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第26天(提后2-4;多1-3;门1;来1-7)- 普通话
切换声音
30天读经|通读新约(第4次)

第26天(提后2-4;多1-3;门1;来1-7)

提摩太后书2章

当作基督的精兵

2:1  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  

2:2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  

2:3  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  

2:4  凡在军中当兵的,不将世务缠身,好叫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  

2:5  人若在场上比武,非按规矩,就不能得冠冕。  

2:6  劳力的农夫理当先得粮食。  

2:7  我所说的话你要思想,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  

上帝和道不被捆绑

2:8  你要记念耶稣基督乃是大卫的后裔,他从死里复活,正合乎我所传的福音。

2:9  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而, 神的道却不被捆绑。

2:10  所以我为选民凡事忍耐,叫他们也可以得着那在基督耶稣里的救恩和永远的荣耀。

2:11  有可信的话说:“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  

2:12  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  

2:13  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  

当作无惭愧的工人

2:14  你要使众人回想这些事,在主面前嘱咐他们:不可为言语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败坏听见的人。  

2:15  你当竭力在 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2:16  但要远避世俗的虚谈,因为这等人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2:17  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其中有许米乃和腓理徒,  

2:18  他们偏离了真道,说复活的事已过,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  

称呼主名的要离开不义

2:19  然而, 神坚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这印记说:“主认识谁是他的人。”又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  

2:20  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  

2:21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2:22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2:23  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  

当善于教导

2:24  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

2:25  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 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2:26  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

提摩太后书3章

将来必有人背道行恶

3:1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

3:2  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渎、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  

3:3  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  

3:4  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 神,  

3:5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  

3:6  那偷进人家,牢笼无知妇女的,正是这等人。这些妇女担负罪恶,被各样的私欲引诱,

3:7  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  

3:8  从前雅尼和佯庇怎样敌挡摩西,这等人也怎样敌挡真道。他们的心地坏了,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  

3:9  然而他们不能再这样敌挡,因为他们的愚昧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像那二人一样。  

3:10  但你已经服从了我的教训、品行、志向、信心、宽容、爱心、忍耐, 

3:11  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难。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  

3:12  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3:13  只是作恶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恶,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圣经都是有益的

3:14  但你所学习的、所确信的,要存在心里,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  

3:15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3:16  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注:或作“凡 神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3:17  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摩太后书4章

当专一传道

4:1  我在 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嘱咐你:  

4:2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4:3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4:4  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

4:5  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4:6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  

有公义的冠冕存留

4:7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4:8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蒙主力量传扬福音

4:9  你要赶紧地到我这里来。  

4:10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  

4:11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注:“传道”或作“服事我”)。  

4:12  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  

4:13  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  

4:14  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  

4:15  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  

4:16  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4:17  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  

4:18  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4:19  问百基拉、亚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  

4:20  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罗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  

4:21  你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我这里来。有友布罗、布田、利奴、革老底亚和众弟兄都问你安。

4:22  愿主与你的灵同在。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提多书

提多书1章

为提多祝福

1:1  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 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

1:2  盼望那无谎言的 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  

1:3  到了日期,藉着传扬的工夫,把他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  

1:4  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 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论监督当如何为人

1:5  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  

1:6  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就可以设立。  

1:7  监督既是 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  

1:8  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1:9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当斥责传异教者

1:10  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  

1:11  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  

1:12  有克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克里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1:13  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  

1:14  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  

在洁净者凡物都洁净

1:15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1:16  他们说是认识 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

提多书2章

当如何规劝老幼男女和仆人

2:1  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

2:2  劝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  

2:3  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  

2:4  好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  

2:5  谨守,贞洁,料理家务,待人有恩,顺服自己的丈夫,免得 神的道理被毁谤。  

2:6  又劝少年人要谨守。  

2:7  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  

2:8  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  

2:9  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  

2:10  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尊荣我们救主 神的道。  

救主舍己的缘故

2:11  因为 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  

2:12  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

2:13  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 神和(注:或作无“和”字)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2:14  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

2:15  这些事你要讲明,劝戒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

提多书3章

当顺服掌权者

3:1  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3:2  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  

3:3  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注:或作“阴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3:4  但到了 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  

3:5  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3:6  圣灵就是 神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  

3:7  好叫我们因他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注:或作“可以凭着盼望承受永生”)。  

信徒当作正经事业

3:8  这话是可信的。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地讲明,使那些已信 神的人留心做正经事业(注:或作“留心行善”)。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  

3:9  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  

3:10  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  

3:11  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做。  

3:12  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  

3:13  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叫他们没有缺乏。  

3:14  并且我们的人要学习正经事业(注:或作“要学习行善”),预备所需用的,免得不结果子。  

3:15  同我在一处的人都问你安。请代问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安。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腓利门书

腓利门书1章

保罗达腓利门书

1:1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  

1:2  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  

1:3  愿恩惠、平安从 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保罗为腓利门的爱心感谢上帝

1:4  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 神,  

1:5  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注:或作“因听说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有爱心、有信心”)。  

1:6  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做的。

1:7  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

为阿尼西母求腓利门

1:8  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  

1:9  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  

1:10  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谋(注:此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求你。  

1:11  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  

1:12  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  

当接纳如亲爱的弟兄

1:13  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  

1:14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1:15  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

1:16  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  

1:17  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  

1:18  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  

1:19  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  

1:20  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注:或作“益处”),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  

1:21  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  

1:22  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藉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  

1:23  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以巴弗问你安。

1:24  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  

1:25  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里。阿们。

希伯来书

希伯来书1章

上帝在此末世藉他儿子晓谕世人

1:1  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1:2  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他创造诸世界。

1:3  他是 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 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1:4  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  

1:5  所有的天使, 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哪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天地都要灭没惟主永远长存

1:6  再者, 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注:或作“ 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他。”  

1:7  论到使者,又说:“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1:8  论到子却说:“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  

1:9  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 神,就是你的 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1:10  又说:“主啊,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1:11  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  

1:12  你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1:13  所有的天使, 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1:14  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希伯来书2章

忽略主恩怎能逃罪

2:1  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  

2:2  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  

2:3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  

2:4  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  

2:5  我们所说将来的世界, 神原没有交给天使管辖。  

2:6  但有人在经上某处证明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2:7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注:或作“你叫他暂时比天使小”),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  

2:8  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叫万物都服他,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他的。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他,  

2:9  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注:或作“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他因着 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救人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

2:10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2:11  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2:12  说:“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  

2:13  又说:“我要倚赖他。”又说:“看哪,我与 神所给我的儿女。”  

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2: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2:16  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  

2:17  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 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2:18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希伯来书3章

耶稣比摩西更配得荣耀

3:1  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啊,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  

3:2  他为那设立他的尽忠,如同摩西在 神的全家尽忠一样。  

3:3  他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荣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荣。  

3:4  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 神。  

3:5  摩西为仆人,在 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  

3:6  但基督为儿子,治理 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

当警戒硬心

3:7  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  

3:8  就不可硬着心,像在旷野惹他发怒、试探他的时候一样。  

3:9  在那里,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  

3:10  所以我厌烦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我的作为!’  

3:11  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3:12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  

3:13  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  

不信之人不能享受安息

3:14  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  

3:15  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  

3:16  那时听见他话、惹他发怒的是谁呢?岂不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吗?  

3:17   神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岂不是那些犯罪、尸首倒在旷野的人吗?  

3:18  又向谁起誓,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呢?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吗?  

3:19  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

希伯来书4章

只有信的人得享安息

4:1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注:“我们”原文作“你们”)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  

4:2  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  

4:3  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 神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  

4:4  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 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  

4:5  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4:6  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  

4:7  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  

4:8  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 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  

4:9  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 神的子民存留。  

4:10  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 神歇了他的工一样. 

4:11  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上帝的道是有功效的

4:12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4:13  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大祭司耶稣能体恤人的软弱

4:14  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 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  

4:15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4:16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希伯来书5章

5:1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 神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注:或作“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  

5:2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5:3  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5:4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 神所召,像亚伦一样。  

基督不荣耀自己 

5:5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5:6  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5:7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  

因苦难学了顺从

5:8  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5:9  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5:10  并蒙 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  

5:11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5:12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 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乾粮的人。  

5: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5:14  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希伯来书6章

当竭力进到完全地步

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 神、  

6:2  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来 6:3  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6:4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  

6:5  并尝过 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  

6:6  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 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6:7  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 神得福;  

6:8  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当效法承受应许之人

6:9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6:10  因为 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6:11  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6:12  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务要持定面前的指望

6:13  当初 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6:14  “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  

6:15  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  

6: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 

6:17  照样, 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  

6:18  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 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6:19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  

6:20  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希伯来书7章

麦基洗德为祭司与上帝的儿子相似

7:1  这麦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 神的祭司,本是长远为祭司的。他当亚伯拉罕杀败诸王回来的时候,就迎接他,给他祝福。  

7:2  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来的,取十分之一给他。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  

7:3  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 神的儿子相似。  

7:4  你们想一想,先祖亚伯拉罕将自己所掳来上等之物取十分之一给他,这人是何等尊贵呢!

7:5  那得祭司职任的利未子孙,领命照例向百姓取十分之一,这百姓是自己的弟兄,虽是从亚伯拉罕身中生的(注:“身”原文作“腰”),还是照例取十分之一。  

7:6  独有麦基洗德,不与他们同谱,倒收纳亚伯拉罕的十分之一,为那蒙应许的亚伯拉罕祝福。  

7:7  从来位分大的给位分小的祝福,这是驳不倒的理。  

7:8  在这里收十分之一的都是必死的人;但在那里收十分之一的,有为他作见证的说,他是活的。  

7:9  并且可说那受十分之一的利未,也是藉着亚伯拉罕纳了十分之一。  

7:10  因为麦基洗德迎接亚伯拉罕的时候,利未已经在他先祖的身中(注:“身”原文作“腰”)。

7:11  从前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职任以下受律法,倘若藉这职任能得完全,又何用另外兴起一位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不照亚伦的等次呢?  

7:12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

7:13 因为这话所指的人本属别的支派,那支派里从来没有一人伺候祭坛。 

7:14  我们的主分明是从犹大出来的,但这支派,摩西并没有提到祭司。  

7:15  倘若照麦基洗德的样式,另外兴起一位祭司来,我的话更是显而易见的了。  

7:16  他成为祭司,并不是照属肉体的条例,乃是照无穷之生命的大能(注:“无穷”原文作“不能毁坏”)。  

7:17  因为有给他作见证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7:18  先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  

7:19  (律法原来一无所成)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靠这指望,我们便可以进到 神面前。

耶稣长远活着替人祈求

7:20  再者,耶稣为祭司,并不是不起誓立的。

7:21  至于那些祭司,原不是起誓立的,只有耶稣是起誓立的。因为那立他的对他说:“主起了誓,决不后悔,你是永远为祭司。”  

7:22  既是起誓立的,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  

7:23  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是因为有死阻隔,不能长久。  

7:24  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  

7:25  凡靠着他进到 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7:26  像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

7:27  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因为他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  

7:28  律法本是立软弱的人为大祭司;但在律法以后起誓的话,是立儿子为大祭司,乃是成全到永远的。  

提摩太后书2章

提要:1 再次劝勉他坚持信仰,履行作为主忠心仆人的职责,按正意分解圣经,制止不敬虔的事和世俗的虚谈。 17 许米乃和腓理徒。19 主的根基是稳固的。22 教导他要躲避什么,追求什么,做主什么样的工人。


1 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

【本会注释】

我儿啊 见提前1:2;提后1:2注释。

刚强起来 只有每天接受上帝的恩典和能力的引导,才能从事基督传道士的工作。


2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

【本会注释】

在许多见证人面前 保罗的“纯正话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私下传给提摩太的,而是在各种教会侍奉的场合。

我所教训的 也就是提后1:13的“纯正话语”。保罗特别关注提摩太传播福音真理的技巧,知道提摩太继承自己职责的日子即将到来。

交托 参提前6:20注释。基督教领袖不仅要向信徒和非信徒传福音,还要准备在老一辈过世时让青年人接替教会的领导工作。

忠心 见提前1:12注释。


3 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象基督耶稣的精兵。

【本会注释】

你要和我同受苦难 有文本为“你要受苦难”。

即“好的”,“第一流的”。

参腓2:25;提前1:18。精兵所需要的献身,忠诚和好体力是优秀基督教领袖的必备条件。


4 凡在军中当兵的,不将世务缠身,好叫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

【本会注释】

凡在军中当兵的 有文本为“凡参加战争的人”。

世务 即占用士兵时间和精力的俗务。传道人务必献身于传扬福音的伟大事业。他的确有时需要从事一些世务,如制作帐篷的保罗那样。但这样的世务是为有效地传扬福音的伟大目的服务的。

缠身 即“卷入”。

喜悦 传道人首先要关心的是要让召他服务的基督耶稣满意他的工作。传道人不要刻意讨世人欢心。因为这样会影响他对主的完全献身。


5 人若在场上比武,非按规矩,就不能得冠冕。

【本会注释】

场上比武(athleo) 或“参加比赛”。保罗在这里又把传道人比作运动员(参林前9:24-27)。

按规矩 运动员如果违规,就失去参赛的资格。保罗让提摩太由运动员来推想传道人的工作。不管所传的道理和所访问的人群有多少,传道人如果不传“纯正话语”(参1:13),让他的信息带着基督的魅力和仁爱,他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参太7:22,23)。

冠冕 即戴上胜利的花冠(见林前9:25注释)。


6 劳力的农夫,理当先得粮食。

【本会注释】

农夫(georgos)即“耕地的人”。 英语的George(乔治)即源于此。保罗刚才把传道人比作士兵(3,4节)和运动员(5节),现在又比作农民。

得粮食 农民生产的粮食供自己和他人吃。如果农民吃不到自己所种的粮食,他就会饿死,其他人就会挨饿。所以传道人必须先拥有基督徒的美德(见加5:22,23注释),才能把这些美德分给别人。人不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分给他人。世界需要农民的产品,也需要基督教果实的真实展示。但如果农民吃不到自己种的粮食,传道人不表现自己所传的真理,世界就会受亏损。


7 我所说的话你要思想,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

【本会注释】

思想 或“理解”。在3-6节中,保罗用比喻进行教导。现在他要提摩太充分理解这些比喻。参太24:15基督对听众的教训。

给你聪明 使徒提醒提摩太,人所记忆的事实不可能包括全部的信息。有许多问题必须结合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才能解决。有些问题的发生是因为过去没有相应的经验。不管怎样,传道人都要求告上帝在凡事上给他聪明。忠心的基督工人会始终倾听上帝的声音,在每天的生活中完全相信自己的祈祷会在最有利的时刻得蒙应允。


8 你要记念耶稣基督乃是大卫的后裔,祂从死里复活,正合乎我所传的福音。

【本会注释】

你要记念耶稣基督 保罗在这里强调基督的人性,为人类接受救恩的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罗在其他场合强调基督的神性,就是上帝对于人类的爱。也许使徒当时正遭遇基督幻影说日益严重的威胁(见本书卷五912页;卷六58页)。这种学说否认基督曾存在于肉身。这句话表达了基督教福音的本质。基督教的传播,不是靠对圣经凭空无序的解释。耶稣的话为传道人如何帮助疲乏的罪人获得平安和胜利树立了榜样。耶稣本人在全人类面前成为基督徒品格的典范。基督教所传的,乃是充满活力的信息。

乃是大卫的后裔 大卫的家系在犹太人中是十分神圣的,因为弥赛亚是“大卫的苗裔”(见诗132:11;见撒下7:12;太22:41-46注释)。保罗再次强调耶稣的人性,和祂完全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基督的大卫家系在福音传给犹太人时乃是一个有力的论据。

祂从死里复活 基督的空墓成为基督教证明基督神性和福音信息真实性的无可辩驳的论据。没有其他人或宗教能提出这样超自然的神圣干预的证据。耶稣复活是上帝印证祂为人类救主的印记(见林前15:4,12-20注释)。。

正合乎我所传的福音 参罗2:16;161;25。保罗传给世人的信息是依据《旧约》和他个人所得的启示(见提前1:11注释)。所以他的“福音”符合基督生,死和复活的事实。


9 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象犯人一样。然而上帝的道却不被捆绑。

【本会注释】

我为这福音 就是在传扬福音的时候。

受苦难(kakopatheo) “受痛苦”,“受屈辱”。

被捆绑 即被当作罪犯,甚至被戴上锁链。

上帝的道却不被捆绑 虽然保罗被困在罗马的监狱之中,但他成功的传播了福音,使罗马有好些人,甚至一些恺撒家里的人都悔改了(见徒28:17-24;腓4:22注释)。保罗也可能指其他使徒的继续传道,如提摩太等人在保罗被困在罗马监狱里时承担起他的工作。

虽然像保罗这样的传道人可能会止息他们的声音,但福音要藉着上帝所托付的人继续不断地传播(见提后2:2)。保罗的话预言了上帝的道在以后多世纪中的胜利进军。虽然马丁路得被困在瓦特堡,但因信称义的圣经真理“却不被捆绑”。他把圣经译成德语,为德国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见本书53页)。威廉.廷达尔为把圣经译成英语而英勇献身。他的一生有多年流亡国外,他译著的印刷受到严厉禁止。但他死后才一年,他的首译英语版圣经就在英国出版了。圣经向全世界传播的浪潮就从这个国家开始了。人们可以惩罚圣经的译者,烧毁圣经,禁止圣经真理的传扬,但“上帝的道却不被捆绑”。


10 所以我为选民凡事忍耐,叫他们也可以得着那在基督耶稣里的救恩和永远的荣耀。

【本会注释】

所以 即因为保罗相信基督救赎和真理胜利的确定性。

选民 见罗8:33注释。

忍耐(hupomeno) “勇敢镇定地承担”。关于该词的名词形式hupomone,见有雅1:3注释。保罗知道,永生的荣耀和因他传道而得救之人的满足感,足以补偿他眼下所戴的锁链。

永远的荣耀 保罗可能把基督徒暂时的艰险与他们报赏的永恒性进行比较。


11 有可信的话说: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祂同活;

【本会注释】

有可信的话说 见提前1:15注释。由于提后2:11-13的韵律,有些人认为保罗是在引用基督教的一首诗或正式宣言。

我们若与 原文11-13节是真实条件句。基督徒的信心是基于以下的事实:只要符合上帝所定的条件,上帝就一定信守祂的承诺。

即向罪死。浸礼象征基督徒的悔改。保罗称之为“死”(见罗6:3,4注释)。

也必与祂同活 保罗在这里可能指一,浸礼以后上帝帮助我们过公义的新生活(罗6:5-11注释)。或二,在新世界的永生(见约3:16;14:3注释)。


12 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祂,祂也必不认我们;

【本会注释】

忍耐(hupomeno)见第10节注释。本句可理解为“如果我们坚持忍耐”(见太24:13)。

和祂一同作王 见罗8:16,17;启20:4;22:5注释。保罗从永恒的角度看问题。鉴于永远的特权和荣耀,当下的耻辱和艰辛就显得至暂至轻的了。

我们若不认祂 见太10:32,33注释。否认基督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公开否认,在应该为真理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口头承认基督,生活中却没有正确地表现祂。

祂也必不认我们 见太10:32注释。


13 我们纵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

【本会注释】

失信(apisteo)虽然人可能失信于上帝和他的同胞,基督徒可以确信上帝永远是可靠的。祂时常与我们同在,绝不抛弃信靠祂的人。

不能背乎自己 上帝出于自己的本性,决不违背自己的诺言(见民23:19;诗89:35;多1:2;来6:18;10:23注释)。上帝一定会赏赐义人,也一定会惩罚恶人。罪人决不要以为上帝在最后的日子会改变祂消灭恶人的旨意。


14 你要使众人回想这些事,在主面前嘱咐他们:不可为言语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败坏听见的人。

【本会注释】

你要使众人回想这些事 保罗在这里要提摩太提醒“忠心”的人(2节)和一般信徒8-13节所表述的基本真理。他们了解自己的特权和责任以后,就会抵制无益的争辩和错谬的教训。

为言语争辩(logomacheo)其名词形式logomachia,见提前6:4注释。

败坏(katastrepho,“倾倒”)英语的catastrophe(灾难)即源于此。在小事上争辩,浪费了本应化在重要问题上的时间,在信徒制中造成混乱。福音的信息不在于争辩。基督徒生活的目标是依据其与基督相似的程度来衡量的(见弗4:13注释),并不在于运用词藻的技巧和把圣经明白的语言寓意化。


15 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本会注释】

竭力(spoudazo,“匆忙”,“尽力”,“勤劳”之意)参弗4:3;帖前2:17;彼后1:15;提后4:9;多3:12;彼后1:10;来4:11。保罗提醒提摩太,只有勤劳的传道人才能正确地代表他的主,完成所交给他的重大任务。

在上帝面前 基督徒在为同胞工作的时候,应当记得上帝的眼睛关注着他们。基督徒最终必须让上帝满意。

得蒙喜悦 基督的工人应当表现纯洁的生活,并能愉快地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

工人 保罗自己就做过帐篷(见徒18:3注释)。他十分了解工人有效工作,无愧于自己劳动的重要性。

按着正意分解 必须准确地解释圣经的真理,使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至于同整体圣经相矛盾。圣经的每一段都必须按正意理解,正如大楼墙壁中每一快砖都必须砌在合适的位置上,否则整堵墙就会出险。在14节中,保罗警告人不要为言语争辩,这就是误解圣经的例子。按正意解释圣经就是每一条真理都予以适当的强调。次要和不相干的题目必须服从于帮助人战胜罪恶,在基督里过得胜人生的原则。

真理的道 即真理的话语——圣经(见弗1:13注释)


16 但要远避世俗的虚谈,因为这等人必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

【本会注释】

要远避 见多3:9注释。忠实的基督徒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琐碎虚幻的话题上。要远离这种闲聊。

世俗的虚谈 见提前6:20注释。

这等 可能指“世俗的虚谈”,也可能指说这些话的人。

更不敬虔的地步 误解上帝的道会给愚昧的教师和教会团体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只有真理能在教友中间带来敬虔与和谐。


17 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其中有许米乃和腓理徒,

【本会注释】

毒疮(gaggraina)会使肌肉腐烂,并殃及其他器官。为言语争辩的人(14节)和世俗虚谈的(16节)会腐蚀关注他们的人。

越烂越大 空谈宗教的人(16节)所造成的危害将会扩大。所以不要给这些自称的教师有说话的机会。要杜绝他们的言论。

许米乃 见提前1:20。让人记住的,只是他们的不敬虔和破坏活动,这是很不幸的。

腓理徒 圣经中没有关于他的其他信息。


18 他们偏离了真道,说复活的事已过,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

【本会注释】

偏离了 见提前1:6;6:21注释。

真道 就是圣经所包含的基督教的启示。

说复活的事已过 基督教会很早就得应付否认死人复活的教师(林前15:12-19)。这些工人没有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15节)。保罗对于基督复临时肉身复活的表述,可见林前15:12-58;帖前4:13-18;提后4:1注释。

败坏 或“破坏”。基督徒往往信任教会中被认为专门研究圣经的人,而不愿亲自殷勤地查考圣经。结果当谬道出现时,他们常常不知如何辨别真伪。


19 然而,上帝坚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这印记说:“主认识谁是他的人”;又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

【本会注释】

然而 这里表现了保罗熠熠生辉,不屈不挠的勇气。它可以与三位希伯来青年因信仰而面临死亡威胁时所作的勇敢回答相比。他们要效忠于上帝。相信祂能在视为合适的情况下拯救他们。即或不然,他们仍要侍奉祂(但3:18)。

在《提摩太后书》中,保罗设法鼓励提摩太忍受将来的一切试炼。他出于对提摩太的爱,十分清楚地描述了前面的道路(提后见1:8;2:3,9,16,17;3:1,12)。

保罗无法向提摩太承诺,他的传道同工或教会成员都会保持忠诚(见提后1:15;2:17,18;4:10,14注释)。使徒在泪水中体会到,令人灰心失望的事随时都可能发生。

保罗明知自己将屈死在行刑者的刀剑之下。但他希望提摩太看到的不止是这一些。保罗的话还没有说完。他似乎继续说:“提摩太啊,这个世界将要迫害你。你的一些朋友将会抛弃你。你的一些最美好的希望将会破灭。但是有一件事你要记住。那就是:‘上帝坚固的根基立住了。’”

上帝坚固的根基 就是圣经所彰显的上帝不变的品性。教会是上帝恩典的成果和祂最关怀的对象。她最终将取得胜利。因为上帝不会撤回自己的承诺,放弃自己的引导。教会有着坚固的根基(参弗:19,20;见太16:18注释)。

立住了(stereo) “坚固的”,“不动摇的”。

印记(sphragis)用来确定,批准和认可。参结9:4;罗4:11。自从人类被造以来,上帝一直希望对忠于祂生命之道的人给予认可。得到上帝悦纳的印记乃是人类的最高奖赏。上帝应许受了印记的人有成营天使的保护,和祂同在的安慰和鼓励。而且,今日的人可以确信,上帝悦纳的标准与圣经的时代是一样的(见提后2:13注释)。只要人有机会接受救恩,盖印的工作就会继续进行。见启7:1,4注释。

认识 可能引用民16:5七十士译本。凡忠于上帝政权原则的人可以确信祂的承诺:不论是人,还是魔鬼,都不能把他们从上帝手中夺去(约10:28)。上帝是值得信任的。祂给永生所设立的条件是不变的。所以人没有理由不相信祂的话。凡愿意在地上忠心地为上帝作见证的人,可以确信上帝在天上会记念他们(参提后2:12)。

称呼主名的人 即愿意被称为“基督徒”的人(见徒11:26注释)。在保罗的时代,称呼基督的名就等于公开招惹迫害和嘲笑(见徒15:26注释)。基督徒愿意追随基督的生命之道,把祂的悦纳看得比人的悦纳更重要。

离开(aphistemi)参太7:23(见赛52:11;林前6:17,18;彼前1:15,16)。使徒在这里强调完全顺服上帝生命之道的成果。这样的信徒会像基督那样抛弃罪恶。上帝的印决不会盖在不圣洁的人身上。上帝决不认可不完全忠于祂国度原则的行为。凡盖有祂悦纳印记的人,一定会放弃世俗,表现高尚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上帝完美道德的品格。

不义(adikia)即罪恶。


20 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

【本会注释】

在大户人家 保罗接着采用对比的方法。他把教会比作“大户人家”(见民12:7;提前3:15;来3:5,6)。

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 这些器皿具有不同的内在价值。在为主服务中,人的品格也是这样。

瓦器(ostrakinos)有陶土烘焙而成。

有作为贵重的 像家庭用品一样,基督教会中有些成员的服务是“贵重的”。这些“贵重的” 教会成员,就像金器银器一样,是用耐久的材料作成的,不会被抛弃。保罗所强调的是材料的价值,而不是每一种器皿的功能。参林前3:


12  保罗用另一个例子比较“耐久的”和“不耐久的”两种教会成员。

【本会注释】

有作为卑贱的。有些家庭用品只是暂时使用的,破损或不再需要时,就会弃之不用。保罗警告提摩太,并不是所有自称侍奉基督的教会成员都会“离开不义”(19节)。所以他们的命运就像瓦器一样,在家中起最低贱的作用,然后被抛弃。这样的信徒在审判的时候将会灭亡(见启21:8)。


21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本会注释】

自洁(ekkathairo) “彻底洁净”。参“离开不义”(19节)。

脱离卑贱的事 保罗在这里指虚假的教训(14,16-18节)和“卑贱的”教会成员(20节)。

作贵重的器皿 家中卑贱的器皿和教会“卑贱的”成员之间的区别,在于教会成员可以改变性质,在上帝眼中看为宝贵,得以承受永生。

成为圣洁(hagiazo)或“对待为圣洁”(见约17:11,17;林前7:14注释)。关于其名词形式hagiasmos,见罗6:19注释。保罗在这里的劝勉是以“离开不义”为基础的(提后2:19)。在成圣的过程中,生命变得更像圣洁的上帝(见彼前1:16注释)。信徒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奉献给上帝,成为“贵重的器皿”。

合乎(euchresto)即“有用的”。

主用 即耶稣基督所用。祂希望得到真诚基督徒的服务,因为只有这样,世人才会看到上帝生命之道的伟大价值(见林后2:14;提前4:16注释)。藉着基督化人格的表现,世界将听到慈怜的最后呼唤(见彼后3:12)。那些没有表现耶稣基督完美品德的信徒乃是“卑贱的器皿”(提后2:20),成为非基督徒的绊脚石。


22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本会注释】

逃避 参提前6:11。保罗在这里运用了他在提后2:20节中所表述的广泛原则。他解释了“贵重的器皿”的性质。

私欲(epithumiai,“愿望”) 参太4:19;雅1:14注释。这里所指的青年人经常表现出没有耐心,自作主张等特性。

清心 即“离开不义”(19节),“自洁”(21节)的人。这四点全面地描述了上帝会使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所达到的“圣洁”(21节,见罗6:19注释)。

追求 见提前6:11注释。

公义 见太5:6注释。

信德 见来11:1注释。

仁爱 即“爱心”(见林前13:1注释)。

和平 见林前1:3注释。


23 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

【本会注释】

无学问的 即没有受过充分的教育,学会适当地处理问题(参提前1:4;4:7;6:4)。

弃绝 即“避开”,继续避免愚蠢,无意义,无益处的争论(见提前4:7注释)。

即“引起”

争竞 或“争论”。


24 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

【本会注释】

仆人(doulos,“奴隶”)见约8:34;罗1:1注释。保罗在这里特别指基督教传道人。

不可争竞 即“不要吵架”(见23节注释)。传道人的时间非常宝贵,不可浪费在“愚拙无学问的辩论”上。他还要在信徒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强调基督教最重要的事,就是品格的发展。

温温和和的 参帖前2:7。

待众人 即教会内部和外部的人。

善于教导 见提前3:2注释。

存心忍耐 即“能忍受委屈”。


25 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上帝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本会注释】

温柔 参太5:5。“主的仆人”要言传身教。基督乐意设身处地与人接触,吸引了未蒙光照的人。虽然耶稣说话带着真情和权威,但祂从来不使听众感到尴尬和为难。祂温和地调整自己表述真理的方式以适应听众。有学问的人和无知识的人都被祂的魅力和慈爱所吸引。因为他们觉得基督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利益。

那抵挡的人 就是反对真理的人。

或者 或“也许”。

给他们 有文本为“会给他们”

悔改的心(metanoia)参太3:2注释。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对福音的原则。经历悔改的人会全心回应上帝的灵和“温和”“耐心”的“主的仆人”的恳劝(24节)。

明白 或“充分了解”,“正确理解”。悔改的人从基督徒教师的生活中看到顺服真理的实际效果。他们认识到真理是对于人生问题唯一满意的解答。


26 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

【本会注释】

任意 对“任意”解经家有不同看法。1,指撒但。2,指上帝。3,被撒但掳去,但现在醒悟遵行上帝的旨意。4,被“主的仆人”(24节)“掳去”,为要遵行上帝的旨意。头两种意见得不到希腊原文的支持。原文结构似乎支持第三种看法。但第四种也有可能性。故本节可理解为“叫那些被魔鬼掳去的人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遵行上帝的旨意”。

掳去(zogreo)即“生俘”。

可以醒悟 指被撒但所提供的享乐诱惑的人醒悟过来了。

网罗 参提前3:7。正如酒精会麻醉心灵,使人对人生产生错误的看法,以致完全偏离目标,反对真理的人也会心灵麻木,无法正确地理解真理。他们拒绝认识和接受真理的态度使他们的悟性扭曲了。


提摩太后书3章

提要:1 保罗告诉提摩太末世的情况。6 描述真理的仇敌。10 向他提出自己的榜样。 16 对圣经的评价。


1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

【本会注释】

你该知道 保罗已经预言了有人离弃真道的事(提前4:1-3)。他在这里劝提摩太要高度警惕威胁当时教会的潜在危险。这种危险会严重损害教会的纯洁和声誉,直到基督再来。

末世 参提前4:1;见《罗马书》13章补充注释;见来1:2;雅5:3;彼后3:3;约壹2:18注释。自从罪恶侵入以来,提后3:1-5所列举的罪孽一直在世界泛滥。挪亚的日子是这样(见创6:5,11)。新约时代是这样(参《历代愿望》36,37页),以后也是这样,直到世界末日。保罗曾说到“现今罪恶的世界”。约翰宣称“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5:19)。故罪恶的存在不是“末世”所独有的现象。但是人类道德越来越败坏,证明他们完全无法自救。由于罪恶之君加剧了活动(参启7:1;12:12),年久日深的罪孽将在“末世”达到高潮。无数受到误导的宗教家坦言人类的道德将会越来越好,到最后全世界的人都会悔改。与此相反,圣经宣称恶人将“越久越恶”(提后3:13)。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使徒有关“末世”话语的全部意义。

危险的(chalepos,“艰难的”,“压迫的”,“麻烦的”) 1-5节列举了各种危险。

日子(kairoi,“季节”,“时期”,见徒1:7注释) 自从保罗的日子以来,教会经历了世俗化,逼迫,错谬,背道等各时期的重大危险。但圣经在这里是指“末世”上帝的子民要遭遇的特殊试探和危险。


