杖。在他后面的就是众多跟随他打仗的──官员、马兵、步兵──每个人都手持饰以桂树大枝的矛。庆祝队伍在拥挤的街头游行,沿着神圣之路,经过凯旋门到达卡匹托尔山(见《保罗在罗马》,Paul at Rome)。游行队伍在那里停下,有些俘虏被残忍的处死,有些被扔进监狱等待在罗马大圆形剧场执行死刑,或被释放。作为祭牲的动物献给罗马诸神,庆祝胜利的宴会就开始了。

保罗想象着基督就是那伟大的征服者,率领得胜的队伍凯旋而归。保罗、他的同工以及所有他们为基督赢回的人都在上帝的胜利大军之中。保罗没有说自己是上帝军队得胜的指挥官,却将荣耀都归于上帝。因为保罗也作为神圣恩典的战利品在凯旋队伍之中,这与保罗一贯的态度和感受是相一致的(见林前4:9,10;林后4:10;11:23;西1:24)。这里他强调了上帝成功的使用他作为福音布道者。上帝正率领他和他的同工胜利前进。福音在各处都获得了像在哥林多所获得的那样的胜利和成功。所有真正的基督徒都是上帝的仆人(见罗6:16),是救赎主与罪恶成功作战的战利品。看到保罗如何作为一个被俘获者捆锁在基督的战车上,就可以明白基督能为堕落之人所做的。上帝一直带领他在世上出入,作为他得胜之能力和无以匹敌之恩典的典范。最盛大的得胜就是借着基督的能力战胜罪恶。征服道德和灵性敌人的胜利远比在战场上战胜敌军重大辉煌(参箴16:32)。

香气。是指持香者在队伍经过的路途中所散发出的香气。路边的祭坛所发的香气袅袅上升,香炉和殿宇中的香气随风飘荡。整座城市都弥漫着祭牲的烟云,和鲜花与薰香的芳香。保罗想象自己就是基督所率领的凯旋队伍中的持香者。

认识。在希腊语中这个词和“香气”一词是并列的。因此认识基督就是保罗所说的香气。借着保罗及其同工的服务,借着在信徒生活中所显扬的基督的义,这种属灵的香气就显扬在各处,在哥林多教会,事实上也遍及亚该亚。

在各处。也就是指保罗所到之处。基督钉十字架后不到35年,福音就已经广泛传遍了地中海世界(见徒19:10,26,27;罗1:8;15:18,19)。


林后2:15 因为我们在上帝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本会注释】

馨香之气。Euōdia来自“美好”和“气味”两个单词。Euōdia运用于上帝所悦纳的人或物(见弗5:2;腓4:18)。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中用于指会幕中的香气(见出29:18;利1:9;2:2等)。

保罗仍然在思想罗马凯旋队伍所经过的街头上弥漫的香气中,但是比喻有了轻微的改变。林后2:14中的香气代表对上帝的认识,借着人间的代表传播。15节中保罗和他的同工就构成了基督之香气。基督是首要的媒介,从上头来的对上帝的认识借他得以传播;保罗和他的同工是次要的媒介。他们与基督结为一体,就是那住在他们中间(加2:20)并借着他们将属灵的香气显扬的那一位。

得救的。直译为“被拯救的”。那些被拯救的人是被基督的恩典所拯救;那些灭亡的人要为自己的心灵失丧负责。

回到罗马凯旋队伍的比喻。在游行队伍中有些人是去往他们执行死刑的路上,其他人是要获释的或庆祝胜利的。在他们前行的路上,这两类人都闻到了香气。对于一类人想起的是死亡,而对于另一类人则是生命。福音也是这样。对于那些接受的人,就成为美好将来的保证,对于拒绝的人,就成为死亡的警告。将福音传讲与人并不是叫他仍旧停留在找到他时的那个境况中。乃是将他引向永生,或叫他刚硬以致弃绝生命(见16节注释)。或是顺从、或是悖逆,或是排斥、或是和谐;福音并不改变,“在得救的人”总是“上帝的大能”(罗1:16),但是对于拒绝的人就因此定罪(见太7:21-27;可16:16;约3:17-21注释)。对于那些拒绝的人,那来到世上要成为人生命中的房角石的基督就变成了“绊脚的石头”(彼前2:8)。


林后2:16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本会注释】

在这等人。基督对于那拒绝或接受的人就是死或生。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只有他是生命的源泉。一旦面对实际上在基督里的真理,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做选择。关于福音的这种定意拯救的果效和反面定罪的果效之间的比较,在新约圣经中常常提到(见约3:19;15:22;林前1:18,23,24)。对于种在好土上的树木,太阳是给予生命;但是对于被拔起丢在地表面的树,就是使其腐烂毁坏。阳光使蜡融化,却使泥土坚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人类的心田也是如此,有些是温和的,有些却是刚硬的,取决与他们个人对福音的反应。

谁能当得起呢。这个问题是带有修辞色彩的。保罗感受到所交付与他的拯救人类之工作责任的严肃性。这种责任感对于保罗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这种责任感使他如此关心哥林多事态的境况(见13节注释)。这种关爱源于对这个任务重要性及灵魂价值的深刻认识。那真正相信上帝话语之真实性的福音传道人,尤其是那些从事末日将近之工作的人,对于失丧之男女不可能无动于衷。

福音的传道人要对他如何生活,对他所传讲的及他忠实宣讲的信息负责。做上帝使者的责任远超过任何其他职业。只有基督使者的生活成为他所传讲之信息的典范,只有他与他所代表的那位保持不断的联系,他才能不负众望成为“当得起这事”的人。


林后2:17 我们不象那许多人,为利混乱上帝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上帝,在上帝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本会注释】

许多人。直译为“多数人,”就是那些反对保罗的人。显然,哥林多教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多数人”是不会错的。对于他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是,哪一方占上风?

混乱……。直译为“零售商”,“小贩”,“贩卖者”,“精明的经销商”。因此这个词常被翻译为带有贬义色彩的词。常被用在这些方面,例如,卖葡萄酒的小贩,或葡萄酒经销商,他们常常在酒中掺入水或其他劣质混合物,以谋取更多利润。也常被用于知识分子。柏拉图用它指哲学家们,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真正的哲学中掺杂劣质思想的那些人。

保罗现在讲说那些在上帝的道中掺与水分或施行欺骗的人。哥林多那“许多人”就像是不诚实的客栈老板或贩卖酒水的人,以人的理论和传统混乱所传讲的福音。根据启17:2,背道的教会使地上的居民喝淫乱的酒,也就是指掺杂了的酒,错误的教义。假师傅们满足于赝品,廉价的替代品,用表面的服从,并企图通过立功之法成义。他们为个人的利益出售上帝的道,买方只需付出很少的个人牺牲。这种叫卖信仰者的方法和教训在圣经中常有提及(赛50:11;林后10:12,13;11:13-15;提后4:3;彼后2:1-18)。

当一个人将上帝的道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时,当他削弱上帝道的良善或严肃性时,当他减弱了作为基督徒的崇高要求时,或者当他传讲他自己,他的聪明或他自身的学识时,他就是混乱上帝之道的人。这样,他就使这道为他出力,而不是他为这道出力。

诚实。成功的福音传道人晓得是上帝差派了他,也晓得上帝看得见他,晓得基督的灵在他里面。真正的传道者没有自己的个人追求,没有一切的奸诈和伪善,没有一切肮脏的动机,也没有对名望声誉的渴求。他必以基督为中心,传扬上帝的道。

提要

1免得那些假教师指责他自夸,保罗在这里以哥林多信徒的信心及恩典为他福音执事的最好荐信。6 于是进入律法的执事和福音的执事之对比,12 他证明他的职事更为美好,就像生命和自由的福音比定罪的律法更荣耀。


新约的执事

林后3:1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象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本会注释】

举荐我们自己。在林后2:17中,保罗将他自己及同工和那些到哥林多败坏上帝之道的假师傅进行了对比。这就很有可能使得保罗清晰的陈述被曲解并引起非议。难道保罗是举荐他自己吗?难道他是为自己及同工夸口吗?他提到自己的时候岂不常常是口出狂言吗?(林前2:6;3:10;4:1;9:15)?也许那些假师傅向哥林多信徒介绍自己的时候拿着耶路撒冷教会的荐信,似乎表现得他们很优秀又有正规身份并有使徒做后台。这样就会显得他们的身份比保罗及其同工更优越(参徒13:1-3;加2:7,9)。见林后5:12注释。

荐信。直译为“统一战线”,意思是被举荐的人和写荐信的人是统一战线的。荐信是为了确认那些不断更换工作地点又不被当地人认识之人的身份,免得教会被假师傅所攻击。圣经中也经常提到介绍信(徒18:27;西4:10)。但是也有假荐信,就像有假使徒一样。很明显,送到哥林多教会的荐信有些被真诚的接受了。显然保罗作为基督的执事没有携带荐信,现在哥林多那些批评家就诋毁保罗作为使徒的身份并质疑他的权威。


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本会注释】

我们的荐信。保罗在这里象征性地使用了“荐信”这个词。保罗不需要文字的介绍信,因为他所引领归主的人就是他使徒身份的充分证明。他不需要文字材料证明他的使徒权威。荐信这一比喻表明两方面意义,一是哥林多信徒有上帝的话和律法写在他们的心版上,二是他们就是写在保罗内心的活的荐信。第一方面证明他们是真基督徒,第二方面证明保罗是真使徒。他们就是他作“使徒”的“印证”(林前9:2)。

我们的心里。原文有证据可以被引用(参第10页)支持读作“你们的心里”。


林后3: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上帝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本会注释】

明显。直译为“使明白”,“显露的”。这世界需要更多明显的基督徒。基督化生活的语言乃是打算供全人类使用的一种语言。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明白什么是基督教,认识其伟大真理,学习爱并且遵守上帝的律法。

基督的信。每一个信徒和每一个教会都应该是一封耶稣写给世人的信。写信的人就是基督。信纸就是每个信徒的心灵,信的内容就是上帝的律法,基督品格的副本。在这个例子中执笔人就是保罗。

基督用他的指头在石版上写下了十条诫命(出24:12;31:18;申9:10-11;参《祖知》第三十二章)。他启示人写下圣经(提后3:16;彼后1:20-21),因此他也是圣经的作者。如果人类愿意,就能在律法中、在圣经中及那些信他的人中看见并发现基督。

籍着我们修成。基督以保罗为信的执笔人或秘书。保罗并没有创始或口授写在他所引领归主之人心上的信。他只是上帝在写成这些活信中的一个工具。当今教会上帝话语的忠实执行者组成了这个世代上帝的执笔人。

不是用墨写的。以前古代的信通常以炭黑为墨水,用芦苇笔写在纸莎草纸上(见约二12)。保罗给教会的信无疑就是这样写的。但是当要写在人心这块版,也就是思想这块版上时,就需要一个更持久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永生上帝的灵。生活中哪里有圣灵在工作,哪里就有上帝的真理和律法彰显在圣洁、顺服和成圣中。顺服上帝的旨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保罗这里提到的信不仅影响到理智,还包括意志和情感(诗1:2;119:16)。

使徒的敌人,就是那些犹太化分子,没有像保罗一样在哥林多信徒的心上写下这样的信。他们的服务仅局限于律法的字句。他们仅仅在乎其外在形式,而律法的精意从来没有铭刻在他们心上。犹太人的律法主义所不能完成的──因为那些行这事的人缺乏信心(来4:2)──现在福音正在完成。拘守犹太教的字句并不能将真理的原则灌输到人的内心。犹太人的宗教行为是机械式的,局限于形式──缺乏精义。

石版。或作“石板”。在西奈山上帝将律法写在两块石版上,保罗把这两块石版与人肉体的心版作了对比;将上帝的律法写在石版上没有错,但是若仅仅是写在石版上,而没有将其转化到人的心版上,那么实际上,都是死的字句。只有当真理被应用到解决人生问题的时候,它才有活生生的、积极的效力。保罗在这里就已经提前提出了在6-11节中所要讲到的新约。关于新约的经验在以下一些经文中有所提及,如耶31:31-33;结11:19-20;36:26-27;来8:8-10。

只有上帝有能力触及人的内心并将他的律法写在其上。对于上帝来说,将律法写在石版上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因为石版没有意志去抵抗。一旦将律法写在心版上,那就不再是死的字句了。纸和石版都是暂时的,而写在心版上和写在生活中的律法却不是暂时的。

摩西带着两块石版从西奈山下来,这就是他曾经和上帝同在的一个看得见的证据,并证明他是上帝所指定的代言人。尽管保罗的凭证并不是有形的,却不乏其真实性,因为那同样神圣的律法已经由圣灵写在他的内心及他所带领的信徒的内心。保罗不需要别的证书,他的生活及他所带到基督面前的人的生活就足以证明他是上帝所委任的。


林后3:4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上帝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本会注释】

这样的信心。保罗的那些拘泥字句的批评者们曾把他的信心和充足曲解为自夸和自满。相反的,这信心是他的意识长期在基督的引导及影响下的结果(参5:14)。因此,一切的荣耀和赞美当属基督,而不是他。愚蠢、徒然的自信是一种恶习,而在上帝里的信心是基督徒的伟大美德(林前13:13;加5:22,23)。前者将使命的所有成功归功于自己,而后者则谦卑地归功于上帝。


林后3: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上帝。

【本会注释】

能承担。希腊语hikanos,“能胜任的”、“足以承担的”。在第5节的后半句用其名词形式“sufficiency”,意为“足够的资力”,在第六节这一单词则用“made…able”,意为“使…能够”(译者注:此句为针对英文版的注释,该词在英文中为形容词sufficient)。保罗尽其所能地履行上帝所委任于他的使命,并毫不犹豫的表达其能够成功完成使命的信心。但是作为一个得力的器皿,将这一切都归功与上帝。

什么事。意思是说他的这一职任能够达到任何目的结局。尽管他对自己工人身份的评价或许有所不妥,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为天国所做的工作确实是硕果累累。天国的教训已经刻划在他所带领的信徒心上及其生活上,且是不可涂抹的。

凭自己。意为出于自己,由于自己。在他的使命工作中,保罗否认将任何成功归于自己。


林后3:6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作:圣灵)是叫人活。

【本会注释】

叫我们能承担。在6-18节中,保罗首先提出“属灵的职事”(第8节)的优越性,即他所说的胜过“属死的职事”,这一现在—过时的犹太人体系,由他的反对者犹太化分子所倡导。他利用这一对比来比较新约和摩西时代的“荣耀”,从而暴露他的反对者犹太化分子们只是律法字句的解说者,而非律法精意的解释者。他指明犹太人的祭司职任只是字句的职事,从而与基督的传道人作为“属灵的”职事形成了对比。作为律法的“字句”的职事只是执行一个条例和规条的系统。其目的是要获得对外部规条的遵守。而上帝使保罗作为他所有显明的旨意的“属灵的”职事。根据律法字句他已经受了严格的训练(徒22:3;腓3:4-6),但是属灵的生命在耶稣基督里已经使他自由,将他从那严格的系统中释放出来(罗8:2)。他已经放弃了“字句的”职事,以“属灵的”代之(罗8:1-2;林后5:17)。

这种类型的职事足以将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使其成为上帝的儿女,而那一职事却不能(弗3:7)。这一职事有圣灵的工作,而那一职事没有。“属灵的”职事能够使人知罪,但“属死的”职事却不能(约16:8,9,13;弗3:7;提前1:11-16)。

“字句的”职事,即宗教的形式,和那“属灵的”(见约4:23,24注释)职事,并不互相排斥(见可2:21-22;7:6-9注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字句的”职事常常曲解那已经向摩西和众先知启示了的真福音(《历》第二、三章)。

新约。直译为“新的誓约”(见太26:28注释)。保罗将新旧约进行对比,一个是属灵的,一个是属字句的。在旧约下,犹太人只重视律法的表面,几乎变成了拜偶像的,这就堵住了“圣灵”。犹太人选择在律法字句下生活。他们对律法、规条及仪式的遵守都是形式及表面上的。基督徒的献身与顺服的特点不应该是任何详细的规条和要求,及机械式的方法,而应该是上帝圣灵的同在与能力。

不是凭着字句。在圣经中将“字句”与“精意”相对比是使徒保罗独有的(见罗2:27-29;7:6注释)。一个是外表的,一个是内在的。犹太教徒和基督徒都处于强调“字句”而排斥“精意”的危险之中。旧约和新约一样都由圣灵默示的启示构成(提后3:15-17)。上帝的本意是叫犹太人即有“字句”,又有“精意”──上帝已启示的旨意和某些规定形式转变为一个活生生的经验的记录(见约4:23-24注释)。对于基督徒也是一样。正统的教条、神学理论及崇拜仪式都没有能力救人脱离罪恶。

写在摩西书上的律法的“字句”因为是从上帝而来,所以是美好的。但是上帝的旨意是让“字句”也就是被记下的律法,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达到将“属灵”的律法确立在犹太人的内心,这是更高的目的。然而,总的来说,以色列人没有将“字句”的律法转化成“属灵”的律法,也就是因信弥赛亚提供的赎罪而从罪中脱离,个人得救的活生生的宗教经验。只是在字句上遵守,律法就是叫人死。唯有律法的“精义”才能给人以生命,无论是犹太教徒还是基督徒。基督徒的实践生活很容易就堕落到只有“敬虔的外貌”,而没有“敬虔的实意”(提后3:5),因此“字句”就是叫那些只依靠其为得救途径的人死。

在保罗时代,犹太教远远失去了“属灵”的真信仰,宗教上的遵守就只在乎“字句”,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宗教(见可2:21,22;约1:17注释)。另一方面,基督教还很年轻富有朝气,但尽管数世纪后它也要走向堕落(见但7章附注)。因此保罗写信时,以犹太教为遵守“字句”的,而基督教因脱离了犹太化的影响,被称为“属灵的”。

有人认为保罗在这里是摈弃了旧约和摩西的十条诫命,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给外邦教会写信时,保罗对基督教徒反复强调旧约和摩西十诫(见罗8:1-4;提后3:15-17注释;参太5:17-19注释)。基督和使徒们只有旧约圣经,没有别的圣经经文(见约5:39注释)。希伯来书11章是忠信之人的荟萃之地,还有许许多多旧约时代的信徒,他们的生活中经历了圣灵的苏醒人心的工作,正如新约时代的信徒。

每一个教会,每一教条都既有“字句”,又有“精意”。耶稣基督的福音也是如此。在任何教会若没有圣灵复苏之能的工作,福音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死的字句。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只满足于“字句”,却全然没有属灵的生活。上帝所要的不只是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应当是与上帝之间正常关系及美好道德和属灵生命的结果及证据。基督徒的生活降低到只是顺服一系列的条例,就是依赖“字句”的侍奉与职事,而不是依靠永生上帝。无论犹太教还是基督教,正确的行为及宗教仪式只是作为达到目标的一个手段。如果以其本身为目标,那么它们马上就变成了真信仰生活的一个阻碍。

上帝的律法──十诫,也是如此。在字句上表面的遵守,以此努力换取救恩是错误的。因爱上帝及同胞而自发的遵守诫命,只有如此在上帝眼中才有价值(见太19:16-30注释)。我们的主在登山宝训中强调,只遵守律法的“字句”,而不遵守其“精意”的,是不符合他的义的标准的(见太5:17-22注释)。与某些现代释经学相反的是,律法的“精意”并没有废掉字句。例如,根据第六条诫命,耶稣吩咐门徒不可向弟兄“动怒”(太5:22),但是他没有因此允许人犯诫命杀人。第六条诫命的“精意”明显的不是代替其“字句”,而是使其“为大为尊”(见赛42:21注释)。每一条诫命都可以这样解释,同样包括第四条(见赛58:13;可2:28注释)。

那字句是叫人死。“字句”是好的,但没有能力救罪人脱离死的判决。事实上,字句定了人的死罪。起初上帝制定律法是叫人活(罗7:10,11),因此被称为“圣洁、公义、良善”的(12节)。但是遵者得生,违者则死。因此律法定了罪人要死。因为“犯罪的,他必死亡”(结18:4,20)。“罪的工价就是死”(罗6:23),但福音是为了赦罪,且给人生命(8:1-3)。律法宣判了犯诫命者的死刑,但福音救赎了罪人且让人再次得生命(诗51)。

叫人活。意为“给以生命”。“属灵的”职事给以超自然的能力。在基督里,生命的恩典代替了律法所定的死亡判决(约一5:11,12)。对一个悔改归主之人的良心来说,上帝之义的标准变成了顺从并得生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个未重生之人的良心来说,上帝的律法就定了他的死罪。


林后3:7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本会注释】

死的职事:。是指犹太人的宗教系统,因为过于曲解以至于没有生命,不能叫实行的人得生命。保罗在第9节称其为“定罪的职事”。7-18节是根据在出34:29-35中记录的摩西的经历。保罗在这里阐明了“属灵的”职事更大的荣耀,其目的在于驳斥哥林多的敌对者,即犹太化分子(见林后11:22注释),他们的职事就是“字句的”,而非“属灵的”。

用字刻在石头上。:直译为“用字刻”,意在强调这字是要予以保留从而发挥永久的效力这一思想。这里明显的是指十条诫命所刻的那两块石板(出31:18)。比较太4:4,7,10基督的话“经上记着说”,意为“经上持久记着说”。保罗这里指的是第二次写在石版上的律法经文(出34:1-7,28-35)。

摩西面上。见出34:29-35注释.