2 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渎、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

【本会注释】

(anthropoi)指人类。

专顾自己 参见真基督徒的无私(见林前13:5注释)和温柔(见太5:5注释)。

贪爱钱财(philarguroi)见路16:14注释;参提前6:10注释。

自夸 “凭空夸口”(见罗1:30)。就是那些依赖自己的能力,蔑视上帝大能和同胞权利的人。

狂傲 见罗1:30。就是看不起,不尊重别人。

谤渎 就是说坏话损害上帝和他人的声誉。

违背父母 见罗1:30注释。

忘恩负义 就是亏负从上帝和父母那里得到的福惠。他们“专顾自己”,不感激他人。现代的种种发明是为了自我满足,往往淡化了人对上帝福惠的不断需求。

心不圣洁 或“不虔诚”。专指在思想和行动中排斥上帝的心态(见赛57:20,21:罗3:17,18)。


3 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

【本会注释】

无亲情 见罗1:31注释。

不解怨 即“不和解”,“不宽恕”。

好说谗言(diaboloi)见太4:1;弗4:27注释。英语的devil(魔鬼)即源于该词。

不能自约 那些专为让自己高兴而活的人是受个人的冲动,而不是受原则所支配。自私的人只知随时随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性情凶暴 即“不温良”。

不爱良善(aphilagathoi)即“不爱良善之人的人”。


4 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上帝,

【本会注释】

卖主卖友 即“背叛者”。

任意妄为(propeteis)即“卤莽”,“急噪”。在徒19:36中译为“造次”。

自高自大 即“因骄傲而盲目”(见提前6:4注释)。

爱宴乐 “专顾自己”的人(2节)自然会追求宴乐,不愿遵从上帝生命之道的圣洁要求。

不爱上帝 爱宴乐不爱上帝的人在教内和教外都有。


5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

【本会注释】

敬虔的外貌 即宗教的外部特征,如去做礼拜,捐献,甚至是个人参加教会的服务。这些特征特别适用于自命为基督徒者。

敬虔的实意 即上帝的大能,与人的意志相结合,根除一切犯罪的倾向(见罗1:16;林后13:4;弗3:20注释)。

躲开 保罗劝提摩太和所有将来的教会领袖要警惕教会所面临的危险。除了自己要当心,防止与2-5节所描述的罪恶同流合污,提摩太还要公开指出这些削弱基督教影响的有害倾向和行为。多年以来,一些自称忠于上帝生命之道的所谓信徒,没有表现出基督化品格发展的明证。他们对福音的推广所造成的障碍,要比别人更大。参林后2:14-16;提前4:16;彼后3:12。


6 那偷进人家、牢笼无知妇女的,正是这等人。这些妇女担负罪恶,被各样的私欲引诱,

【本会注释】

偷进人家(enduno) “走进”,“爬进”,“潜入”。

无知妇女(gunaikaria)“小妇人”。保罗在这里描述了那些容易上当的妇女。她们的宗教造诣较浅,容易被妄解圣经的人所欺骗。也许这些妇女在家闲着,有较多的时间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她们很喜欢这些假宗教教师所传给他们的东西,并予以愚蠢的附和。如果每一个基督徒都决心亲自了解基督教的真理,信徒的这种行为就不会存在了。成熟的基督徒是不会经常去寻找新奇和刺激的(弗4:14注释)。

这等人 这些宗教骗子或“为言语争辩”的人(见提前6:3-5;提后2:14注释)常常表现提后3:2-5所列的特征。

担负罪恶 即个人犯罪的习惯。他们知道自己要对上帝交帐,就不断地追求宗教上新奇的东西,来安抚自己的良心。他们不喜欢悔改生活的严格要求,而要过一种准宗教生活,“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

各样的 “各种各样的”。

私欲(epithumiai)“愿望”,“欲望”(见可4:19;雅1:14注释)。


7 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

【本会注释】

常常学习 指那些无知的妇女(6节)和所有保持宗教外表却仍生活在罪中的人。

明白(epignosis)“充分了解”,“准确认识”。这些肤浅的信徒只有零星的真理知识,又混合了各种的错谬。他们并没有从整体上了解真理。每一种宗教的时尚和新鲜事都会吸引住他们。


8 从前雅尼和佯庇怎样敌挡摩西,这等人也怎样敌挡真道。他们的心地坏了,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

【本会注释】

雅尼和佯庇 《旧约》里没有这两个名字,但保存在犹太人的《圣经注疏》(《塔古姆》)对出7:11的注释中(见本书卷五95,96页)。他们是摩西第一次来到法老面前时,模仿他神迹的魔术师中的两位。

敌挡 反对。

这等人也怎样 雅尼和佯庇阻挡真理的传播,宗教假教师也是这样。

心地坏了 心地决定意志的导向。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正确的教训会导致正确的生活。

是可废弃的(adokimoi)“不认可的”,“不真实的”。这些宗教教师的信息或信仰是不真实的。参提后2:15。

9 然而他们不能再这样敌挡;因为他们的愚昧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象那二人一样。

【本会注释】

不能再这样敌挡 就是不要再像“无知妇女”之类的人那样,去追随异端邪说的鼓吹者。

愚昧(anoia)即“缺乏知识”。历史证实了保罗的预测。这些人的愚昧迟早会暴露出来,甚至被受骗最深的人所抛弃。

象那二人一样 就像雅尼和佯庇(8节)的花招在以色列和埃及人面前被戳穿一样。


10 但你已经服从了我的教训、品行、志向、信心、宽容、爱心、忍耐,

【本会注释】

原文强调提摩太十分了解保罗的生活,是与2-9节所描述的假教师截然不同的。如果保罗的生活中有什么言行不一或隐藏的行为,违背了他的真诚和完美,提摩太一定会知道的。保罗的生活在他离开领导岗位以后,要激励和引导提摩太予以效法。参帖前2:1-12。

教训(didaskalia)见提前6:1,3;提后3:16;4:3)。遍于小亚细亚的成果可以证明保罗的教训是真的,与宣传假道的人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3:8)的情况完全不同。

品行 即“行为”或“生活方式”。

志向 保罗悔改以后的志向始终是荣耀基督,为使所有的人都被祂所吸引。这个志向支配着他的言行。

信心 对于上帝的慈爱和引导的信心,使保罗在种种难题之中仍能保持清晰的眼光(见提前1:14注释)。

宽容 参提后2:24。

爱心 见林前13:1注释。

忍耐 见雅1:3;启14:12注释。


11 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难。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

【本会注释】

安提阿 见徒13:14-50。

以哥念 见徒13:51-14:6。

路司得 见徒14:6-20。保罗选择这三座城市可能是因为提摩太比较熟悉它们所在的地区(见徒16:1,2)。

逼迫 参徒13:50;林后11:23-27;12:10注释。

苦难 参林后1:5,7;西1:24。

我所忍受 保罗的“志向”(10节)帮助他忍受屈辱和痛苦。他决心推广基督的圣工。不考虑自己的声誉和安全。

从这一切苦难中 上帝亲自关照的这个见证,在提摩太遭遇同样的逼迫和苦难时,将成为他鼓励的大源泉。

救出来 参主祷文(太6:13)。上帝没有免去保罗人生的试炼,就像祂没有免去耶稣的那样。但上帝会帮助我们忍受从这一切试炼。生命的石头成为柱石。经过考验的圣徒年像基督一样,仰望摆在前面的“喜乐”(参来12:2),为上帝的恩典在逆境中的保守大能作出见证。


12 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本会注释】

不但教会的传道人,而且所以献身追随基督生命之道的人都要受到误解,诽谤,遭遇各种苦难(见约15:18-20;彼前4:12-19注释)。

立志(thelo)即“决心”。

在基督耶稣里 只有与我们的主保持生命的联系,才能敬虔度日。祂是基督徒生命的维持者和榜样。

敬虔度日 与虚伪的基督徒生活(5节)形成对照。

都要受逼迫 见腓1:29注释。


13 只是作恶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恶,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本会注释】

作恶的 即2-5节所描述的人。

迷惑人的 即5-9节所描述的人。

越久越恶 保罗在这里指的是恶人的品格和他们阴谋的邪恶。在第9节中,他指的是他们花招的揭露。道德方面的习惯,像其他所有的习惯一样,是很难破除的。习惯会使行为容易重复,不论是好是坏。只有上帝的恩典才能打破习惯的锁链,改变人生的方向。虽然保罗在这里说的是邪恶的生活越来越糟,他也是指作恶的和迷惑人的造成“危险的日子”伴随着教会,直到世界末日。在各世代中,作恶的人会积累前辈的经验,增加罪恶的强度和含量。这证实了基督关于“不法的事增多”(太24:12)的预言。

欺哄人(planao)即“使人走错路”。

也被人欺哄 那些听从谬道并向别人宣传的人,很容易接受进一步的欺骗。


14 但你所学习的,所确信的,要存在心里;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

【本会注释】

你所学习的 提摩太抵制假道欺骗的唯一保障在于坚定的依靠保罗和其他使徒的教训(见1:13;2:2注释)。这些福音的真理不仅能感服人心,更能温暖人心。个人的经验证实了福音原则的有效性,为将来确立了更可靠的保证。

要存在心里 即“继续保留”。

跟谁学的 提摩太有幸得到他虔诚的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的教诲(见1:5)。有人认为“跟谁学的”是指圣经(3:15)。即保罗,提摩太的母亲和外祖母的任何权威最终都来自圣经,而不是他们自己。只有圣经能给人生带来确实信仰的不变基础。


15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

【本会注释】

从小 忠实的犹太父母在孩子五岁时就开始教导他们《旧约》的真理。

圣经 有文本指圣经的某些段落,也有文本强调圣经的功效。这里的圣经就是《旧约》。在保罗写作的时候,《新约》尚未成集,但有一些记录基督言行的作品和保罗写给教会的信函在流传着。关于《新约》正典的历史,见本书卷五123——132页。

因信 虽然人可以记住和掌握圣经的每一条道理,,但这本身不能保证他得救。“魔鬼也信”(雅2:19),但他们的真理知识不能使他们成为圣徒,也不能保证他们将来得救。

得救的智慧 圣经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记载历史,乃至于描述上帝的品性。圣经的写作是为了告诉人怎样才能离罪得救。在世界上有许多所谓的圣典。但只有圣经安全地向人指出了得救之路。一些世界性的大宗教,如伊斯兰教,佛教和印度教,都有其圣典,但不能使人有“得救的智慧”。只有圣经显示人怎样才能打破罪恶习惯的锁链,获得上帝的赦免。所以人的首要责任就是亲自认识圣经。


16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或作:凡上帝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本会注释】

圣经都是 虽然保罗这里指的是旧约圣经,但也适用于新约圣经。上帝并没有授权给人,让他们区分圣经中哪些内容出于神圣的启示,哪些内容出于人的智慧。

上帝所默示的(theopneustos)即“出于上帝的气息”,或“上帝所启示的”。保罗在这里说明为什么圣经使人有“得救的智慧”(15节):这是上帝与人的思想交流(见彼后1:21注释)。圣经的重要性在于上帝赋予它生命的气息。它持久的魅力和足以满足人的一切需要,证明它是出于上帝的。

关于启示的性质,见《善恶之争》5-12章;彼后1:21怀爱伦补充注释。

一些解经家把这一句解读为“上帝所启示的圣经”, 认为这是指圣经中上帝所启示的那一部分。然而著名的现代学者C.F.D.莫尔说:“这句话不大可能指圣经中灵感的部分,而更可能是指所有圣经都是出于灵感的(《希腊语圣经的语言特点》95页。

其他解经家则主张theopneustos的含义是主动的,故解读为:“全部圣经都启示了上帝“。但该节经文的语法结构和圣经的内证则支持被动含义的解读。参彼后1:21。主动的解读有悖于圣经均由上帝所启示的明确观点。把圣经说成与其他宗教作品一样,是以上帝为中心的,含有人类对上帝的最好见解。

教训 见第10节注释。圣经是人类得救唯一的教科书。只有上帝能向人提供救恩,显示救恩的性质和范围,说明了人类需要对上帝所负的全部责任。

督责(elemos) “指责“。其相关的动词elegcho,见约8:46;提前5:20注释。圣经不仅督责罪人,而且还斥责了提摩太所要遇到的种种假道(见提后2:14,16-18,23;3:7-9,13注释)。

使人归正 或“恢复到正常状态”,“改进”。圣经从第一页起,就显示了其在人类生活中改变人心的再造大能。

教导人 在弗6:4中译为“养育”。基督徒从小就得到有关做人基本责任的教训,所以他们很容易在圣经中发现那些能帮助他们“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 4:13)。这种基督化的生长过程称为“成圣“,是需要终生进行的训练。

(dikaiosune)是上帝悦纳的资格和条件。只有圣经勾画出上帝所悦纳的生活道路。

都是有益的 保罗在这里把圣经的宗旨扩大为四个功能,详细说明了圣经如何使人有“得救的智慧”(15节)。


17 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本会注释】

属上帝的人 见提前6:11注释。只有那些真正选择成为属上帝之人的人,才能让圣经在他们身上发挥提后3:16中的四方面功能。他们遵从圣经的教训,就能被众人认出是属上帝的人。

得以完全(artios) “适合的”,“完美的”,“准备好的”。指对于基督徒的全部要求。

预备行(exartizo) “充分准备好”。

各样的善事 属上帝的人所能提供的最佳服务,就是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比能力和希望的圣经福气传递出去。


提摩太后书4章

提要:1 他劝勉提摩太谨慎勤劳地尽自己的责任, 7 告诉他自己死期已近。 9 嘱咐他快点过来,带来马可,并带来他信上所写的物品。14 警告他防备铜匠亚力山大。16 告诉他自己第一次申诉时的情形。19 结束语。


1 我在上帝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祂的显现和祂的国度嘱咐你:

【本会注释】

将来(mello) “即将”做某事,或“快要”做某事。

审判 参帖前4:16,17。见启22:12注释。

活人 即“生者”。

上帝面前,并在……基督耶稣 或“上帝,就是基督耶稣”。

凭着 保罗在这里凭着“显现”和“国度”发誓。

显现(epiphaneia)见提前6:14注释。

国度 参太6:10。基督复临之时,将建立祂公义和平安的永恒国度(见但7:14,27;太25:31;提后4:18;启11:15)。

嘱咐你 见提前5:21注释。保罗在这里开始了对他年轻同工提摩太的最后嘱咐。在本章中保罗倾诉衷肠。他面临着自己的髑髅地。但他以胜利的语气说话。他的信心和勇气达到了高潮。


2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本会注释】

(kerusso)其名词形式kerux见提前2:7注释。保罗在这里开始列举他要提摩太履行的责任。

即“上帝的道”(2:9),“真理的道”(2:15)。基督传播真理的方法值得每一个基督徒效法。祂不会浪费时间去讨论错误的学说,驳斥其倡导者。耶稣强调与听众生活经验有关的实际职责。祂要人得到力量履行每日生活的要求。所以祂没有传新奇的教义和耸人听闻的迷信,以满足好奇的心理,在无常之徒中建立自己的威望。同样,今日的传道人也不要在讲道中搀杂人的遗传和观点。只有上帝的道能满足犯罪软弱之人的需要。动人的故事,只能哗众取宠,招来笑声,但这是与自称代表基督之传道人的严肃职责不相称的。

“传道”二字暗示是要每天帮助人应付试探,解决生活的问题。这个吩咐禁止一切虚浮的言论,以不准确的注释为依据的妄解,和所有庸俗的话题。传道人只有在传播真理的时候,才能得到圣灵的合作。作为上帝的使者,传道人只能传“道”,否则他就是一个冒牌货。

当今日的传道人认识到自己的是担任上帝的无限丰富和人类的缺乏之间的活链环时,他的信息就完全是纯洁“生命的粮”(约6:51‘63)了。他们构思自己的讲道,不但会使听众喜欢他的表达方式,而且一定会记住他们所表述的真理原则。真正的“道”会帮助人建立新的习惯,创造新的意愿和盼望。

无论得时不得时 即“不论方便不方便”。不管人有没有认识到,他们总是需要福音的。

总要专心(ephistemi)即“准备好”。

忍耐(makrothumia) 见提后3:10。其动词形式见雅5:7注释。传道工作的各各方面,不论是责备人,警戒人,还是劝勉人,都要本着耐心和同情。严厉冷酷的谴责是无法把罪人带到基督面前来的。

教训 或“教义”,是一切真基督徒经验的基础和框架。它阐明有关上帝和祂作为的事实,是传道人对付谬道的唯一武器,以及他过公义生活的唯一指南(见提后3:16注释)。

责备人(elegcho)即用充分的证据说服人(见约8:46;提前5:20注释)。其名词形式elegmos,见提后3:16注释。要警告每一个人的罪孽,但要以圣经无可辩驳的证据为依据。

警戒人 或“指责”。公然的犯罪应予以严厉斥责。教会有责任表明上帝对于罪恶的立场。要谴责罪恶,但要爱罪人。上帝的道是实施指责的准则。

劝勉人(parakaleo) 或“鼓励”(见太4:4注释)。只有上帝的道能充分地劝勉或鼓励疲乏软弱的心灵和脚步。


3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本会注释】

时候要到 使徒无疑想到不久教会要发生的离道反教,将继续危害教会直到基督复临(见太24:23-27;徒20:28-31;帖后2:1-19;提前4:1-3;提后3:1-5注释)。

厌烦 即不愿意听。

纯正的 或“健康的”(见1:13注释)。只有真理才会给基督徒带来力量和生命。错误的教训只能造成争论和心灵的贫乏(参提前6:3-5;提后2:14,16,17,23;3:8)。

道理 即“道”(2节)。参“纯正话语”(1:13)。

耳朵发痒 原文不是指“师傅”,而是指“厌烦纯正的道理”的人。这些肤浅的人因为自己败坏的“情欲”, 耳朵发痒,爱听对圣经的谬解,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私欲”。他们只对向他们承诺平安和保障的经文感兴趣,忽略了剖析人心的“纯正的道理”的严格要求。他们只有肤浅的宗教愿望,是以不影响他们的堕落生活为前提的。

随从 即“遵从”。

情欲 “私欲”(见 3:6注释)。

增添 即“积累”。


4 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

【本会注释】

掩耳不听 那些“厌烦纯正的道理”的人,甘心选择了自己的命运。没有一个人是被迫的。没有一个人的沉沦是因为上帝或其他人规定了他灭亡。保罗在这里所描述的人,拒绝接受圣经为教义和个人行为的唯一权威和标准。

真道 “纯正的道理”(3节)不奉承人,而要暴露他的惨状,告诉他若无上帝恩典干预的耻辱下场。“真理”显示上帝的秉性和祂救赎的方法。人对于“纯正的道理”,唯一正确的回应就是调整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旨趣和目标,与真理相和谐。

荒渺的言语 见提前1:4注释。这些不忠实的基督徒利用圣经,随心所欲地编造自己的教义,用圣经的话语掩饰自己的思想,表达错误的观念。他们对圣经断章取义,使之像人的话语一样产生误导作用。


5 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本会注释】

凡事谨慎 或“要自制”。保罗在这里劝勉提摩太先设法安静镇定下来,准备好应付可能发生的任何困难。作为基督教会的负责人之一,提摩太务要表现得与上述教师(3,4节)迥然不同。教导“真理”(4节)需要冷静清醒的态度。

忍受苦难(kakopatheo)即“忍受艰难”。

传道 传的是福音,而不是“荒渺的言语”(4节)。传道者的信息乃是上帝的道。他代替上帝传祂的信息。他传“纯正的道理”,不传哗众取宠的学说,或虚幻的迷信,来满足懒人的好奇心。

(plerophoreo)即“满足”。

职分(diakonia)见罗12:7注释。就是为他人服务。提摩太必须努力满足教内外人士的各种需要。


6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

【本会注释】

我现在被浇奠(spendo)保罗和提摩太不同。他不再有机会去履行传道人的许多职责了。提摩太要继续工作,而保罗将要殉难。“被浇奠”,见腓2:17注释。腓2:17的预言现在实现了。这是充满勇气的话语。没有因无情的苦难而表现出自怜和悲伤。

离世(analusis,“松开”)就如拆卸帐篷时解开绳子。或解开缆绳准备起航。保罗说到了自己的死刑。他把死比作拆卸帐篷或轮船离港。

到了 保罗的信成了他留给提摩太和全体教会的遗嘱。


7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本会注释】

那美好的仗 指为“真道”打美好的仗(见提前6:12注释)。这场仗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要参加的。

已经打过了 参提前6:12。保罗担任基督的使者,一生中不断与来自魔鬼和世人的邪恶势力作斗争(见林前9:25;腓1:27,30;帖前2:2注释)使徒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1)。

当跑的路 就是上帝为他所定的人生道路。保罗已经完成了上帝对于他的计划。他没有松懈或动摇。他以基督徒的乐观和决心应付一切挑战,甚至是死刑。参徒20:24。关于保罗结束工作时教会的规模,见本书193页地图。

所信的道 参提前6:12。 保罗已经打过了美好的仗,跑尽了上帝让他所跑的路。他满意地得知,虽然他经常经历艰险和试探,但他守住了上帝所托付他的真道(见提前1:11;提后1:12注释)。保罗忠心的榜样要激励提摩太和将来的每一个传道人。个人的信心取决于对上帝之道的坚持。每一个基督徒都要通过个人对真理原则表达而“守住”“真道”。基督徒个人信仰的真诚是依据他们对这些原则的反映程度。

守住了(tereo)即“看守”。


8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

【本会注释】

从此以后(loipon)即“将来”,或“不论怎样”。保罗所得到的,乃是天上报酬的荣耀。罗马当局剥夺了他继续传福音的机会。他迫近的死刑使他无法享受宝贵的安宁和朋友的友谊。但上帝召唤的手远胜过一切属世的愿望。

公义的(dikaiosune) “公义的品格”(见太5:6注释)。保罗因为他公义的生活,将会得到上帝为赎民所预备的一切特权。上帝应许赐永生给一切打过了美好的仗,跑尽当跑之路的人。

冠冕(stephanos)胜利的标志。见启2:10注释。

存留 保罗用现在时态强调他现在就拥有永恒的报赏。参约3:16。在他为真道英勇战斗的黑暗时辰,上帝伟大的应许给他带来鼓励和盼望(见西1:5注释)。

保罗并不指望他在死时会得到胜利的“冠冕”。这冠冕要为他“存留”,到将来基督“显现”的日子交给他。

公义审判 就是耶稣基督显现“审判活人死人”(见提前6:14注释)。参约5:22。27,30;林后5:10。救恩的计划既为拯救罪人,也为彰显上帝的品格和智慧。当上帝对罪恶和罪人的最后判决宣布的时候,救恩的计划和上帝的品格将被证明为“公义”的(见罗3:26;腓2:10,11注释)。虽然保罗受到地上法官不公正的审判,但他相信上帝不会有错。

到了那日 就是基督复临“显现”(见提前6:14注释;参提后1:12,18)的日子。死了的义人将会复活得永生(见帖前4:16,17;启20:2注释)。保罗知道自己不会在死时进入天国。基督复临就是赎民得到永生的“那日”。

赐给(apodidomi)即“归还”,“补偿”。参罗2:6;启22:12。

不但赐给我 保罗在这里提供进一步的证据,说明他不指望死时马上进入天国。死了和活着的义人要在“那日”同时得到永生的报酬(见林前15:51-54注释)。

爱慕(agapao)见太5:43;约21:15注释。该词的含义决不止感情的冲动。他要求整个生命,思想行动的每一方面,都要向着所爱的对象。基督复临的快乐前景支配着基督徒对时间和金钱的支配,也影响他对朋友的选择,并提供强大的动力消除品格上的缺陷,变得更像基督(见约壹3:3注释)。

显现(epiphaneia)见提前6:14注释。


9 你要赶紧的到我这里来。 保罗希望提摩太陪伴,就像基督在受难前的黑暗时辰中希望得到祂最亲密朋友的陪伴一样(太26:38)。

10 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

【本会注释】

底马 原来是保罗的同工(见西4:14;门24)。他不知何故离开了使徒。可能保罗被囚的屈辱和自身面临的危险,使他无法承受。他的名字,像许米乃和亚力山大一样(提前1:20),成为耻辱和遗憾。

贪爱现今的世界 底马贪爱世界的利益和荣誉,与真基督徒喜爱基督的“显现”形成鲜明对照。贪爱世界荣誉的愿望使基督徒无法打“美好的丈”,跑完当跑的路(7节)。

革勒士 不详。他离开罗马,显然和提多一样,是受保罗的派遣,去开发福音的新工。

提多 见多1:4注释。保罗曾派提多去哥林多做和睦工作,并听取哥林多信徒对保罗责备的反映(见多1:5注释)。后来提多陪使徒前往克里特,监督教会的组建(见多1:5注释)。接着保罗指示提多在尼哥波立与他相会(见多3:12注释)。他也许一直与保罗在一起,直到这次前往亚德里亚海边的罗马以利哩古行省挞马太。


11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或作:服事我)的事上于我有益处。

【本会注释】

独有 在公元64年尼禄的剧烈迫害下,罗马很少有基督徒幸免于难。保罗可能认为最好不要让幸存者露面,直到逼迫的悲惨时辰过去。

路加 关于他的著作,见本书卷五663,664页。除了撰写《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以外,路加还是保罗最亲密的伴侣之一(见徒27:1;28:11,16;西4:14;门23,24)。保罗囚禁的屈辱并没有使路加退缩。虽然他的医生职业能给他带来名望和财富,他仍以陪伴保罗受苦为更高的荣誉(《历代愿望》225页)。

马可 本节表明原先保罗认为失败的马可,现在已从事成功的服务;也说明保罗不计前嫌的宽宏大量(见徒13:13;15:17注释)。帕弗的不快插曲(徒13:13)过去一段时间以后,马可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传道的要求。后来他成为保罗最忠实的助手之一(见西4:10;门24)。当下他正在小亚细亚协助提摩太。保罗第一次被囚时,曾有他作陪,所以使徒在这最后的苦难中特别挂念马可。

有益处 或“有用处”。这句可译为“他可以帮助服侍我”。保罗死后,马可与彼得在罗马同工(见本书卷六34,35页)。《马可福音》可能就是在那段时期写的(见本书卷五564页)。


12 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

【本会注释】

我已经打发 或“我将要打发”(参林后8:17)。显然,推基古亲自把这封信带给提摩太,说明了保罗需求的迫切性。这些年轻人对于他们信仰上的敬爱“父亲”是何等的牵挂!保罗派推基古前往以弗所,以便在提摩太和马可离开时关照这个重要的地区。

推基古 保罗又一位传福音的忠实同工( 徒20:4;多3:12)。在使徒写《歌罗西书》时,他和提摩太与保罗同在罗马(见西1:1;4:7)。他是把使徒的信从罗马带到以弗所的信使(弗6:21,22)。


13 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

【本会注释】

外衣 冬季所用的大衣。在阴冷潮湿的监狱里,保罗需要这样的衣服。他的要求并不过分。

那些书(biblia) 英语的Bible(圣经)即从此而来,但这里指的是草纸文卷(见本书卷五113页)。保罗可能需要自己全部信函的文挡,以便在罗马的法庭上为无端的指控作辩护。

皮卷 由动物的皮制作。保罗所要的可能是当时流通的七十士译本《旧约》,和耶稣言论的一些早期抄本(见本书卷五124页)。保罗作为一名学者,即使在逆境之中,仍继续对上帝真理的探讨。


14 铜匠亚力山大多多的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

【本会注释】

铜匠 可泛指加工金属的手艺人。

亚力山大  是一个常用名。这里不可能是指几年以前被开除的小亚细亚的亚力山大。本节的亚力山大可能是一位罗马市民,在罗马的法庭上诬告保罗,促成保罗第二次被囚(15节)。

报应(apodidomi,“偿还”) 参本章8节。


15 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

【本会注释】

你也要防备他(phulasso,“保护”) 当提摩太前来罗马(9节)的时候,他要防备亚力山大之流的诡计。亚力山大可能曾假装讨好保罗,而在使徒受审时则落井下石。

极力敌挡  保罗在为自己辩护是时候,无疑向外邦的听众宣传了福音。但亚力山大攻击他的话,显然导致了不利的判决。亚力山大获得了暂时的利益,但失去了永远的产业。


16 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本会注释】

申诉(apologia,“辩护”,“回答”)也许指保罗第二次审判的首度开庭。没有证据证明这是指几年以前的第一次审判。除了被控谋反以外,保罗还可能被控策划罗马大火。

没有人前来帮助 即没有一个有影响的人出来干预。路加,提多,革勒士,推基古在这方面帮不了保罗的忙。显然,一些有地位和有影响的人本来是可以为保罗说话的,但他们保持了沉默。也许在尼禄的严酷逼迫下,承认与保罗的友谊变得极其危险。

竟都 指有影响的人物,不是保罗的密友。

离弃我 与保罗这种罪名的囚徒在一起是很危险的。

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 参基督(路23:34)和司提反(徒7:60)在控告者面前的大度。


17 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

【本会注释】

惟有 或“但是”。

主站在我旁边 参徒27:23。保罗像基督一样(约16:32),知道在危险的时候,要冒着剧烈的反对为信仰作辩护。他实际上从不孤单。上帝一直是保罗的“避难所”,“力量”,和“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46:1)。尽管保罗得不到他有影响的朋友的援助(提后4:16),他的勇气依然不减。因为最有能力的主站在他一边。

加给我力量 即“授权”(见提前1:12注释)。

尽都传明(kerugma)即“由传令兵传报”。这里指伟大的布道士保罗所传的基督教信息。保罗显然得到机会在受审时宣传福音,就像在腓力斯(徒24:10-25)和亚基帕(徒26:1-32)面前一样

叫外邦人都听见 即“所有的民族”。参徒9:15;腓1:12,13。使徒把受审看作传福音的机会,很少考虑个人的安危(见徒25:11注释)。保罗最后一次受审时在罗马人面前所作的勇敢见证,使基督教传到了异教的堡垒中。保罗在尼禄面前所做的不只是辩护。这是他作为一名老战士在光荣地“打美好的仗”的伟大时刻(提后4:7)。

狮子口里 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保罗不是指几年前第一次被囚和释放(16节),也不是指他现在的被囚和受审(6节)。解经家普遍认为保罗在这里是引用诗22:21,所以要从寓意上理解他的话。他只是表达巨大的危险。有人认为他是指撒但的忿怒。撒但无法止息保罗为真理所作的无畏见证。


18 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祂的天国。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本会注释】

主必救我 可能引用了主祷文:“救我们脱离凶恶”,表明保罗坚定不移地信靠上帝。在需要的时候祂不会使人失望。保罗毫不畏惧。他与上帝相伴,“就把惧怕除去”(约壹4:18)。参诗23:4;27:1-3。

脱离诸般的凶恶 即撒但和保罗的敌人为反对他和上帝真理的推进而设计的每一个邪恶的阴谋。

也必救我(sozo)保罗知道,虽然他的肉身不会久存,但他永恒的未来是有保障的。当他在刽子手是刀下低头时,主确实的应许引发了他心中的歌声。

荣耀 上帝带领保罗他经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险(7节)。他很少享受正常的生活安舒,有时还受到同道甚至是其他使徒的误解。这些外面来的屈辱往往成了保罗宣传福音的回报。


19 问百基拉、亚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

【本会注释】

百基拉 见徒18:2注释。

亚居拉 见徒18:2注释。这一家人虽然在罗马住过一段时间,但现在已经回到他们工作过的以弗所(见徒18:18-26)。

阿尼色弗 见提后1:16-18注释。


20 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罗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

【本会注释】

以拉都 见徒19:22注释。这里提到他,可能说明保罗前往罗马时,曾经由特罗亚到过哥林多(见提后4:13)。

特罗非摩 以弗所人(见徒20:1-5;21-29)。他曾陪伴保罗从马其顿经特罗亚前往米利都,并从米利都前往耶路撒冷(见徒20:1-16;21:1-29)。


21 你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我这里来。有友布罗、布田、利奴、革老底亚,和众弟兄都问你安。

【本会注释】

赶紧 见第9节注释。

在冬天以前 风暴会阻碍提摩太的行程,耽搁他的来到。

利奴 据传是罗马第一任主教。

问你安 友布罗、布田、革老底亚的情况不详。


22 愿主与你的灵同在。愿恩惠常与你们同在!

【本会注释】

有文本为“主耶稣基督”。

你们 见提前6:21注释。采用复数说明信是写给全体教会的。

有的文本在最后加上“阿门”。

后记“致以弗所第一任主教提摩太后书,写于罗马,保罗第二次被带到尼禄面前时”在古代文本中是没有的。但有些古本上有“写于老底嘉”或“写于罗马”。


提多书1章

提要:1 提多留在克里特的目的。11 要堵住假教师的口;12 他们是怎么样的人。


1 上帝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上帝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

【本会注释】

仆人 虽然保罗书信的开头语都有相同的模式,本卷的说法却是独特的。保罗通常自称“耶稣基督的仆人”(见罗1:1;腓1:1注释)。

耶稣基督 关于耶稣基督名字的意义,见太1:1注释。保罗认为耶稣基督是上帝,拥有上帝的特性(见西2:9;提前1:1;提后4:1注释)。耶稣基督亲自任命保罗担任使徒(西1:11,12注释)。祂的权威是永生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保罗的任职出于至高者;他的证书是在大马士革的路上交给他(的徒9:15;22:14,15;26:16,17;西1:1)。

这个开头语的长度是不寻常的,但又是刻意的。因为提多在一个新开辟的艰难园地工作,他的权威经常遇到挑战。为了避免尴尬的误解,保罗对自己的神圣任职和提多职务的有效性作了清楚的说明,以平息对于提多权威的任何怀疑。

克里特是一个艰难的新区。保罗显然只在那里工作了一个短时期。他的早早离开,可能给误解以可乘之机。所以对于保罗和在他指导下工作的提多的地位和权威有正确的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保罗在开头语中说明了自己的地位。如果有人拒绝提多和他的教训,他也就是拒绝了保罗那明确界定的地位和权威。克里特对于保罗的尊重也应该给予保罗个人的代表。

使徒 见罗1:1;提前1:1注释。保罗作为上帝的仆人,虽然没有财产和主权,却是万王之王的使者,拥有伴随着该身份的一切荣誉和特权。

保罗 见罗1:1注释。

选民(eklektoi,见罗8:33注释)。保罗在这里可能把基督的教会与古代的以色列人相比。他们蒙上帝拣选,向世界传扬救恩的信息(见赛43:20;45:4;65:9)。关于以色列人作为上帝选民的作用,见本书卷四25-38页。原来交给以色列人的任务,现在交给了基督教会(见彼前2:9,10注释)。

凭着上帝选民的信心 有人认为这是指保罗担任使徒的目标。也有人认为这是指他蒙拣选的标准。若是指后者,这就可能意味着保罗蒙拣选是依据信心,即基督教真理的启示,或他传道是依据这种真理的启示和基督教的真理。

若是指保罗工作的目标,那就意味着他把自己看作实行上帝计划,使人心中产生信心的工具。他的目标的要帮助上帝的选民接受得救的信心。

保罗开头语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和提多得到克里特基督徒的充分接纳和信任。所以保罗在这里强调本书信的内容和提多的全部使命,与克里特人所已经理解的基督徒信仰是完全一致的。作为保罗的代表,提多的使命就是完全遵循基督的旨意和他们已经拥有的真理启示。

敬虔 即基督徒的信仰或教训,为要导致敬虔的生活。它不只是一种新的学说(见提前2:2;4:7,8;6:3,5,6;提后3:5;彼后1:3注释)。

知识(epignosis,见弗1:17注释)保罗这里所指的,不仅是对于福音真理的理解,而且是一种体验。信心在这种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和巩固。参提前2:4;提后2:25;3:7;来10:26。


2 盼望那无谎言的上帝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

【本会注释】

无谎言 见林后1:20;提后2:13注释。基督徒的启示与上帝不变的本性一样可靠。

在万古之先 见罗16:25;提后1:9注释。

永生(zoe aionios) 见约1:4注释。关于zoe(生命),见约1:4注释。关于aionios(永远),见太25:41注释。永生是保罗传道和真基督徒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在“真理”(多1:1)的原则上建造自己的生命。


3 到了日期,藉着传扬的工夫把祂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上帝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

【本会注释】

到了日期 或“到了适当的时候”(参提前6:15)。虽然上帝的应许一直存在,克里特人最近才了解到。这是根据上帝传扬祂信息的计划。

即上帝救恩的信息。

传扬(kerugma)“通过使者传扬”。

上帝我们救主 见提前1:1注释。

命令 见罗16:26;提前1:1注释。保罗奉命传道不是出于他自己的计划,而是出于上帝的旨意。他有着深深的责任感,说:“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9:16)。

交托 见提前1:11注释。保罗毫不犹豫地把他的传道作为公开宣扬上帝之道的载体。他坚定地宣称福音是上帝最深旨意的启示。上帝所任命的代言人负有严肃的责任,因为他要成为上帝的丰满和人类的贫乏之间的链环。作为上帝的使者或“使徒”(提1:1),他所传的不是自己的信息,而是他所代表之主的信息。保罗等真正的使者,就是这样传播耶稣基督里的真理。


4 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上帝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本会注释】

提多 提多在《使徒行传》中没有提到。关于他的零星事实只能从保罗的书信里找到。他是外邦籍的基督徒(加2:3),可能是保罗所感化的(多1:4)。最早提到他是陪伴保罗从安提阿到耶路撒冷出席耶路撒冷会议(加2:1-3;参徒14:26-28;15:1-4)。所以有人认为他是安提阿人。后来他在第三次传道行程的部分路段陪伴保罗(林后2:13;7:6,13)。《提多书》告诉我们他留在克里特处理事务,组织那里的教会(1:5)。他在克里特的工作是暂时的,因为他奉命到尼哥波立陪伴保罗(3:2)。提多在提后4:10中最后一次提到,说他已前往挞马太。

共信之道 即像提多那样的外邦人和像保罗这样的希伯来人所共有的。基督教不分种族,肤色,社会地位和性别,把人联合起来。大家都在耶稣基督里成为一体(见加3:28)。参提后1:2注释。

儿子 关于对提摩太所说类似的话,见提前1:2。提多作为教会领袖的合法性,是依据他从保罗本人所领受的属灵指导和培养。提多完全有权履行作为克里特教会领袖的职责。

恩惠 见罗1:7注释。有文本后面还加上“怜悯”。

平安 见罗1:7;林前1:3注释。

父上帝 见罗1:7注释。

救主 见多1:3;2:10-14;3:4-7。保罗强调耶稣基督作为人类救主的身份,预示了本信函的主题——基督徒务要显示上帝拯救的大能。


5 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

【本会注释】

从前 保罗在这里重提过去对提多的指示,无疑是为了克里特教友的好处。我们不知保罗为何先行离开克里特。可能是其他地区工作的压力使他匆匆离去。也可能是因为他信任提多的处理事务的能力。提多在以前的任务中已经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办事能力。

克里特 见本卷序言。

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 提多要完成组建克里特教会的任务。也许在保罗离去以后,克里特人没有想到组织的必要性。提多需要这种特别的授权以完成教会的组建。每一个新的组织要有效地运作,都需要时间和关注。每一个领导人都知道,新的计划必须逐步而有策略地展开。

又照我所吩咐你的 指保罗以前就克里特教会的管理所给予提多的指示。

在各城 即“一个个城市”。福音在克里特显然的逐步推广的。

设立 即“任命”

长老 (presbuteroi) 见本书卷四26,38页;见徒11:31注释。长老的设立包括按手礼(见提前4:14;5:22;提后1:6)。


6 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就可以设立。

【本会注释】

若有 保罗在这里列举长老的资格,与他给提摩太的指示是一致的。

无可指责的人 见提前3:10注释。

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 见提前3:2注释。

儿女也是信主的 即儿女也是基督徒,在行为上表现对基督教原则的忠诚。儿女如果不忠于基督教的原则,对任何教会领袖来说,都是极大的妨碍。牧师或地方教会的长老,如果未能管好自己的家庭,就会误导教内和教外的许多人。一个人如果不能训练自己的儿女养成自制的习惯,就管不好别人,无法胜任教会领袖的职责。且看以利和他两个儿子的悲剧(见撒上2:27;3:11注释)。“任何人,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大,如果把时间放在其他的追求上,疏忽了自己的儿女,就无法为上帝作出最好的服务”(《善恶之争》232页)。

放荡(asotia)。参弗5:18。

不服约束的(anupotaktos,“悖逆”)。 参提前1:9。


7 监督既是上帝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

【本会注释】

监督(episkopos) 见徒11:30:20:28:提前3:1)。

管家 见林前4:1注释。

无可指责 见提前3:10注释。

不任性 或“不自负”。

不暴躁 在任何属灵或世俗的组织中,都会有意见分歧和误解的时候。在意见冲突的情况下,教会的效能取决于有自制能力的领袖稳定的影响力。他的自制能引发忍耐和理解的精神。

不因酒滋事 见提前3:3注释。

不打人 见提前3:3注释。

不贪无义之财 见提前3:8注释。


8 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本会注释】

乐意接待远人 见提前3:2注释。

好善 或“善良”。

庄重 见提前3:2注释。

公平 (dikaios)见太1:19注释。

圣洁 (hosios,“纯洁”,“虔诚”)。见徒2:27注释。

自持 是所有需要表现的优秀品质的拱顶石。因为任何一种优秀的品质,过分了就会削弱。一个成功的教会领袖必须具有在凡事上自持的能力。


9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本会注释】

坚守 就是“坚持”。

真实的 “可靠的”,“确实的”。

道理 即“福音”。

就能 除了无可指摘的品行,传道的崇高恩召还需要有最高的智慧。成功的传道人不但能理解真理,而且善于传播真理。传道人的首要目标,应是充分明白圣经,最好是原文。否则,他就可能曲解其真实的含义(见《早期著作》105,106页)。智力方面的造诣会大大提高基督工人的效率。传道工作的要求比其他行业更高,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其实传道不止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呼召。上帝圣工的推进往往受到那些知识贫乏,不学无术之人的肪碍。

圣灵在人天性中的运作,会激发传道人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真实的传道人会以诚实的谦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面前任务的艰辛。他的前景不能压倒他,只能挑战他,使他怀着祈祷的精神,殷勤追求提高上帝所赐给他的能力。即使在许多重担的压力之下,他仍然保持一定的准则。他不会以这些重担作为疏忽培养自己智力和灵力的借口。“每一个人都应认识到自己有责任达到知识的崇高境界” (《早期著作》279页)。只有受过教育,真诚献身归主的人,才能充分尊崇和荣耀祂。

纯正的教训 即纯正的道理(见提前1:10注释)。传道人只有熟悉上帝的道,才能带着纯正道理的权威说话。他引用圣经,宣扬的是圣经作者在圣灵的引导下所表达的原来意思。

争辩的人 即反对的人。

驳倒了(elegcho)即用充分的证据说服(见约8:46;提前5:20注释)。只有精心准备,经得起最严格审视的理由,才能“驳倒”反对“纯正教训”的人。


10 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

【本会注释】

因为 保罗现在强调选择教会领袖时为何要有崇高的道德和智力标准的理由。克里特教会显然有较多的假教师。他们强调克里特居民的弱点(见12节注释)。

不服约束 见第6节注释。那些拒绝合作的名义上的教友,是固执己见,顽冥不化,喜好结党的人。

说虚空话 参提前1:6。

欺哄人 参彼后2:3,18,19。

那奉割礼的 是犹太血统的人,可能类似于那些堕落的“教法师”(见提前1:7注释)。他们坚持必须遵守割礼和其他摩西律法的礼仪(见本书卷六932页)。


11 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

【本会注释】

总要堵住 不要给“说虚空话欺哄人”(第10节)的人公开宣传的机会。警觉的长老有责任保护会众不受扰乱。参提前1:4。

贪不义之财 参提前3:8。这里所阐述关于长老和监督在经济问题无可指摘的严格标准,在保罗的时代是很容易理解的(见提前3:8;多1:7注释)。显然有许多自称的宗教工作者利用自己在教会中的职务谋取私利,用他们的教训讨好有钱人,或用自己的圣职讨好个人。

败坏 见提后2:18注释。

全家 参提后2:18。


12 有克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克里特革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本会注释】

本地先知 一位克里特先知。可能是公元前六世纪生活在克诺索斯(注:在希腊)的伊皮门尼德。关于保罗引用这一首《玛尔斯之山》,见徒17:28注释。

说谎话 卡里玛查在公元前三世纪所写的宙斯赞歌里也引用了伊皮门尼德诗歌的这一部分。保罗不直述自己的主张。他聪明地引用了克里特人所尊敬的代言人的活语,而不是其敌人的话语。在古代世界,“像克里特人那样”意思就是“欺骗”。克里特人的这种坏特性也表现在不良的宗教教师和各会堂中“不服约束”(第10节)的人身上。

恶兽 诗人在这里注意到他同胞毫无涵养的自负和保罗所看到的缺乏道德责任心。

又馋又懒 克里特人生性好吃懒做,不愿意努力工作,以改进自己的地位和公共利益(参腓3:19)。


13 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的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

【本会注释】

这个见证是真的 保罗现在证实了克里特诗人对克里特人性格的严肃判断。六百年前所写关于克里特人的话现在依然真实。他们的基本品格没有改变。克里特大多数人缺乏道德的真诚,给该岛的教会造成重大威胁。

严严的 正如外科医生为了人身体的健康必须切除他病变的组织,提多和克里特的长老们也必须用教训和纪律排除一切威胁教会前途的事物。

责备 见第9节注释。

纯全无疵 或“健康的”(见提前6:3;提后4:3;多1:9注释;见提前1:10;提后1:13注释)。


14 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

【本会注释】

犹太人荒渺的言语 见提前1:4注释。提多和提摩太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见提前1:4-7注释)。犹太人用寓意的方法解释圣经,把真理弄得模糊不清,使人产生怀疑和纷争(见提前1:4;6:4,5注释)。这种方法令人满足,却使心灵成为一片荒地。犹太的寓言造成争论(提后2:14),缺乏圣灵改变人心的能力。

人的诫命 见太15:9。基督教一直面临把假道当作真理的问题。教会的每一个教训都应经得起最严格的检验。撒但在教会内部工作要比从外部攻击更能危害真理的推广。


15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本会注释】

洁净的人 即心地纯洁的人(见太5:8注释)。他们明白因信称义,知道犹太教仪文制度和寓言的危害(多1:14)。

凡物 见林前6:12注释。保罗在这里讨论的是犹太教仪文的洁净问题。他把那些企图用仪文的洁净来补偿道德纯洁之缺乏的人,和那些认为仪文的洁净对于培养上帝所悦纳的生命并不重要的人进行了区别。保罗并没有暗示说,基督徒可以放纵圣经其他地方所谴责的行为,或圣经关于道德和饮食行为的禁忌不适于基督徒。参基督在可7:17中的教训(见该处及罗14:20注释)。

污秽不信的人 就是那些还没有悔改,未体验因信称义之平安的人。他们是不信的人,不肯接受保罗的福音,喜欢“争辩 ”的人(多1:9)。

心地 即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参罗7:23;弗4:23;腓4:7;提后3:8。“污秽不信”使他们的心被不圣洁的欲望所控制。关于悔改对人心的功效,见罗12:2注释;参腓4:8注释。

天良 当人心专注于不圣洁的欲望时,是非观念就模糊了。在这种情况下,良心不能有效地发挥功效,就像指南针不再进行正确和可靠的导向一样。


16 他们说是认识上帝,行事却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

【本会注释】

他们说是 指持犹太教观点的基督徒和正统的犹太人。那些未悔改的教师强调知识方面的推测,自称认识上帝,比基督徒还要好。但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的主是谁;他们没有做上帝的工作。

行事却和祂相背 见太7:21-27。

本是可憎恶的 这些不良的宗教教师和“不服管束”的教友言不由衷的行为,在上帝眼中乃是大罪。他们还不如从来没有听过基督教的为好(见路12:47注释)。

是可废弃的(adokimos) “经不起考验”,“不配”(见提后3:8注释)。由于他们的伪善,不洁和自私的生活,他们无法从事任何善良高尚的工作。许多克里特信徒显然到这种教师那里,寻求有关基督教道理和行为的指教。保罗只好坦率地论及这些教师和他们的随从者。


提多书2章

提要:1 给予提多有关道理和生活方面的指示。9 有关仆人和所有基督徒的本分。


1 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

【本会注释】

你所讲的 原文强调提多讲道的内容和方式与克里特的假教师之间的区别(见多1:10-16注释)。保罗在这里指出了提多的第三项任务。提多的第一项工作是在克里特弟兄中组织和宣布教会的机构(多1:5-8)。第二项工作是拒绝“说虚空话欺哄人”的人(多1:10)。第三,要清楚而准确地表达福音的真理。

纯正的道理 见多1:9注释。


2 劝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

【本会注释】

老年人(presdutai)参提前5:1。见徒11:30注释。

节制(nephalioi)即戒酒(见提前3:2,3注释)。

端庄(semnoi)即“尊严”(见提前3:8注释)。

自守(sophron)即“谨慎” (见提前3:2,注释)。教会中的老年人应该因他们智慧的勉言而受到尊重。如果一个人接受上帝的造就,他就不会轻看老人的话。

信心 见多1:13注释。

爱心 见林前13:1注释。

忍耐(hupomone) 见罗5:3注释。必须好好保持这些品质。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可能会感到疲倦,信心因迷信和传统而变得不纯,爱心可能只剩下私情,耐心会变得麻木不仁。保罗自己的生活就是他所提出之理想的光荣例证。他是大家的模范。


3 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

【本会注释】

老年妇人 参提前5:2。基督教空前地重视妇女的地位。但是这种地位也要基督徒妇女给予相应的回应。她们应当实现上帝原先要她们成为温柔和献身之堡垒的旨意。基督徒妇女应当在家庭和孩子中树立纯洁和献身的榜样,既为自己的儿女,也为异教的邻居(见多2:4)。

举止行动要恭敬 或“像从事圣职的人”,或“像女祭司”。

不说谗言 见提后3:3注释。

给酒 见提前3:8注释。由于克里特教会刚刚建立,“老年妇人”大都在生活上依然遵照异教社会的标准和习惯。中东和东方人很爱喝酒。长期饮酒就会毫无例外地成为酒的奴隶。

作奴仆 即“受奴役”。

用善道教训人 与流言蜚语和“老妇荒谬的话”(提前5:1)相对照。


4 好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

【本会注释】

少年妇人 妇女的美德,最好要通过在感情上成熟,已经学会自制和虔敬的女子代代相传。可惜许多青年女子还没有通过他人的言传身教,学到基督徒妇女的职责,就匆匆当起了妻子和母亲。

爱丈夫 思想成熟的妻子会认识到家庭的和谐和力量在于她担任丈夫的助手,而不是对手。

爱儿女 保罗强调了家庭安全和培养感情的基本法则。一个有爱心的母亲,不断向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儿女所提供的帮助,是其他人所无法代替的。不要视孩子们妨碍了成人的幸福,也不要认为他们会自然养成高贵的品德。


5 谨守,贞洁,料理家务,待人有恩,顺服自己的丈夫,免得上帝的道理被毁谤。

【本会注释】

谨守(sophron) “谨慎”,“自制”,“周到”。保罗在致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中多次强调sophron及其派生词(提前2:9,15;3:2;提后1:7;多1:8;2:2,4-6,12),说明他处心积虑地要解决教会组织和品格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自制就是战胜自我。要让个人的欲望服从家庭和教会的整体利益。要用勇气和灵活性去应付失望。

料理家务 或“在家劳动”。做母亲的,如果化大量的时间在家庭之外,有时就会疏忽了家庭的责任。让孩子不受父母管束,自由活动,或交给保姆照料,不符合上帝在这里的指示。

待人有恩 保罗对基督徒妇女的描述,可与《箴言》31:10-31对古代贤德妇女的描写相比。

顺服自己的丈夫 见弗5:22;提前2:11注释。

免得上帝的道理被毁谤 基督徒带着上帝的名号,自称代表祂,所以保罗敦促人们要仔细审查每日的习惯,藉以证明宗教的能力。许多教友像异教徒那样,用遵守繁文缛节来代替天天忠心地为上帝而活。基督徒妇女的首要任务,就是忠心地履行日常的职责。教会的工作,不论做得多么好,也不能补偿照料孩子和感情培养方面的欠缺。如果异教徒看到基督徒妇女并没有比异教妇女更加自制,更负责任,基督教的事业就会蒙受重大的损失。由于基督教更加看重妇女在家庭和教会中的地位,异教徒就会仔细观察他们这种主张的效果。保罗特别关心教会建立在正确的原则上,深知家庭和团体是道德和属灵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中的妇女。


6 又劝少年人要谨守。

【本会注释】

少年人 与“老年人” (第2节)相对应。

要谨守 参本章4,5节注释。提多很可能是一个青年人,十分适合劝勉他的同龄人。


7 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

【本会注释】

凡事 参对提摩太的类似勉励(见提前4:12注释)。真正的基督教要人在一切事上让自己的思想服从上帝的旨意(林后10:5)。

显出善行的榜样 克里特的基督徒和他们异教邻居都有权期待基督教的牧人忠实地表现基督教的原则。

提多很可能在邪恶奢侈的安提阿的异教家庭中长大。他在年青的时候就蒙召为主服务。他曾在考验和苦难的火炉中经受试炼。保罗在这里提醒提多:他的自制和修养所表现的基督徒人格,会对克里特的基督徒产生最有效的感化力。

教训 或“道理”。参提后3:10。

正直 参本章1节。

端庄(semnotes)参提前2:2注释。


8 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

【本会注释】

言语纯全 或“健康”。该词在本书信中多次着重使用(1:9,13;2:1,2,8)。人性因罪而患病。而福音则是上天为除去病因,恢复人类灵智体健康而开出的处方。假道就像庸医的假药一样,非但治不了病,反而会加重病情。保罗提醒提多:他的对手正密切注视他的言行,要找到不利于他的把柄。但如果提多心怀祈祷,谨慎言语,他的敌人就会蒙羞,无法如愿得到挑剔的理由。

反对的人 教会内“说虚空话欺哄人”的人(多1:10),和教外的异教徒都找不到批评的理由。


9 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

【本会注释】

仆人 或“奴隶”。

讨他的喜欢 仆人改信基督教,非但不应削弱他们的工作效率,反当使他们从勉强违抗变成乐意顺从。保罗有关基督徒奴隶的训诲,见弗6:5-9;西3:22-4:1;提前6:1,2注释。


10 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尊荣我们救主上帝的道。

【本会注释】

不可私拿东西 仆人除了在家中和农田之外,往往还要执行一些其他任务。一些人受托管理业务,享有较大的人身自由。他们有时接受专门的教育,担任画师或医师,为主人工作。所以在保罗的时代,奴隶有很多欺骗主人的机会。盗窃和私拿主人的东西在克里特是司空见惯的,所以仆人常常被称作贼。基督徒奴隶应当表现出更高的忠心和诚实。

要显为忠诚 基督徒奴隶应当为地上的主人提供完全可靠的服务。

尊荣 见提前2:9注释。保罗声称,只有基督化的生活才能正确地把福音传给世界。推进上帝福音计划的,是新人,而不是新的计划(见提前4:16;彼后3:12注释)。

上帝的道 是保罗在11-15节中所阐述基督徒一切盼望的来源。


11 因为上帝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

【本会注释】

众人 参约1:9;3:17;提前2:4;彼后3:9注释。人人都有充分的得救机会,但许多人顽固地拒绝接受上帝的恩典,导致永久的死亡。上帝的旨意就是这样受到阻扰。祂的救恩受到忽略。保罗本章勉言的主题是:基督徒应该正确地表现基督化生活的原则,使异教徒能认识到基督教的优越性。

恩典(charis) 见约1:14;罗1:7;3:24;林前1:3注释。只有藉着上帝的恩典,老年人(多2:2),老年妇人(多2:4),少年妇人(多2:4,5),少年人(多2:6),提多(多2:7,8)和仆人(多2:9,10)才能履行各自身分的职责。保罗所传的福音,以胜利的语气宣布人类战胜罪恶,有血有肉的基督化生活,复制在每一个圣灵所感动的人身上。上帝的每一条命令都靠着祂的恩典得到实行。祂的恩典乃是实行祂旨意的能力(见林后12:9;来13:9注释)。

显明出来 人类一直都可以得到上帝丰富救赎之爱的恩典(见诗51:1-17注释;见《诗篇》36篇补充注释)。但上帝救人的计划在耶稣降临时显示得更加清楚了。


12 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

【本会注释】

教训(paideuo) “教育”,“指导”,常用来描述抚养孩子的过程。救人的恩典不仅帮助人去除犯罪的行为,而且会积极培养新的好习惯。每天这样接受上帝的指教,就是成圣的过程(见罗6:19;提前4:3注释)。

除去 或“抛弃”。

情欲 或“欲望”,无非是世俗之乐。参约壹2:15,16。

在今世 见提前6:17注释。

自守(sophronos)或“谨守”。见多2:5注释。真正的基督徒既承认自己作为上帝儿女的属灵责任,也承认自己的社会责任。“上帝的恩典”提供足够的能力,使人能表现出自制(见弗4:13注释)。

公义 或“正义”。

敬虔(eusebos)见提后3:12注释。


13 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上帝和(或无“和”字)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本会注释】

等候(prosdechomai)保罗提出了第二个理由,劝勉克里特教友在生活中做基督的代表。除了在世上能过更高尚的生活之外,基督徒还能得到无可估量的永生之福。所以,他们每天的生活必须与他们所自称切望耶稣快来的信念保持一致。正如西缅因忠心盼望(prosdechomai)而得见耶稣(见路2:25注释),大批的基督徒有朝一日也必目睹基督复临的荣耀,得到最大的喜乐。

所盼望的福 二千年来,基督复临的盼望一直是基督徒信仰的伟大动力,在人生的一切变迁中振奋信徒的精神和勇气。基督复临的盼望,光荣地补偿了今生灰心,失望和悲伤的黑暗时辰

上帝和(或无“和”字)我们救主耶稣基督 参帖后2:8;提前6:14;提后4:1,8。原文可能指圣父和圣子二位,也可能单指基督。许多解经家赞同单指基督。这样解释就不会遭遇什么难题了。保罗指出了基督的上帝身份(见罗1:7;腓2:6;西2:9;提前1:1注释)。关于基督的神性,见本书卷五917页。参彼后1:1的类似说法。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耶稣基督亲自所应许的复临(见约14:1-3注释)。本节揭示了两个重大的事实:耶稣基督是完全意义上的上帝;祂的复临是人类历史中最伟大的事件;所以给各世代的基督徒带来特别的安慰。

荣耀显现 见提前6:14注释。“荣耀显现”是“所盼望的福”的同位结构,说明它是“所盼望的福”的组成部分。当基督以万王之王的身份,在无数天使的光荣簇拥下复临世界的时候,祂将揭示祂的神性。


14 祂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

【本会注释】

舍了自己 保罗在这里描述了上帝儿子作为“救主”的工作。基督担任失丧人类的救主和中保,不是天父强加于祂的。基督“舍了自己”,为顽梗的世人做出自愿的牺牲(见约10:17,18;徒3:15注释)。上帝在耶稣基督身上显示了祂圣父的爱。虽然祂的儿女蒙受道德和肉体上犯罪的后果,上帝却藉着分担人类犯罪的痛苦而彰显了祂的爱。基督的恩赐消除了有关上帝对于悖逆者之爱的一切疑虑。从罪恶的开端起,上帝就一直白白付出祂的爱。基督在地上的生活,足以让赎民赞美不尽。人类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救主无比的大爱,回归上帝的家,这令天使惊诧不已,静默无言。

要赎我们(lutroo)“释放”,“拯救”。关于其名词形式luron,见太20:28注释。参诗130:8。上帝的计划是在堕落的人类身上恢复创造时的形象。罪恶不是要忽视,而是要消除。成圣的过程乃是上帝的恩典作用于人完全献身的意志上。所以罪恶的一切痕迹都要从生活中清除(见罗3:24;5:1;6:19注释)。只有上帝的能力才会救人脱离罪的诱惑,使他养成公义的习惯。由于罪的习惯深印在人的生命中,人只有求助于上帝的援手,才能得到完全的拯救。虽然宇宙中运行的星体都立时响应上帝的指示,可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往往因自己悖逆的意志而阻扰了上帝的能力和计划。

罪恶(anomia),“违背律法”。

洁净我们 见约壹1:7,9;3:3注释。单靠犹太教的仪文和礼节是不够的(参徒15:9)。上帝的恩典把人从罪中救出来的结果,是洁净生活中一切罪恶的念头和行为。

特作自己的子民(periousios),即上帝亲自所拣选的。

基督教是继以色列人以后担任上帝传扬福音的特别工具(见彼前2:9注释)。属世以色列人的使命,特权和责任都转移到属灵的以色列人身上了(见本书卷四35,36页)。

热心为善 基督教会在等候基督复临的时候,也要履行过去交给犹太人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上帝政权的原则。


15 这些事你要讲明,劝戒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

【本会注释】

讲明 保罗在这里提出教训和引导基督教会众的三个方法。一些教友热心听道;一些教友需要更加直接的劝戒;还有一些教友因各种原因需要用不可辩驳的证据予以责备。

权柄 传道人的权威最终不在于他的职务,而在于他所受的神圣托付和服务的真诚。

轻看 提多的教训应当无可辩驳,使听众不致于忽视他的话语,说他的理由不合逻辑,从而对他失去信任。


提多书3章

提要:1 保罗就提多应该教导和不应教导的事进一步指示他。10 要弃绝分门结党,不肯改悔的人;12 指示提多与他会合的时间和地点,结束书信。


1 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本会注释】

你要提醒众人 每一个新的世代,和接纳到教会的新成员,往往需要得到提醒,让他们明白基督徒的社会责任。由于福音的功效是用接受者的价值来衡量的,基督教会应作为一个优秀人士的团体站立在世人面前,利用一切机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千方百计协助维护法律和秩序。到目前为止,保罗的教训均为有关教会家庭内部的关系和责任的勉言。他现在转到了教会外面的异教世界。

顺服 在克里特可能特别需要这个教训。克里特受罗马人的统治已达一个世纪。其百姓像犹太人一样,十分厌恶异族的管束。保罗关于要忠于地上政权的勉言非常恰当。关于基督徒与异教政府的关系,见罗13:1-7注释。

作官的、掌权的 或“官长和当局”,从各级地方政府一直到皇帝。

遵他的命 基督徒应在纳税和公共工程方面,表现出对地方当局的服从。疏忽社会责任会给教会带来不必要的指责。平安与秩序是基督教信息的组成部分。犯上作乱会使基督教不为异教世界所容。

保罗的勉言证明了他高尚的人格。他和罗马政府的交涉并不愉快。由于罗马官员听信了他的犹太教死敌所编造的罪名,他遭到囚禁,捆锁,阻碍,毒打和恐吓。

善事 真正的基督徒应当表现为正直爱国的公民,热心支持政府为解除贫困,确立公正而进行的每一个项目。同时,基督徒也必反对政府压制基本人权,纵容罪恶的任何做法。


2 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

【本会注释】

毁谤 基督徒决不要像他的一些同胞那样罪恶,或像一些官员那样凶暴。他不可动怒,说侮辱人的粗话。

不要争竞 真正的基督徒不会挑起纷争(见来12:14注释)。

和平(epieikes)。见雅3:17注释。

向众人 基督徒既关爱和尊重有教养和自制力的人,也关爱和尊重粗俗和放任的人。

温柔 (praotes)“谦和”,“周到”(见太5:5注释)。基督徒表现温柔,是出于内内在的动力。由于克里特是地中海的交通要冲和市场,各地的来客和商人经常发生误解和争吵。保罗在世界最差的环境之中提出了最高的高的准则。环境越是黑暗,基督徒的见证就越发光彩。


3 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或作:阴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本会注释】

从前 这些教会的成员在悔改以前也是异教徒,所以他们应该宽容异教徒的缺点。况且作为基督徒,他们蒙受了上帝的恩典(多2:11),不可回到从前的道德水准上,像他们的异教邻居那样,从而否认了上帝的大能。

无知 不知道何为道德和属灵方面正确的事(参罗1:21;弗4:18)。

悖逆 见罗11:30-32注释。

受迷惑 或“误导”。未经造就的心思容易被迎合人感官的奇思异想所吸引。由于异教徒的人生准则是他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上帝的旨意,他就成了陈规陋习的奴隶,和沉醉于世俗娱乐的牺牲品。尚未悔改的人,往往在文化,华丽和优雅的外表下,为邪恶之国服务。惟有藉着上帝恩典的导向和改变,才能暴露出追求声色之乐和世俗的骄傲是何等的愚妄。当人的心灵受到圣灵的启迪时,他就会以顺从上帝的生命道路为他的主要愿望。从前世俗“私欲和宴乐”的欺骗,会显为愚蠢。保罗提醒克里特教友上帝的恩典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成就的工作。

各样 或“不同的”。

私欲(epithumiai)。见罗7:7注释。

宴乐 离开上帝,他们依然是未得启迪,贪爱享乐的人。

恶毒(或作:阴毒)嫉妒的心 见林前5:8注释。恶毒嫉妒的心在追求世俗娱乐的人中是常见的。

是可恨的 是爱的对立面(见太5:43,44注释)。


4 但到了上帝我们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

【本会注释】

到了 当人把上帝迎接到他的心中时,一种新的能力就开始运作,与以前罪恶欲念的势力是不同的。

上帝我们救主 或“我们救主上帝”(见多1:3;2:10;见提前1:1注释)。保罗用“救主”既指父上帝(多1:3;2:10;3:4),也指耶稣(多1:4;2:13;3:6)。当耶稣向人“显明”(见多2:11注释)的时候,祂所彰显的是三一真神对人类得救的共同关注(见林后5:18,19)。