荣光。见罗3:23注释。在林后3:7-18比较了那长存的荣光和退去的荣光,更大的荣光和较小的荣光,新约和旧约。二者中的“荣光”指的是基督临格的荣光。在新约,基督以其真实的人来到这世界为人所见(见约1:14注释),充分彰显了上帝的荣光,这荣光是长存的(见来7章)。在摩西律法的崇祀中,基督只在籍着仪文律法中的表象得见,然而这荣光仍是基督荣光的反射。救赎主隐藏在表象、表征、仪文及礼节的幔子之后,但是这幔子在那伟大的实体出现后就废去了(见来10:19,20)。

退去。一些肤浅的读者从这句话中得出上帝的律法“要渐渐退去”了这样的结论。然而这一节经文清楚的说明,那“渐渐退去”的是摩西面上反射的“荣光”。那荣光在几小时,最多几天后就退去了,但是上帝的律法“用字刻在石头上”,依然发挥效力。要渐渐退去的乃是摩西的职事和犹太教体系,并不是上帝的律法(见太5:17-18注释)。石版上没有荣光反射,当然也不存在退去的问题。

摩西面上短暂的荣光是由于在西奈山上他与上帝的关系。向那见这荣光的人证明摩西曾在圣洁的上帝面前侍奉,这一无言的证据表面他是上帝的代言人,百姓有义务遵守其训令。那荣光用以证明律法的神圣来源及效力。

正如摩西面上反射了上帝的荣光,仪文律法及地上圣所的崇祀也反射了基督的临格。上帝的旨意是让旧约时代的人能够领悟,并经历在表象中所反射的预表基督救赎的荣光。但是直到基督降临人才得见那表象所示的荣光(见约1:14注释),也不再需要那较小的从表象中反射的荣光。旧约时代罪人因着相信基督──就是那位要来的,所得到的救恩,与在基督时代的人一样确切。

正因此保罗说这些仪文和条例的职事是“属死的职事”。犹太人在献祭的制度上看不到基督,就因自己的罪而死。这制度本身不能自行救任何人脱离罪的工价──死。因为在保罗时代的多数犹太人,包括现在迫害哥林多教会的犹太化分子,都认为献祭对于得救非常重要,保罗恰到好处的将这整个制度归纳为“属死的职事”。它是没有生命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必须在基督里找到生命,因为只有在他里面才有救恩(徒4:12)。基督是整个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救主,也是我们今天的救主,这是一样真实的(见徒15:11怀著补充材料)。

犹太民族没有从象征基督的仪文制度中看见并相信他,是希伯来历史从西奈山到基督整个历程的特点。因此,“属死的职事”的表述恰当的归纳了犹太民族全体的整个时期,当然尽管有很多明显的例外。以色列人的盲目最终导致他们拒绝耶稣为弥赛亚并将他们的救主钉十字架。保罗宣称,随着基督所显示的更大之荣光的到来,仪文制度所反应的荣光随后退去了,因此再没有借口留下这样的制度之下。基督的到来及圣灵的丰盛充足地提供了一个能够给予生命的职事。


林后3:8 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本会注释】

属灵的职事。救灵的职分就是给予生命的职分,可以被认为是:(1)“和好的职分”(参林后5:18),也就是使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2)“属灵的职事”(参林后3:8);(3)“传道的职事”(徒6:4);(4)“称义的职事”(林后3:9),就是教人学会如何成义的职事(见罗8:3,4注释)。论据是从小到大的。这一段中展示了一系列的对比,字句和精义,退去的荣光和长存的荣光,定罪和称义,摩西和基督。每个例子中的后者,都无限胜过前者(见来3:1-6)。


林后3:9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本会注释】

定罪的职事。就是“属死的职事”(见第7节注释)。作为一种赎罪的手段,基督的血胜过牛羊的血,所以在荣耀这方面,“称义的职事”胜过“定罪的职事”。二者的区别是无法比拟的。


林后3: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本会注释】

算不得有荣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来说。祭祀制度的中心职分,其荣光是伟大的,但是较比基督之工作的荣光就算不得什么了。因此前者就失其荣耀,全然失色了。当阳光普照时,月亮和星星的光辉就退去了。公义的日头基督也是这样。基督的道成肉身、生活、苦难、死亡和复活的超凡荣耀,以及他所表露的上帝的爱和品格──他的圣洁、公义、良善和怜悯──使得曾合其时的祭祀制度完全不适当了。


林后3:11 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本会注释】

废掉的。保罗所看到的摩西脸上退去的荣光是表明摩西制度的逝去,“死的职事”的逝去。使徒的职分结束了摩西的职分,因其已经达到了目的。就如当一件衣服做好后,为衣服所预备的式样就没有用了。当基督已经回到天上管理“天上的本物”时,犹太化分子却仍是把他们的目光集中在“照着天上样式做的物件”上(来9:23)。保罗寻求将人的注意力从那不能给予生命的“字句”职事转移到能够给予生命的“属灵”的职事上。犹太制度不只是在引人得救上变得没有用处,而且是危险的,因为它现在可能将人的注意从基督身上转离,尽管其最初的目的是将人引向基督。

除了犹太制度现在已经变得陈旧之外,即使那制度依然有效,犹太人也已经大大的歪曲了上帝起初的计划和目的,这是真实的。这就使得这个制度更加显得陈旧,令人厌恶(参太23:38;《历》第六十三章)。现在,随着基督的到来,更没有什么可以使这旧的职事永垂不朽了,而那正是反对保罗的犹太化分子们所努力要做的。比较罗9:30-33。

更有荣光。就如太阳光使得星星不被人所见,“属灵”的职事也超过并取代了“字句”的职事。


林后3:12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本会注释】

既有。7-11节保罗已经比较了摩西和使徒的职分。现在他将这两种职分在犹太人(13-16节)和基督徒(17,18节)眼中的不同结果展现出来。犹太人依然是盲目的硬着心肠的。对于基督徒,“属灵”的职分所带来的是自由和品格的改变。

这样的盼望。就是指“属灵”的职事的无限荣耀和果效(参多2:13)。

大胆。直译为“开朗”,“率直”,“勇敢”。这同一个希腊词在徒4:13翻译为“胆量”,并在其他地方也常常这样翻译。这个词有率直的,坦率的,勇敢的意思。犹太人曾经不敢看摩西脸上的神圣荣光,在西奈山神圣荣光彰显时瑟瑟发抖。摩西确实是上帝的代言人,但是却要遮上那证明他职分的脸上的神圣荣光。相反的,保罗更为荣耀的职分却不需要遮掩。他能够宣讲福音的真理而毫无保留。


林后3:13 不象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本会注释】

不像摩西。见出34:29-35。保罗用帕子的例子是要说明以色列人属灵的盲目(林后3:14-16)。按着保罗所说的,退去的荣光是指随着主耶稣基督这伟大本体的来到而结束的影儿和仪文。保罗说,正是由于“帕子”,以色列人不能看到那退去的短暂的荣光,不理解其意义。他们毫无头脑地认为影儿和仪文是永远不变的。他们将这些作为最终的目的。他们不明白这象征性的制度本质上只是暂时的,非永恒的,而是预示那将要来的基督的荣耀。

可以确信的是,摩西没有故意掩饰真理,寻求欺骗以色列人。他预言了有关弥赛亚并向往他来到时的荣耀时期(见申18:15)。帕子就象征犹太人的不信(见来3:18,19;4:1,2;参《祖知》第二十八章)以及他们拒绝认识基督的献祭职分。


林后3: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本会注释】

刚硬。希腊语pōroō,“变得愚蠢”,“变得愚笨”,“失去理解能力”。在可6:52;8:17中pōroō被译为“愚顽”。这种灵性状态就使其永远成为不信。

直到今日。保罗被任命为新约的执事,但是这一职分在他那个时代对于犹太人来说还不如摩西的职分更为有果效。难道是因为保罗只是作为他们“字句”的职事吗?断乎不是!而是因为在他们的思想意念中仍然存在同样的“帕子”。除掉“帕子”是他们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保罗从“属灵”的职事转变为“字句”的职事,就如那些批评他的人所说的。

这帕子。是指在属灵上同样不能认识摩西职分的伟大属灵真理和属灵目的(译者注:英文中译为“这同样的帕子”,“the same vail”)。约1500年后,犹太人的领悟仍像当初在西奈山时一样的迟钝。保罗时代犹太人的不信与摩西时代人的不信是一样的。

旧约。当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旧约圣经的旧约,因为当时还没有新约圣经。有关新约圣经中对旧约圣经的普遍定义见路24:44注释。保罗可能指摩西五经,或者指陈述立约条款的那部分。帕子不再是遮在摩西脸上的,而是遮在摩西所写的书上。不管是摩西所写的还是所说的,人的思想意念依然是愚顽刚硬的。犹太人没有废除律法。他们依旧按规矩诵读律法并瞻仰摩西。但事实上他们并不相信他,如果他们相信摩西,他们也会相信基督的(约5:46,47)。对于他们来说,摩西的荣光存在于律法的“字句”和律法中所写的仪式的表面形式上。弥赛亚的性质和工作对于他们仍然是难解之谜。

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只有发现旧约圣经中有关基督的预言,及其中所描述的仪文和形式,才能够揭去他们读那些经文时的“帕子”。但是犹太人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因此帕子依然不能除掉。


林后3: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本会注释】

直到今日。指摩西之后的1500年,和基督死后约30年。

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圣经的前五卷书是摩西所著,因此常被称为“摩西的律法”。这些书在当时的会堂里是常规要诵读的(徒15:5,21;见卷五,96,97页)。

在他们心上。不是指他们的智力方面,而是指意志方面。他们能相信,但是他们拒绝这样去做(见何4:6注释)。作为一个民族,在犹太人的整个历史中他们是顽固刚硬的。对于摩西书上所写的,他们只明白那些他们所愿意相信的(见卷六,33页)。他们全然信服摩西律法的“字句”无与伦比,但对其“精意”他们却闭上眼睛。圣所的崇祀和牺牲就是指上帝的羔羊和他的中保工作。如诗篇22,24篇及110篇所指的,比大卫更伟大的那一位就是基督。以赛亚的预言也能够指引他们明白弥赛亚在作王统治之前所必要受的苦难。他们确实在寻找弥赛亚,但是他们期望弥赛亚拯救他们脱离敌军而不是罪恶(见路4:19注释)。今天同样的顽固不信常常向人隐藏了真理。我们需要敞开心怀走入圣经,乐意放弃成见,并认识接受真理,不管真理是怎样的。


林后3:16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本会注释】

心几时。希腊语也可翻译为“他几时”。“心”指15节中所指的人,而“他”指在会堂中听读摩西律法的每一个犹太人。属灵视觉的障碍在于个人自己,而不是上帝。保罗并没有教导说以色列整个民族将集体得救(见罗9:6-8;见林后11:26注释)。

归向。希腊语epistrepho,“归向”,“转向”,正如新约圣经所常出现的(见太13:15;路22:32;徒3:19等)这里指“回转”。当一个人真正回转过来,就能认识旧约和新约都是为基督作见证(路24:27;约5:39;15:26,27;16:13,14)。就像新约时代那些不信的犹太人,当今一些基督徒他们的悟性被帕子遮住了,看不到旧约不只是仪文和礼节这一点。

帕子。当摩西再次到耶和华面前时就揭去帕子(出34:34),那真正回转的人他们属灵的盲目与不信也将从思想意念中除去。当犹太人在圣灵的领导下认识基督时,帕子就除去了,就是那使他们看不清永远的约因而使他们行事乖僻的帕子。那时他们就能明白犹太制度的真正意义,并且认识到在基督自己和他的工作中,基督乃是构成祭祀制度和整个摩西律法的真正中心。

只有当人们在旧约或新约圣经中发现基督时,他们才能正确地读懂圣经的信息。只有当人们使自己完全顺从上帝的旨意时,他们才准备好理解他的话并正确地解释它(见太7:21-27的注释)。


林后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本会注释】

那灵。直译为“这灵”。保罗这里不是要指明神性中的第二与第三位,而是指出他们在目的和行动上的一致。从下个从句“主就是那灵”中可以明显看出并不是指神性的位格。新约圣经中圣灵被定义为既是上帝的灵也是基督的灵(罗8:9)。保罗这里意思是说:(1)基督的居住是通过圣灵的居住,也等同于圣灵的居住(约14:16-20;参加2:20)。(2)圣灵的职分就是智慧、真理、和基督的义(约16:10-14)。(3)圣灵作为基督的代理实施救赎的工作,并使其满有生命力和果效(约7:37-39)。(4)基督的友谊就是圣灵的友谊(约14:17,18)。

……灵在哪里。属灵的职事意味着从字句的职事中解放出来,而字句本身意味着束缚。“顺着圣灵而行”就是享受基督徒的自由(见加5:13-16;参约6:63)。刻在石板上的“字句”的职事及其本身没有任何能力叫罪人转回并给以自由。只有子才能叫人“真自由”(约8:36)。

属灵的自由乃是新生命的自由,它总是可以随意而自然地表达出来,这仅仅是因为当一个人重生后,他的最高愿望就是上帝的旨意能够在他身上有效的得到实现。上帝的律法写在心版上(见林后3:3)叫人从所有外在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选择行义,并不是由于律法的“字句”禁止他行恶,而是因为那刻在他心版上的律法的“精义”引导他选择义行。内在的圣灵如此掌管他的意志与情感,以致他所思想的是义的,并能自由随从真理,就是那在耶稣里面的真理。他承认律法是良善的,并且“按着……里面的意思,……喜欢上帝的律”(罗7:22;参诗1:2)。

在基督里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允许我们随己意而行,除非人愿意在所有事上遵从基督。这是必须有所控制的。因为内在的越少,就越需要施加外在的。可以安全地信赖那在基督耶稣里重生的人,待之以完全的自由,因为他不会为自私的目的而滥用之。


林后3: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象从镜子里反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本会注释】

敞着脸。基督徒有特权能够注目那完全的荣光,不像那些以色列人,心思意念中还依然蒙着帕子,使他们不能看见主的荣光。只有摩西一人脸上没有蒙着帕子在西奈山接受从上帝来的启示。今天所有人都可以像摩西那样有效地接近上帝,并与他保持密切的交通(参来4:16)。

从镜子里返照。希腊语katoptrizo,“反射”,或作“注目一个映像”。有些翻译家和注释家更倾向于第一种定义,另一些人则选择第二种。从上下文看更适合于第二种,因为“变成”主的形状,逻辑上应该是“注目”他的结果,而不是返射他的结果。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从基督那里吸收亮光并反射给别人,这也是对的。就如在西奈山摩西的脸反射了上帝的荣耀,我们的生活更当反射主的荣光,就是救主脸上的光辉,照耀这个迷失的世界。

变成。直译为“正变成”。救赎计划的目的就是在人类身上恢复上帝的形象(罗8:29;约一3:2),这是因着思慕基督而产生的转变(罗12:2;加4:19)。思想基督的形象在道德和属灵品质上都会起作用,就如出现在上帝面前这一事确实作用在摩西的脸上。最谦卑的基督徒不断注目基督作为他的救赎主,这就能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反射基督的荣光。如果他切实的不断的这样做,在他个人的基督徒经历上,就必“荣上加荣”(见彼后1:5-7)。

荣上加荣。这种转变是不断前进的。从一个荣耀进升到另一个荣耀。我们属灵上与基督的同化是通过他的荣光及反射像他一样的荣光的结果。

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直译是:“如同从主,[那]灵。”从基督而来的属灵的转变只有借着圣灵的运行才能发生,圣灵进入人的内心,使人的本性得到重生、圣化和荣耀,并使其与基督完美的生活相像。

提要

1他声明在传福音工作中他是如何尽心尽力、忠于职守,7以及他为着同样的目标每天所要忍受的何等的患难和迫害,这一切更促进他对上帝大能的赞美,12也更有助于教会的益处和使徒自己永远的荣耀。


瓦器里的宝贝

林后4:1 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

【本会注释】

这职分。就是指“新约”的职分,人因这职分得以脱离律法“字句”的捆绑(见林后3:6,17注释),并将这原则刻在心版上(第3节)。这“属灵”的职分(6节),因信“称义”的职分(9节),“新约”的职分(6节),真正“自由”的职分(17节),使得信徒恢复成为基督的样式。这荣耀的职分更支撑着信徒和使者们经历每个试炼和患难,而这些更促进了上帝的荣耀。

丧胆。希腊语egkakeo,“疲倦”,“丧失勇气”,“丧失心志”。保罗对他的信息的完整和价值怀有极高的信心,上帝曾大大祝福他的服务。他自己是完全不配的。他曾经是一个迫害者和亵渎者。他看自己为罪人中的“罪魁”(提前1:15),然而他“蒙了怜悯”。他将自己拥有这一福音的职分全然归功于上帝的恩典(林前7:25;15:9,10;加1:15,16;提前1:12-16)。没有什么像真诚回顾自己的生活那样更能够使人放下骄傲、狂妄和自负。保罗的转变及其服役与福音圣工归因于神圣的恩宠(提前1:13,14)。


林后4:2 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上帝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上帝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

【本会注释】

弃绝。直译为“已经弃绝[一次弃绝,永远弃绝]”。在回转的那一刻,保罗弃绝了每一个与他新建之信心不相协调的作为,在接受作为福音执事的委托的那一刻,他弃绝了有问题的方法,就如那些反对他的人所乐于自由使用的。

可耻的。希腊语aischune,即“可耻的[事]”。基督徒的职分要求生活及品格要光明磊落。领袖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被人怀疑有经不起仔细审查的事,他的工作就结束了。一个真正的执事的首要条件就是他要完全弃绝所有可能给上帝的事业带来羞耻的事。真正的信仰是一条光明之路,而绝不是黑暗之路(见罗13:12;林前4:5;弗5:8;参约一1:5),因为它不只关系每一个行动,更关系到促成行动的动机。

不行诡诈。也就是没有欺骗。保罗立志成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参路20:23)。他的反对者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会诉诸于任何可能的欺诈行为。

谬讲。保罗全然宣讲真理而不掺假。掺杂上帝的道就是:宣讲个人的观点就像是他们有圣经的支持一样,断章取义,以人的传统取代“耶和华如此说”,曲解圣言的本意为罪恶找借口,以某种神秘或象征性的方式解释平实的教训而削弱其效力,或是提出一种真理与谬误相掺杂的理论(见林后11:3;12:16;弗4:14;帖前2:3,4)。

表明。在这封书信中,“表明”这个词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多次出现(2:14;3:3;4:10;5:11;11:6等),是隐蔽或狡猾的对立面。真理所要求的就是简单、明了的陈述。传道人或声称为基督徒的人务必不可使这种公开的表现形式晦涩不明。

把自己荐与。哥林多的反对者已将保罗打上假使徒的印痕(见林后3:1注释)。现在保罗着手为他的使徒身份辩护,通过展示他的生活及职分的某些方面,以向他们举荐自己为一个真实的使徒。

良心。有关保罗喜爱清白良心的重要性见徒23:1注释。保罗相信每一个人都有道德判断的能力和天生的对道德律法的认知能力(见罗2:13-15)。保罗所“表现”的真理不只是诉诸人的理智,也诉诸人的良心(参约8:9;罗2:15)。

在上帝面前。上帝知道保罗内心正直,保罗就像是呼求上帝见证他现在所写的真理。


林后4:3 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

【本会注释】

蒙蔽。或作“遮掩”,或“仍然隐藏着”。保罗这里暗指第3章中的“帕子”(见13-16节)。保罗时代的情形与摩西时代一样──对许多人来说,真理依然是被蒙蔽的。这种情形并不是由于福音本身不够明了,而是福音的对象的心思意念的态度问题。

灭亡的人。直译为“正在灭亡的人”。毫无疑问,保罗正在思想哥林多中那少数坚持随从他们中间的假教师的人。他们也可能悔改,但是只要福音依然是向他们蒙蔽的,那么他们就仍在灭亡之中。对于他们,只有当“帕子”除去时才有可能得救(见太18:11;路15:4,6,24,31,32;19:10)。

人不能为自己提供光明,但是他若向光明闭上眼睛那就使自己陷于黑暗之中了。尽管太阳很光明,其光亮向瞎眼的人却是被蒙蔽的。保罗讲到那些因为内心的黑暗而拒绝了福音亮光的人,他们自己当为此负责(见何4:6注释)。某些情况可能蒙蔽福音的拯救大能。例如,在哥林多教会,在有些人的生活中的党派精神、敌对、争竞、不道德、骄傲及自私,就使福音向他们蒙蔽了。开明的福音必须要有开明的思想和心灵来领会(约8:47;约一4:6)。对属灵事物的冷漠和非属灵思想的先入为主,这都拉起了帕子(见路21:34;见太6:24-34注释)。地上合法的职业可能会耗尽一个人,直到他既没有时间也不渴望属天的亮光。人们拒绝真理并不是因为缺乏证据。他们可能确实相信千百件证据更少的事情。他们拒绝真理是因为他们受到真理的谴责,真理责备了他们的罪恶,搅扰了他们的良心。


林后4:4 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上帝的像。

【本会注释】

这世界的神。就是指撒但。保罗在这里解释为什么荣耀的福音向许多人是蒙蔽的。撒但是个有位格的存在(见太4:1注释),当他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媒介出现的时候我们务必要认出他来。“这世界的神”这一称谓暗指撒但企图篡夺上帝对这个世界的主权。魔鬼声称是这个世界的神(太4:8,9;约一5:19)。他是许多伟大国家和属世帝国的看不见的统治者。他被称为“这世界的神”是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完全控制这个世界及其居民。他是“这世界的神”,因为这世界大部分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掌管了大多数世界居民的心灵(参弗2:1,2)。这世界服从他的命令,屈从与他的诱惑,参与他的邪恶诡计和阴谋。他是所有罪恶的创始者和煽动者,也正是罪恶的化身。任性的罪人据说要被交给撒但(林前5:5;参提前1:20)。他是“这世界的神”,是因为他控制了自然力量和海、陆、空的元素,尽管他的控制是受限的。

说撒但是“这世界的神”并不是意味着上帝已经放弃对世界的主权。撒但的能力和控制是严格受限的。只有在全智上帝允许的范围内,撒但才可以运用他所拥有的能力,并且只有在必须永远而有效地毁灭罪恶时才得到允许(林前15:24-28;启12:12)。

心眼。希腊语noēmata,“洞察力”。基督和撒但之间的争战就是人类心志的争夺战(罗7:23,25;12:2;林后3:14;11:3;腓2:5;4:7,8)。撒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蒙蔽或弄瞎人的心眼。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他就通过叫人不学习上帝的道,通过使人过度消耗体力、精力而使心志混乱,通过利用属世的生活完全占有人的思想,通过对骄傲和自高的追求。

不信。灵性的瞎眼不只是撒但的责任,那选择“不信”的人也有责任。他们已经被带到上帝真理的亮光面前,然而他们的心智和灵性的反应是盲目而且消极的。基督教信仰最伟大根本的教义对于他们似乎毫无价值。但是他们要为自己负责,因为他们故意地转离了真理。他们有眼,但却看不见(赛6:9;太13:14,15;约12:40;罗11:8-10)。他们看不到耶和华的仆人身上有什么值得他们羡慕的佳形美容(赛53:2)。

。希腊语phōtismos,“启迪”,“启发”,源自一个意思是“给予光亮”,“照亮”的动词。请比较phōs,表示“光”的常用词(见约1:7,9注释)。Phōtismos在这里用于福音,它要照亮所有真诚敞开的心扉。然而,尽管有充足的福音亮光照耀那些黑暗的心灵,很多人却依然是瞎眼的。他们就像那些在黑暗的房间里故意关上门将光拒之门外的人。他们阻止福音的光不能像升起的太阳那样在他们生活中越照越明(见箴4:18)。

这是一个光明与黑暗之间的问题。撒但最多只能叫人的心眼瞎了。他不能使福音的亮光变暗,但他可以让人的心眼陷于黑暗。即使福音照亮他们身边所有的人,他也能够使帕子蒙住他们的眼睛。

撒但的国度就是黑暗的国度(见赛60:2;太8:12;路22:53;彼后2:4;犹6;启16:10),正因为这个原因,那恶者恨恶福音的亮光。他乐于使任何能够替代福音的东西发出亮光──知识、文化、道德、教育、财富以及人类智慧的亮光。但是他全部的努力就是阻止福音亮光的传播。只有福音的亮光才能拯救人类(徒4:12)。也只有福音才能揭穿撒但恶毒的计谋和欺骗,人类也只能藉此看到从黑暗转向光明的道路。见约1:4,5,9,14注释。

像。希腊语eikōn,“形象”,“外形”,“相似物”。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的创1:26中使用了这个词语,也在林前11:7;西1:15;3:10;来10:1中使用过。基督是父的形象的表现,在品格、特征和完美上二者都相同。父上帝是与耶稣一样的(约12:45;14:9;腓2:6)。亚当和夏娃起初也是照着那形像造的,在人类身上恢复那形象也是救赎计划的目标。

照着。这里保罗是指福音救恩知识的亮光渗透到人的心灵之中。


林后4:5 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

【本会注释】

我们……传。保罗曾被指控,他的传讲是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他坚决地驳斥了这一控告。当人被自我利益所驱动,当他们寻求人的赞美,当他们有展示自我才华之野心时,当他们宣扬自己的观点和惯例,宣讲人们所乐于听闻的,而却是与上帝的道相反的教训时,当他们为利益所驱使、为生计、为声望名誉而传讲时,他们就会传自己。

基督耶稣为主。见太1:1;约1:38注释。传讲基督就是传讲永远的福音。

仆人。希腊语douloi,“奴仆”,“被捆锁的仆人”。在其他地方保罗说到他自己为基督的仆人(罗1:1;腓1:1;参太20:28),因此他没有权利对上帝财产的继承权做什么限制。


林后4:6 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上帝,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上帝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本会注释】

吩咐光。上帝只用一个简单的命令就有了光(见创1:3;诗33:6,9注释)。在只有黑暗的地方,经上记载的他的第一句话就带来了光(创1:2)。上帝不只是创造了自然界的光,他差派他的儿子成为“世界的光”(约8:12)。所有体力、智力、道德和精神的亮光都是从众光之父而来(雅1:17)。他向自己“披上亮光,如披外袍”(诗104:2)。上帝的真实本性就是亮光(雅1:17;参约1:4,5)。见约1:4,5,9,14注释。

。希腊语lampo,“照亮”。正是那创造太阳照亮这个远古黑暗世界的那一位,提供真理的亮光照亮愚昧的心灵(诗119:105)。正如上帝口中的话给黑暗的世界带来亮光;生命之道,就是在成文的道中所阐明的,命令天上的亮光照亮黑暗的心灵。这种亮光远非人的能力、技术和智慧可以产生。