恩慈(chrestotes)见罗2:4注释。

向人所施的慈爱(philanthropos)该词在古典希腊语中表示人类彼此的关爱;君主对臣民的仁慈;人对受苦者的同情;付赎价使俘虏得自由。Chrestote和philanthropos都从一个侧面表达上帝的“爱”(agape,见林前13:1注释)。基督徒生活中所表现的任何高贵的品德,都只能是上帝对祂悖逆儿女之爱的结果。


5 祂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本会注释】

所行的 人在上帝面前的称义,不是靠着自己的任何善行,而是靠着祂的怜悯(见罗4:2,6;9:32;加2:16;3:5,10;弗2:9注释)。自私是所有未悔改之人生活的总倾向;没有人能达到“公义”的标准(见罗3:23注释)。人类唯一的希望就是信靠上帝的慈爱和怜悯,而不是自己的行为。

怜悯 上帝之爱的又一方面(4节)。这里用怜悯代替慈爱,可能是为了强调人类的可怜状况,需要怜悯。上帝怜悯人类的惨状,就是人类得救的保证。

重生 如果对人类放任不管,他们就会在悲惨中灭亡。犹太教的礼仪无法洗除和改变人的罪性。所以人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上帝来解决罪的问题,。这就要求人生有完全的改变(见多2:14注释)。上帝的旨意不但要赦免人的罪,而且要恢复他们过无罪的生活。这种把罪人变成基督化的代表,体现上帝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在圣经其他地方称为成圣(见罗6:19注释)。成圣是救主消除罪恶工作的一个部分。这里“重生的洗”是光荣的成圣过程的第一步。

有人认为保罗在这里指的是受洗。但洗礼不是悔改的途径,也不是得救的依据。虽然所有悔改的人都需要受洗(见太28:19),但它并不能使罪人得到洁净。诚心履行的洗礼,乃是公开见证上帝已经实施的洁净罪人犯罪倾向的工作(见多3:3注释)。

洗(loutron)见弗5:26注释。指属灵上的“洗”,使多3:3所描述的人身上的邪恶倾向得到洁净。

圣灵 祂每天加强和圣化悔改的人。由于圣灵的运作不会违背人的意愿,属灵的过程就有赖于基督徒每天追求上帝的生活方式。所以成圣的过程需要神人之间的合作。人类选择了上帝的道路,圣灵就会加强人软弱的意志,使他得到力量遵行上帝的旨意。“人惟有依靠三一真神中第三位的大能大力,才能抵挡罪恶,得胜罪恶。圣灵必带着无限的力量和充足的神能降下”(《历代愿望》671页)。

更新 参12:2注释。


6 圣灵就是上帝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

【本会注释】

上帝 即“上帝我们救主”。

基督我们救主 见多2:13注释。

浇灌 可能指五旬节(见徒2:18),但也无疑指每一个真正悔改的基督徒个人的经验。基督所应许圣灵的来临(见约14:16,17,26;16:7-14),充分应验在这些早期的基督徒身上。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所应许的圣灵改变人心,充满活力的能力。


7 好叫我们因祂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或作:可以凭着盼望承受永生)。

【本会注释】

好叫我们 由于“重生的洗”的结果(5节)。

祂的(ekeinos)即“上帝我们救主”。

见罗3:24。

得称为义 是根据人服从上帝对于他的旨意。上帝只重生祂所称义的人;祂不强迫任何人的意志(见罗3:24注释)。。

永生 见多1:2注释。

后嗣 只要基督徒保持上帝儿女的身份,他就拥有与基督分享赎民报赏的喜乐(见罗8:17注释)。如果他否认自己作为上帝儿女的身份,拒绝表现天父的原则,他就不再是永生的后嗣了。


8 这话是可信的。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的讲明,使那些已信上帝的人留心做正经事业(或作:留心行善)。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

【本会注释】

可信的 参提前1:15;3:1;4:9;提后2:11。保罗指的是多3:4-7有关上帝救恩的话。

这些事 每次重述上帝无比之爱简单而又始终令人满足的故事,都会带来新的奇迹和勇气。虽然真正的基督徒在品格的发展中会不断地成熟,经常重提上帝称义和成圣的爱仍会带来每日的平安和鼓舞。基督徒在今生永远无法充分理解保罗所描述的救恩计划(本章4-7节)。所以常常重温有关上帝性情的真理会揭示新旧的宝藏。这些新的认识会更加促使人追求恢复上帝的形象。

已信上帝的人 原文还有“依然信”的意思。每天吃生命的粮会使真正的基督徒保持热情。圣经宣称,那些只满足于福音基本内容的人,不久就会停止在基督教会中发挥作用。由于他们的思想处在休眠状态,生命就停滞不前。他们“听不进去”,就无法为圣灵的运行作好准备(见来5:11-6:1注释)。

留心做 或“带头做”。

正经事业 见加5:22,23注释。

与人有益 这就是保罗为本书信的教训所安排的程序。那些竭力误导克里特教会的“说虚空话欺哄人”者(多1:10),“因贪不义之财”(11节),就让自己的教训迎合教友天性的欲望。但保罗只关心他们品格的改变(见多2:1-10注释)。他的福音在克里特人中,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引起动荡。但这种动荡使人省察自己,并欣赏上帝洁净人的怜悯和恢复人的恩典(见多2:14;3:5注释)。


9 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

【本会注释】

无知的辩论 即有关摩西和法利赛人规条的无意义的争论(见提前1:4;6:4;提后2:23注释)。

家谱的空谈 见提前1:4注释。

纷争 特别是那些不良的教法师所挑起的(见提前1:7;多1:10,14注释)。他们企图把圣经研究变成古怪话题的争论。这种理论上的猜测不会带来品格的改变,增进基督徒之间的友谊。

虚妄 保罗早年接受过犹太学术中凭空推断方面的训练,所以他抵制这种倾向在基督教会中形成。使徒看到无意义假道的恶性增长对犹太教的影响。他希望基督教不要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无益 (mataios) “无用”,“徒然”(见林前15:17注释)。


10 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

【本会注释】

分门结党的人(hairetikos,相关词汇hairesis见徒5:17注释)。保罗在这里提出了处理第9节所说制造纠纷混乱的人的正确方法。分门结党的人所持的看法与保罗所传扬,旧约所确立的福音相对立。如果让这些敌对的意见推广开来,造成分裂,新老信徒的信仰就会产生动摇。

主持工作的长老要与分门结党的人进行认真的交谈。如果对方没有积极的反应,第二次就要更加耐心地向他提出。两次谈话的目的是要挽救他。要向持异议者提出充分的证据,以公正而彻底地揭露他的错误观点(见多1:9,13;2:15注释)。每一位领导人都要记住,正确教义的标准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上帝的话。有关异端的任何决议都必须有明确的圣经证据为依据。

就要弃绝他(paraiteomai) “避开”,见提前4:7;5:11注释。保罗并没有提出因分门结党的人个人的观点而弃绝他们,除非他们推广自己的观点,阻扰教会权威的行使,同时又违犯了道德的准则(参罗16:17;见帖后3:14注释)


11 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做。

【本会注释】

背道 即背离真道的形式和宗旨。

犯了罪 分门结党的人明知真理,却为了维护自己对立的教训,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拒绝真理。他们还拒绝了教会领袖兄弟般的规劝。

自己明知不是 即受自己良心的谴责。


12 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

【本会注释】

亚提马 另一位忠心的助手。别处没有提到。

推基古 见提后4:12注释。推基古和亚提马要在提多前往尼哥波立时代替他。这就使提多能安排好工作,为冬季与保罗同工做准备。

尼哥波立 意为“胜利之城”。可能位于伊皮鲁斯省,系奥古斯都在阿可欣战役胜利之后所建。

定意 即“决定”。

过冬 见本书卷六107页。


13 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叫他们没有缺乏。

【本会注释】

赶紧给 要为西纳和亚波罗计划中的行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律师西纳 关于保罗的这位同工,圣经其他地方没有记载。不知他是摩西律法的专家,还是罗马法律的专家。据传,他后来成为尼哥波立的主教。

亚波罗 见林前1:12注释。

送行 (propempo)提供了旅程所需以后送行。


14 并且我们的人要学习正经事业(或作:要学习行善),预备所需用的,免得不结果子。

【本会注释】

我们的人 即克里特的基督徒。

学习正经事业 见本章8节注释。

预备所需用的 西纳和亚波罗的来访是克里特教会表达基督徒好客精神的良机,尽管这些客人可能是完全陌生的。


15 同我在一处的人都问你安。请代问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安。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本会注释】

同我在一处的人 无疑指他的旅伴。

爱我们的人 即基督徒同道。

你们众人 保罗显然希望提多把这封信当众宣读。

有文本还加上“阿门”。15节后面的后记“致克里特教会,自尼哥波立至玛西多尼亚的首任监督提多”显然在最初文本里是没有的。


腓立门书

提要:1 他很高兴听到腓利门的信心和爱心,9 希望腓利门能原谅他的奴隶阿尼西母,重新接纳他。


1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

【本会注释】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 保罗现在的身份是囚徒,与腓利门记忆中的热忱的布道家,不倦的行客,不懈怠的牧人截然不同。腓利门知道保罗目前的屈辱和艰辛是为他们所共同侍奉的基督忠心见证的结果。虽然腓利门在基督里有同样的精神负担,但他至少在身体上是自由的。保罗在这里引发腓利门的同情心。腓利门究竟有多少个人的勇气愿做出“为基督耶稣被囚”的牺牲呢?保罗以大胆劲键的笔触和献身人格的气概给他亲爱的朋友写信。

保罗 保罗在信函的开头,一般都提到自己作为使徒的神圣职务。但这是一封写给老友的私人信函,原先并不打算当众宣读,所以就没有必要强调自己的使徒权威。

兄弟 指包括保罗,提摩太,腓利门,以及如今阿尼西母在内所有基督徒的伟大弟兄情谊。保罗用这种弟兄情谊,为一位逃奴谋求得到温柔的接纳。这种精神最终将摧毁奴隶制本身。

提摩太 腓利门可能在提摩太陪伴保罗到以弗所时与他相识(见徒19:22)。腓利门和提摩太也许有了很深的情谊。提到提摩太的名字,说明他关注腓利门和阿尼西母的微妙关系,以及他赞同保罗所写的全部内容。

我们所亲爱的 腓利门无法拒绝如此深情和真诚的劝勉。这样表达人间的真情是罕见的。保罗自己就是基督徒所要表现的许多坚强和温柔品性的范例。

同工 腓利门可能曾与保罗和提摩太同工,向以弗所和周围地区布道(徒19:26)。保罗也可能只是指腓利门在发展歌罗西教会中的工作。保罗知道腓利门的领导作用是可靠和值得称道的。

腓利门 除了《腓利门书》以外,我们对腓利门无从了解。他显然住在歌罗西,因为阿尼西母是歌罗西人(见西4:9),和亚基布一样(见西4:17)腓利门是保罗所劝化的(见门19),拥有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见2节)。所以他对阿尼西母的处理对他的家庭,他所服务的基督徒团体,以及他所在的异教社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 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

【本会注释】

妹子 即基督徒团体中的一位姐妹。保罗把亚腓亚与他自己和腓利门相提并论。提高妇女的地位是基督教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之一。这是《新约》中强调女性尊严的许多例子之一。在大多数异教社会中,妇女处在从属的地位。基督教把她们从这种状况中解放出来,使她们在社会和属灵上与她的丈夫平等。今日基督徒家庭,乃至于许多非基督徒家庭高尚的夫妻关系,都可以追溯到耶稣基督充满灵感的教训。

亚基布 鉴于这里亚基布与腓利门和亚腓亚的密切联系,他很可能是他们的儿子。保罗说亚基布是“与我们同当兵的”,因为他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也许他在正式的领导人以巴弗缺席时管理歌罗西教会的事务。

在你家的 有人认为这是特指腓利门家里的仆人和其他成员。但其他人则认为保罗是指在他家聚会的教会。《新约》中有许多早期基督教会在家庭中聚会礼拜的例子。如马利亚在耶路撒冷的家(徒12:12),百基拉和亚居拉在罗马的家(罗16:3-5),他们在以弗所的家(林前16:19)以及宁法在老底嘉的家(西4:15)。在大城市里,教会的礼拜可能同时在好几个家庭中举行。保罗知道全教会都关注阿尼西母的回来。这封信无疑会读给他们听。因为大家可能都需要其中的勉言,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基督徒对待阿尼西母的责任。腓利门的家宽敞到可以容纳教会礼拜,说明他是一个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

教会 见太18:17注释。


3 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本会注释】

恩惠 作为问候语见罗1:7注释。


4 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上帝;

【本会注释】

我祷告 最高尚的祈祷,就是与朋友分享人生的喜乐与悲哀。保罗再次提醒腓利门自己对他非常尊敬和感激。他机智地为腓利门仁慈地接纳阿尼西母铺平道路。确知我们所尊敬的亲爱朋友在为我们祈祷,回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鼓舞。况且这位朋友对于我们的真诚和圣洁判断又是完全的信任(见5-7节注释)。这是保罗给予腓利门的保证。


5 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或作:因听说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有爱心有信心)。

【本会注释】

听说 即听以巴弗或阿尼西母说。

圣徒 即圣洁的人,见罗1:7注释。

爱心 见林前13:1注释。腓利门的爱心不只是情感,。他的爱心始终表现在他对上帝和同胞的行为上。保罗确信腓利门在接纳阿尼西母的事上会表现出同样的爱心和信心。

信心 爱心和信心是真正的基督徒对上帝和同胞所存的品质。


6 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做的。

【本会注释】

与人所同有 除了为腓利门的帮助和鼓励感谢上帝之外,保罗还祈愿腓利门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表现基督徒的爱心和信心。

知道(epignosis)见弗1:17注释。

你们 即“在你们中间”,包括歌罗西和其他教会中为奴的。

各样善事 腓利门的好善乐施是众所周知的。保罗祈愿腓利门不放过一个表现基督徒“爱心和信心”(5节)的机会。真正的基督徒会利用一切机会向所有的人表现“爱心和信心”的美德。保罗出于真诚爱心的机智,不但勉励腓利门,而且勉励所有读这封信的歌罗西教友。阿尼西母和歌罗西教会中所有为奴的都要表现“爱心和信心”。


7 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

【本会注释】

兄弟啊 表达感情。但真诚的话语是价值无限的。腓利门从来没有让保罗失望过。在阿尼西母的事上,保罗相信腓利门会继续不辜负他的信任。

保罗在此说明了他感谢(4节)的原因。当保罗听到有关腓利门信心的消息时,觉得自己在歌罗西,特别是化在腓利门身上的辛劳(19节)得到了丰富的报赏。

快乐,安慰 囚禁中的保罗可能因想到腓利门过去的款待而高兴。愉快的回忆使他“快乐”,“安慰”。

直译为“腹部脏器”。古代人认为腹部脏器是感情的所在地。


8 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

【本会注释】

靠着 即根据腓利门真诚的“爱心和信心”出色的表现,保罗相信他会欣然接受在有关阿尼西母问题上的劝导。因为腓利门明白和实行明智的基督徒之爱,保罗就只能在这个层面上劝他。这种假设是对腓利门真诚的称许,表达了对他基督徒智慧的赞赏。不是所有自称基督徒的人都愿意接受别人的指导,即使是出于那些经验和造诣都比他们高的人。

放胆 见徒4:13注释。

吩咐你 保罗身为使徒和腓利门信仰上的父亲(19节),有权指示腓利门接纳阿尼西母为基督徒弟兄。保罗无疑也知道腓利门会接受德高望重的使徒给予他的任何指示。但保罗采取更好的办法(见第9节注释)。公开承认一个人不但遵纪守法,而且个人生活受更高指示的引导,就是服从耶稣基督和基督徒的原则,这是对他最大的称赞了。

合宜的事 就是真正基督徒的本分。


9 然而象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

【本会注释】

我这有年纪的保罗 无法确定保罗写信时的准确年龄。司提反被石头打死时,保罗还是个“少年人”(neania,见徒7:58注释)。现在已经过约28年。保罗写信时无疑已达六十岁左右了。关于腓利门的年代,见本书卷六105页。使徒因辛劳的生活而疲惫不堪,但他不至于忽视个人的友谊。一些人把“有年纪的”译为“使者”,要与弗6:20中“带锁链的使者”一致。但不论从语言学,还是就文本而言,译为“使者”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 见第1节注释。

凭着爱心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领袖,保罗并没有发号施令。在提出需要和目标的时候,使徒不断以真正的基督徒所愿意回应的更高动机呼吁大家。保罗的同工在这种正确高尚的动机激励之下,全力以赴地实现使徒的愿望。腓利门不只是执行吩咐,而且得到一个服务的机会。

求你 这封信处处体现保罗对腓利门和阿尼西母的爱。使徒没有居高临下,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请求腓利门解决阿尼西母作为一个悔改的基督徒奴隶的身份问题。保罗相信腓利门会接受这个仁慈的方法,解决他们共同的问题。


10 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求你。

【本会注释】

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 没有说明保罗是怎样认识阿尼西母的。也没有暗示阿尼西母为什么和怎样接触保罗。神奇的天意把他们带到了一起——善用一切机会的保罗和勇敢回应的阿尼西母。

阿尼西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 在希腊原文中,阿尼西母的名字放在这句的最后,说明保罗在提出阿尼西母问题时的匠心所在。保罗先把腓利门带到自己的心房,引导他与自己对阿尼西母有相同的看法。保罗如果没有先说明自己与阿尼西母的亲密关系,腓利门可能只想到阿尼西母以前的过错,悖逆,也许还有贪心(11节)。


11 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

【本会注释】

没有益处 无法肯定这里是指阿尼西母为腓利门工作时的懒惰甚至盗窃,还是指因阿尼西母逃跑而不能为主人服务。两种理解都对。

但如今 就是自从阿尼西母见到保罗悔改以后。保罗表示,如果阿尼西母没有逃跑,他可能现在还不是基督徒。他的话是对腓利门的含蓄批评。作为一个基督徒,腓利门理应做保罗为阿尼西母所做的工作。阿尼西母从他地上的主人手下逃跑,在罗马找到了使徒保罗,然后找到了他真正的主人。

保罗就是这样应付腓利门可能的异议。阿尼西母曾经对腓利门无益。但现在他回到主人那里时是一个改变了的新人。接纳他对于腓利门和阿尼西母双方都有好处,因为腓利门以前的奴隶现在向他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服务。

与你我 保罗现在把阿尼西母的命运和前途同他自己连在一起。腓利门为阿尼西母所做的,也就是为保罗做的。


12 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

【本会注释】

我现在打发他 阿尼西母随信前往。没有证据表明是保罗强迫或催促阿尼西母回去的。再则,保罗也无权把阿尼西母派到腓利门那里,更无法保证阿尼西母能否到达歌罗西。但保罗完全信任阿尼西母的真诚。他们都知道阿尼西母作为基督徒的责任是要回到腓利门那里,即使阿尼西母的离去会使保罗失去他的忠心服务。保罗要让他离开自己去服侍腓利门。

我心上 保罗牵挂着回去的奴隶。腓利门接纳阿尼西母,不单是欢迎一位悔改的奴隶,而且使保罗博大的心怀得到满足。


13 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

【本会注释】

我本来有意 保罗原想把“有益处”的阿尼西母留在罗马服侍他。对于因多年超负荷辛劳而年老体衰的保罗来说,忠实朋友的照料,其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也是无法用其他方法来替代的。保罗虽然失去了阿尼西母的陪伴,却因成功地调解两个朋友而心满意足。他没有让自己的个人需要干扰关系到属灵胜利的更重要的事情,并剥夺了腓利门对于阿尼西母的合法所有权。

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 参第1和10节。保罗再次温柔地提醒:虽然他们侍奉的是同一位主,他却正在罗马的地牢里受苦,而腓利门则享受着保罗的克己服务所带来的福气。腓利门深切的同情心会使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位所尊敬的朋友应负的责任。

替你 使徒机智地暗示,腓利门会把亲自为保罗服务,作为人生最大的荣誉之一;若有可能,腓利门会像阿尼西母那样照料保罗。这样,他就会为阿尼西母所作令人满意的服务而高兴,并感激阿尼西母代他所做的工作。


14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本会注释】

你的意思 虽然保罗完全相信腓利门会同意,但他不愿意自作主张。他尊重每一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使徒知道,真正的友谊是以感情的自由表达为基础的,所以他彬彬有礼地坚持让腓利门就阿尼西母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决定。

我就不愿意 在保罗看来,对腓利门的尊重要比阿尼西母的服务所带来的帮助更加重要。使徒在阿尼西母的问题上所表达的个人意愿,不是为了引发腓利门的同情心,使他归还阿尼西母。保罗不会做这样的事。他这样说,是为了强调阿尼西母品格和服务的崇高价值。

你的善行 就是腓利门服从使徒的决定,让阿尼西母作为自己个人的助手。

出于勉强 把阿尼西母留在罗马,似乎会令保罗高兴,腓利门也不会反对,但使徒不愿意让腓利门的允诺出于勉强。


15 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

【本会注释】

暂时 阿尼西母离开腓利门的时间,与他今后同阿尼西母长期相伴比起来,只是暂时的。

离开 即分开。这也似乎暗示是上帝许可阿尼西母逃离腓利门。保罗淡化阿尼西母的逃跑,把它摆在他与上帝和腓利门新关系的更大视野中考虑。

或者 保罗没有明说,却暗示了阿尼西母逃跑是出于天意的。

永远 但有局限性(见太25:41注释)。在有生之年,阿尼西母将是腓利门的忠实仆人和基督徒同道。


16 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

【本会注释】

乃是高过奴仆 保罗请腓利门接纳阿尼西母为基督徒弟兄。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主耶稣基督的。阿尼西母给予腓利门的,不是异教奴隶的服务,而是保罗所接纳的那种忠诚。

是亲爱的兄弟 保罗在短时期内就与阿尼西母建立起友谊。阿尼西母伴随腓利门的时间将更长,更会与他建立深厚的友情。阿尼西母逃跑时是一个背信的奴隶,回来时则是“有益”(11节)基督徒弟兄,上帝恩典的见证。在保罗看来,阿尼西母的经验说明了上帝变恶为善的大能。虽然有人为错误和失败的障碍,上帝的美意必将实现在承认祂的人身上。

懒惰和懦弱使阿尼西母逃到罗马,来到保罗身边,进而来到耶稣基督面前。现在他回到腓利门那里时已经完全悔改了。暂时的分离导致永久的结合。腓利门从他以前奴隶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上帝的圣手。所以腓利门要把配合上帝对于阿尼西母的旨意,看作自己的特权。

按肉体说 就是做充分报答腓利门信任的忠实仆人。阿尼西母离开罗马以前,保罗享受他“按肉体说”的服务,今后腓利门将独享这种好处。

按主说 不管阿尼西母与腓利门以前的关系如何,现在都应被视为亲爱的基督徒兄弟,与腓利门同为天国的候选人,共享基督徒盼望的喜乐。


17 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

【本会注释】

原文暗示保罗完全相信他与腓利门之间亲密的基督徒情谊。所以这句话可译为“你既以我为同伴”。

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 经过一番周到的铺垫,保罗才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为这封信的主题。虽然在提出要求以前,保罗做了机智和善意的准备,他仍要引发腓利门真诚的动机和个人的情谊。从腓利门的合法权利来看,他可以采取保罗的建议以外的行动。但保罗超越了纯粹的公义,把问题摆到爱的高度上来。由于腓利门绝对尊重保罗的决定,感激使徒的爱,他将会按保罗的评估接纳阿尼西母。


18 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

【本会注释】

他若亏负你 原文强调保罗认为阿尼西母亏负腓利门的事实。但这个条件分句是要腓利门考虑一下,在目前的状况中,阿尼西母是否真的亏负他什么。阿尼西母离开时偷了腓利门的东西。作为基督徒,他当然要偿还。有人认为这里的亏负指的是阿尼西母可以用经济来估算的劳务。因为腓利门要用另一个仆人来代替阿尼西母。

保罗并没有暗示腓利门要因对他的亏负而豁免阿尼西母的债务。这样做不符合保罗所遵循的崇高的道德原则。

都归在我的账上 保罗不希望有什么东西会妨碍阿尼西母回去时得到毫无保留的接纳。保罗把逃奴的债务划到自己身上,就像父亲还了儿子的债一样(11节)这种遮盖悔改罪人失败的远见和爱心,反映了基督为承认自己亏负上帝之人所行大事的光彩。基督像保罗一样,并不对人的过错负有责任。但是祂代替了人类,用自己的功劳遮盖了他的债务,使他被大家视为从来没有过错一般。所以当悔改的奴隶回来以后,腓利门所看到的,不再是阿尼西母和他的债务,而是保罗和他偿付的承诺。还有什么话比保罗所写的更加动情和感人呢?


19 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

【本会注释】

我必偿还 保罗的这个承诺排除了腓利门接纳阿尼西母的最后障碍。

亲笔写的 很可能整封信都是保罗亲笔写的。

亏欠于我 保罗仁慈地提醒腓利门亏欠他双重的债务。腓利门欠保罗是因为阿尼西母现在“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都是十分“有益”的仆人。腓利门欠保罗还因为他藉着保罗的服务而得到基督教福音的平安和喜乐。使徒不愿意有什么东西妨碍主仆二人的和好。这两个人都是保罗劝化的。这种债不是用金钱可以偿还的。腓利门应该认识到自己欠保罗更多。


20 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或作:益处),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

【本会注释】

啊(nai) 这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小品词(参太15:27;罗3:29;启14:13)。预料腓利门会答应17节的要求。

得快乐(oninemi) 或“有益处”。系阿尼西母这个名字的词根(见10节注释)。这种微妙的状况对各方面都有好处。阿尼西母在歌罗西得到宽宏的接纳,对保罗,腓利门和阿尼西母都有无可估量的益处。保罗所要的不是物质的利益,而是乐于看到他所劝化的两个人在基督里紧密相连。保罗的动机不是出于自私,而是一种爱的愿望,要看到基督教的高尚原则表现在他所劝化的人中间。

我的心……畅快 见7,12节注释。传道人最大的喜乐就是看到他所劝化的人表现基督教的原则。

在基督里 即按照主所悦钠的方式。


21 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

【本会注释】

顺服 不是直接服从保罗的命令,因为他在信中并没有发号施令(见第9节注释)。保罗相信腓利门会服从基督徒本分的崇高呼唤。腓利门再次面临实行基督赦罪之爱的机会。根据他以往的表现(见5-7节注释),保罗对腓利门的回应是没有疑问的。

过于我所说的 有人认为保罗是建议让阿尼西母自由。保罗无疑有这样的愿望(见《使徒行述》457页)。他相信腓利门会毫无保留地欢迎阿尼西母。欢迎的程度则取决于他的大度。

《新约》没有直接抨击奴隶制,但其中所表达的原则将最后摧毁这种制度。鉴于罗马帝国的社会结构,保罗的理想很难实现,但他到处宣扬基督教自由的原则,引导人认识到奴隶制的不人道。他就是这样实行上帝解决奴隶问题的计划,通过逐步的启发,而不是直接批评(见林前7:20-24;弗6:5注释)。


22 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藉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

【本会注释】

还要 即在腓利门热烈欢迎阿尼西母之时。

住处 保罗坦率地表示自己完全信任腓利门会正确处理阿尼西母的问题。只有相互信任的好朋友,才会像保罗那样如此坦诚地谈到住处问题。腓利门肯定不会辜负保罗的信任。保罗显然推断自己很快就会得到释放。据说保罗写了这封信以后不久,就履行他的承诺,造访歌罗西。

盼望 或作“信靠”。

藉着你们的祷告 即在腓利门家中的教会(第二节),可能还有各地教会的信徒为保罗的释放而献上的祷告。

必蒙恩 保罗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使徒身份,和他访问各教会的重要性。但他谦虚地承认,惟有他们的代求才能使他获释。


23 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以巴弗问你安。

【本会注释】

与我同坐监的 见罗16:7注释。他因宣传基督教而像保罗一样被囚(见门1,9,13)。

以巴弗 可能是歌罗西,老底嘉,希拉波立教会的创建者和领导人


24 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

【本会注释】

马可 可能是马利亚的儿子约翰马可(见徒12:12),《马可福音》的作者,是陪伴保罗第一次传道行程的年青人(见徒13:13;15:37;西4:10;提后4:11)。

亚里达古 见徒19:29;27:2;西4:10注释。

底马 虽然曾在保罗囚禁时陪伴他(西4:14)后来却离开他而背道(见提后4:10注释)。

路加 医生。在保罗前往马其顿的时首次与他做伴(见徒16:10注释)。他显然在腓立比逗留了七年,直到保罗回来(见徒20:5,6注释 )。他似乎继续陪伴保罗直至他受难(见徒21:15;27:2;提后4:11)。


25 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里。阿们!

【本会注释】

见加6:18注释。有些后来的版本还加上后记:保罗致腓利门书,由仆人阿尼西母送达。


希伯来书1章

提要:1 基督在这末世从天父那里降临我们。4 祂的身份和职位超过众天使。


1 上帝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本会注释】

上帝。这封书信没有通常的开头问候语,就直接开始讨论教义(见其他《新约》书信的开头语;见《SDA圣经注释》卷七387页,《希伯来书》序言)。希腊原文中“多次”放在“上帝”之前。见下面“晓谕”注释。

既在古时。无疑指《旧约》的全部启示。

众先知。见太11:9注释。

多次。来自上帝宝座的充足亮光不能一下子都照耀在人身上,而是一点一点根据人的接受能力逐步赐下的。

多方。上帝藉着口头和书面的语言,采用比喻和其他形象的手段说话。不论用什么方式,都是上帝在说话(见下面“晓谕”注释)。

晓谕。作者强调是上帝藉着众先知说话。一卷圣书可以冠上以赛亚,阿摩斯或但以理的名字,但上帝是真正的作者(参约5:46,47)。上帝藉着旧约时代的先知进行启示,并不排除祂以后在需要的时候可能还有更大的启示。在旧约时代,藉着在祭坛上献羊羔表达对将来之救赎主的信心,是非常恰当的。但是在基督降临以后,继续这样的献祭就不合适了。这样做非但不能表示信心,反而表现出不信。预表基督来临的仪式和礼节必须予以取消,代之以其他表达相信基督已经来临的方式。为了使相信上帝的人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天上来的新启示。

基督教要求以色列人放弃日久岁深的繁文缛节,接受在外表不能与旧仪式相比的新礼节,切断与圣殿庄严崇祀的联系,这对许多人来说,无疑不仅意味着放弃过去所有的经验和启示,而且是他们宗教生活的结束。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和他们的父辈一直是献祭的。上帝也接纳了他们的崇拜。继续进行上天所如此祝福的仪式难道有什么坏处吗?他们记得上帝曾如何指示摩西建造圣所。上帝如何让火从天降下,点燃祭坛上的木头,从而嘉纳了圣所的奉献礼。这个宗教既然对亚伯拉罕,摩西和以利亚大有好处,那也一定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要改变千百年形成的习惯是很困难的。要在几年的时间里彻底改掉一个民族的习俗是难上加难。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过渡特别困难,因为变化必须通过领导人来完成。而这些人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与坚持习俗的人格格不入的。所以转化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需要很多的智慧和智慧的劝导。无疑经常会有人发问:既然上帝现在不要求献祭,不悦纳祭祀,为什么古代伟大的义人将献祭的制度教导以色列人?他们难道没有献祭吗?他们难道不是遵循上帝的特别指示吗?保罗和其他使徒算什么,竟然要改变古代的习俗和制度呢?犹太人可能尖锐地责问使徒,他们是否认为自己比古代的先祖与先知更加伟大(参约4:12)?

《希伯来书》一开始就回答了这些问题。古代伟大的领袖们并没有错。他们是受上帝所引导的。他们是上帝的仆人。他们说话是代表上帝的。他们没有随从人的花言巧语。《希伯来书》采取这样的立场,自然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因为他们认为古代的伟人和先知是上帝所引导的。

列祖。指“祖先”,“先辈”。


2 就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祂创造诸世界。

【本会注释】

这末世。即“当代”。圣经作者有时把与基督第一次降临有关的事件说成是发生在“末世”的(见徒2:17;来9:26;彼前1:5注释)。

藉着祂儿子。参但7:13;启1:13;约1:1注释。

早已立祂。上帝的旨意是永恒的。所以很难确定这件事在历史上所发生的时间,但有可能是在祂“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时生效。

第1节说到圣父。第2节说到圣子。《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到圣子,就牵涉到他的主题。基督既然要取代摩西所设立的祭司制度,就必须证明祂比摩西伟大,否则祂就无权废除摩西所设立的制度。所以这里指出基督为上帝。

为承受万有的。耶稣来到世界的时候,“脱下了王袍,摘下了王冠”(《证言》卷九68页)。“祂把权杖交还到圣父的手中,从宇宙的宝座上下来”(《历代愿望》22,23页)。祂升天以后,恢复了祂道成肉身之前与天父所共享的地位(见《使徒行述》38,39页;参《证言》卷八268,269页)。希伯来人应该明白圣子的真正地位。《旧约》的作者并没有清楚地分辨上帝的位格。以色列人曾得到教诲:“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申6:4)。他们需要明白,弥赛亚与圣父是同坐宇宙宝座的。见《约翰福音》第一章补充注释;参林前15:24-27注释。

也曾藉着祂创造。这里说圣子是圣父的合作者,是创造大工的积极参与者(见约1:3;西1:16,17注释)。

诸世界。aiones.见太13:39注释。指藉着基督所创造的整个宇宙体系,就是“万有”(来1:3),包括“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西1:16;17)。

上帝藉着基督创造了诸世界。基督不是上帝的工具,而是上帝的同工。从这里可以看出,上帝是有分工的。将要成为人类救赎主的那一位也是人类的创造主。正因为祂是创造主,所以祂能使人成为“新造的人”(林后5:17)。

当我们想到上帝所创造的浩瀚宇宙,和围绕这个上帝宝座的无数星球时,我们不仅对上帝有了更宽阔的认识,而且会与诗人同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8:4)。我们上帝的智慧,知识和能力是奇妙的。祂的慈爱更是奇妙的。因为祂创造和托住万有,并邀请人与祂共享荣耀。


3 祂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祂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本会注释】

祂是。希腊语为on.表示永远存在(见启1:4注释)。相关的动词en在约1:1中表示同样的意思(见该节注释)。基督并不是“太初”才有的。祂本已存在。当祂来到这个世界时,这位原已存在的主成了肉身。祂原来并不是肉身的(见约1:14注释)。

荣耀。见罗3:23;林前11:7注释。上帝的荣耀是祂一切特性的汇总。有一次,摩西对上帝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出33:18)。上帝回答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出33:19;参出34:5-7)。

上帝的荣耀就是祂的品格(见《历代愿望》20页;《先知与君王》312。313页;《传道良助》417页)。祂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之主(见约1:1注释;见《SDA圣经注释》卷五917页)。这是祂品性永恒的重要基础。

光辉。圣父与圣子是分不开的。圣子彰显圣父,反映了圣父的光辉。当我们瞻仰太阳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不是太阳本身,而是太阳的光辉。同样,我们看不见圣父,只能看见圣子,因为圣父的看不见的,“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前6:16)。

本体。与“想象”相对应,表示事物的本性和实质,也用来表示坚定,保证,信任。

说基督是上帝“本体的真像”,不单是指外表。祂是上帝本性的准确表达。圣父如何,圣子也如何。祂们本质一样,品格一样,志同道合。所以基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我与父原为一”(约10:30)。基督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人展现天父的真实形象。

真像。charakter.原指雕刻和作记号的工具,后来表示雕像或记号本身。正如印章在蜡上留下了精确的印痕,基督也是上帝本体的真像。

用祂。指基督。

权能。Dunamis.能力,力量。

命令。rhema.或“话语”。来11:3说,“诸世界是藉着上帝的话(rhema)造成的”。参rhema在罗10:8,17,18;弗6:17;彼前1:25中的用法(中文译为“道”)。

托住。phero.这里可能还包括出于明确意图的行动,宗旨和引导之意。基督托住全宇宙的万有,使天体保持在各自的轨道上。参西1;17“万有也靠祂而立”。 Phero的含义比较广泛,有刻意运作和规划的意思,不是指单纯地维持着物质的宇宙,而是指智慧之神的亲自计划和运行。

。有文本为“祂独自”。赛63:3说基督“独自踹酒酢”。

洗净了。基督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赎罪牺牲洗净了人类的罪孽,并最终从全宇宙中清除罪恶。祂还要洁净个人的罪。这项工作也是藉着十字架成就的,并正在进行之中,直到最后一个人得救。

基督在十字架上成为受害者和牺牲。祂流出了鲜血,“开了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亚13:1)。但祂作为中保的工作还在继续。祂在天父面前为我们代求(见来7:25)。

基督战胜了每一种试探。虽然世界的罪恶摆在祂面前,祂却不受污染。祂抵制了一切诱惑。撒但在基督身上一无所获。他对基督发达了无数次袭击,却没有一次成功。

人的罪。或“我们的罪”。 基督确实洗净了我们的罪。但作者在这里着眼于更广泛的人群。

就坐在。正式就座任职。指就职和加冕典礼。这是一种授权,承认祂有权施行审判。这是祂从事特殊中保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是上帝的印盖在祂中保的工作上。上帝让基督坐在祂右边,表示悦纳祂在地上所作的工作,指定祂为大祭司,授权祂从今以后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担任中保(来7:17)。

高天至大者右边的位置授与基督,是因为祂洗净了人的罪。祂在亚当失败之处取得了胜利,赢得了代表人类说话行动的权利。祂坐下来绝非休息,而是开始新的任务。就像地上的法官和会议的主席就座开始工作一样,基督也在上帝的右边就座,在大批群众面前得到正式的承认。祂的工作是上帝所任命和定旨的。

地上任职的祭司要献上百姓带到圣所里来的祭牲的血。基督作为“大祭司也必须有所献的”(来8:3)。“并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来9:12)。这血要到祂在髑髅地受害时才献上。但祂一流出宝血,就开始了自己的服务。这是在祂任职后就马上进行的。祂现在永远为祭司,在天上的圣所为人类代求。

高天。就是在天上(参诗93:3)。

至大者。megalosune.该词在《新约》只出现在本节和来8:1;犹25。这里用上帝的属性来代替上帝的名字,无疑是出于修辞的目的。

右边。尊荣和权威的位置。无疑引自诗110:1。


4 祂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

【本会注释】

祂所承受的名。基督“为承受万有的”(见第2节注释)。因此祂获得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见腓2:9注释)。

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有人认为基督所承受的名就是耶稣。这是祂出生时所赐的,表示祂“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宣布这名的天使只是在执行上帝的命令。事实上是父上帝赐下了这个名字。也有人认为这个名指“祂儿子”。他们认为来1:5-8的《旧约》引文强调了这一名称。采用“儿子”的称呼特别体现道成肉身的事实(见路1:35注释)。天使只是“服役的灵”(来1:13,14);只有耶稣是“儿子”。

。耶稣道成肉身,“成为比天使还小一点”(见来2:9注释)。现在祂得到了高举(来1:3)。

远超过。本章接下去讨论基督与天使的区别。作者证明基督从最高的意义上说就是上帝。既然基督能洁净人的罪孽,祂就一定是上帝。因为只有上帝能赦罪。天使虽然伟大,为犹太人所高度重视,但没有一个天使能作救主。所以作者开始说明基督“远超过天使”。

基督的神性是犹太人接受基督教道路上的绊脚石。千百年来,以色列人为只敬拜一位神而自豪。而外邦人则崇拜多神。以色列人以“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申6:4),与他们异教的邻居针锋相对。犹太人需要明白上帝的性质。“独一的主”包括圣父,圣子和圣灵。


5 所有的天使,上帝从来对那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那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本会注释】

所有的天使。以下是一系列《旧约》的引文,证明基督远胜过天使。

你是我的儿子。引自诗2:7(见该节注释)。关于用“儿子”来指基督,见路1:35注释;参罗1:4注释。作者在这里驳斥了一些人所提出基督是由天使提拔起来的说法。如果基督真的是天使提拔起来的,上帝就会对天使说:“你是我的儿子。”但上帝从来对哪一个天使这样说。

有人以伯1:6;2:1;38:7为据,证明圣经确实有称天使为上帝的儿子(见该处注释)。但要注意上述的“儿子”都是复数形式的。从来没有以单数的“儿子”来称呼天使,因为天使都是被造的。

我今日生你。关于本句的不同解释,见徒13:33注释;参罗1:4注释。

我要作他的父。引自撒下7:14注释(见该节注释)。这个预言原来是指所罗门。但这里是指弥赛亚。引用的目的是要强调基督的儿子身份,从而进一步确认祂超过天使。


6 再者,上帝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或作:上帝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上帝的使者都要拜祂。

【本会注释】

上帝使长子到世上来。显然是指基督的道成肉身,尽管其他地方没有记载这样的命令。有人认为不必强调时间的因素。因为基督在道成肉身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是上帝。在任何时候敬拜祂都是合适的。敬拜的命令证明了圣子的崇高地位。

长子。见罗8:29注释。

上帝的使者。综合了七十士译本中申32:43和诗97:7的意思。引文在希伯来语的圣经中是没有的。《希伯来书》经常引用七十士译本(见《SDA圣经注释》卷七388页,《希伯来书》序言)。敬拜基督的命令证实了祂的神性。天使的地位虽然高,但基督的地位要高得多。所以上帝命令天使敬拜祂。只有上帝是可以敬拜的,所以基督是上帝。


7 论到使者,又说:上帝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本会注释】

。引自诗104:4(见该节注释)。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证明天使只是仆役。上帝用他们作为祂的使者。而圣子则是上帝。

火焰。参创3:24。

仆役。Leitourgoi(见罗13:6注释)。圣子是上帝,应该受敬拜。天使则是乐意遵行上帝旨意的仆役。他们从起初就参与上帝的计划,以各种方式进行服务。在人类犯罪以后,他们负责把守生命树(创3:24)。当最后的事件发生,基督再来时,他们要与祂同来(太25:31)。基督要差他们“将祂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24:31)。

历代以来,天使一直在保护着人类,“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来1:14)。基督在地上服务的时候,经常有天使出现,从开始宣告祂的诞生到祂升上高天。虽然我们不可能看见天使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我们可以确知自己是在天使爱心的守护之下的。


8 论到子却(说):上帝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

【本会注释】

论到子。参第7节“论到使者”。

上帝啊,你的宝座。引自诗45:6,7(见该处注释)。在这里圣父很尊敬地对圣子说话,称祂为上帝,可以视为基督地位和尊严的最高声明。没有什么比圣父对圣子的称呼更能证明基督的神性了。圣父亲自以最庄严的方式确认了基督的上帝身份。

人类的得救和整个救赎的计划都是以基督的神性为基础的。如果基督不是最高意义上的,拥有完全权柄的上帝,我们的信仰就是徒然的。我们就不可能得救。

许多犹太人曾见过成为肉身的基督。他们可能比后世的人更难相信基督是上帝。他们难道不认识祂的父母吗?祂家有一些人不是还活着吗?这个人怎么会是上帝呢?作者认为应该搬走这块拌脚石。所以他用圣经的见证来证实自己的立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希伯来书》才能展开其重要的话题。

综观使徒时代以来的教会历史,我们看到需要强调基督的神性。今日有许多人尊敬基督,以自己的方式重视祂,但不愿意接受祂为上帝。他们不明白基督的神性乃是救赎计划的中心,“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永永远远。参启11:15;14:11注释。

正直。请注意提到祂的宝座和国权。这是真实的,而不是潜在的权柄。所指的不是将来的国度,而是现在正在运作的国度。祂的宝座和国权是永恒的。国权的特征乃是正直。


9 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上帝,就是你的上帝,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本会注释】

公义。dikaiosune(见太5:6注释)。特指基督在地上的生活。这是下面所提到祂受膏的基础。

喜爱公义胜过单单行义。许多真诚的基督徒积极参加各种善工,只是出于责任感,而不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一个传道人可以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需要的园地里去。但如果他没有爱上这份工作,真诚地爱他所服务的人,就不能达到上帝所定的标准。以爱为动机的工作,乃是一种更高的经验。

一些人接受教会的教义,服从上帝的命令,只是因为真理折服人心的逻辑及其有力的表述。但如果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使他们得救”(帖后2:10),最终仍可能显出亏欠。

爱是上帝的动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3:16)。“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保罗说自己“比众使徒格外劳苦”(林前15:10),见证“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林后5:14)。

罪恶。anomia.“违法”。“喜爱”是基督徒的主要美德。但也得强调“恨恶”的品质。上帝称赞基督既喜爱公义,也恨恶罪恶。

我们可以抵制罪恶,但不真正恨恶罪恶。一个人可能不会放纵某一种罪,因而没有这方面的试探。但他们喜欢其他的罪,只是因为明知是罪,怕被发现,才不敢去犯。我们不知道天上的册子上会如何记录这样的人。但我们知道,单单因为恐惧被发现后会毁了名声,绝不是不犯罪的正确动机。只有真正学会恨恶罪恶的人才是安全的。那些忍住不犯罪,但仍喜爱罪恶,留恋罪恶魅力的人并不安全。他们需要学会恨恶罪恶。圣经曾表扬以弗所教会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启2:6)。在上帝的册子上不仅记录我们的爱,也记录我们的恨。

用喜乐油膏你。膏象征福气和喜乐(见申28:40;诗23:5;92:10)。

同伴。在原来的预言中,“同伴”无疑指其他天上的生灵。但这句话用于基督时,有人认为代表所有的生灵,有人认为是指基督在救恩计划中的同工。他们是得救的人,与祂同作后嗣。


10 又说:主啊,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本会注释】

又说:主啊。10-12节引用诗102:25-27。一再引用七十士译本,是为了确凿无疑地证明基督的神性。第8节称基督为上帝。本节则称祂为主。耶稣既是上帝又是主(参徒2:36注释)。

地的根基。上面已经提到基督积极参与创造的工作(见第2节注释)。这里引用犹太人认为指上帝的经文来指基督。


11 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

【本会注释】

天地都要灭没。指我们世界的天地将要发生根本的变化。

你却要长存。这里说基督是永恒的。基督作为创造主,在万物之先就已经存在(西1:17)。世界的天地毁灭以后,祂依然存在。


12 你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本会注释】

像一件外衣。形象地说明世界天地的暂时性和必亡性(见11节注释)。

你永不改变。证明基督的不变性。上帝的所有属性都是重要的。我们强调祂的爱,祂的仁慈和祂的公义。但祂的不变性也一样重要,尽管我们不一定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这是多么有福的事情。

永恒与不变意味着牢靠与永久,“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来6:19)。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人们需要有牢固的建筑基础,需要有永不动摇的锚。


13 所有的天使,上帝从来对那一个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本会注释】

所有的天使。这个问题的答案(参第5节)是:“上帝从来不称天使为儿子,也不邀请他们坐到祂的右边,分享祂的地位和特权”。

你坐在我的右边。引自诗110:1。见来1:3注释。

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一种东方的习俗。胜利者要把脚踩在仇敌的脖子上,作为制服对方的标志。参耶稣引用《诗篇》的这句话(路20:42,42)。


14 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本会注释】

服役。leitourgiko,与leitourgos有关。Leitourgos的复数在第7节中译为“仆役”。关于动词leitourgeo,见徒13:2注释。

效力。eis diakonian.关于diakonia,见罗12:7注释。

作者论述基督超越天使,并没有轻视这些上帝使者的意思。他们的地位很高(见第7节注释)。犹太人很看重天使,所以本章的论点十分引人注目。


希伯来书2章

提要:1 我们应该顺服基督耶稣,5 因为祂屈身取了我们人性;14 这是必要的。


1 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

【本会注释】

所以。因为第一章圣子远超过天使的主题,从而也因为圣子“在这末世”所赐信息的重要性(见来1:2注释)。

越发郑重。或“更加重视。”说话的是圣子上帝自己。

所听见的道理。第3节描述了这信息传达他们的方式。

恐怕我们随流失去。可译为:“免得我们漂离它们。”作者担心读者不认识基督所说之事的非常重要性。犹太籍的基督徒对《旧约》的启示怀有很大的热心,但有看不到所赐新启示重要性的危险。

漂流是最方便最舒服的移动方式,但也是最危险的。漂流不需要努力。一个人随流下滑是必死无疑的,但他却带着幸福和满足感,甚至是昏昏入睡。下滑几乎是察觉不到的,因为当船只随流下行时,它似乎是保持不动的。水与船一起移动,所以外表是具有欺骗性的。


2 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

【本会注释】

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指在西奈山所设立的律法体系(见加3:19注释)。

确定的。bebaios,“坚定的,”“可靠的”。律法完全有效,忽视必受惩罚。

干犯。parabasis,直译是“走偏”,故有“越界,”“违犯”之意。该词暗示故意越界,而不是偶然的过失。一个人可能在黑暗中被他所看不见也不知道的绳子绊倒;这与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到同一条界绳,明明看见禁止越界的标志,依然跨越过去是不同的。这种故意的越界就是干犯。

悖逆。parakoē(见罗5:19注释)。

该受的报应。摩西的律法规定了各种罪行的惩罚。律法虽然是“藉着天使传”的,却来自上帝,所以像它的作者一样,其所有的刑罚和要求都是公义的。


3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

【本会注释】

忽略。ameleō,“疏忽,”“不在意”。许多犹太籍基督徒墨守陈旧的犹太制度,看不起福音。这封书信的目的是说明旧制度已经结束,救恩只能来自基督和福音。

这个警告适用于任何时代。那些忽略福音呼吁的人是无可推托的。有人可能不是公然拒绝基督,而只是拖延和疏忽。这样作非常危险,如果坚持不改,将会导致永远的沦丧。

这么大的救恩。救恩伟大是因为其作者是上帝,其代价是上帝儿子的生命,其成就是灵、魂、体的更新,并把人类提高到天上。

我们怎能逃罪呢。这个反问句要求回答说:“我们不能逃罪”。原文的“我们”是强调的。“我们”与旧约时代干犯摩西律法的人(第2节)形成对比。他们忽略了“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我们则有忽略基督所说话语的危险。

主亲自讲的。与“藉着天使所传的话”形成对比(第2节)。“上帝……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指基督在地上服务时所传的信息。关于“主”的称号用于基督的意义,见约13:13;20:28注释。

给我们。作者在这里把自己列入那些从直接受教于耶稣的门徒那里领受福音的人中。这就排除了《希伯来书》的作者的十二使徒中一位的可能性。许多人认为这也排除了保罗的可能性,因为他曾说自己的福音不是从人领受的,而是来自耶稣基督的启示(加1:12)。但这个推测并无决定意义,因为作者可以笼统地把自己包括在读者中。而且有许多事情无疑是耶稣的目击证人向保罗证实的。当然福音的奥秘是他直接从耶稣基督那里领受的。作者身份的确定还需要根据其它方面的因素(见本册注释第387-389页)。

证实。bebaioō,“确认,”“确立。”福音不只是传给他们,而且带着感服人心的能力。


4 上帝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

【本会注释】

上帝又。上帝也作见证,确认福音信息的真实性。有关福音信息的见证,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按自己的旨意。见林前12:11注释。

神迹。关于神迹,奇事和异能的定义,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208页。见罗15:19注释。

恩赐。直译为“所赐之物。”有关具体的恩赐,见林前12:8-10,28;参弗4:11,12。


5 我们所说将来的世界,上帝原没有交给天使管辖。

【本会注释】

将来的世界。无疑指基督复临时开始的荣耀之国(参太4:17;5:3)。参弗1:21;来6:5。

交给天使。这里进一步论述基督与天使在地位上的区别(参第1章)。接下来说明积极的一面——将来的世界已经交给圣子。


6 但有人在经上某处证明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本会注释】

某处。不一定指找不到这段引文的出处。这只是引用一段文字而觉得不必指明出处时的一种措辞。

人算什么。6-8节引自七十士译本的诗8:4-6。关于这段文字原来的背景,见诗8:4-6注释。《希伯来书》的作者因灵感而扩拓展了这段话的意义,将之用在基督身上(来2:9)。关于这种引用的原则,见申18:15注释。


7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或作“你叫他暂时比天使小”),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

【本会注释】

微小一点。或“暂时微小。”原文可以有两种理解,两者都对。后一种意思用在基督身上特别合适(第9节),因为祂只是在道成肉身期间暂时小一点。

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指创1:28所记载(见该节注释)亚当和夏娃的经历。上帝造人不是让他作仆人或奴隶。祂要使他成为君王,并将荣耀和尊贵赐给他。

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有文本无此句。它可能原于某些文稿,为完整地引用诗8:4-6。


8 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叫万物都服他,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他的。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他。

【本会注释】

。上帝造了亚当和夏娃以后,“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创1:28)。这就使人无可争议地拥有地球,并管理地上的一切生物。

没有剩下一样。关于最初的统治范围,学者们的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它包括控制自然和自然力,就象基督在地上时所行使的那样;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指人比兽类高级,并有权管辖它们。

现在人类在很大的程度上已学会了驾御自然力。人类能飞上高天;海洋深处的奥秘向他展示。人利用强大的瀑布,使唤电能。他说话,连地极都能听见他的声音。他掘开陆地,从地的深处挖出财富。他分裂原子,释放出无法估量的能力。

还不见。人类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见上面“没有剩下一样”的注释),但面对某些力量,人还是无奈的。人类已经学会了推迟死亡,但不能最终逃避死亡。人在很大程度上尚处在撒但的权势下,远未达到起初所赋予他的地位。


9 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作“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祂因着上帝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本会注释】

唯独见……耶稣。本节的“唯独”表示对比。“还不见”人类拥有统治权(见第8节注释),“唯独见……耶稣”拥有统治权。祂已获得荣耀与尊贵,拥有一切权威(太28:18)。

比天使小一点。或“暂时比天使小”(见第7节注释)。这里说基督是真正的人,正如第一章说祂是真正的神一样。祂的人性使祂成为人类所需要的大祭司(17,18节)。基督在天上的地位当然要远远高过天使。祂成为人时,自愿来到人间,没有要求特别的优惠。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祂也没有放弃祂的神性。祂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约13:3);祂知道自己有赦罪的权柄(太9:6);祂知道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求得上头来的帮助(太26:53)。但祂虽然有这个权柄,却从来没有用它来救自己,除非接到上帝的指示。否则祂的工作就会失效。关于基督的降卑,见腓2:5-8注释。

因为受死的苦。于是“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这句话不是说道成肉身的目的,而是说基督受死的结果,乃是高升。

得了荣耀为冠冕。在祂升天的时候(见来1:3注释;参腓2:9注释)。

因着上帝的恩。有文本为“没有上帝”,暗示基督在舍命时独自受苦,没有上帝同在的支持。古代和现代都有学者认为这是最初的文字。但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因着上帝的恩”的读法。这两种读法在事实上都是正确的:基督在舍命时独自受苦(见太27:46);祂为人类受苦也证明了上帝的恩典。

为人人。基督为所有的人而牺牲(见罗5:15注释)。每一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获得基督受死的好处(见启22:17)。

。geuomai,或“吃”,“体验。”这句话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说基督只是稍微尝了一下死味,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死亡。但客西马尼表明祂喝尽了苦杯,尝到了从来没有人尝过的死味。


10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本会注释】

。就是天父,如本节下面所示。

所属。或“因为祂。”“万物”因为上帝的旨意而存在(参林前8:6注释)。

所本。或“藉着祂。”“万物” 藉着上帝而存在。参罗11:36。圣经还说万物是藉着基督而造的(西1:16;参来1:2)。天父“藉着耶稣基督创造了万物”(弗3:9)。

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基督怎样在屈辱之后得了荣耀(见约17:5),照样,祂牺牲受死也导致许多人进入荣耀。关于进入荣耀的意义,见罗8:30注释。关于“儿子”这个称号的意义,见罗8:14注释。选用这个称号是要表明圣子基督与赎民的关系。他们是祂的弟兄(见来2:11-18)。

元帅。archēgos,“领袖,”“首领,”“创始人,”“君王。”archēgos在《新约》中出现四次,两次译为“君王”(徒3:15;5:31),一次译为“创始成终者”(来12:2),一次译为“元帅”(来2:10)。

Archēgos在古典希腊语中表示希腊部族的首领或祖先,表示英雄,甚至表示阿波罗的神圣名字。有人认为该词在《希伯来书》的这节经文中表示“先驱”,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是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受死使人类得以进入荣耀。祂的确是开路者。但祂不止是开路者。祂是救主。跟从祂的乃是得赎之民。

受苦难。基督经过苦难的道路才达到祂崇高的地位。祂“受死的苦”(第9节),使祂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能搭救被试探的人”(见第17,18节注释)。如果基督到世上来,平安满足地度过规定给祂的时间,接受天使的保卫,免受人类所经常遭遇的危险和试探,祂就不能胜任祂的职责,没有机会证明祂在压力之下会作什么。如果祂没有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人们就不知道祂在饥饿,疲惫和病患时会怎么作;如果人们辱骂祂,咒骂祂,向祂吐唾沫,鞭打祂,并最终把祂钉在十字架,祂会怎么作。祂会保持镇静并为祂的仇敌祷告吗?如果那些祂所信任的人离开祂,否认祂,出卖祂,并在最关键的时刻抛弃祂,祂会毫无沮丧地将自己交托上帝吗?如果到了最后的时刻上帝也似乎离弃了祂,可怕的黑暗包围了祂,几乎将祂压垮,祂是喝下那苦杯呢?还是望而却步?如果祂没有经受试探和苦难,人们就会问这样的问题。

完全。teleioō,“完成,”“成功。”其形容词形式teleios见太5:48注释。作者并不是说基督以前不完全。基督作为上帝是完全的。祂道成肉身时作人也是完全的。但祂作为救主,需要藉着苦难而得以完全(见徒5:31)。teleioō在这里指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结束一场比赛,完成所规定的课程。基督在降世之前,已经清楚地看到前面的每一步道路。要达到目标,祂必须走完这条路,不能在接近终点时停止,而要坚持到底。本节指的是走完这条路,而不是指道德上的完善。

合宜的。prepō,“合适的,”“恰当的。”


11 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本会注释】

那使人成圣的。在这里指基督(参来9:13,14)。

那些得以成圣的。指被领进荣耀里去的“许多的儿子”(第10节)。

出于一。就是出于父上帝。圣子基督和那“许多的儿子”有一位共同的父。

弟兄。见太12:49,50注释;参约20:17。

不以为耻。尽管祂比天使远为高贵(来1:4;参路9:26)。


12 说: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

【本会注释】

我要将你的名传于。引自诗22:22。《诗篇》22篇是弥赛亚之诗(见该诗篇序言)。保罗用这节经文证明他的观点,即成圣的人(第11节)是基督的弟兄。

弟兄。这是一个意义重要的词,为此而引用了经文(见第11节)。


13 又说:我要倚赖祂;又说:看哪,我与上帝所给我的儿女。

【本会注释】

又说。引出一段新的经文。

我要倚赖祂。引自撒下22:3或赛8:17,更有可能是赛8:17,因为接下来的引文来自赛8:18。这段引文是要证明基督的人性,描绘祂与我们完全一致。祂自己也运用了祂所要求于我们的信赖之心。

我与上帝所给我的儿女。关于这段引文原来的意思,见赛8:18注释。《希伯来书》的作者把它用在弥赛亚身上,视以赛亚为基督的预表,用他的儿女代表基督属灵的儿女。引文把“弟兄”改为“儿女”,但强调同样的基本观念——用父亲与他的儿女有同样的本性,来说明基督与我们有一样的人性。

上帝所给我的。基督在进入客西马尼园之前的祷告中,曾八次提到门徒是上帝赐给祂的(约17:2,6,9,11,12,24)。祂没有将尊荣归给自己,而是为祂一生工作的结果而归荣耀于上帝。


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本会注释】

儿女。就是第13节所提到的儿女。

既同有。儿女享有共同的人性。

祂也。就是基督。

亲自成了。原文动词的形式暗示获得了原来所没有的东西。耶稣确实是如此。祂是上帝,却取了人性,神奇地将这神人两性结合在一起(见约1:14注释)。基督为了分享人类的一切经验而成为人。

藉着死。就是祂牺牲在十字架上(参第9节)。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撒但在表面上取得了胜利;因为似乎就连上帝的儿子都承认了撒但掌有死权并且服从了它。但是上帝却有外的目的。

败坏。katargeō,“使无效,”“毁灭”(见罗3:3注释)。撒但的死权已经被打破了,因为肉身的死亡虽然仍在掌权,但复活已经确定(见林前15:20-22,51-57)。罪的创始者和死亡的作者本身最后都必灭绝(见启20:10注释)。

掌死权的。撒但掌死权是因为他是罪恶的创始者,死是由罪而生的(见罗5:12注释)。他的国度是死亡的国度。他在里面掌权。因为罪统治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死亡和撒但就作了王。

基督进入壮士的家中(可3:27),捆绑了仇敌,带走了他的囚犯。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就是撒但的堡垒,从撒但手中夺取他的掳物。当撒但以为基督落入他的权下时,当坟墓把基督被封在里面时,撒但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基督挣脱了死亡的捆绑,从坟墓中出来,因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不仅基督自己复活了,而且“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太27:52,53)。所以虽然“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路11:21,22)。那更壮的人就是基督。祂进入死亡的领域,藉着死战胜了那掌死权的,带走了他的俘掳,并且劫掠了他的家(太12:29);“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西2:15)。自此以后,死亡对于信徒来说不过是睡觉;他们平静地安息直到上帝叫呼唤他们。对许多人来说,这甚至是有福的睡眠(启14:13)。基督“已经把死废去”(提后1:10)。祂“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1:18;参林前15:51-57)。

魔鬼。diabolos(见太4:1注释)。


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本会注释】

释放。apallassō,基督来把人从罪和死亡的奴役下释放出来。

一生。人生在罪中,继续受奴役直到基督释放了他。

怕死。这是尚未得蒙救赎之人的状况。数以百万计的人为罪所奴役,渴望得到释放。他们惧怕现在,也惧怕将来;惧怕生,也惧怕死。有没有盼望,安慰或拯救呢?回答是基督已经摧毁了撒但的权势,消灭了死亡,已经并将继续拯救他们摆脱恐惧。

奴仆。关于罪的奴役,见罗8:15注释。


16 祂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

【本会注释】

并不。dēpou,“当然。”

救拔。epilambanomai,“握住,”“抓住,”“牵挂,”“关心,”“帮助。”这里采用什么意思呢?原文动词是现在时态,故不大可能用“握住,”“抓住”的意思来指基督成肉身。况且第17节既用了“所以”,16节自然就不可能指道成肉身。

“帮助”的意思很适合于上下文和原文结构,可理解为“基督所帮助的不是天使,而是人类家庭的成员。”“牵挂”的意思也很适合,可理解为“祂所牵挂的不是天使,而是亚伯担罕的后裔。”人类需要救赎,有恢复的可能性;就救赎计划而论,基督所牵挂的乃是人类。“关心”的意思也合适。

亚伯拉罕的后裔。在这里也许是“人类”的同义词,并没有排斥外邦人的意思,也可能指属灵的后裔(加3:29)。


17 所以,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本会注释】

所以。因为祂牵挂着人类(见第16节注释)。

凡事。基督必须完全彻底地成为人,以致别人不会说祂不了解人类所必经的一切试探,悲伤或考验。

。opheilō,“有义务,”“必须,”“应当。”参太18:30,34;23-16;路16:6,7;约13:14;林前5:10;帖后2:13中该动词和相关名词的用法。

相同。因为祂要获得担任大祭司的资格。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祂必须在各方面有与我们完全一样的经验——这样的话活一千次也不够——但它意味着试炼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在原则上包括人类所必经的一切考验,其强度必须完全达到人类所必须遭受的程度。

上帝的事上。就是侍奉上帝的事。该词还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的出4:16中,指亚伦的事上摩西与上帝的关系。

成为。或“可以成为。”

慈悲忠信。这两个特征是公正的服务所必需的。单有慈悲可能太宽松了,会忽略公义。忠信为慈悲提供了平衡,因为它考虑到犯罪的人和被得罪的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大祭司,基督必须是仁慈的,能体谅犯罪的人,但祂也必须忠于公义,不可忽视律法。忠信会在无条件的慈悲和不宽恕的公义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大祭司必须体谅犯罪的人,也必须体谅被得罪的人。他既要慈悲地对待犯罪的人,也必须忠于职守。

大祭司。这里引出了基督为大祭司的话题,下面再加以诠释(见来3;5;7-10)。

献上挽回祭。hilaskomai。关于该动词及其相关名词的含义,见罗3:25注释。该动词只出现在这里和路18:13,那里译为“开恩可怜”。


18 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本会注释】

被试探。peirazō,“考验,”“证明”(见太4:1注释)。基督的人性充分体验了试探的力量。否则基督就不会体谅经受强烈试探的可怜罪人所进行的可怕挣扎了。基督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祂真实地忍受了试探。

旷野,客西马尼和髑髅地证明基督在抵挡试探时受了多大的苦。在头两种情况下,试探非常强烈,要不是有一位天使奉差遣来坚固祂,在这样的冲击之下祂可能会死去(太4:11;路22:43)。虽然祂祷告了,那杯却没有撤去。祂必须喝下。作者说“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显然是指这些经验(来12:4)。基督确实抵挡到流血的地步。

能搭救。或“能帮助。”基督藉着成功地抵挡试探并忍受苦难,战胜了那试探者。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被打败的敌人。基督的胜利是我们得胜的保障。见太4:1注释。

对于基督徒来说,知道基督理解我们的悲伤和困惑并同情我们,会给我们带来不断的安慰。如果基督没有成为人,就很可能引发以下问题:上帝既然从来没有经历过我们所受的考验,没有遭遇过贫穷或被抛弃,不知道什么是孤独和渺茫的前途,我们怎么知道祂爱我们并关心我们呢?祂要求我们至死忠心,但祂面对过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吗?如果祂是我们中的一员并与我们同在,就会知道应付某些考验是多么艰难的了。但如果祂从未作过人,祂真的能知道我们的一切悲伤吗?当我们迷路时,祂能同情我们吗?