希腊语中的动词形式表明,保罗可能指他过去的特别经历──他自己的转变。那时保罗看到了基督荣耀的形象,基督面上的荣光照耀着他。后来,那鳞片从他的眼睛上掉下来,也从他的思想上掉下去(徒9:3-18)。这是基督第一次以真正的样子──救主和上帝──向他显现,他也成了改换一新的人。他自己心灵和思想中的黑暗都被驱散了(徒9:17,18;26:16-18)。

叫……光。根据这一段的希腊文结构,上帝将光照耀人的心灵是为了给予光明,而光的目的就是要叫人认识神圣荣耀的知识,这神圣荣耀知识的目的就是要拯救他们。

在……的面上。那在摩西脸上返照的同样的荣光更加丰富的在基督面上得以看见(见太17:2;路2:48;约1:14;彼后1:17,18注释)。基督是他父荣耀的完美表现,是每一神圣美德的人性化。所有其他的启示都只是部分的或不完美的。在基督的面上,人能够看到上帝全部、纯洁、完美的荣光。

保罗认识上帝在创造和律法中的荣耀,但是现在他觉察到在耶稣基督面上和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完美神圣的荣光。正是这征服了他的心灵并愿意终身事奉。只有借着并在耶稣基督里人才能与上帝的性情有份,因此有神圣的荣耀。


林后4:7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

【本会注释】

这宝贝。就是指“得知上帝荣耀的光现在耶稣基督的面上”(第6节)。在7-18节中,保罗详细叙述了这个认识所给的能力是如何让他作为上帝的“奴仆”忍受了那几乎无法克服的艰难,也就是在他的福音执事中所遇到的。要不是有这个认识和能力,软弱的人性器皿就要崩溃了(见第1节)。

瓦器。希腊语ostrakinoi,原指用贝壳或烘培过的泥土做成的空的容器。这种器皿是脆弱易碎的,也不美观,只有简单的用途,也没什么价值。这乃是人性器皿与上帝的永恒宝贝相对照。然而这正是上帝的计划,使这软弱的瓦器成为伟大宝贝的容纳者和保持者。传道人和信徒只是被称为土制罐,为崇高之目的容纳上帝伟大的宝贝。也有可能,保罗当时想起了古时为了安全起见储存财宝的大瓦罐。

人仅仅是藏纳珍珠的首饰盒,这珍珠就是基督的义,是要归与并授与每位信徒的(见太13:45,46注释)。人本身却是一贫如洗。在得到丰富的天上财宝之前,他一直处于那种境况。所有被基督救赎的人都拥有这一财宝,根据各人因信对它的接受,有些人更为丰富。对于那些穿越沙漠的人,水是至宝贵的。对于那些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光明是无价的。对于那些面临死亡的人,生命最为珍贵。对于必死的人类,所有这些──生命之水、世界之光、永生就是福音的宝贝。

出于上帝。人倾向于用贵重的器皿来储存他们的财宝。但是在上帝的工作计划中,他常常拣选最卑微的人,免得他们归功于自己(林前1:28,29)。对人来说,在拯救自己或别人的工作中归功于自己是没有好处的。对于传道人或信徒的生命来说,没有什么比骄傲会成为更大的障碍。重要的不是器皿本身,而是器皿中所装载的;对于传道人和他的信息也是如此。上帝原可以将委任与软弱之人类的工作托付给天使去做,但是这样做时,上帝以这样一种方式工作,为要显明他的救赎工作不是出于人,而是出于上帝自己。器皿或工具本身并没有价值(参提后2:19,20);只有上帝的临格和他的能力决定其价值。哪里通过强调人的智慧、能力或雄辩使上帝的工作模糊不明,哪里的福音传播工作就总是受到阻碍。


林后4:8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

【本会注释】

四面受敌。8-10节包含了四对比较。一方面表明了瓦器的脆弱,另一方面表现了上帝大能的优越性,而无论这种容器如何脆弱。见林后1:4注释。每一个基督徒,尤其是基督教传道人,都会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场大争战中,就是在基督和撒但之间持续很久的战争(弗6:10-17;启12:7-12,17)。因此,他无法逃脱试炼和患难(约16:33;徒14:22;启7:14)。然而在患难苦楚中脆弱之人类所付出努力的成功表明了神能的存在(罗6:35-39)。因此,没有人能够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加6:14)。最明显且最为有效地显示基督的,就是那些靠着上帝的恩典而经历并取得胜利的男女。

却不被困住。保罗不屈不挠的愉快精神鼓舞了无以计数的基督使者,使他们在变幻无常、失望、困苦、迫害和死亡之中成为忠诚、勇敢、无畏的人。环境并不能决定基督徒的内心思潮。他能够忍耐,是因为他看到了那不能看见的主,并被那神圣恩典的亮光所扶持(见来11:27)。

作难。希腊语exaporeo,“陷于怀疑”。用人的眼光来看,保罗常常发现自己处在没有出路的环境之中。但是在这种环境之中,他学会了信靠上帝,耐心等待。

失望。希腊语exaporeo,“使失望”,“使全然困惑(不知如何行)”无论环境如何令人畏缩,保罗在经验中已经学会信靠上帝而得出路。


林后4:9 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本会注释】

遭逼迫。见太5:10-12;10:17-23;约15:20注释。随后的每个对比都更充分的显示了患难及个人窘迫的强烈。保罗说被包围、受追逐、被抓获,以及被敌对的势力打倒,似乎没有逃生之路,而死亡好像不可避免。

不被丢弃。在他的所有试炼中,保罗和他的同工们体验了基督应许的实现,就是在生死关头,基督必与他们同在,并提供逃生之路(见林前10:13;帖后1:4;来2:18;13:5)。对于基督徒,在试炼和迫害时期,某些神圣之真理就显得非常明了。无论所遇到的试炼如何艰巨,他们总不至于无法忍受(申33:25;诗46:1)。基督徒不必灰心丧志。即使地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被剥夺了,他们最大的财宝依然是安全的──是人和鬼魔们无法夺去的(林后4:16;参诗23:3)。摆在基督徒生活中的所有患难和试炼,只要正确地忍受,都只会使他在基督的苦难之中与基督有更密切的交往(腓3:10)。或许保罗为基督的缘故受的苦比其他基督徒蒙召要受的苦更多。在所有的新约圣经作者中,没有其他作者写下这么多有关十字架和与基督同死的篇章。对于保罗,即使是迫害、试炼、牺牲和生活本身都成为荣耀的经历,因为它们使保罗与基督的关系在基督的苦难中变得更紧密了。

基督的跟随者要通过苦难达到完美。基督所遭受的患难就好像是提供了一个黑暗的背景,衬托了他的完美品格所发出的辉煌光芒(来2:10)。他的整个人生就是自我死亡的经历。没有什么比对罪人的爱更彰显他自己和天父的爱。相似的,对于基督徒,生活中的试炼、患难和失望衬托了神圣的忍耐和基督化品格的芳香,及安静顺服上帝旨意、坚定信靠上帝的带领。因此上帝的光辉就被返照在基督徒的面容上。基督化的生活始终会遭遇黑暗之君的随从者们的敌意和憎恨。但上帝的计划并不是要基督徒以受苦本身为荣,也不是要他们招致敌意和反对以便使人注意其自我牺牲和勇敢。

打倒了。希腊语kataballo,“打到(在地)”,“打倒使俯伏在地”,就像人在个人格斗中被打倒。

不至死亡。保罗似乎一次又一次的不只是“倒下”,而且几乎“丧命”。他承认他多次被“打倒”,但是他要强调声明的是他从来“不至死亡”。


林后4:10 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本会注释】

身上……带着。毫无疑问,保罗身上到处都是伤痕,这是保罗为基督受难的无声的证据。

。对于保罗来说,这是永远的、每天都要经历的死亡,他自己经常暴露于死亡使这一点尤为真实(罗8:36;林前15:31;提后2:11)。保罗用这个修辞表达了在患难中他和基督的亲密关系,这患难正是每天所要他去忍受的。这构成了有关福音能力在这世界彰显的重要证据。传讲毫无生命、法定的福音以逃避迫害的犹太化分子是拿不出这种证据的(见加6:12)。

耶稣的生,也……。正如他身上的伤疤证明了他如何多受死亡,他依然活着的事实便是雄辩的证词,证明了基督的能力拯救他脱离死亡。同样,保罗的生活证明了基督的能力能够救人脱离罪恶并把他们转变成基督的样式(见加2:20)。


林后4:11 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本会注释】

我们这活着的人。保罗在这里进一步的明确他在第10节中已经阐明的。对于当时的福音使者,生与死总是相离不远。

。在希腊语中这一词是处于强调位置。保罗的生活与死亡很近(见林前15:29注释)。

。尽管基督的传道士被永远交付与死亡了,但他却继续活着,因为基督将他自己的生命给与那本来必死朽坏的人(约3:36;14:6;约一5:11,12)。


林后4:12 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

【本会注释】

死……发动。保罗现在更进一步的对比生与死。虽然死亡曾是福音使者的当前命运,但他的目的却是要将生命带给那因罪必定死亡的人。这里“生命”一词被用于更高的属灵意义。尽管保罗所引领归主的人与他相比很少或没有经历过生死之间的挣扎,然而上帝已经借着他将生命赐予他们。从卑微的瓦器,也就是保罗自己的生命,获取基督的能力将新的生命传给哥林多人。


林后4:13 但我们既有信心,正如经上记着说:‘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信,所以也说话。

【本会注释】

信心。与引用的旧约圣经的信心相同,“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保罗给哥林多人写信,深深地相信并诚挚地希望他们会听从他的劝告。

经上记着说。引用的是诗116:10。很明显,这篇诗篇成为他的安慰和定心丸。保罗和大卫都证明,并因此相信上帝的良善和大爱。二者都经历了试炼、患难,和得救,都因信说话。紧挨死亡并不会阻止活泼的信心所表达的喜乐。圣经中所有伟大男女的生活都闪烁着这种胜利的精神,这种轻快的,荣光焕发的情绪。即使是在迫害和损失中他们仍喜乐的表达对上帝的感恩之情。所有经历上帝之爱的基督徒的生活都喜乐地表达其爱与能力。一个人表达他思想中所明白的,内心中所感受的,是非常容易自然的。一个人讲述他所并不相信的,那是伪君子;而一个人不敢讲述他所信奉的,则是懦夫。


林后4:14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耶稣一同复活,并且叫我们与你们一同站在他面前。

【本会注释】

叫主耶稣复活的。保罗已经详细的向哥林多人做过解释(见林前15:13-23),耶稣的复活对于所有义人永远的复活是一个绝对的保证。

叫我们……一同复活。复活是保罗所坚信的盼望,并使他能够平静勇敢的面对死亡。他已经同基督经历了属灵的复活(罗6:4),这是他将来得胜死亡的保证。他确信有永生(罗8:11;林前15:12-22;提后4:8)。

与耶稣。保罗是指我们主的复活。他感觉他自己的复活是完全确定的。耶稣复活作为被救赎子民的初熟的果子(启1:5),使徒们所带领的所有信徒都包括在这被救赎的子民中(林前15:20)。此外,在末日使死人复生的正是基督(约5:25-29)。

叫我们一同……站在他面前。那与基督一同得胜的人最快乐的时刻或许就是当他们站在父上帝面前的时候。保罗自豪的预见他所带领的信徒站在基督面前(11:2)。经文中多次提及基督徒被呈现在上帝面前。他们为辩护和称义出现在基督的审判台前(罗14:10-12;林后5:10)。在羔羊的婚宴上他们将作为羔羊的新妇出席在上帝面前(启19:7-9),并常住在他面前(启21:3)。

在这一节语言文字中同时可以看出,保罗似乎表明他期望在他的主来之前离开世界,并在复活的时候有份。


林后4:15 凡事都是为你们,好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上帝。

【本会注释】

凡事。也就是保罗作为基督的使者所遭遇的所有苦难(7-12节)。比较林前3:22,23;提后2:10。

恩惠……加增。也就是上帝的恩典使得罪人的得救和救赎成为可能(约1:14,16,17;徒20:24,32;罗4:16;5:20等)。

感谢格外显多。保罗预见到上帝所将得的荣耀越来越多,因为借着他的职事所归向基督的人越多,上帝圣名所得的荣耀也将越多(参9:11,12)。正如雨水滋润土地,地便结出累累硕果;照样上帝丰富的恩典带给人,人所反馈的感恩也格外显多(参弗2:6-8)。这种反馈是对上帝良善、恩慈、大爱和能力之认识的自发表露。对上帝的感恩赞美之呈现,表明了人与上帝之间正确关系的恢复,这也正是福音的主要目的。


靠信心生活

林后4:16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本会注释】

所以。正是将来的喜乐与荣耀之景象引导保罗安然忍耐在福音执事中所临到的试炼与磨难(参来12:2)。福音的使者能够忍受这世界上的兴衰,因为他们每天活着都好像“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来11:27)。他们如此确信将来的荣耀,因而今生所有的经历都只是更加增他们的盼望、喜乐和信心。

外体。就是指身体,人看得见的那一部分,就是随着岁月流失会渐渐衰残的身体。“内心”从另一个方面指人重生的属灵的本性,就是为上帝的灵所更新的,还要每天更新(罗7:22;弗3:16;4:24;西3:9,10;彼前3:4)。更新的过程使人与上帝的关系保持更加合一。保罗不断提到这种更新(罗12:2;弗4:23;多3:5)。圣灵工作的一方面就是借着属灵生命、力量、胆量和信心的新供应使信徒更新。

正是圣灵每天的更新工作,使上帝的形象得以在人内心完全恢复。因此,尽管人的外体随着年日变老朽坏,但只要有一息尚存,内心就在恩典中不断成长。保罗能够平静的看待生命中的试炼,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痛苦和患难,以及死亡本身。同时圣灵带给他永不朽坏的保证,就是在复活之日将得的福惠(提后4:8)。

基督徒若不愿意使他与上帝的关系变得冷淡并且形式化,那么他每天都需要更新与上帝同在的经历。灵里的更新带来上帝之道的新的亮光,恩典的新经历,为要与他人分享,心思意念的新洁净。相比之下,那从未更新的生命常常为那些只与外体相关的事情而忧虑,就如吃什么,穿什么,享受什么。见太6:24-34注释。


林后4:17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本会注释】

至轻的苦楚。这一节用了最高级的反论,是保罗所有书信中最被强调的一段。这里使徒对比了眼前的事和将来的、永恒的事,对比了痛苦与荣耀。

至暂。希腊语parautika,“瞬间的”,“即时的”。与永恒相比,片刻算不得什么。考虑到永恒,基督徒就能很好的忍受短暂时空内的任何患难。

少有人像保罗一样为基督遭受如此患难(林后11:23-30)。患难追随着他到每个地方,每一天。就他的患难本身来说,确是足够重。但是当和永远的喜乐、今后的荣耀相比,这些都是过眼烟云。比较罗8:18;腓1:29;来2:9,10。

无比。保罗觉得“极重的荣耀”一词完全不足表达他所见的患难时期和永恒祝福之间的比较,因此他又加上另外一个最高级的(参约一3:1),他所能想到的希腊成语。比较罗7:13;林前12:31;林后1:8;加1:13中保罗所用的最高级的表达方式。

患难通过炼净、净化并提升品格促成永远的荣耀(诗94:12;赛48:10;来12:5-11;雅1:2-4,12;彼前1:7)。患难培养了对上帝的信心和依靠(诗34:19;赛63:9;何5:15;拿2:2)。患难发挥着征服心灵和思想的影响作用。它使骄傲、征服自我,且常是将信徒的意愿与上帝的意愿达到完全相和谐的手段。它也验证了信徒的信心和公然宣称为基督徒者的诚心(伯23:10;诗66:10)。它为信心的运用和完全提供了机会。信心在运用中更加坚强。患难帮助信徒更清楚的看见,帮助他们把握重要的事。因此患难为基督徒创造了配得荣耀的机会。在患难的训练中除掉属世的目的,基督徒将发现他们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系于属天的事(西3:1,2;提后4:5)。患难将人置身于困境,磨灭了人的智慧,使人感到无以相助,而对上帝的需要变得更为明确(诗107:39),使人的关系得到圣化。没有什么比忧愁、试炼和苦难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的同胞并对他们怀有一种仁慈的感情。

荣耀。希腊语doxa(见约1:14;罗3:23注释)。


林后4:18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本会注释】

我们……顾念。保罗现在解释如何能真正看清这生活中的患难,并视其为只是暂时的。他的目光定睛与永远国度的荣耀(参来12:2)。无论得到的是什么,人的思想所专注的,将决定人如何忍受试炼,是带着希望、忍耐还是不满、苦毒。前者来自默想永恒世界不能看见的事(腓4:8),和基督的属灵真实之事;而后者来自对那些看得见的暂时的事情的关注,如财富、快乐和名声(见太6:24-34注释)。藉将心思专注于基督的生活和品格,我们就会变得像他(参来11:10,26,27,39,40;彼前1:11)。

提要

1因着对不朽之荣耀的确信、9期望,以及对大审判的期望,他竭力保持良好的意识;12不是以此自夸,14而是作为一个已经从基督得到生命的人,努力作为一个新人只向基督而生活,18并借着他和好的职分,也使他人在基督里与上帝和好。


林后5:1 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本会注释】

我们原知道。是指凭着信心,而不是凭着经验。“因为”一词使得第5章成为第4章主题的延续(译者注:英文钦定本中句首有“因为”,“for”一词)。保罗在这里解释了第4章中所提到的希望的理由就是在基督第二次降临时复活的确据。复活是通往永恒世界的门户,因此成为保罗热切盼望的目标。耶稣关于他所教训的真理也表达了同样的肯定(参约3:11;4:22)。

我们这地上的帐篷。直译为“我们地上的帐篷”。关于“地上的帐篷”,保罗还说到“住在身内”时“与主相离”(第6节),并且“叹息”直到他“地上的帐篷”被拆毁(第1节),而拥有“天上的房屋”(第2节)。对于制作帐篷的人(见徒18:3),将身体与帐篷相比较是很自然的。帐篷和身体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二者的原材料都是来于地上,在本质上也都是暂时的,并且都易于被毁坏。帐篷是暂时居住的地方,随时都可能被拆卸搬迁。根据约1:14,按着直译,当基督道成肉身之时,取了人的样式,就像是“帐篷似的”住在我们中间(见该处注释)。彼得也类似的将人的身体比喻为帐篷(见彼后1:13,14)。

必得。保罗如此坚定确信那复活的美好盼望(林前15:20),因此当他讲到那将来的“房屋”就好像是已经拥有了一样。他的目光坚定在那些事上,尽管还是“不(能)见”的(林后4:18)。他天上“房屋”的真实性不亚于地上“房屋”的真实性。希伯来书第11章中有名的信心英雄同样接受上帝的应许,并按着仿佛已经成为现实的那样去做。保罗有天上“房屋”的资格和权利,并且毫不犹豫地宣称是他的。

上帝所造。保罗将“上帝所造”的房屋也称作是“天上的房屋”(第2节),“不是人手所造”而是“永存的”(第1节)。他把拥有这一房屋称作是“穿上”它(第2节),当“与主同住”时就是“离开身体”(第8节)。有些人认为这“房屋”就是约14:2的“住处”。但是如果照着字面意思指的是天上的住处,那么地上的房屋也当是指字面上的地上的房屋。然而这显然不是作者的意思。多数圣经注释家一致认为保罗这里是指“灵性的身体”,就是在信徒复活之时蒙赐予的身体(见林前15:35-54)。他称他的“地上的房屋”为“帐篷”,天上的“家”为“房屋”。一个是暂时的居所,一个是永存的。复活圣徒的身体将要与他们的复活之主相似(路24:36-43;腓3:21)。


林后5:2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象穿上衣服;

【本会注释】

我们……叹息。将来的生活对于保罗是如此真实,以致于他焦急的渴望那将要替换现在的生活的。他知道那荣耀的身体正等候着他,他叹息着,热切渴望拥有它(罗7:24;8:23-25)。

好像穿上衣服。希腊语ependuo,“穿上”。保罗现在把房屋的形象与衣服融合而谈。由于他对复活和上帝应许的绝对相信,将来的生活看来要无比优于这地上的。保罗会乐于改变他这必死的身体成为那将来不朽的身体,且不经历死亡,也就是他所描述的“赤身”(第3节)。那些“在耶稣里睡了的”人和那些“活着还存留的”都要在同一时间,即复活之日,转变成那不死的身体(帖前4:14-17;参林前15:51-54;提后4:6-8)。保罗更是想不经历死亡而改变身体。

从天上来的。见第1节注释。


林后5:3 倘若穿上,被遇见的时候就不至于赤身了。

【本会注释】

穿上。也就是或者穿上那属地的,必死的身体,或者穿上那天上的,不死的身体。

赤身了。既不是指“地上的房屋”(第1节),也不是指“从天上来的房屋”(第2节)。如果可能,保罗选择不经历死亡而转变身体。他乐于加入有福的以诺和以利亚的行列,就是那不经历死亡而进入天家的人(创5:24;王下2:11)。如果这种中间状态,就是他有那既非属地也非属天的身体,在上帝面前所提供的非实质的祝福景况,那么保罗将不会那么渴望逃避之(林后5:2-4)。如果这种祝福是可能的,那么使徒何必还要如此热切向往受那另一身体的拖累呢?即使它是一个属天的身体。见第4节注释。


林后5:4 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本会注释】

叹息。见林后5:2注释;参罗8:20-23。

劳苦。保罗深知这必死帐篷的脆弱,就是早晚都会被拆毁(见林后4:7-12)。他渴望能够脱离目前生活的虚弱和苦难。他最近在以弗所的经历和为哥林多教会的担忧已经几乎超出了人所能忍受的限度(见林后1:8,9;2:13;11:23-28注释)。

脱下。也就是指没有穿着必死的或不死的身体。

被生命吞灭了。显然,从第4节可以看出,直到“穿上”那“从天上来的房屋”(第2节),这必死的才转变为不死的。保罗这里并没有任何证据是支持那没有圣经根据的教训,就是说当人死亡时,即“赤身”时,他就进入了一种不朽的存在状态(见林前15:51-54;帖前4:15-17;提后4:6-8注释)。


林后5:5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上帝,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原文作质)。

【本会注释】

培植。希腊语katergazomai,“执行”,“完成”,“达到”,“准备”。正是福音的工作使我们有资格接受“生命”(见弗2:10;彼前5:10)。

此。也就是指必死的转变为不死的。基督徒是世界上最能得到满足的人,也是从世界最少得到满足的。他就像是一个旅行者──对于客栈只是满足与客栈本身,但是永远都向往家的方向。他渴望永远的现实,而不是地上暂时的事。肉体的思想只满足于眼睛所能见的;基督徒的思想则满足与那看不见的(见林后4:18)。对于义和永恒世界的热切渴望──优于现实世界那无价值的小玩意──就是基督徒成熟和真正改变的证据(见太5:48注释)。

凭据。见林后1:22注释。


林后5:6 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

【本会注释】

时常坦然无惧。关于复活的确定性,在保罗的思想中从来没有一点疑惑(见14节注释)。

。或作“地上的房屋”(见第1节注释)。

与主相离。就是指,不是在主显现的那一刻,还没有“穿上”“从天上来的房屋”(第2节),还不能“面对面”见主(林前13:12;参约三14)。见第8节注释。


林后5:7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

【本会注释】

行事为人。是指在现在的生活中,作为基督徒而生活(罗6:4;8:1,4;13:13;林前7:17;加5:16;弗2:2,10)。

凭着信心。保罗对复活的相信(第6,8节)有其相信的根据(见林后4:18注释)。在现今生活中使徒凭着信心行事为人,就如在那将来的生活中将凭着眼见生活。

眼见。希腊语eidos,“外在的表现”,“形式”,“形状”。Eidos是指那些看得见的事物,而不是看见的能力(参路9:29,“面貌”;约5:37)。我们没有看见主就相信。我们作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在于我们相信那看不见的,直到我们真正面对面见主的时候。这里有两个世界,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如果没有罪恶的进入就只是一个世界。当一个人受到眼前物质的影响时,就是凭着眼见行事为人,但是当他在永恒事物的影响下时就是凭着信心行事为人。未重生之人所做的决定,其坚决的行动,都是依据外在的表现。但是基督徒根据那只有信心的眼睛才能看见的事物,因而对于永恒世界的现实之信心是如此坚定,以致他凭着信心而思想行事(见太6:24-34;林后4:18注释)。那些凭着眼见而不是凭着信心行事为人的,对于上帝的应许和看不见的事实就因此表现出怀疑。凭着信心,此时此刻上帝的国度就变成活生生的事实。“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上帝的话来的”(见罗10:17注释)。见来11:1,6,13,27,39注释。