回答是上帝完全知道。祂成为贫穷,不是为祂自己的缘故,而是为了我们;祂受难和受死,不是为祂自己,而是为了我们。我们需要基督来给我们作出证明,否则我们不知道上帝深爱受苦的人类,不知道罪给上帝的心所带来的痛苦。


希伯来书3章

提要:1 基督比摩西更加伟大,7 所以我们如果不相信祂,就比硬心的以色列人该受惩罚。


1 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啊,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

【本会注释】

同蒙。metochoi,“分享”(见路5:7注释;参来3:14;6:4;12:8)。

天召。就是藉耶稣基督得救的上帝呼召(见罗8:28,30注释)。

圣洁弟兄。一切信徒在基督里都是“弟兄”。但《希伯来书》主要是写给犹太籍基督徒的(见本册注释第387页),“弟兄”在本节似乎是指这个比较局限的团体。下面几章的题材——源于古代以色列人的教训——对基督里的犹太“弟兄”特别有意义。他们在这里被称为“圣洁的”,表明他们的生命已经奉献给上帝,而不是说他们没有任何缺点或错误(见太5:48;罗1:7注释)。

你们应当。鉴于第1章和第2章所说基督作为上帝的崇高地位,以及祂取了人性的无限屈尊。

思想。katanoeō,“思考”“深思。”这里邀请“圣洁弟兄”关注《希伯来书》的主题上,就是基督作我们的大祭司在天上供职(见本册注释390页)。

使者。apostolos,“大使”,“特使,”“代表,”“信使”(见可3:14;徒1:2注释)。基督来到地上作天父的“使者”,“上帝所差来的”(《历代愿望》475页;参约6:29)。祂来向人显明上帝(见太1:23;约1:14注释),并回到了天庭,在天父面前作人类的代表或大祭司。旧约时代地上圣所的大祭司也在百姓面前代表上帝,在上帝面前代表百姓(见利16:4注释)。

大祭司。见来2:17注释。

认为。homologia,“承认,”“表白”(见罗10:9;提前6:12注释)。

耶稣。有文本为“基督耶稣”。“耶稣”是我们救主降世为人时的名字;“基督”是祂作为旧约时代的弥赛亚,为“上帝所差来”,作上帝儿子的名字。称耶稣为基督就是承认马利亚的儿子确实是《旧约》弥赛亚的预言所应验的那一位。祂虽为人子,但也真是上帝的儿子。这两个名字用在一起,肯定了对于我们救主神人二性的信念。见太1:1注释。


2 祂为那设立祂的尽忠,如同摩西在上帝的全家尽忠一样。

【本会注释】

设立。poieō,“制造,”“作,”“履行,”“任命”(见可3:14注释)。基督忠于天父,到地上来作祂的代表(见约1:14注释)。在父与子秘密的和平会议上(见亚6:13注释)制定救赎计划的时候,基督同意来到地上。在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中,祂自愿地将神性的某些特权交给圣父。祂在地上的生活期间让自己顺服于天父,以便在人间作一个人,用祂完全的生活为人提供一个榜样,告诉他们应该与天父保持怎样的关系(见太6:9;约1:14注释;参《SDA圣经注释》卷五第918页)。天父就这样“设立”了基督在地上的使命(见约3:16注释)。基督在这服从的身份中证明自己是“尽忠”的。

尽忠。这里指耶稣在地上服务时始终保持忠诚。祂道成肉身,放弃了神性的特权而取了人性,降卑自己,忍受了祂在地上的生活中所遭遇穷困和试探,毅然决然地走向十字架(见腓2:5-8;来2:14,2:17;12:2;《SDA圣经注释》卷五917-919页)。祂在凡事上忠于创世之先就决定了的计划(见《历代愿望》147,208页)。

如同摩西。第1-6节中将基督与摩西进行比较。摩西是伟大的立法者(约1:17;7:19),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希伯来民族的创始人。保罗想证明基督比摩西伟大得多(来3:3)。新约时代的犹太人对摩西的非常尊重,所以他们自豪地说自己是摩西的“门徒”(约9:28,29)。圣经说基督与天父是同等的(来1:8),比天使高贵(第4节)。这里说祂高过摩西。下面还说祂高过民族的祖先(约8:39;见太1:1注释)亚伯拉罕(来7:2,4;参第15节),高过利未(来7:9,10)和亚伦(第11节)——祂的祭司职分高过亚伦的祭司职分。

摩西“照着耶和华所吩咐他的”而行(出40:16)。他是一位重视可靠的领袖。同样,基督在人间作人时,在地上忠实地代表了天父,只说只作符合上帝旨意,蒙祂喜悦的事(约4:34;6:38;8:28,29)。祂在地上的使命结束时向天父汇报说:“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17:4)。

上帝的全家。这里把摩西与管理主人家务的管家相比(参创15:2;路12:42;16:1,2)。约瑟曾在波提乏家中担任管家(创39:1-6)。管家负责管理主人的财产和家务。这里的“家”是指上帝的选民。祂的旨意是藉着他们来实施救赎的计划。在古时,这个家是指希伯来民族,现在则是指基督的教会(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5页)。

这里的“家”,有文本据上文为“摩西的家”,有文本据第4节为“上帝的家”。 如果是“摩西的家”,就要从他奉命管理的 “家”来考虑。如果是“上帝的家”,那就要视“家”为上帝的产业。其实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第2节的后面部分似乎是依据民12:7。在那里上帝称赞摩西是在祂“全家尽忠的。”


3 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荣耀,好象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荣;

【本会注释】

。就是“为人的基督耶稣”(提前2:5)。

算是更配得。或“被认为配得。”

荣耀。doxa(见约1:14;罗3:23;林前11:7注释),这里指“尊敬”或“尊荣”。“房屋”的建筑师基督比“房屋”或暂时管理房屋的摩西更配得荣耀。

好像。这里的比喻稍有改变,但目的仍是高举基督。基督在《旧约》中被视为房屋的建筑师。

建造房屋的。就是基督。参来11:10。

更尊荣。一座宏伟的建筑总是博得观赏者的称赞。但更大的尊荣属于设计师和建筑师。


4 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上帝。

【本会注释】

上帝。第3节说建筑师是基督;这里说建筑师是上帝(参约1:1,14注释)。


5 摩西为仆人,在上帝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

【本会注释】

仆人。therapōn,“侍从,”“贴身臣仆。”Therapōn的服务比doulos(见罗1:1注释)或diakonos(见可9:35注释)更带有私人性质。本节的therapōn用在摩西身上,反映了犹太人对这位伟大立法者的高度尊重。他虽然伟大,但在实行上帝在地上的旨意时,他只是基督的“仆人”。然而上天所能给予人的尊荣,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呢?

诚然。第5节前半句重复了第2节的后半句,为要回到基督和摩西为管家管理自己“家”的比喻。这个比喻在第3,4节中中断。那里说基督在《旧约》中为房屋的建筑师,摩西是房屋的管家。在新约时代,基督成了房屋的管家。

尽忠。高举基督并不是为了贬低摩西。这里称赞摩西是完全“尽忠”的。基督超过摩西的理由是,祂后来虽然成为那个“家”的管家,但祂实际上是房屋的建筑师和所有者,而摩西只是做过它的管理人。

为要证明。基督到地上来象摩西那样侍奉的时候,摩西的忠心生活和侍奉为祂的信实作了见证(见第1-3节注释)。事实上摩西在上帝的指示下设立整个仪文制度,都是“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证明基督为“使者、为大祭司”的工作(第1节)。见申18:15。

将来必传说的事。就是基督在地上的生活和服务,以及祂在天上作大祭司的工作。


6 但基督为儿子,治理上帝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

【本会注释】

基督为儿子。基督比摩西伟大,正如“儿子”比“仆人”大一样(来3:5;参加4:1)。摩西证明自己是一个“尽忠”的“仆人”,基督则是“儿子”。见太21:34-37;参创15:2-4;见来1:5;5:8注释。关于基督是上帝的儿子,见路1:35;约1:14注释。

上帝的家。见第2节注释;参来10:21。

我们……便是他的家了。摩西过去所管理的“家”是“以色列家”(参来8:8)。基督现在所管理的“家”是基督教会(弗2:19-22;彼前2:5)。

可夸的。kauchēma,“高兴的”,”“骄傲的。”其相关的动词kauchaomai译为“欢喜快乐,”“荣耀,”“夸口”等(见罗5:2注释)。参保罗只夸(kauchaomai)基督的十字架(加6:14)。基督徒应该为自己的盼望而欢喜自豪。

盼望。见罗5:2-5;8:24;弗1:18注释。基督徒的盼望集中在“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至大的上帝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从死里复活,”和永生(来3:1;多2:13;3:7;腓3:11;林前15:12-23)。基督徒有充分的理由成为世上最快乐,最有盼望,最乐观的人。

胆量。parrēsia,“勇气,”“信心”(见徒4:13注释;参来10:19,35)。这种胆量来自基督徒确信所学有关于基督的事。信徒有特权享受现在蒙上帝悦纳的有福保证(见约壹5:10-12注释)。有“圣灵”在他们“心里作凭据”(见林后1:22注释)。他还有所盼望之事的“实底”(见来11:1注释)。

坚持。见太24:13;来10:35,36注释;参启3:11。

到底。有文本无“到底”,但整体的证据支持保留“到底”。这个词在第14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见太24:13;启2:10注释。


7 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

【本会注释】

圣灵有话说。承认圣灵是上帝与人类交通的媒介(见彼后1:21注释),特别是关于来3:7-11所引用的《诗篇》95篇。大卫在写那首诗时受到超自然的灵感(参来4:7)。

你们。鉴于1-6节所说基督为“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第1节)和我们在祂里面的“胆量”和“盼望”(第6节)。

今日。见诗95:7注释。大卫所说的“今日”是指他的时代。但是《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圣灵的感动下宣布这里的真理同样适合于新约时代(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7页;见申18:15注释)。圣灵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同样的信息(见来4:7-9注释)。这慈悲的呼吁一代一代地发出,恳请人在基督里找到心灵的“安息”。不久,慈悲的声音将要止息,拯救的日子将要结束。

来3:7-11的观念在第3章和第4章中一再重复,形成了这里论点的基础。从这个论点所得出的结论是:“必有一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来4:9);我们应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第16节)。

值得注意的是,第3章和第4章的论点在开始的时候介绍基督是“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来3:1),结束时呼吁凭着信心到祂面前来,并保证祂能够也愿意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来4:14-16)。请注意“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来3:6),“持定所承认的道”(来4:14),“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第16节)等句把思路联系在一起。

。ean,“如果,”“当……的时候,”“每当。”这里明白无误地指出人类有选择接受或拒绝上帝慈悲呼召的自由。上帝并没有预定一些人要接受,而另一些人要拒绝祂的怜悯(见约3:17-20;弗1:4-6注释)。

听祂的话。显然指不单用耳朵听,而且听了产生效果,导致适当的行动。参太7:24-27;启1:3注释。


8 就不可硬着心,象在旷野惹祂发怒、试探祂的时候一样。

【本会注释】

就不可硬着心。就是不要拒绝或忽略上帝的慈声呼吁(第7节)。关于“硬着心”,见出4:21;罗9:18注释。

旷野。加低斯位于寻的旷野(民20:1;27:14)。

惹祂发怒。直译是“反叛,”“造反。”这里特指在加低斯巴尼亚的背叛(见民14:1-35)。但根据来3:9的暗示,它也可以泛指加低斯危机之前百姓的各次背叛(见民14:22)。在加低斯,百姓不肯进入迦南的“安息”(见来4:11注释),结果几乎一代成年人都不得进入应许之地(民14:22-35)。

试探祂的时候。见第9节注释。就是指“惹祂发怒”,并解释了背叛的性质。以色列人曾多次试探上帝(见出17:2,7;民14:22)。


9 在那里,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

【本会注释】

你们的祖宗试我。或“你们的祖宗试探我”。以色列人一再埋怨背叛,试探上帝的忍耐到了极点。祂对古代以色列人的无限的忍耐,成为现代迷路之人盼望的泉源。但我们绝不可滥用上帝的怜悯和忍耐(见罗6:1,15)。“我们不至消灭,是因耶和华的怜悯”(哀3:22;参出34:6,7)。

以色列“不信的恶心”必然导致一再背叛主的权威和领导(见来3:12,19注释)。上帝用降在埃及的灾难,过红海,吗哪,磐石出水,救人脱离火蛇和其他许多方法,向祂的子民显明祂伟大的智慧与能力。上帝再三让环境教训祂的子民信靠祂并遵循祂的指示。但以色列人仍为“硬着颈项的百姓”(出32:9),学得很慢。这种乖僻的精神差不多延续到四十年旷野漂流的结束(见民20:5)。

我们不宜为希伯来人的许多错误而谴责他们,却当从他们因乖僻的心而经历的不幸中学习,避免犯他们所犯的错误(林前10:5-12)。

探我。或“试探我。”

观看我的作为。就是观看上帝眷顾的事例。这应当足以让他们完全相信上帝的智慧和能力。上帝多次可以凭公义任凭他们随从自己乖僻的道路。但祂凭着怜悯继续容忍他们。

四十年。从出埃及时的逾越节到过约旦河几天后的逾越节庆典,正好是四十年时间(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87页)。


10 所以,我厌烦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我的作为!

【本会注释】

厌烦。或“烦恼,”“生气”上帝用人的语言(第9-11节)宣布,祂无法再争取得到祂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的那一代奴隶的信任与合作。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宽容时期在加低斯巴尼亚已经结束了,但对于个人并不一定如此。事实充分地证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品格已经固定不变了;继续宽容他们是没有效果的。

那世代的人。即离开埃及时20岁以上的成年人(民14:29,35)。

他们心里。以色列人不愿意明白上帝的旨意,随从祂的引导。他们的拒绝是顽固而故意的,尽管上帝已赐下一切的证据。参何4:6。

常常。以色列人在考验面前一再没有运用对上帝旨意的信心(见民14:22)。

迷糊。planaō,“迷路,”(参太18:12注释)。

竟不晓得我的作为。他们心安理得地在旷野接受上帝的恩赐,没有认识到祂带领他们出埃及,成为一个民族的崇高目的(见《SDA圣经注释》卷四册第26-30页)。他们没有认识到上帝让他们经历旷野是为他们的益处,以便教导他们信靠祂并与祂合作,预备他们占领应许之地。


11 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本会注释】

。orgē(见罗1:18;2:8注释)。关于上帝的“忿怒”,见王下13:3注释。

他们断不可进入。上帝曾应许亚伯拉罕说,他的后裔“到了第四代”会回到迦南(创15:16)。祂把希伯来人领出埃及的唯一目的,就是把他们带进祂应许赐给他们的土地。但他们非常乖僻,没有在祂把他们带进迦南地之前学习所应当学习的教训,上帝别无选择,最终只好任凭他们偏行己路。祂无法使他们完全占领应许之地,因为根据他们在旷野的表现,他们会无法实现祂赐给他们那地的真正目的。上帝已长期容忍了以色列民。祂已经仁至义尽了。请把上帝赐给他们“安息”的应许(出33:14)与祂在加低斯的“毁约”(民14:34)进行比较。

安息。katapausis,“安定,”“安息(之地)。” katapausis的基本概念是停止劳动或其它活动,以及停止之后的静止状态。Katapausis在第3章和第4章共出现八次(来3:11,18;4:1,3[两次],5,10,11)。其相关的动词katapauō共出现三次(来4:4,8,10)。Katapausis在每一次都是特指一种“安息”,就是“上帝的安息”。七十士译本中的katapausis,通常译自希伯来语menuchah(“安息之所,”“安息”)该词源于nuach(“定居,”“留下,”“安息”),就是结束了先前的活动。在七十士译本中,katapausis指约柜在旷野漂流之后,永远安置在迦南地(民10:36),也指以色列人在430年的寄居生活后,承受了迦南地(申12:9)。其相关的动词katapauō通常译自希伯来词nuach或shabath,意思均为“安息。”在创2:2,3;出34:21;31:17中,katapauō五次用来表示安息日的“安息”。 象katapausis一样,katapauō表示停止任何一项活动,包括停止活动后的“安息”。见来4:9注释。

要理解第3章和第4章的论点,需要注意katapausis和katapauō的四个用途:

一,.在来3:11,18;4:3,5中指应许从埃及救出来的那一代以色列人真正占领迦南。这个应许因加低斯巴尼亚的叛乱而没能实现(见来3:7-11注释)。申3:18,20和书21:44;23:1等表明下一代人真的进入了这种“安息”。

二,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显然只是上帝为祂子民所存留“安息”的一个方面。他们定居在应许之地以后,祂的旨意是使他们民族成为祂所拣选向世人传达救恩的使者(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0页)。但到了数百年以后的大卫时代,他们仍未进入上帝的这方面“安息”(来4:7,8);事实上他们从来就没有进入(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0-34页)。以色列人在历史上不断地重演那一代在加低斯结束了宽容时期的人同样性质的错误。所以上帝最后禁止他们民族进入祂属灵的“安息”,就象祂从前禁止加低斯的那一代进入迦南一样(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3页)。他们丧失了选民的资格(见太21:43注释)。

上帝在大卫的时代重申进入祂属灵“安息”的邀请,证明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时代以及以后都没有作到这一点,而到了大卫的时代,祂仍没有取消祂对于以色列民族的旨意。况且在大卫的时代重申这个应许,证明约书亚没有给以色列人带来属灵的“安息”(来4:8)。

三,在来4:4中(见该节注释),用上帝在创造周第七日的安息,来说明上帝希望基督徒所进入的“安息”。

四,在来4:1,3,10,11中,katapauō和katapausis指基督徒摆脱罪恶和靠自己功劳得救的努力而得到的安息。参见基督自己的邀请:“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见太11:28注释)。

第3章和第4章论述“安息”的思路如下:

一,上帝原先要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安息”;但摩西和离开埃及的那一代人都未能进入迦南。

二,然而约书亚确实率领下一代人进入了迦南。但是因为他们的不信,他未能率领他们进入上帝属灵的“安息”。

三,在大卫的时代,上帝重申了进入祂属灵“安息”的邀请(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1页)。但到了新约时代,以色列人显然还没有进入上帝的“安息”。

四,但上帝的邀请和应许并没有因人的失败而失效,因为当上帝决定了一个目标的时候,祂最终会实现这一目标,而不管人的失败(见来4:3,4注释)。

五,由于上帝的子民还没有进入祂的“安息”,所以“有一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来4:9)。

六,如果基督徒愿意“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4:16),那里有基督作“我们所认为使者、大祭司”(来3:1;参来4:14,15),他们就必发现一位能“体恤”他们的“软弱”的大祭司(来4:15),并且“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第16节)。他们这样作,就必进入上帝属灵的“安息”,就是上帝提供给悔改罪人的安息。于是作者解释说,以色列人多世纪中未能进入的经验,现在成了真基督徒的特权(来3:13,15)。

七,“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祂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来4:1,11)。信心是进入上帝“安息”的钥匙(来4:2;参来3:18,19;4:6;11)。我们应该“谨慎”,免得有“不信的恶心”(来3:12)。

在旧约制度下,人们必须作出某些“行为”,才能明白和欣赏基督耶稣的救赎计划。但是在基督作大祭司的服务中,人要直接来到基督面前,用不着人间的祭司作中保。他们应当在基督里找到“安息”,不靠仪文制度或其他制度所要求的“行为”。作者在第3章和第4章中恳劝他犹太籍的基督徒弟兄们停止这些无效的“行为”,单凭相信我们天上大祭司的赎罪功劳和服务而进入“安息”。参赛30:15;耶6:16;太11:29。


12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上帝离弃了。

【本会注释】

弟兄们。见第1节注释。

谨慎。或“当心,”“考虑,”直译是“看,”“看见”。这封书信的收信人和所有读它的基督徒,都要非常认真地注意古代以色列人的经验,免蹈他们的覆辙。

不信的恶心。这在人与上帝的关系中始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色列人在旷野是这样,后来在迦南还是这样。这同样的毛病也妨碍今日名义上的基督徒进入那藉着真心信靠基督耶稣才能进入的“安息”。以色列人的缺乏信心同摩西与基督的忠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1,2节)。

永生上帝。自绝于生命之源就是死亡。

离弃了。aphistēmi,“走开,”“撤退,”“离开,”直译是“疏远。”英语的apostasy(“背道”)就来自aphistēmi的名词形式apostasia(见徒21:21;在帖后2:3中译为“离道反教”,见该节注释)。这里警告基督徒在保持宗教形式的同时,不要心中“离弃永生上帝”。古代以色列人“遭遇的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林前10:11)。基督徒在回顾古以色列人的顽梗,自以为比他们好时,最好听一听这个警告:“自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参第1-10节)。


13 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

【本会注释】

趁着还有今日。就是趁着宽容的日子,进入上帝的“安息”的慈悲邀请仍在发出的时候。

天天彼此相劝。或“天天彼此鼓励”。参徒16:15;林前1:10注释。

迷惑。或“诱惑”,“欺骗。”人被引诱犯罪是因为罪看上去富有魅力。当夏娃“见”上帝警告她不要吃的东西“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见创3:6注释)时,就越过了是非的界限。当上帝所警告过的东西显得诱人可爱时,真基督徒就要小心。当上帝所说全错的东西看上去全对的时候,基督徒就可以知道自己已蹈入撒但迷惑的境地了。在那里,事物看上去与它们的真相情况是相反的。

刚硬了。见出4:21的注释;参来3:8。


14 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

【本会注释】

我们若将。见太24:13;来10:35,36注释。

起初。过了一段时间,伴随真实悔改的光明信心失去了光泽,热心也可能冷淡。终身保持最初的信心和热心的基督徒是有福的。见第6节注释。

信心。hupostasis(见来1:3注释),与来3:6中的“胆量”是不同的词(见该处注释)。将信心坚持到底是与硬着心相反的(参第8,15节)。

坚持。bebaios,参第6节。

到底。见太24:13;启2:10注释。《希伯来书》的劝勉原来是写给使徒教会的犹太籍信徒的。书中的信息主要适于那个群体(见《SDA圣经注释》卷七第387,389页)。在使徒时代的教会中普遍认为主的复临不会耽搁太久(见《罗马书》第13章补充注释)。但基督升天以来,三十多年过去了(见《SDA圣经注释》卷六第106页),仍没有祂马上降临的兆头。这种意外的漫长耽延肯定会使一些人信心衰退。“坚持到底”的劝勉可能是针对这班动摇的人的。当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基督在天上作我们的大祭司时,他们的信心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以致“与基督有份”(来3:14)。他们必须明白有一项大工要为他们自己和别人完成。耶稣的复临可能会耽搁,但他们有权利凭着信心(见第12节注释)现在进入上帝的“安息”(见第7-11节注释)。这里给使徒教会的劝勉特别适用于今日的教会。

就在。或“成为。”

基督里有份。基督徒分享他神圣之主的胜利和品格,并可以分享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伟大牺牲和祂在天庭作大祭司所带来的福惠。此时此地与基督联合乃是一种宝贵的经验(见加2:20注释)。这就是我们所应当进入的“安息”。


15 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象惹祂发怒的日子一样。”

【本会注释】

经上说。在“经上说……今日”,就是地上拯救的大日,基督徒应保持“确实的信心”。

今日。关于本节的注释,见第7,8节注释。这里部分重述《诗篇》95篇的引文是为了强调。


16 那时,听见祂话惹祂发怒的是谁呢?岂不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吗?

【本会注释】

听见祂话。或“尽管他们听见”,就是尽管他们知道得更多。

惹祂发怒。就是悖逆(见第8节注释)。

是谁呢?就是那些在加低斯巴尼亚背叛的人(见第8-11节注释)。这是一种含蓄的说法,因为得救脱离埃及的人几乎都卷入了那场叛乱,并在旷野中灭亡了。原文的第16节显然是与第17,18节并列的。

跟着摩西。就是受摩西领导。

众人吗?用第二个反问句来回答第一个反问句。这个问题暗示所有从埃及出来的人都背叛了。这是一般的情况,尽管有少数例外(见民26:65;参书17:4;22:13,31,32;民25:7)。


17 上帝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岂不是那些犯罪、尸首倒在旷野的人吗?

【本会注释】

四十年。见第9节注释。

厌烦。见第10节注释。

那些犯罪。就是那些习悖逆的人(见第8-10节注释)。

尸首。或“尸体。”

旷野。见第8节注释。


18 又向谁起誓,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呢;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吗?

【本会注释】

起誓。见民14:22-35。

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见第11节注释。

那些不信从的人。或“那些不顺从的人。”


19 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

【本会注释】

这样看来。作者归纳了从第7节的引文所开始的思路。

他们不能进入。那一代以色列人的悖逆在加低斯巴尼亚达到了高潮。他们不得进入应许之地,是因为一次根本而致命的背叛,并不是由于上帝的武断之举,或摩西未能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摩西一直是“在他全家尽忠的”(第2,5节),所以不应为他们的失败负责。他们的不顺从证明他们缺乏信心,所以他们不能进去。

不信。百姓的“不信”与摩西的忠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百姓如果像摩西那样的话,早就进入迦南了。基督也是象摩西那样“尽忠的”,所以不应对一些基督徒未能进入所应许的心灵“安息”而负责(见第11节注释)。这是作者从古代以色列人的经验所得的教训(见来4:1注释)。


希伯来书4章

提要:1 基督徒的安息是凭着信心而得到的。12 上帝之道的能力。14 我们的大祭司,上帝的儿子耶稣虽常受试探,却没有犯罪,16 我们应该而且可以藉着祂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


1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祂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原文作“你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

【本会注释】

就当畏惧。林前10:1-12中有同样的警告。基督徒很容易批评没有进入迦南的那一代希伯来人,和后来没有进入属灵“安息”之世代的愚昧。这“安息”是上帝计划让以色列民族进入的(见来3:11注释)。他们这样批评对他们自己来说是很危险的。作者从来4:1开始引用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历史教训,来说明使徒时代基督教会的经验。今日的基督徒在原则上也存在同样的危险,同样需要这种要求忠诚的劝勉。

祂安息。见来3:11注释。

应许。进入上帝的“安息”的应许并没有因以色列人的再三犯错而撤消。这个应许世代相传,依然有效。

我们(原文作“你们”)。特指这封书信的对象,就是犹太籍的基督徒,当然也包括所有的基督徒。

赶不上。就是象古代以色列人一样未能进入上帝所应许的“安息”。


2 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象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

【本会注释】

福音。直译是“好消息”(见可1:1注释)。在旧约时代,传福音是藉着表号和礼节,采用献祭和仪式;但是近来这同一个福音却是藉着基督所传的(见来1:1,2注释)。

所传的道。直译是“所听见的道”。

与他们无益。“所听见的道”如果不与听者的信心相结合,就与他无益(见太7:24-27注释)。基督在世时所传的信息也只对接受的听众生效。圣经论到拿撒勒说:“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太13:58)。撒种的比喻清楚地说明了这条原则的运用(见太13:3注释)。

信心。见来3:12;11:1注释。


3 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上帝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

【本会注释】

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就是我们基督徒,特指使徒教会中悔改的犹太人。

得以进入。或“正在进入。”邀请依然有效。有人正在接受邀请,凭着信心进入上帝的“安息”。

安息。指来3:11,18;4:1(见来3:11注释)所提到的“安息”。基督徒,包括悔改的犹太人在内,所进入的“安息”,是上帝曾邀请古以色列人进入的属灵“安息”,即伴随着完全顺从基督,让自己的生活符合上帝永恒旨意的心灵“安息”(参赛30:15;耶6:16;太11:29)。

正如上帝所说。作者刚才已经说明基督的信徒是一个一个地进入上帝原来打算让古代以色列人所进入属灵“安息”。但以色列人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得进入那安息了。从这里一直到第8节,他为自己的结论提出了证据。他的结论令未悔改的犹太人吃惊;已经悔改的犹太人,即使不是大多数,其中有许多也觉得它不可思议。他在第9节重申他大前提的有效性,从而结束了他论证的思路。他说明现在藉着基督教的信仰进入上帝的“安息”,就像从前藉犹太教进入一样。

3-8节论证的思路可以归纳如下:

一,上帝发誓不让肉身的以色列人进入祂的“安息”。

二,但上帝的“工”——这里指祂对于人类的旨意——“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上帝从起初就决定让人们进入祂的“安息”。因此上帝发誓不让古代以色列人进入所应许的“安息”,在表面上看似乎与祂的初衷矛盾。上帝的誓言难道取消了祂原来的计划吗?祂难道不谋求一个目标直到实现吗?

三,为了证明上实现了祂的目的,作者引用了(第4节)造物之“工”。上帝开始创造世界的工作;然后祂完成了祂的造物之“工”;。祂在第七日安息,证明造物之工的完成。请注意创2:1-3中“齐了”和“完毕”等用语,以及对完成的强调。

四,来4:5重述了上帝关于古代以色列人不可进入祂“安息”的誓言,与第4节的思想并列,即上帝完成祂所开始的工作,如创造之工的成全所说明的。

五,上帝在创造周的第七日安息,标志着祂创造工作的完成,证明了上帝旨意的不变性。这是保罗的大前提。他的小前提是上帝曾定意让祂的选民进入祂的“安息”。然而“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所以作者作出结论说:“有必进安息的人”(第6节)。

六,作者为了进一步证明他的结论的正确性,在第7节中再次引用《诗篇》95篇,说明先前世代的失败既没有改变上帝的初衷,也没有撤回祂原来的邀请。参见大筵席的多次邀请(见路14:16-24)。

七,作者在第8节中根据第7节的论述得出进一步的结论:上帝既在大卫的时代提到“又一日”,就证明虽然约书亚确曾给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得到“安息”(见来3:11注释),但是他并没有带他们进入上帝想让他们享有的属灵“安息”。

八,作者总结3-8节的整个论述说,“必有一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第9节)。

我……起誓。这里的原文与来3:11相同。

。见来3:11注释。

他们断不可进入。原文与来3:11相同。

安息。见来3:11注释。

其实。据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本节可意译如下:“尽管上帝对于这个世界的计划在起初就已经确定,上帝还是撤回了祂让以色列人‘安息’在应许之地的庄严应许”。这里断定上帝并不改变;祂必实施祂的计划直到完成(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4页;玛3:6)。从表面上看,上帝的不变性与祂撤消对以色列人的应许似乎是矛盾的。作者暗示,它们之间好象并不一致。来4:4-8解答了这个表面上的难题。答案是上帝撤消对以色列人的应许并不影响祂旨意的不变性。结论在第6节“所以有必进安息的人”,和第9节“必有一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对这个难题的解答证明了1-3节的论述,即上帝已经“传给”基督徒“进入祂安息的应许,”,就是第2节中上帝传给基督徒的“福音”,如同祂上帝传给以色列人那样;有信心的基督徒正在进入上帝真正的属灵的“安息”。

工。这里不是指自然界的“工”,而是指上帝创造人类的旨意和计划。换一句话说,这里的创造之“工”被认为包括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旨意和祂实现这个旨意的计划。物质的创造之“工”实际上是从属它们所要实现的无限旨意的。第4节特指创造周的物质之“工”。

创世。就是创造。

成全了。直译是“成为,”“产生,”意思是已经“完成”或“结束”了,将来不会再改变。物质世界从创造主手里出来的时候是一件完美的的作品(创1:31)。管理自然界的物理和生物定律也已经“成全了,”不会再有周期性的变更。例如万有引力仍象起初那样运作。动植物各从其类进行繁殖的遗传定律(见创1:12注释)也从未撤消或更改。来4:3,4论据的力量在于上帝对这个地球原有的旨意是创造周之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旨意就是要使地球成为公义幸福之人类“安息”或“居住”之所(见来3:11注释)。罪恶侵入世界并没有取消这个仁慈的旨意,因为救赎的计划是在罪恶入侵的情况下提供了实现原有目标的方法。既然如此,“福音“(第2节)对古以色列人“无益”(第2节),以及上帝因而撤消了对他们的应许,并不可能改变祂“有必进安息的人”的基本目的(第6节)。


4 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上帝就歇了祂一切的工。”

【本会注释】

有一处说。引自创2:2。

第七日。见创2:1-3注释。

歇了。katapauō,“停止,”““安息。”动词katapauō和与它相关的名词katapausis一样,都表示停止工作或其它活动,以及停止之后的静止状态(见来3:11注释)。其对应的希伯来词shabath在创2:2中译为“安息”(见该节注释),为本节所引,直译是“停止”工作或活动。所以katapauō和shabath都包括停止原来的活动和停止后的景静止状态。上帝在第一个安息日的“安息”就有这两层的意义。祂停止了创造,然后处在不创造的状态。造物之“工”在每一个方面都是完美的。在祂立为创造纪念的第一个安息日,祂放下了创造地球的工作“安息”了。就我们世界而言,上帝再也没有重新拿起那时歇下的创造之工,也没有撤消或更改从那时起所设立管理自然界的律法。《希伯来书》的作者在这里强调,创造——包括物质世界,管理物质世界的定律,以及上帝对于人类和世界的旨意——是一件完美的工作,以后不需要更改。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上帝不再从事进一步的创造活动。

创造周的安息日也是亚当生命中第一个完整的日子。他那一天的经历乃是永恒“安息”的预尝。只要他忠于上帝,那安息就为他而存留。我们遵守每周的第七日为安息日,证明我们相信真神为万有的创造主,并且是这种信心看得见的表达。它也证明我们愿意在生活上与祂对这个世界的伟大永恒旨意——表现在世界和其上人类的创造中——以及祂对我们个人的旨意相和谐。见出20:8;结20:12,20;赛58:13注释。上帝对这个世界原来的旨意——祂的“安息”——并没有改变。第七日的安息日,就是祂所设立作为创造的纪念,使人想起祂创造世界旨意的“安息”的日子,也没有改变。因此遵守第七日的安息日不仅证明我们相信上帝是万有的创造主,也证明我们相信祂能改变人的生命,使人进入祂原先就打算让地球的居民享受的永恒的“安息”。所以安息日既证明上帝创造的能力,也证明祂使人成圣的能力。遵守安息日就是承认相信祂创造,再造或使个人生活成圣的能力。

祂一切的工。根据《创世记》第一章的描述,“祂一切的工”在创2:2中指自然界的创造之“工”。


5 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本会注释】

。这是第三次引用了这句话(参来3:11;4:3)。来3:7至4:10的全部论据都围绕着上帝撤消进入祂“安息”的邀请。在这里,诗95:11的引文与创2:2的引文(在来4:4)并列,解释了第3,4节所提到上帝在创造周第七日“安息”的意义。作者曾说这是指上帝的“工”已经“成全了”(见第3节注释),以及祂“歇了”的事实(第4节),证明祂撤消给古代以色列人的应许并不是绝对的。换一句话说,应许并没有从全体人类身上撤消,而只是从那些“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的人(第6节)撤消。

有一处。指诗95:11。

安息。见来3:11注释;参来4:4注释。


6 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

【本会注释】

。“既然。”第6节是3-5节的的结论。

。或“保留”。即进入上帝的“安息”的应许依然有效,即使它已从古代以色列人身上撤消。

必进。虽然有人“因为不信,不能进入”(来3:19),但上帝原先让地上住着公义幸福之人的计划终必实现。不过他们必须先凭着信心进入祂属灵的“安息”,让心灵摆脱罪恶和靠自己得救的努力。这里所提到的,就是心灵的“安息”(见来3:11注释)。

安息。就是进入心灵的“安息”。

先前听见。指第2节所提到福音邀请的第一次宣告。

福音。见第2节注释。

因为不信从。见来3:19注释。

不得进去。离开埃及的那一代以色列人“不得进入”应许之地。而那些进入迦南的人,作为一个民族,也从未进入上帝要他们进入的属灵“安息”(见来3:11注释;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0-34页)。


7 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就不可硬着心。”

【本会注释】

过了多年。原文显然是指“说”这件事情。它不是诗95:7,8引文的一部分。约书亚的时代之后“过了多年”之后才是大卫的时代,间隔约三百年。

就在大卫的书上。就是在大卫的一首诗篇里——第95篇里(见来3:7,8注释)。参罗11:2注释。

。作者在第7,8节中,又增加了一点来证明他的论点,就是有一个“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

限定。直译是“指定,”“规定。”

一日。就是上帝指定大卫统治的时期作为以色列人进入祂“安息”(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1页)的适当时间。原文的“一日”显然是指“今日”。

如以上所引的说。就是来3:7,15。

今日。关于这段引文的解释,见来3:7注释。上帝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原先让他们进入祂属灵“安息”的应许,经过数百年之后仍然有效。虽然它曾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所忽视或弃绝,到了大卫的日子它依然有效。况且上帝在大卫的日子邀请以色列民族(来4:8),证明约书亚并没有带领以色列人进入上帝原要他们民族进入的属灵“安息”(见来3:7注释)。

得救的“日子”是漫长的。它从亚当堕落时开始了,到人类宽容时期届满时结束。罪人已经给了上帝结束恩典的“日子”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参《先祖与先知》92页;《历代愿望》37页)。但上帝“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出34:6);“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

。上帝藉着祂的仆人大卫对以色列人说话。


8 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上帝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

【本会注释】

若是。根据第7节在大卫的时代重申进入上帝“安息”的邀请,所得出的结论是:约书亚没有给以色列人带来“安息”。否则如果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日子已经进入上帝要让他们民族进入的属灵“安息”, 祂就不会在几百年后的大卫时代重申祂的邀请了。

约书亚。希腊语的“耶稣”,相当于希伯来语的“约书亚”(见太1:1注释)。

已叫他们享了安息。约书亚确实已让以色列人“安息”在迦南地。他率领他们成功地征服并定居在迦南相当大的一部分土地上(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43,44页)。但是他并没有带他们进入上帝原要他们进入的属灵“安息”,因为他们不愿意(见来3:11注释)。

后来。就是在约书亚的日子以后,到了大卫的日子。

。就是诗95:7-11的话。

别的日子。就是第7节所说大卫的“日子”(见该节注释)。在大卫和所罗门的日子,以色列人已经完全占领了迦南,所以这里的“安息”不可能指占领迦南,而是指上帝想让这个民族所起的光荣作用(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0页)。


9 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

【本会注释】

这样看来,必另有……存留。见第6节注释。第6节已经暗示了第9节的结论。那是从第3节所开始的思路中归纳出来的,证明了第1-3节的观点。这条论据的思路可以简述如下:

一,上帝原来应许以色列人的“安息”包括:1,永久定居迦南地;2,使这个民族正确地表现上帝国度原则的品格改变;3,作上帝为拯救世人而特选的器皿(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0页;见来3:11注释)。

二,原来承受“安息”应许的那一代人因为不信而未能进入迦南地(见来3:19注释)。

三,约书亚确实率领下一代人进入应许之地(见来3:11注释),但由于他们在属灵上的顽梗,他未能带领他们进入上帝原想让他们得到的属灵“安息”(见来4:7,8注释)。

四,在大卫的日子里曾重申这个应许(第7节),表明以色列人那时还没有进入属灵的“安息”,而他们在摩西和约书亚的日子没有进入属灵的安息,并没有使原来的应许失效。

五,尽管以后世代的失败,上帝的旨意终必实现(见第3,4节注释)。

六,作者热情呼吁使徒时代的上帝子民“进入那安息”(第11,16节),这进一步证明了祂的邀请依然有效;而上帝的子民作为一个群体在使徒的时代仍然没有真正进入那“安息”。

七,所以进入上帝属灵“安息”的应许和邀请依然有效(第6,9节)。基督徒应该“竭力进入那安息”(第11节)。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督徒时代依然存留的“安息”,就是原来应许赐给以色列人的属灵“安息”(见第3节注释)。所存留的显然是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的。

安息。sabbatismos,“停止(以前的活动),”后来指“遵守安息日,”源于动词sabbatizos(“安息,”“停止,”“守安息日”)。Sabbatismos没有出现在圣经其他地方和古代的文献中,直到第2和第3世纪,但可能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普鲁塔克的Moralia,166A里。于是有人推断sabbatismos是《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新造的(见莫尔顿和米利根《希腊语新约词汇》)。

希腊词sabbatismos和sabbatizō分别译自希伯来名词shabbath及其相关动词shabath。希伯来原文可能有助于希腊词的解释。Shabbath在《旧约》中出现101次,一般指“安息日”——一周的第七日——或依据安息日划分的七日周期。它还用来表示安息年(利25:6;26:34,43;代下36:21)。动词shabath共出现70次,7次是指安息日的安息,63次指其它安息,例如创8:22;书5:12;尼6:3;哀5:14;赛14:4;24:8;33:8。动词shabath词根的意思是“停止,”“安息。”该词有时指每周安息日的安息。但是名词shabbath,来自shabath,一般指每周安息日的安息,也指依据安息日划分的周(利23:15)和安息年(来26:35等)。值得注意的是,shabbathon,只是在shabbath后加上词尾-on,不但指第七日的安息日,也用来表示赎罪日(利16:31;23:32),安息年(利25:4,5),吹角节(利23:24),以及住棚节的第一日和最后一日(利23:39)。

Sabbatizō在七十士译本中用了七次,一次指第七日的安息日(出16:30),一次指其他安息日(利23:32),五次指安息年土地的休耕(利26:34,35;代下36:21)。在七十士译本的出16:30;利23:32和26:34,35中,sabbatizō源于希伯来词shabath。所以sabbatizo在七十士译本中的基本概念是安息,停止工作和其它活动。因此,相关的希腊词和希伯来词的用法暗示,名词sabbatismos既可以表示安息日的“安息”,也可以只表示广义的“休息”或“停止”。对来4:9中sabbatismos所作的语言学研究,无法确定这里指的是每周安息日的“安息”,或只是表示广义的“休息”或“停止”。因此只能根据上下文来解决这个问题。

《希伯来书》的作者笔下的katapusis和sabbatismos或多或少似乎是同义的:

一,因为约书亚未能率领以色列人进入属灵的“安息”(katapausis,第8节),所以有一个sabbatismos(第9节)为基督徒存留。根据一致的原则,所存留的应该与本来就有的相同。因为约书亚没有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属灵的“安息”,决不会成为基督徒遵守安息日的理由。

二,从第1和6节来看,在新约时代为上帝的子民所存留的是katapausis;第9节说有sabbatismos存留。说为“上帝的子民”存留的是每周的安息日,就等于说约书亚未能带领以色列人进入每周的安息日。

三,在七十士译本,即新约教会的圣经中, katapauō(创2:2,3);出20:11)和sabbatizō(出16:30;利23:32)是交替使用来的,表示第七日的安息日。这就排除了《希伯来书》的作者有意对来3;4中这些词的名词形式进行区别的见解。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保罗时代的犹太人,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都严格遵守第四条诫命。《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写信给犹太人时,当然不会认为有必要向他们证明所“存留”的是遵守安息日。如果从来3:7开始进一步论述的结论是遵守安息日为上帝的子民存留的话,《希伯来书》的作者似乎就犯了不根据前提而得出结论的错误了,因为这个结论不是根据论据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努力劝导犹太人去作他们已经在作的事情——遵守第七日安息日——将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使徒时代所有的基督徒,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都遵守第七日的安息日。在基督教的初期,任何证明安息日有效性的论据都是没有意义的。此外我们还看到,《希伯来书》第3章和第4章所组成的那个部分是以一个邀请开始:“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基督耶稣”(来3:1);以一个热情的呼吁结束:“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祂面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我们看不出精心证明遵守安息日是基督教会义务,与第3章和第4章所宣布的主题——我们的大祭司基督在天上圣所中的服务——有什么联系。

“这里所说的安息乃是恩典的安息”( 来4:9怀爱伦注释;参《善恶之争》253页)。这是“信心的真安息”(《福山宝训》第1页)。

当我们“思想”耶稣(来3:1),倾听祂的声音(来3:7,15;4:7),运用对祂的信心(来4:2,3),停止靠自己赚取救恩的努力(第10节),“持定所承认的道”(第14节),就近施恩的宝座时(第16节),我们就进入了上帝的“安息”。凡想获得这种经验的人应当防止“不信的恶心”(来3:12),不可硬着心(来3:8,15;4:7)。他们必须竭力进入上帝的“安息”(来4:11)。

进入上帝的“安息”的人必须“持定”他们“所承认的道”(第14节)。他们将“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第16节)。

上帝的子民。就是基督徒。他们现在是上帝的选民,就象以色列人在他们的时代一样(出19:5,6;彼前2:9,10;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35,36页)。


10 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上帝歇了他的工一样。

【本会注释】

那进入。就是任何一位“上帝的子民”(第9节)。原文结构说明有人已经进入上帝的“安息”。

安息。katapausis(见来3:11注释)。虽然来4:10的“安息”与第9节的安息(sabbatismos)不是同一个词,但上下文说明它们表达了同一概念(见第9节注释)。所存留的“安息”(第9节)显然是指第10节中有信心的基督徒所进入的“安息”。第10节的“因为”把该节与第9节联系起来,并成为第9节的结论。

乃是。除了上帝之外,或与上帝一样。

歇了。katapauō,该词在第4节译为“歇了”,在第8节译为“享了”(见来3:11注释)。虽然“歇了”的译法模糊了它与第3章和第4章中katapauō和katapausis其他译法之间的关系,但它却比较符合第10节的思想,因为它强调停止“工作”,而不是停工后继续“安息”的状态。

自己的工。基督徒在相信耶稣基督的救恩,进入上帝的“安息”以后,必“歇了”靠自己的行为成义的努力。作者心里也可能想到基督徒“歇了”罪恶之“工”,就是得救出离埃及的那一代以色列人因而不能进入应许之地的“工”,和妨碍以后来的世代进入上帝属灵安息的“工”(见来3:8,9;4:8注释)。


11 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本会注释】

所以。11-16节是对来3:7至4:10的论据所确立原则的实际应用,就是有一“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第9节)。把它用在基督徒的经验上有三方面的要求:一,努力进入上帝的“安息”(来4:11);二,“持定所承认的道”(14节);三,“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16节)。凡遵从这劝勉的人将享受上帝计划让每一个真基督徒在今生体验的心灵“安息”。

我们务必竭力。或“我们务必热心,”“我们无比努力。”要进入上帝的“安息”,需要有殷勤而坚决的努力。

安息。katapausis(见来3:11注释)。

免得。凡全心全意努力“进入那安息”的人,就避免了古代以色列人所落进的不信陷阱。

不信从。或“不顺从”(见来3:19注释)。

样子。指古代以色列人先是在加低斯巴尼亚,后是在定居应许之地时候所作的选择和命运。

跌倒。与“进入”的相反状况。古代以色列人“倒在旷野”(来3:17),说明他们曾离开了埃及,想进入应许之地。人得不到上帝的“安息”,说明他曾想进入那安息。今天半心半意的基督徒正是“学那不信从的样子”。 撒种的比喻阐述了有关这个问题的勉言(见太13:5-7注释)。


12 上帝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本会注释】

有文本在句首有“因为”。第12节和13节在表面上似乎与第3章和第4章的主题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因为”一词表明,它们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系。第12节和13节解释了如何避免落入不信之中(第11节),如何歇下“自己的工”(第10节),并提出了上帝所设立帮助祂儿女进入祂“安息”的方法。

道。logos(见约1:1注释)。根据上下文,这里的“道”是指“传给”古代以色列人和基督徒的“道”(来4:2),特别是有关进入上帝“安息”的邀请。正如第2节所指出的,这道就是“福音”的信息。从广义上说,第12节的“道”也包括所有的正典,因为整部圣经都是上帝的“道”,阐明耶稣基督的“福音”。

活泼的。就是“有生命的。”它以一种活泼积极的力量给人造一颗新心,使他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参诗51:10)。上帝的“道”是活泼的,并能赋予生命。在创造之工中是这样(诗33:6,9),在人的心中再造上帝的形象也是这样。道成肉身的基督,在祂里面照样有生命(约1:4,12;5:26)。“上帝的道”是人悔改的动力。基督徒“蒙了重生,……乃是藉着上帝活泼常存的道”(彼前1:23)。

有功效的。energēs,“有效的,”“强大的”(参林前12:6注释)。英语的“energy”(能量)来自energēs。上帝的“道”有能力把罪人变成圣徒。

两刃的剑。见弗6:17;见启1:16注释。

更快。12节的剩下部分说明了这种锋利的性质。上帝的“道”是活泼,有效,锋利的——足以成就祂对人类的仁慈旨意(见赛46:10;55:10,11)。

魂与灵。psuchē kai pneuma,在这里指“生命和气息”。关于psuchē,见太10:28注释。关于pneuma,见路8:55注释。“魂与灵”和“骨节与骨髓”都是比喻。分开“魂与灵”,“骨节与骨髓”是比喻上帝之道的锋利。这个比喻的价值在于“生命”和“气息”实际上是分不开的。

骨节与骨髓。也是比喻的说法。它们在实际上是分不开的。

剖开。merismos,“分开,”“分离。”

。就是思想。

思念和主意。或“思想和动机,”“思想和意图”。象一把剖开“骨节”与“骨髓”的利刃,“上帝的道”的明确原则也能辨明善与恶的思想,正确与错误的动机。

辨明。kritikos,“能辨别,”“能判断,”“能区别,”就是具有辨别和判断力。英语的“critic”(批评者)来自kritikos。通过积极回应上帝的“道”留在良心中的印象,真基督徒就能避免陷入“不信从”,歇下“自己的工”,进入上帝的“安息”(第6,10,11节;参来3:10,12)。


13 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本会注释】

被造的。ktisis,就是自主的受造实体(见罗8:19注释),这里无疑指12节的人,其思想动机都受上帝之“道”的判断。世人只能根据一个人的言行来判断,但上帝的“道”却能监察一个人言行的动机,并根据人心中的意念进行判断。“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16:7)。

没有一样。直译是“都”。

在祂面前不显然的。或“在祂面前隐藏。”在上帝面前,谁也不能隐藏自己的思想动机。人尽可以尝试,但没有人能从上帝面前逃离(参诗139:7-10)。

万物。就是一切“被造的”或人类的思想动机。

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直译是“我们要与祂结帐。”就是我们在祂面前要为自己交帐。认识到自己必须在这么精明的审判者面前为自己的言行为交帐,最麻木的罪人也会清醒起来。这种认识应当使自称为基督徒者认真考虑自己的思想和动机。参罗14:10-12;林后5:10。

赤露敞开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在上帝面前隐瞒。


14 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

【本会注释】

既然。鉴于“上帝的道”能识别人思想动机的本质,以及我们在上帝面前不能隐瞒任何东西(第12,13节),特别是因为我们有一位体谅同情的“大祭司”经历过我们所必须面对的一切难题(来2:17;4:15)。

升入。直译是“穿过,”无疑指大气层和天空。见徒1:9;参创1:8注释。

大祭司。见来2:17注释。《希伯来书》的主题是基督为我们的大祭司(见《SDA圣经注释》卷七390页)。在介绍了基督的职分之后(来3:1),第3章和第4章进一步阐述我们需要祂在天庭服务;当我们接受祂的服务时,就能体验心灵的“安息”。第5到10章涉及祂为我们服务的各个方面。基督徒因信得救的体系是以基督作我们的大祭司为中心的。

上帝的儿子。见路1:35;约1:14;3:16注释。

耶稣。见太1:1注释。

持定。krateō,“抓住,”“紧握”。如人的生命。基督值得我们完全信任和依靠。不要让允许任何东西介入我们与祂之间(见罗8:38,39注释)。见太24:13;来10:35,36注释。

所承认的道。见来3:1注释。


15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

【本会注释】

体恤。sumpatheō,“同情,”直译是“一同经历。”基督藉着祂的人性体验了人类共有的软弱,但祂丝毫没有沾染罪恶,所以祂能充分体恤真基督徒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事实上道成肉身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上帝接触人类,体验我们所共有的问题和软弱。这样,基督就能成为我们的大祭司,并在天父面前作我们的代表。

软弱。反面的表达比正面的表达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凡事。就是各种试探。关于耶稣所受试探的一些方面,见太4:1-11注释;参《历代愿望》687-694页。我们的主以我们所无法理解的神秘方式,充分感受了“这世界的王”(约12:31)压在祂身上的每一种试探的分量,但祂丝毫没有回应,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见约14:30)。撒但发现耶稣根本就没有回应他的诡计(见《历代愿望》123页)。见来2:18注释。

与我们一样。祂在凡事上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没有犯罪(见《SDA圣经注释》卷五918页;见腓2:6-8注释)。

没有犯罪。这是我们救主完美生活深不可测的奥秘。人性第一次战胜了其自然的犯罪倾向。因为基督战胜了罪恶,我们也能得胜(见罗8:1-4注释)。我们在祂可以“得胜有余”(罗8:37),因为上帝“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15:57)罪恶和罪的工价死亡(见加2:20注释)。


16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本会注释】

所以我们只管。本节是第3章和第4章全部思路的实际结论。上帝恩典的“安息”已为上帝的子民存留(第9节);“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

坦然无惧地。parresia,在来3:6中译为“胆量”(见该节注释;参来10:35)。我们坦然无惧地前来,不是因为上帝欠我们的,而是因为上帝将祂的恩典白白地赐给一切寻求的人。

施恩的宝座。就是以恩典为特征的宝座(见罗3:24;林前1:3注释)。基督徒有特权自白白地获地慈爱天父的恩典,无须枉然气力靠严格遵守犹太教律法的规章或其他凭行为称义的体制来赚取救恩。

得怜恤。就是获得赦罪(见约壹1:9注释)。所有的人在审判的宝座前都会看到没有调和怜悯的严格公义。罪人唯一的盼望就在宽容延续之时上帝的怜悯。

恩惠。charis(见约1:14;罗1:7;3:24;林前1:3注释)。

作随时的帮助。就是在受试探的时候。我们需要恩典忍受艰难和痛苦,需要恩典胜过试探。凡已养成习惯每天到施恩的宝座前求上帝怜恤和恩惠新供应的人,就已经进入了上帝为每一个真信徒所提供的心灵“安息”。


希伯来书5章

提要:1 我们救主担任祭司的权威和尊荣。11 责备人疏忽这方面认识。


1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上帝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或作“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

【本会注释】

从人间挑选的。修饰 “大祭司”。作者在这里讨论人间的大祭司。然后(第5-10节)讨论基督作大祭司。

大祭司。这里指出担任大祭司的必要资格(第1-4节),说明基督有这些资格(第5-10节)。

奉派。kathisetēmi,“任命,”“委任。”这是上帝委任的(见第4节)。

替人。大祭司的工作是为了人类,作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保。

属上帝的事。见来2:17注释。

为要献上。这无疑是大祭司最重要的职任。

礼物。dōra,在七十士译本中特指“素祭”(希伯来词语minchoth,单数形式是minchah,见利2:1注释),但在创4:4中,该词用来指亚伯的供物。

赎罪。礼物和祭物都与百姓的罪有关。仪文制度的目的就是告诉人上帝憎恨罪,以及祂处理罪恶的计划。

祭。thusiai,在七十士译本中一般指流血的祭物,但不是没有例外。在创4:5中,thusiai用来指该隐不流血的祭物。不知是否要对dōra和thusiai进行区别。这两个词用在一起可能泛指犹太教仪文制度所涉及的所有供物和祭物。


2 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

【本会注释】

他能。因为他自己也有软弱的人性。

体谅。metriopatheō,“缓解人的情绪,”“温和地对待,”“温柔地探索。”

愚蒙。agnoeō,“不知道”,“不明白,”“无知,”“作错,”“出于无知的犯罪。”最后一种意思似乎特别适合于本节。要温柔地对待那些因无知而犯罪的人,因为他们犯罪不是故意的。他们需要启发和鼓励。他们是在无意中犯罪的人,不应与明知故犯的人同样对待。

失迷。或“被诱入歧途的人,”“受骗的人。”

被软弱所困。大祭司和他的百姓经受一样的磨难,对肉体的软弱和试探有亲身的体验,使他能体谅别人的软弱和失败,并劝勉和帮助那些受试探的人。参来2:17;4:15注释。


3 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本会注释】

故此。由于他自己也被软弱所困,他和他的百姓同样有犯罪的倾向。古时的仪文制度要求他为自己的罪献祭。

理当。opheilō。基于仪文律法的要求(见利16:6;参来4:3)。要求大祭司为自己的罪献祭,这使他能同情百姓。他自己既犯了同样的或可能更严重的错误时,他怎么能责备别人呢?他需要保持谦卑的态度,以深切的同情看待那些失败的人。当一个人想到自己的软弱时,就不会无情地责备别人了。参加6:1。

为百姓。可能指赎罪日。那时大祭司要“为以色列人赎罪”(利16:34)。

和自己。见上面“理当”注释。


4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上帝所召,象亚伦一样。

【本会注释】

尊荣。timē,“荣誉,”“尊敬,”“尊位,”“职位。”这里用“职位”或“尊位”的意思比较合适。大祭司的职位乃是一个尊位。

上帝所召。大祭司的职位是上帝所任命的。是上帝拣选亚伦担任这个职位(出28:1)。本节暗示亚伦家族的继承人也是上帝所任命的。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曾有许多不配的人担任祭司,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考虑这一点。他的目的是要指出上帝的任命乃是真正大祭司的一个重要资格,说明基督既符合其他要求,也符合这个要求(来5:5-10)。


5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本会注释】

如此,基督也不是。5-10节说明基督符合1-4节所列大祭司的资格,那就是:一,大祭司必须具有人性(第1-3节);二,有必须由上帝所任命(第4节)。

自取荣耀。基督并没有擅取大祭司职务的尊荣。任命祂的乃是上帝。参约8:54。

你是我的儿子。见来1:5注释。这段引文是要证明基督的崇高职位是祂的父所任命的。见徒13:32,33注释。


6 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本会注释】

又有一处说。就是第5节中说话的上帝说。

麦基洗德。Melchisedek,源于希伯来语Malki-edeqs。“Melchizedek”(创14:18)的拼法来自希伯来语。关于麦基洗德的身份,见来7:2注释。

等次。taxis,“继任,”“顺序,”“职位,”“性质,”“品质,”“岗位,”“等级。”在这里“继任”或“次序”的意思似乎并不适合,因为麦基洗德并没有继任者的家系。比较合适的定义是“品质”“性质”或“方式。”这句话可译为:“按照麦基洗德的性质。”在诗110:4中,“等次”的希伯来语是dibrah,意为“方式”说明这里所指的并不是继任。

永远。与因为会死亡而暂时任职的地上大祭司不同。

为祭司。引自诗110:4,证明上帝任命祂的儿子担任祭司。下面几章充分论述了基督的祭司职任(来7-10)。


7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

【本会注释】

基督。见第5节注释。这里的语法结构有点复杂。句子的主要动词是“学了”(第8节),主题思想是基督“学了顺从”。

在肉体的时候。就是祂在地上生活的时候(见约1:14注释)。

大声哀哭,流泪。似乎特指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虽然福音书作者没有提到救主在极其痛苦时流泪,但这是很容易想像得到的。有人认为作者是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经历。见太26:36-44;27:46;可14:32-41;15:34;路22:39-44;23:46。

祷告。deēseis,“请求,”“恳求,”“祈祷,”源于动词deomai(“要求,”“求恩”)。 这句话是指耶稣因祷告恳求,蒙了应允而学了顺从。顺从是通过经验而学的,而不是随着经验而来的。

恳求。hiketēriai,指恳求者手里拿着的橄榄枝。该词依据这个习俗表示恳切祈求。

能救。圣父能救圣子免死,这使得考验更为严峻。上帝儿子的人性在与天父分离的恐惧面前畏缩了。虽然祂愿意独自满经过深水,但祂恳求免喝那杯,假如有另一条道路的话。但不存在其他的道路,于是祂喝了那杯。

免死。可能暗示基督要经历死亡,但上帝要救祂,让祂复活。

因祂的虔诚。apo tēs eulabeias,或“因祂的忧虑”。关于eulabeia究竟是指虔诚还是忧虑,注释家们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是指忧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祂蒙了应允脱离了祂的忧虑。”但圣经对eulabeia及其相关词的用法支倾向于理解为“虔诚”或“敬畏”。例如eulabeia在来12:28中译为“虔诚敬畏”。参形容词eulabēs在路2:25;徒2:5;8:2的用法,以及动词eulabeomai在徒23:10;来11:7中的用法。

蒙了应允。这句话有些难解,因为基督并没有免死,这里却说基督“蒙了应允”。如果按上面的解释理解“免死”,这句话就不难接受了。如果“免死”理解为基督不愿意经历死亡,下面解释就比较合适:这里并不是说基督恳求免死,而是求那能救祂免死的天父;同观福音书清楚地记载基督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可14:35)。《马太福音》记载祂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这些话只能理解为如果可能并符合上帝旨意的话,基督希望免死。

如果基督在祷告中贸然要求免死,那就得承认祂的要求被拒绝了。但基督并没有这样求。当祂加添了顺服的话“愿你的意旨成全”时,祂就为天父按自己的美意去作扫清了道路,并保证自己会接受天父的决定。因为基督的意思就是天父的意思。无论天父怎样决定,都是基督的决定。基督就这样蒙了应允;每一个达到上帝面前顺从祂旨意的祷告也这样蒙了应允。

基督徒不要以为自己的祷告没有蒙应允。每一个恳切的祈祷都已蒙垂听,即使回答并不那么理想。回答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但上帝的回答往往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等候”。顺从上帝的旨意乃是有效祈祷的大诀窍。


8 祂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本会注释】

祂虽然为儿子。这是指基督的神性。基督虽然取了人性,仍具有神性。这两种本性在祂身上神秘地结合在一起(见约1:14注释)。复活时特别宣布祂是上帝的儿子(见罗1:4注释),但祂在复活之前就已经是上帝的儿子(见路1:35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祂虽为神圣之主,仍“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

学了。manthanō,“学习,”“开始明白,”“开始理解。”基督来要体验顺从的意义,所以祂必须受苦和受死。祂“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祂来到这个世上,是要遵行上帝的旨意(来10:9),祂不能偏离这个目标。遵行祂父的旨意使祂处于不断的斗争中,但祂没有一次屈服试探。祂既亲身经历了人类顺从上帝旨意所涉及的一切情况,就能“搭救”那些受试探要离开顺从之路的人(来2:18)。

有时人们会问,基督既是完全的,并且时时刻刻都是完全的,为什么还说祂需要学习顺从呢?以下两点可以帮助解答这个问题:一,基督在地上的生命是和别人一样逐渐发育的。祂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见路2:52注释)。祂与别人一样通过观察和经验学习。二,基督虽然在道成肉身之前是无所不知的上帝,但祂并没有从经验上了解人寻求顺从上帝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基督藉着成为人,并象人那样面对生活的种种试探,而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祂就满足了担任大祭司的一个重要资格,被任命者必须属于人类的家庭(见来5:1-3注释)。


9 祂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本会注释】

既得以完全。teleioō(见来2:10注释)。说明已经达到了一个目标,完成了一项任务。基督藉着人性完成了祂所开始的工作。祂证明自己顺从至死,达到完全的地步。祂现在有资格担任大祭司了(见来5:1-3注释)。

凡顺从祂的人。顺从与救恩的计划有直接的关系。但救恩不是靠顺从赚来的。顺从是信心的结果。关于信心与行为的关系,见罗3:31注释。

根源。aitios,“原因,”“来源”,“作者”。 祂成为得救的根源,是因为祂执行了创世以前就已经制定的有关祂道成肉身,生,死,复活和得荣耀的计划。见徒4:12。


10 并蒙上帝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祂为大祭司。

【本会注释】

麦基洗德的等次。见第6节注释。

称。prosagoreuō,“问候,”“致敬,”“提名,”“叫作。”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这里。“称”的常用词是kaleō,在第4节中用出现过。Prosagoreuō指基督被上帝正式任命为大祭司。

大祭司。基督教界一般都了解基督是“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约1:29)。他们知道基督是被钉十字架的主,为拯救我们而舍己。但并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知道基督作为大祭司用自己的血在天上的圣所中服务。然而如果没有这种服务,救恩的计划就无效。上帝在埃及设立逾越节时曾吩咐以色列人不单要宰杀羊羔,还要将羊羔的血涂在门框上(见出12:7-13)。照样在原型中,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的血(林前5:7)不仅要流出来,而且要由我们的大祭司在天上为我们供奉,作为上帝拯救我们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11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

【本会注释】

论到麦基洗德。或“论到他。”原文既可理解为指作者讲了好多话的麦基洗德(见来第7章),也可理解为照着麦基洗德的方式作大祭司的基督。

难以解明。作者意识到他话题的困难之处,以及教会在这方面需要属灵的悟性。他显然很了解自己的读者,否则他就不敢这样对他们说了。

听不进去。或“听得迟钝。”这种状况使作者很难阐明他的主题。他的困难在于主题和迟钝的听众两个方面。学生的局限就是老师的局限。


12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上帝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

【本会注释】

工夫。或“所化的时间。”

本该作师傅。他们不是新信徒,否则就不该这样说了。但他们显然没有象他们本来有特权作到的那样,取得迅速而长足的进步。

圣言。logia(见徒7:38;罗3:2注释)。

开端。stoicheia,“(学习的)原理,”“基本原理”(见加4:3;西2:8注释)。

另教导你们。他们曾受过教,但是他们忘记了所学的教训,需要重新受教。今日也有这种情况。人们都把时间化在次要的事上,没有利用自己的机会。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基督教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可悲的状况。

奶……干粮。比喻福音的基本原理和高级原理。关于这个比喻,见林前3:1,2注释。上帝希望大家都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此后不再作小孩子,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见弗4:14注释)。


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本会注释】

不熟练。apeiros,“不熟悉,”“不熟练。”一个熟练的人不一定完全不知道仁义的道理,但他的认识是有限,属灵的发育迟缓。人怎样需要在某一个行业上熟练起来,上帝也希望我们在运用圣道方面熟练而富有经验。

仁义的道理。无疑泛指“福音”。

婴孩。比喻发育不全(参弗4:14注释)。


14 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本会注释】

长大成人。teleioi,“成熟”(见太5:48注释)。

干粮。见第12节注释。作者预备他的读者接受有关基督真地位的高级教训。他想激发读者对他即将传播的信息产生更大的兴趣。他认为时候已到,他们应该更前进一步,摆脱他们婴儿的习性,长大成人。

心窍。aisthētēria,直译是“感官,”指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这句话可译为:“练好本领就能辨别是非。”