林后5:8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本会注释】

离开身体。就是离开当前世界的生活。

与主同住。6-8节从表面上看,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基督徒的灵魂在死的那一刻就立即“与主同住”,而保罗热切渴望与主同住(第2节),欢迎死亡到来。但是在第3,4节中,保罗把死描述成是“赤身”的状态,或“脱下”。如果根本可能的话,他希望避免这种中间状态,而热切渴望“穿上”他那“从天上来的房屋”。换句话说,他希望不经历死亡就转变身体(见2-4节注释)。在别处(见林前15:51-54;帖前4:15-17;提后4:6-8等),保罗确信,人们在死时并没有个别地“穿上”不朽,而是在义人复活时同时穿上的。

或者以这种方法来表述:在林后5:2-4保罗已经宣布那“生命”,显然就是指不死的生命,是在复活“穿上”那“从天上来的房屋”之时才来到的(见第4节注释),而不是“赤身的”,或“脱下”,就是死的状态。在第8节他表达了“离开身体”“与主同住”的愿望,但是显然“离开身体”并不意味着没有实体(“赤身”,或“脱下”),因为2-4节他已经清楚的陈述他不愿意这种中间状态,并尽可能要避免之。要有“生命”(第4节),并且要“与主同住”(第8节),因此就需要拥有“天上来的房屋”(第2节)。仔细详细考究保罗的叙述,就可以清楚地断然地排除人像一个无实体(“赤身”或“脱下”)的灵一样在死亡和复活之间的中间状态中“与主同住”的可能性。比较罗8:22,23;见腓1:21-23注释。

圣经声明死亡不过是睡觉,在第一次复活时信徒都要被叫醒(约11:11-14,25,26;林前15:20,51-54;帖前4:14-17;5:10)。直到那时活着的和复活的圣徒都将要与主同住(见帖前4:16-18注释)。二者谁都没有先于另一者(参来11:39,40)。


林后5:9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

【本会注释】

因此。就是鉴于保罗对复活和将来生活的信心(6-8节)。

立了志向。希腊语philotimeomai,“被爱慕荣誉之心所促动”,“为……认真奋斗”(参罗15:20;帖前4:11)。尽管有那打倒他的试炼(参林后4:7-18),但也有那一直激励保罗向前的动机,就是那给予他自己和他的信徒的复活的荣耀景象,不经历死亡的转变。保罗站在“基督台前”之时,他个人的奋斗要蒙悦纳(5:10)。他立了志向,不是为了在上帝面前赚取功劳,也不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恶,更不是为基督所赐的义添加什么,而是为了在救赎同胞的工作中与基督合作(林前15:9,10;西1:29)。同样他立了志向,使他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返照基督,因为他知道这是在主面前蒙悦纳被接受的。忠心和不忠心信徒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为了得上帝的嘉许,另一个是为了得人的嘉许。那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基督而生活的人,不会将他的时间花费在安逸和赋闲之事上,或追求属世的快乐上(加1:10)。

据说古时的炼金者,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坩埚中融化的金属,直到他能看见自己的脸从其中反射出来。这样他就知道这金是纯净的。基督也是如此,他期待在我们身上返照他的形象(参伯23:10)。与基督相像是我们的特权,正如经上所说他“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3;参来11:5)。我们所做的是因为正确的或因为上帝的要求才做,与因为为基督的缘故做成它会得到喜乐才去做,这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出于责任感而去做正确的事是值得称赞的,而出于对主的满腔热爱去做的又是更值得赞赏的。正是基督的爱激励保罗过了他所过的生活(林后5:14)。遵守上帝命令的担子,会因为爱的推动而变得轻省(见太22:28-30注释;参罗8:1-4)。诚心取悦上帝的心愿能够使基督徒准确无误的察觉何者出于恶,何者出于善(见罗8:5-8注释)。

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见第6,8节注释。

得主的喜悦。保罗最关心的不是他是否继续存活,或他地上的劳苦是否结束。他所关心的就只是无论可能发生什么,他的生命应当得蒙上帝的悦纳(见提后4:6-8;见太25:21;路19:17注释)。


林后5:10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本会注释】

因为我们众人。“因为”一词就连接了这一节和前面的内容。预料到在审判大日将要被召站在上帝面前,也是保罗如此诚挚寻求得主喜悦的一个原因之一。作为基督的使者,保罗决心忠诚无私的履行所托付与他的信赖。对于那些认为那日实在严肃的人,必定永远殷勤认真地寻求以上帝为第一,在日常生活中得他的喜悦。

末后的审判对于辨明上帝的品格和公义是必要的(诗51:4;罗2:5;3:26)。在现今世界的状况中,最好的人常多受最多的折磨,而最坏的人却飞黄腾达(诗37:35-39;参启6:9-11)。上帝的品格决定了在末日必要使行善的得赏,作恶的遭报。这种事态现在并不存在,因此必须有这么一天,今时的错误要被归正。为了使基督向黑暗之君及其随从夸胜,这也是必要的(赛45:23;罗14:10,11;腓2:10;《善》第四十二章),并且基督要将那用他自己的宝血所赎买的归于自己(来2:11-13;参约14:1-3)。

显露。希腊语phaneroo,“显扬”,“使被看见”,“使被知晓”,“公开展示”,“公开”。在哥林多后书这个词出现了九次。在那大日,人们不只是在审判台前露个面,并且都要以他们本来的样式显露出来。他们生活中的秘密都要赤裸敞开(传12:14;罗2:16;林前4:5)。所有的都会有个公正的听讼(参犹15)。没有人会在不在场或被人代理的情况下受审(罗14:12;参雅2:12,13)。

。希腊语bēma,“加高了的讲台”,是罗马正式审讯的执行处。基督将是最终的审判官(太11:27;约5:22-27;徒17:31;彼前4:5)。他是尤其适合于这项任务的。他是世界的创造主,也是救赎主。一想到我们的救主将要成为我们的审判官,不禁肃然起敬。他曾取了那些将要到他台前受审之人的本性,那些人的命运他将要给予决定。他凡事受过试探,与他们一样(来2:14-17;4:15)。他站在人的位置上。在基督里神圣的智慧与人的经历相联合。他的理解力与洞察力是无限的(来4:13)。在基督身上,上帝的公义与完美人性很好的合为一。在“审判众人”的角色中,父上帝与基督合为一(来12:23,24),并且蒙启示的约翰看见了千禧年结束时,父上帝在“白色的大宝座”上(启20:11,12)。

按着。人的行为将要与那伟大的行为标准,上帝的律法相比较(传12:13,14;罗2:12,13;雅1:25;2:10-12)。在末后大审判时,义的标准不是模糊的,因此那时再呼吁神圣的怜悯就太晚了,不能使人逃脱公义的审判(加6:7;启22:12)。

本身所行的。也就是现今的生活(见第6节)。显然,这时的宽容时期限于人在现今世界存活的时间,在身体死亡时就终止了(第1节)。

受报。希腊语komizo,“受到报酬”,“关注”,“实施”。或善或恶,人的行为都被记录在天上(传12:13,14;参弗6:8;西3:25;提前6:19)。


劝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

林后5:11 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但我们在上帝面前是显明的,盼望在你们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本会注释】

可畏的。希腊语phobos,在圣经中别处常被译为“害怕”。这种“害怕”与失丧的罪人有一天所将要经历的恐怖是全然不同的。虔诚的敬畏是智慧的开端(诗111:10;箴9:10)。与以赛亚在上帝面前所感受的深深敬意是同义的(赛6:5),是基于对上帝的品格、威权和伟大的认识,以及感到自己的不配。这是真虔诚的根源和主要推动力,它防止了自负(见箴26:12),威慑了罪恶(代下19:7;伯1:1,8;28:28;箴8:13;徒5:5)。它能够使我们脱离所有其他的恐惧(箴14:26,27;19:23)。那敬畏上帝的人就能脱离所有的忧虑。对主的敬畏就是对可爱之天父的尊敬崇拜和顺服敬爱(诗103:11;参诗111:10)。见诗19:9注释。

劝人。见20节注释。

我们……是显明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上帝都清楚,正如希腊语中所暗含的,自始自终上帝都是清楚的。上帝充分理解保罗要取悦于他的崇高目的,此外更重要的是,保罗相信哥林多信徒现在也因此被说服了。也许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是很多,已经被试探怀疑他的美好信心,他渴望他们能够认清事实,呼吁他们以自己的良心来审断。作为基督的使者,他的真正品格(20节)现在在他们众人面前应该是显明的。


林后5:12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

【本会注释】

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综观给哥林多教会的两封书信,保罗已经辩护并显明了他的职分,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是为了赢得哥林多信徒对他自己作为上帝的信使和他所传的信息的信任。他在他们中间的传道曾是带着能力的(林前2:4;林前15:1,2)。他是他们的属灵父亲(林前4:15)及属灵事情方面的领袖(1:1)。他的职分是属“属灵”的,而不是“字句”的;是关乎内心的改变,而不是外在的表现(林后3:6)。他举荐的基础是他所宣告的明了纯净的真理(4:1,2),以及为真理的缘故保罗所曾忍受的牺牲和患难(林后4:8-10;11:21-30)。所有这些都可能被哥林多人解释为夸口。毫无疑问,对于保罗在前书中所作的这些声明,许多已经作了这种解释,因此这里用了“再”字(参林后3:1)。他现在直截了当的向他们宣告,他信上所说的一切都不是自夸。他的目的是回复那些诋毁他使命之人的恶毒的评论。

。希腊语aphorme,“实施的基础”,“出发点”,“动机”(译者注:英文译为“有机会”,“occasion”)。保罗现在列出了促使他为自己的职分辩护的目的。哥林多人当时正在从事与福音敌人的属灵战争,这些人是在教会中企图谋取领导权的,企图通过侮辱保罗以抬高自己的。他们曾经带着以推荐信的形式的信任状来到哥林多,这些信大概是从犹太的弟兄那来的。他们把保罗描述成是一个自作主张想一步登天的人,并且说他们自己是有使徒的权威授权的(见林后3:1注释)。不仅如此,他们声称自己是领袖,是“基督的仆人”(林后11:22,23)。保罗指着他们说是“行事诡诈”的“假使徒”(林后11:13)。显然,相当一部分哥林多信徒已经被这些人欺骗,就是那些密谋策划要取得哥林多教会领导权的人。保罗声明,他为自己的职分辩护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向教会提供正确的信息及恰当的答复,好使那些假使徒无言可答。

。也就是以某人或某事为骄傲(见林后1:14注释,该处同根的名词译为“夸”)。译者注:本节中英文译为“荣耀”,“glory”;林后1:14英文译为“喜乐的”,“rejoicing”。

外貌。直译为“脸面”,“脸色”,因此也就是“外表”。这些自以为是的假使徒并不是像他们所假装的,所表现的那样。他们或许有“荐信”,但是他们内心并没有圣灵的凭据,就是那悔改归正并成圣之男女内心所有的证据(见林后3:1-3注释)。对那些以外表审判人的人来说(见撒上16:7),这些假领袖给人的印象要超过保罗所给人的(见林后10:10)。有些哥林多人还被诱导嘲笑保罗个人的缺陷──他肉体上的缺点和他不佳的视力(林后10:1,17,12;12:8-10;加4:13-15;见怀爱伦关于林后12:7-9EGW的补充材料)。此外,保罗承认自己是“言语粗俗”的(林后11:6)。声称具有至高职分之权威的这些假使徒,显然是基于他们与年长使徒亲密的个人关系和对希伯来正统“字句”的严格附从(见林后3:1-3注释)。他们所夸口的纯粹是基于外在的价值。他们似乎忘却了那些保罗所选择要夸口的──如果他必须夸口的话──更崇高的,属灵的品质(参加6:14)。


林后5:13 我们若果颠狂,是为上帝;若果谨守,是为你们。

【本会注释】

癫狂。希腊语,“摔出原位”,因此就是“疯了”或作“精神病的”。也被定义为“令人惊讶的”,“使人吃惊的”。根据上下文,这里应是前一种定义。保罗的敌对者们显然曾指控保罗为心志疯狂的人,可能是基于他们对他的神奇转变,他的异象(林后12:1-4;加1:12),他对上帝火般的热情,他显然招致的几乎必然的殉难(林后12:10)以及他那带有革命性征的教训。几年之后,非斯都也同样指控他(徒26:24),那曾是耶稣的朋友的,也曾敌对耶稣(见可3:21注释;参太12:24)。

是为上帝。保罗生活和服务中被他的敌对者所指控为心志疯狂的那些方面,事实上正是他献身于主的证据。

谨守。希腊语existēmi,“思想清醒的”,“思维正常的”,“癫狂”的反义词。清醒适度的行为表现是为了信徒的得救和利益。保罗并不在乎这些指控。如果他的敌人果真以为他是精神病人,那又何妨呢?他的思想中只有一个目标──上帝的尊贵和荣耀以及同胞的得救。

是为你们。保罗是为别人而生活竟忘了自己的人,正如他从未停歇的劳苦和频频的患难所证实的。


林后5:14 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本会注释】

。希腊语agapē(见太5:43,44;林前13:1注释)。

基督的。毫无疑问,保罗指的是基督对他的爱,而不是他对基督的爱(见罗5:5;8:35,39;林后13:14;弗3:19;参《证》第四册,457页;《证》第七册,139页;《助》第七章)。尽管除了基督的爱没有什么足以有力量掌管人生,但我们对他的爱也是重要的,这是确实的。但基督对我们的爱永远是主导因素──“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一4:19;参约3:16)。

激励。希腊语sunecho,“团结一起”,“紧紧把握”,“催促”,“激动”,“控制”。那选择由基督之爱引导人生的人,将不至于偏离责任的道路,无论偏左还是偏右,却会像保罗一样在主的工作上努力向前,大胆无畏,并且心意专一(见徒20:24;林后4:7-11)。是基督的爱保守信徒在狭小的窄路上安然无恙(见太7:13,14注释)。

我们想。或,“我们已经决定,”“我们深信。”在14,15节中保罗有关献身的声称,毫无疑问表达了有关他转变之时的决定(见徒9:6;26:19)。从那时起,基督赎罪的伟大真理就一直是他生命中的激励和控制因素。

既……就……。希腊语ei … ara。上下文证据(参10页)表明省略ei。如果照此省略,ara应该被译为“因此”,“从而”,“所以”。

一人……替众人死。基督的代死,他代替罪人受死的事实,没有给任何疑问留下余地,就如“既”字所暗示的(见赛53:4;太20:28注释)。基督取了亚当的地位,就做了人类的头,并且作为人类的代表死在十字架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死了就是全人类都和他一同死了。因为他代表所有的人,所以他的死就是代替所有的人死(彼前3:18;约一2:2;4:10;见罗5:12,18,19注释)。在他里面,所有人都死了,他完全偿还了律法的要求(约3:16;罗6:23)。他的死足以为所有罪恶的刑罚付上赎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盘拯救,因为每个罪人自己必须接受救赎主的赎罪,以使其在他个人身上生效(见约1:9-12;3:16-19注释)。另一方面,把“众人”限定为想像上的被选上的少数,而把剩余的人类排除在有权使用十字架的救赎恩典之外使其注定灭亡(见约3:16-21;弗1:4-6),乃是没有圣经根据的。

基督的死不只是为罪提供了挽回祭,从而拯救悔改的罪人脱离第二次的死亡(见启20:5,14),也使他们的堕落的、未重生的本性死去了,又使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见罗6:3,4;参加2:19,20;腓3:10;西3:3注释)。


林后5:15 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本会注释】

那些活着的人。保罗着手深化基督之死的重要性(见14节注释)。他讲述了这样一些人的经历,他们“受洗归入(基督的)死”,并且已经复活,“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6:4;参弗2:5-7)。从法律角度来说,他们的罪债被勾销,在上帝面前他们是公义的。从属灵角度说,借着神圣的恩典他们能够过上帝所悦纳的生活,从此时此刻直到永生。这里所要强调的是,从自我到上帝完全的再定位。新生命就见证了圣灵有改变人心的能力。无论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大事,内心最热烈的情感和最充沛的精力都献给了基督。这生命带来圣灵的果子(加5:22,23)并返照了照上帝旨意而行之人的内心的快乐(诗1:2;119:97)。对上帝和身边之人的爱,成为生命中的主导动机,而上帝的荣耀是所有思想和行动的目标。这样的生活对罪恶就会越来越敏感,对自己的需要越来越清楚,并越来越依靠基督的恩典。


林后5:16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本会注释】

我们……认人。也就是我们评价。在希腊语中,“我们”一词是强调表示的。保罗使他自己与其他人形成了对比,很可能就是与他在哥林多教会的反对者们形成了对比,那些人强调“律法”的字句,而且过分注重外表(见林后3:1-3;4:18注释)。

凭着外貌。保罗拒绝根据外在的表现来评价一个人。诸如人们所要考虑的国籍,祖籍,教育,文化,财富,地位和人的称赞,并不是保罗所要用以审断人的标准(参林前1:26;林后1:17)。“新造的人”(林后5:17)才有价值。保罗现在是以基督的观点来评价人,根据他们的品格和对属灵事物的态度(见太5:19;7:20-27;12:46-50)。这一判断人的新标准是基督之死和荣耀复活的另一结果。成熟的基督徒,看每一个人都是要被拯救并恢复上帝形象的罪人,因此成为天国的候选人。外在的表现丝毫没有价值,重要的是心灵(见撒上16:7;林后4:18注释)。根据这样的观点,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可能是极穷的人,而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可能是全然无知的(见太6:19-34;林前1:21-23;西2:8注释)。

认过基督。在悔改之前,保罗显然是纯粹以人的观点来认识基督──当他是一个被人轻视的拿撒勒人,一个出生卑微没有受过正统教育的人,一个贫民,一个曾被弃绝并且被钉十字架的冒名顶替的人。数个世纪以来,无以计数的体贴肉体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今天也充满了,对基督本人主义的评价。有学问的人说他是个伟大的教师,哲学家看他是一个真理智慧的哲人,社会学家称其为伟大的社会改革家,心理学家视他为研究人性的高深学者,神学家以他为世界伟大宗教奠基人中的开山始祖。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耶稣至多是一个世界上的伟人中最伟大,最具智慧,最好的一个人。学术界几费周折重新对人类耶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予以定义,但是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深入研究他的神性和作为拯救人类脱离罪恶的救主之角色。如果像读其他书籍一样来读圣经,那么所看到的基督就只不过是一个和其他人一样的人。根据耶稣生活的已知事件,对他形成崇高的概念,从他的教训建立一个美好的道德体系,但是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福音真理,这是可能的。属血气的人无法认识他的神人两性,既是上帝之子也是人子(太16:17)。唯有属灵的洞察力才能够洞悉属灵的事(林前2:14)。在基督耶稣里新造的人(林后5:17)不会将历史中的基督最小化,而是能够超越人们对他的那种概念,将这个卑微人物彰显为主上帝。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的思想被圣灵光照。“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12:3)。

如今。也就是自从他悔改以后,当他的观点发生改变时。在此之前,他是以狭隘的犹太主义眼光看待基督和其他人的。作为扫罗,保罗在基督身上看不到能够使他“羡慕”救赎主的“佳形美容”(赛53:2)。其无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恨恶作为弥赛亚的基督和他的随从者(徒8:3;9:1)。

不再这样认他了。就是指未转变之前他所持守的未重生的观点。保罗现在是以个人的经历来认识,不只是根据道听途说。保罗在哥林多的反对者根据自己与耶路撒冷使徒甚至可能是与耶稣的关系,声称有更大的权威和特权。但是强调“凭着外貌”认识基督,导致人们夸大那些肉眼所见的暂时的关于他的事情,而降级或者忽略了他的生活和教训中所外在及内含的更高的属灵真理。


林后5: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本会注释】

在基督里。保罗特别喜欢的关于什么是基督徒的定义。当他成为基督徒,就是受洗“归入耶稣基督”(罗6:3),从此以后,他的新生命是以基督为中心而生活(约15:3-7)。他与基督联合,完全服从于他的生活、能力、影响和话语。保罗的整个生活都在一个新的属灵氛围中运行,没有任何例外。

只有“在基督里”,罪人才能蒙上帝悦纳(腓3:9)并维持新生命的生存(约15:4,5;加2:20)。生活中的喜乐哀伤、胜利和患难都是“在基督里”的(罗14:17;腓3:9,10)。就连死的毒勾都被夺去了,因为那“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是有福的(启14:13)。基督教将人的每一个经验和责任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在基督里”一词所指定的关系。

造的人。希腊语ktisis,“创造,”“被造物”,“创造物”。当一个人被基督之爱激励时,就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上帝而活,看一个人也不再是凭着外貌,而是凭着心灵,认识基督也是根据心灵而不是根据肉体,他必须被造成一个新人。要将一个失丧的罪人转变成一个“新造的人”,也需要同样的创造之能,就是起初带来生命的能力(约3:3,5;罗6:5,6;弗2:10;西3:9,10)。这是出于超自然的运行,完全与常规的人类经验无关。

这种新的本性不是像一些人所假想的是继承了人的优良道德品质的产物,只是需要发扬和进深。有成千上万的所谓道德伟人,并不声称自己是基督徒,他们并不是“新”造的人。新的品性不只是想要做或决定做得好的产物,不只是思想中赞成某些教条,也不是把一系列的观点或感受改变成另一套,甚至也不只是从罪而生的哀痛;而是超自然能力介入人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人向罪死而获得新生。因此我们就成为新造,像基督的样式,被收纳为上帝的儿女,并走上新的道路(见结36:26,27;约1:12,13;3:3-7;5:24;弗1:19;2:1,10;4:24;多3:5;雅1:18)。这样我们就与上帝的神圣性情有份,并有权拥有永生(彼后1:14;约一5:11,12)。初信的信徒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全成长、成熟的基督徒;他最初在属灵上是缺乏经验的,稚嫩而不成熟的。但是作为上帝的一个儿子,他确实有特权、有机会长成基督完全的身量(见太5:48;弗4:14-16;彼后3:18注释)。

变成新的了。见罗6:4-6注释。原文证据支持(参第10页)省略“凡事都”,17节的后一个从句因此可以读作“他们变成新的了”。


林后5:18 一切都是出于上帝;他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本会注释】

一切。也就是特指林后17节中所说的“新”的东西,因此也指新的职分(林后3:6;4:1)和品性的新的洞察力(林后5:16)。上帝是所有这一切的源泉。

和好。希腊语katallage,“交换”,“和好”,“重蒙眷爱”。罗5:11的“和好”也是同一个希腊词(见该处注释)(译者注:该希腊词在本节中英文译为“reconciliation”,和好,罗5:11译为“atonement”,赎罪)。在新约圣经中表示重新得回上帝的喜悦(见罗5:1,10;西1:20)。与上帝和好这一概念就暗含了过去上帝和人之间是伙伴关系,而现在存在的是彼此分离的状态(罗8:7),上帝主动采取措施终结这一状态,因此人类又能够享受和上帝的伙伴关系。

和好并不涉及上帝这一方的改变,因为上帝永不改变(玛3:6;雅1:17;参来13:8)。不是上帝需要与人和好,而是人需要与上帝和好(见林后5:18-20;弗2:16;西1:20-21)。在上帝这一方从来没有什么敌意。人有时候认为上帝是一个很严厉的法官,是愤恨罪人的,是一个难以和解、无怜悯却乐于刑罚的。这样的描述是误解了上帝并公然侮辱了他。基督不是为了平息上帝而不得不钉十字架,却是为了证明上帝的爱。上帝并没有要求他的儿子受死,而是出于无限大爱的心怀赐下了他(约3:16;约一4:9;见罗3:25注释)。另一方面,上帝不会否认他自己的品性,而将律法置之一旁,改变违背者的结局,他的律法就是他品性的表达。上帝一向恨恶罪恶。从公平来说,他不会同样对待良善和邪恶。赎罪并没有改变律法,改变的是由违背律法产生的憎恨。和好通过代人履行律法的要求而移除憎恨。


林后5:19 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

【本会注释】

就是。在现代英语里,意思是“即”,“就是说。”

上帝在基督里。希腊文中第一个子句更清楚的译法是:“上帝在基督里[或“藉着基督”]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人们必须认识到尽管是圣子死在了十字架上,但是他是作为“上帝的羔羊”而死的(约1:29)。

叫世人与……和好。罪的进入使人与上帝为仇,基督到这世界来的目的就是要得回人对上帝的感情和忠诚。

不将……归到。或作“不算账”,“不将……计算到”。过犯是记录在那里的,控告那些犯罪的人,但是神圣的怜悯和公义发明了一个方法来处理罪犯,使他们就像是无罪的一样。罪就是债(太6:12),罪人在某一天是一定要交帐的(参太25:19)。但是上帝不再把罪归到那些已经通过基督与他和好的人(诗32:2)。

过犯。见太6:14注释。

将……托付了我们。这是上帝之爱和他愿意赦免的进一步的见证。和好的信息仿佛已经存留在那接受之人的思想心灵中,为要分享与他人。

道理。见约1:1注释。


林后5: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象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

【本会注释】

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希腊语presbeuo,直译为“年长的”,因此就是“作为年长的”,“作为使者”。这一词刻画了使者以高贵、老练著称的特征,因此被授予权利。基督的使者变成这样乃是由于先于别人献身与基督和他的事业(见徒14:23注释)。他们因忠诚(林前4:1,2;提前1:12)和热心,个人对福音伟大真理的认识和经验,以及他们在学习、祈祷、得人、建造教会上的殷勤而超群出众。没有比成为基督和天国的使者有更高尊荣和美名的。

就好像上帝。那讲说“和好的道理”的正是基督的使者(19节)。上帝通过他的使者向人说话,就如上帝通过基督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有关上帝对罪人的关注的讨论,见赛1:18;耶44:4;结33:11;何11:8。

替基督。直译为“为基督”,也就是代表基督。基督的使者决不是取代基督,只是藉以使和好之事生效的人。他决不是祭司式的中保,因为“在上帝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2:5)。在基督里已经提供了和好。传道人只是作为向他人传讲“和好的道理”(林后5:19)的媒介,并不是其创造者和施与者。他带领男女到上帝面前,在上帝那里经历他们个人与上帝的和好。他的工作就是使人相信上帝已经在基督里叫人与自己和好。每一个信徒因此都有权接近,并直接与上帝相交(罗5:1;弗2:13,16-18;3:12;来4:14-16)。

求你们与……和好。上帝是和好职分的创造者、施与者,人是接受者。人不能通过对过去罪恶的哀伤而达到与上帝和好,也不能通过辛苦的履行服侍,或是通过实践某些成文的礼节与上帝和好。他们接受和好的唯一可能,就是通过悔改他们的罪恶并接受上帝神圣的怜悯。


林后5:21 上帝使那无罪(无罪:原文作不知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

【本会注释】

使(基督)……成为罪。也就是上帝看待他就像是一个罪人,而实际上他并不是(见《历》第一章)。21节中所陈述的真理是圣经所有经文中最为高深和最具意义的。这一节总括了救赎的计划,宣布基督是全然无罪的,他作为祭牲的替代性,以及借着他人类得以脱离罪恶。见约3:16注释。

不知罪。耶稣如何能够来到这世界成为人并且“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罪”(来4:15),这是深不可测的奥秘。他从来没有犯罪,无论是在言语上,思想上,或行为上。在他一生的整个生活过程中,在每一个方面他都始终远离罪恶。在世界上,他过了圣洁无暇、纯洁的生活,即使在意识中也总是与他父的旨意相和谐的(约8:46;14:30;15:10;来7:26;见约一附注;见路2:52注释)。基督,无罪的那一位,他以温暖的爱心取了有罪的人性,并经历了那困扰我们的试探,丝毫没有被试探胜过。他“将自己与罪人视同一体(《历》第十一章)。当他在十字架上,就是他为之来到世界上的那个时刻(约8:20;12:23,27;13:1;17:1;18:37),他“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孽”(来9:28)并且成为“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

世上罪人的罪恶都归到了他身上,所有的罪都像是他自己的(赛53:3-6;彼前2:22-24)。“他被列在罪犯之中”(可15:28)。基督变得与罪恶同为一体,他是在事实真正意义上承受罪恶,并感受与上帝隔绝的可怕。

上帝的义。见罗5:19注释。正如我们的罪归到基督身上,就像是他的罪,那么他的义就归于我们,就像是我们自己的义。

提要

1他已经证明自己是基督忠实的执事,通过他的劝勉,3和正直的生活,4以及为福音忍受各种患难和耻辱。10在他们中间他更是大胆的向他们讲说,因为他的心是向他们敞开的,13他期望他们能再有同样的感情,14并劝勉他们脱离拜偶像之人的社会及其污染,使自己成为永生上帝居住的殿。


林后6:1 我们与上帝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

【本会注释】

同工。合作的原则对于个人属灵上的成就和基督徒服务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上帝没有免去人自愿的合作(《历》第五十八章)。人行善的能力完全取决于他与上帝合作的程度(参约5:19,30;《历》第三十章)。基督的传道人和工人不要企图靠着他们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工作,上帝没有留下他们去依靠他们自己的策略或他们自己的资财。在基督和他的使者之间的这种合作是那么紧密并持续以致“他们能作成全能者的事工”(《历》第八十六章)。基督不只是一个观察员,仅仅是观察;在他们所做的所有工作中,基督都是一个活跃的参与者(腓2:12,13;参来1:14)。

受。希腊语dechomai,这里指“欢喜地接受”,“满意地接受”,“信奉”。在思想上接受上帝的恩典而没有实际受到它的福惠,这是可能的。基督将这一真理在那撒种在石头地和荆棘中的比喻里阐明了(见太13:5-7注释)。尽管哥林多人对保罗先前的劝告有所回应并与上帝和好,但这是不够的。他们个人的得救工作,还没有完成。当人与上帝和好时,基督徒的生活刚刚开始,因此要进入到与上帝之间的新的关系中去。在和好的那一刻他们是在得救的状态上,这是真实的。藉着上帝的恩典他们被称为义。但是,基督的福音不只是赦免过去的罪恶,它也预见品格的改变,其目标是罪恶无法入侵的生命(见罗6:5-16;林后1:22;3:18注释)。一接受上帝的恩典,就带来称义,而成圣则需要随后持续不断的接受恩典。

恩典。见罗3:24注释。

徒受。也就是没有任何有用的目的(参赛55:10,11)。重要的是我们接受恩典的方式,及持续的接受(见太13:23;徒2:41注释)。

徒受上帝的恩典──

1. 当它被忽视时。持续的疏忽可能导致我们的心听不见上帝的声音。一本旅行指南对于不潜心研究指南或不遵照其指示而莽撞前行的游客来说,是毫无价值的。

2. 当它被曲解为用来遮掩罪恶的时候(罗6:1,15)。一些毫无圣经根据的论点认为上帝的恩典废除了他的律法(见罗3:31注释),被一些人提出来作为任意妄为而不遵从上帝的借口(来10:29)。

3. 当它被掺入人的思想和办法时。当人们寻求通过死守律法来在上帝面前赚取功劳时,就徒受了上帝的恩典(罗6:14,15;加2:21;5:4;弗2:8,9)。

4. 当它只是被人从理智上接受,没有付诸于生活实践时;当它没有净化心灵并使人完全而热切地顺从上帝的道时。理解却不应用,就像是一边研究食品的化学性质而一边又不顾一切的盲吃(太7:20-24)。

如果除了当初被称为义之外,没有任何的进步,那么就是徒受上帝的恩典。就没有任何作用。有时候准备启动一个泵以使其运行,是必要的,但是准备启动本身并不是目的。同样,上帝施与恩典使那悔改的罪人称义,但只是为了使其置身于继续接受恩典以便帮助他过无罪生活的位置。因着恩典称义只是基督徒生活的开始。


林后6:2 因为他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本会注释】

我应允了你。这一节是对接受神圣恩典(1节)的附加评论。包含了这样一个强烈的呼求,愿望人能寻求与上帝和好,免得徒受上帝的恩典。这里引用了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赛49:8(见该处注释)的经文。以赛亚遥望那“拯救的日子”,就是弥赛亚时期。保罗在这里承认预言已经在基督身上应验。基督的第一次降临开创了一个有利于得救的时代(见《历》第三章)。只要基督继续为罪人代求,那“拯救的日子”就将持续不断。

拯救。就是指帮助。

悦纳的时候。就是指悔改的罪人被悦纳的时候(见赛49:8注释)。

拯救的日子。是指宽容之灯仍然亮着的时候(见约12:35)。最终,恩典的时期将要结束,当那个时候,弃绝上帝恩典的人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人常常拖延,因为他们认为拯救的日子是无期限的,而那些暂时的事情总是优先考虑,快乐总是要追求的,明天悔改相信总是比今天更容易。他们忘却了这一点,人得救并战胜罪恶的唯一时间就是现在,胜利一拖延就是失败。拖延既是愚蠢的,也是危险的。寿命可能会缩短,心志和体力的衰败会使对属灵事物的关注成为困难甚至不可能。心灵可能永远的刚硬了,对于得救的愿望也可能丧失了,圣灵的感动也停止了。拖延最终就等同于拒绝。


林后6:3 我们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碍,免得这职分被人毁谤;

【本会注释】

妨碍。直译为“绊脚的机会”。保罗渴望实行他的职分(参第1节),以使世人在他这一方面没有拒绝上帝恩典的借口。因此他自己的生活一定要与他所传讲的福音完全一致。在3-10节保罗例举了他的生活与他所传讲之信息协调一致的证据。作为一个传道人,他使哥林多人没有理由可以责备他。

职分。可以引用原文证据(参第10页)支持读作“我们的职分”。保罗这里所说的是他自己作为基督的一个使者的服务。他曾受过患难、劳苦,钻研、传讲上帝的道,以避免有任何被敌对的机会(林前8:13;10:32,33;腓2:15;帖前2:10;5:22;参10:16)。然而,在哥林多有一批人敌对他。如果没有传道、没有行动,或许没有人来敌对。对于有些人,即使是真理和圣洁也都受到敌对;人听了耶稣的道,就因他生气(约6:60,61,66)。对于其他人,任何对罪恶或错误的警告都会冒犯他们。但是对于真正的基督徒,福音使者显明骄傲、不敬、狂妄、不良习性或行为、无礼或粗俗,都不会冒犯他们。

只要可能,福音的执事总要“与众人和睦”(罗12:18),而耶稣和保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起敌意。耶稣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并警告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36节)。没有哪个基督徒比基督遭遇更多的敌人,而他的门徒们被指控为是“搅乱天下的”(徒17:6)。在每一个时代,上帝的仆人总是无可避免的要遭遇冲突。基督徒的品格和上帝公义的标准经常成为罪人享乐的绊脚石,而恶人则倾向于控告那些对他们的恶行发出警告的人。没有哪个传道人可以希望如实的传讲真理而不受到人的敌对,就是那些被证明生活不正当的人。


林后6:4 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上帝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

【本会注释】

表明自己。保罗再度提到有关荐信的问题,就如他在这封书信中经常提到的(林后3:1-3;4:2;5:12;10:12,13,17,18)。他试图要清楚的区分正当的荐信和那种假冒的。在林后6:3-10他引荐自己的职分,提到自己个人的操行和劳苦的生活以及为基督受的患难。真荐信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言语。

忍耐。希腊语hupomone,“坚定”,“不屈不挠”,“忍耐”,“耐心等候”(参路8:15;21:19)。

患难。希腊语thlipsis,“压迫”,“穷困”,“艰难”,直译为“挤压在一起”,“压力”(参1:4,8;2:4;4:17等)。

穷乏。希腊语anagkai,“灾难”,直译为“严重的压力”。

困苦。希腊语stenochōriai,“可怕的灾难”,“极度的患难”,直译为“狭隘的空间”。这个词描述了一种极度的状态和紧迫的需要,而人被包围其中,可以说没有移动的空间。保罗这里指的是极度的困难,似乎不可能的情形,就如以色列民面对红海(出14:1-12)。


林后6:5 鞭打、监禁、扰乱、勤劳、警醒、不食、

【本会注释】

鞭打。或作“殴打”,“击打”。见太10:17;林后11:24,25注释。

扰乱。希腊语akatastasiai,“无秩序状态”,“骚动”,“混乱”。在路21:9同样的单词被译作“扰乱”(译者注:该希腊词语在本节中英文钦定译为“tumults”,在路21:9译为“commotion”)。保罗和他的同伴们常是这些“扰乱”的对象,并常被控告是始作俑者。在这种情况下,使徒是极其危险的。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徒13:50),在路司得(徒14:8-19),在帖撒罗尼迦(徒17:5),在哥林多(徒18:12),在以弗所(徒19:23-41)以及在耶路撒冷(徒21:28-31;23:7-10)他们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

勤劳。可能是指保罗劳苦做帐篷和在他的使命工作中的辛劳(林前3:8;4:12;15:58;帖前2:9;帖后3:8)。

警醒。或作“不入眠的”(徒16:24,25;20:7,31)。

不食。可能包括在饮食上甘心节制(徒9:9;徒13:2;徒14:23)和因为穷困或其他原因忍饥挨饿(林后11:9,27;腓4:10-12)。


林后6:6 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

【本会注释】

廉洁。至此保罗已经例举了在他行使使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参林后4:8-11;11:23-27)。现在他开始提说那些积极的道德品质和属灵品格,就是作为一个基督教传道人生活中所必须特别具有的特征,并且证实他作为基督使者的权限。这些积极的品格使得他能够恒心坚忍面对环境中所临到他的凌辱,迫害和贫穷。借着上帝的恩典,这些经历使得他的品格更为成熟,高贵和纯净。毫无疑问,保罗在这里即指纯洁的动机,也指纯洁的行为,包括思想和身体的贞洁。作为无可指责的执事,纯洁是首要的要求(参林后11:2;帖前2:10;彼前3:2;约一3:3;见太5:8注释)。

知识。是指关于天国的,包括在圣经中所启示的神圣真理的整个领域。真正的信仰不是以无知作为丰盛的宴席。每个基督徒所负有的最为严肃的义务之一,就是清楚地、明白地洞察在上帝的圣经中所展示的福音。见路1:77;11:52;林前1:5注释。

恒忍。希腊语makrothumia,“忍耐”,“恒心”,“坚忍”,“忍受”。恒忍的品质使得传道人能够始终忍受错误,失败和愚蠢,就是有时候在那些未来的皈依者身上所碰到的,也常常在那些抵挡真理的人身上碰到。

恩慈。希腊语chrēstotēs,“道德上的美善”,“正值”,“良善”(见罗3:12注释)。知识本身会导致人的骄傲和不容异说(林前8:1-3)。许多声称是基督徒的人宣称明白真理,却发现不能为信仰辩护,除非借着热情激昂的争论。他们不能够心平气和地与那些有异议的人谈论真理。基督的传道人尤其需要防备这种非基督化的倾向。特别是在迫害之中,在被错误指控时,或者在信徒不能按他们所当做的赏识他的时候,他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保守他自己的心灵。

圣灵的。圣灵是培养所有这些美德的积极的力量(加5:22,23)。如果没有圣灵的工作,在某些程度上,至少在表面上,拥有这些美德也是可能的,但是决不是完全的。

爱心。希腊语agape(见太5:43,44注释)。福音传道人最崇高的品格就是这一个最为重要和联络全德的圣灵果子(见林前13注释)。有关“爱人不可虚假”的注释见罗12:9注释。如果没有这一品质,基督的使者就会成为刚硬、冷酷、自我满足和挑剔的人。没有爱就不可能有纯洁和能力。


林后6:7 真实的道理、上帝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本会注释】

真实。见约1:14;8:32注释。对传道人的要求,没有什么比如实宣传真理,既不增添也不缩减这一要求更为严格。作为真理的化身,在生活、言语、行为上,构成了真实性的最终检验。上帝是真理(诗31:5;耶10:10),真理是永恒的,正如上帝是永恒的(诗100:5;146:6)。基督道成肉身就是真理的完美启示(约14:6)。真理必须是要殷勤追求的,必须作为重生(雅1:18)与成圣(约17:17)的途径,以及日常行为的模范(约三3,4)。如果真理只是作为理智的概念来接受,那么就毫无价值(约3:21;约一1:6),全心全意地接受真理就意味着完全遵从上帝所启示全部的旨意。拥有并实践真理是一个真基督徒的标志(见太7:21-27注释)。

大能。希腊语dunamis,“力量”,“能力”,“与生俱来的能力”。真理和大能是相辅相成的。上帝的真理若没有上帝的能力就没有实际价值。只是大能本身,而没有真理,就会导致压迫。真理和大能都来自上帝,二者都必须在爱的掌管之下(见林后5:14注释)。宗教信仰唯一有效的权威就是在上帝的道中阐明真理,借着上帝的大能应用在生活中,并且保持在上帝之爱的控制之下。

仁义的兵器。保罗运用战争的比喻来描述基督徒的命运(弗6:11-17)。披带基督的全副军装就是披带他的义。


林后6:8 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

【本会注释】

荣耀羞辱。8-10节例举了一系列的对比(参林后4:8-10)。大部分的,如果说不是全部,这些经历保罗都经历过了,连同最近在哥林多教会的危机。保罗对这些时刻变换的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使他值得被荐为福音的执事。他保持忍耐和勇敢,因此就总是有好的结果。

一方面,他已经为人所尊重(加4:14),另一方面,也受侮辱和诋毁(林前4:11-13)。但他总是以基督的精神来回复,并与他的命令相和谐(太5:38-42;路6:22;10:16;加1:10)。在哥林多的假使徒曾恶言攻击他。还有人藐视保罗的讲道和他的职分,并说他是冒名顶替的(林后2:17;4:2;见11:22)。对于保罗,这不过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能与基督的苦难有份(腓3:10;参太5:11;彼前4:14)。保罗和他的同工既没有藉着表现出怨恨也没有藉着表现出自高冒犯任何人。


林后6:9 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

【本会注释】

似乎不为人所知。就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可能保罗是指缺乏荐信(林后3:2)。相反,犹太化分子(见林后11:22注释)认为他们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同样地,世人不认识我们的主(约1:10)。甚至他的兄弟也没有认出他。他同城的人只是以他为“木匠的儿子”(太13:55)。属灵的盲目使那个世代的人没有认出真实的耶稣。每一个时代的基督徒也是如此(约16:33;约一3:1,13)。世人欢呼出身、财富、大智慧和地位的伟大与能力,却少有人重视基于圣洁和谦卑的伟大。基督徒必须有备于误传、误解、嘲笑和迫害,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原则、抱负和昐望对于世人是无意义的(林前2:14)。

人所共知的。也就是指为诚挚之人所认识和尊重的。

似乎要死。从世人的眼光来看,保罗可能正靠近死亡,而从属灵的眼光看他是拥有了永生(约一5:11,12)。以他仇敌昏昧的视力看来,他的患难所表现的是山穷水尽之景象,是上帝的不悦和惩罚之明证,但是从属灵的角度来洞察,保罗以与基督同受苦难为快乐(腓3:10),并认清是上帝对他的大爱的见证(林前11:32;来12:6;启3:19)。

受责罚。或“惩罚。”见林后4:9注释。


林后6:10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本会注释】

似乎忧愁。保罗似乎只有忧愁的理由。然而,对于他来说忧愁和喜乐并不是互相排斥二者择一的,因他知道如何在患难中喜乐。即使他有忧愁的缘由,因着从天而来的上帝的引导,他就喜乐了。这种态度反应了基督的心意(罗12:12;腓4:4,11;来2:10-18)。基督教的信仰不只在考验的时辰支持人的心灵,而且授之以喜乐夸胜的精神,并使人的心思意念充满确信和盼望。(赛61:3)。

保罗夸胜的精神或许在腓立比书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示,这卷书的中心词就是“喜乐”。尽管在写那卷书信时,他是在监狱中,是被遗弃的,孤独的,而又面临立即被处死的危险。真正的基督徒总是能够喜乐,在他美好的良心中,在纯洁高贵的意念里,在神圣的眷爱中,以及在同胞的得救上(来12:2)。无论他可能蒙召要忍受什么,他都学会了知足(腓4:11)。知足喜乐的人生是基督徒与生俱来、夺之不去的权利。从罪恶的权势和撒但的手中得脱离,“靠着爱我们的主……得胜有余”(罗8:37),被主“拯救到底”(来7:25)──所有这些就足以成为生活欢喜快乐的缘由。

贫穷。是指“虚心”(见太5:3注释)。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保罗确实是贫穷的,但是在属灵的眼光看来,他却是富足的。他遭遇患难失去了所有(林前4:11;腓3:7,8;4:12)。在物质上保持贫穷,这是基督徒通常的选择和命运。耶路撒冷的信徒自愿交出他们世上的财产(徒2:44,45;3:6;5:1-3)。人生不能仅从外表来估量。至于上帝的国,并不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人成为真正的富足,不是由于持守,而是由于给予(见箴11:24注释)。他们因基督神奇的富足而成为富足(赛55:1,2;徒20:35;林后8:9;弗3:8;提前6:18)。他们因着将天国的福分授与人而成为富足(赛58:6-14)。

样样都有。在基督里,信徒变成了万有的继承者和拥有者(太5:5;16:25;19:29;可10:28-30;罗8:17;林前3:21-23;启3:21)。福音以高贵的思想、崇高的目的、卓越的希望、神圣的伙伴关系、纯洁的心灵、人间的和谐以及享受上帝所创造的一切的能力来使人富足。见太6:24-34注释。


林后6:11 哥林多人哪,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

【本会注释】

哥林多人哪。这两封书信中只有在这里保罗以哥林多人的名字来称呼他们。他呼吁他们回报他的爱,像他待他们那样对待他。

我们……口是张开的。保罗对哥林多人毫无保留。当说什么就说什么,以便他们可以了解事实。

我们……心。在与他们的所有相处中,在他的劝勉和责备中,在他们的问题和批评面前,保罗总是大胆地向他们讲说他心中的丰盛。保罗从来没有,即使是此时此刻也没有向他们隐瞒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他一直是公开讲话,毫无保留;他并没有在背后私藏什么(参太12:34;罗10:10)。他的心总是充满对他们的爱,即使现在他也怀念他们,渴望他们爱的回应。他以宽宏的心胸,基督的精神面对了他们所有的批评。


林后6:12 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

【本会注释】

狭窄。或作“受限制的”,“受限于一个狭小的地方”,“被压缩”。保罗对他们的爱决不是狭窄受限的。如果怜悯同情有什么缺乏的,那不会是他。在他的心中,哥林多人占有的地方并不狭窄,但是显然有些哥林多人在感情上对他是狭隘的。

心肠。就是心脏,肺脏,肝脏,上部分肠道等。古人认为身体的这个区域是情感的所在地(腓1:8;2:1)。任何在保罗和哥林多人之间的关系中所发生的不愉快的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在保罗和他同伴们的心中都不存在。


林后6:13 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象对自己的孩子说的。

【本会注释】

用宽宏的心报答。保罗把哥林多信徒看作是他属灵的孩子(林前4:14,15)。作为他们属灵的父亲,他已经向他们倾注了足量的父爱。作为报答,他渴望他们的爱。难道他们不能扩大胸怀足以为他腾出一点空间吗?如果这样做了,他们之间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所有的反感也就都移除了(参加4:12;帖前2:11)。


永生上帝的殿

林后6:14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

【本会注释】

你们……原不。直译为“不要变得”。林后6:14至7:1是一段引申了的插入语,这种插入语在保罗的书信中经常出现。它包括一个对他们与不信之人任何一种结交的警告,那种结交会使基督徒发现自已处于一种难以避免甚至不能避免在原则上妥协的处境中。这一禁令包括了婚姻的关系(见林后7:1注释),但绝不只是限于这一方面。这段插入的警告可能暗示了保罗在林后6:12,13中的思想,不要有狭隘之心和排外之情。假如这样的话,他的目的就是要使哥林多人没有理由推断说他们应该心胸宽广到与不信之人亲密结交的地步。事实上,14节是以“不要变得”开头的,表明保罗主要是在想将来,而不是过去。