习练。gumnazō,“训练,”“练习。”英语的“gymnasium”(健身房)就来自这个词根(参彼后2:14注释)。hexis,“练习,”“实践。”


希伯来书6章

提要:1 作者劝勉信徒不要在信仰上退步,11 而要坚定,12 殷勤,忍耐等候上帝,13 因为上帝的应许是非常可靠的。


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上帝、

【本会注释】

所以。作者继续他从第5章开始的劝勉。他的读者本应吃干粮,却仍在吃奶为生。他们还是小孩子,并满足于保持这种状态。他希望他们对上帝的事有更深的了解,不再满足于他们目前的成就。

开端。指基督道理的基本原则。第1节的后半部分和第2节列举了这些原理。

完全。或“成熟。”

根基。立下良好的根基是对的,但不在上面建造,就永远盖不成房子。作者的意思是要超越基本的原则。他认为大家在基本的原则上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超越并不等于放弃。超越的意思就像建造房屋的人在开始建造时要超越根基那样。

作者列举了建造基督教的六项基本原则。他只是提到,但没有论述,因为他认为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

懊悔。metanoia,“心灵的改变”(见林后7:9注释)。这是基本原则中的第一项。真正悔改的人会评估自己过去的行为,用道德的天平进行衡量,抛弃一切不良的动机和行为,靠着上帝的恩典,将原来属肉体的心换成基督的心志。他因心意更新而改变(罗12:2)。悔改主要不是情绪上的经验,而是一种影响心灵和生活的深刻过程,以成就“新造的人”,“旧事以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死行。可能指犯罪意义上的“死”。罪人“死在罪恶过犯之中”(弗2:1)。他知道在成为基督徒之前必须放弃这些行为。参来9:14。

信靠上帝。这是第二项基本原则。悔改意味着脱离死行,信靠却是面对上帝。悔改呈现基督徒心意消极的一面,信靠则呈现积极的一面。旧的必须放弃,新的必须接受。懊悔死行表现了心灵的彻底改变;有一种新的属灵态度使信徒放弃死行,归向上帝。

悔改和信靠列在福音基本原则的前面。如果一个人彻底悔改,转离过去的生活,放弃死行,信靠上帝,他就有了稳固的根基,在苦难的日子来到时不至失败。


2 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本会注释】

各样洗礼。baptismoi(单数是baptimos)。这不是表达基督徒洗礼的常用词baptisma(参太3:6注释)。Baptismos只出现在本节以及可7:4,8和来9:10中。有文本在西2:12中也出现该词。在可7:4,8和来9:10中,该词指犹太礼仪中许多洗濯之举。但这不可能是该词在这里的主要意思,因为这些洗濯的规则不可能被视为基督教的一个基本要道。作者想到的可能是基督徒的洗礼,但用baptismoi来表达洗礼的最基本方面。

有些人认为baptismoi是指基督教会中的两种洗礼:水的洗礼和圣灵的洗礼。关于这两种洗礼,施洗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祂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可1:8)。耶稣在复活以后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1:5;参约3:5;徒11:16;林前12:13)。但如果作者心里想的主要是基督教这两种洗礼的话,他就会用baptismata,而不用baptismoi,尤其是因为baptismoi出现在这封书信的后面,显然是指仪文上的洗濯(来9:10)。所以把baptismoi解释为基督教洗礼的最基本方面似乎更为可取。

按手之礼。这是所列的是第四个基本道理。在旧约时代,按手代表祝福和任职(见创48:9-14;民8:10,11;申34:9)。新约时代沿袭了这个礼仪。特别有意义的是使徒在施洗后的按手,以此来象征信徒领受圣灵(见徒8:17,18;19:6)。由于作者在上面刚提到“各样洗礼”,他心里所想的很可能就是这种按手。关于圣职任命时的按手,见徒6:6;提前4:14。

死人复活。关于这个道理的重要性,见林前15注释。

永远审判。审判的道理在《旧约》(参诗9:3-8,15,16;但7:9,10;参犹14,15)和《新约》(见太12:41,42;25:31-46;路11:31,32;林后5:10)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六项原则对于犹太籍的基督徒来说并不困难,因为它们都已经在《旧约》中阐明。这些基督徒所面对的危险是满足于犹太教带给他们的道理,不愿意全心全意地接受基督教的原则。


3 上帝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

【本会注释】

上帝若许我们。参徒18:21;林前4:19注释;参林前16:7。

我们必如此行。有文本为 “让我们行。”作者鼓励读者暂时超越(第1节)福音的基本原则,希望并相信他们已经充分明白。他说离开这些基本原则,意思就象一个孩子随着学业的进步而离开初级课本一样。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甚至连聪明的科学家会抛弃字母表。他总会使用26个字母。这些基本的原则也是如此,不应抛弃,而应作为建造的基础。作者说的是从初级真理进到更深的真理。


4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

【本会注释】

光照。或“启发”(见弗1:18注释)。

尝过。geuomai(见来2:9注释)。这里似乎指“体验”。参诗34:8。

天恩。就是救恩或圣灵的特别恩赐(罗5:15;林前12)。

于圣灵有份。指他们领受了圣灵的沛降,或在悔改时获得上帝的能力(约3:5),或藉着某种特别恩赐的赐予(林前12章)。


5 并尝过上帝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

【本会注释】

尝过。geuomai(见第4节注释)。不止是肤浅的认识。它表示研究,思考和接受。

来世。可能指将来的世代。福音时代及其奇迹只是那个时代的预尝或保证。

权能。dunameis(见徒1:8注释),这里可能指“异能”,如来2:4。在使徒时代的初期,曾发生许多奇迹,被囚的获得释放,患病的得到医治,甚至还有死人复活(徒3:6-9;5:15,16;6:8;8:6;12:7;20:9-12)。体验这些权能就是与这些权能有分,要么是得到医治或接受其他异能,要么是施行这些异能,或亲眼看见。这些人见过上帝大能的运行。这种奇迹是人所无法施行的。

列举出这些不同的资历是要说明他们有真实的经验。他们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中看见了上帝的大能。交托给他们的既然多,向他们所要的也就多。


6 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上帝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

【本会注释】

若是离弃。或“已经离弃。”离弃的程度按所享有的特权来判断。这里暗示一种大背道。

就不能。4-6节讲述背离上帝之人的命运,讨论那些有过深刻基督徒经验却离弃真道的人有没有恢复的可能。他们能不能回到基督徒团体,重得怜悯?这段经文曾使许多人困惑和灰心。它似乎教导说:离弃真道的人的无可救药的。

在各种观点中,有两种是值得考虑的。一,这里所说的背道乃是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见太12:31,32注释),因为这是唯一无可救药的背道。二,如果正确理解这段经文,就可知道这里所说背道的无可救药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见来6:6注释)。大多数注释者接受前一种观点,但后一种观点也有价值,并有原文的依据。

在当时在犹太人中,流行着在某些情况下不可能悔改的观念。例如他们教导说,犯罪放纵,相信将来会悔改的人情况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说:我要犯罪,再悔改,再犯罪,再悔改,就不会给他悔改的机会了。(如果一个人说):我要犯罪,而赎罪日会为我赎罪,赎罪日就不能为他赎罪了”(《密西拿》Yoma 8. 9,苏西诺版《塔木德》第423页)。他们还教导说,引多人犯罪的人是不可能悔改的:“凡使多人行义的,罪就不藉着他发生;凡使多人犯罪的,他们就不能给他悔改的能力”(《 密西拿》Aboth 5. 18, 苏西诺版《塔木德》,第71页)。《西拉书》中的一段话也很有意思:“不要说:‘我犯了罪,那又会有什么事临到我呢?’因为耶和华有恒久的忍耐。不要指望赦免,这会使你罪上加罪。也不要说:‘祂有大怜悯,会赦免我众多的罪’;因为祂既有怜恤也有忿怒。祂的义怒常降在不虔不敬的人身上。要归向祂,不要耽搁,也不要一天一天拖延;因为祂的忿怒会突然来临,在复仇的时候你将灭亡”( 《西拉书》5:4-7; 查尔斯《旧约次经和伪经》卷一第332页)。

从新懊悔。就是生出悔意。这里不是说一个人想要回归上帝,却发现不可能悔改了,而是说指一个人不愿意回到他堕落前的状态。关于悔改的意义,见第1节注释。

因为。这段经文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原文只是“钉十字架”的分词形式。“因为”是外加的,为要说明该分词与句子其余部分的关系。但也可以外加其它的词。原文分词的结构可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或目的。有些注释家认为这里是表示时间。故这句话应译为:“当他们继续把上帝的儿子钉十字架的时候,就不可能从新懊悔了。”用分词表示时间是常见的。如果采用这种解释,这段经文就是教导说,离弃道理的人如果继续不悔改,就无法得到恢复。

如果把分词理解为原因,这段经文就当视为涉及不可饶恕的罪,因为只有犯这种罪的人才无法从新懊悔。这种罪一般表现为持续抗拒上帝的呼召和圣灵的恳劝。它的特点是心地刚硬,直到不再回应上帝的声音。因此,得罪圣灵的人是不懊悔,不为罪感到悲哀,不希望转离罪恶,良心也不自责的。如果一个人真希望行义,他就可以确信自己仍有希望。

这应该成为灰心的人安慰的泉源,但决不要因此而疏忽大意。上帝愿意安慰忧伤的人,但祂也警告祂的子民不要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重钉十字架。anastauroō。在圣经以外的著作中,anastauroō只是指“钉十字架,”但在本文中是指“重钉十字架”。这层意思特别重要,因为本书信的收信人是犹太籍的基督徒。他们的民族已第一次将上帝的儿子钉十字架(徒3:14,15)。如果这些基督徒拒绝他们的救主,故态复萌,那就好比将祂重钉十字架。

明明地羞辱祂。或“把祂举起来受辱。”(见上面“因为”注释)。


7 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上帝得福;

【本会注释】

吃过屡次下的雨水。这是一幅土地接受天上的雨水,生产出果蔬和粮食的画面,比喻人心接受天上的甘霖,从而结出果子来荣耀上帝。

耕种。“耕耘”。

从上帝得福。就是丰收。


8 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本会注释】

荆棘和蒺藜。上帝曾赐福给希伯来籍的基督徒,希望他们结出果子。他们既得到上帝所赐的一切福气,道路上有上帝的光照,如果仍不结出果子,或离弃真理,那么唯一的结局就是与上帝分离而灭亡。

近于咒诅。参创3:17,18。作者没有说希伯来籍的基督徒已经处于来6:4-6所描述的绝望状态。但如果他们不结果子,这种状态就“近了”。他们得到了及时的警告,叫他们不要采取导致被弃绝的行径(参来2:1-3;10:26-29)。

焚烧。参申29:23。


9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本会注释】

亲爱的。这是《希伯来书》中唯一一次采用这个亲切的称呼。

强过这些。作者曾尖锐地警告和劝诫他的读者。现在他安慰他们,深信他们无意拒绝上帝的呼召。但他们需要告诫。他们有不留意所听到的道理而流失的危险(来2:1-3)。他们有重犯古代以色列人未能进迦南之错误的危险(来4:1)。他们的进步或成长并不令人满意。他们在应该长大成人时却仍为婴孩(来5:11-14)。他在这里告诉他们失败的真实危险。他为了缓和语气,就说他深信他们的行为强过这些。但他给人的印象是:他们的情况是严重的。他们必须知道这一点,免得失去永生。

近乎得救。或“属于得救。”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说这些事是什么,但是根据他上面所写的,读者不会不明白。


10 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作的工和你们为祂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本会注释】

上帝并非不公义。这里提出上帝的公义和公正。

竟忘记你们所作的工。上帝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仁慈的行为,不论它多么微小,全都记录下来了,在审判的日子予以考虑。连一杯凉水也不会忘记(太10:42);悲伤或同情的泪水都得到纪念并记录下来(参诗56:8)。

为祂名。就是“为了祂”。“名”经常代表该人(参诗7:17注释)。

伺候圣徒。这种事情似乎不值得一提,因为有那么多远为重要的事需要关注。苦难中的救助,夜间留宿,为远行的人提供饮食,好客和仁慈——这一切都记录在上帝的册子上。上帝不会忘记这种仁慈的行为(参太10:42;25:31-40)。


11 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本会注释】

。epithumeō,“渴望。”

殷勤。spoudē(见罗12:8注释)。

满足的指望。参西2:2。受信的信徒曾热心招待圣徒。他们需要继续这样的服务,但是他们在有关得救的事上也要这样殷勤。

一直到底。有开始是好的;有完成就更好。开始不论多么好,不坚持到底就没有用处。上帝的应许是“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腓1:6)。太多是人有始无终。


12 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本会注释】

懈怠。nōthroi,“懒惰,”“闲懒。”该词在来5:11中与“听”(nōthroi)连用,译为“听不进去。”懒惰与殷勤是相反的。对于许多人来说,宗教是一件随便的事,只在空闲时予以关注。在他们的计划中,宗教并不列在首位,而是几近末位。对他们而言,其他事情都能优先,惟独上帝的可以放在一边。这种情况需要颠倒过来。

效法。“学习。”

信心。《希伯来书》11章将详细论述这一重要品质(见该章注释)。

忍耐。makrothumia,“坚定,”“耐久”。

承受应许的人。参来4:1。


13 当初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

【本会注释】

上帝应许亚伯拉罕。这里把亚伯拉罕作为恒久忍耐“得了应许”(第15节)的榜样。

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见第16节注释。

指着自己起誓。见创22:16,17。


14 “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

【本会注释】

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这是强调动作的希伯来习语。

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见上面“论福,我必赐福给你”的注释。


15 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

【本会注释】

恒久忍耐。见第12节注释。这里把亚伯拉罕作为让他人学习的榜样。

就得了所应许的。指以撒的出生。这个应许之子是多子多孙的保证,尤其是藉着他,那个子孙“基督”(加3:16)将成为临到万国家的福气。


16 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

【本会注释】

比自己大的。人们一般都指着上帝起誓。但是上帝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就指着自己起誓(第13节)。

实据。bebaiōsis,这里用作司法术语,意为“合法担保”或“保证。”誓言有其积极的效果,就是提供合法担保;但也有消极的效果,就是结束争论。


17 照样,上帝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

【本会注释】

为那承受应许的人。不仅为亚伯拉罕,也为所有的后嗣,包括亚伯拉罕的属灵后裔(加3:29)。

愿意……显明。上帝不必起誓。祂的话语相当于祂的誓言。祂把自己摆在人的水准上,愿意为祂应许的真实性起誓,真是一件奇妙的事。

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或“祂的勉言是不会改变的。”

为证。mesiteuō,“调解,”“担保,”“保证。”上帝用一句起誓的话为证记载在创22:16-18里。


18 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上帝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本会注释】

两件不更改的事。就是上帝的应许和祂的誓言。上帝的话本身是不改变的。没有任何誓言能增加上帝话语的分量,使之更加确定。上帝用誓言来证实祂的话语,完全是为了我们的缘故。人是用誓言来确认自己话语的,于是上帝也屈尊这么作,为要帮助我们坚固信心。这个誓言无疑对生活在基督面前的人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他们心中起了疑惑,就应想到上帝不仅发出应许,而且用誓言来确认。所以祂一定会遵守诺言。誓言就是这样帮助坚固了他们的信心。

逃往避难所。这个比喻可能来自古代的惯例。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有危险时,就逃往会幕作为避难之所(见出21:13,14;王上2:28-34)。

持定。或“抓住。”应与“勉励”连在一起。

摆在我们前头。得救的指望摆在所有的人前头;大家都可以把握它。

指望。见罗5:4;8:24;12:12注释。

大得勉励。或“得到很大的鼓励。”


19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

【本会注释】

。在比喻上的一个改变。锚使船只在暴风中稳定,使它不漂到礁石上。锚有滑脱的时候。但“指望”的锚却不是这样。在圣经中,关于锚的比喻只在这里出现过。

通入。就是进入的指望。

。katapetasma,“帘,”“幕。”该词在《新约》中出现六次。三次指耶稣钉十字架时圣殿中撕裂的幔子(太27:51;可15:38;路23:45)。其他三次出现在《希伯来书》中(来6:19;9:3;10:20)。Katapetasma在七十士译本中指圣所时描述:一,把圣所和至圣所隔开的幔子(出26:31,33);二,会幕门口的门帘(出26:37;36:37;民3:26);三,院子的门帘(出38:18)。会幕门口的门帘和将圣所与至圣所隔开的内幔都被称为katapetasma,说明来9:3的“第二幔子[katapetasma]”是是里面的幔子。问那么作者在来6:19所说我们有指望通入幔内,指的是哪个幔子呢?

一些非复临派的圣经学者教导说,基督在升天之后立即进入天上的至圣所开始祂的工作。他们认为这里的katapetasma是指的把至圣所和圣所隔开的幔子。他们注意到“通入幔内”译自希腊语esōteron tou katapetasmatos。这个短语在七十士译本中出现四次(出26:33;利16:2,12,15),都是指至圣所。但如果这里的“幔内”是指将圣所与至圣所分开的幔子,不一定就意味基督升天后即开始在至圣所中从事中保的工作(见下面第一点)。

下面是“幔内”的三种解释,均符合安息日复临信徒有关圣所的观点。

一,“幔”是指把圣所与至圣所分开的幔子。但保罗说的是基督在就任大祭司时进入至圣所,将它连同圣所的其余部分一同奉献。在但9:24中提到了这次奉献(见该节注释)。地上的圣所建立以后的抹油中预表了这一奉献(出40章;参出30:26-29)。

二,在来6:19中,保罗没有给“幔”下定义。他要人注意的不是幔子,而是“幔内”(或“幔后”),就是我们的大祭司基督服务的地方。换一句话说,保罗并不是用“幔”(katapetasma)对天上圣所的结构作技术性的讨论,而是一种修辞的手法,描述那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上的和天上的事物分开的东西。所以“幔内”只是指上帝的临格。根据这种观点,所指望的就是进到基督已经亲自前往的上帝面前(第20节;参来9:24)。

三,保罗在《希伯来书》的其他地方特别提到把圣所与至圣所分开的幔子为“第二幔子”(来9:3)。所以当他只说“幔子”时(来6:19),一定是指会幕门口的帘子。况且地上圣所的崇祀所预表的是天上的圣所及其崇祀的程序,所以当基督升到天上时,祂就“进入” 第一层圣所,开始祂天上服务的第一个阶段(见《善恶之争》420页)。

。esōteros,“里面,”“后面。”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徒16:24,那里指保罗和西拉被下到内监。Esōteros七十士译本里较为常见(见出26:33;利16:2,12,15等)。


20 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本会注释】

先锋。prodromos,“走(或“跑”)在前面。”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它在七十士译本中曾出现两次,一次在民13:20,另一次在赛28:4,表示初熟的(prodromoi)无花果。该词用在耶稣身上似乎表示祂已先到了上帝面前;我们也要跟从祂去。这种观念与来2:10的archēgos(见该词注释)相似。

永远的大祭司。见来5:6注释。作者巧妙地回到了他在5:11至6:19暂时放下的主题。第7章详细论述这个主题。


希伯来书7章

提要:1 基督耶稣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担任祭司,11 因此远胜过亚伦祭司的等次。


1 这麦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上帝的祭司,本是长远为祭司的。他当亚伯拉罕杀败诸王回来的时候,就迎接他,给他祝福。

【本会注释】

麦基洗德。本节扼要重述了创14:18-20(见该处注释)的史实。


2 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来的,取十分之一给他。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

【本会注释】

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来的,取十分之一给他。见创14:20注释。亚伯拉罕如果不知道麦基洗德是祭司,有权接受什一,就不会将自己所得的十分之一给他了。

麦基洗德的身份有许多说法。有关他的信息很少。《旧约》只在创14:18-20和诗110:4中提到他。《新约》只在《希伯来书》中提到他。有人认为他是基督;有人认为他是圣灵;有人认为他是闪;也有人认为他是外星球的超自然生灵。上述说法均缺少有力的证据。故本注释认为麦基洗德是亚伯拉罕的同时代人;是当时一个小国的国王(见创14:18注释)。《希伯来书》把他作为基督的预表,依据的是诗110:4的弥赛亚。

仁义王。让人注意这个称呼是因为它用于弥赛亚时的意义(见诗72:3;85:10注释)。

撒冷王。见创14:18注释。

平安王。指弥赛亚十分合适(见赛9:5,6;亚9:10)。见诗72:3;85:10,公义和平相提并论,作为弥赛亚国度的特征)。


3 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上帝的儿子相似。

【本会注释】

无父、无母。麦基洗德既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有人就据此认为他是超自然的生灵。严格地说,超自然的生灵只能指上帝的位格上。但这样的措辞不一定如此理解。作者可能只是说没有麦基洗德父母的记录。

无族谱。 agenealogētos,犹太人很注意记录和保存他们的家谱。尤其是祭司(见拉2:61-63)。只有利未支派的亚伦家族的人,在确认无疑的情况下,才可以担任祭司。如果家谱中断了,他就会被排除在外,丧失了祭司的特权。因此每一个犹太人,特别是祭司,都认真保存他们的家谱。可是麦基洗德却没有家谱。

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就是没有出生记录和死亡记录。

相似。麦基洗德是基督的预表。关于他的出生与死亡毫无所知,因为没有他出生和死亡的记录。这一切都适合于基督的形象,因为祂既无生之始,也无命之终(见约1:1-3注释)。有文本还在后面加上“长期担任祭司”。即没有他大祭司职务终止的记录。


4 你们想一想,先祖亚伯拉罕将自己所掳来上等之物取十分之一给他,这人是何等尊贵呢!

【本会注释】

先祖。patriarchēs,“一国之父。”称亚伯拉罕为“先祖”是为了加强效果。麦基洗德非常伟大,连“先祖”付给他十分之一。亚伯拉罕这样作,就是承认麦基洗德至高的祭司权威。

掳来上等之物。无疑指最近一次战争的战利品(创14:14-16)。

十分之一。见第2节注释。

何等尊贵。犹太人非常敬重亚伯拉罕(见约8:52)。《希伯来书》的作者现在要证明麦基洗德比他更加伟大。如果麦基洗德更加伟大,那么按照他等次的基督祭司职任(见来5:6注释),就比亚伦的祭司职任更加伟大。


5 那得祭司职任的利未子孙,领命照例向百姓取十分之一,这百姓是自己的弟兄,虽是从亚伯拉罕身(原文作“腰”)中生的,还是照例取十分之一;

【本会注释】

领命照例向百姓取十分之一。利未人有权接受十分之一,是由于上帝的命令(见民18:21)。但他们不是最早收取十分之一的。麦基洗德比他们还要早。利未人既为上帝所任命,麦基洗德当然也是。连“先祖亚伯拉罕”也向麦基洗德纳十分之一,说明麦基洗德得到了可最高的认可。上帝既授权利未人接受十分之一,麦基洗德就更不用说是上帝授权的了。


6 独有麦基洗德,不与他们同谱,倒收纳亚伯拉罕的十分之一,为那蒙应许的亚伯拉罕祝福。

【本会注释】

不与他们同谱。见第3节注释。只有利未人可以接受十分之一。麦基洗德不是利未人,但他却接受了亚伯拉罕的十分之一。亚伯拉罕遇见了一个比他更伟大的人。他承认麦基洗德的崇高地位,并缴纳十分之一给那位祭司。

为亚伯拉罕祝福。见创14:19。

蒙应许的。见来6:13,15注释。


7 从来位分大的给位分小的祝福,这是驳不倒的理。

【本会注释】

大的……小的。亚伯拉罕是缴纳十分之一并接受祝福的事实,解决了地位谁高的问题。

驳不倒的理。或“无可争议的。”


8 在这里收十分之一的都是必死的人;但在那里收十分之一的,有为他作见证的说,他是活的;

【本会注释】

这里。在祭司制度中。

那里。指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务。

他是活的。这当然不符合麦基洗德的实际情况,也不足以解释圣经中没有麦基洗德死亡记录的问题。这句话似乎超越了麦基洗德,乃是指他所代表的那更伟大的一位。圣经论到基督说:“他是长远活着”(第25节)。麦基洗德的祭司职任藉着耶稣基督的祭司职任而“活”着。


9 并且可说那受十分之一的利未,也是藉着亚伯拉罕纳了十分之一。

【本会注释】

这里进一步证明了麦基洗德的祭司职任比利未人优越。第10节说明了利未纳十分之一给麦基洗德的方式。


10 因为麦基洗德迎接亚伯拉罕的时候,利未已经在他先祖的身(原文作“腰”)中。

【本会注释】

先祖亚伯拉罕所作的,他的后裔也作了。他缴纳十分之一,就等于是利未缴纳的。作者以此作为证明麦基洗德伟大的又一个证据。


11 从前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职任以下受律法,倘若藉这职任能得完全,又何用另外兴起一位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不照亚伦的等次呢?

【本会注释】

律法。指在西奈山设立的整个犹太制度(见加3:17注释)。

完全。祭司制度和仪文律法都是暂时的,是影子,指向基督所要作的工作。“完全”并不是藉着律法而来的,而是藉着律法所指的基督而来的。第9和10章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思想。

又何用另外。祭司制度本身从来就不是目的。它是要向人指出基督,只有在祂里面才能得救。如果祭司制度离开基督的工作仍能提供救恩的话,那就不需要基督的服务了。


12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

【本会注释】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就是从利未变到了麦基洗德。

律法也必须更改。律法规定只有利未人才能在会幕中服务,只有亚伦的子孙才能担任祭司。律法还规定了分派给祭司所担任的各项工作。如果要从另一个支派(第13节)选立祭司并采用新的制度(来8:13),就必须更改律法。


13 因为这话所指的人本属别的支派,那支派里从来没有一人伺候祭坛。

【本会注释】

这话所指的人。就是基督(第14节)。

别的支派。见第14节注释。

伺候。或“供职。”


14 我们的主分明是从犹大出来的;但这支派,摩西并没有提到祭司。

【本会注释】

犹大。见弥5:2;太1:1;可10:47,48;路3:33;罗1:3;启5:5。

摩西并没有提到。有关祭司制度的律法是藉着摩西所赐的(民3;4章)。


15 倘若照麦基洗德的样式,另外兴起一位祭司来,我的话更是显而易见的了。

【本会注释】

似乎是指12节的主张,就是需要更改律法。有人认为这是指祭司制度的暂时性。第17节所提到的预言,说新的祭司制度将按照不同的等次,所以祭司制度的暂时性和祭司的律法需要改变就“更是显而易见的了”。


16 祂成为祭司,并不是照属肉体的条例,乃是照无穷(原文作“不能毁坏”)之生命的大能。

【本会注释】

属肉体的条例。无疑指按肉身继任的条例(出29:29,30;民20:26,28)。

无穷。akatalutos,“不能毁坏,”“不会分解。”

大能。注意该词与“律法”的对比。


17 因为有给祂作见证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本会注释】

作者一再引用诗110:4的这句话(来5:6,10;6:20;7:21),以此作为他的论据。凡人不能永远为祭司。一位利未人祭司只能供职若干年。所以如果有一位永远供职的要来到,他就必须超越凡人,超越利未人。要这样的祭司任职,改变祭司的律法就“更是显而易见的了”(第15节)。


18 先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

【本会注释】

先前的。或“以前的。”

因。第18,19节之间原文的关系如下:“一方面废掉先前的条例……,另一方面引进了更美的指望。”

软弱无益。这是上帝亲自设立的,原来并不是这样。它软弱无益是因为百姓对它的态度。他们以律法本身作为目的,认为顺从律法就能得救。福音传给他们,他们却没有受益,因为没有与信心相结合(来4:2)。

废掉。比“更改”(第12节)的语气更强。祭司制度的律法要延续到大祭司耶稣基督的就任。然后就废除了。


19 (律法原来一无所成)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靠这指望,我们便可以进到上帝面前。

【本会注释】

律法原来一无所成。就律法本身而言。这并不意味着旧约时代的人就不可能得救了。“完全”是有可能的,获得的方法与今日一样,就是信耶稣基督。“律法是我们蒙训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但这信既然来到,我们从此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见加3:24,25注释)。

引进了更美的指望。关于这句话与上下文的关系,见18节注释。更美的指望集中在基督身上。祂代替了利未人的祭司职务。这就是“摆在我们前头的”指望,也就是我们的“锚”,“且通往幔内”(来6:18-20)。

进到上帝面前。这曾是利未人祭司制度的目的,但因错误的教训和管理,人以为上帝远离了他们。现在大祭司耶稣基督已进入“幔内”(来6:19),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来1:3),所以人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4:16),以完全的信心进到上帝面前。


20 再者,耶稣为祭司,并不是不起誓立的。

【本会注释】

并不是不起誓立的。见来6:17注释。


21 至于那些祭司,原不是起誓立的,只有耶稣是起誓立的;因为那立祂的对祂说:“主起了誓,决不后悔,你是永远为祭司。”

【本会注释】

起誓立的。这里的对比显示麦基洗德大祭司职任的优越性。关于起誓的重要性,见来6:17注释。

后悔。metamelomai,“改变主意”(见林后7:8,9注释)。

有文本在本节最后还有“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如第17节。


22 既是起誓立的,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

【本会注释】

既是起誓立的。而利未人的祭司职任则依赖暂时的条例。

耶稣。这个名字强调祂的人性(见太1:1注释)。

。diathēkē(见加3:15注释。见太26:28;林前11:25;林后3:6;路1:72;加3:15;来8:6-10等)。在本节指的是新约(diathēkē)。这是作者在来8:6-13中阐述的主题。

中保。egguos,“保证,”“担保。”指一个人为履行某个协议而负责任或担保。这里的协议是“更美之约”。


23 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是因为有死阻隔,不能长久。

【本会注释】

这里把利未制度下的许多祭司与麦基洗德等次下的一位祭司进行对比。


24 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

【本会注释】

不更换。aparabatos,“永久的,”“不变的。”利未人担任祭司因死亡而不能持久。但基督却“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25;参启1:18)。


25 凡靠着祂进到上帝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本会注释】

进到上帝面前。见19节注释。

到底。pantelēs,“完全,”“永远”。关于该词的解释注释家有分歧。两种意思都对,因为基督的拯救既是完全的,又是永远的。

长远活着。见24节注释。

祈求。entugchanō(见罗8:34注释)。


26 象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

【本会注释】

圣洁。hosios,“虔诚,”“讨上帝喜悦”(见徒2:27注释)。

无邪恶。akakos,“不狡诈的,”“无害的,”不报复的。

无玷污。amiantos,“宗教和道德意义上的纯洁。”参该词用于来13:4;雅1:27和彼前1:4中。

远离罪人。或“与罪人分开。”有人认为这是指基督道成肉身时虽在罪人中间,却与他们分别。有人认为这不是指基督道成肉身,而是指祂担任大祭司的时候,所以“远离罪人”是说祂牺牲受死,完成了为罪人所作的工作(见来9:28)。他们认为应按下面的句子来进行解释,指基督离开世界,来到上帝面前,不再与罪人接触。持这两种观点的人都认为基督永远是“圣洁、无邪恶、无玷污的。”

高过诸天。基督升天后坐在天父的右边。祂是适合于我们的大祭司。

合宜的。prepō,“适合于”。参该词用于来2:10。我们有基督这样性质的大祭司是合适的。


27 祂不象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因为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

【本会注释】

祂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圣经上并没有大祭司每日献赎罪祭的记录。经上确有一个要亚伦和他的继承人每日献祭的命令,但这显然是素祭,而不是赎罪祭(利6:20-22)。难点在于这节经文说古时的大祭司每日献赎罪祭,而基督不必要这样做。

这个难点可以这样解释:祭司们的一切侍奉都代表着大祭司。他们是代替大祭司工作的。他们所作的一切都算为大祭司本人作的。他们只是助手。他们既每日献赎罪祭,就可以说成是大祭司每日献祭了。

为自己的罪。到了赎罪日,大祭司先为自己的罪献祭,然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利16:11,15)。这是必要的。大祭司自己既然有罪,他在为自己献赎罪祭之前,就不能来到至圣所上帝面前。基督不需要这样作。因为祂是无罪的。

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基督既是祭司又是祭牲。

就把这事成全了。有人问“这事”是什么意思。难道基督象大祭司那样为自己的罪一次献祭,然后再为百姓献祭吗?基督自己并没有罪。祂只是承担我们的罪孽。祂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所以当祂一次将自己献上时,祂就除去了祂所承担的一切罪。这些罪原是我们的。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这些罪。祂承担了别人的罪。祂是代人受过的。


28 律法本是立软弱的人为大祭司;但在律法以后起誓的话,是立儿子为大祭司,乃是成全到永远的。

【本会注释】

律法。见第11,12,16节。

。或“指定。”

软弱。或“虚弱”(参来5:2)。

在律法以后。仪文制度在基督钉十字架时终止了(见罗6:14;弗2:15;西2:14注释)。基督在利未人祭司律法到期之后才就任大祭司的。

起誓。见第20,21节。

立儿子。原文没有冠词,故强调品质(参但7:9,13注释)。

成全。teleioō,“完成”(见来2:10注释)。

到永远。与利未人祭司职任的暂时性形成对照。

播放
选项
注释
字号
A-
A+
外观
切换声音
关闭