不相配。希腊语heterozuge,“不平等的同负一轭”。前缀hetero-在这里指不同类别的人(参太6:24)。鉴于事实,保罗以哥林多教会的人为基督徒,所指的其他人为非基督徒来说的。这里所阐明的原则与出34:16;申7:1-3;参利19:19;申22:10;腓4:3的内容是相似的。在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信和不信的人之间的观点、行为的不同是如此之大,和他们有任何的联合关系,无论是婚姻、生意或其他的,基督徒都无可避免的会面临着选择坚持原则或是选择忍受由于信仰和行为的不同所引起的意见分歧。步入这样的联合,是要既遵从上帝又与魔鬼成交。圣经中清楚地指出要从罪和罪人中分别出来(利20:24;民6:3;来7:26等)。上帝没有比这更严格的吩咐其他原则。纵观上帝子民的历史,违背这个原则就无可避免导致灵性的灾难。

和不信的。那些不接受基督为他们救主的人,不以他的教训为他们的信仰与行为、思想、原则及基督教实践的标准的人是愚蠢的(林前1:18)。由于他们对生活的观点,不信的人经常发现容忍一种倾向于约束他们的生活方式,或是暗示他们的观念和作法是邪恶或卑劣的行为模式是非常艰难的。保罗没有禁止他们与不信之人的所有结交,只是禁止那种会倾向于减少基督徒对上帝的爱,在纯正的人生观中掺入杂质,或者使基督徒偏离严格的行为模式的交往。基督徒不是要避开他们的亲戚和朋友,而是作为应用基督教的典范与他们结交,因此赢得他们归于基督(林前5:9,10;7:12;10:27)。决定性的问题是,基督徒选择与不信之人结交是因为喜爱世人的方式呢?还是因为诚心要将福分带给不信的人,赢得他们归向基督呢?第二个问题,对于基督徒自身来说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谁的影响更能占上风,是属基督的还是属那恶者的?然而,当遇到如婚姻这样的结合关系时,即使有要赢得那不信的一方归向基督这种虔诚的要不也是值得表扬的盼望,那真正爱主的基督徒也决不会与不信的人结合。

对于使徒在这里提出的明智劝勉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结果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失望。那些选择留意这劝勉的、期望以特别的方式享有上帝的青睐的人,就会发现他已为他们储备了一些远远超过他们可能为自己计划的东西。

有什么相交呢。通过一连五个反问(14-16节),保罗对比了在基督的轭和属世的轭之间不可协调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在每一个结合中,基督徒的品格、信心和兴趣的独特性若有任何损失,就要据此禁止这种结合。基督徒承担不起进入任何需要与世人妥协的关系。在以下几方面中划分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1)义和不义,(2)光明和黑暗,(3)基督和撒但,(4)忠心和不忠,(5)上帝的殿和偶像的殿。


林后6:15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别名)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

【本会注释】

相和。希腊语sumphōnēsis,“一致”,“同意”。有关其相关的词sumphōnia见路15:25注释。在基督和撒但之间是绝对不相合的。

彼列。希腊语Belial,是希伯来语beliya`al的音译字,“无价值的一方”(见申13:13;士19:22;撒上2:12注释)。但是从上下文证据(参10节)来看倾向于读作Beliar。Beliar的读法似乎只有在后来极少数的手抄本中出现,而且可能是通过拉丁文版圣经引入钦定本圣经的。在这里,这个词是撒但的化身,象征撒但借着毫无价值、虚空的事物企图吸引、诱惑人陷入罪恶。它也被用于撒但的随从(申15:9旁注;撒上25:25;30:22;诗41:8旁注)。在义和不义的善恶大斗争中,基督和彼列是相对立的领袖(启12:7-9;参启20:7-9)。罪恶不是抽象的东西。所有真实、圣洁、和公义的背后都是由基督领导的宇宙的超自然势力。所有邪恶与无价值的背后都是由撒但领导的黑暗的超自然势力。全世界都被列队于一方或另一方之后(彼前5:8-9;启12:11)。

人在这两个世界统治者中的选择必定是清晰而果断的。基督是光明之君(约1:9;8:12),他的信徒被称为光明之子(太5:14;约12:36;弗5:8)。他们行在亮光中,他们的命运就是光明之城,那里全无黑暗(西1:13)。撒但是黑暗之君(西1:13)。他的随从者就是黑暗之子(约3:19;弗5:11)。他们正行在黑暗中,他们的命运是永远的黑暗(太22:13;25:30;彼后2:17;约一1:6;犹13)。


林后6:16 上帝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帝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本会注释】

相同。或作“赞成”,“附从”(路23:51)。在基督和撒但之间,在真神和假神之间,在基督徒和异教徒之间不可能有联盟。保罗宣称,在信主和不信主的人之间的联盟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你们是……殿。见林前3:16,17;6:19,20注释。

我要在……居住。保罗引用利26:11,12,对比犹太人的圣殿和基督徒的教会。耶路撒冷的圣殿是为耶和华的荣耀而建造的,被在上帝显现的祥云中的上帝临格的荣耀所尊荣,也是上帝的居所(王上6:12,13;参出25:8;29:43-45;来8:1,2)。教会是由那些在基督里重生的人而组成的(来3:6;12:23)。他们组成了基督的身体(西1:24),基督就是头(弗1:22)。他定意要住在他们当中,就像古时住在圣殿中一样(林前3:16,17;6:19,20),但是如果他们与偶像“相同”,他又怎能住在其中呢?

做他们的上帝。“我要做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一惯用语在旧约圣经中普遍出现,包含了立约之关系的一个声明,就是那古时决心住在以色列人中的上帝(见何1:9,10的注释),现在决心住在他今天的子民中。


林后6:17 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

【本会注释】

又说,你们务要……出来。这里保罗联合使用了多处旧约章节,如赛52:11-12;耶51:6,45。历史上指的是被虏的以色列人从古巴比伦中出来,而保罗这里是举例说明上帝的儿女从世界和灵意上的巴比伦中分别出来(见启18:4注释)。犹太人从被虏之地归回时,受命不要带回任何异教偶像崇拜的东西。同样,属灵的以色列人受命“不要沾不洁净的物”(见赛52:11,12注释)。


林后6:18 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

【本会注释】

。18节包括了另一个摩西律法的观点,得自旧约圣经中的不同章节(撒下7:8,14;赛43:6;耶31:19)。比较林后6:18;见太6:9注释。

儿女。成为被上帝立为后嗣的儿女,这一特权是上帝给予那些从圣灵所生之人的至高特权(见约1:12-13;3:3,5;约壹3:1,2注释)。这里上帝应许那要成为他子民的人,他要做他们的父亲,作他们的供应者,保护者,安慰者,引导者和拯救者。尽管人成为上帝的儿子是通过收养,但同样的程序也被称为新生(约1:12,13;3:3,5)。

信徒相信基督的结果,就是上帝之灵的超自然运行创造了新的属灵生命,使人成为上帝的儿子。这一父-子关系与用来说明它的人间的关系同样真实而且至关重要。在耶稣作为上帝儿子的生活中,我们拥有了这一关系的完美范例,我们作为天父的儿子,转向他乃是我们的特权(见路2:49;约1:14;4:34;8:29注释)。这个关系的关键就是爱,其结果就是孝顺的信靠。为父的必要品质就是爱的职权,而为子的必要品质就是信靠和顺服。没有这些品质,就没有真父-子关系的体验(罗8:9,10;林后7:1;约一1:1-7)。上帝的目的是让这一关系实现在每个基督徒的生活中。

全能的。这里用了一个频繁出现在启示录中的神圣的称谓(启1:8等)。这一称谓强调了林后6:17,18之应许的确切和伟大。比较希伯来书中的相同之处(见卷一,171页)。7:1完善了保罗在14节中所开始的思路的顺序(见该处注释)。


提要

1他继续劝诫他们要生活洁净,2以他对他们的感情来收纳他。3免得他可能对此似乎拿不准,他宣称在患难中他得到了何等的安慰,因提多报告了他们虔诚的忧愁,那是由于他所写给他们的前封信引起的,13以及他们对提多的爱心和顺从,使他从前指着他们所夸口的没有落空。


林后7:1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上帝,得以成圣。

【本会注释】

这等应许。是指林后6:17,18中的应许(参彼后1:4)。林后7:1总结了6:14开始的思想的顺序。正因为这些伟大的应许,哥林多人应当争取品格的完美。当不神圣的和不纯洁的东西被允许进入生活中时,这些荣耀的特权就丧失了,因为这种东西使人没有资格作上帝的儿子。为了要进入与上帝之间的这样一种亲密关系,信徒必须持续不断地经历上帝洁净的能力和基督品格的不断成长。与世人结交只属于那些与上帝疏远的人。

亲爱的弟兄。在与信徒一家的人的其他儿女的关系中,人们要反映上帝爱的品格。真宗教总是激发内心的温柔。

洁净自己。人不能洁净自己,因为人原本没有能力放弃罪恶(罗7:22-24)。只有让上帝在信徒里面并且藉着信徒作工,才能使之成为圣洁(腓2:12,13;参彼前1:22)。基督徒必须利用上帝所提供的洁净的手段。上帝唤醒人的意志以使人能够利用它。基督的军装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能获得的,而他们的责任就是将它穿上(弗6:10,11)。上帝的能力和恩典对于思想和意志完全被动的人是没有果效的。上帝与那些“为真道打美好的仗”的人同在,并带给他们胜利(提前6:12;见罗8:37注释)。

污秽。或作“玷污”,“污染”,“污辱”。当这一劝勉运用于肉体时,是指所有种类的罪恶,就是那些以不同的方式在肉体上所犯的。当它运用于属灵时,是指思想的罪恶,就如邪恶的思想、骄傲和野心。见可7:25,23;林后10:4,5注释。

得以。希腊语epiteleo,“使……圆满完成”,“使……达成目标”。这里保罗是指当前的成长,最终将到达目标。

成圣。见太5:48;彼后3:18注释。成圣是一生之久的工作,不是通过一次单一的行动或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点就能够完成的。基督徒的生活表明有两个阶段。首先是称义,或者说洁净并穿上新人,“这新人……造的有……圣洁”(弗4:24)。然后就是成圣,或者说新人的持续发展以到达完全的地步。第一个阶段只有上帝能使之发生,并且要有人的同意、悔改和接受。而第二个阶段则是信徒的一生中上帝与人共同合作(腓3:12-14)。

称义是圣洁的入口。包括赦免罪恶、和好和重生。一个人在行走正路之前必须先置身于正确的位置。在称义的过程中,信徒的首要条件就是信心(罗3:20,28)。这一经历发生在基督徒生活的开端,万一倒退了,就必须再次经历。当人与上帝的性情有份时(彼后1:4),属灵的生命就根植其内了(罗6:4),他有义务积极地与上帝合作。基督徒要通过使自己受益于神圣恩典与能力之源与上帝合作,就是通过学习、默想圣经,个人私下的祷告,私下或公开的崇拜,以及通过服务他人的属灵操练。在成圣的工作中身体和心灵是相联系的(林前1:8;西1:28;帖前5:23)。见罗3:28;4:3,8注释。

毫无疑问,在成圣的工作中与上帝合作,要求无异议地接受上帝的圣洁标准。最初的标准就是上帝的本性和品格(出15:11;赛6:3;太5:48;彼前1:15;启4:8)。为了使人类可以明白几分他神圣的品格,上帝已经赐给了我们他神圣的律法,那是他品格的副本(诗19:7-10;罗7:12),并且描绘了他所希望我们形成的那种品格。当生活被这神圣的标准天天衡量时,上帝的恩典和能力就改变人的品格,变成与上帝的完美品格相似(见林后3:18注释)。因此创造主的形象,就是人类犯罪后所丧失的,被重新恢复了(创1:26,27;林后3:18)。达到基督化的品格是一生之久的追求。只有当恩门关闭之时,那凭着良心而且一贯渴望圣洁的基督徒就“仍旧圣洁”(启22:11,12)。许多声称是基督徒的人却远远不够圣洁和真正成圣,因为他们忽略或轻视了上帝的圣洁标准。他们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并不热心的顺从,只是追求敬虔的外貌,却没有敬虔的实意(见太7:21-27;提后3:5注释)。

保罗所说的圣洁只能通过至关重要的、与上帝的属灵联络达到。这种联络发生在与上帝的交通和学习他的话语之时(约17:17;彼前1:22),并且借着圣灵的媒介(罗8:26;帖后2:13)。

敬畏上帝。见诗19:9注释。真正的成圣发生在那些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在上帝面前的人身上。对上帝的神圣尊敬对于达到完全的圣洁至关重要。在上帝面前的意识导致真正的尊敬。当信心的目光看到上帝时,对罪恶的强烈憎恨与对公义的热诚渴望就会在内心中得到培植。敬畏上帝意味着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圣洁上帝父亲般的眼目之下。敬畏主是敬拜、顺从、与圣洁服侍的基础。


为哥林多人悔改而高兴

林后7:2 你们要心地宽大收纳我们。我们未曾亏负谁,未曾败坏谁,未曾占谁的便宜。

【本会注释】

收纳我们。也就是在你们的心中给我们留有空间。接着林后6:14至7:1这段长长的插入语后,保罗现在继续林后6:11-13的思想。保罗呼吁哥林多人接受他作为他们属灵的领袖和父亲(见林前4:15,16注释)。他以一个诚恳的恳求述说了自己对他们的深厚感情,要他们作出仁慈宽厚的反应。

亏负。显然保罗特别想的是因为他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而引起的对他的批评。明确地说,就是有些教友不赞成他在林前5:1-5中所指示的对那个犯乱伦罪的人的处置,并且控告他亏负了那人。对于他们来说,按保罗所指示的来对待一位教友似乎是过于严厉了。但是即使是在这一点上,他也是出于他内心对教会的爱而做的。事实上,正是因为爱,他不可能保持沉默不言(参箴27:6)。

未……谁。在希腊语中这一表述处于强调的位置。哥林多教会或其他教会中都没有人像在哥林多教会的假领袖们那样指挥他。保罗曾如此行事为人,以致他的正直是不容置疑的。

败坏。希腊语phtheiro,“败坏”,“堕落”,在林前3:17翻译为“毁坏”。这个词即被用作败坏的道理,也被用作败坏的道德(林后11:3;犹10;启19:2)。

占……便宜。可能保罗的敌人曾指控他疏忽了那浩大的募捐,就是他曾为耶路撒冷的穷人向所有教会发出恳求要做的(林前16:1-3;林后8:1-6,10-14,20-24)。有些哥林多人拒绝敞开他们的心怀接受保罗,这和他们与假使徒大度的结交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他们的感情中,他们为那些行事错误、败坏、诡诈之人留有空间。难道他们不该为那没有行这些事的人留有余地吗?


林后7:3 我说这话,不是要定你们的罪。我已经说过,你们常在我们心里,情愿与你们同生同死。

【本会注释】

我说这话,不是……。保罗似乎担心人们对第2节中的话会有所误解。他恐怕哥林多人会认为他说他们还没有接受他,他否认对他的控告,意思是挑他们的错,是对他们的谴责。他否认任何这样的意图。曾经,他们羞辱的对待他,卑鄙的忘恩负义、怀疑并且错误的控告他。然而他都没有斥责也没有声讨。

我已经说过。第2节的宣告与他从前声明的对他们的爱是全然一致的(林后1:6;2:4;3:2;6:11-13)。希腊语中动词的时态表明他从前所说的与他现在所说的是一致的。对这件事,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感情都未曾改变。保罗从来不是那种因为所受到的恶意对待而自怜的人。他的反应总是以爱为特征的(林后4:10-15;弗3:13;腓1:7)。

同生同死。保罗已经准备好与他们同死,或为他们死。他如此深爱他们以致生活中无法失去他们及他们相应的感情。请比较摩西对以色列人的态度和热切的请求(出32:30-32)。哥林多教会那带着问题和恶习的记录,难以显明它是一个可爱的、令人向往的教会。自然来说,他们不配得保罗丰丰富富赐予他们的爱和奉献。其他教会远远比他们配受,然而他还是爱了他们(12:15)。措辞的顺序──“死”在“生”之前──可能含有这样的意思(译者注:在英文中这个词的顺序是“同死同生”),当所有的信徒来到基督面前时就死了,并有新的生命,就是他们复活与他同行(林后4:11;6-9)。这一经历应足以使他们彼此的心和生命在永恒的献身中彼此联合(见太5:43,44注释)。


林后7:4 我大大的放胆,向你们说话;我因你们多多夸口,满得安慰;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分外的快乐。

【本会注释】

放胆。希腊语parrēsia,(见林后3:12注释,在那里parrēsia被翻译为“大胆”)。这个词既指思想中的信心也指口头所表达的信心(弗3:12;提前3:13;来3:6;10:35;约一2:28;3:21;4:17;5:14)。他因他们而自豪,这就反应了这一内在的信心。在林后7:4-16保罗重申他的快乐,就是由提多所带来的好消息(见林后2:13注释)。从前,哥林多人曾从各个方面表明他们拒绝他的劝勉和教导,尤其是在对那个乱伦之人的事上。教会分裂了,对于保罗的怨恨流行在多人的心中。这种情形在他的心灵上投下了阴影。他语言的激烈反应了他对哥林多人的感情之深。当接到他们已行事正确的消息时,他极其高兴。相反的,他们行在错误之中的消息引起了他极大的精神压力。现在因着提多的到来,他从前深深的挂虑和忧愁都挪去了。现在他能够以充满喜乐的心大胆的对他们说话。

分外的快乐。直译为“充满喜乐”。这样的喜乐正是“被压太重”那种感受的对立面(林后1:8)。现在保罗不只是对哥林多人有信心,以他们夸口,并因他们受安慰,他也被丰富有余的喜乐所充满。因着大多数哥林多人的态度明显改变,他的痛苦大大减轻了。

保罗为哥林多教会的属灵福利而忧虑乃是真传道人的标志。思想和心灵的压力,没有比那为人类灵魂而警惕的人所经历的更严重。相反的,没有什么比那对正确选择与行动之鼓励的呼吁所作出的全心全意的反应更令人喜乐(约二4;约三3,4)。作为基督的使者,其行使使命过程中务必警告、责备、劝诫、指出罪恶,和审判的警告、以及安慰和鼓舞。


林后7:5 我们从前就是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也不得安宁,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

【本会注释】

到了马其顿。见林后2:12,13注释。

遭患难。保罗继续叙述那从林后2:13节停下的。保罗所建立的教会没有哪一个像哥林多教会这样带给他那么多忧虑和痛苦。这主要是起因于假使徒们(见林后11:22注释),他们曾在保罗之后到了哥林多,并故意着手毁坏他的工作,不相信他的使徒身份,奚落他的福音和他的容貌(林后10:10-12),攻击他的品格,并指控他在财务上违反操作规则,胆小不诚实、篡夺权威。他们可能也向外邦信徒强制施行某些仪文律法的要求,违背教会的决议(参徒15:1-5;19-24;加2:1-8)。

而且哥林多的信徒分裂为四个派别(林前1:10-12)。除此之外,其中一个教友范了极其卑鄙不道德的罪(林前5:1-5),教会也未能处理他。有些人犯了将他们的弟兄告到异教徒的法庭的罪(林前6:1-8)。有些人对属灵的恩赐表现出了一种错误的热心(林前14:1,2,39,40)。

尽管这一切,保罗没有想放弃他作为他们属灵父亲的声明。他曾在他的第二次旅行布道中建立了哥林多教会(徒18:1-11),自从那时到如今,他一直通过书信和个人代表们诚挚地为他们劳苦。

外有争战。保罗指的是那些在林后11:23-28;参林后4:8-10中更为详细例举的争战。

内有惧怕。也就是不确定事情将会如何发生。根据保罗在林后4:8-10中所说明的,这并不是指他遭受了可怜的恐惧感。


林后7:6 但那安慰丧气之人的上帝藉着提多来安慰了我们;

【本会注释】

安慰……的上帝。保罗已经遭受了无数次的肉体的危险和迫害(林后4:8-12;6:4-10;11:24-27),但他总是看这些事为基督徒的特权和喜乐(罗8:8-12;35-39)。不是这些事情压制着保罗的心灵,而是他代替他在信仰上生的儿女们遭受了痛苦。那是因为他对哥林多人爱的如此深,因而他能够如此敏锐地为他们遭受患难。

提多的到来。见林后2:13注释。


林后7:7 不但藉着他来,也藉着他从你们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们;因他把你们的想念、哀恸,和向我的热心,都告诉了我,叫我更加欢喜。

【本会注释】

藉着他来。提多的回来使保罗对他个人安全的担忧解除了。那时的旅行常是充满危险的。

他……得的安慰。显然提多曾和保罗一同分担对哥林多情形的关心,因此比起这事可能会有的别的情况,他的喜乐对保罗来说意味着更多。

想念。也就是当他们证明他们以话语和行动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对保罗本人的爱时,他们就想念保罗的访问。在罗1:11;腓1:8;帖前3:6;提后1:4中同样的希腊词语表达了这样的想念。

哀恸。当哥林多人认识到他们使保罗遭受的患难和忧愁时,他们就哀痛后悔了。

热心。直译为“热心”,这是对保罗的热心。所提及的热心更多的是指在争论中重新站在保罗这一边的热心,这超过了听从保罗教导的热心。

叫我更加欢喜。当保罗得知哥林多人那么乐意的接受了他的书信,那么热情的欢迎提多,那么敏捷的施行他的教训,那么关心他的情况,那么渴望寻求与他一致,他就更加喜乐了。他反复说痛苦减轻了并得着了安慰(林后1:4;7:6,7,13)。以上三个词语特别表明了书信和提多访问的良好成效。这三个带有停顿的词,每一个名词都是强调式的,向哥林多人表明他们已经提供了保罗所说的安慰和喜乐。


林后7:8 我先前写信叫你们忧愁,我后来虽然懊悔,如今却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们忧愁不过是暂时的。

【本会注释】

叫……忧愁。希腊语lupeo,“叫……忧伤”,“引起伤痛”(参第2节)。保罗所说的前封书信曾严厉谴责了哥林多教会中所盛行的邪恶。那封书信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见7,11节注释)。

。也就是指哥林多前书(见822页)。

懊悔。希腊语metamelomai,“悔恨”。显然在发出前书后,保罗怀疑自己写那封书信是否明智,他不能肯定是否做得正确,是否以最好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话语是否反应了正确的精神,他是否会被误解。保罗感受到了大多数人处于相似的状态也会有的忧虑。无论如何他所做的没有错,但他极其担忧是否能够达到他预期的目的。保罗和哥林多人之间公开的分裂似乎不可避免。他们可能会完全批判他的使徒权威和属灵领袖的地位。哥林多教会一方如果采取这种做法的话,就可能对其他教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上帝在外邦人中的事业就会处于危险之中。

那信。或作哥林多前书(见822页)。


林后7:9 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你们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凡事就不至于因我们受亏损了。

【本会注释】

如今我欢喜。使哥林多人痛苦或忧伤,这对保罗来说是个令他懊悔的事情,但是当他想到这痛苦和忧伤只是暂时的,他就得了安慰。此外,所有这些对于大多数人结果是导致了真诚的悔改。不轻易向别人施加甚至是一点点的压力,除非有绝对的需要,这是真传道人的一个标志。那些有负担以锋利的言语和敌意的态度对待群羊或群羊的牧者,而使其受伤害或侮辱的人,就显露了狼的特征。

懊悔。希腊语metanoia,直译为“心意的改变”。第8节中翻译为“懊悔”的词(metamelomai)仅仅只是后悔的意思。在太27:3中,它指表面的、虚伪的懊悔,或自责。只是反应一个人对罪恶的热切懊悔感,但是没有任何标志悔罪的变得温和的感情或态度的真正改变。另一方面,这里用的这个词metanoia,特指心意的改变,表明改变是为了能更好,并产生好的结果(太12:41;可1:15;路11:32;徒3:19;26:20;来12:17;启2:5等)。

生命的革新是无止境的,更决定性的检验了悔改的价值,而不是一个人忧伤的程度。这是施洗约翰、耶稣和使徒们布道的基调(太3:2,8,11,17;可2:17;徒5:31;罗2:4;提后2:25)。真正的悔改能够使天使欢乐歌唱(路15:7)。见10节注释。

依着上帝的意思。见第10节注释。

受亏损。希腊语zēmioō,“持续受损伤”,“受伤害”,“遭受损失”。接受保罗前封书信的劝勉并按着去行,已经使该教会大大得益;若是拒绝那劝勉则只可能遭致损失。“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带来收获;“世俗的忧愁”则会导致损失。


林后7:10 因为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

【本会注释】

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直译为“依照上帝”,也就是以上帝指示的方式或上帝能接受的方式。这种忧愁不是因为被发现或预期将要受到惩罚。乃是真正为罪忧伤,悔罪,从罪中脱离,并决心从此借着上帝的恩典抵制那导致犯罪的引诱(见太5:3;约壹1:9注释)。因被暴露的窘迫,因害怕有被暴露的可能,因自尊受伤害,甚或因所发生的结果而深深懊悔──这些都不是“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一个人“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能认识并承认亏负了上帝和自己的同胞,努力纠正错误,本着避免再犯同样错误的目的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这整个过程只有依靠基督的恩典才有可能藉着圣灵在思想、生活中运行。真正为罪忧愁是认识到自己该为自己的行为举止对上帝负责的结果,也只有当认识到这一关系时才有可能。关于真正的为罪忧伤和虚假的为罪忧伤之间的区别,最大例证或许就是彼得和犹大在耶稣受审期间形成的对比了。二者都感到深深的自责,但一个是为罪本身真正忧愁,导致在基督里的新生命;而另一个只是为罪的结果忧愁,导致彻底绝望,随后自杀。

……后悔……懊悔。希腊语metanoia … metamelomai(见第9节注释)。在同一个句子中使用的表示悔改的这两个词,使得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这一翻译正确的反应了其意思。

世俗的忧愁。世俗的忧愁包括对罪恶结果的后悔,而不是对罪恶本身,以及后悔不被世人和世俗朋友信任(撒上15:30)。世俗的忧愁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表面,并未超出人本身及其自己的感情。它导致了将来的后悔和更深的忧伤。思想中充满的是不满,内心中积蓄的是怨恨委屈,使生活苦毒,短寿。真正悔改的人将来一定不会后悔如此做。确实,“世俗的忧愁”常常饱含着痛苦,驱使人陷入更深的荒唐,而导致败坏和死亡(创4:1;撒上31:3-6;撒下17:23;太27:3-5)。


林后7:11 你看,你们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或作:自责)。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

【本会注释】

你们……忧愁。哥林多人“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8),这是他们真正悔改的明证。提多所报告的他们的忧愁,保罗评述了他们悔改的特别的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所表示态度的完全反转。

殷勤。希腊语spoude,“匆忙”,“热心”,“勤奋”。尽管哥林多人迄今为止曾一直不愿有决定性的行动,但现在他们却竭尽全力殷勤地对付罪恶、改邪归正。那些真正悔改的人将会以当有的慎重、勤奋和警觉继续前进。有暗示说其后的六项是成对出现的,第一对是指哥林多教会对于他们自己的态度,第二对是对保罗的态度,第三对是他们对林前5:1-5中不道德的罪犯的态度。

Yea。(译者注:在英文中下述六个词语的每一个后面都有“Yea”一词,意为“是”,表示肯定的陈述或表示赞成的语气词。)这个词语的重复出现表示了对其随后一点的强调。

自诉。希腊语apologia,“口头辩护”(参徒25:16;腓1:7,17;提后4:16)。“自”是翻译者加上的。哥林多人渴望叫人知道他们现在并不赞成他们以前的态度。他们现在认识到从前对那罪犯的宽容,甚至是辩护曾使他们牵连到那人的罪中。

自恨。可能是针对他们自己从前的态度,针对那个不道德的人,和某些依然还支持那人的人。真正悔改的一个标志就是对于罪恶的义愤。对不义的强烈憎恨伴随着对义的强烈之爱。然而,对罪恶的真正义愤总是伴随着同等强度的对犯错之人的爱。

恐惧。或许哥林多人恐怕保罗不相信他们真诚的悔改,他可能还会继续以严厉的态度对待他们(参林前4:21;林后13:1)

想念。或作“渴望”,可能是指恢复与保罗之间的属灵情谊和相互的理解。

热心。也就是如保罗所建议的对付那个乱伦的罪犯(林前5:1-5)。到目前为止,他们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表明关心这事,因此给人的印象是他们并不认为这事特别严重。

责罚。或“惩处,”即,对那那个乱伦的罪犯(参林后2:6,7;7:12)。

在这一切事上……洁净的。保罗毫无疑问接受提多所报告的哥林多人内心的改变,并批准教会对那个犯罪者所采取的措施。


林后7:12 我虽然从前写信给你们,却不是为那亏负人的,也不是为那受人亏负的,乃要在上帝面前把你们顾念我们的热心表明出来。

【本会注释】

我……从前写信。见林后2:3注释。

不是为……人的。保罗写给哥林多人的前书曾大大表现了他对教会美好名声的关注。他恐怕异教徒将讥笑基督徒,而犹太化分子会指着这件厚颜无耻的乱伦的事说是他传道的结果。既然教会已坚定地处理了那犯罪的人并且他已悔改,因此教会的美名得以保全,现在保罗所关注的就转向了那被牵连之人的属灵利益(林后2:6-8)。

亏负。也就是林前5:1-5中那个不道德的罪犯。

那受人亏负的。可能指那卷入其中之妇人的丈夫。

你们顾念我们的热心。保罗写前书时他主要的忧虑就是整个教会的属灵利益及其在不信之人中的名声。

纯洁是早期基督徒藉以与异教徒相区别的一个可靠的标志。不道德之事在异教徒中不会被认为是恶事,却常常是宗教崇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罗期望教会能够有积极的见证,以证明他们的生活超越所有这种行为。当今教会活生生的见证与其教友的纯洁密切相关。


林后7:13 故此,我们得了安慰。并且在安慰之中,因你们众人使提多心里畅快欢喜,我们就更加欢喜了。

【本会注释】

故此我们得了安慰。也就是哥林多人所经历的“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的一个结果(11,12节)。

在你们的安慰之中。原文证据证实(参第10页)读作“我们[自己的]安慰之外[或“诚然”]”,代词是“我们的”而不是“你们的”,译为“诚然”的词是从接下来的子句调到这个短语中的。于是这段就读作:“帮此我们得了安慰。并且在我们的安慰之中,因提多的心里畅快更加欢喜。”这种理解得到了上下文的证实(11-13节)。正如11节所清楚阐明的,哥林多人现在正在“安慰”的状态之中。

因你们众人。喜乐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因为众人──几乎“所有人”──都证明了悔改和忠诚。在林后10:2中所说的意思看来是有一小部分人没有令人满意的反应。

畅快。直译为“使安心”,或“给了安息”。比较这同一个词在太11:28;可6:31;启14:13等的用法。

更加欢喜。希腊语中是极其强调的。保罗为目前哥林多教会正盛行的属灵景况欢喜,而提多亲自到了那里,他的热心更使保罗无限欢乐。保罗正是在疑云笼罩、几乎被忧虑压倒的情况下差派提多的。他所接到的不好信息正是他关心的缘由。但是哥林多人以如此畅快的心胸接待提多,就是向他证明他们真诚的悔改和对保罗的至忠至诚。提多的轻松愉悦之情也洋溢在这位老使徒的内心。另见14节注释。


林后7:14 我若对提多夸奖了你们什么,也觉得没有惭愧;因我对提多夸奖你们的话成了真的,正如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也都是真的。

【本会注释】

我若……夸奖。保罗从前告诉提多的所有关于哥林多人的善事现在都证明是真实的,正如提多在他满腔热情的报告中所证实的。保罗没必要再担心他从前所乐于称道的希望会落空。哥林多人比他所期望的更好。他在严厉责备他们严重的错误时是讲说事实,但是在述说他们美好的品质时也是按着事实讲话。他所讲的一切现在都证明是事实。


林后7:15 并且提多想起你们众人的顺服,是怎样恐惧战兢的接待他,他爱你们的心肠就越发热了。

【本会提要】

恐惧战兢。见11节注释。这是保罗喜欢用的另一个词语(弗6:5;腓2:12等)。提多已经被接受,不是像他们所想的带有敌意的或恐怕被拒绝,却是以足量的尊敬接受他。哥林多人把他当作是上帝所差遣的使者来接待他。他们也表明是尽其热心使他畅快欢喜,并感到一种圣洁的恐惧,免得可能会有任何所期望于他们的落了空。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粉碎了人的骄傲。

爱……的心肠。直译为“心肠”(见腓1:8;门12;约一3:17;见林后6:12注释)。保罗这里是指提多对哥林多人的温柔感情。他最近的访问使得他更爱他们。从这个联合的关系保罗看到了他自己和哥林多信徒之间的和好的印记(见7:16)。


林后7:16 我如今欢喜,能在凡事上为你们放心。

【本会注释】

为你们放心。或作“关于你们的勇气”。许多权威认为,这一节是保罗所写的前几章和现在继续要写的内容之间的一个过度或连接点。这些话恰如其分地化解了过去所有的错误和误解,表达了真正的和好。同时它们适当地引出了为犹太贫穷基督徒进行大募捐的事宜,这是保罗在外邦众教会中所热心提倡的。


提要

1他激励他们为耶路撒冷的穷苦圣徒慷慨捐献,因着马其顿人的榜样,7因着对他们先前热心的称赞,9因着基督的榜样,14也因着那将有助于他们自己属灵的利益:16向他们推荐提多的正直和情愿,及其他照保罗的要求、劝勉和称赞特意为着这项工作来到他们那里的弟兄。


慷慨的捐助

林后8:1 弟兄们,我把上帝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

【本会注释】

弟兄们。第8章和第9章组成一个新的部分,处理有关给犹太穷人的捐献问题(见林前16:1注释)。“弟兄们”这一词就为这个新的部分定下了基调。基督徒之间弟兄般的爱提供了施舍与分享的真正动机。在林后8:1-5保罗呼吁哥林多人注意马其顿教会所树立的慷慨榜样,因此保罗写了这封书信。

保罗以前曾把犹太的救济问题和有关大捐献的计划告知哥林多人(林前16:1-4;参2:9,10)。大概在一年以前,当保罗第一次介绍这个计划时(林后8:10),他们就表现了极大的热忱,后来保罗以此向他人夸奖他们(林后9:3,4)。但是他们的热忱退却了,而且在保罗写这封书信时他们在这个承诺上所做的善事远远落后(林后9:4,5)。这可能归因于他们处于属灵衰退的时期,但是现在他们全然悔改了。他们的改变是真诚的,保罗恰如其分的假定他们会渴望以实际方式证明他们的爱。真诚改变的一个标志就是乐意为可能处于危难中的他人作出个人牺牲。

我把……告诉你们。原文用的是一种礼貌的古老的表达方式,意思是:“我们想要你们知道”。

上帝赐给……的恩。马其顿教会尽管在“极穷”之中,却显出慷慨(第2节),这就证明了“上帝赐给……的恩”在他们内心工作。保罗追溯了他们慷慨的真正根源,向哥林多人指出是神圣的恩典激发了慷慨和奉献施舍。基督徒被称为是“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4:10)。此外,借着上帝的恩典,基督徒就是他所拥有之事物的管家。乐意向他人施舍的性情是一种上帝默示的恩赐,因此是神圣恩典的一个特别证据。慷慨的精神自发地为慈善之举寻找出口,它不需要督促。

马其顿众教会。保罗赞扬这些教会是值得效法的榜样。这都是他所建立的──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可能还有其他教会。腓立比教会在慷慨捐助方面是特别显著的,是唯一一个有所记录的帮助保罗作为自养传道人的个人需要的教会(林后11:9;参腓4:10,11,14-18)。他既没有接受耶路撒冷教会的经济支持,也没有接受安提阿教会的帮助(林前9:4-7,14,15)。庇哩亚教会也具有尊贵高尚的特点(徒17:10-12)。慷慨的捐助来自马其顿和亚该亚(罗15:26)。


林后8:2 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

【本会注释】

试炼。或作“试验”。这个词特别用来试验金属的质量。马其顿的基督徒遭受不一般的患难,然而他们的信心和经验证明是真实的。他们遭受了剧烈的逼迫(徒17:5-9;帖前1:6-8;2:14;3:3-5;帖后1:4-6)。得胜的基督徒经验中的一个伟大试炼就是明白患难中的喜乐、平安和爱(太5:11,12;罗5:3;12:12;彼前2:20,21)。

满足的快乐。逼迫和贫穷都会倾向于压制慷慨的思想和行动,但是他们极穷之中伴随的满足的快乐表现为他们鼓舞人心的慷慨。这是早期教会的精神(徒4:32-37)。

极穷。形象的说,马其顿人贫穷到要刮取几乎是空的桶底。然而尽管极其穷乏,他们却洋溢着帮助别的穷苦之人的丰富感情。保罗称赞马其顿的基督徒不是因为他们捐献的实际数量之多,尽管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促使他们施舍的精神,才是保罗所指的值得效法的精神(见可12:41-44注释)。

马其顿人当时极度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三次的战争使得这个地区一贫如洗:第一次,犹流·凯撒和庞培大帝之战;第二次,暗杀凯撒之后的三个执政官和布鲁特斯、凯细欧斯之战;第三次,奥古斯都和安东尼之战(见卷六,28,35,37页)。马其顿人的景况如此绝望,因而他们曾向提庇留皇帝请愿减少税收。此外,大多数早期基督徒都来自社会的贫困阶层。

乐捐。希腊语haplotēs,“(内心)单一”,“真诚”,“没有伪装”(林后11:3;弗6:5;西3:22等)。这里指在极大的慷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开明和心胸开阔。它指的并不是所给予的有多少,而是指所有真心之给予的基础即心田的质地,和导致自发的为他人利益而自我牺牲。


林后8:3 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

【本会注释】

他们……按着力量。希腊文中3-6节组成一个句子,进一步解释了1,2节中所说的乐捐的性质。马其顿人的施舍超过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他们不是倾向于给的太少,而是太多。他们是自发的而不是被人催促的,更不需要有人提醒,因为哥林多人现在似乎是需要提醒。马其顿人知道有需要,这就够了。他们请求这样的特权,就是被允许分担帮助耶路撒冷贫穷圣徒的任务。他们的精神表现了完全的自我奉献和自我牺牲于主的工作。


林后8:4 再三的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

【本会注释】

再三地。希腊语paraklēsis(见太5:4注释)。

在……上有分。马其顿人看他们的耶路撒冷弟兄的需要就像是自己的需要。对于马其顿信徒来说,属于基督徒大家庭就意味着他们与其他的基督徒在奉献、遭难、分担贫困和帮助他人这些事上有共同的目标。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或是之外,他们都乐于共享一切──甚至是贫穷(见徒2:44;4:32)。他们的属灵、精神、社会和物质资源都能够为他人所用,乐意为了共同的事业被使用。事实上,他们为能够被允许这样做而感到荣幸。


林后8:5 并且他们所做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上帝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

【本会提要】

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他们超出了保罗的最高期望。捐献对于他们不只是责任,更是特权。他们把这事当作是他们自己的。

上帝的旨意。他们允许上帝指导他们的人生,上帝的旨意就成为他们的意愿。这就是彻底改变的证据。

把自己献给……。马其顿人的捐献出自神圣、奉献的心灵。他们献上自己,他们的奉献就自动随之而来。他们借着他们的奉献将自己献上(参箴23:26)。把心献给上帝的基督徒就不会保留什么。马其顿人的榜样对于哥林多人和所有时代的基督徒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伟大的真理,就是“没有送礼者,礼物就是空的”。毫无保留献上自己的人,也不会吝啬奉献他们所有的。


林后8:6 因此我劝提多,既然在你们中间开办这慈惠的事,就当办成了。

【本会注释】

。希腊语parakaleo(见太5:4注释)。提多是个希腊人(加2:1,3),是保罗最信任的一个朋友之一(多1:4)。保罗曾派提多处理那棘手的哥林多人的问题,他的使命出乎意料的成功的完成了(见林后7:13注释)。他已赢得了哥林多信徒的信任,并在他们中间已经开始为犹太穷人募捐的事。现在的计划是要他带着这封书信回到哥林多完成这项捐献(见林后9:5;参12:18)。

既然……开办。也就是提多曾经建立并开始的这个计划,现在正在哥林多进行。

这慈惠的事。也就是这个捐献反应了上帝恩典在捐献者内心的运行(见1,2节注释)。


林后8:7 你们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和待我们的爱心上,都格外显出满足来,就当在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显出满足来。

【本会注释】

格外显出满足。在7-15节保罗对哥林多人的捐献做出指示。他诉诸的原则是基督徒的生命是丰盛的生命(约10:10)。

在各样事上。(译者注:中文原文没有这几个字,按英文直译为“你们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和待我们的爱心各样事上……”。)一个均衡的基督徒经历就是在生命和服务上,在内在的恩典和恩典的外在表现上协调发展。基督徒生命的任一方面的培养若以其他方面为代价,就会成为有损的。比较林前1:5。哥林多人在许多方面都是胜出的,若在慈善事上有所忽略,则显得不相协调。

这慈惠的事。就是指捐献的事(见1,2节注释)。


林后8:8 我说这话,不是吩咐你们,乃是藉着别人的热心试验你们爱心的实在。

【本会注释】

不是吩咐你们。比较林前7:6,12,25。捐献是要由他们自己自由选择完成的,而不是因为保罗要求他们完成它。这样的吩咐会表示怀疑他们是不是基于爱才甘心乐意地顺从,并且会使只有出于自愿的奉献才蒙上帝悦纳的原则无效(见可12:41-44注释)。

别人的热心。就是指马其顿信徒在相当贫穷之时,对捐助耶路撒冷穷困人的呼吁作出的积极反应。

试验。马其顿人的高贵榜样成了上帝指定给哥林多人的试验。保罗并没有诉诸于骄傲、虚荣、自私的感情、或者敌对和竞争的精神来达到催促哥林多人去做更有价值的动机不会促使他们去做之事的目的。效法高尚的生活决不是呼吁竞争,而是试验一个人的爱心和奉献的深度和诚意。这种高尚的比较原则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灵性训练方法。

你们爱心的实在。见林后7:11,16注释。保罗不是怀疑他们爱心的实在,而是说这个捐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证明他们爱心的真诚。


林后8:9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本会注释】

你们知道。保罗已经充分地向他们宣告了基督的恩典,他们也借着经历明白了那恩典,就如希腊文所表明的,不只是作为信仰的一个原则。他们已经尝到,并因而知道主是仁慈宽厚的。事实上,他们自己就构成了活生生的恩典的证明。基督的恩典必须控制心灵和意志。只要它仍然只是一个理智的概念,就绝不会奏效。就那个问题来说,没有任何神圣的真理是仅仅藉着理智就能明白的(见太16:17;约6:45;16:14;林前2:4;12:3)。只有对那些受教并深信圣灵的人,上帝的道才是真理。通过生命中属灵的启迪,基督的贫穷才成为我们的富足。

恩典。见罗3:24注释。只有在这里和罗5:15、加1:6,基督的至高行动,他的道成肉身和钉十字架,才被归为恩典。这些行为是神圣大爱和屈尊俯就的至高表现。保罗在这里对比了基督的至高牺牲和人类无比微薄的善行。

主耶稣基督。见太1:1;约1:38注释。

他本来富足。这是暗指基督道成肉身之前的生活(见约17:5;见腓2:6,7注释;见约1附注)。因为他是创造主和君王,宇宙本来是他的(约1:1,2;西1:15-17),但是他在地上生活却是极其贫穷(太8:20)。他的富足由神之为神的本性和属性,无以计数的诸世界,成群天使的敬拜和忠诚组成。

成了贫穷。希腊语ptōcheuō,“成为[极其]贫穷”,“成为乞丐”。相关的名词pto_chos,其注释见可12:42。这里所用动词的时态指向成为“贫穷”的行动──道成肉身。基督如此完全地倒空自己,以致他本来的富足一无保留。他自己披带人性并变得具有人性的软弱。他变得贫穷到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的地步(约5:19,20;见卷五,917,918页)。

可以成为富足。随着罪恶的来临,人类失去了自己的家园,领土,品格,甚至是生命本身。现在人的本性是以其一生来寻找虚伪的富足(见赛55:2;约6:27注释)。永远的贫穷正等着那些没有为自己在天上积蓄财宝的人(见太9:21;路12:21注释)。基督来要救人类脱离贫穷,贫穷乃是寻找虚伪富足的结果(见《证》第三册第401页)。在基督里并通过基督,人才能够分辨事物的真正价值,并接受在基督耶稣里成为“富足”的特权。他们在他里面承受万有(太6:20;罗8:17,32;林前1:5;弗1;3-5,10,11,18,19;2:6,7;见太6:33注释)。


林后8:10 我在这事上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们,是与你们有益;因为你们下手办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经有一年了,

【本会注释】

我的意见。保罗所说的不是“吩咐”他们(见第8节注释)。他知道对于哥林多人,一个合理判断的表示比强制性的命令更有分量。教会在捐献的事上已经够忠心,只需要接受鼓励并完成其美好的意图。命令他们是全然不合适的。

是与……有益。保罗的劝勉是他们不该再拖延,完成他们一年前所开始的工作。为着他们自己的缘故,他们也不应该这样做。拖延对于他们自己的基督徒经验是有害的,并使他们置于受批评之地。如果不涉及一个人作为基督徒的正直,向上帝许愿就不能不还(传5:4-5)。

已经有一年了。自从哥林多的信徒开始为耶路撒冷的教会募捐起,已经过去一年了(林后9:2)。显然,这个高尚的工程显然由于假使徒们引起的争论和冲突被中断了。既然大多数人已重申对保罗的忠诚,这工程就可以继续进行了。见林后11:22注释。


林后8:11 如今就当办成这事。既有愿做的心,也当照你们所有的去办成。

【本会注释】

办成。直译为“完成”,也就是完成他们已经承诺要做的。

愿作的心。乐意的思想多少是合人心意的,但是人若没有尽其所能的去做,则否定了其乐意的思想。慷慨的心愿本身是好的,但是仅此还不够。如果我们最好的愿望和能力是要使品格坚定有力,那么意志就必须被体现在行动中。珍惜慈善的理想是好的,但是理想必须得到实际的表达。与理想一样,信心和爱心从来不能使饥饿者得饱足,使赤身者得遮体(雅2:14-20)。那么,“愿作”是服务上帝和同胞的自发的倾向和态度思想,不必因他人强求而被催促或驱使前行。


林后8:12 因为人若有愿做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

【本会注释】

愿作的心。真诚的甘心乐意的思想决定了献给上帝的礼物能被接受。对上帝来说,问题总是:你的心付出了多少。如果内心没有付出,手上所献出的在上帝面前就没有价值。上帝既不需要也不关心我们的金钱,这些东西对于他也没有什么利益。人可以献上很少一点,或一无所有,但是一颗甘愿的心使所献上的成圣。由于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人最好的努力可能也会失败,或者由于缺少机会,他为上帝做工的心愿也可能无法实现。但是这并不能使他在天庭面前受责难。有关给予永远的奖赏之根据的评论,见太20:1-16;25:14-46注释。在上帝面前算数的,不是一个人可能够拥有多少种才干,而是善用这些才干的献身和忠诚。


林后8:13 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

【本会注释】

你们受累。保罗不是要哥林多人分担更多,而减少其他任何教会当分担的工作。


林后8: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

【本会注释】

均平。保罗这里不是指财富或物品上的均平,而是指付出相等比例的努力。就他们目前的物质丰富状况而言,哥林多人比处于穷困中的马其顿人更有力量提供帮助(见1-5节注释)。

你们的不足。有一天哥林多人可能也会有所缺乏,那时其他人也要分担他们大部分的担子。圣经中承认私有财产权,及所有捐献必须出于自愿的权利,但是也定了那些自私及对贫穷和极穷的人硬着心肠漠不关心之人的罪。即使有一个基督徒捐献了大笔,这也不能免除其他人尽其所能捐献的义务。那些世上财物不多的人也不能借口免除他们自己按他们相应的比例帮助别人的责任(参弗4:28;帖后3:12)。


林后8:15 如经上所记: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

【本会注释】

多收的。保罗暗指在旷野中收吗哪的事(出16:17,18),为要解释14节中提出的均平的原则。不管实际收取的总数多少,每个人所需的都能得到满足。在哥林多教会也要运行同样的原则,不是因为神迹的介入,而是对弟兄之爱精神的实践。每个人都当有足够生活所需的物质,这是上帝的心愿。那些由于本身的能力或机遇收获较多属世财富的,也不应该自私地享受自己过剩的财富,而要与那些缺乏的人分享,这也是上帝的心愿(见路12:13-34注释)。他们是他们所拥有的现世利益的管家,而不是绝对的所有者,应当利用这些为他们的同胞服务(诗112:9;太25:14-46)。这样,那些因为过多的财富或贫穷所造成的罪恶都可以予以防止。


提多和他的同工

林后8:16 多谢上帝,感动提多的心,叫他待你们殷勤,象我一样。

【本会注释】

多谢上帝。保罗如此开始书信中的另一部分。1-15节他向哥林多人例举了马其顿人的高贵榜样,阐明了基督徒善行的真理原则。现在他着手列出完成捐献的实际细则。

。直译为“给”,也就是不断的给,持续的给。提多的热心没有衰退的危险。

……殷勤,像我一样。首先,保罗委托提多前往哥林多教会,在已经提出的捐献事宜上,为提多与他有一样的志趣而感恩。他们可以指望他为手头的这项任务殷勤地尽心尽意。

基督教对于为人类的实际和属灵福利而自我牺牲的进取心有卓越的推动力。世界上的慈善团体和慈善机构的工作其根源和精神实际上都是基督教的。这种精神并不是源于人类的内心,因为人心生来就是自私的。这是教会伟大工作的一部分,要将人从自我中带出来,并激发他们真诚的关心他人的福利。基督徒当为教会大大感谢上帝,教会不仅仅鼓舞教友为其他人的需要而捐献,而且也照顾他们的需要(太20:26,28)。因此提多在鼓励哥林多人慷慨捐献的事上,为他们提供了真正的帮助。哥林多人应当为有这样的机会感谢上帝,而不是设法回避那些为他人的得救和福利所做的呼吁。


林后8:17 他固然是听了我的劝,但自己更是热心,情愿往你们那里去。

【本会注释】

他……听了我的劝。提多欣然响应了保罗的请求,怀着使哥林多教会重新回到从前的平安合一的状态的希望前往哥林多。

热心。保罗的话有双重意思。尽管这项奉献是保罗发起的,但是提多在这项工程中是完全一致的,并且关心其成功。这次催促并不是保罗独有的。显然提多早已自愿参与哥林多的这项使命。

往你们那里去。保罗是说提多马上就要前往哥林多,就好像是他已经去了──从哥林多人读这书信之时的观点出发。这种希腊文的表达特点清楚的指出提多就是哥林多后书的送信人。


林后8:18 我们还打发一位兄弟和他同去,这人在福音上得了众教会的称赞。

【本会注释】

还打发。也就是正打发(见17节注释)。

一位弟兄。保罗把亚该亚的募捐工作委托给三个人,提多和另外两个不知姓名的弟兄。所有三位弟兄都是教会所信任的。这个安排有助于募捐工作的便利,并避免了那些对募捐为己私用的猜疑。鉴于在哥林多仍有少数人反对保罗的事实,保罗没有亲自进行募捐是明智之举。毫无疑问,募捐了相当可观的一笔数目,因而就能有一个完整的报告反馈给教会,包括募捐的总数及交给耶路撒冷的总数(见20,21节注释)。保罗知道他的敌对者会尽可能的找他的麻烦。福音的传道人特别蒙劝勉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要谨慎(提前3:3;彼前5:2)。

这人……的称赞。这位弟兄“在福音上”已经有良好的口碑,作为保罗和提多的同工是应当被尊敬的。


林后8:19 不但这样,他也被众教会挑选,和我们同行,把所托与我们的这捐赀送到了,可以荣耀主,又表明我们乐意的心。

【本会注释】

挑选。希腊语cheirotoneo(见徒14:23注释)。尽管这个词按直译意思是“伸出手”,因此就是“作出选择”的意思,这种用法没有明确说明提多的同伴是以什么方式被委任的。

。也就是指耶路撒冷之行,与保罗和其他人一起把从马其顿和希腊所募捐的款项交给弟兄们。

捐货。正如4-7节,这个单词在这里是指资助耶路撒冷穷人的慈善事业,这被称为是上帝的恩典(第1节)。

荣耀主。为耶路撒冷的圣徒所提出的募捐能够引导人们将荣耀归给主。那些在耶路撒冷的人将要称颂上帝,是福音致使外邦人如此切实的关心他们的窘境,并且外邦信徒也将发现在帮助他们的兄弟基督徒的工作上的喜乐。

我们乐意的心。原文证据证明(参第10页)读作“我们思想中的乐意”,或“我们的热心”。这项工程除了对耶路撒冷的穷苦圣徒及为外邦众教会的需要提供帮助的事上有好处之外,还将向在犹太地的犹太基督徒证明保罗在为外邦人工作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他们。这项工作将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心相连一起,并倾向于使他们合为一个集体。这将有助于拆毁那使他们分离的“中间隔断的墙”(弗2:14)。


林后8:20 这就免得有人因我们收的捐银很多,就挑我们的不是。

【本会注释】

这就免得。或作“这就要预防”。保罗务必避免任何有关控告他从这项工程中谋取个人利益的把柄。谨守诚实在金钱事宜上往往还是不够的,最小的疏忽也可能给批评留有余地。基督的传道人在处理钱财的问题尤其要小心谨慎(参提前3:3;彼前5:2)。

很多。或作“慷慨”。考虑到保罗对相对富裕的哥林多教会的期望,这项捐献有很大的机会是能够成功的。哥林多人普遍都是富裕的,正如俗语所言,“不是每个人都能装扮成在哥林多生活的人。”

挑……的不是。或作“责备”,这里是暗示有人可能指控保罗没有在委托与他的资助金上严守忠实。


林后8:21 我们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这样。

【本会注释】

光明的。就是指好的、值得羡慕的、美好的、名副其实的、可敬的。它在这里指那些拥有卓越的爱心之人的行为,并因此在他人面前享有良好的声誉,因为他们令人羡慕的举止而持有崇高的声望。基督徒不仅仅被称为圣洁的、诚实的和纯洁的,并且要“在人前”被认为是有圣洁、诚实、纯洁的美德。真正的基督徒是要在上帝和人面前都作为美好的、吸引人的生活的榜样(罗12:17;腓4:8;彼前2:12)。这节经文引用了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的箴3:4。


林后8:22 我们又打发一位兄弟同去;这人的热心,我们在许多事上屡次试验过。现在他因为深信你们,就更加热心了。

【本会注释】

兄弟。除了18节的那个人,没有更能够被认为是提多的同伴的。然而,有人提出是推基古,就是和保罗一同带着捐献上耶路撒冷的代表团的一个成员(徒20:4)。在其他地方保罗称推基古为“所亲爱忠心事奉主的兄弟”(弗6:21;西4:7)。保罗视推基古为他最为信任的使者之一,后来委派他许多重要的任务(提后4:12;多3:12)。


林后8:23 论到提多,他是我的同伴,一同为你们劳碌的。论到那两位兄弟,他们是众教会的使者,是基督的荣耀。

【本会注释】

提多。保罗在这里评论这三位被选择指导捐项工作的人是他们所信任的勤恳的人。他全权委任他们,免得哥林多的任何一个小派系有倾向质疑他们的动机。他们是完全可信任的,也是这样被接受的。首先被提到的是提多,显然是作为小组组长的,就是保罗的个人代表。后来提多终于在早期基督教会中任以重要的领导职位(多1:1-5;2:15)。

使者。直译为“使徒”,或作“被派遣(于某使命的)的人”。就这次募捐来说,这种称呼授予了他们和保罗自己同等的权威(林后1:1)。不一定是赋予他们永远的使徒称号和职分。

基督的荣耀。这三个弟兄作为基督的私人代表是最受尊敬的。他们的代办权有助于基督的荣耀。保罗给了他们高得不能再高的评价。


林后8:24 所以,你们务要在众教会面前显明你们爱心的凭据,并我所夸奖你们的凭据。

【本会注释】

显明。保罗向哥林多人挑战,使他们尽到他们的责任,为其他地方的基督徒树立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他们所采取的态度,所作出的贡献,对于这些代表的接待,都将不可避免的为其他教会所知晓。哥林多人在这件捐项的事宜上是公开的。教会的名誉处在危险之中。他们唯一合宜的反应就是全心全意配合基督的使者,并向犹大的穷苦基督徒慷慨释怀。

地上的每一个教会都代表上帝的国度,因此成了天使和人们所观看的一台戏(林前4:9)。这个国度中,上帝赐给每一个人的恩典或祝福没有什么是只为自己而使用的,无论是真理、个人同基督的经历,还是上帝所供给的物质的福气。

提要

1保罗说明他尽管知道他们的热心还要派提多和他的兄弟们前往的原因。6他继续鼓励他们慷慨施舍,正如是撒种,10他们将会有大丰收,13且是一个很好的向上帝献感恩祭物的机会。


帮助圣徒的捐款

林后9:1 论到供给圣徒的事,我不必写信给你们;

【本会注释】

供给。这里依然是指捐献的事情。

不必。从林后8:1开始的思路是持续没有中断的。在第9章保罗进一步的劝勉有关为耶路撒冷的穷苦人募捐的事。保罗解释了信件如此详尽的原因,免得哥林多人感觉他没必要为这事如此啰嗦。因为在哥林多人之间产生的纠纷和帮派精神,打断了他们一年前的计划。同时,为了鼓励马其顿教会有同样的反应,保罗指出哥林多教会早就准备好参与这项工作。除非哥林多的信徒不再耽搁完成捐献,马其顿人就不会认为保罗关于哥林多人向他们所夸的口是毫无根据的。这节经文是巧妙而又谦恭的,既表达了保罗对他们立即继续乐捐的信任,也鼓舞了他们这样做,因此就证实了保罗对他们的信任(参帖前4:9)。


林后9:2 因为我知道你们乐意的心,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你们,说亚该亚人预备好了,已经有一年了;并且你们的热心激动了许多人。

【本会注释】

乐意的心。保罗以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对哥林多教会说话,相信他们在这件事情上有正确的想法。保罗作为一个有智慧的教会领袖,他注意每一个有利的迹象,希望能够加强许诺成功之事。智慧的福音传道人要同样激励信徒中最好的事物,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

我……夸奖你们。见1节注释。

亚该亚。在罗马时期,南希腊包括亚该亚省,哥林多就是其省城。在这个区域已经有多个教会,哥林多教会是主要的一个。哥林多的一个港口坚革哩也有一个教会(见林后16:1)。见《保罗旅行记》。

你们的热心。保罗对哥林多教会在捐献之事的参与上表达了完全的肯定,并以似是已经完成的事实夸奖他们。现在他们若收回他们的话、否认保罗所说关于他们的善行,是不可能不难堪的。当其他方法失败后,诉诸于美好的榜样常常会起作用。许多人认为他们不能够担负这捐献,直到在同样的境况中别人表现出他们的慷慨。


林后9:3 但我打发那几位弟兄去,要叫你们照我的话预备妥当;免得我们在这事上夸奖你们的话落了空。

【本会注释】

打发。也就是正在打发(见林后8:17注释)。

弟兄。就是指提多和另外两个没有提名的弟兄(见林后8:16-24注释)。

我们……夸奖……的话。见第1节注释。


林后9:4 万一有马其顿人与我同去,见你们没有预备,就叫我们所确信的,反成了羞愧;你们羞愧,更不用说了。

【本会注释】

马其顿人。保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正在前往哥林多的路上。几个星期之内他就能和哥林多人面对面了,并要和他们一起过冬(徒20:1-3)。显然已经打算有好几位马其顿信徒和他同行。通常都有信徒护送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徒17:14,15;罗15:24;林前16:6;见林后1:16注释)。如果当马其顿的代表到达之时哥林多人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对于保罗,对于马其顿人和哥林多人自己都是非常尴尬的场面。

保罗为了确保他们的成功可谓面面俱到。他已经细心的组织策划这次募捐。为了能够鼓励马其顿人,他已经指出他们的热心和兴致。现在他借着信件进一步的指导他们。最终,他派遣三个代表协助哥林多人完成这个项目。在所有这些之后,失败就意味着确实的侮辱和羞耻。

我们……你们……更不用说了。即,更不用说你们自己了。

所确信的。直译为“确信所夸口的”,可是原文证据支持(参10页)省略“夸口”一词。假如哥林多人在他到来之时没有预备好,那么保罗所夸口的根据就全然不存在了。


林后9:5 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赀预备妥当,就显出你们所捐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

【本会注释】

不得不。这个词在希腊文中处于强调位置。

。在这一节保罗强调了在他到来之前完成捐献的重要性。显然他唯恐在完成这项工作中有些许的拖延。在这节经文中他的机智、贤明和坚定的迫力达到了顶峰。这不只是关乎紧要关头的金钱或是穷困人的需要。这乃关乎到哥林多人的灵性和品质,关乎到他们信徒的成熟完备。真正的施与是出自内心的行动。它唤醒了一个人内在的更高的人性,倾向于将肉体和自私自利的贪欲钉死,并从根本的动机上洁净纯化施与者。这是通往幸福和精神健康的一条重要道路。每一次为了上帝的荣耀和他人的幸福的真心捐献都将为施与者带来祝福。

勉强。也就是说要得到更多的贪婪的欲望(译者注:英文中译为“贪婪”,:“ovetousness”)。保罗警告哥林多人,要抵制那些不情愿的少数一点点的施舍,这样的施舍只是为了留下一点印象并从中谋取更多。见路12:15注释。


林后9:6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

【本会注释】

……种的。在圣经中,撒种收割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比喻。撒种和收割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又公平的。是与上帝政权的原则完全相和谐的(箴11:24,25;19:17;22:9;加6:7-10)。一个好的农夫知道播种和丰收的关系,他撒种是不会不情愿又吝啬的,而是高高兴兴的多撒。

多。这个词揭示了基督徒高尚神圣的慷慨本性。基督徒的施与根本不是牺牲,而是为丰收做准备。上帝“说不尽的恩赐”(15节)给人类带来了无法度量的福气,对于基督来说,当他看到自己劳苦的功效而心满意足时,就喜乐了(赛53:11)。在救赎计划中上帝证明了撒种之道并保证有所丰收。是否愿意收获上帝为人储藏的祝福,人必须作出选择。


林后9:7 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

【本会注释】

本心所酌定的。这是说考虑好的决定。基督徒的善行要出于深思熟虑的选择。有许多施与都是一时的冲动,而不是出于爱心、细心的考虑,这种考虑给施与者的心灵加添了一种恩赐(见林后8:5注释)。上帝之爱的伟大恩赐也不是这样的(约3:16;弗3:11)。只有那些出自内心自发的愿望才是被上帝所接纳的(太6:2-4)。

不要作难。这是直译译文,也就是说不是不情愿的。勉其所难的施与不是真正的施与。这是一种没有送礼者的礼物,因为它伴随着人们因损失了属世财物而生的懊悔。基督徒的施与决不能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以那样一种精神施与的人是不会从他的行动中有什么利益收获的。不情愿的施与就像什么都没有施与一样,因为他的精神和品质是与基督的精神完全敌对的,基督是甘愿白白地给我们他所有的(罗8:32)。

勉强。也就是因为被要求而施与。可能是指集体的压力,为了要和集体中的人保持同样的地位而被迫施与,因为急迫的训戒和个人强求要参与教会事工,或是因为补偿在其他工作中的失职而不得不施与。

乐意。也就是积极的、自发的。在基督徒的所有责任中,没有什么比给予要求有更多的乐意精神,尤其是为了推进上帝在地上的国度的工作。慷慨的精神是基督的精神;自私的精神是世人和撒但的精神。基督徒的特征是给予,世人的特征是获取。

上帝……喜爱。这句话几乎逐字引用了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中的箴22:9。上帝的至高品格就是公义的爱(约一4:7,8)。受造之物能够将最高的荣耀归于上帝的就是在他们的生活中表现他的爱心。这是向世人传扬上帝最有效的途径。


林后9:8 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

【本会注释】

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8-11节提出了上帝能够并乐意提供人在各样事上都充充足足,以使他们能够转而给予给他们身边的人。注意“各样的”这个词的强调,为了表达上帝资源的充足,与“各样的”一词意思相对等的在第8节出现了四次。将属灵的恩赐和资源多多的加给人是上帝的本性。对于每一个基督徒,上帝所有的恩惠都可以用来推进他国度的事业(见玛3:10,11;林前3:21-23;弗3:20)。借着上帝所赐的丰盛有余的恩典“凡事都能”(太19:26)。

充足。希腊语autarkeia,“不需要帮助或支持的良好的生活状况”。在新约圣经中这一词在多处出现,只有在腓4:11和提前6:6被译为“知足”(译者注:英文分别是content和contentment)。基督教对这个词的用法表示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作为来自上帝的充足有余的资源供应的结果,完全脱离了对人的依赖。那些受这种慷慨精神激励的人总是有足够的资格做善事(见《历》第八十六章)。


林后9:9 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

【本会注释】

如经上所记。是希腊文版旧约七十士译本圣经诗112:9的精确引用。在新约圣经中“如经上所记”这一表述通常是引入经文的的惯用语。义人的特征是敏感的对待他身边之人的需要。

施舍。或作“分散”(参太12:30)。一个慷慨的施与者对穷人的分施就像一个撒种的人撒种一样。

贫穷。希腊语penēs(见可12:42注释),是指那些穷到不得不每天工作以满足第二天的需要的人。

仁义。这里这个词特别指施舍给予(见太6:1注释)。基督徒的慷慨就是仁义的一个实际见证。

存到永远。其效应是永久的,且上帝将永不忘记。其影响将持续一代又一代(见太26:13注释)。


林后9:10 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本会注释】

赐种。保罗再次引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赛55:10),解释农业和心灵世界的类比。正如上帝要求耕地的农夫根据他们的撒种收获果实,他也同样对待那些播撒仁爱慈善之种的人。自然界撒种收割的定律对于人利用属世财物也是真理。那些慷慨的人将要收获更多上帝的丰富,尽管不是以物还物(见太19:29注释)。上帝提供种子,规定节令,并赐下阳光雨露;在人的心田他同样对待慷慨之种(何10:12)。


林后9:11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藉着我们使感谢归于上帝。

【本会注释】

叫……富足。在上帝的计划中,使属世物质和福气富足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善待他人。上帝分赐属世财物的设计中,没有为自我放纵、自我满足、自私享受或自我抬高提供什么。

多多。见林后8:9注释。

感谢。基督徒向上帝献上感恩,是借着感恩承认上帝的每日赐福和与那些需要的人共享的特权(见林后1:11;4:15注释)。向上帝献上感谢赞美是上帝子民的特征。感恩是真信徒的自然反应。活泼的信心总是在言语和行为上有所表达。真正的基督教是超出理智的信仰,在日常生活的问题中实际应用其原则。


林后9:12 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上帝。

【本会注释】

办……事。或作“服侍”,“处理”(修订标准版)。

供给。希腊语leitourgia(见路1:23注释),来源于我们的“圣餐礼”一词。在古典希腊文中特指那些为国家操办公共服务或是那些拥有公职的人,他们常常为自己开支。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中指在犹太圣所中供职的祭司(民4:24;参代上26:30)。在新约圣经中通常指基督及其地上代表的服务(路1:23;来8:6;9:21)。这里特指哥林多人为耶路撒冷的穷人所捐献的。基督徒的慈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上帝的,另一方面是对人的。

。直译为“添加以补足”,这里指补足穷人的需要。

圣徒的缺乏。耶路撒冷穷人的需要。

叫……越发。或作“盈溢”。这是指他们对上帝这一方的捐献,对于受者和其他知晓他们慷慨的人,将引致对上帝的赞美和感恩。这捐献既是献给上帝的也是献给人的(太25:40)。


林后9:13 他们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他的福音,多多的捐钱给他们和众人,便将荣耀归与上帝。

【本会注释】

凭据。希腊语dokime,“试验”,“证据”。在林后8:2被翻译为“试炼”,林后13:3译为“凭据”,罗14:18;16:10译为“称许”,罗5:4译为“老练”。将会看到哥林多人慷慨的真实结果和最后的结局,不是在给耶路撒冷的穷苦基督徒的物质救济和恩惠上看到,而是在他们归荣耀于上帝的结果上看到。永远福音的主要部分是认识并归荣耀与上帝(启14:6,7)。上帝旨在借着他的子民展现他的能力和恩典,以此提升他的名。哥林多人的慷慨借着提供一个机会证明他们的真诚荣耀了上帝。

供给。是指供给耶路撒冷的穷苦人。

你们承认……顺服……。直译为“你们公然的顺从”。他们的言语将由他们的行为证实。犹太基督徒怀疑外邦皈依的信徒的信心──除非他们先接受犹太主义──否则就不是真信心。外邦教会对犹太兄弟的慷慨捐助向后者提供了前者的忠心和诚意的切实证据。证明他们归附于基督教不只是没有实际的宣称。一个人的信仰只有当其能够引导人为他身边之人的幸福和利益采取实际关心的行动时,他的信仰才是有价值的。一份对上帝之爱的宣称若没有无私为他人服务的反应,是毫无价值的赝品(见太25:31-46;约壹3:14;4:20,21注释)。今天宣称为基督徒的人要好好以这一标准衡量自己。

多多地捐钱。或作“无保留的捐助”。所提出的捐献将证明哥林多人对犹太兄弟有着真正的情谊。保罗希望证明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里是合一的。真基督教的工作是在福音的友谊中将众人团结一起(约17:9-11,20-23)。


林后9:14 他们也因上帝极大的恩赐显在你们心里,就切切的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

【本会注释】

切切地想念。或作“渴望”。基督徒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祷告和爱的精神。对于非基督徒的接受者,往往关注捐助本身,而对于基督徒来说,则是关注捐助者。没有爱和渴望之心的代祷不过是言辞和形式。爱若没有祈祷就是浅薄的,也可能不是真爱(见太5:43,44注释)。但是由爱推动的祈祷既完美了二者也导致了品格的改变。在这个例子中,犹太基督徒的心和外邦兄弟会更深、更真实的连接一起。

为你们祈祷。保罗认为当耶路撒冷的圣徒收到捐献时所发的赞美将会升达到上帝面前。


林后9:15 感谢上帝,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

【本会注释】

说不尽的。直译为“那不能完全表达的”。神圣之爱的恩赐是无法全然完备的表达的。这一个对上帝的赞美,给涉及为耶路撒冷圣徒捐献的这部分提供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高潮。保罗所用的“恩赐”一词,学者们的意见有所分歧。有人认为保罗是指已经提议的捐献。但是这里所用的语言对于这样的恩赐似乎太过于强烈。保罗在这些章节中所强调的不是他们物质方面的恩赐,而是上帝恩典的运用结果的恩赐。借着这神圣的恩赐,人类被拯救、圣化,并被激励为他人服务,其丰富是超出人力所能领会的。圣经中常描述基督是上帝赐给人的至高恩典(约3:16;加1:4;多2:14等)。救赎的主题是没有穷尽、深不可测的,超出人有限的理解范围。无论人对其研究多少,永远都不能发现其所有的完美,也用不完其资源。见约3:16注释。

向上帝感恩是为遵行他的旨意预备道路,为接受能力作无私的服务做了准备。那对上帝充满感恩的人必寻求实现他所有的要求,不是因为被迫而是因为他选择这样做。向上帝感恩是基督徒经验的有效根基。直到人为上帝那“说不尽的恩赐”之爱戴感恩所征服,信仰就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并在他对身边人无私的服务中表现出来。

播放
选项
注释
字号
A-
A+
外观
切换声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